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会计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摘要:针对市场发展的新形势,高职财会应构建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能够结合当前结业对财会人员的岗位证书要求,设计相应的资格认证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教学与社会就业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保证培养财会人才的社会适用性,促使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获得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岗证融合;教学改革;对策财务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才教育能力直接决定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因此,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与会计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就业质量。
一、高职财会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一)缺乏有效地教导体制,培训目标单一在高职财会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院校缺乏有效地教导体制,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的教学培训机制,造成学生学习内容单一,不能获得财务专业的全方面发展。
同时,现代学生对专业学习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不仅仅需求专业理论的培训指导,而且还针对岗位实际技能和专业证书也有着要求。
(二)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较少尽管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在财会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在教学中仍然采用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也就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获得全面能力培训。
(三)岗证教学缺乏重视,岗证教学能力较弱在高职财会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岗证教学的重视程度,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岗证为学生个人学习问题,不需要教师公开提供教学指导。
然而,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企业在财会人才招聘将岗证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必选转变岗证教学态度,并且开展岗证教学研究,提高相应的教学水平。
二、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岗证融合分析(一)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岗位”分析在职业教学中需要重视职业教学,必须将就业导向作为教学指导,而就业导向与当前学生就业需求、社会岗位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市场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学岗位分析中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调研和行业专家经验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并且构建与之相符的教学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涂
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涂祥策摘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发展使命。
面对这些变化,职业教育要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亟须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增强培养能力。
笔者认为,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融合型的基础,高职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能为培养懂理论、会操作、多证书、竞赛强的多元化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岗、证、赛”融合课程体系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15年8月20日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
同时,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大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高职“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当前,虽然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已经构建并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单一课程体系,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为会计岗位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综合人才。
笔者认为,构建并实施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赛深度融合”多元的课程体系,既能有利于转变高职会计人才的教育理念,又能摆脱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和抽象思维的逻辑结构体系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而且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懂理论、会操作、多证书、竞赛强的多元化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岗课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岗、证、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是指课程,它是教学实施载体,主要涵盖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文化、技能、技术、特长等,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作为载体来完成;“岗”即岗位,它是工作的落脚点,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规格的需求;“证”即证书,它是行业准人的门槛,包括了学历证、从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及各种技能等级证,体现了持证者的相关知识、技能水平及职业资格;“赛”即竞赛,具体来说就是各级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技术技能比赛,既能衡量专业技能水平、检测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特长。
中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摘要: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研究,“课岗证赛”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在课堂、实习和竞赛中的能力培养,并达到职业需求的目标。
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1. 引言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会计技能人才的关键,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课岗证赛”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2. “课岗证赛”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2.1 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讲解会计原理、分录、财务报表等理论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培养他们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2 实习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习教学中,我们将“课岗证赛”相融合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
每位学生都将有机会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证书培训会计专业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操作证等。
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相关证书的考取能力。
引入证书培训的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考取,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4 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会计竞赛活动,如学校内部比赛、地区比赛等。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施“课岗证赛”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显示,学生在综合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学生获得的证书数量也明显增加,就业竞争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浅析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
ACCOUNTING LEARNING219浅析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文/冯桂玉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其中会计专业的改革尤为引人注意,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借鉴。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若干意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等职业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革新教育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为培养综合高端技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学校的教育与会计行业对人才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培养符合会计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岗证赛”融和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会计专业的改革提供了明确得到方向,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课岗证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工作岗位作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优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主动适应并服务经济新常态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是驱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
当前教育与企业的严重脱节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必须要加快实现“课岗证赛”融和的教育培养体系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1]。
一、“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的背景当前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
在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以德育人作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的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教育导向,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优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2]。
课证融通下《会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课证融通下《会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周书美李瑜琨北京市商业学校摘要:本文研究《会计基础》与“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何实现课证融通。
尝试以“X”证书标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建立《会计基础》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标准;按岗位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教学任务,探索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证书融合的具体路径;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实施双重考核,探索通过学分银行实现专业课程和证书相连。
关键词:课证融通;1+X证书;会计基础;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在财务智能化发展背景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对会计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意义非常重要。
从2019年6月起至今,北京市商业学校会计专业成为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智能财税、个税计算等多个1+X证书试点学校,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学生参加X证书考试并取得相应X证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X 证书。
现以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证书为例,就该证书如何与《会计基础》课证融通进行研究。
一、《会计基础》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与岗位脱节财务智能化已成为财会岗位新的发展趋势,智能财务软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使《会计基础》课程中复式记账法、手工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成为不必要,其相关课程内容应被逐步取代,但是《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并没有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已不适应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体验岗位操作流程《会计基础》教材主要讲授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没有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相衔接。
中等识的学习和理解。
审计模拟实验将审计业务流程的要求、技术方法和程序贯穿至每一模块的教学中,让学生完成审计业务中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和风险识别、制订审计计划、实施控制测试和实施实质性测试,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整个工作流程,体现审计业务的仿真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教学与课改实践遂州斜紱艇竑沴疣学报第9卷第3期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石露(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6)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本文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围绕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参照“会计竞赛”内容,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技能;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与本科院校会计 专业相比,应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业务 能力,这也是我们学生形成核心竞争力,未来立足 社会的根本。
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会计信息 化”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既要紧密围绕会计 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还要满足会计相关证书、会计 技能竞赛的需求,使课程与职业岗位、职业证书和 竞赛知识紧密融合,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一是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对权威的大纲作为指导,会计信息化课程 要么变成纯理论课,要么变成软件演示讲解课。
二 是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的教材。
教学内容设置没有结合会计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会计技能比赛的需求。
三是 教学方法老套。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 教师课堂讲授演示、学生按部就班操作等传统教学 方法。
二、“岗课证赛”相融合的教学方式研究(一)岗课融合的教学模式“岗课融合”,就是将企业各项会计岗位的技能 和要求融入到“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依据课 程的核心内容和技能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熟练掌握 基本业务能力,让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企业需求。
可仿真会计职业岗位,将真实工作任务分解后 作为课程的学习任务,将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和 理论知识融合后,应用到“会计信息化”课程中,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一致的情 形,保持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性。
会计专业“课岗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全文)
会计专业“课岗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全文)一、“课岗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会计高职教育的教学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会计教学。
教育部在教高(2021)16 号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021 年财政部重修了《企业会计准则》,必定会推动会计教学改革,而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行业,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岗位性、有用性等,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是培养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将来岗位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会计教学过程和模式的设计不合理,没能按预期的要求完成,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实践,实现专业课程和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
目前,在财政部公布的13个会计岗位中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涉及到9 个:存货核算岗位、往来会计岗位、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出纳岗位、费用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税务会计岗位、财务报表岗位、成本核算岗位。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使学生真正实现“课中融岗,岗中有课”的交叉相容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三、会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方式会计实务“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要将会计综合实训的学习情境(项目)与会计具体的工作岗位对应起来,“货币资金――出纳岗位”、“存货――存货会计岗”、“应收及预付款项――往来会计岗”、“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会计岗”等等,通过学习情境(项目)与会计岗位的融合,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具体的岗位需求融入到会计实务的课程体系中,使教学过程与岗位规范融为一体。
四、“课岗融合“的途径搭建“课岗融合”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机制。
高职会计专业“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会计专业“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探讨【摘要】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实施“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经济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会计环境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会计行业的高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应对,这是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会计专业教学应实施“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
“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是指以职业资格证、会计行业岗位、技能竞赛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来设置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将职业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以赛促训,以赛强技,真正实现“课中融岗,课中融证,课中融赛,岗中有课,证中有课,赛中有课”的交叉相容方式,加快学生职业角色的转换,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没有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而进行及时修改,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相脱节,导致学生考证过关率低,对口就业困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脱节”。
(一)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相脱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这一规定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
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 岗定课 ” 充 分 考 虑会 计 核算 、 员 、 本 核 算 员 、 以 应 出纳 成 纳税 申
整 理 、 析 能 力 , 而 为 企 业 管 理 者 和相 关 部 门 提 供 有 用 、 靠 的 分 进 可
判断业务指导工作 。
分析指标计算能力 ; 财务 报 表 的分 析 与 报 告 能 力 ; 务 分 析 报告 编 财 制 能 力 等 。 是 决 策 能 力 , 具 备 在 融 资 、 资 及 其 他 项 目l 的决 三 要 投 策 能 力 , 为 企业 最 高 决 策 层 提 供 可 靠 建议 。 要
( ) 合 能 力 对 于 财 务 总 监 的 职 业 能 力 要 求 除 了 要 具 备 上 一 综 述 基 层 会 计 人 员 的 能 力外 , 要 求 具 备 的 能 力 有 : 1洞 察 力 和 预 还 ()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与 控制方法、 货币资佥业务核算、 出纳实务 支 甜鲒 、 董钞与收铡 支 妨 法强. 术训练等 成辛 算员 戍泰 域 l 核算与管理等 成本 计 会
纳税申报 企业税费 十 纳税 & 算、 表的填制、 纳税 艮 等 税收 实务
出纳员
§ ’ 盟融 资金筹集 投 晦喷 决策会 计 表分析、 业赔务 媚 企 菅 财务管理 、 会计报表分析 理制度设计等
培 养 模 式 , 养 高 素 质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 按 照这 一 要 求 , 职会 计 培 高 专 业 应 顺 应市 场 需 求 的 变 化 , 应 区域 、 业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需 适 行 要 , 对 学 生 将 来 就 业 岗位 群 的任 职 要 求 , 分 析 职 业 能 力 的 基础 针 在 上 , 岗位 能 力 的培 养 为核 心 , 顾 毕业 生 的 就 业 方 向 , 定 课 程 以 兼 确
“岗课赛证”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岗课赛证”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采取“岗课赛证”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初级考试通过率有一定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高职院校比较侧重学生的证书考试,而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注重考察的是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有的学生即便考取了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或者是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毕业后其会计专业实践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课岗、课证脱节现象仍旧存在,加上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再加上职业院校扩招,生源渠道多元化,更加大了人才培养的难度。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岗位需求。
关键词:“岗课赛证”;高职会计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一)实践教学开展不足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注重培养的是综合型技能人才。
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下,会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部分越来越重视,但近年来,我国关于财税政策的变化比较大,而高职院校在相应的会计教学中未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实训课程及设备,导致会计实训课开展与实际的岗位需求有差距。
再加上课程的设置受到总课时数的约束,实践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比较少,这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与技能比赛脱节职业技能比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很多高职学生参与比赛的主动性不强。
除了少数学生不敢表现以外,主要是因为多数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欠缺,不满足参与比赛的条件。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相应的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根据比赛内容进行调整优化,难以真正实现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
岗课证融通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分析
第5期2020年10月No.5 October,2020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一门偏重实践能力的专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计作业已经从传统的手算模式转变为信息化处理模式[1],因此,“会计信息化”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连接学校与社会实操的桥梁,也是企业所需人才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开展情况直接关乎学生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如何建立实操性质浓厚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非常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研究岗课证融通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做出铺垫。
1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1.1 教学内容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操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2],而很多高职院校目前的相关课程没有侧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而不精、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经验,从而形成了和社会脱节的现象。
1.2 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多是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而“会计信息化”课程需要用到很多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相关的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显然,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没有侧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无法满足实践性课程的要求[3]。
1.3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师资力量缺乏教练型教师,“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实践能力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专业性的教师来教授,会导致“会计信息化”课程脱离实际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融合的应用技能。
教师要掌握企业实践技能,了解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浅析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
浅析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作者:冯桂玉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10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其中会计专业的改革尤为引人注意,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借鉴。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若干意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等职业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革新教育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为培养综合高端技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学校的教育与会计行业对人才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培养符合会计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岗证赛”融和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会计专业的改革提供了明确得到方向,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课岗证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工作岗位作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优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主动适应并服务经济新常态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是驱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
当前教育与企业的严重脱节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必须要加快实现“课岗证赛”融和的教育培养体系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1]。
一、“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的背景当前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
在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以德育人作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的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教育导向,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优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2]。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一、绪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在会计专业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会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是指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竞赛选拔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通过“岗课赛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通过对某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为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可以使会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课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课证融通,四位一体”红色创新示范 教学改革研究--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
Subject construction 学科建设141摘 要: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经实施两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较普遍的是“两层皮”现象,即日常教学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没有有机结合,知识点与技能点出现脱节。
同时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工作也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如何将课证、思政等职业教育元素紧密融合起来,探索一条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值得探寻。
关键词:课证融通;红色创新;成本会计一、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分析2019年4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目前已经历时两年。
2020年12月31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受权发布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湖南中德安普大数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湖南省财经类X证书立项之先河,成功立项了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两个证书以业财税融合为基础,成本管控为核心,投融资为拓展,大数据为决策的支撑,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求。
二、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介绍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授权发布的第四批1+X证书,是行政企事业单位普遍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该证书包括“业财税融合”和“成本管控”二项核心职业能力。
业财税融合既融入商务拓展能力,又融入了预算、绩效、运营和战略管理能力,成本管控既融入狭义的成本核算能力,又融入了广义的成本控制能力。
该项证书面向管理岗位,实现了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能力的融通,财会专业知识与商科知识的融通,职业技能培训(证)与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学历教学的融通,实现了知识技能点、线、面一体化,既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证书,又是商科专业学生增补专业技术的证书,更是广大财经人员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职业晋升的必备证书。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韩丹摘要:从用人单位对税务会计人才的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出发,提高学生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岗课证”融合的导向,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纳税实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关键词:纳税实务;岗课证;改革一、“岗课证”融通概念内涵所谓“岗课证”融合,就是在对用人单位调研和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立企业会计岗位群和相应的能力目标,把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通过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多维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进行统一,参考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构建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零距离’上岗、课程教学、职业认证”三者的完美结合。
二、“岗课证”融通导向下的纳税实务课程能力要求分析1.纳税实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工作岗位的内容和能力要求决定了课程的设计方向,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群体(即中小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听取校企合作单位建议的基础上,明确了与纳税实务课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内容与要求,如下表所示:2.纳税实务课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本课程的内容是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具体考核要点如下表所示:三、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定位与重难点梳理结合以上部分的分析,可将纳税实务课程定位为以企业涉税人员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参考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制定,“岗、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的职业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在各项业务活动中需要缴纳的各项税种,理解、熟悉各税种的法律要求,能够进行各税种的计算、账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款交纳等相关处理,运用税收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简单的纳税筹划,为适应工作角色和通过资格证书考试奠定基础。
浅谈“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浅谈“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摘要实施“课证融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会计人才,这也是高校教学目标之一,继而更好的为会计职业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具备职业会计资格证书。
与此同时,就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学重点与职业考试相关内容相统一,继而有效的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使其考试通过率大大提升。
在实施“课证融通”过程中,主要采取下列方式来实现:保证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确立就业目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应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不断提升在教学知识结构,在会计专业相关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完善。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的帮助学生取得会计资格证书,使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在校内建设过程中,应为会计专业学生打造专门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有效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将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关键词:“课证融通”;会计专业;推进措施引言现阶段,教育相关部门针对会计人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安排,相关文件指出应以工作过程的主要指导为学校课程改革目标。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专业课程以及实际的工作流程。
通过实施会计课程教育改革,继而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
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相关用人单位要求提供会计就业资格证书。
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学校老师的专业能力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保证学生取得会计资格证书的合格率。
一、“课证融通”模式的具体内容(一)“课证融通”模式的含义会计专业的“课证融通”模式主要是通过普通教育中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
譬如,通过会计技术的会计师资格考试、考试、公认会计师考试进入教育大纲。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等,与此同时,应制定与课程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
学生在校学期期间,通过对会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能诸多方面的训练,参加相应水平的考试,继而获取会计专业相关证书。
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究-以《涉税会计》课程为例
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究-以《涉税会计》课程为例摘要:本文以《涉税会计》课程为例,推进校企双主体产学研创,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构建“岗位对接、技能引领、职业转化”课程模式,开展“混合教学、多元评价、思政浸润”教学实施策略,以便打造融合企业服务、技能创新、职业素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涉税会计;岗课赛证;课程改革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涉税会计》课程改革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共同体深度融合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炼税务岗位群核心能力,将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围绕构建“岗位对接、技能引领、职业转化”课程模式,重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内容,开展“混合教学、多元评价、思政浸润”教学实施策略,对接“个税计算”职业技能初级标准要求,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融入行业、企业、职业要素。
鼓励学生参加税务技能竞赛,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一、“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模式(一)岗课融通,岗位对接《涉税会计》作为我校会计事务专业核心课程,对会计事务专业学生的税务知识塑造、涉税技能培养和诚实守信素养培育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以校企合作筹办的“会计工作室”为平台,在开展专业调研并听取校企合作单位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需要,确定了与课程对应的“出纳员、税务专员、税务会计”能力递阶职业岗位群。
通过企业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用人标准分析提炼出涉税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为税种认知、税费计算、税款缴纳和税费核算能力。
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对应能力要求,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
课程立足岗位育人,紧扣岗位技能标准,与校企合作单位通力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化课程标准。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实施项目化教学。
课程按税种设计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小税种六大教学项目,形成“5大税种+10小税种”的项目化教学体系。
“岗-课-证-赛”融通导向下“初级会计实务”教学改革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imary Accounting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sition-Class-Certificate-Competition System 作者: 陈林[1]
作者机构: [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出版物刊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1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期
主题词: 岗-课-证-赛;“初级会计实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双证制度的推行与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开展,对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现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教考脱节、模式落后、师资薄弱等问题,以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为例,总结了“岗-课-证-赛”相互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进而提升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
试论“岗课证赛”融合下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深化改革
试论“岗课证赛”融合下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深化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会计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如何将“岗课证赛”融合进去,深化教学改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岗课证赛”融合的必要性、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方向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岗课证赛”融合的必要性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岗”、“课”、“证”和“赛”为教学导向。
“岗”即“岗位”,是指根据教学大纲和行业的需求,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具备岗位要求的实践能力。
“课”指传统的教科书教学,但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证”是指考核,通过考试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能力进行评估。
“赛”则是指竞赛,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岗课证赛”融合的必要性在于,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必须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岗课证赛”融合,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并且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推动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必须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
三、深化改革方向及策略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
而这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了解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实际岗位需求。
还需要引入新的教材和案例,保持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岗位技能和素质,如何提高学生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论文对“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究。
【Abstract】Three-year graduates of accounting major should have the job skills and quality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ing units.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udents’ job market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ing units are the problems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is paper is researching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l of accounting cours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and course and certificate.
【關键词】岗课证;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 “岗课证”融通的含义
“岗课证”融通是指在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岗位群,以及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能力目标,将职业标准对应的知识、技能融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通过课岗融通、课证融通,即将专业课程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相融合、专业课程与相对应的职业证书相融合,多角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
授课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需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岗位要求相统一,参考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形成以“岗课证”融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岗位—课程—职业认证三者结合[1]。
2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实施阶段式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职业证书对于教学教育的引导作用,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职业证书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融进职业证书考试大纲,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环节引入职业证书知识考试与技能测评。
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建立与岗位及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使得考证和课程考核接轨,并建立起以提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阶梯式提升的教学体系。
3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的会计课程能力要求分析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工作岗位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决定了课程的设计方向,结合就业单位进行广泛调研,明确了与会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与应取得的证书。
4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4.1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差以及实际业务动手操作能力差等问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引导,也就是将教学难重点转化为各个项目,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将其转变为工作任务,以下发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通过任务驱动,实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训练的内容要尽量真实,另一方面要能巩固知识,掌握账务处理技能,从而提高解决综合事项的能力。
4.2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程存在理论性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课时有限,实训效果差等问题。
而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针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并开展的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相关课程或直接通过手机观看相关课程,应对学生差异。
翻转课堂是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设定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把知识传授的过程从课上翻转到课下,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将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自学,把课外作业、实训、练习等环节转移到课上,课堂的时间主要用于教师点评答疑、学生小组讨论以及师生交流等[2]。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微课及翻转课堂的优势,由教师先将会计课程中的一些难重点问题,制作为微课,将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要求上传到相关的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结合学习资源中的知识,初步完成第一轮的自学。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能回归到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辅导,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4.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场地、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和内容融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教,做中学。
可以和校企合作单位结合,将实务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请进课堂,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内实训室等教学场地,在实训中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电算化软件、税务软件等,让学生在全真模拟环境内学会实际操作流程。
5 “岗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的保障措施
5.1 滚动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国家对会计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职业证书的要求会随着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亦需要不断修订,不断对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科学化规定,并将职业考证对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要求融入各专业课程之中,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要求紧密衔接。
《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等课程要对应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相对应的要求,并且在课程标准、课程开设学期、学时要求等方面与证书考试衔接。
如助理会计师考试为每年五月份,则一般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
另外,要努力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用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并在各学期期末时加入课程实
训,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3]。
5.2 积极开发“岗课证融通”的校本教材
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贴合企业需要、突出实务操作、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适用性、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考证通过率,一方面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建设。
校本教材建设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教材内容与会计岗位的要求一体化;二、教材内容与考证要求一体化;三、教材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一体化;四、教材建设与校企合作要一体化。
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行业专家参与编写,把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学资源融合到教材中,实现教材建设校企化。
【参考文献】
【1】龚奇.以”课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报关实务课程说课设计[J].科教文汇旬刊,2011(7):160-161.
【2】朱江宏.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证”融合的综合化模块课程体系之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4):39-41.
【3】张文华.高职会计专业“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山东商业会计,2009(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