加强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提高学生的阅
读兴趣
抚远市二道河学校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
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
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如何促进学生的读书习惯养成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整册书阅读是当
前教学一个重难点。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阅读书籍,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的阅读兴趣和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目前阅读碎片化现象严重,学生的阅读多元化,特别是电子书等的出现,学
生碎片化阅读。
进行浅层次的阅读,对于整册书的阅读兴趣不高,学生不会阅读。
喜欢一些浅层次的阅读,喜欢一些简单的网络文化或者图文文化,对于传统的文
化认同感不强,由于其不掌握其阅读的方法和阅读方法方面指导的过少,学生对
于如何进行阅读,如何进行整册书阅读的兴趣不高。
特别是当前学生读书意愿不强,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需要加强。
对于如何提炼和收集信息较弱,有些学生阅
读速度较慢。
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材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
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
教育家叶圣陶对于整本书
阅读有精确的论述:”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
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通过激发其读书兴趣,从而促进其听说读写的提高。
通过课题实验人员的相机的
读法指导和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提高学
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愿意读整本书。
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
自己能够学习。
通过教师的方法引导,引领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整册
书阅读提高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课题的实施,可以扩大阅读量,目前的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
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
读整本书的时候
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
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
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
叶圣陶在对于整本书阅读这样论述,“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
练的。
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读整本的书“可以
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
望而却步了”。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
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
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
展学生的语言。
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
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
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
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
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
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
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学生在获
得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获得自己。
可以说,学生发展语言的过程,就是获
得新的生命的过程。
学生为了人生境界的提升,为了生命的完美而进行阅读。
换
言之,整本书阅读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完美的人生。
学生整册书阅读关键是读什么书,如何读,最终促进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能够对整本书能够阅读下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整本书阅读对学
生的语言发展、思维锻炼、丰富体验有着重大意义,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
目,制定正确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因此,选择适当的书目是
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应当避免枯燥、程式化的讲解,教
师可以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可以从封面入手,引导
学生观察书名、作者、插图等,通过观察精美的封面来获取信息,预测故事内容;可以从书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来进入阅读情境;也可以设置悬念,先概括前面的情节,在故事转折、矛盾冲突加剧处戛然而止,鼓励学生大胆
猜测情节走向以及人物的最终关系,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等。
整本书阅读教
学也应积极构建“阅读共同体”,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的形式,
引导学生和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家长进行多维对话,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题为省专项一般课题,编号:JYC1421324执笔:曹东生等课题组全体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