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苏教版数学四下《折线统计图》word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溧阳市旧县小学冯文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P:94—96。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征,体会折现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材料纸1张、小黑板1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引新。
1、(情境图)谈话: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为了了解近阶段气温变化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认真测量并收集了昨天白天的室外气温情况,并把它制成了一张统计表。
(出示)溧阳市3月3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3月31日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温度(℃)461619151242、观察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呈现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时到()时,下降得最快的()时到()时。
(1)你能解决这道题目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减法计算)(2)如果不用减法计算,你能直接看出来吗?4、引入统计图:小明收集的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来整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整理呢?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整理更加直观、形象)5、激疑导入:可是小明并没有把它绘制成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而把它绘制了这样一张统计图,(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想给它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称它谓——折线统计图(板书),那么小明为什么不选择条形统计图而选择折线统计图来整理这些数据?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观察分析,感知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想一想:(1)图中的这些“点”表示什么?(2)图中的这些“线段”又表示什么?2、交流汇报:(1)比如点(4)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依次:点6、点16……指出:我们发现这些“点”是用来表示气温的多少。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折线统计图。
分组讨论和合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单式折线统计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单式折线统计图解读数据,如趋势分析、拐点识别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实际案例数据,引导学生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进行数据分析练习,让学生通过折线图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第三章:复式折线统计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分组讨论和合作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应用举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利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销售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4.3 教学方法利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3 教学方法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践操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绘制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
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
“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1000字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折线图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2.学生能够正确制作折线图,掌握绘图方式。
3.学生能够根据折线图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折线图的构成要因素及其意义。
2.如何使用Excel等工具绘制折线图。
三、教学方法:讲授课法,示范演示法,案列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5min)引入数据分析中的并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折线图在数据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概念简介及构成要素(10min)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以及折线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横坐标、纵坐标、折线、标题、比例尺等。
重点强调每个构成要素的作用。
3.制作折线图(20min)通过操作展示,教学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逐步理解折线图的制作过程,并使用Excel等工具,手动制作折线统计图。
4.案例分析(20min)通过具体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任务的进行,分析数据背景、目标和分析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制作折线统计图,对数据的含义、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趋势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归纳出一些经验和结论。
5.总结(5min)回顾折线统计图所学的知识点内容,强调一些在制作折线图时的重点、难点。
五、教学评价:1.考核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概念的理解程度。
2.要求学生独立使用Excel等工具制作折线图,并对数据结论进行简单分析。
3.提供机会给学生自行或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情况,相互分享经验和获得教师检验。
(如时间允许)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具材料:1.教材:《数学I》等2.教案3.黑板、彩色粉笔4.Excel软件5.实际案例数据。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会读取和解读折线统计图;3.能够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折线统计图的构造和读取方法;2.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读取和解读折线统计图;2.如何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教师展示一张折线统计图,并提问学生对该图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教师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构造和读取方法,强调横轴和纵轴的含义以及折线的表示方式。
第三步、示范教学教师通过具体例子,示范如何读取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包括如何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和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步、练习活动1.教师提供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数据中哪个指标的变化最大,哪个指标的变化最小等。
2.学生在小组内自行查找一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然后向全班展示并说明自己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第五步、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造和读取方法,强调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分析方法。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某个城市的天气变化趋势、人口增长趋势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读取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并能够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通过导入新知识、引入新知识、示范教学、练习活动等环节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在解读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方面的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动力。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的。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
学习过程中,尽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难点:
发展数据分析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一)提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吗,在2020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同学们,你们知道近几年我国的总人口数情况是怎样的吗?
预设1:我知道我国一直是人口大国。
预设2:变化看得更清楚。
(三)分析折线统计图,体会统计的作用
再看看总人口数变化的趋势,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1:我能够看出,从1998年到2021年,我国总人口数在逐年上升,而且每年上升的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没有特别快速的上升,也没有下降的情况。所以,我推测2022年全国总人口数还会继续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不会太大。生2:参赛队伍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是合理的。因为科技在进步,机器人大赛越来越普及了,参赛队伍也越来越多了。根据图中的变化情况,我预测2013年能到550支。
《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预设3:我觉得应该没有一直增长,因为我从新闻中了解到,我国总人口数近些年呈稳定状态。
(二)提出方法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过程:引入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和饼图的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第二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确定坐标轴、标尺、绘制折线等。
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坐标轴的刻度、标签、图例等。
2.3 教学过程: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折线统计图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
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3.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
第四章:折线统计图的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解读折线统计图的信息。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的走势和趋势。
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4.3 教学过程:讲解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的走势和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折线的上升、下降和转折点。
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分析给定的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5.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详细教案
统计-----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出示:同学们去科技馆参观的照片谈话:知道这是哪里吗?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科技类的参观和展览,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某市四年级的同学对1998—2003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进行了调查整理,并制成了统计图。
1、提问: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
谁能说说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学信息有什么特点?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观,也很形象,还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
有一部分同学也根据调查整理的数据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2、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1)提问:仔细看图和课题,你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呢?(具体)生:点是表示什么的?师:你想了解点的作用(板书:点?)生:线是用来做什么的?师:你真善于思考!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待会儿我们来研究。
(板书:线?)生: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画成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不行吗?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板书:作用?)师:还有其它问题吗?生: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板书:制图?)……师:大家很有问题意识,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图是什么,掌握如何绘制一个折线图;2.理解折线图的用途,能够解析一个折线图的数据信息;3.能够利用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线段连接各个数据点的统计图。
通过折线将数据点连接起来,可以展示出数据在时间、事件等变量上的变化情况,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变化趋势,识别出数据的规律和异常。
2. 折线图的绘制方法折线图的绘制是基于一组数据点并连接它们而成的。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些数据需要展示,数据点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其次,根据这些数据点在坐标系中标记对应数据点的位置。
最后,绘制折线将所有数据点连接起来。
以下是通过三个具体步骤绘制一个折线图:2.1 准备数据我们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了解如何绘制折线图,假设教学案例是统计一周中每天的自行车通勤次数的情况,数据如下: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20 18 25 23 19 27 242.2 标记数据点位置我们根据数据集合在一个坐标系中标记对应数据点的位置,例如在以下图示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纵坐标系(Y 轴)和一个横坐标系(X 轴)来为数据点分配位置:^30 ||27 |--•| \\24 | \\| \\21 | \\| \\18 | •| \\15 | \\|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X 轴:横轴表示每周的日期•Y 轴:纵轴表示自行车通勤次数根据数据表,我们逐一标记每个数据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3 连接数据点完成数据点的位置标记后,我们需要连接它们,得到完整的折线图。
^30 | •| \\27 |--• •| \\ /24 | \\-•--/| \\ /21 | \\/| \\18 | •|15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3. 折线图的解析和分析完成对折线图的绘制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利用折线图分析和比较数据。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的相关资料、课件、教具等。
2.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彩色笔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展示折线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作用,使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制作过程(1)教师示范制作折线统计图,边讲解边操作,使学生了解制作步骤。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并制作折线统计图。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数据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
(2)学生讨论并分享数据分析的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6. 总结延伸(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与反思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师:谁能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可以清楚直观的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很容易比较数量的多少。
没有数字通过看竖条的长短也能看比较出谁多谁少。
一幅条形统计图。
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
一格代表1 万人。
数统计图。
谁愿意介绍一下这幅统计图!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二、初识折线统计图师: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也便于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老师这里带来一种新的统计图,他可以用在不同位置上的点来表示数据,请同学们看黑板。
大家快来观察,谁愿意介绍一下这幅统计图!师:真棒!还有么?还有什么发现?生:2008年有3万人去植物园游玩。
追问:为什么?生:2008年这条线与3万人这条线的交点表示有3万人去游乐园游玩。
师:你太了不起了思维敏捷,表述清楚,张老师已经把你记在心里了!其他的同学们,你们也有这样的发现么?谁再来说说?师:这在6个不同位置的点,分别表示出了从2008年起到2013 年这6年里游览植物园的人数。
我们用线段依次连接相邻的点,就完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
聪明的同学们,给他起个名字吧!生:汇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这类统计图的外形特点,给他起好多好听的名字,其实这样的统计图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我们管他叫做折线统计图。
细心的同学们,请观察一下这幅统计图,他有什么特点呢?生:可以知道从2008年到2013年这6年间,哈尔滨市中小学生人数。
生:2008年人最少是3万人。
2013年人最多是10万人。
生:2011和2012年都是8 万人。
生:2009年比2008年多一万人。
生:这是一幅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参观植物园人数统计图。
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
生:2009年游园人数是4 万人。
2010年游园人数是6万人。
2011年游园人数是8万人。
2012年游园人数是8万人。
2013年游园人数是10万人。
师:谁知道托尼115公分的时候是几岁?生:6岁。
师:谁还能提一个类似的问题?问的好!那我反着问,托尼5 岁半的时候大概多咼呢?哎呀,你们这个个都是小老师呀,托尼的故事还没完呢,你们猜猜,一年没见的托尼现在会是多咼呢?其实呀,老师也特别想知道。
苏教版数学四下《折线统计图》word教案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选择统计图
第2课时
总课时5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跳下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利用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
┃班级┃四(1)┃四(2)┃四(3)┃四(4)┃四(5)┃
┣━━━━━━╋━━━━╋━━━━╋━━━━╋━━━━╋━━━━┫
┃┃┃┃┃┃_┃
┃数量(台)┃31┃29┃30┃35┃33┃
┗━━━━━━┻━━━━┻━━━━┻━━━━┻━━━━┻━━━━┛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交流从统计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动手完成,再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预测。3.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第2题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小结评价。学以致用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
.“折线统计图”教学方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方案.“折线统计图”教学方案简要提示: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第94~96页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存了必然的统计活动体会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熟悉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大体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的进程中,进一步把握统计方式,进展统计观念,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见策略与方式;还要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情愿踊跃参与统计活动,学会在统计等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
教学流程:流程1:谈话引进流程2:例题教学流程3:反馈交流第一段:新课教学流程4:比较流程5:小结过渡流程6:拓展欣赏流程7:试一试流程8:交流试一试第二段:拓展巩固流程9:小结过渡流程10:想一想做做1 流程11:想一想做做2第三段:实践应用流程12:交流想一想做做2流程13:全课小结第四段:全课小结第一段:新课教学流程1:谈话引进师:同窗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窗们,为了研究最近天天的气温转变情形,将5月21日这一天测到的气温情形制成了统计表。
请看表格:同时出示统计表: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形统计表5月22日时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温度12 162420159师:这是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形统计表。
请同窗们认真观看统计表,同桌相互说一说,从表中你明白了什么。
流程2:例题教学师:为了加倍清楚的反映表格中的数据,也便于咱们分析、研究这一天的气温转变情形,表中的气温情形还能够用如此的统计图来表示。
同时出示折线统计图:师:请同窗们认真观看统计图,它和咱们以前熟悉的条形统计图相同吗?你能从那个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吗?请大伙儿先在图中找一找,试探以下问题,再跟同桌相互说一说。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苏教版 2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其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数据,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作用?2. 探究新知-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绘制步骤。
- 让学生分组合作,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如气温变化图。
3. 实践应用-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让他们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如:哪个季节气温最高?为什么?4.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和应用。
-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折线统计图?5. 作业布置-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线统计图 1
折线统计图教材简析:“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的一种新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地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能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4.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狼山旅游人数统计表引入。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表中清晰地反映了各年份的旅游人数,那么,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旅游人数增加得最快?3.能不能不计算就能很快地发现()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呢?由此导入课题。
二、识图1.小组合作,根据作业纸上的3个问题读图:(1)从图中的标题、日期、横轴、纵轴,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2)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可以结合具体的点说说)(3)图中的线段的起伏反映了旅游人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学生逐问题汇报,汇报过程中小结两点:(1)点的位置——数量的多少(2)线段的起伏——数量的增减3.对比提问: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一个能更清楚地反映人数的变化情况?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通过点的位置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通过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5.及时巩固根据观察的三点,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自己读图。
(2)同桌交流。
(3)汇报读图的结果。
三、绘图1.谈话过渡(出示:小文跳绳前后每分钟心跳情况统计表)2.指导跳绳前心跳90次,点的位置确定。
【精】《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
《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师:同学们,你们都量过自己的体温吧?你知道什么是基础体温吗?早晨醒来不动,测出的体温是基础体温。
(课件第2张)2.师:下面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情况统计表。
(课件第3张)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根据数据的情况,你认为用1格代表多少合适?生:我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用1格代表0.2°C。
(课件第4张)师: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地看出什么?生: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情况,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两个知识点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区分它们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1、探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
(课件第5张出示)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3)汇报交流生1:折线统计图上的点表示一天的体温。
(课件第7张)生2: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体温的变化情况。
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生3:我发现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3)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课件第8张)①你认为一天中体温最高的时间应该是什么时间?②李康的体温一天中最大波动是多少摄氏度?生:一天中体温最高的时间应该是17:30;李康的体温一天中最大波动是0.2°C。
(4)师:人的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1°C。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数据绘制出符合要求的折线统计图;4.能够分析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表示数据变化趋势的图表,通常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确定横纵坐标在绘制折线统计图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横纵坐标。
横坐标通常表示时间或者数据的分类,纵坐标则表示数据的数值。
在确定横纵坐标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范围和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
(2)绘制坐标轴确定横纵坐标之后,需要绘制坐标轴。
坐标轴通常包括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时间或者数据的分类,纵轴则表示数据的数值。
在绘制坐标轴时,需要考虑坐标轴的长度和刻度,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
(3)绘制数据点绘制坐标轴之后,需要绘制数据点。
数据点通常表示数据的数值,可以用圆点或者方块表示。
在绘制数据点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范围和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
(4)绘制折线绘制数据点之后,需要绘制折线。
折线通常连接数据点,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绘制折线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趋势的平滑程度,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
3. 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和解读在绘制折线统计图之后,需要对图表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通过观察折线的走势来判断数据的变化趋势。
如果折线呈上升趋势,表示数据在逐渐增加;如果折线呈下降趋势,表示数据在逐渐减少;如果折线呈波动趋势,表示数据在波动变化。
(2)数据的峰值和谷值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峰值和谷值,可以通过观察折线的高低来判断数据的峰值和谷值。
如果折线最高点表示数据的峰值,最低点表示数据的谷值。
(3)数据的周期性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周期性,可以通过观察折线的周期来判断数据的周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总课时5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四、综合运用
1.统计心跳情况。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下图,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选择统计图
第2课时
总课时5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跳下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利用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4.教学“你知道吗”。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的内容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它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五、课堂总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
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深圳地区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三、制作统计图
谈话: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预设:每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谈话: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条形统计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话:要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要反映同类事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数量大小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你觉得你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怎么样?2.谈话: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身边某一方面的情况做一次调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可选择同学或自己不同阶段的身高情况、体重情况、本地区的天气情况、气温变化情况等)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以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为例,选择恰当的统计图。(1)谈话:在这个信息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电脑交上了朋友,电脑也因此而走进了千家万户。课前请同学们做了我们四年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的调查,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表l:2001~2005年四(1)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统计表
2、练习八的第2题和第三题。
做题时,从阅读统计图到画图都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为什么都适合采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3、练习八的第4题。
在学生讨论调查的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就调查活动作出较为具体的分工,然后再展开实际的调查活动。此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选择学生普遍经历国的其他事件展开调查统计活动。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动手完成,再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预测。3.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第2题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小结评价。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统计图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发言)对呀,两种统计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数量大小的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介绍降水量。谈话:同学们听说过降水量这个词吗?电脑小博士带来的“你知道吗”节目将为大家介绍有关降水量的知识。(多媒体出示有关降水量的知识供同学们阅读)(2)自学课本,完成例题。谈话:了解了有关降水量的知识,就让我们来解决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7~98页,独立完成两张统计图。(3)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评一评画得怎么样,并交流从两张统计图中分别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与思考。(4)在班内展示部分学生的制作,交流反馈。(5)谈话:比较两张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选用不同的统计图的原因。(指名回答)
4、练习八的“你知道吗?”
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再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想法。其中中间一副图是复试统计图,蓝圆柱表示通航的国家数,绿圆柱表示通航的国际城市数。交流时,可适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谈话.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练习八
第3课时
总课时5
教学
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应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提高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1、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填表并组织交流,再依次讨论第(2)(3)题。第(3)题讨论后,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2003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的情况,并再学生预测后,提供相关数据,以便学生在比较中检验自己的预测。2003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的数据是:1219万辆。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