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_刘云林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doc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纸质版)申请人姓名梁德友性别男籍贯安徽宿州出生日期1971年9月15日入学时间2007 年3 月学科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社会伦理学指导教师李俊奎何时在何大学何专业本科毕业1998,6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何时获何校何专业硕士学位(如为提前或直接攻博者请注明)2004,6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论文工作起止时间2008年4月2010 年5月在校期间参加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科研及获奖情况按序号;项目名称及来源;主要参加者(排序);博士生本人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及完成(或获奖)情况等顺序填写(1)“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排序第一;(2)“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应对机制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为对象”,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排序第一;(3)“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排序第一;(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转型社会我国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排序第四;(5)“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政府推动模式及制度建设研究以苏州为例”,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排序第三;(6)“转型社会弱势群体关怀伦理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排序第二;(7)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江苏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排序第二。
获2008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获2009年江苏省第九届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论坛一等奖。
在校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或出版专著情况(仅限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情况)按序号;论文(专著)题目;刊物名称;刊物主办者名称;发表时间、卷、期、页码;论文发表第一单位名称;所有作者姓名;本论文与学位论文相关章节;被SCI或EI收录情况及相应的收录号等顺序填写(限填有代表性的论文或专著5篇)(1)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2024年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范文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在新时代,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题。
因此,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探索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为高校的思政课程改进与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其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为迫切需求。
本研究的背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旨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样本,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
其研究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和指导。
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收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真实反馈与体验数据。
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三个步骤进行数据的深入分析,提炼出影响大学生获得感的关键因素和影响路径。
四、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思政课程的实地调研和访谈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影响大学生获得感的关键因素:课程内容的贴合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的影响力、课堂互动的充分性以及课后实践的丰富性。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
五、提升路径的探索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1. 优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影响力,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4. 加强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丰富课后实践: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伦理学》课程思政方案
《伦理学》课程思政方案一、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介绍中西方古代伦理思想传统,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道德的基本范畴、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建设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关于社会主义国家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增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并使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的一些重要道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承担着帮助和指导青年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大使命。
学习伦理学,可以使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义利观、消费观、恋爱观等各种涉及人生抉择的观念,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观念,能够认清并分析社会现实,能够以自身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感染身边的人,使社会形成一个友爱、和谐的大家庭。
本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是:结合伦理学课程当中道德发展的规律,道德范畴及道德评价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善恶观,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做学问先做人,将自身的道德品质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自觉抵制西方伦理思想中不良思想的侵蚀,勇于揭发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认识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不断在道德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
二、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思路1、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伦理学中各个知识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融合。
结合伦理学课程当中道德发展的规律,道德范畴及道德评价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善恶观,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做学问先做人,将自身的道德品质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自觉抵制西方伦理思想中不良思想的侵蚀,勇于揭发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认识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不断在道德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
中国古代德育评估思想略考
观 。这里 所 谓 的道是 指人 在 社会 政 治生 活与 日常 生活 中应 当遵 循 的准则 与规 范 ;德是 个人 的 品德与 操 守 ,而 仁 是德 的根 本 ,“ 道 ”与 “ 德 ”都 依于 “ 仁” 。“ 仁 ”的核心 就是 爱人 ,孔子 主张 “ 能近 取譬 ”和
“ 忠 恕之 道 ” ,做 到 “ 己所 不欲 ,勿 施于 人 ” ,要 “ 节用 而 爱人 ” 、“ 使 民 以时 ” ,主张 仁政 德 治 。孔 子 通 过 “ 政 刑 ”与 “ 德 礼 ”的 比较 ,得 出德 治高 于刑 治 的结 论 。 孟 子是 孔子 仁政 德 治 思想 的继承 者 与发 展者 。孟 子认 为 ,人天 生有 四心 :恻 隐之 心 、羞恶之 心 、
德育评估是建立在教育评估基础上的一门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德育学科 ,是德育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评估 的重要分支。中国古代德育评估思想的实践萌芽与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 的教 育 与德育 思想 的发展 历程 是分 不开 的 ,德育评 估 思想 主要 体现 在 国家社 会 的政 治 、经 济 与文 化 生 活 中 ,体现在 古 代 “ 私学 ”与 “ 官 学 ”的办 学实 践 中 ,体 现在 众 多思想 家 的著 作 、典籍 中 。
S e p . 2 0 1 3 、 , 0 . 1 . 2考
赵 祖 地 ,刘 云林
(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 1 0 0 4 6) 摘要 :中国古代德育评估思想 的实践萌芽与发展演变 ,与中国古代 的教育 与德育思想 的发展历 程是分不 开 的,德育 评估思想体现在古代 “ 私 学 ”与 “ 官学 ”的办 学实践中,体现在众 多思想家的著作 、典籍 中。中国 古代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教化功 能上 ,众多思想家都有德育评估标准 的思想 ,亦有德育评估方法 的思想 。 中国古代德育评估方法可概括 为察 言观行法 、环境测验法 、志功结合法、定性定量法等 。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德育价值 :评估标准 ;评估方法 ;思想 中图分类号 : G 4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4 7 2 X ( 2 0 1 3 ) 0 5 . 0 1 8 2 . 0 6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0 1 作者 简介 :赵祖地 ( 1 9 6 2 . ) ,男,浙江临海人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 究生,衢 州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授 , 研 究方 向德育 、高教 管理; 刘云林 ( 1 9 5 6 . ) ,男,江苏丹 阳人 ,南京师 范大 学政 治系 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 向 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
生命伦理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纪教育改革 呼唤人们 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 , 生命 伦理教育 已
越来越 多地 受到世 界各 国的关注和认 同。因此 , 高校思想 政
治教育 如何在 传统基 础上融入时代 的气 息 , 生命伦理教 育 将
践。
[ 关键 词]
生命伦理 ; 思想政 治教育 ; 路径创新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10 -4 5 (0 2 0 —O 2 —O 0 8- 0 3 2 1 )6 16 2 - -
[ 中图分类号 ]G 4 61
关注生命 , 敬畏生命 , 促进 生命 的成长 , 是教 育本质的 回 归,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 的一项重要 内容 。2 世 1
生命之 间 , 才会形 成有 情感 的生命 。因此 , 生命 情感 的首 要
高个人 的生命 价值 和生命质量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的出发点 是人 , 目的在 于育人 , 以 所
高校教育工作者 应具 有 清醒 的生命 意识 和育人 价值 。回到 生命 、 直面生命 、 视生命 , 珍 既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一个 重要 的 基础 , 又是一种天职 , 一种本义 , 更是思想政 治教育 的一种追
2 1 第 6期 0 2年 ( 第 l 第 6期 ) 4卷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io ig Ad nsr t n Colg o r a fLa nn miit i l e ao e
No 6. OI . 2 2
( o.4 N .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求 。高校生命伦理 教育应该是一种文 化的 自我理解的过程 ,
浅谈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思想
浅谈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思想作者:朱湘桂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6期【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想、各种思潮都层出不穷。
多元化背景下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也迫切地改革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伦理思想应运而生。
伦理路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路径之一,由于学术界现有研究角度和认识上的偏差,多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在此浅谈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思想的理论资源,以此作为伦理路径的学理界定和认识纠偏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思想【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8-01我们看到马克思著作中更多的是阶级斗争、政治统治和暴力革命的观点、语录,初看之时我们常会被这些语言所震慑,以为马克思是一个“激进分子”、“暴力分子”,但是细细品味之下,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在马克思的论著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追求。
深入马克思思想才能够对马克思伦理思想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就是希望通过笔者对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的浅显分析和研究,为大家研究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思想提供一点借鉴。
一、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思想的脉络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在这些著作论述中,也不乏诸如“宣传工作”、“理论教育”、“政治宣传工作”等相关概念,在这些相关概念的论述中,现代思想教育的丰富内涵跃然纸上。
当然,因为马克思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没有专门论及此观点的著作。
但是我们应当将此作为一条主干线,此主干线贯穿着平等、自由、民主以及人类彻底解放的珍贵价值,这些价值构成了深厚的伦理关怀。
“在马克思本人那里没有一门作为学科出现的伦理学,但他却在整体上具备着深厚的伦理关怀,甚至主要就是从伦理关怀的角度出发的”,这些伦理思想散见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论述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及其功能向度
作 者简 介 : 刘 云林 , 南京 师 范大 学公共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博 士 生导 师 。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3 )
质 。正 是 基 于这 一认 知 , 人们 通 常将 思 想 政治 教 育视 同为 规则 教育 。其 实 ,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 固 然必 须 昭 明和 引
领 人们 遵 守 一定 的行 为 规 则 , 就此意义而言, 思 想 政 治 教 育确 乎 表 现 为规 则 教育 。但 是 , 如 果 我 们 对 这 一 规 则 进 行 全 面深 入 的 分析 , 就 会 发 现 其 并 非 是 机 械 的 关 于 人 们 行 为
基 金项 目 : 本 文 系江 苏 高校 优 势 学科 ( 马 克思主 义理 论 ) 建设 工程 资助项 目。 中图分 类 号 : D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5 9 6 8 ( 2 0 1 5 ) 1 0 - 0 0 1 5 - 0 3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作 为 一 种 旨在 于 塑 造 被 教 育 者 良好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的活 动 , 其 对 社会 生 活 的重 要 性为 人 们广 泛 认
应该 如 何 的 宣示 , 而 是 目的性 与工 具性 的统 一体 。也 即是
说, 思想 政 治 教育 所 昭 明 的 旨在于 规 范人 之 外在 行 为 的规
堂塑! ! ! 叁墨墨塑墼!
总第 5 1 4 期
思想 政治 教育 内容 的 形 态 及 其 功 能 向 度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为刘新庚教授所著,由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发行。
该书为刘新庚教授根据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经验,为秉承学科发展宗旨,适应现实需求而作。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处于多元状态,中西激荡。
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利益关系引发众多思想矛盾与困境,思想应服务与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应明确,应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横向方面已有多样化,科学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必须与时俱进。
本学科最为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原理和方法,且原理的运用和发展,最终要依托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方法思想的教育教化和政治的行为都必须讲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极为重要,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那么,对每个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依据并且不断探索自身方法的科学规律。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现代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具有明显的多元价值取向,方法论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适应社会新的需要。
然而对于不同对象,也必须选择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包括很多不同的方面,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同阶段都有所体现。
主要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信息方法论、决策方法论、评估方法论和网络方法论等。
而笔者更加关注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论中,关于适用性基本方法的探索。
二、适用性基本方法的内容特点适用性基本方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中,比较具体实用、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和感染教育法。
这些方法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作为具体的路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共同推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适用性基本方法不仅体现出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这三大主导性基本方法的基本精神,而且其方法的功能作用,也更加具体和实用。
信息检索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检索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与实践刘㊀琳,崔㊀云(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泰安271018)摘㊀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使 思政 元素平滑并有效融入,文章采用情境学习和学习迁移理论教学,从学生实际需求创设 思政 元素融入的情境教学,为信息检索课的创新性改革提供实践参考价值,也为高校培养立德树人的国家有用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㊂关键词: 思政 元素;情境学习;学习迁移;信息素养引用本文格式:刘琳,崔云.信息检索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2):87-91.Content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Situational LearningLIU Lin,CUI Yun(Library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㊀271018,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 important speech,integrating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ourses,this paper adopts situational learning and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to create situationalteaching from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reform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tuational learning;learning transfer;information literacy1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㊁关照学生㊁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㊁政治觉悟㊁道德品质㊁文化素养㊂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中指出: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㊁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㊂ [2]高校教育工作的职责是培养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国际人才的必备素质,如何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这既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㊂ 思政 元素融入信息检索课程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授课教师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这也是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创新和机遇㊂目前,高校 课程思政 正在进行改革,学界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 课程思政 的方法和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 思政 元素如何平滑融入一门具体课程并发挥 润物无声 的育人作用,这类研究主要在食品[3]㊁化学[4]㊁英语[5]等专业课程有具体体现,而融入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具体研究却未发现㊂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本科专业课‘信息检索与利用“(2学分㊁32学时)为例,采用情境学习和学习迁移理论,探索 课程思政 背景下的信息检索课程创新性改革方法㊂2㊀情境学习和学习迁移理论与 课程思政2.1㊀情境学习和学习迁移理论正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一样,教学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改立项项目 基于思政教育的学术道德教学实证研究 (S2019062)2022年3月第40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大学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r ,2022Vol.40No.2理论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精髓,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明确教学理论,才能融会贯通地融入各种教学元素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㊂目前,研究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的文献较多,主要有PBL教学法㊁案例教学法㊁混合式教学法㊁MOOC教育㊁任务驱动法等[6],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情境学习和学习迁移的教学理论㊂情境学习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的让㊃莱夫和爱丁纳㊃温格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7]㊂情境学习是指知识要在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出来,学与用相结合,才能让学习者掌握和理解并学以致用㊂抛开情境化的知识是无法被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的,比如同一概念在不同情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8]㊂情境学习强调个体的认知差异性和环境差异,是个体在参与社会性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交流,从而促进学习㊂学习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影响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9]㊂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掌握的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办法,又迁移到其他学习中,触类旁通,能够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㊂2.2㊀ 课程思政 现状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校 课程思政 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㊂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 课程思政 建设易出现重形式轻内容, 思政内容 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㊁衔接不畅,有点生搬硬套,呈现过于突兀;二是由于 课程思政 无法衔接紧密,导致本身枯燥的专业课程内容更显乏味无趣,学生没有听下去的欲望,而且知识点比较孤立,学生无法理解㊂针对这两个问题,就需要 课程思政 建设在情境中学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出发,创设实际情境[10],将专业课知识和 思政 元素融为一体,做到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式上的契合性和可行性㊂学生从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其中的 思政 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觉悟,重塑精神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正确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再迁移到其他情境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就会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促进学生从虚向实㊁从理向用㊁从旧向新㊁从近向远的学习迁移,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更能双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觉悟,这也是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㊂3㊀基于两个理论的 思政 元素融入课程3.1㊀ 思政 元素融入课程的优势首先,课程性质在育人中的重要性决定了融入的必要性㊂信息检索课是传授学生在信息海洋中快速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必修课,无论是对于国家㊁社会㊁学校还是老师和学生,信息检索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㊂人人都需要不断获取信息资源来学习和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认知,离开信息寸步难行㊂获取信息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辨别信息的真假,去伪存真,合理合法,然后筛选㊁评价和管理最有价值的信息,为己所用,运用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获取知识㊁体现自身思想㊁价值取向的过程㊂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提高个人信息检索的能力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㊁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㊁提高思想觉悟的能力㊁学会终身自学的能力㊂因此,通过知识目标㊁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信息检索课程不仅是一门提高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技能课,更是一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㊁科研素养㊁信息素养㊁数据素养等的课程㊂基于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是最容易㊁最适合与 思政 元素融合的课程㊂其次,课程形式在育人中的便利性决定了融入的契合性㊂目前,信息检索课在大部分高校中是选修课,可转变思想,设为学院专业课㊂专业课以院系为单位,均是面向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在学生实际需求方面能够有针对性授课,更方便契合地以专业案例创设情境并融入 思政元素 ,使授课内容更实用有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引起学生重视㊂再次,授课团队在育人中的引导性决定了融入的针对性㊂合理地融入 思政 元素,需要授课教师有更深的思想理论修养和资深的专业学术背景,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将信息检索知识㊁专业学术内容和 思政 内容无缝衔接,做到从虚到实,从理到用的延伸㊂因此,教研室团队需要至少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各学科背景教师,而且更要新老搭配㊁博硕搭配㊁文理搭配,才能在授课内容上多层次㊁多方位地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情况㊂由于此门课程几乎都由高校图书馆馆员承担授课,因此需要授课教师集授课㊁学科服务㊁咨询㊁班主任于一身的 四位一体 身份,如此授课教师才能更了解专业情况㊁学术发展㊁学生现实需求,有利于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㊂越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越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刘㊀琳,崔㊀云:信息检索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与实践思想精神,越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以致用㊁融会贯通㊂最后,教学内容在育人中的丰富性决定了融入的实用性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意义㊁信息资源类型㊁计算机检索理论知识㊁查找文献方法㊁数据库检索与利用㊁网络搜索引擎检索与利用㊁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以及利用信息检索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又包括课题申报㊁创新创业㊁考研信息㊁就业信息㊁拓宽专业知识㊁培养兴趣爱好㊁英语自学等㊂这些教学内容从学生目前的生活㊁学习到将来的考研㊁就业,再到思想精神方面,囊括了学生的大部分实际需求,而这些需求也是学生目前困惑和迷茫较多的地方,也就更需要思想上的指引重塑㊁内容上的传授解决,因此处处蕴含着丰富的 思政 元素㊂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创设情境,引入 思政 元素,对学生来说更实用有效,也更易接受和理解㊂3.2㊀教学内容融入 思政 元素保证融入 思政 元素的合理科学,就要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点,才能达到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㊂表1是根据主要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入 思政 元素,让学生明白晦涩难懂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情境中的案例思考和剖析情境中的问题所在,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引导他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㊁爱国主义精神㊁思想道德㊁学术道德㊁文化素养和科研创新精神等㊂3.2.1㊀从勿传谣言到信息道德,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章的教学内容有信息道德㊁信息素养的定义和意义,而信息道德就涉及勿信勿传谣言,勿诽谤他人㊁英烈及国家形象等问题,这些内容通过央视新闻等短视频创设情境,如播放北京卫视新闻 揭露新冠谣言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 ,让学生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真假㊁明白遵守信息道德的重要性,同时讲解和对比我国和国外在疫情防控中的做法和表现,让学生明白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㊁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进而引出如何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㊁预防及治疗,需要检索中外文文献,了解世界前沿,通过文献的阅读,以科学健康的心理对待和预防疫情,尊重科学,避免恐慌和焦虑㊂3.2.2㊀从科研诚信到课题申报㊁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㊁脚踏实地㊁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在讲解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时,结合大量国内外学术不端热点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后果,明白遵守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实事求是,规范论文写作,学会尊重他人的学术劳动成果;讲解课题申报㊁论文写作时,阐明以实际问题引导科研创新,理解和明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脚踏实地,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和国家遇到的难题,再结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通知解读文件,从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深远意义㊂3.2.3㊀从真人科研事迹到考研就业,学习科学家精神,激励学生科研创新,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讲解科研素养时,结合央视的‘科技盛典“‘开讲啦“等节目创设情境,引出话题真人的科研事迹离我们很近,并不是无法到达,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努力付出,吃苦耐劳,而国家的兴衰更在于每个人的付出,激励学生学习,投身科研创新,学习科学家精神,成就个人价值,亦是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㊂在讲解考研内容时,通过创设学生就业还是考研的观点交流,在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形成以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看待问题,以全面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事情;以积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看待两种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努力,都会体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不分大小㊁高低㊁贵贱㊂3.2.4㊀从兴趣爱好到小组汇报等最终考核,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㊁独立自信㊁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学生在生活㊁学习和科研中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这些负面情绪可通过兴趣爱好释放,保持兴趣爱好,提高专注力㊁自学能力和生活品质,学会管理压力和情绪,为学习和科研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上进㊁乐观努力的健康心理㊂课程考核中有检索报告㊁撰写论文㊁小组汇报三种形式,分别是创设的开题报告㊁毕业论文写作㊁毕业答辩情景,不管哪种形式,都需要经过选题㊁检索㊁分析㊁文献阅读㊁整理评价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㊁心得体会等步骤,这就是知识和技能㊁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过程;特别是小组汇报,从资料查找到PPT制作和汇报,需要小组团队合作,也需要自己单独查阅资料思考,解决问题,而汇报的优异表现,让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加自信,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更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个人的思考㊁努力练习和付出㊂最终考核是真正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迁移过程,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更是一个思想教育的过程,重塑品格的机会㊂总第190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年第2期表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要点创设情境并融入相应的 思政 元素汇总表授课要点创设情境 思政 元素融入预期成效课程简介:信息道德㊁信息素养;资源类型㊁分布等基础理论知识①播放央视网新闻 朋友圈散布谣言被拘 信息道德②华为招聘人才㊁研究生推免生的要求 信息素养重要性③上学过程中都接触到哪些文献类型 十大情报源①诽谤他人㊁英烈,诋毁爱国主义等言论,勿传勿信,否则构成犯罪②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必备素质:信息素养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个人信息乃至涉及国家情报的信息安全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要有信息道德②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的信仰;未来职业规划的个人价值体现③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注意网络信息安全,为大局着想,勿因个人利益,损害他人乃至国家利益计算机检索理论知识①回顾从小到大自己见过的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历史②平时如何用手机网上挑选商品㊁买东西 计算机检索原理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便利,奔小康生活②我国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鼓励学生投身科研创新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生命㊁珍惜学习机会②学生有远大奋斗目标,热爱科学,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查找文献(图书㊁中外文期刊㊁学位论文㊁专利)方法①自学专业内容,如何查找专业图书②播放北京卫视新闻 揭露新冠谣言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 ,引出检索 新冠病毒致病机理㊁预防及治疗 相关中外文献①大学要经历自我学习㊁自我探索的过程,图书馆是大学的第二课堂,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弄通学精专业知识②鉴别信息真假的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做法和表现,明白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通过阅读新冠病毒相关中外文献,了解世界前沿,以科学健康的心理对待和预防疫情①提高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努力学习上进㊁不断探索的精神②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面对问题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减少恐慌和焦虑数据库使用:界面结构剖析㊁检索方式㊁检索结果的阅读与分析①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 知网数据库②教育部 破除论文 SCI至上怎么理解 WOS数据库①学术诚信和道德诚信②辩证地看待问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深远意义①明白诚信的重要性②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都要理性看待,科研忌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弘扬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网络搜索引擎检索与利用平时用百度解决什么问题①注意网络贷款㊁诈骗等信息②通过国家官网,确定哪种护肤品适合自己①学生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不劳而获②学会获取和评价信息,不盲目跟风,理性消费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国内外学术不端的案例和后果要有科研诚信㊁道德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意愿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实事求是㊁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做科研,并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利用信息检索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申报㊁创新创业㊁考研信息㊁就业信息㊁拓宽专业知识㊁培养兴趣爱好㊁英语等①播放央视的‘科技盛典“‘开讲啦“等节目②本科毕业想考研还是想就业③个人都有什么兴趣爱好①以真人的科研事迹,展示科研素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以唯物辩证法的方式看待是考研还是就业③生活㊁学习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可通过兴趣爱好释放,保持兴趣爱好,提高人的专注力㊁自学能力和生活品质①激励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创新研究,形成可复制㊁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②形成以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看待问题,事物的两面性;以积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看待两种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努力,都会体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不分大小㊁高低㊁贵贱③学会管理压力和情绪,为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刘㊀琳,崔㊀云:信息检索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与实践续表1授课要点创设情境 思政 元素融入预期成效课程再认识(分组讨论)创设毕业答辩的情境①从资料查找到PPT制作和汇报,需要小组团队合作,也需要自己单独查阅资料思考,解决问题②汇报的优异表现,需要个人的思考㊁努力练习和付出①学会团队合作能力㊁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㊁自我探究的能力②体现个人价值,思考做事所带来的心理价值,增强个人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以后的学习考核 检索报告/撰写论文创设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写作的情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提高信息素养,科研素养4㊀结语基于情境学习和学习迁移理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㊁学习㊁考研㊁就业等需求及对社会热点方面的关注,创设情境,引入 思政 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迁移到其他学习中,通过各种实践,从思想㊁行为㊁知识㊁应用等全方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㊁自学和创新探究的能力,思想上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脚踏实地㊁实事求是㊁努力上进㊁团结互助的乐观品质,从而提高信息素养㊁科研素养㊁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一能力也是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㊂只有教学理论和 思政 元素很好地融合,才能从授课内容㊁形式上发生根本的变化㊂课程的正确指引,师生的双向促进,才能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实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标㊂参考文献:[1]新华网.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1-02-24].http://www. //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 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1-02-25].. 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3]毛碧飞,张炳聪.创新创业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与实践[J/OL].食品与发酵工业(电子版).(2021-02-05)[2021-02-25].https:/// 10.13995/ki.11-1802/ts.026530.[4]林宇,唐颂超,邱卫东,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高分子通报,2020(9):89-92. [5]蒙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12):136-141.[6]朱世琴,吉久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文献检索公选课改革研究 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图书馆杂志, 2019(1):48-53.[7]陈耿锋,龚英,陈继平.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素质类化学校本教材开发 以校本教材‘化学视野“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3):17-21. [8]许鑫,兰伟平,蔚海燕.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渐进式实践体系构建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9):48-56. [9]张克君.学习迁移理论在 思政课 教学中的运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9:5-6. [10]初景利,刘敬仪,张冬荣.从信息素养教育到泛信息素养教育 中国科学院大学15年的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6):3-9.作者简介:刘㊀琳,女,馆员㊂收稿日期:2021-05-01(责任编辑:郑玲)总第190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年第2期。
开辟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领地
开辟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领地作者:刘会娟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20年第12期文/刘会娟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形式相结合打造“思政微课堂”,将思政课堂由线下拓展到线上,发挥其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做好组织谋划,下好“先手棋”。
组建由主管校领导为组长,学院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师生党员代表和学生干部骨干为成员的“思政微课堂”课程研发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工划分为统筹组、资料组、稿件组、视频组和后期剪辑组,各司其职、相互合作。
制定出台“思政微课堂”总体设计方案,对课程研发、制作和推广各环节目标任务进行详细安排,同时实行课程开发项目化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人职责分工,细化课程实现形式与要求,提出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节点,确保顺利实施。
为保证课程质量,在课程正式上线前,广泛邀请其他学院的教师、学生对课程进行审核、评价,提出具体意见,由研发小组根据意见对课程进一步完善。
扎实稳妥推进,打好“主动仗”。
紧盯“思政微课堂”建设目标要求,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确保项目扎实稳妥落地。
建立项目管理与定期例会制度,从项目启动之初起每周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例会,通报工作进度、解决工作困难、确定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扎实做好资料查阅与技能培训工作,确保课程质量。
在资料查阅方面,要求各党支部书记组织带领本支部党员完成专题课程的数据、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的前期查阅与整理任务,再由讲授课程的师生代表进行深度挖掘、考证与丰富扩充;在技能培训方面,邀请专家对研发小组成员开展《教育换新颜,微课知多少》《PPT+手机,轻松制作微课》等专题讲座,系统教授微课方案设计、课件制作要点、脚本设计技巧、常用录制功能、微课上传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深化对运用短视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提高制作思政微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运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始终的线索就是人的问题,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理想目标,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古往今来一切有价值的人学理论之集大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坚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终极目标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蕴涵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丰富内涵,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探索与思考,可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基本原则就是受益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性理论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纵观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可以发现它是同人的劳动实践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在以后的多部著作中,他都对人的实践特性做了阐述和解说。
实践是人的本质规定,人凭借着实践的超越本性不断扬弃对象和自身的规定性,从而在不断超越自在世界的同时,也不断重构人类世界和自己的本质。
因而,人的发展不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而是自觉地自主地超越现实世界的自在规定性,全面而又深刻地推动人类世界不断生成,不断发展。
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并能不断超越现实世界和现存自我的真正的历史主体,推动人们利用既有的一切,自主地、全面地、持续地改造和发展现存的世界、现存的社会和现存的自我。
这一论断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受教育者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既懂又会,学以致用。
人的思想品德是成于内而行于外的,只有长期“笃行”,才能达到高尚与完美的境界。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实现知行统一,既要重视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践教育,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探析
刘云林
【期刊名称】《复印报刊资料》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在其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具有
合理性。
这一合理性包括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个向度。
形式合理性的主要表征是满足社会的价值期待、符合具体的国情、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
获得实质合理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自由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价值期待、内在美德和外在行为的关系。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刘云林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J], 周恩智;张鸿韬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探析 [J], 刘云林;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路径探析——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J], 熊申英; 罗南石
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性及其实现研究 [J], 陈娟;庞立生
5.科学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J], 王萍;白杨;庞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术领军人物人选答辩课件
• 3.建设灵动高效的初中思品特色课堂
(1)对七八九三个年级不同学段的思品 学科组制定不同的课堂建构思路,让学生 得到充分的思维训练、价值观浸润。
(2)充分发挥信息熏陶的作用,有效使用好 德育场馆、电影、美文等资源实施情感教 育、价值观唤起。
(3)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演讲、辩论、 模拟法庭、娱乐竞赛、小论文比赛、手抄 报比赛、公民实践活动图片展等活动,拓 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几年间本人先后在多省、市开设教科研工作、班 主任研究、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省培、特级后备培 训等各种学术讲座二十余次,深得好评。
本人培养青年教师十余人在全国、省、市教学与 科研大赛中获佳绩,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 员会、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本人 撰写的论文及博客在全国中学政治教育领域享有较高 的关注度,多次受邀参加全国中学政治教师高端学术 交流活动。
一、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
1.研究方向:立足一线初中思品课程开发,与学校德育工作 相结合,做好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开发思品课程的维度。 2.研究项目:
二、研究基础条件及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
本人专科毕业后自修本科,2009年本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毕 业,现师从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云林教授攻读思想政 治教育专业博士,有较为系统、扎实的科研功底;
本人现任职于灌南县实验中学,是分管教科研、德育的副校 长,是省特级后备教师、市“521”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培养 对象、市初中政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对口;
本人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思品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参加全 国、省、市初中思品优质课比赛均取得一等奖的成绩,在全国有 较强的影响力;在主流教育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近年来 在《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 政治教学参考》、《中小学德育》等国家级教育核心期刊发表论 文30余篇;在省“师陶杯、“五四杯”、省基础教育论坛等赛事 多次获一等奖;主持县十五重点课题一项结题,主持市教科所 “十一五”重点课题一项结题,主持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子课 题一项结题,申报省规划办“十二五”课题一项被立项为省重点
“输入”与“输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输入”与“输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刘衍玲;雷结斌
【期刊名称】《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研究大多停留在一般性的知识关联层面,而缺乏对联系的有机性、内在性进行分析,从而在"输入"环节上,使其它相关学科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真正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输出"给其它学科提供借鉴与指导。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刘衍玲;雷结斌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思政部;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 [J], 邹立莉
2.考虑量化输入和输出约束的互联系统自适应分散跟踪控制 [J], 秦贞华;何熊熊;李刚;伍益明
3.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2)——时域识别法及其内在联系 [J], 杨前进;张培强;李川奇
4.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3)——频域识别法及其内在联系 [J], 杨前
进;张培强;李川奇
5.联合变换相关中输出相关点形状与输入相关物长宽比的关系 [J], 沈学举;刘秉琦;王永仲;高鸿启;周水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律运行道德追问的两重向度
法律运行道德追问的两重向度
刘云林
【期刊名称】《伦理学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将法律运行的道德追问规定为两重向度,既有其学理的依据,又是历史给予的启示和破解现实难题的需要.对立法的道德追问不仅要考察法之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而且要审视法与社会主导道德以及与广大民众心理和情感相契合的状况.对司法的道德追问则不仅要关注司法是否公正以及司法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应特别关注当下我国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司法之"应然".
【总页数】5页(P79-83)
【作者】刘云林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道德问题研究的两个重要向度——读《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 [J], 王莹
2.法律运行中道德的缺失与重建 [J], 葛声波;
3.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 [J], 龚怀林
4.道德的两种形态对法治功能的两重向度 [J], 龚怀林
5.试论法律运行中道德要素的介入——对司法公正的道德分析 [J], 赖传祥;丁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杨化冰;周聪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24(45)8
【摘要】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延安时期的重要体现。
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延安精神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强调其对于保障信仰根基坚定,带动创新能力增强,涵养人民情怀以及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新时代
以新的视角继续解读、传承延安精神十分必要,对促进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
根本任务、丰富教学资源,提供鲜活素材、引领正确的风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总页数】3页(P156-158)
【作者】杨化冰;周聪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路径
3.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4.新时代延安
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5.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特定的教育主体向被教育者昭示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其目标的设定和内容的安排都必须具有道德的合理性,这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获得道义基础的前提条件。
而要有效实现这一价值诉求,又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置于伦理学的视野之下。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这一视野是否具有内在依据,其意义何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要求体现为何种向度,这又是研究该课题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的依据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合道德性的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学视野是否具有内在的依据,这是决定这一研究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
我们认为,这一审视有其学理、历史和实践的依据。
首先,从学理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要求人们信奉一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其首先是一种必须——如要求被教育者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其行为不得逾越政治和法律规则之矩。
同时,这一要求也是一种应然——如在教育中所倡导的对于现实生活具有超越意义的理想性要求。
而就“必须”和“应然”的关系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视野中,之所以要求被教育者必须如何,也正是因为其认定这一“必须”天然地蕴含了某种“应然”,或者说这种必须是奠基于应然之上的。
这就启示我们,应然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精神和灵魂。
而这种应然性在本然意义上属于道德范畴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伦理道德的基础。
其次,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不仅因为道德本来就是该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在于这一教育内容中政治法律方面的要求应该和社会的主导道德相一致。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和法律规范体系与社会主义的主导道德具有价值追求的同向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也昭示人们,政治和法律乃是道德仅仅依凭自身的实现机制难以现实化的产物。
这决定了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和法律是实现道德的工具,而道德则是政治和法律的内在价值追求。
再次,就历史学的依据而言,主要表现为在人类思想史上,思想家们对一种制度或社会的批评与颂扬,总是以其对人性的态度,是摧残还是解放为标准的。
对“吃人”社会的谴责,就是由伦理意义而进至政治选择,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是因其直接解放人性而富有魅力的——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幼稚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因为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并且存在着雇佣者剥削劳动者这一非人性的一面。
[1](P129)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实际上就是至善的社会。
这说明在人类历史上,当人们意欲肯定或否定某一种制度或社会形态时,总是先去寻找其伦理方面的依据,或者说去追问这种制度或社会形态的伦理基础,从而为自身的行为进行道德的辩护。
就中国而言,无论是在中伦理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刘云林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伦理学审视是有效实现这一活动功能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道德合理性的必要保障。
这一视野有其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实践上也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在具体向度上,这一视野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上具有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
关键词:伦理学视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合理性作者简介:刘云林,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南京210023)基金项目:(1)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11JD710086);(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2)12-0007-03国传统社会还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都十分注重对思想政治活动予以道德上的论证和辩护。
西周时期思想家所提出的“修德配命”,即是说因为周王最有德性,所以能和上天要其统治地上黎民百姓的命令相般配,这无疑在为政治寻找一种伦理道德方面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之所以具有合理性,就是因为革命的对象是“万恶的旧社会”,这同样在为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提供道德上的合理性依据。
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其领导之所以依然具有合理性,就是因为它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而在当代中国的各个党派中,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做到这一点。
从而,从道德合理性的视角而言,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有成为执政党的资格。
第四,就实践依据而言,则表现在道德性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为一种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地表现为所昭示的价值体系为被教育者所信仰,所设定的规范体系为教育者所遵行。
而被教育者之所以接受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其最大的制约因素即是其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实现状况。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当被教育者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尊重和满足时,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产生一种认同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对被教育者利益的尊重和满足,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事实也表明,当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利益予以充分尊重时,当被教育者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时,这一教育就获得了被教育者道德价值上的认可,从而也为有效实现自身获得了有效保障。
这就启示我们,合道德性乃是从“源头”上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的需要。
有无道德性以及合道德性的程度在质和量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所昭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具有合道德性——对被教育者利益的充分尊重和满足,其才获得了实现自身的道义和社会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的意义如果说,对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依据的探究解决的是这一视域何以可能的问题,那么,要揭示其必要性则离不开对研究意义的探究。
我们认为,这一意义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
具体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对学科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对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的具体和深入,将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伦理学的学科交叉,并且相应地推动作为应用伦理学重要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的产生。
而这无论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其二,丰富和扩展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道德思考,伦理学必须将研究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这一教育活动还决定着社会成员的精神面貌,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方向和提供动力的意义。
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伦理学的审视。
而伦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生活之应然的学问,自然地也包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追问。
其三,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道德意蕴。
在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比较注重从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对被教育者相关素质的培养。
作为具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并无不妥,并且至为必要,因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
就其本质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是实证科学而是价值科学,为了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它必须统一人们的信念,必然需要维护某种“舆论一律”。
统一以至某种“单一”是意识形态不可少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一旦成为意识形态,也就必然要履行这种职能,因而它必然具有不可移易的政治价值观。
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鲜明地突出这种政治价值观。
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都内在地蕴含了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方面的偏好。
就这一意义而言,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关注,乃是实现这一教育功能价值的内在要求,也为满足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期待所必需。
然而,在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在注重教育内容政治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自身道德性的关注,这既表现为疏于对教育内容道德合理性的论证,也忽略了对被教育者合理诉求的道德确认,这尤其表现在对被教育者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人之常情”的漠视。
这不仅使得其教育内容在道德性上很有可能存在缺失,同时也使得这种教育因缺乏人情味而变为令人生厌的活动。
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予以伦理学的审视,将会极大地丰富这一研究内容,提升这一理论的道德意蕴。
这一审视的实践意义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导向和规约,使其能依循而不是背离伦理的路径,从而在长远意义上有利于社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论信奉何种意识形态,确立何种社会制度,都离不开特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人类社会的共性,也是人类社会的内在要求。
问题的差别不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为人类社会所必需,而在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究竟如何。
而制约这一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又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与被教育者的道德价值期待相一致,是否与全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相契合。
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获得了被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道德认同时,其才可能使自身拥有深厚的道义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也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和法律内容而言,它们本身也有一个是否符合道德的问题。
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如果失却了道德性,就没有资格要求被教育者信奉和遵行。
正是基于合道德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合乎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十分注意自身的道德含量。
从客观效果而言,这并非会冲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淡化其价值导向性,恰恰相反,它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基础和社会基础,最终有利于价值导向的有效落实。
思想、政治和道德取向的一致性理应成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征。
从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来看,它恰恰是最符合伦理的。
正是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道德性的关注使道德建设获得了更为丰富和充实的内容。
道德的使命之一即是为政治进行伦理论证,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推进提供道德立法。
而在实践上,这对于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都是极大的推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的向度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学审视具有内在依据和重要意义,那么,这种审视如何展开呢?从具体的思路而言,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合道德性的一种追究,我们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安排和路径选择等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加以道德的审视。
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乃是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现实化的过程,所以从道德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个向度加以思考对此将会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上的形式合理性首先表现为教育内容与具体国情的契合。
作为引领被教育者超越思想政治素质之“实然”而趋于更高境界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内容的设定上应考虑到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和被教育者素养等要素对自身的影响。
也就是说,现实的国情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植根基础。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社会意志的产物,它只能反映、确认客观存在的事物与关系,它只是已然存在或必然存在的事物与关系的表达者,而不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