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阶段。
然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影响,并提供应对措施、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策略。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的深层次原因1.生物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与遗传、基因和生化物质的发展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可能与家族的遗传因素有关,例如父母的攻击行为。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幼儿所接触到的暴力影响和不良经历会引发攻击性行为。
例如,观看过多暴力电视节目、亲身经历暴力事件等,都可能使幼儿习得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行为模式和教养态度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以攻击的方式处理冲突、过度纵容幼儿攻击性行为,都会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1.自身成长与发展幼儿期的攻击行为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积极性格培养。
攻击心理和行为的表现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互动,阻碍他们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建立。
2.家庭关系幼儿攻击性行为也会对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攻击行为使家庭成员感到压力和不安,可能加剧夫妻关系的紧张程度,影响父母教育能力,增加家庭冲突和紧张气氛。
三、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不能以攻击的方式处理冲突,而是以理智、温暖的方式指导幼儿的行为。
2.学校教育学校是幼儿社交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校应制定一套适合幼儿的行为规范,并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冲突能力。
3.心理干预针对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幼儿,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幼儿改变攻击行为,并提供正面和健康的行为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所建立的基础也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幼儿时期,许多父母都会遭遇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困扰。
因此,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对于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以及促进家庭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1.生理需要不满足。
幼儿在生理上的不满足可能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例如,饥饿、疼痛或不适等情况会引起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幼儿时期的情绪管理能力尚不成熟,表达情绪时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但他们在此之前通常会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就导致了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学习模仿。
幼儿时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
如果幼儿在家庭或者幼儿园中经常见到攻击性行为,很容易从中学到这种行为,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4.不良环境刺激。
幼儿的行为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
如果幼儿处在一个暴力或者冲突频繁的家庭或幼儿园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二、解决策略。
1.情绪管理教育。
为了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和示范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帮助他们认识到负面情绪的危害。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父母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和策略,帮助幼儿应对自己的情绪,例如吹气球、按摩等。
2.积极引导。
对于幼儿的攻击行为,父母和教师需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的行为。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规则和约束,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同时,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良好行为的价值。
此外,父母和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正向行为的意识。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引言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但也是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的阶段。
由于幼儿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攻击性行为非常常见,并且给周围的人们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
因此,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且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极其必要。
成因分析生理因素幼儿时期大脑的发育处于初期阶段,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这会导致一些丧失控制和冲动的行为。
此外,一些生物化学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如缺乏锌、镁等物质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增加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一个影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未婚生子、变异单亲家庭、缺乏亲子沟通等都可能会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伤害、感到孤独和无助。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逐渐形成攻击性行为。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孩子处于一个乱七八糟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愤怒和绝望。
久而久之,这些情感可能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教育对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方面。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观、表达方式和情绪控制,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因此,培养孩子的情感沟通能力、认识情绪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学校环境中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孩子的情感变化,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发现了孩子有攻击行为,应及时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结论总的来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家长和老师需要提高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对于成年人来说,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情感控制能力,不要过分激怒孩子,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情感世界和行为方式。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涉及到多种成因。
生理因素包括基因和生理发育,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等。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也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
教育对策包括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等。
未来,应该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通过综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教育对策、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其中包括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打击、踢、推、咬等行为,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可能是由于幼儿发育不完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所导致;心理因素可能是由于幼儿的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引起;家庭环境因素可能是家庭纠纷、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导致的;学校环境因素可能是由于学校氛围不和谐、教师教育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的。
为了有效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包括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引导幼儿处理情绪等。
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表达情绪,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旨在帮助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帮助幼儿克服攻击性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探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科学的干预策略。
本研究还旨在挖掘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深层原因,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感到困惑和无助。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生理发展。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个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
这可能导致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
当他们面对挫折、冲突或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攻击性行为会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
2.社交学习。
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学习。
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暴力或攻击性行为,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形成习惯。
此外,如果幼儿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指导,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也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情绪困扰。
幼儿的情绪世界比较丰富,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比较敏感。
当他们感到沮丧、愤怒、焦虑或无助时,攻击性行为可以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
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学会更好的应对和表达情绪的方式。
4.自我表达。
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限,他们常常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可能成为幼儿尝试表达自己需求或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方式。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策略1.理解与沟通。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保持敏感并及时进行干预。
在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先帮助幼儿冷静下来,然后与他们进行沟通。
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情绪,并以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
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选择,例如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分享或用言语表达需求等方式来满足对他们的需求。
同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界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情绪管理。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策略,例如深呼吸、数到十、分心等。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面临着诸多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其中,情绪管理和社交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方面之一。
如果孩子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问题,那么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中,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交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入手,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的矫正策略。
1.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都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环境方面,孩子往往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
如果家长的情绪管理不当,或者夫妻之间存在矛盾,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在社交环境方面,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暴力和冲突,那么孩子也容易受到影响。
2. 情绪因素幼儿时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十分剧烈,情绪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例如,孩子在感到失落、沮丧或愤怒的时候,容易采取攻击性的行为。
同时,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成因。
3. 社会因素幼儿在社交过程中可能经历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这些经历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孩子在与他人互动中遭到拒绝或者被欺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矫正策略1. 积极引导情绪对于幼儿而言,情绪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自己的情绪,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夸奖和肯定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更加有信心掌控自己的情绪。
2. 建立正面互动模式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的幼儿,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正面的互动模式来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例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方式向孩子传递爱和关爱。
而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慢慢培养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
3. 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得以矫正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需要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生理因素:幼儿处于发展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是因为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愤怒。
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爱程度等;托幼机构因素包括师生关系、人员配备等。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托幼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教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角色扮演和冲突解决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幼儿社交技能: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技巧。
同时,要教导幼儿正确区分争执与冲突,并提供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他们说“我生气了,我需要帮助”等,避免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5.关注幼儿的养育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托幼机构也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度。
在尝试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尽量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问题幼儿”,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注意自身言行:幼儿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
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攻击、侵犯、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幼儿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危害。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生理因素:1.健康问题:幼儿可能因为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或身体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脑部发育异常:幼儿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脑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心理因素:1.消极情绪表达:幼儿尚未完全掌握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当面临挫折、不满或怒气时,可能通过攻击来宣泄情绪。
2.自尊心受伤: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到批评、羞辱或排斥,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3.教育方式问题:家庭或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比如过度纵容、过度批评、体罚等,容易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
三、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暴力、冲突或不幸福的氛围,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2.社交环境:幼儿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中,与其他儿童接触,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造成幼儿的不适应和攻击行为。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1.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过绘画、说话、讲故事等来发泄情绪。
2.指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深呼吸、数数等缓解紧张情绪。
二、提高幼儿自尊心:1.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改善家庭和教育方式:1.家长和教师应关注自身教育方式是否合理,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2.与幼儿进行沟通时,避免过度批评、体罚等负面教育方式,尽量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1.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减少家庭和社交环境的不利因素。
2.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我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我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故意伤害他人、破坏性行为或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
这种行为会对幼儿园儿童自身、家庭和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父母的冲动行为、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引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外在因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媒体暴力的普遍存在、仇恨言辞的传播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可能使儿童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模式。
3.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儿童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对于那些情绪管理能力不强的儿童来说,当他们感到愤怒、沮丧或挫折时,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以下是改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些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防止和改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键要素。
家长应该注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避免过度惩罚和暴力行为。
2.学校教育: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积极的社交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培训,帮助儿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3.环境改善:针对学校的环境设置,可以增加儿童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机会,以缓解儿童的压力和疲劳。
4.媒体教育:应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管,减少暴力场景的呈现,并提供积极健康的儿童节目和游戏,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5.亲子关系建立:鼓励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沟通和理解。
父母的陪伴和关心有助于儿童塑造积极的行为模式。
总之,针对我国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合作,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改善、媒体教育和亲子关系建立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防止和改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了攻击性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一、成因分析1.社交化不良社交化的不良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成因之一。
幼儿多在幼儿园中接受集体教育,但有些幼儿依旧存在沉迷于自我游戏中,很少与其他幼儿接触,缺乏学习性的体验,因此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家庭关爱缺失家庭的关爱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
大多数幼儿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关注、呵护,有家长作为学习、生活的辅导者。
但是,一些被忽略或被冷落的孩子比较孤单与不自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不良的自我调节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成因之一。
有些幼儿过于焦虑、紧张,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矫正策略1. 借助家庭的力量政府、社会的组织应当向家庭传授关于教育管理与幼儿锻炼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与幼儿的沟通没有距离,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幼儿注重团队精神,锻炼学习和交往的能力,从而避免产生攻击性行为。
3. 引导孩子自我调节针对攻击性行为是由自我调节不当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自我调节方式,包括掌握一技之长、学习放松的方法、更换思维等方法,帮助孩子逐步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4. 辅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情绪幼儿园还应开设情感课程,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及表达能力,加强幼儿对情感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幼儿在处理生活中的情感问题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5. 通过游戏放松孩子心理学认为,游戏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或老师可以合理地规划孩子的活动时间,加强游戏、旅游、音乐等放松方式的开展,帮助孩子愉快地释放自己。
总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孩子的攻击行为常常让家长、老师和其他孩子感到困惑和无措。
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我们有必要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因素。
一、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1. 情绪压力:儿童常常在面对情绪压力时表现出攻击行为。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学校中的竞争、家庭中的争吵、朋友关系的困扰等,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处理情绪。
2. 学习困难:儿童面对学习困难时,可能感到挫败和自卑。
为了自我保护或寻求关注,他们可能会选择采取攻击行为来转移注意力。
3. 欠缺沟通技巧:儿童发展中的沟通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可能会用攻击行为代替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欲望与欲求:某些儿童攻击行为源于对于物质或其他东西的强烈欲望。
当他们无法满足这些欲望时,可能会变得愤怒和具有攻击性。
5. 模仿行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家庭、社交环境中的行为。
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攻击行为被认为是正常或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可能会学会使用攻击。
二、处理儿童攻击行为的方法:1. 创造安全的环境:为了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和谐的环境。
这包括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确保这些规则公平、一致地执行。
同时,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
2. 学习情绪管理: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深呼吸、放松练习或寻求帮助来缓解压力。
同时,鼓励他们寻找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3. 发展沟通技巧:教育孩子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是减少攻击行为的重要一环。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他们使用言语、感情表达和共情来帮助他们发展沟通技巧。
此外,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也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4. 鼓励合作与分享:教育儿童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分配合作任务和鼓励分享玩具等方式,增强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幼儿攻击性行为解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解析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孩子大多数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还比较简单,也往往难以完全掌控情绪和行为。
因此,幼儿时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说攻击性行为。
那么,接下来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成因、类型、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孩子出现的侵犯他人身体或财产的行为,包括推搡、抓挠、打骂、抢夺、毁坏别人的物品等。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1. 生理原因有的孩子天生情绪比较激烈、活跃、好动,容易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较为剧烈的反应。
2. 心理原因有时候,孩子会因为遇到了某些挫折,比如说家长的离异、换学校、换老师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3. 社会环境原因社会环境也可能是产生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身处的环境比较贫困、吸烟、酗酒、吵架等不良习惯比较多,就容易导致他们形成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类型根据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类型,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 物质性攻击行为比如砸坏、打爆、摔坏等。
2. 言语攻击行为比如打骂、辱骂、贴标签(比如说“笨”、“傻”等)等。
3. 身体性攻击行为比如推、拍、打、掐、抓、拉等。
4. 关系攻击行为比如排斥、抢夺、说闲话等。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1.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可以尝试把他的注意力导向其他地方,比如可以让他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尝试与他交流、玩耍等。
2. 认真聆听当孩子因为一些原因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认真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避免过度严厉的惩罚,因为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略、不被关心。
3. 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个体的能力问题,因此我们要透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意识、自控力等能力。
4. 保持平和心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为过度紧张和惊恐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加重孩子恐慌心理,增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中班幼儿往往因为情绪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表达能力有限,对冲突和挫折的处理能力较差,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制定适当的矫正策略。
原因分析:1.发展迟缓:攻击性行为可能是由于幼儿发展迟缓所引起的。
发育迟缓的幼儿在社交和情绪调节方面相对滞后,导致情绪容易受到挫折和冲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攻击的行为。
2.沟通困难: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难以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当他们感到受到挫折或冲突时,可能通过攻击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或寻求帮助。
3.模仿行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家庭和周围同伴的行为,如果他们生活环境中存在暴力行为的模范或冲突频繁,会增加幼儿表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4.情绪管理困难:中班幼儿的情绪调节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往往难以自我控制情绪。
当幼儿遭遇挫折或冲突时,情绪很容易被激发,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1.情绪管理教育:通过幼儿园中的情绪管理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不同情绪的特征和相关表达,如悲伤、痛苦、愤怒等。
教育幼儿如何适应挫折和冲突,以及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2.温暖亲密的关系:教师应建立亲密温暖的关系,通过鼓励和赞美幼儿的积极行为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鼓励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攻击来解决问题。
3.规则和限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让幼儿知道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教师要耐心地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反馈的方式来加强正面行为。
4.模仿行为纠正:教师要监控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行为,避免暴力行为的模仿。
如果发现幼儿经常模仿攻击性行为,应积极引导他们寻求解决冲突的其他方式,如交流、分享和求助。
5.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分享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矫正策略。
家长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幼儿发展、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信息,以便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最后,环境原因也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幼儿
所处的环境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良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交环境中的暴力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一
个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幼儿,往往会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出攻
击性行为。
因此,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倡导积极
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首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当幼儿出现
攻击性行为时,应该及时干预,引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
其次,建立积极正面的互动模式,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借助奖励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行为,如亲子共同玩耍、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等,可
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此外,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明确
规定和解释适当的行为标准,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引导他
们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情绪。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探索世界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
然而,幼儿很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例如打击、推搡、咬人等。
这些行为不仅给其他儿童和成年人带来伤害,也可能对幼儿自身的社交和情绪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及早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认识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年龄和成长阶段的影响。
在2-3岁的幼儿阶段,他们正在学习并试图掌握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他们对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理解别人的感受还不完全成熟。
同时,幼儿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也可能导致一些冲动和无法控制的行为。
另一方面,家庭环境和关系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中的冲突、暴力和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注和照顾,也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除了个人和家庭因素外,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也与其他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例如,幼儿所处的教育环境、同伴关系、受到的教育方式等。
教育环境中的暴力、竞争和缺乏关注和关怀,可能加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和教育机构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和教育环境。
父母和照顾者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与幼儿交流和互动,建立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
同时,教育机构也应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倡导尊重和关怀。
其次,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表达来让幼儿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鼓励幼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使用暴力或攻击行为。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应给予幼儿适度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挫折。
此外,建立积极的社交技能也是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
幼儿应该得到机会与同伴交往,分享玩具和经验。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幼儿学习合作、分享和互相尊重。
教育者可以通过社交游戏和合作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最后,针对家庭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教育机构可以提供家长教育课程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发展和行为,并提供相关的家庭支持服务。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与表达情感的阶段。
然而,有些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的互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幼儿攻击性行为可能与生理原因有关。
例如,幼儿期的大脑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且新生儿脑部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
大脑皮质的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较弱,难以控制情绪和行为。
2. 家庭环境原因家庭环境是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中的家长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族史等都可能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家庭中长期暴力、冲突和争吵的存在,以及家长的放任或过度管制,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学习环境原因幼儿伴侣关系和学校环境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幼儿经常受到其他幼儿的攻击或欺负,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以保护自己。
此外,学校环境中的不公平待遇、竞争激烈等压力也可能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解决策略1.多维度的干预措施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应采取多维度的干预措施。
家庭可以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引导,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冲突解决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社区可以提供相关的专业服务资源,例如心理咨询服务和亲子教育课程等。
2.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重点应当放在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上。
幼儿需要学会正确地认知和表达情绪,并学会使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冲突。
这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教育和情绪情商培养的方法来达成。
例如,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或口头表达,让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社会技能培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还需要注重社交技能的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游戏和团队活动等方式,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习和他人合作、分享、沟通和解决冲突等社会技能。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解决方法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解决方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攻击性行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推搡、咬人、打人等行为,这对家长和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提供一些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1. 确定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攻击行为的背后可能有一些潜在的因素,如情绪问题、沟通困难、缺乏社交技能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2. 提供安全环境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正常成长至关重要。
确保婴幼儿所处的环境干净、整洁,并定期消毒。
此外,也要确保婴幼儿周围没有危险的物品,以避免幼儿受到伤害或引发攻击行为。
3. 设定规则和界限为幼儿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是帮助其控制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步骤。
家长和教师应该向幼儿清晰地传达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且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致。
例如,告诉幼儿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对于攻击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惩罚或者引导。
4. 提供替代行为幼儿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是教导他们替代行为。
通过教育和示范,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并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
例如,当幼儿感到愤怒或沮丧时,他们可以通过说话、绘画或参与其他活动来释放情绪,而不是通过攻击行为来发泄。
5. 激励和表扬幼儿通常会受到激励和表扬的影响。
当幼儿展示出积极的行为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这有助于增加他们积极的行为频率。
而对于幼儿的攻击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忽略的方式,不给予太多关注。
然而,当幼儿表现出替代行为时,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继续表现积极行为的动力。
6.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超出了家长和教师的控制范围,那么寻求专业支持是必要的。
儿科医生、家庭心理学家或儿童心理学家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他们可以帮助确定幼儿攻击行为的潜在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方法。
在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时,建立一个积极、安全和有爱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体力或言语的攻击行为。
这种行为的出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幼儿的生理因素、性格、心理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某些幼儿天生比较暴躁,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2. 家庭因素: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氛围、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经常看到家长以暴制暴、重心情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幼儿很可能模仿这种行为。
3. 人际因素:人际交往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较低,受到同伴的排挤或欺负,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1. 倾听与正面引导:在幼儿表现攻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情绪状况,了解可能引发这种行为的原因。
同时,我们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多种方式的领导管理:有些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领导和规则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领导管理,例如游戏、画画、跳舞等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3. 引导幼儿掌握情绪管理的技能:情绪管理的技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为幼儿提供学习情绪管理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4. 以定制行为规则为依据的监督管理: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攻击行为是不被容忍的。
我们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
为了矫正这种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采取多种方式的教育方法进行幼儿管理。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策略
目录摘要 (2)文献综述 (3)一、绪论 (5)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5)(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5)(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 (5)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6)(一)生理成长因素造成 (6)(二)家庭因素造成 (6)(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7)(四)社会环境因素造成 (8)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8)(一)及时奖励和表扬幼儿 (8)(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心理宣泄方法 (9)(三)利用榜样培养幼儿自制能力 (9)(四)培养幼儿的认知水平 (9)(五)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与技能 (10)(六)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10)(七)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给儿童以心灵慰藉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3)内容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幼儿园知道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给出罢了一下策略: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学前儿童与个体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原因对策文献综述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重视。
但是,如何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施方法,以至各幼儿园和家长往往无从下手。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从近些年的期刊杂志及相关书籍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参考文献,其中不乏《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主流期刊。
幼儿攻击性行为等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也较为丰富。
本论文参考国内权威理论,国内学者对做好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及其文献著作,都对本论文的写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家长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许多家长和教师来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带来困惑和焦虑。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打人、咬人、踢人、大声吼叫等,这种行为不仅让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扰,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矫正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1. 生理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能与其生理因素有关。
孩子可能因为长牙或生病而感到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活泼,急躁,容易冲动,也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也可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
孩子可能因为自卑、自尊心脆弱、自制能力不足、面对挫折不能正确处理、情感压抑或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家庭环境也可能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家庭中的不良教育方式、家庭冲突和矛盾、家长的情绪失控等,都可能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 社会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也可能与其社会因素有关。
孩子在同伴或家长的引导下学习攻击性行为,或是家庭、学校等环境的社会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1. 理解孩子针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和老师首先要有包容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理解。
可以暂时抛开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其成因。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避免对孩子过度干涉和批评。
2. 合理引导针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合理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一些体能活动,释放其紧张情绪。
可以引导孩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化解冲突,避免采取攻击性行为。
3. 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父母和老师要注意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为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友好、尊重的学校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秦变红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25期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不健康的社会行为。
因此,有必要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原因并及时加以干预。
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对策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性行为,幼儿的这种侵犯行为会对其他幼儿身体或者精神造成一定的伤害。
攻击性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侵犯,即幼儿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者武器攻击其他幼儿;二是言语攻击,指通过取笑、讽刺、谩骂等方式对其他幼儿进行言语攻击;三是关系欺侮,是指通过造谣生事,使其他幼儿在同伴群体中被排斥,致使其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的行为等。
[1]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1.自身因素
(1)身理因素。
幼儿的某些心理特征,虽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后天产生的,可先天也是占有的。
比如说幼儿的外貌、幼儿的体型特征以及幼儿自身的体质和幼儿自身的荷尔蒙的分泌,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会有影响。
(2)心理因素。
幼儿期是社会的萌芽期,都比较喜欢和自己一样大的同伴玩游戏或者交往。
但恰恰也缺少同伴之间的交往,因为当今社会独身子女比较多,很多幼儿在家中都是被宠着,很多玩具也都是自己的,也不愿与别人分享。
[2]
2.家庭因素
(1)溺爱型父母的影响。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的多,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很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幼儿的所有要求。
从不控制和管教孩子的行为举止,而使孩子养成自私、独自霸占的习惯。
(2)专制型父母的影响。
有些父母自身就是工作繁忙,很少有大量的时间独自去管制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制定计划要干什么就必需去干。
幼儿做的不好或者不想做,有的父母轻则谩骂,重则家暴。
使得幼儿有较大的压力与不满,从而在同伴之间表现出攻击现象。
(3)放养型父母的影响。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工作大量的时间努力的去挣钱、去升迁,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或许请保姆来带。
家长对幼儿的什么都不闻不问,也会使幼儿形成霸道、自私、为所欲为的一面,这也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中一日的活动安排的不合理、不科学。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日常的活动安排应该动静结合。
(2)幼儿园环境的设置。
幼儿园中班级容量的设置,如果幼儿园中的班级人数过多,比较的拥挤。
当幼儿园中的玩具数量不充足、活动设备不全备,幼儿的选择就会比较的受到限制,也会为了某个玩具而争抢,也会为了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3)幼儿教师的教育。
教师过于消极的指责,有时看到调皮的幼儿不停的打闹中,老师经常过于消极的评价,幼儿也认同教师的评价。
4.社会因素
大众传媒的影响,幼儿期最擅长的就是模仿。
心里学家,班杜拉的观点,看打斗片和看安静片的幼儿相比,看打斗片的幼儿表现的攻击性行为较多。
幼儿们分辨不出现实与虚幻,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模仿电视影片中的攻击行为,觉得打着很英勇或和小伙伴们比试,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攻击性行为。
三、缓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1.以奖、惩并用来规范幼儿的攻击行为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来说,除了打人、骂人、无理取闹之外,我们不仅要制止和批评,还要用奖励、惩罚制度来规范幼儿的攻击行为。
对于优秀的幼儿奖励可用小红花奖励。
而惩罚时,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惩罚不要伤到幼儿的自尊心。
2.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将会是幼儿一生的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或模仿如何做事、与人沟通等。
所以,父母的教育方面因较为重视,也因该给幼儿做好榜样。
同时,家长可以奖励与鼓励幼儿,给予幼儿自信,使幼儿感受到关爱,幼儿也会信任父母。
3.允许幼儿合理的宣泄
对幼儿不利的情绪有厌恶、烦恼、忧虑、愤怒等,这些情绪都会引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当过份压抑,并且时间积累的越久就会爆发的越猛烈。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如何去宣泄,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不满的情绪,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
4.对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参与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及时的合理批评与制止,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对于亲社会性的幼儿,老师也可及时奖励,有好的行为时老师可以像大家表扬并鼓励这幼儿的行为。
对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老师应当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沟通认识,并作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掌握社会规范、疏导不良情感。
5.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需要帮助他们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和社会规范,让幼儿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令人讨厌的。
又要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违反规则的行为感到自责和不安。
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理解和信任,帮助他们重建自我认识。
6.家园合作,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的发展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密切配合,改善幼儿生活与受教育的整体环境,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因此,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予以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的不足,应相信他们会改正,并创设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王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济南职业学校学报,2011(5):69-74.
[2]周志明,张静.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媒体因素分析及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