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周易》尘封三百年惊现叠石山——清朝潮汕易学奇人陈英猷
西樵山历史传说
西樵山历史传说西樵山有一条沟通山上下的石板路,名百步云梯。
大块大块的青石板,沿着山势,一级叠一级,盘旋曲折,从山下官山墟通到山顶碧云村。
这条路是怎样来的呢?山里有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山上有个打柴汉,每天挑着柴把到山下去卖。
由于山路陡峭,他一边下山,一边反复哼着一支歌,借以减轻途中的疲劳:打柴人仔唱支歌,云开雾散四山和。
若问膊能挑多少,挑完天峰挑大科。
有一天,汉子来到一个深谷里采柴,只见谷里紫雾笼罩,浮云迷漫;树下湿润润的、凉丝丝的;林间藤蔓络结,清阴接影,绿草茸茸。
忽然,他看见林下有一条粗大的黑蛇追赶一只大青蛙,青蛙一边奔逃,一边发出尖厉的哀叫。
汉子心想:青蛙是山里的益虫,茶畦有它茶苗壮,稻田有它禾穗丰,山林有它枝叶茂,夜歌有它歌声雄。
于是,他马上拿起扁担,追赶黑蛇,拦头棒下,把黑蛇打死。
青蛙走进了山洞。
汉子也继续打柴去。
这一晚,汉子发了个梦。
梦见有个穿青衣的姑娘走进屋里来,先给汉子深深作个揖,然后说:“我是奉天帝之命到山上看守的,保障人间岁稔年丰。
不料黑虫虱妖魔和爬地妖蛇怪跟我作对,幸得你仗义除蛇,特来酬谢。
”汉子说:“除害锄妖,理属本分,不必相谢。
”姑娘说:“再生之德,没齿难忘。
未知恩公有何相求?”汉子说:“我居山吃山,没有忧挂。
只是山路崎岖,上落不便罢了。
”姑娘说:“这不难。
我身上有白带一条,跨海成桥,铺山是路。
你明天可到我洞中拿取,只要当午夜啼鸡时往东方一抛,口念‘衣带起,衣带落,白云庇护青山托’,连念三遍,路就铺到你门前来了。
”说罢,一转身便不见了。
汉子醒来,觉得奇怪。
第二天打柴过洞时,趁便进去一看,果然发现一条白色的带子,又长又软,闪着灵光。
汉子收在怀里,带回家中。
这一夜,他待到鸡鸣头遍时,在门前把带子往东一抛,口中念起那歌诀,果然见半空中银光闪闪,带子上下飘拂,落在坡上、谷底、隘口、深涧,迂回曲折,望不到头。
第二天早上,西樵山的东部果然出现一条大青石路,石板一级叠一级,从山顶通往山下,这就是现在的“百步云梯”。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陈毓照老师,又名陈天乐,是当代丹道大江西派著名传人。
早年因病从学于蔡潜谷、何洗清、杨践形、唐宗尧、虚云法师等三教真师明宿,其中蔡潜谷系清末体真山人汪东亭真传弟子,属内丹西派。
陈老师勤奋修持丹道六十余年,得却病康复之益,获易形换体之效,战胜瘫痪奇疾,恢复健步如飞似少年。
退休后隐居于浙江宁海妙凤山,常自谓原籍是“不死国大一县连环镇十字街上三叉路口人”,现居住“无极宫虚无洞口童心阁中”,故雅号“童心阁主人”,戏称“老顽童”,日行隐修,闲暇著述,朗吟漫咏,乐育后学,飘然有居尘神仙之风范。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陈毓照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得上天梯。
说译:一二两句中之养气降心,即心息相依、以神御气之意。
忘言之守,不为之为,即示工夫大要,必须顺应自然,不能有意安排,即尹真人之“知而不守是功夫”,老子之“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之火候也。
“动静知宗祖”者,说明神气之或动或静都离不开神气之根宗祖窍也。
明示心息相依,必须同定于虚之义。
所谓静则同静,动则同动,其动其静,神必先知之,此动静知宗祖之本义也。
“无事更寻谁”句,把“忘言守”“为不为”之火候紧紧扣住,极言心知意识之非。
即如曹文逸女真所言“比如闲处做工夫,争似泰然修大定。
”之意也。
真常之道,原是无时不在,是真正的永远常存之道,犹如人之呼吸,绵绵若存,呼出吸入,从无间断。
而事物之来,实际上都是短暂的,我们决不能因短暂的事物的干扰,而遮蔽我此固有的真常之物。
所以必须炼成为一个见景无心,见欲不欲,事来则应,事去不留的应物无心之能。
便可达到应物不迷的程度。
从此若来若去,任其自然,处静处喧,其志惟一了。
这时我们便像一个水晶塔子一样,八面玲珑,人间事事物物无不洞明烛照。
虱母仙何野云的明初潮州风水图册序文
虱母仙何野云的明初潮州风水图册序文
五岭分星下桂连,莲花顿起铜鼓嶂,艮坤直行九龙尽,港岛金狮情绵绵。
巽枝拥上释迦栋,乾巽行度尽下岭,韩榕两水缠桑浦,倒地梅花节节杨。
博平岭脉入饶平,顿起凤凰入云天,莲峰澄饶木火秀,渡江澄海汕埠连,双凤来朝牡丹地,大鹏展翅戏水边,麒麟狮虎同献瑞,香炉烟飘在梵天。
此为中华尽巽地,前后育出十四贤。
澄海胸怀多坦达,饶平平均性格然,一面大海胸怀阔,一因海山抱阴阳。
揭阳聚财有妙法,该因水口三曲拦。
潮州自古商儒出,水口罗星文笔强。
惠来山粗面大海,水短无遮穷问天,山秀之处文武出,为人海边直心肠。
普宁旗鼓将军出,外出多得比人强,仕农工商常辈出,为人尚算好声名。
揭西在家穷家计,出外刻苦福绵绵。
南澳葫芦口向兑,名僧辈出念阿弥。
我潮雄心壮志者,能争短长是潮阳!野云仙料五百哉,七廖下潮将福造,明初至今几百哉,一村内外几万口,倒地梅花目目结,油麻小官有三斗。
太平老表下潮州,慌乱时代南北走,一朝出外有所得,浪子砂回跃祖考!我本孽障根未尽,何敢受兄赠夸口!只是韩江一滴水,满山遍野一小草!求真与我一般同,不敢粗心满山跑,大地有情迎知己,驱车爬山寻水口,地灵育人实非虚,它日有缘同研考!。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民间传说_传说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民间传说在老人家的口中听来在民间流传着有很多关于风水的故事传奇,你们听过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篇一易学祖师郭璞,对于术无所不精,尤其是对于风水学之精湛,在当时无人不知。
在他没有出名之时,他的去世了,郭璞选中一块很平常的地在那里安葬,这块地离水很近,时常会被大水淹没,当时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并建议他迁走,郭璞笑后谢之,并说你们看吧。
说也奇怪,一年过去了,大水不旦没有涨上来,反而退去很远,墓地周围几十里都变成了上等良田,之后,人们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由此名声大振,许多远方之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前去相墓、葬坟。
当时的晋明帝是一个粗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到处给人相墓,并非常应验,就微报私访,前去观察郭璞所葬之坟。
一次,在一山角上,看见一个村夫,正在葬龙角,于是晋明帝就过去对村夫说:“为何你要埋葬龙角呢?按照当时的刑律,埋葬龙角是要满门抄斩的”,墓主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当致天子”,晋明帝一听急说道:“葬此地会出天子”,并追问道:“你在此葬坟,就是为家中出一天子?”,村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天子来这里问一问而已”。
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与风水术水平之高精。
晋明帝于是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这位高人。
再后来晋明帝见到郭璞后,增加了风水知识,就取消了这一条葬埋龙角,满门抄斩的刑律。
又一次,有一个官员叫张裕的曾祖父去世,请郭璞前去选地葬坟,郭璞几天奔波,选了两处佳,他对张裕说:“你的佳有两上问题,第一处葬后能活百岁,位至三司,但子孙不兴旺。
第二处寿数要减去一半,官位止于卿校,但是却子孙后代世世显贵。
不知你准备选择哪一处呢?”。
张裕听后想也没有想,就直接选择了第二处,这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希望后代子孙兴旺发达的。
郭璞祖师的风水事迹很多,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他的巨著《葬经》至今被风水师们奉为至宝。
湖南省历代陈姓名人
湖南省历代陈姓名人茶陵人陈光问,唐天复元年〔901〕进士,时年69岁,授秘书省正字;沅江人陈起,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终永州州判,所至皆有政声;零陵〔今永州〕人陈遘,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靖康元年〔1126〕以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知中山府,以死抗金兵;宜章人陈峒,南宋淳熙六年〔1179〕率农民起义;茶陵人陈泰,元延祐二年〔1315〕进士,任龙泉主簿,能诗善文;陈亮,明洪武元年〔1368〕为御史大夫;巴陵〔今岳阳〕人陈文仲,元至正三年德庆总管理万户,加光禄大夫、枢密院使;茶陵州人陈谦,明洪武三年〔1370〕进士,卒于泸州知州任上;陈南宾,元至正七年〔1347〕进士,明晋蜀府长史;湘潭人陈佑文,明洪武间湖州知府;常德人陈文质,官至广东佥事;蓝山人陈绍平,明洪武三十年进士,终迁浙江布政司参政;武冈人陈实,明宣德举人,累官至刑部郎中,出为镇江知府;临武人陈经,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官终陕西按察使佥事;永明卫〔今江永〕人陈铨,明成化十七年进士,迁至四川副使;武陵人陈洪谟,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陈仲录,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曾孙陈之恪,明万历举人,累官至处州知府;仲录孙陈维国,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以授徒为业;华容人陈能,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广西右参政;澧县人陈飏言,明书法家;郴州人陈缟,明正德举人,官升监察御史;攸县人陈五簋,明末诗人,著?憩岳吟?;武陵人陈思育,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以礼部左侍郎致仕;陈仲命,明隆庆举人,升江西佥事;其孙陈觐圣,清顺治十五年进士,著?乐余草堂集?;桂阳州〔今桂阳〕人陈尚伊,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终江西布政司左参政;零陵〔今永州〕人陈涧,明隆庆二年进士,升温、处兵备副使;祁阳人陈荐,明隆庆五年进士,终以户部尚书总督漕运,廉洁自守;衡阳人陈宗契,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晋太常寺卿,著?醒耳吹?;陈圣典,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官云南参政、江西副使;零陵人陈桢,博学,著?水云窝集?等;陈纯德,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擢御史巡按山西,督畿辅学政;龙阳〔今汉寿〕人陈一揆,参与纂修?湖广通志?,有?沧浪集?等著作问世;攸县人陈之駓,学识贯穿经史子集,时誉"楚南四家"之一;湘潭人郭金台,幼依舅氏姓郭,嗣子复陈姓,著?石村文集?等多种书;其孙陈鹏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武英殿修书总裁,河道总督兼摄漕督,为官清正廉洁,诗古文词、书法名于一时,卒谥恪勤;其子陈树萱,官终户部左侍郎,陈树蓍,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后官长芦盐使,终鸿胪卿;武陵人陈养元,清康熙间举人,署理太平知府,著?鹿山诗文集?;益阳人陈雅琛,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天津知府,政余究心经史,古文名于一时;祁阳人陈大受,清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历官安徽、江苏、福建巡抚,终太子太保署直隶总督转两广总督,勤政恤民,卒谥文肃;其子陈辉祖,乾隆二十年〔1755〕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官终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后二年以牟利营私,责令自尽;大受侄陈率祖,清雍乾年间,善画山水花卉;其女陈发祥,亦为画家;道州〔今道县〕人陈文宣,官温州镇总兵;武陵人陈在玑,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历官尉氏知县、长沙教授,著?精斋文集?;龙山人陈元复,清画家;衡山人陈方恺,有文名,著?周易原书?等书;武陵人陈长镇,清乾隆十三年进士,充武英殿纂修,著?白云山房诗集?等;茶陵人陈安兆,著?大学疑思辨断?等书;攸县人陈梦元,清乾隆十九年进士,淡于宦途,以著述自娱;郴州人陈昭谋,清乾隆举人,分修?湖南通志?,主讲东山书院;长沙人陈士雅,清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历任朗江、石鼓、城南书院山长,著有?考古辨正?等书;武陵人陈楷礼,清嘉庆间举人,纂修?常德府志?,有?洞庭湖志?等书传世;衡山人陈梅,清嘉庆九年〔1804〕举人,署临安知府,能廉介自守;武陵人陈世昌,清嘉庆六年举人第一名,蒲州府同知,著?亲雅堂诗文集?;善化〔今长沙〕人陈新,清慈善家;其子陈岱霖,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兵部郎中、监察御史;茶陵州人陈源兖,清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吉安、广信、池州知府;长沙人陈炳元、陈得胜,武陵人陈大富,清泉〔今衡南〕人陈忠德,麻阳人陈开选,湘乡人陈致祥、陈东友、陈福万,湘军将领;衡山人陈焯墀,清道光间举人,直隶州知州,补用道;安福〔今临澧〕人陈盛韶,清道光三年进士,历官知县、同知,著?问俗录?等;武陵人陈启迈,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直隶布政使,旋巡抚江西;长沙人陈洪钟,清道光二十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出任宜昌、施南知府;陈文黻,因军功授留坝厅同知;陈启泰,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终江苏巡抚,擅书法,精音韵考据;桂阳州人陈士杰,办团练,以军功升至浙江巡抚;湘乡人陈湜、陈济清,湘军重要将领;宁远人陈名钰,累军功署新疆按察使;新化人陈天华,反清先驱,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浏阳人陈作新,1911年湖南军政府副都督,旋被立宪派杀害,年仅25岁;衡山〔今衡东〕人陈范,辛亥革命前后报界闻人;其长女陈撷芬,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份妇女刊物?女报?,自任主笔,第一个白话文女作家;湘阴人陈树藩,拥谭延闿统治湖南,先后任财政司〔厅〕长、官矿督办等职;其长子陈嘉佑,任北伐军湘军第一路司令,建国湘军第五军军长,1931年"9·18"事变后,鼓吹反蒋抗日;其堂侄陈嘉会,同盟会会员,随黄兴投身辛亥革命;陈嘉勋,同盟会会员,任上海交通大学训导长、湖南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代理校长;嘉会次子陈崇武,国民革命军天水行营中将参谋长兼运输处长,奉令炸毁黄河大铁桥以阻日军渡河;长沙人陈文玮,创立商办湖南全省铁路、湖南电灯股份;宁乡人陈家鼎,湘乡人陈方度,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活动家;湘阴人陈炳焕,1920年卒于湖南财政厅厅长任上;湘乡人陈荆,反清志士;常德人陈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日战争时在长沙从事抗日救亡工作;醴陵人陈茂监,土木工程专家;湘乡人陈方度,护法期间,任两湖游击司令及第四路军司令;陈子博,早期湖南青年团组织书记;浏阳人陈清河、陈昌,平江人陈茀章、陈连军,麻阳人陈佑魁,耒阳人陈芬,醴陵人陈恭、陈觉,湘阴人陈毅安,长沙人陈启科、陈树湘,宜章人陈东日,桂东人陈奇,常德人陈昌厚、陈协平,茶陵人陈韶、陈冬尧,革命先烈;新化人陈润霖,辛亥革命时任湖南都督府教育司司长;醴陵人陈盛芳,土木工程专家;湘乡人陈松藤,?申报?、?大公报?编辑,后行医;江华人陈为人,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武陵人陈瑾昆,平江人陈长簇,法学家;益阳人陈天倪,经学家;麻阳人陈渠珍,有"湘西王"之称;湘乡人陈介,1935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耒阳人陈耆芳,全国劳动模范;桑植人陈伯陶,民国长沙市市长,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化〔今涟源〕人陈浴新,国民革命军中将,省人民政府委员;衡山〔今衡东〕人陈衡哲,女,历史学家、作家;长沙人陈奎生,体育教育家;陈润泉,1949年任省立一中校长;陈子展,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陵人陈友浩,人体解剖学家;浏阳人陈熹,园艺学家;益阳人陈建勋,中国基督教信义会全国总会副主席;湘潭〔今株洲〕人陈大榕,创办?湖南日报?,1949年去台湾;平江人陈再励,广西省副省长;长沙人陈科美,教育学家;陈康白,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陈树人,无线电专家;陈公培,国务院参事;平江人陈立,工业心理学家;攸县人陈逵,翻译家、诗人;茶陵人陈希云,粮食部党组书记;醴陵人陈明仁,民国湖南省代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湘乡人陈赓,无产阶级军事家;其子陈知庶,驻港部队副司令员;新宁人陈琮,财政学家;湘潭人陈仲明,合作经济学家;攸县人陈健民,佛学家;安福〔今临澧〕人陈采夫,中国远征军少将,省水利厅副厅长;长沙人陈汉平,台湾"财政部"常务次长;陈礼瓒,公路工程专家;醴陵人陈粹劳,省政府参事;宜章人陈光,广东军区司令员;长沙人陈士衡,电磁测量专家;湘乡〔今双峰〕人陈芸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第六、七届副主任;陈旭麓,历史学家;湘乡人陈一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衡山人陈囗,女,数学家;衡山〔今衡东〕人陈少梅,国画家;桑植人陈有维,台湾"空军二级上将"副总参谋长;平江人陈棣华,新化人陈正湘,茶陵人陈外欧、陈志彬、陈浩,资兴人陈新华,澧县人陈明、陈本梴,攸县人陈旭榜,浏阳人江文〔原名陈辉侃〕,长沙人陈德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湘潭人陈绍闻,经济史学家;长沙人陈贲,石油地质专家;陈正仁,细菌学、免疫学家;陈永倞,舞台美术设计专家;陈光宇,兵器专家;陈寿祖,材料工程专家;陈祜鑫,寄生虫学家;石门人陈士林,民族语言学家;湘潭人陈思聪,内科专家;陈德维,企业经济学家;慈利人陈能宽,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宁人陈贻焮,古典文学家;常德人陈又遵,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平江人徐敏,原名陈廷玉,女,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醴陵人陈一吾,水稻育种专家;湘乡人陈星旦,应用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浏阳人陈文新,女,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邵阳人陈白一,工笔画家;新宁人陈昌笃,地植物学家;龙山人陈佩薰,女,鱼类学家;长沙人陈恭敏,话剧编剧、评论家;陈耀祖,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令荐,电器设备与自动控制专家;陈光健,国家计委副主任;湘乡人陈庆云,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囗,数学家;益阳人陈曲侯,昆虫学家;湘阴人陈晃明,工程光学专家;陈芜,剧作家;常德人陈昌曙,哲学家;临武人陈世廉,微波技术专家;常德人陈立英,女,云南省副省长;邵阳〔今隆回〕人陈早春,出版家;长沙人陈仲沪,数学家;陈蓉,女子射击运发动;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倜嵘,激光学家;新化人陈远耀,病理学家;陈远荫,有机高分子化学家;长沙〔今望城〕人陈希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宁乡人陈谷嘉,中国哲学史学家;陈晏清,哲学家;澧县〔今津市〕人陈岳武,林木遗传育种专家;桃源人陈蒲清,寓言学家;澧县人陈彰嘉,政协湖南省第八届副主席;醴陵人陈传淼,数学家;长沙人陈漱渝,鲁迅研究专家;邵阳〔今新邵〕人陈宏观,应用力学家;邵阳人陈望衡,美学家;衡阳人琼瑶,原名陈喆,女,作家;临澧美籍人陈文嘉,能源专家;长沙人陈翠婷,女子体操运发动;等等。
堪舆名著地理辟径集
堪舆名著《地理辟径集》堪舆名著:《地理辟径集》序:地理山龙峦头与穴法并重,然必讲到精细,方识龙真与穴真。
余自弱冠后,先子授以堪舆秘传,读之津津有味,后见各家藏本,亥豕鲁鱼,传抄日错,近晤温秋瀛太史,乃得善本,详对因参观而互订。
数十年来,博览群书,如天元歌之方便觉,指迷之分歙、向背、仰覆、合割,皆从精细中发明峦头穴法,此处豁人心目,简而明典而要者,莫如香邑小榄默斋先生辟径集四卷,所云缩、动、平、栏,五俗、三畏、三宝、三弊,盖本生平阅历契紧为入处,精细立论,援引哲言证实己见,俾孝子顺家藏户诵,得明道以庇本根,非挟术以炫,当世洵堪步曾廖赖之堂与沾沽焉。
剿集旧本者,迥乎大异,我辈果能熟读是书,多覆名墓,积以学力,磨以岁月,从此寻龙点穴,择地安亲。
庶乎其可。
若胸无成见,目无慧珠,或轻心以掉,或委任于人,诚如先生所云,非愚即妄矣。
闲尝过榄山相宅,访先生家世,人丁财禄发非常,子科甲鼎盛。
悉数牛眠。
余尝观先生葬太祖新会村虎山,及自立寿基鹤山楼冲龟山。
山龙穴法具见一斑,我生也晚,弗克亲灸门墙躬承面喻。
今读其书如见其人。
爰跋数言付之刻劂,以志景仰之意云尔。
道光十四年岁在甲午秋九月南邑后学之彦拜撰跋:堪舆世皆称曾廖赖,谓无能出其右者,然吾以为学无先后,亦视其人之识力何如耳。
使识非真识,则龙穴砂水莫能细辨,力非真,则古今名岳未尝遍游,徒以口诵印板古籍,辄为人扦葬,此但知求利而不知祸人,良可慨也。
余八世太祖默斋公,于堪舆群书专心研究,阅历名坟数十年,寝食与俱,则识以练而愈到力,以用而弥,果因刊除言,独标新论,作为辟径集四卷,所言五俗、三畏、三宝、三弊、杂者十段,皆显而易见,而其本生平之最得力以契紧为人者。
则默如缩、动、平、栏四字决。
语简而意该,真千古不易也。
厥后于新会村得虎山,以葬祖父伯叔,不数传而出文介公,学行政绩照人耳目,又于鹤山楼冲得龟山以为寿穴,迄今我子之幸绍书香悉数牛眠。
至于为人寻地,所得名山不可枚举,此莫非太祖之识力所至,即莫非太祖辟径集所言缩动平栏者之操券而获也噫。
《演周易》尘封三百年惊现叠石山——清朝潮汕易学奇人陈英猷
《演周易》尘封三百年惊现叠石山——清朝潮汕易学奇人陈英猷《演周易》尘封三百年惊现叠石山——清朝潮汕易学奇人陈英猷清代康乾年间,广东潮阳县招收都河浦乡(今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出了一位易学高人,他就是至今乡梓引以为荣的“死国师”陈英猷。
这位清朝早期较有影响的玄学奇才,著《演周易》四卷,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事迹、其学术思想却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
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往事钩沉,把湮没于历史云烟的一位奇人、一段史实、一部奇书作一番索引介绍,以期引起各方高人同好的关注,进而对其学术思想和成果展开探索和研究,相信这是很有意义的。
故此,笔者不揣浅陋,就目前所掌握的有关材料整理分述如下:一、陈英猷的生平及叠石山的易学遗存陈英猷,广东省潮阳县(今属汕头市濠江区)河浦乡人,生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卒于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名福,字式霭,号叠石先生、石泉先生(因其晚年隐居于叠石山而号)。
关于其生平,早在乾隆年间编修的《潮州府志》就有记载,该志卷二十八《儒林传》曰:“陈英猷,字式霭,潮阳河浦人。
天性至孝,重道义,矜气节。
读书直探玄奥,不屑循循章句。
淹没经、史,旁及释道、诸子百家,嗜孙吴兵书及《武候阵法》……尤精于《易》;以为疑义殊多,既观其象、玩其辞,当极其数。
晚年筑室乡北之迭(叠)石山,室依厂下岫,仅容一榻,终日危坐,或匝月不出。
著《演周易》四卷,分为说数、说辞,多夺邵氏之席,而翻程朱之臼,以诸生卒于家。
弥留之际,犹执其弟泰年手,迭画‘演易’二字。
既殁,门人为镌版藏所居之石室,号曰:‘迭石先生’。
”陈英猷之胞弟陈泰年(1701-1777年,乾隆元年举人,曾住浙江于潜县知县,晚年告老还乡,伴随其兄陈英猷,经营叠石书院)在其著作《潜州信献录》中也回忆道:“先兄学积年深,潜心笃嗜,山居日久,绝迹嚣尘,揽旧典以咀华,缘苦思而生悟。
先天后天之旨,溯委穷源;河图洛书之文,推同勘异。
虽疴沉语乱,不离推数之呼……愤而发,感而通,著《演周易》之书,以为习卜筮之用。
当代最厉害的易经大家,中国易学实战第一人是谁
当代最厉害的易经大家,中国易学实战第一人是谁在21世纪的亚洲中国,无论是国家首都北京,还是国际大都市上海,以及重庆、天津、香港、台湾、澳门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易经大师,那么在全国十大当代最厉害的堪舆大师排行榜里面,国家易学高人到底是谁?中国最著名的易学大师,易经实战最厉害的人有哪些?当代最厉害的易学大师民间高手,中国起名大师排名谁第一?现代易学十大泰斗人物,中国易经实战第一人是谁?中国目前最厉害的风水大师有哪些、他们现在在哪里,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小编通过2023年的互联网大数据的权威调查研究数据得知,位于湖南长沙、广东深圳、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福建厦门等地其中的一些当代大师,在中国易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根据最新排行榜,中国易经第一人是郭延山先生,他来自山东滨州。
他以精准的卜筮术和深厚的学识被誉为当代易经水平最高的大师之一。
除了郭延山先生,还有一些其他非常有名的易经大师。
应智晨先生和林雪初先生是中国现代最厉害的堪舆大师,来自浙江台州。
他在堪舆学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精准的预测能力闻名。
刘奕松先生则是中国现代最有名的易学大师之一,来自上海。
他在易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研究成果,被广大学生和爱好者们尊为学习易经的楷模。
湖南长沙的吴国胜先生也是中国易经界非常有名的大师之一。
他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擅长解读易经中的卦象变化,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预测未来。
望眼宁夏银川、甘肃兰州、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河南郑州,以及东北三省吉林长春、辽宁大连、沈阳与黑龙江哈尔滨等地,除了易经方面,付丽敏女士是中国最出名的易经大师之一,来自黑龙江哈尔滨。
她对易经的研究十分深入,通过易经帮助人们改变命运和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此外,中国台湾的王树江先生是国内权威的姓名学专家之一,许传强先生是中国香港的顶级姓名学老师,他们在姓名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声誉。
李浩诚道长来自广东深圳,在中国易学界也非常有影响力。
白虎岩的传说
白虎岩的传说唐朝薛刚大闹花灯踢死太子招来横祸,全家族三百九十多口人被抄斩。
薛刚只身逃出,千里迢迢来到灌口笔架山纪家寨避难。
一日,见一姑娘身穿戎装,英姿焕发,顿生爱慕之情,一打听才知是纪家寨寨主纪鸾英,便与纪鸾英比武招亲,在笔架山下安下身来。
一日薛刚正巡视山寨,忽见一只白虎从洞口进入,始悟出是其祖父一路暗中保护,到此已安全,方才回去。
因为薛刚的祖父薛仁贵是白虎神。
后来,薛刚就一直住在纪家寨,传说现在笔架山下的长泰县山重村薛氏就是薛刚的后裔,他们历来对逃到此地的落难革命者都加以保护,包括文革期间的蒙冤受害者。
那口洞因而得名,叫白虎岩,在集美区后溪镇市第二农场西侧。
灌口的传说厦门集美区,有个灌口镇,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老的时候,这里山明水秀,树木苍茏,山底下的村名都带绿,像林尾、李林、内林深青……人们男耕女织,生活无比甜蜜。
牧童阿旗每天在山上放牛,悠扬的笛声随着天上的白云萦绕着山庄。
谁知这里出了条孽龙,它口吐毒焰,烧光森林田地,吞噬五谷牲畜,使苍翠的山野变成秃岭,泉水干涸,赤野千里。
人们背井离乡,拖儿带女,外出逃荒。
牧童阿旗的爹娘都饿死了,他成了孤儿,走啊走啊,却还是在村里打转。
这里的父母官是深青驿吏,西川灌口人(现四川省灌县)他信奉老君,从四川带来了供奉老君的香炉,上刻“李府清元君”。
看到他的子民受难,心痛如煎。
他天天祈求老君保佑,治住孽龙,造福百姓,竟造化成仙,飘然而去。
牧童阿旗走啊走,这一天来到深青驿站,跌了一跤,拾了那刻有“李府清元君”的香炉,就饿昏了,渺茫茫地魂游鬼域。
忽然间,他遇到一老者,白发童颜,胸前飘忽着银须,“吾乃西川灌口人氏,深青驿吏,因不忍看我的子民受孽龙作践,求老君赐给‘仙灵旗’和朱砂笔。
仙灵旗可困住孽龙,朱砂笔能把这地方画得要多美就有多美。
谨记!吾去也。
”阿旗醒过来,身边真的有一把旗和笔,阿旗拿起这两件宝贝,像神仙附体,飘飘然直上山巅,把旗一摇,奇迹出现了,山顶上那颗千年古榕树又是苍苍茏茏,山上山下,一切恢复了生机,山上牛羊成群,草木茂密,山下稻子穗大粒饱,沉甸甸的,果树硕果累累。
历代地理明师传承概略
历代地理明师传承概略地理大全入门要诀》卷一之《阴阳明证辨》云:“三代以前,未悉其旨,后至于秦,朱仙桃作《搜山记》,黄石公著《青囊正经》,赤松子增传,再至东晋郭璞[字景纯]著《葬书》,陶公著《捉脉赋》。
五书虽成于三代,皆概论阴阳,竟未剖明阴阳仰覆之理。
传盛于唐,杨、曾迭出,问答昭明,始阐发阳仰阴覆之隐”。
1.郭璞生于东晋。
他出生在文溪,性格纯洁。
据说河东郭公送了九卷《绿包》,以解阴阳、天文、五行和占卜。
据说郭璞是青武子给的。
据说青物子是东汉的张天师。
《葬书》和《绿袋书》是郭璞的遗作。
2、丘延翰,唐,闻喜人,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
唐玄宗开元中,是气为异,朝延患之,遣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延翰所作之山也,捕之不得,诏还其罪,无奈,进图经三卷《天机书》。
自撰《理气心印》,玄宗乃以金柜玉函藏其书。
3.阳公忌讳利益,字俊松,化名玄机,世表为“救贫先生”。
来自山东省包州市的人。
他年轻时学习诗歌和书籍,并广泛阅读。
他17岁时入朝。
他被金紫光博士任命为官员。
他掌管琼林国库。
45岁时,由于黄巢的混乱,他打破了长安,杨恭偷走了几卷国库的天书——江东文溪县邱彦涵赠送的天书。
杨恭想隐居在山林中。
他偶尔会得到九天玄女的秘籍。
他精通地理,闯入昆仑山的走龙,上午,廖博瑜和他的弟子在禹章黔州(今江西省赣县)与曾文贵会面时,以弟子身份跟随他,观山观水,寻龙捉脉,闻名于世被山川环绕,有一个奇怪的龙的情况。
杨恭对两位弟子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创造和生活的地方,以便后人可以广泛地练习风水术。
”,曾文{受其境遇影响,廖博瑜欣赏龙掌的美貌。
他在高处创业,与两个姓氏同住。
由于技艺高超,杨恭对天文地理谈得很透彻,举世闻名。
他根据河图,用理性和气来衡量占卜符号d罗书,其理论是正确的,不能动摇。
用玄空法埋葬亲属,可以避免上山下水、倒数倒数和吐数倒数,并且在两个方向和占卜上都会出错。
用玄空调气破坟,无论好坏,每次破坟都准确无误。
因此,赣州风水理论名扬四海。
潮汕志怪故事
潮汕志怪故事潮汕古时民间故事:金山古松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
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乌发“收残卒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
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
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
郑兰枝有诗赞道: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霄度三冬。
凤亭积翠飞层堞,虎石攻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
宋大中祥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
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
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崖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潮汕古时民间故事:龙湫宝塔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
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
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
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
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
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桥如长虹横贯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凤凰山,右边是炊烟袅袅的闹市,左边是一片广阔的绿野乡村。
走进寺院,则见寺僧焚香礼佛,敲钟弄鼓,别有一番风味。
夜间则游艇如梭,通宵不息。
每当月夜,游人或系艇塔边,饮茶抒怀;或仰卧舟中,默数那满天星斗,聆听潺潺流水或掀帘观赏江上悠悠飘去的浪花,实在悠闲自得,其乐无穷。
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因整治韩江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
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
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 -回复
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回复什么是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如何理解其中的意义与价值?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是指位于辽宁丹东市大孤山景区观海亭门口的一副对联。
这副门联的内容如下: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海阔天空屹立山巅,心宽体胖立风云;漠北辽东能上下山,研粗读浅立华夏文。
书法家陈其英创作的这副门联,选取了观海亭所在的大孤山这一著名景点为主题,以山海并存的自然景观来表达丹东的雄伟壮丽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
同时,以“心宽体胖立风云”的形象描绘了丹东人民豁达的胸怀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门联的后半部分则强调了丹东人民的独特气质和文化底蕴,以“漠北辽东能上下山,研粗读浅立华夏文”表达了对丹东人才辈出、文化底蕴丰厚的赞扬。
整体上,这副门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丹东大孤山景区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丹东城市形象的象征之一。
这副门联中的每个词汇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海阔天空和山巅是描绘大孤山自然景观的形象词汇,形容大孤山壮丽的风景。
心宽体胖立风云则用来形容丹东人民的心胸宽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海阔天空和心宽体胖都蕴含着对丹东这座城市开放和进取的描述,表达了对丹东繁荣昌盛的期盼。
漠北辽东和华夏文可以看作是地理和文化的象征。
漠北辽东体现了丹东地理上的独特优势,这里毗邻中国最东边的辽宁东北角,既有滨海的气势,又有辽河和镜泊湖等内陆水域。
而华夏文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研粗读浅则强调了丹东人民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求知的精神,表达了丹东人才辈出和文化底蕴丰厚的自豪感。
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不仅仅是一组门联,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城市精神的写照。
这副门联通过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将丹东城市风貌和文化传统融入其中,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道景观的招牌,更是人们对于丹东城市形象和发展的期盼与表达。
总结起来,丹东大孤山观海亭门联通过对大孤山景观和丹东的文化底蕴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山海之间蓬勃向前、包容开放的城市形象。
它既有山海壮丽的景观,又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底蕴,展示了丹东城市风貌和文化自信。
潮州明清祠堂门楼石雕艺术解析——以潮州市博物馆《冉官藏石刻集粹》陈列为例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潮州明清祠堂门楼石雕艺术解析———以潮州市博物馆《馆藏石刻集粹》陈列为例石奕栒(广东省潮州市博物馆,广东潮州521000)摘要:明清时期,作为潮州古建筑装饰文化的组成部分,石刻装饰工艺也随之步入鼎盛时期,明清的潮州祠堂石刻工艺精湛,特色鲜明,语言丰富,承载着众多的潮州地方文化信息,同时,海外潮人回乡建设,也带来海外建筑风格、模式、材料而相互渗透,形成潮州建筑另一道亮丽风景线,是一份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祠堂门楼;雕刻艺术;潮州建筑中图分类号:J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5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37从艺术角度看潮州建筑,是一个有趣而永远谈不完之话题:每一座“潮州厝”,“潮州牌坊”尽管形式千差万别但离不开砖、石、土、木结构等主要材质,而且各自大放异彩。
我们作为一个“潮州人”,每天进进出出“潮州厝”,怎能受一个实用营造空间所满足,抬头低头怎能没有“审美”与建筑功能结合,所以极其事事讲究“建筑雕刻”装饰。
随着使用材质的不同,产生了木雕装饰、石雕装饰以及壁画、漆画、嵌瓷等等。
可以说,建筑雕刻装饰是鉴赏性的艺术,与建筑工艺格局相比较,显得自由,不受建筑营造法所羁绊。
故而,从潮州明清祠堂门楼雕刻研究,可看出建筑雕刻不单单是“加以文彩而成物”,而是“成物”过程种种因素的和谐统一[1]。
一、潮州古建筑发展概述195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潮州发现陈桥、石尾山、海角山,梅林湖、池湖等几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活遗址———贝丘遗址,这些生产生活活动遗址展示了潮州先民居住、生活、生产环境:他们生活在韩江三角洲平原而面对古海湾;他们选择一些临海的低丘台地作为营地居住下来,这些营地一般高出水面几米。
背靠林木茂密的高丘陵为屏障。
汉人的移入,为潮汕地区带来了汉式聚落建筑形式。
风水传奇故事集
风水传奇故事集推荐文章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民间传说热度:风水大师的传奇故事热度:广东风水传奇故事热度:广西风水传奇故事热度:古代风水传奇故事热度:风水不是无端端生出来的,它一定是有所根据的,而去听这些风水的传奇故事更能证明这一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风水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传奇故事篇一从前一位风水明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许多人都成了富贵。
但他自己的儿孙们都不富裕,也没有一个当官的。
有一天,他的儿子说:“爹,你是一个风水明师,为什么咱们家没有出一个当官的?你就不能调理一下,让咱家也富裕,也出官员?”风水师说:“可以,但必须按我说的去办,明天午时是一个是吉时良辰,你们哥仨到你爷爷的坟上拜祭一下,然后将我包好的镇物埋在东南西北方向上,不出数年可以出官。
但埋下后,不可以说一句丧气话,直走回家。
”次日午时,哥仨按照老爹的吩咐,到爷爷的墓地去按法调理后,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路上走来一个乞丐,乞丐说:“想讨点吃的,或给点小钱。
”老大一脚踢开。
并说道:“真倒霉,遇到一个要饭的”。
回家后,老爹说:“一路上,遇到什么人了?你们一定说了倒霉话吧?”哥仨只好承认事实。
然后老爹说:“你们没有当官的命啊,我虽然精通术数风水,但也违背不了天意,刚才你们遇到那个讨饭的,就是你们的爷爷的灵魂啊!你们这样对待祖上,哪会有当官的福分呢!”古人言“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福人居福地”,那没有福德之人,本身也担不起那福德之地。
必应因种种缘由,失之交臂。
在《了凡四训》中写到:福建莆田县的林家,他们的长辈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欢做善事,常做粉团给穷人吃,只要有人要,从不厌倦。
有一位仙人变作道士,每天向她讨六七个粉团,老太太每天都给他,一连三年都是这样,仙人这才知道她做善事确实出于真诚。
道人就向她说:“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要怎么样报答你呢?这样吧,你家后面有一块宝地,你将来你死后葬在那里,后代子孙当官的人数,就会像一升芝麻那么多。
潮汕民间风水传说故事
潮汕民间风水传说故事潮汕民间故事本身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虽然这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故事口头流传,缺乏记载而显得线索不清晰,但却展现出其古代、近代、现当代发展的基本轮廓,体现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基本特征,与潮汕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轮廓相吻合,这就为我们认识、研究潮汕社会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潮汕民间风水传说故事。
潮汕民间风水传说故事潮阳市有个灵山寺,它是潮汕地区第一古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七(729)年,比潮州开元寺建寺还早九年(开元寺是开元二十六年始建)。
灵山寺早期有个名僧叫大颠,(公元732-824年)俗名陈宝通,是禅宗六祖惠能的三传弟子。
佛教禅宗是印度高僧达摩(释迦牟尼廿六传弟子)于南北朝的宋代未年(约公元479年)渡海到广州传教后,由二祖慧可(487-593年)、三祖僧灿(?-606年)、四祖道仪(580-651年)、五祖弘忍(602-675年)至六祖慧能(638-713年),由于六祖的“顿悟说”和“见性成佛”达到佛教最高理论水平,其著作《六祖坛经》是中国高僧中唯一能称为《经》的佛教著作及对中国佛教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故他的弟子法海和怀让、神会不敢称为七祖,故潮州俗语有“六祖佛——无传”喻没有儿子。
大颠的师父惠照也是潮州人,为怀让弟子,公元766年左右在棉城西山宣扬佛法,大颠就拜他为师,后来又到罗浮山瀑布岩拜石头和尚为师,贞元五(789)年回到潮阳,手抄《金刚经》一千五百卷、《法华经》和《维摩经》各三十部。
他在潮阳西胪乌岩寺时筑石桥于两山之间,今此桥保存尚好,为潮州第一桥。
当时潮阳市铜盂镇有个当过工部尚书的洪圭(746-814年),他字大丁,原是福建莆田人,永泰元(765)年到岐北乡定居,唐贞元十二(796)年任潮州剌史。
大颠扩建灵山寺得到他的帮助。
传说大颠回到潮阳后,看到铜盂镇岐北乡的灵山寺可以大发展,便在幽岭勘看地势,看到几个樵夫在砍柴,便了解一些情况,知道他们受雇于洪府,主人是远近闻名的洪圭洪员外、又称洪长者,大颠说:我与你们讲话,影响了你们砍柴,何不代你们砍一些。
作文游叠石山记700字
作文游叠石山记700字叠石山因山顶有巨石堆叠而得名,山上最吸引人的是有趣的岩洞和众多摩崖石刻。
2019年,叠石山摩崖石刻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而这些“会说话的石头”大多都跟河浦乡清朝易学奇人陈英猷、其胞弟陈泰年以及陈泰年之子陈蕃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叠石山顶眺望,视野开阔,远处海天一色,如山顶叠石的石刻所言:“海阔天空”。
沿着山间小路向前,还未踏上台阶,只见道路左边一巨石上刻“虎穴”两个大字,遒劲有力,落款为“乾隆戊申秋长沙寄尘书,梅林陈蕃勒石”。
陈蕃,河浦乡人,字政林,号梅林,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科拔贡,曾任四会县教谕,后隐居于叠石山房。
寄尘,乾隆年间长沙著名僧人、书画家。
与“虎穴”相对的是巨石前方的水潭,称为“龙潭”。
穿过“龙潭” “虎穴”,这才是真正上山。
一路上茂林遮日,清幽静寂,山崎岖曲折,想必路边“九曲径”的石刻正是由此而来。
“九曲径” 是陈泰年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所题。
陈泰年是陈蕃之父,也是陈英猷最小的弟弟,乾隆元年(1736年)中丙辰恩科举人,任浙江於潜县知县,晚年隐居于叠石山房。
叠石山顶的“海阔天空”石刻与“九曲径”于同年为陈泰年所题。
叠石山有许多怪石堆叠而成的天然石洞,其中的旋螺洞最为特别。
洞口“旋螺”二字为武陵桃源县人谢如式所题, 谢如式乃清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光化县令。
旋螺洞洞口窄小,需半蹲弯腰才能进去, 洞内高二三十米,呈螺旋向下,宽足够容纳二三百人,左边有石室十余间,这里就是石泉公陈英猷讲学传道之处。
陈英猷,门人称叠石先生,康熙年间选为廪生,曾在赴考途中与同行儒生比学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毅然放弃赶考返乡,在叠石山潜心深造,并收纳门徒,在旋螺洞传业授道。
叠石先生在当时的潮阳地区颇有名气,相传当时慕名求学者众多,全盛时达一百多人。
如今洞内仍可辨认当年学子们读书生活的痕迹。
洞内有“儒林岩” “泉祖”等石刻,还有一方清泉名曰“幽涧泉”,叮咚作响,泉水清澈甘醇,可供煮茶。
《撼龙经》
楊筠松著楊益筠松撰上卷統論須獼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
如人背脊與項梁。
生出四肢龍突兀。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東為四派。
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幃為杳冥。
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
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
分枝劈脈縱橫去,氣血鉤連逢水住。
大為都邑帝王州,小為郡縣居公侯。
其次偏方小鎮市,亦有富貴居其地。
大率行龍有真星,星峰磊落是音身。
高山須認星峰起,平地龍行別有名。
峰以星名取其類,星辰下照山成形。
龍神二字尋山訣,神是精神龍是質。
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
平地龍從高脈發,高起星峰低落穴。
高山即認星峰起,平地兩旁尋水勢。
兩水夾處是真龍,枝葉周回蹤者是。
莫令山反枝葉散,山若反兮水散漫。
外山百里作羅城,此是平洋龍局段。
星峰頓伏落平去,外山隔水來相顧。
平中仰掌似回巢,隱隱微微立邱阜。
便從邱阜覓回巢,或有鉤夾如旋螺。
鉤夾是砂螺是穴,水註明堂聚氣多。
四旁繞護入城裹,水繞山環聚一窩。
霜降水枯尋不見,春夏水高龍脊現。
此是平洋看龍法,過處如絲或如線。
高水一寸即是山,低土一寸水迴環。
水纏便是山纏樣,纏得真龍如仰掌。
窠心掌裡或乳頭,端然有穴明天象。
山纏水繞在平坡,遠有圍山近有河。
只愛山來抱身體,不愛水反去從他。
水抱應如山來抱,水不抱兮山不到。
莫道高山龍易識,行到平洋失蹤跡。
藕斷絲連正好尋,退卻愈多愈有力。
高龍多下低處藏,四沒神機便尋得。
祖宗父母數程遠,誤得時師皆不識。
龍到平洋莫問蹤,只觀水繞是真龍。
念得龍經無眼力,萬卷藏真也是空。
垣局北辰一星天中尊,上相上將居四垣。
天乙太乙明堂照,華蓋三台相後先。
此星萬里不得一,此龍不許時人識。
識得之時不用傳,留與皇城鎮家國。
請從垣外論九星,北斗星宮系幾名,貪巨武曲並輔弼,祿文廉破地中行。
九星人言有三吉,三吉之餘有輔弼。
不知星曜定鎦銖,禍福之門教君識。
貪狼星第一貪狼頓起筍生峰,若是斜枝便不同。
斜枝側頂為破面,尖而有腳號乘龍。
腳下橫拖為帶劍,文武功名從此辯。
橫看是頂側是峰,此是貪狼出陣龍。
易学堪舆大师沈延发
易学堪舆大师沈延发1993年11月25日晚上七时许,宽敞明亮的香港理工学院小礼堂内,人头济济,来自香港各地的堪舆专家在屏息凝听一位耄耋老人——中国易学专家、堪舆大师、苏州市周易研究会会长沈延发的精彩演讲。
演講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带上祖传罗盘察看了香港地理风貌,踏勘了香港大小山头。
演讲结束前,当讲到未来香港的前景时,他毅然预言道:“今日荒芜的大屿山,是明日香港的兴旺地。
”此话既出,顷刻博得一阵热烈掌声。
一瞬间,十三年过去了。
东南亚第一大佛、新颖的迪斯尼乐园、大型的飞机场、现代气派的高层楼房一一崛起。
今天的大屿山变成了旅游胜地,似乎也应了这位老人的话。
出生于易学世家沈延发诞生于上海虹口日本医院,成长在知识分子家庭中。
他是北宋沈括(英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的后裔。
沈延发的祖父沈绍勋(字莲生,号竹礽),是晚清周易堪舆专家。
他的著作《周易易解》、《沈氏玄空学》闻名海内外。
沈延发的父亲沈祖绵(字迪民,号瓞民),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元老,因反对清政府,曾九次流亡日本。
他追随孙中山,与章太炎、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人在日本创立“光复会”、“同盟会”。
在辛亥革命的壮举中,他带领革命军,首先跳越高墙,攻入上海制造局,获得大量军械,为起义立了头功。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亲自委托沈瓞民在南京紫金山堪定墓址。
沈瓞民与于右任、张家瑞、张一麐、费树蔚等人在紫金山南坡整整勘察了七天,最后选定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也就是今天的中山陵,为孙中山先生的墓址。
为孙中山勘察墓址之后,蒋介石派人专程到苏州,请瓞民去浙江奉化,为其母整修陵墓。
之后,沈瓞民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引退政界,长期定居姑苏城富郎中巷21号内(现为“沈瓞民故居”,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期间,沈瓞民出任新四军地下经济组织长江商行董事,巷中德寿坊牌楼上方的五角星是当年地下组织设置的标志。
他同国学大师章太炎、气功大师蒋维乔一起研究古籍,曾设想创建“苏州市周易研究会”,但因时局动荡不定终未告成。
兰溪陈萍史记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姚姓,舜帝,生于姚地,所以姓姚,后来舜帝部分子孙改为妫姓,为虞舜之后裔。
《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
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
这就是沩汭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
他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名义上第五位,人口约五千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五。
陈姓起源起源主要有五:①舜帝后裔,以国为姓,使用陈姓始祖:胡公满。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侯,称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②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除陈完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
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
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
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湣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③少数民族陈姓。
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陈姓。
郡望堂号折叠编辑本段郡望折叠颍川郡秦时置郡。
悬疑三百年 紫禁城太和门前的石匮石亭
悬疑三百年紫禁城太和门前的石匮石亭
张剑葳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清人英和在《恩福堂笔记》记载:“太和门外,东为石亭,西为石匮。
一日上自天坛还宫见之,以问南书房翰林,莫知其名。
”说的是嘉庆皇帝某天回宫,问起紫禁城太和门外丹墀下面两侧的石匮和石亭,却没人知道是何物的故事。
不知为何,它们不像别的陈设那样都被围栏保护,也没有专门的导游标牌介绍历史。
暂未发现明清正史对它们的记载和解释,古今文献中凡关于北京故宫的太和门(奉天门)形制的正式记述,大多只提及门前的一对铜狮,因此它们的真正意义至今鲜为人知。
【总页数】7页(P98-104)
【作者】张剑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
【相关文献】
1.太和门前石亭 [J], ;
2.探秘紫禁城第6集金銮宝殿太和殿 [J], 朋朋
3.探秘紫禁城第7集走进太和殿 [J], 朋朋
4.张岱的史学与对晚明社会的认识——以《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为中心 [J], 于冬萃
5.浅谈设计美学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的体现
——以紫禁城太和殿为例 [J], 刘晓玉;杜晓燕;吴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周易》尘封三百年惊现叠石山——清朝潮汕易学奇人陈英猷《演周易》尘封三百年惊现叠石山——清朝潮汕易学奇人陈英猷清代康乾年间,广东潮阳县招收都河浦乡(今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出了一位易学高人,他就是至今乡梓引以为荣的“死国师”陈英猷。
这位清朝早期较有影响的玄学奇才,著《演周易》四卷,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事迹、其学术思想却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
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往事钩沉,把湮没于历史云烟的一位奇人、一段史实、一部奇书作一番索引介绍,以期引起各方高人同好的关注,进而对其学术思想和成果展开探索和研究,相信这是很有意义的。
故此,笔者不揣浅陋,就目前所掌握的有关材料整理分述如下:一、陈英猷的生平及叠石山的易学遗存陈英猷,广东省潮阳县(今属汕头市濠江区)河浦乡人,生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卒于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名福,字式霭,号叠石先生、石泉先生(因其晚年隐居于叠石山而号)。
关于其生平,早在乾隆年间编修的《潮州府志》就有记载,该志卷二十八《儒林传》曰:“陈英猷,字式霭,潮阳河浦人。
天性至孝,重道义,矜气节。
读书直探玄奥,不屑循循章句。
淹没经、史,旁及释道、诸子百家,嗜孙吴兵书及《武候阵法》……尤精于《易》;以为疑义殊多,既观其象、玩其辞,当极其数。
晚年筑室乡北之迭(叠)石山,室依厂下岫,仅容一榻,终日危坐,或匝月不出。
著《演周易》四卷,分为说数、说辞,多夺邵氏之席,而翻程朱之臼,以诸生卒于家。
弥留之际,犹执其弟泰年手,迭画‘演易’二字。
既殁,门人为镌版藏所居之石室,号曰:‘迭石先生’。
”陈英猷之胞弟陈泰年(1701-1777年,乾隆元年举人,曾住浙江于潜县知县,晚年告老还乡,伴随其兄陈英猷,经营叠石书院)在其著作《潜州信献录》中也回忆道:“先兄学积年深,潜心笃嗜,山居日久,绝迹嚣尘,揽旧典以咀华,缘苦思而生悟。
先天后天之旨,溯委穷源;河图洛书之文,推同勘异。
虽疴沉语乱,不离推数之呼……愤而发,感而通,著《演周易》之书,以为习卜筮之用。
中列图象、解训申详;说出数、辞、占验参至。
”自此以后,在粤东编修的各类志书中,均有绍介“陈英猷”之专条,独立记传,无不推许备至。
在最新编修的《潮阳县志》中《人物传》曰:“陈英猷又名福,字式霭,号石泉,人称叠石先生,招收都濠(河)浦人,清廪生,自幼聪慧好学,读书直探精微奥秘。
少年时胸怀大志,发愤研读经史、诸子万家,特别爱孙、吴兵书及《武候阵法》,康熙五十七年(1718)赴京科考,途中与同行举子相比,自感学识不足,毅然弃考返家,在河浦叠石山博览群书,收纳门徒,县内外慕名求学者颇多。
英猷潜心钻研《周易》,发现疑义甚多,晚年于叠石山筑室,闭门著书立说,历30年的研究,于乾隆十六年(1751)写就《演周易》10多万字,分为“说数”、“说辞”等四卷,还批注评选经史、诸子百家等著作。
乾隆十七年(1752年)逝,享年77岁。
”传中述及的“赴京科考”,据其后人证实,是赴钦天监的录考,与普通科举不同。
同行的儒生姓陈,京考后任钦天监主事,临终之际向朝廷推荐陈英猷可承钦天监之职,朝廷派使者至潮阳河浦叠石山见召,但陈英猷已去世一年有余,于是遂有“死国师”的谥号。
由此可知,陈英猷是吾潮的一代学人,对当时、对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的。
《演周易》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值得研究的重要著作。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其所著《潮州艺文志》的“经学易类”中引述了上述这段话,并按曰:“郑昌时曰:‘迄今潮阳迭石山房陈氏之以《易》世其家也,有《易数》。
’又曰:‘陈刻已成’(《韩江闻见录》卷十)是陈英猷著《论易》,有《易数》一书,且曾锓诸版,然《府志》称,犹著《演周易》四卷,分为说数、说辞,则郑所言之《易数》,当即《演周易》中之《说数》,非别一书也。
此编《阮通志》注曰:‘存’,则世当有传本,余不获睹其书,以考核异同,是可惜也。
”现在,可告慰饶公的是,陈英猷的这部《演周易》在尘封三百年后,今天重现天日,让我们得获先贤之教益,幸甚幸甚!陈英猷晚年隐居的叠石山,位于河浦街道西北方向五公里处,茂林修竹,清幽寂静,满山怪石嶙峋,形肖逼真,让人叹为观止,由于三百年来少人问津,山路崎岖,灌木丛生,当年叠石先生卜此潜修,自有其深远寄托。
谁都不会想到,就在这片丛林中,竟隐藏着无数奇观。
丛林深处的“叠石书院”是当年陈英猷所创建,是许多巨石耸迭而成的连环洞穴,最大的一个石洞高一丈有余,宽则足够容纳二、三百人,据说当年慕叠石先生之名而拜山追随者众多,全盛时达一百多人。
于现场仍可辩二百多年前学子们读书生活的各种状迹。
洞中泉水叮咚,极为凉爽,风过处,松涛如潮,欣然出世。
“陈英猷读书处”则是旁近的一个较小洞穴,有石榻石桌石椅,是陈英猷的静修之所。
更让人称奇者,洞穴外面若干巨石上,分别凿有乾、坎、艮、震、离、坤、巽、兑八卦以及两卦相叠推演的伏羲六十四卦,并详录各种变化;另一高约三丈的石壁则凿画了河图洛书的图文!此外,还有无数暗语般的示谒以及各种题咏,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为教学之用?还是在昭示天地之道,不得而知。
这样内容的石刻群在全国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以画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值得探索和研究。
可以想象,当时一百多位易学高士在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那是一幅多么让人向往的景象。
“叠石书院”远在乾隆年间就非常有名了,据说有一年潮州府乡考,陈英猷之弟子十三人赴考竟有十二人中秀才,一时名声大噪。
据悉,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叠石山的易文化非常重视,初步形成开发叠石山的意向规划,拟将叠石山建成以易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点。
届时,神秘的叠石山将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再现在世人面前。
二、《演周易》简介笔者手头的《演周易》一书得之陈英猷后人陈业胜先生馈赠,陈业胜先生是陈英猷的直系裔孙,历尽艰辛,保存了这一珍本。
这部书由陈泰年作序、陈氏第八代孙家暌(宁江)抄录,应是孤本。
据考证,陈英猷《演周易》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门人刻版印行,共二百余版。
民国初年,中华书局曾求购版权,遭拒绝,“文革”中,本版当柴火烧毁,荡然无存。
历史变迁,当属无奈,所幸我们还保存有这套手抄本,可以一窥叠石先生奇书之高奥。
陈英猷在《演周易》的自序中用这样话奠定该书的基调:“羲,易源也;周,易委也。
源远委大,委演其源也。
周公孔子,委复演委,至矣尽矣。
然辞明象明,而数未说也。
”接着在数例言中继续阐发:“数也者,易之用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之又万,而未有已也。
故物生有象有数,一有俱有,象数之形,理皆寓焉。
故智者欢其象而理见矣。
”《易》学研究历来有义理、象数二派。
象数是《周易》的内涵,象数派研究卦爻辞与象数的关系,并据以占筮。
象数的依据源于河图洛书,原始易卦是一种数字卦。
在《演周易》中,陈英猷的说数又有别于以前的数字卦,他在书中演绎道:“演数之法,以策数为体,有编入、有除、有乘、有零加之法。
如卦无变,先以内卦之数编入策数,固以内卦之数乘之,次以外卦之数复编入,因此外卦之数再乘之,后又以二卦之数合加之。
如乾二百一十六策,演为二万二千六百零八数是也。
若有又变,如乾初九变,内卦乾为巽,则除出内卦乾九之数,存二百零七策,而以巽八数乘之,为一千八百六十三,次复以外卦之乾九数编入,因此乾九数再乘之,为一万八千七百二十,后又以巽八乾九合加之,为一万八千七百三十七数是也。
若内卦静,至九四变,外卦乾为巽,则演内卦毕,乃除出外卦乾九之数,而以巽八数乘之为二万一百六十九,后复以乾九巽八合加之,为二万一百八十六数是也。
”至于这些数与卦的关系,他又阐述:“演数分四课;占事,到创始玩千,结局观零。
占人,人在家,则千为父祖,百为兄弟,十为当身,零为嗣裔;占试用,则千座主,百为分辅,十为名位,零为事业;占解难,则千为所奉,百为所籍,十为已身,零为敌对。
”这就是奇书《演周易》的要旨,也是该书的特色,陈英猷穷一生之心力,试图破解宇宙之谜。
用数来说《易》,是陈氏别出机抒处和对周易研究最大的成果,难怪取书名为“演”,当包含演算、推衍之意。
那么,其效应如何呢?陈英猷九代孙浩鸣(龙田)在该书的附录中说:“吾十五世祖石泉公遗著《演周易》,书版家藏,已达二百四十年之久。
予少时,先大人均珍视此书,先君骥明公曾运用《演周易》中的五行、四时、二十四节季参化于医道一门,切合天、人、寒、暑、风、雨、晦、明、温、和,于断症、用药,百无一失。
”乾隆朝易学大家谢式如为《演周易》作序,他是这样评介的:“《演周易》四卷:中列园图五层,其内一层,则列十二支,次列二十四气,次以八卦内三爻各变三卦,共二十四卦,以应二十四气之节,次列文王后天八卦之位。
其外一层乃变伏羲乾一兑二之序,而为出震齐巽之次,伏羲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每宫各得其入,共为六十四卦;而此,则除震巽离坤兑乾坎艮,另列一层,每宫各得其七,共为五十六卦,当暮之数与闰数而已。
此皆与先天异而后天相出入者也,于八卦,配以五行之数。
既统河洛为一源,而又以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九六迭乘,得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之数,备列各卦爻之下,以为占验之准。
次于上下经为注释一卷,随文演义,语精而醇。
”无论是其裔孙浩鸣还是谢式如对其评介都是很高的,可见该书的价值。
总之,这部书确有独到之处,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研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