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优秀木兰诗教学设计详案(通用5篇)

优秀木兰诗教学设计详案(通用5篇)

优秀木兰诗教学设计详案(通用5篇)优秀木兰诗教学设计详案(通用5篇)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木兰诗教学设计详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木兰诗教学设计详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2、掌握诗文的含义。

3、了解木兰形象。

教学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

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

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二、正音、解词。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

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

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教案优秀6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6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6篇《木兰诗》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堂学习: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

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1、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

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阅读思考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

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小组合作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

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课后学习: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木兰诗教案篇二[教学目标及重点]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最新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10篇《木兰诗》新课标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1.教师带表情范背。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

十二转的转就读zhuagrave;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aacute;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

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

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

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教学设计1【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难点: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

然后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初读感知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三、设疑自探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

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

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五、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

②对偶。

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诗》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诗歌,意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在诗歌诵读中享受诗歌的美。

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古代农家女子花木兰在边关告急之时,挺身而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杀敌立功,辞官回家的故事。

在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中,洋溢着浓浓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木兰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学生对内容比较了解,对人形象也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但原有理解大多是浮浅的,片面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他们对人物干瘪粗糙的理解转化为丰满细致的解读,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能再深入、细腻一些,所以我设计了多次质疑,意在引导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细腻化的解读。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也有许多精妙之处,但对于初一同学来说并不好理解,我设计让学生在改写对比中品味比较,学习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精妙。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采用了质疑的方式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在质疑中既让学生有鲜明的印象,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简单的设疑、点拔和讲析,发动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

三、教学方法按照以上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诵读品味法。

在反复诵读中品读质朴生动的语言,理解诗情、诗意,体会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质疑讨论法。

教师提出质疑观点,学生讨论探究,在比较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析,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

3、比较阅读法。

将文中的木兰形象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的木兰形象作对比,引导学生找出差异,使学生有更鲜明的理解。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木兰诗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

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木兰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悟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布满传奇颜色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具体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悟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争辩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由于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改写要求,能通过想象,改写《木兰诗》。

2、通过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七嘴八舌话“木兰”1、学完《木兰诗》,同学们心目当中有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让我们先来七嘴八舌话木兰。

(1)木兰纺织:木兰长什么样?谁在问木兰何所思?(2)木兰从军:木兰出征时穿的是什么?她辞别父母了吗?(3)木兰征战: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打胜仗的?(4)木兰还乡:木兰的旧时裳是什么颜色?对着什么镜子帖的怎样的花呢?2、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善良、纯朴、机智、勇敢的木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木兰诗》语言虽生动,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简略,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木兰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百花齐放写“木兰”1、明确改写: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谈理解。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情节进行片段改写。

要求做到:(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译。

(3)描写具体: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5)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时,还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木兰诗》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与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情景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

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三:教学内容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感悟,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

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

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通人性的小龙、蟋蟀)。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

第二环节:朗读,读准字音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文三遍。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

3、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生僻字,齐读。

4、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

5、以小组为单位分段齐读诗歌。

第三环节:默读,整体内容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2、学生有疑难在小组内提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3、教师投影显示重点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解释、翻译,加深理解。

课文《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课文《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课文《木兰诗》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3、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4、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前预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阅读《学法大视野》“课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基础梳理”部分。

课内探究:一、情境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伤口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感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明确:(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个人展示,师生点评。

纠正错误之处。

③全班齐读。

2、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小组解决。

②师生共同释疑。

③教师补充:请同学们观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这两句该如何翻译?你还能在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吗?找出来,并解释和翻译。

3、通读全文,概括各段的内容。

并根据各段内容口头复述课文内容。

4、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品味诗歌的语言。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木兰诗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木兰诗教学设讣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乂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借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査朗读。

四、疏通大意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口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研讨赏析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乂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木兰诗》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⑴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⑵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深入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⑵文中出现的重点古诗词的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

(学生讲)说到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木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探索新知识1.相关的文学常识(投影显示)《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2.读文⑴让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范读)需要注意的字音:(幻灯展示)⑵让学生结合所听的录音和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⑶找学生读文,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⑷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话划分节奏,并大声读出来。

学生划节奏,读文。

找三至五名同学读。

师生共评价。

⑸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着读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句。

《木兰诗》教案6篇

《木兰诗》教案6篇

《木兰诗》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教案篇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北朝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祛,使得全诗气势雄浑,而又易记、易诵。

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3.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

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叙述洋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

指点迷津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攻克难点。

针对“木兰形象的把握”这一难点,可以这样考虑教学思路:1.在熟悉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讲述故事的大意。

2.结合下面练习,开展小组讨论,析误辨正,然后集中交流。

要点小结:第A项比较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第B、C、D项不仅离“文”太远,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

附练习: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如果认为都不正确,那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又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3.教师示范评析。

要点提示:以第二段为例。

一、二句写木兰母女对话,意图是引出木兰复杂、激荡的内心活动——前方战事紧张,皇上征兵,阿爷在册,家中无可征男丁。

《木兰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木兰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木兰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它是国粹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我国中学语文课程必学的一篇古文。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领会《木兰诗》的内涵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课以《木兰诗》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爱国精神”的主题展开。

通过学习《木兰诗》的韵脚、用词、语言风格、象征意义、历史背景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小组讨论、演讲等。

在课堂上,先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木兰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爱国精神”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最后通过学生演讲的形式,以自己的视角,阐述对《木兰诗》的感悟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木兰诗》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了解《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热身活动,如拼音比赛、填空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状态。

2.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或动画片《花木兰》的预告片或片段,或讲一些关于《木兰诗》的典故,引导学生的兴趣。

3. 阅读诗歌教师可以耐心地讲解《木兰诗》中的词汇、句式和韵脚等技巧,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4.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角度,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可以设定一些相关问题,如:爱国有哪些表现形式?“木兰”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象征意义?等等。

5. 学生演讲为了加深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木兰诗》为题目,作为演讲的主题,依据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进行演讲。

《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木兰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教学设计篇1【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木兰诗》教案1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

.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

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老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假如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

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拟容易成诵。

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第 1 页共 1 页。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8篇】《木兰诗》教案篇一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是诗中的仆人公,是一位女英雄。

木兰在历史中不肯定确有其人,但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

木兰只不过是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

(二)谋篇立意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

本诗以时间为序,采纳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农家女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保卫国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聪慧英勇、坚强质朴、不贪功名、喜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第1—3自然段):表达木兰代父参军,踏上征途。

其次局部(第4自然段):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

第三局部(第5—6自然段):表达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

这首叙事诗,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诗歌对木兰代父参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具体。

对出征前的预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单。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构造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2、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木兰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铁马的英雄。

诗歌对木兰的刻画形象生动,如其次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局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现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对一个初出远门的女子来说,既感到新奇,又思念家乡,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错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毅的性格。

3.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现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终生活的憧憬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得意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2、以诗歌为本,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质疑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以诗歌为本,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质疑的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教师配乐朗诵《木兰诗》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从此替爷征”激情倒入课题:《木兰诗》
二、背诵《木兰诗》
1、请同学们跟随背景音乐以及幻灯片上的图片全班背诵全诗。

教师赞美《木兰诗》“一个感动世界的传奇故事,一幅抒写大爱的历史画卷,一曲忠孝两全的巾帼壮歌!”
2、《木兰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教师播放幻灯片分享《木兰诗》的影响:
文学上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戏曲上的《花木兰》,由豫剧大师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印发在邮票上,广为流传;工笔画《花木兰》,美丽、端庄、典雅,形象动人;
民间连环画《木兰诗》儿童读物,生动形象,深受儿童的喜爱;
书法上的《木兰诗》,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书法作品,刚劲有力;
英语版的《木兰诗》,可见木兰形象早已流传海外;
迪斯尼版动画片《花木兰》,木兰形象可谓是享誉海外,风靡全球啊!
三、合作思考
1、《木兰诗》流传了一千多年,为何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请同学们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方面任选角度赏析《木兰诗》,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3分钟)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从故事情节赏析:我觉得本文的故事很吸引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功后又辞官回家,有意思。

生2:我从人物形象分析:花木兰勇敢、机智、谨慎、孝顺、爱国等,很爱国啊。

生3:在艺术手法上,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对仗、互文、顶真等等,很有表现力。

生4:这篇诗歌还用了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征战场面略写,回家团聚详写
……
3、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1)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

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具有传奇色彩。

(2)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和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3)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

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4)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
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详略得当处理的用意:
1、丰富了形象,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女性,使木兰的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真实动人。

2、突显主题,赞美了她的忠孝品质,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及远离,表现作者思想倾向。

四、质疑探究:
对本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疑问写在便贴上,贴在质疑板上,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并板示,交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
1、什么把父亲称作“爷”,这一称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能介绍一
点相关的知识吗?
2、为什么前面讲到“可汗”征兵,后面又说“天子”奖赏?
3、为什么木兰从军十多年没有被发现是一名女子?
4、木兰为什么放着高官不做?这是否体现了她不慕荣华的高贵品德?
……
有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可自行解决,有些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他们提供答案,应有意识保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一周后上交一份读书报告。

教师查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

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让我们再次用饱满的热情诵读本诗结束本课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这首诗留下了许多“飞白”,请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想象木兰停机叹息时的心境、奔赴前线途中的心情及还乡后重着女儿装的感情等,对诗歌进行扩写。

2、查阅资料,搜集有关古今中外的女英雄,下周班会召开“巾帼英雄故事会”,同学们讲述女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勤劳淳朴、坚毅勇敢聪明谨慎、淡泊名利忠孝两全
艺术手法:互文、排比、对偶、夸张、顶真、比喻、复沓,详略得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