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后感
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5篇)
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5篇)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未来简史》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未来简史》有感1前段时间的培训,刚经过了关于互联网的“原住民”、“移民”和“难民”配对感悟,赫拉利《未来简史》再次引发我的震撼和思考。
面对未来,我将会怎样,我还能怎样?作者真是个奇人,打破了我的惯性思维,嫁接了历史与未来。
全书近400页,以人类告别疾病和战争之后的未来时代为时间线,提出了人类幸福、永生和神性的目标社会,通过重温智人进化的历史,并与其他动物比较,揭示智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以及人文主义是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宗教。
书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比马克思表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更为具体清晰的未来社会:克服饥荒、瘟疫和战争,所有人享有富足、健康与和平,并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我们正常的积淀和积累已经入不敷出,正如傅局那天提出的,我们已近慢不得,更等不得。
《未来简史》告诉我们,我们这代人有可能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生命力。
可是,合上书本,发现还真的没有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
40岁生日那天,写了篇随感发表在《今日浦江》,给自己80岁的人生做了个定性,发现已经过了半辈子。
转眼,步入50年龄层,或许还有半辈子要过,那接下去就不是准备退休的年龄了——这还真有点如何应对的茫然了。
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所面对的职业,面对的生活,何以应付和转型?真的自已由人升格为“神”,或许不只是一种期许,生理的适应缺无法面对心理的适应,成为一个未来时代或社会的“难民”,即使有幸逃难到那个时代,只是成为一个让智能设备摆布的无用阶层,人生的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这或许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人生际遇。
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3篇)
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第一篇)科技不断追求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去探索人类的基因,无非想让人类活的更健康、生命延续更长,说人类追求长生不死也不为过;人类通过不断地经济增长来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欲望和需求,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为了让人幸福快乐也不为过;人类通过科技获得不断改进的自己的身体和智力,通过生物科技、交通工具、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的获取强大的力量,实际上已经获取了以前神才拥有的力量,而且科技的脚步并未停下,人类甚至可以获得比神更强大的力量,说是化身为神,获取如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也不为过。
现代人其过得很辛苦,每个人都背负压力,但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压力来自何处,但这本书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从目前为止,并未看到这个趋势有被逆转的可能。
其实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早已签订一份现代契约,所有人都身处洪流之中,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只要经济增长,就可以满足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分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先进的科技,需要每一个人去充当促进这个世界加速运转的芯片,借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科技公司太过强大,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拥有最强大的科研团队,看起来异想天开,但那些曾经我们以为的异想天开一步一步走进现实,令我们不得不去相信科技改变未来的现实。
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被人工智能统治;还是说一小部分人进化为超人,这一小部分人不仅从物质、精神上超越普通人,竟然从生物上开始大幅度拉开和普通人的距离,人类从生物上开始划分阶层,智人被智神统治;又或者权力到最后直接交给数据主义,人只不过是数据的生产者或者人仅仅是个数据;也有可能这都不会发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可能性,但是当它发生也不要太惊讶,人类同样也有很多方式来避免失去控制权。
读《未来简史》心得体会范文(第二篇)一、幸福就是过的有意义现代人普遍认为寻找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意义,但这在上万年的人类历史里并找不出什么根据。
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8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8篇)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未来简史读后感 1花了很长的时间看完了《未来简史》。
刚开始看完书后,似乎完全认同了作者的观点。
即使觉得作者的观点让人很不舒服,但也提不出反驳的意见。
特别是现实的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在不断的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人类必须警醒,要想出必要的对策。
创造了特斯拉、spaceX可回收火箭、时速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高铁的美国的怪才马斯克也提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而人类的胜算不超过10%。
再加上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只用三天的自我学习就击败了曾经战胜过人类的国际象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感到了震惊;人类的未来真的只能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或者被机器人消灭吗?人类的历史命运到创造出人工智能后就完成了吗?人类的使命就是收集信息加工成数据后就结束了吗?虽然这些结论让人不舒服,但作者的推论就是这样,并且似乎证据确凿,不容置疑!人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价值靠什么体现?人类的祖先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他们一直在问自己三个问题:“人类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这个问题至今人类也没有得出清楚的答案。
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之前,人类不是看到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曙光,而是听到人类就是生化算法,是和无机算法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按照作者的推论,人类的作用就是去感知自然、科学和社会,将这些感知转化为数据,或者说就是一种二进制的信息,提供给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人类的使命就到处为止了!书中写到,一旦智能机器人发展起来,机器人就会消灭人类,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怕人类拔去他们的插头给他们断电,这个原因似乎也太小儿科了。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导语: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未来简史读后感终于花了两个礼拜把《未来简史》看完了,对这本书及作者可谓仰慕已久。
看了些之前的书评,惊讶的发现贬大于褒,大多是喷这本书与前作重复、人工智能讲的不够深层。
造小就今天就想就这本书说说自己的见解,各位大神不喜勿喷哦~在我看来,本书最令人欣赏的两点,一是在于它的辩证思维,二是在于它的争议性。
辩证思维,是指“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是它的主要特点。
这种思维方式在本书中无所不在,例如序言中对于知识悖论的阐述:“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
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联想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指导行,行再反过来更新知,否定之否定,以螺旋状前进,方是万物进步的普遍真理。
再看作者在第3章中对于人类特殊之处的叙述,原文分了几段:“如果说灵魂是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那么进化论无法接受灵魂的概念”。
“可能有人会说,人类的灵魂就不是进化来的,而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的,而且完整无缺。
”“要说父母一丝一毫的灵魂都没有,小孩身上却出现了永恒的灵魂,这就不是生物学说得通的事了。
”作者对灵魂是否进化而来进行双方论证,从而得出“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存在”的结论,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还有第5章中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解释,作者首先表达了“科学研究事实,宗教给出伦理判断”的观点,又以经典宗教故事三部分为例阐述了“宗教并非只管伦理判断,还包含事实声明”的观点,从而得出“科学与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不可对立”的结论。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一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
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但是这种未来史学家的文章一般都没有人看,因为这些东西要在未来才能应验,无法考证,到了十年之后谁还记得你说的话呀,所以说,许多未来史学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数预判都是错误的,但是他依然没有受到许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个作者,他写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欢迎,而且被主流认为是对未来的一种正确见解,那就很奇妙了。
那么我们撇开《未来简史》的内容不谈,我今天想说说,为什么未来简史可以大获成功?首先就是由于这个作者立意新颖,立意新颖这个词啊,是每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了一个词,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独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脑洞清奇,这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了,一个脑洞打开的人才能应对脑令人脑洞大开的未来,因为未来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要快,所以,那时的场景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凡是从别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精神,才能写出这类特别有先见性和新颖性的好文章,因为未来总体上是无法被预测的,而要从暗雾中找到一道光,这当然不是正面的发现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从一些侧面的角度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
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33篇)未来简史读后感篇1《人类简史》的作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又推出了新的作品《未来简史》。
我有幸拜读,受益匪浅。
以后,你再也不用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机遇。
可能就像,原始人类学习了用火,智力突飞猛进。
现在的人工智能,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人类的'智商比其他地球生物高,于是自称万物之灵。
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人类,那么会发生什么呢?绝大部分平庸的人类,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类,在与人工智能对抗中,能进化为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以后的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2其实,书评半年前就写完了,只是重新读了书评后,我决定只留下自己总结的的部分: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宗教作为副产品由泛灵论(动物和人类被认为是平等的.生灵)衍变为有灵论(神高于人,人高于动物)。
随后,人类由农业革命到科技革命,而宗教由有灵论变为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自由意志被推到了神的位置)。
后来,科学家打开了智人这个黑箱子,既没找到灵魂,也没找到自由意志,只找到基因、激素、神经元,遵守着世界其他所有事物都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法则,于是科学家学会了控制生物基体,转移或增加人类观感,可以配置希腊神话中的力量、智慧以及美貌,学会了创造“灵魂”,我们由科技革命到了数据时代,解构自由意志,自主创造智神。
跟着作者走了这么一大圈,脑子里却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就还是回到小时候孤独的对着巨大的镜子看着自己问自己是谁的孩子,我就还是摇一摇头,告诉自己,请善待自己的一生。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3这本书开始就讲道,人类原来的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新的议题是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5篇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5篇读思想的书如听讼,要读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读文艺的书如喝酒,要读者去辨别味道的清浊。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1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同时也极具杀伤力。
未来究竟是个啥模样?人类将长生不死。
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的飞速进展,让人类战胜死亡变得越来越乐观。
幸福快乐将由人类自己掌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痛苦将从人类的体验中彻底消失。
智人变成神人。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购买。
三条通神路径: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书中提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1、人类有两个自我:一个体验者,一个叙事者。
体验者感知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叙事者唤起记忆,讲故事,做决定。
2、《剑桥意识宣言》20_年,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剑桥大学签署:“各种证据均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
因此,证据已充分显示,负责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并非人类所独有。
”3、《动物福利法修正案》20_年,由新西兰议会通过,在法律上承认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
该法规定,从此必须认识到动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须适当维护动物的福利。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2作为《人类简史》的姊妹篇,《未来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信度颇高的人类未来命运的预测。
简而言之,我们的未来很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
当我读到全书第三部分的时候,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人类每一次面临大革命时,变化都是如此巨大。
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工业革命,时间跨度都很大,可是这一次,变化可能无需太久就会到来。
1、人类的时代相对于其它物种,人类可以说是“神”了,过去几亿年,人类是全球生态变化唯一重要因素,并改写游戏规则,突破地球各生态区之间的阻碍。
未来简史阅读心得体会5篇
未来简史阅读心得体会5篇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未来简史阅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未来简史阅读心得体会1《未来简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由林俊宏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科幻幻想型的书,但是读下来,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这是一本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书。
在本人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本书预测的未来可能真的是朝着作者预测的样子发展的,所以读起来,还是比较激动、兴奋和震撼的。
作者在一开始就抛给大家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人类的新议题,未来人类的追求目标将会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
并且有科学,有根据的给出了许多数据,几个世纪之前,人们还在战争、疾病和瘟疫中挣扎,那时人的普遍寿命仅有40多岁,50岁,可是现今人们普遍能活动八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
根据科学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在20__年人类寿命可以延长到150岁。
看到这里的时候,计算一下离20__年还有32年,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活到那个时候的,所以自己可能也会沾沾科技的光,可以活动150岁,想想还是非常激动的。
甚至幻想一下,如果真的还可以活100多年,并且是身体康健的活着,可以干好多好多的事情了。
可以去旅行,看遍祖国山川,实现旅行梦想。
可以再次进入学校学习,说不定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进入清华北大。
可以去画画,可以去学习法语去美丽的巴黎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可以不再为生存而忙碌,可以为了生活而拼搏。
总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生命不再有遗憾,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完成,真好。
本来以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然后会顺着这个希望继续幻想未来的样子,让我们在科技的未来里自由的畅游。
本书的名字叫未来简史,这样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作者偏不这样构思,来一个大转弯。
作者从几万年前的智人进化到当今的人类开始写起,用看待历史的眼光来追忆智人从石器时代进化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进化到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
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8篇)
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8篇)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8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未来简史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未来简史有感篇1虽然很难以启齿,但我也要诚实的说,断断续续,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草草读了一遍《未来简史》,而且是跳跃的读,应该说并没有以一而贯之的通读,更不用说读懂、读通了。
在培训期间所有推荐书目中,我最先看的是这本书,是"史"字吸引了我,应该说我是一个表象主义者、形象思维者,喜欢历史性的传记、历史性题材的故事,不太喜欢学术性太强的书籍、大部头,那些精深的理论、想破头也难以知其所以然的模型、公式和辗转腾挪的论证令我头疼不已,只能止步不前、望洋兴叹。
从中学开始,我就喜欢读译著,是因为喜欢翻译过来文章的这种文风,语句常有倒桩、排比长句常见,比喻、拟人等幽默的气息都吸引我,有一种杂文的感觉。
但《未来简史》读下来,我错了。
因为《未来简史》不仅是"史"更是"推演未来"的"史"; 它是史学,还是哲学和科学、未来学。
这部译著我读起来感觉有点难,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国外的史书,引证的事例大部分是世界的,并不是我熟知的;二是未来的技术、信息和概念,由于孤陋寡闻,也难以共鸣,往往还要查一些资料来学习,比如说信息和生物技术、人文主义特征、宗教和历史事件等等,有些梗过不去,就要反复几遍的读;三是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纪传体、编年体和断代史等体例,这个"史"以人为核心,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又有预测,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分类、分块阐述和记叙,是基于过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指向未来。
四是近几年抱着手机看短评、聊八卦,没有静心读大部头、学术性著作的心境、毅力和习惯了。
但不得不说《未来简史》既震撼人心,又趣味盎然,既告知了我们熟知不熟知、经历未经历的过去,也以各种残酷无情或者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或修正、或颠覆我们对现在的思考、思索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同时,让我们试图感觉、看到、认识未来,以及人类终将走向何方。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未来简史读后感。
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
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
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
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
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
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
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
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
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心得5篇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心得5篇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心得1在当前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很多经济上有所余裕的人都不太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整个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在他们看来,这种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着风险。
而这种风险带来的惶恐给了许多当代社会学家研究的方向。
而本书作者尤瓦尔正是这过江之鲫中的一员。
在本书中,他力图描绘一个与他所谓之"人文主义"不相干的未来,一个由数据主导、令本书读者耳目一新的的未来。
但事实上,尤瓦尔所构造的这个未来,根基并不牢固。
此类作品常常面对一个问题––作者需要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驾驭书中的逻辑论述。
然而,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类个体对它的认识一定会存在片面和不足的地方。
以贾雷德戴蒙德之广博尚且会有纰漏。
尤瓦尔不如贾氏,自当也是如此。
作者作为人类史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缺乏理工科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和训练,在讨论科技问题时,暴露出自己对于新兴科技方面理解的诸多短板。
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些问题理解比较肤浅,以偏概全,甚至夸大其词,尤其对于很多技术的先天缺陷、理论困难、受制因素(不仅仅是政治)、发展局限等涉及甚不充分。
这一切都使他所描绘的未来画卷成为现实的概率打了折扣。
但以上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次要,私意以为,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所传播的感情。
在我看来,这位历史学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是有些迷茫甚至惶恐的。
这种惶恐正与市民大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类似。
事实上,这种焦虑与无所适从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
面对人工智能的现代人的心理与历史上面对工业社会的封建手工业者的心理如出一辙。
正如当时的人们不可以想象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身处21世纪的我们,自然也难以想象下一个时代。
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们下一个时代的子孙,一定可以主宰自己智力的造物,正如我们上一个时代的祖先能主宰工业机器,上上上上个时代的祖先主宰火焰和石块。
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简史》的读后感1首先,应该提出的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没有产生很深入的阅读体验,所以自己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些偏颇。
至于为什么没能深入阅读,原因大概为一下两点。
一、阅读时不够专心,或言之太过被动,主动思考不多;二、这本书的行文结构有些散乱,我在阅读时的时候总是把我不住重点,总是有一种作者总是在反复论证一个观点,然后不知不觉就跑到最后一个观点去了。
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艰难的看完了全书。
我记得书本最后论证的问题是关于人文主义和数据注意。
这篇读后感的也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在书的最后作者留下了三个关键问题: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2. 智能和意识,究竟是哪一个才更有价值?3.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三个问题,我有自己的一点拙见,表述如下:“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等到人类完全解析人类大脑后再说“生命是数据处理”也不迟。
然而无可非议的是人类的大脑的复杂程度比现金最复杂的计算机还要复杂十倍、百倍,甚至更高,人类是否真的能解析大脑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算法不能掌握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那么就不能对个人的行为做出最精准的预测,这点误差好像无关紧要,但在一些紧要关头,就是这些误差导致了结果的骤然不同。
如果把生命当作数据处理,那人类生活是不是太有迹可循,活着是不是太没意思了。
另外,作者本人虽然把问题抛出来了,没有给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他自己的意向确实很明显,这算什么呢,自己出的问题,自己没有明确的看法,有自己的倾向,还用大量笔墨阐述自己的意向,这不是误导读者吗?好好笑。
有关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感悟5篇
有关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感悟5篇读书的目的是使人精明而文明、开明而高明、清明而英明,并能使之耳聪目明、自知之明、泾渭分明。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有关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感悟1说实话,我被作者所讲的智能算法吓着了。
按照他所说的逻辑,以算法为中心的世界,智人只能像猛犸象和恐龙那样被淘汰。
所幸,这只是探讨。
但谁说这一定不会实现呢。
之前读美丽新世界,感叹于人类终究会对自己下手,比如连悲喜都不能自主,都可以由一颗药丸控制。
现在读未来简史,原来美丽新世界还是心软的,它只告诉人们未来你可能是一个废物,悲喜不能自持,意义也面临诘问,未来简史则将人类至于废物的处理阶段,废物还能怎么处理呢,出局就是了。
这真的和神的世界的逻辑南辕北辙。
神的逻辑是这世界由神创造,人世的意义在于神所赋予的意识、情感和爱,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是神赋予人类独有的天分,经由此,人类走向回家的'路。
但是,作者提出这个只是人类意识创造的故事,如果神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故事,那么为人类无限进步兜底的能量就没有了基础,人类在无意识的智能世界里简直就像一脚迈进了漆黑的深渊,那是无法想象的世界,而那个世界人类或许只是低等存在,甚至不再存在。
幸好目前还未有证据确凿证明这些逻辑演绎有多高概率是正确的。
人们,还是踏实做一个日常工蚁吧,以免听信各种声音平白叫这支摇摆不安的思想的芦苇添了许多的痛苦去。
有关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感悟2算法的建议或决定,实际上是一种概率,作者在文中有意忽略了这点,进而夸大了算法的作用。
数据输入,算法,二者改变其一。
输出结果就大为不同。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算法,算法与人的关系,仅是用统计的方式了解下人们大致的思维模式。
如果人的意识是算法,今天的科技坚定的向前发展,总有一天这个算法模型会被计算机所了解。
人类的生物算法被了解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控输入的数据。
如此方能使算法达到作者文中的水平或者说发明者的期望。
《未来简史》读后感600字精彩7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600字精彩7篇《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篇一太精彩了所以写下评论,无论是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都很好看,全程一直觉得在开悟然后又有点毛骨悚然。
作者不是仅仅告诉我们历史,而是一直跳离到一定高度来看待历史中发生的种种事情,摆脱平常被灌输的知识而,企图抓住本质。
同时也把我感觉到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看历史的感觉说出来,就如同他在书里说道:“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观察让我们走到现在的一连串意外事件,就能了解人类的每个念头和梦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然后我们就能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编织出不同的梦想。
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有的评论说觉得说这本书没有其他小说写的精彩没有很特别,也许可能想象空间的确有更多,但是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并不在这,而是它从历史的角度把从古至今所有现象的本质从逻辑上串联起来,让读者跟着作者深刻感受和思考,以及想象未来的可能性。
就好像一个人想改变自己仅仅会幻想想象是不够的,这没有扎实的基础,很容易迷惑,行动困难,只有一部分人能不放弃。
一定是在了解自己过完所有的历史,并且了解灵魂思想行为的联系之后,深刻意识到我之所以成为我,是在生理基础上,有很多事件的概率发生而造成性格塑造成这样,然后意识到其实我也可以不是现在这样的我,我其实有多种可能性,从而进行想象并且行动来改变。
这时候的改变才是深刻而坚定的。
《未来简史》读后感500字篇二算法的建议或决定,实际上是一种概率,作者在文中有意忽略了这点,进而夸大了算法的作用。
数据输入,算法,二者改变其一。
输出结果就大为不同。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算法,算法与人的关系,仅是用统计的方式了解下人们大致的思维模式。
如果人的意识是算法,今天的科技坚定的向前发展,总有一天这个算法模型会被计算机所了解。
人类的生物算法被了解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控输入的数据。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1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1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1《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
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为什么我们要去了解过去,为什么我们要去猜测未来,我们又怎么能从过去和未来中度过现在,这可能是本书主要想探讨的问题。
人类无论如何发展,其归根到底,都是想要过上自己所认为的幸福美满的生活。
所以问题来了,什么才是幸福?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
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
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幸福呢?怎么去定义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有的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的人说功成名就就是幸福,有的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这么听起来,感觉幸福是个人体验而非社会进度,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
但事实绝非如此。
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简短5篇
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简短5篇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简短,供大家参考。
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简短1温习一下。
赫拉利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旧议题已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将是长生、快乐和意义这三大新议题。
1、长生,不是永生或不死。
目前已经有人在尝试了,而且为数不少。
永生或不死是不可能的,但不断延长寿命,将是人类整体未来的追求之一。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生老病死的问题将不再是哲学问题,逐渐成为可以应对的技术问题。
随之产生的,将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重定义,还有更加严峻的个体平等问题。
2、快乐,不是幸福,或许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快感。
除了伊壁鸠鲁主义和功利主义,哲学上谈论快乐的貌似并不多见:快乐貌似比幸福更加低级一些,更遑论卓越、正义和至善了。
然而我们都渴望快乐。
快乐是什么呢?如果生物是算法,快乐就简单多了;但是快乐和快感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快乐是什么呢?是不是“适当地”满足个体需求呢?3、意义。
人文主义大行其道之时,人类将神拉下神坛,认为意义不在彼岸,而在人本身。
但在冷冰冰的算法和数据主义洗劫之后,人类还有多大的自信认为“我”很重要呢?我们只是一堆算法,而无意识的智能在数据处理上优于人类智能百倍不止。
我们的意义在于将意识变成智能或“数据”么?意义问题较之于长生与快乐,在此虚无的数据时代,无疑将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未来简史的读书心得简短2当我们真的仰望未来的时候,说不定会缅怀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通透,而且非常前卫”,很多观点未被推翻,也未得到证实。
人与生俱来的生物性(即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与自主意识下的行为的辩论显示出了人类这种生物是具有矛盾的复杂体。
叙事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时,人们该选择什么,也许是跟着感觉走,也许是根据事实。
还有有趣的一件事情便是“人文主义”的争论,从神到人的关注点的改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最后是启蒙运动”思想意识的流变是思想的解放还是在滚滚历史车轮下做出的当然选择,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的这个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简史》读后感
在元旦时候买的《未来简史》终于看完了,中间断断续续的看,还剩下最后100多页的时候,终于有一大段空闲时间,一次性看完了,所以根据我的叙事自我来看,书的后面几章质量更高,也更令人深省。
由我浅薄的学识和见识,试着告诉大家作者的想法吧。
现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而且很有可能无意识高智能的AI算法,比人更高效更稳定。
那么人会变成什么样子?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作者结合上本书《人类简史》中提出的三大方向:永生、幸福快乐、进化为神,进行思考。
永生也是对人身体机能做出各种改进,哪里坏了修哪里,实在不行就换成机械的,还更好用呢,还能升级换代。
脑子里的数据和记忆能不能存在硬盘里,然后再复制到别的电子脑上,至于好看不好看,审美这个东西也是算法嘛,改成统一的审美标准,像棒子那样批量生产也是可以的嘛。
幸福快乐这个概念在书里说到,其实这些人类的主观体验还有没有完全得到很科学合理的解释。
但是这些主观体验对算法有什么具体作用呢?科学家也没有很好的解释。
如果没有人的主观体验会有什么问题吗?目前看来,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喝水能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你喝就好了嘛,为什么喝了之后要感觉到舒服呢?舒服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你看到一只老虎,打了寒颤,撒腿就跑,害怕得发抖。
为什么要感到害怕呢?看到老虎你跑就是了啊(应该是跑不过)。
反正科学家们还没有很好的解释,以及动物们也有主观体验,和人类一样,但是我们人类压根也不考虑动物们的感受,没准以后高智能AI毁灭人类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我们的感受吧。
“我毁灭你,与你无关。
”
进化为神,实现统治。
其实从多利羊的诞生就已经对传统意义上的神啪啪打脸了。
人类很早就已经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现在已经有了克隆繁殖,甚至是基因改造的能力了。
以后会不会可以这样:在夫妻想要小孩儿之前,可定制未来孩子的面貌、智慧、身高,甚至是个性。
作者提出,将来很可能要么人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成为升级过的人,要么被人工智能奴役或者毁灭,世界被更高智能的AI所统治。
升级后的人类社会会出现更加难以跨越的社会阶层,有钱人有能力得到更高智能的机械化协助或者把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更高级的升级,越没有钱的人就越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升级,也就是普通的升级,但是也会差距越来越大。
这不是看
电影里面能靠爱来弥补的,电影也就看看就罢了,不再是荷尔蒙爆发就能改变世界的。
成为神,然后呢?
书中很大篇幅都在讲人的意识,以及自由主义。
人文自由主义主张的就是人遵从自己的意志,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顺从自己的心意,这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但是现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已经证明,意识并不真实存在。
实验中得出意识到某个行为动作,是稍微比产生这个想法要慢一些,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觉得想喝水,是自己控制的意识,因为我想喝才去喝。
本质上其实是大脑给了这个指令,过了一小会儿(可能是几百毫秒到几秒),你自己觉得我渴了想要喝水,然后才去喝水。
了解这个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科学发现,表明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或者叫意识的东西,一切都是关于算法。
大脑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告诉你这个时候你该喝水了,然后你才去喝水,其他的动作行为也同样。
既然没有自由意志,那么人文自由主义也将不复存在。
现代人类社会是基于人文自由主义而构建的,如果这个东西不存在了,那么西方社会的民主从何谈起。
世界和人们又该相信什么?作者的答案偏向于:数据主义(dataism)。
数据主义大概意思是一切都以数据价值最大化,处理效率最高为优先。
再来看各种人类思想的历程。
一开始人类只是一小撮一小撮的聚集在一起,过着采集狩猎的日子,但是这样运作效率低下。
后来由于对虚拟事物的想象逐渐才开始把规模扩大,开始出现宗教,国家。
人们才能开始大规模团结协作,这样数据处理效率就增大了。
每个人相当于一个数据处理器,cpu,一个cpu的能力,当然不如一群cpu一起处理的能力,差不多是单核和多核的概念吧,稍微懂点IT的人应该知道哈。
所以从一开始的小规模的信仰逐渐发展为宗教,然后慢慢出现钱、国家、企业,再到的人文自由主义,都是遵循数据处理效率最高,数据价值最大化为优先。
当到了高级人工智能的时代,全世界的数据都能够由机器高效处理,可能有那么几个集各种高科技手段升级后的人类站在顶端,指挥AI怎么运作,因为AI也不能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大部分人在家闲着或者被奴役,可能也会觉得幸福快乐。
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算法,那么人类在这个宇宙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像是宇宙这个大数据处
理器中的小数据处理器吗?地球只是宇宙众多数据中的一小撮数据流吗?最后作者提出三个让读者时刻思考的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一堆算法吗?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到底哪个更有价值?
3.如果那些没有意识但是有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社会、政治和日
常生活将是什么样的?
以上全部,都是基于作者对各学科、历史、政治的了解做出的推测,不是预言。
有人说,了解学习历史不是要知道历史的必然性,而是要知道它的偶然性,有时候只是某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我们恰巧都落在这条宇宙线上而已。
谨以此书,启发你对未来更多的想象,以及引导后人不要把我们推向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