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文档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学、行为和分类等内容。
在动物学的研究中,涉及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动物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动物的世界。
1. 动物的分类动物界是生命界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单位。
按照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动物界中的动物按照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进化历史等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
在动物分类学中,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2. 动物的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其外部构造和内部结构的总称。
在动物的形态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从动物的体型、体表覆盖物、感觉器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器官、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来分析动物的形态特征。
3. 动物的生理动物的生理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动物的生理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会关注动物的代谢过程、生物节律、能量转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
4. 动物的生态学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生态位、种间关系、食物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5.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表现出来的行动。
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生存行为、求偶行为、交流行为、领地行为、迁徙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和逃避行为等方面。
6. 典型动物的举例在动物学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关注一些典型的动物进行研究。
比如说,我们会关注犬科动物中的犬和狐狸、豹科动物中的猛兽和狮子、猫科动物中的猫和虎、大象科动物中的大象以及鲸目动物中的鲸等。
7. 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是指动物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种变异和物种选择等现象。
在动物的进化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起源、进化历史、分类演化、形态进化、生理进化和行为进化等方面。
普通动物学要点
第3章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的4大类群: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单个细胞构成。
2、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表膜条纹是眼虫科的特征)3、基体对虫体分裂起着中心粒的作用。
鞭毛受核的控制。
4、眼点是吸收光的“遮光物”,调整虫体运动,让光线能连续地照到光感受器上。
5、制造的过多食物形成一些半透明的副淀粉粒,与碘作用不成蓝紫色。
副淀粉粒是眼虫类特征之一。
6、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过多的水分(其中也有溶解的代谢废物)。
7、包囊形成对眼虫渡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性。
8、植鞭亚纲一般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植鞭亚纲的代表生物如眼虫、盘藻、团藻、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小丽腰鞭虫、角鞭虫(海水中)、钟罩虫、合尾滴虫、尾窝虫(淡水中)等。
9、动鞭亚纲的鞭毛虫无色素体,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10、动鞭亚纲寄生种类如利什曼原虫、伊万氏锥虫、鳃隐鞭虫、披发虫、裸冠鞭毛虫、脊披发虫(生活在白蚁肠中)、自由生活的种类如:领鞭毛虫、变形鞭毛虫、双领虫(营固着生活)、原绵虫(营群体生活)。
11、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很小的鞭毛虫,寄生于人体的有3种,在我国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虫,能引起黑热病,又名黑热病原虫,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内。
黑热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
12、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血液中,寄生于人体的锥虫能侵入人脑脊髓系统,使人发生昏睡病,故又名睡病虫,这种病只发现在非洲,在我国发现的锥虫主要危害马、牛骆驼等,对马危害较重。
13、隐鞭虫(如鳃隐鞭虫)寄生于鱼鳃;披发虫生活在白蚁肠中,与白蚁为共生关系,白蚁以木质纤维为食物,但是消化纤维素是靠这些鞭毛虫的作用。
14、肉足纲根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分为根足亚纲和辐足亚纲。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15、变形虫主要以单胞藻类、小的原生动物为食,当碰到固体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吞噬作用),除此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像饮水一样(胞饮作用)。
普通动物学-原生生物和后生原口动物各门特征总结表
有两种类型
A.腺体结构:与后肾同源。一端是排泄孔,开口于体表,另一端是盲端。如,触角腺、颚腺、基节腺
B.马氏管:位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盲管,游离在动物的血腔中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谢物。
只有口没有肛门,有原始消化循环腔,可进行细胞外消化,但食物大部分为细胞内消化。
不完全消化系统:一般有口无肛门,口—咽—食道—
肠,有些种类消化系统退化(如吸虫刚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
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系统,完全消化管有口、咽、肠、肛门。肠内细胞外消化,无消化腺。
咽部膨大,又称咀嚼囊,内有咀嚼器,是轮虫的特征
扩散型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网数量和存在部位不确定,由分散的神经元组成。
特点:无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
梯型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状如梯。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
神经系统简单,由围咽神经环(主要是神经纤维)、侧神经节和腹神经节组成。此外神经环向前后伸出多条神经,嵌在上皮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
原生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进化地位
最原始、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类群。有的表现为群体。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发育中有逆转现象,是侧生动物
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开始为两侧对称,具三胚层,没有体腔,出现器官系统,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完整word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8、马氏管(排泄系统-管状结构-昆虫)
9、神经系统:链状结构;脑部已有明显的分区
(1)昆虫
1、翅不是附肢,是背板两侧的体壁皱褶延伸扩展而成
2、围食膜(中肠内)
3、马氏管
4、肌肉纤维直接着生育表皮或表皮内突上
5、信息素(外激素)
6、变态
9、棘皮动物门
主要特征:
2、浮浪幼虫
3、辐射对称
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5、皮肌细胞
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
7、消化循环腔
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
(1)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
1、结构简单
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6、羽腕幼虫
(2)蛇尾纲
蛇尾幼虫
(3)海胆纲
1、五腕翻向反口面,相互愈合,呈球形
2、亚氏提灯(咀嚼器)
3、海胆幼虫
(4)海参纲
1、呼吸树
2、2种幼虫期:短腕幼虫或耳状幼虫&桶状幼虫或樽形幼虫
(5)海百合纲【最古老】
樽形幼虫
10、半索动物门
包含种类:柱头虫
主要特征
隐索动物
1、背神经索(背神经管雏形)
2、鳃裂
鱼类多位雌雄异体,有些鱼类表现出两性异形;雌雄同体的鱼类有性逆转现象(产卵后卵巢变精巢)
18、鱼类受精和发育之间:体内/外受精,体内/外发育
【两栖纲】
具有肺的总鳍鱼类中的骨鳞鱼尝试登陆并获得成功
1、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湿度
2、含氧量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动物学各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学各门动物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1、结构:由单细胞构成,具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还具有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特殊细胞器(类器官,如胞口、胞咽、伸缩泡、鞭毛等),完成运动、消化、排泄、生殖、感应等多种生理机能2、运动器官:鞭毛、纤毛和伪足3、营养方式:光和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4、呼吸和排泄:主要是通过体表进行。
伸缩泡只能排出一部分代谢废物,主要是水分5、分布:海水、淡水和潮湿的土壤都有分布,营共生和寄生生活的种类也不少6、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等二分裂、纵二分裂、横二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出呀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生殖)海绵动物门:1、水生,成体营固着生活,体制多数不对称2、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具有骨针或有有机纤维组成的内骨骼3、具独特的水沟系统4、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腔肠动物门:1、体制辐射对称2、具两胚层、原始消化腔3、有组织分化4、具肌肉结构5、具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弥散式,牵一发而动全身)扁形动物门:1、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并使神经进一步向前集中,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准确2、中胚层的形成可以储藏水分和营养,加强了新陈代谢3、体壁是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的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无肛门,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5、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即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6、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前端形成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7、出现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以及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原腔动物门:1、原腔动物都具有原体腔2、具有发育完全的消化管3、体表被角质膜4、排泄器官属原肾管5、雌雄异体环节动物门:1、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同律分节2、三胚层,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形成次生体腔3、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4、闭管式循环系统5、后肾管排泄系统6、链式神经系统7、陆生和淡水生活者,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海水中生活的,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虫为担轮幼虫软体动物门:1、身体不分体节,划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2、具有外套膜(体壁背侧皮肤褶向下形成),外套膜向体表分泌碳酸钙,形成1个或2个贝壳3、次生体腔退化或缩小4、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和肺5、口腔内多具齿舌,肛门常开口于外套腔6、神经中枢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和侧神经节7、大多数雌雄异体。
动物界的主要十二门的特点.
动物界的主要十二门的特点一、原生动物门特点:单细胞,是最原始、简单的动物;一个或多个细胞可独立生活;由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生殖是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
根据运动器官可分四纲:1、鞭毛纲以1~4或多条鞭毛为运动器官,如植鞭亚纲的眼虫、夜光虫等。
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体表为薄细胞质膜,虫体有裸露的,有的种类有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如根足亚纲的有孔虫、表壳虫等。
3、孢子纲都是寄生生活,无运动器,如间日疟原虫等。
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结构与鞭毛相同,但较短而密集,运动时节律性强,虫体结构复杂。
如大草履虫、钟虫等二、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特点:最原始、最低等的,成体营固着生活的多细胞动物;体形多样,不对称;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组织;具有水沟(水沟系是海绵适应固着生活特有的结构);生殖是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和有性生殖,海绵有雄雌同体或雄雌异体,精子和卵由原细胞或领细胞发育而来。
根据骨骼特点分为三纲:1、钙质海绵纲如毛壶属、白枝属。
2、六放海绵纲如偕老同穴、佛子介。
3、寻常海绵纲如浴海绵、针海绵。
三、腔肠动物门特点:体型为辐射对称,两胚层,有原始的消化腔即有口无肛门,有组织分化,原始肌肉结构为上皮与肌肉没分开的皮肌细胞;原始的神经系统称神经网。
体型一般为水螅型(固定生活、身体筒状、中胶层薄、有围鞘或外骨骼)和水母型(自由生活、伞状、中胶层厚、没有围鞘或外骨骼)两种。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的后生动物的开始,后生动物是多细胞的动物,它的各个细胞有分工,互相依赖,进入组织水平上分化和器官发生阶段,一个细胞不能独立生活]腔肠动物约10000多种,分为三纲:1、水螅纲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的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螅。
2、钵水母纲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水母类,世代交替中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如海蜇。
3、珊瑚纲全部海产,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如海葵等四、扁形动物门特点:为无体腔最原始三胚层动物,是背腹平扁的原口动物,体型两侧对称、不分体节,但中胚层没有形成体腔,不完全消化系统是口和肛门同一开口的,肠是内胚层形成的盲管;寄生的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原肾管排泄系统,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神经系统等,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群,多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少数种类雌雄异体,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
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动物界概况一、主要的门类:现存动物约 150 万种 , 分 10 个门 .1、原生动物门:约 3 万种,分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2、多孔动物门:约 1 万种,分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3、腔肠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4、扁形动物门:约 1 万种,分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5、线形动物门:分线虫纲,轮虫纲。
6、环节动物门:约17000 种,分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7、软体动物门:现存约10 万种,化石种类 3.5 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8、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110 万种,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
有鳃亚门包括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气管亚门包括原所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9、棘皮动物门:现存约6000 种,分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0、脊索动物门:约 7 万多种,分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只有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分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二、重要的名词概念体制: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动物躯体各部分在排列方式上的某些规律性。
其进化趋势为:不对称→球辐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分节:指动物体内或体外的分段现象。
其进化趋势为不分节→假分节→真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分部) 。
原体腔:由囊胚腔发育而来,体壁有肌肉层而肠壁没有,无体腔膜。
真体腔:由中胚层分裂而来,体壁肠壁均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直接发育:发育中幼体与成虫形态大小无异,无须经过变态。
间接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明显不同,须经过变态。
分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完全变态。
第二部分无脊椎动物包括脊索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物征: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
科学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科学动物的分类与特征科学动物的分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动物界是生物界中最多样化的一个类群,包括了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哺乳动物。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分类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一、动物的分类在生物界的分类体系中,动物是一个独立的界,下面进一步分为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和遗传关系,科学家将动物分为多个门和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门和纲:1.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是一类具有脊索的动物,包括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具有脊椎骨,如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则没有脊椎骨,如昆虫、软体动物和水母等。
2.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一类具有节肢的动物,如昆虫、节肢动物和蜘蛛等。
它们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节片组成,每个节片上都有一对附肢。
3. 软体动物门(Mollusca)软体动物门是一类包括了蛤蜊、蜗牛和章鱼等动物的门。
它们的身体柔软,通常由壳或外壳保护。
4. 刺胞动物门(Cnidaria)刺胞动物门是一类具有刺胞的动物,如水母、珊瑚和海葵等。
它们的刺胞能够释放毒液用于捕食和自卫。
5. 蠕虫动物门(Annelida)蠕虫动物门是一类身体呈长条状的动物,如蚯蚓和水蛭等。
它们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节片组成。
二、动物的特征除了根据分类体系进行划分,动物也可以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1. 细胞结构动物的细胞通常是多细胞的,这意味着它们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动物的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 对外环境的依赖大多数动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能量。
动物通常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氧气和水分,同时排出废物通过排泄器官。
3. 运动能力动物通常具有运动能力,可以通过肌肉和骨骼系统实现。
它们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在陆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在空中飞翔。
动物各门类总结
环节动物
一般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在体表进行,但是一些水生种类出现了特殊的呼吸器官—鳃
一般为闭管式循环,具有5对心脏,有背血管和腹血管,而且血液中含有呼吸色素
出现了两端都开口的后肾管,由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组成,一般具有一对后肾管
无循环器官
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管系统
前端有一对发达的脑神经节,形成了梯形神经系统
多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形成了固定的构造复杂的生殖器官,具有外生殖器
原腔动物
无任何形式的呼吸器官,体表呼吸,寄生种类厌氧呼吸
无循环系统,体腔液起循环的作用
属于原肾系统,有的甚至还保留原肾管和焰细胞
有咽部神经环,前后各发出6条神经,6条神经之间有横神经连合
链状结构,但随着体节的愈合,神经节也愈合,尤其是头部神经节愈合为脑
有单性生殖、两性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而且较高等种类会有胚后的变态发育
门/特征
体制
胚层
皮肤
肌肉
消化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形态多样
单细胞动物,无胚层
单细胞,体表具有弹性的表膜
无肌肉,纤毛或鞭毛或伪足来运动
细胞内消化
海绵动物
体制不对称
没有胚层,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和中间的中胶层构成(胚胎逆转)
单层扁平细胞组成,无基膜,细胞边缘能收缩
无肌肉,特化的孔细胞收缩,从而控制水流
水中的食物颗粒由领携入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
软体动物
体制为两侧对称,但腹足纲发育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三胚层,真体腔,但真体腔退缩局限于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由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贝壳覆盖在身体最外面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 脊椎动物一、圆口纲(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1.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2.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3.只有奇鳍,没有偶鳍;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5.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6.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
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二、鱼纲(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7.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8.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9.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1.外形: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
动物分类特点总结
动物分类特点总结动物分类特点总结篇一:动物分类总结 1.原生动物的特征(1)体形微小(2)一般由单细胞构成,有些种类是群体性的。
细胞可行使各项功能。
(3)原生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4)具有3种营养方式。
(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6)当遇到不良条件时,可形成包囊(7)生殖方式多样 2、原生动物的分类:根据运动胞器、细胞核及营养方式分成4纲(1)鞭毛虫纲。
运动胞器是一根或多根鞭毛,如眼虫、利什曼原虫、锥虫(2)肉足虫纲。
运动胞器是伪足,伪足兼有摄食功能,如大变形虫。
(3)孢子虫纲。
没有运动胞器,全部营寄生生活,如间日疟原虫(寄主为人和按蚊)(4)纤毛虫纲。
运动胞器是纤毛,有两种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例如草履虫。
1、门的特征:(1)体柔软而多孔,似海绵(2)固着生活,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3)有细胞的分化,但没有明确的组织(4)具有特殊的水沟系(5)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6)海产种类发育中具有两囊幼虫2、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1)钙质海绵纲:骨针钙质、水沟系简单、体型较小、生活于浅海,如白枝海绵、毛壶(2)六放海绵纲:骨针矽质、六放形、复沟系、体型较大、生活于深海、如拂子介、偕老同穴(3)寻常海绵纲:矽质骨针或海绵质纤维、复沟系、体型常不规则、生活于海水或淡水,如沐浴海绵、淡水海绵(4)分类地位:侧生动物。
有胚胎倒转现象,因此,体壁外层称皮层,内层称胃层,以示与其他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所称的外胚层与内胚层相区别,体内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也与其他动物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是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管状或“H”形的没有焰细胞的排泄系统。
2、唯一的感觉器官:乳突3、奇异的特征:在器官发生完成后,除生殖细胞外,所有体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因此其体细胞数目恒定4、蛔虫生活史(二)轮虫动物门1、呼吸与排泄系统:体表渗透呼吸;一对排泄管和焰求组成的原肾管2、头冠/ 轮盘3、奇异的特征:隐生(装死或失水蛰伏)4、雌雄异体,雄体很小,专司生殖5、生活史:(1)孤雌生殖(2)有性生殖:混交雌体包含种类:多毛纲、寡毛纲主要特征:1、身体分节2、次生体腔(真体腔)3、刚毛和疣足4、体表呼吸5、循环系统:闭管式6、排泄系统:后肾管7、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8、担轮幼虫(形态与牟勒式幼虫、帽状幼虫和轮虫都有相似之处)(一)多毛纲(沙蚕)1、沙蚕感觉器官发达,除眼、触手、触须外,头部还有项器:是一对位于口前叶后端的纤毛窝,相当于感化器,有嗅觉的功能2、螺旋卵裂(二)寡毛纲(环毛蚓)1、生殖和个体发育:卵茧(蚓茧)含有1~3个胚胎,直接在茧发育为成体。
(三)蛭纲(医蛭)形态上与寡毛纲很相似,如头部无触须,无疣足;具有明显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并且局限在少数几个体节。
【星虫门】螺旋卵裂相似:担轮幼虫;不同:大体腔、无神经节、无疣足和刚毛一般认为星虫是环节动物未分节之前就已分化出的一支动物类群七、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1、左右对称、身体不分节:头、足、脏团、外套膜、贝壳2、齿舌3、体腔与循环:开管式循环、混合体腔4、呼吸器官:出现了专司呼吸的器官:鳃5、排泄系统:多属于后肾管6、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一)双神经纲担轮幼虫(special)(二)腹足纲头足部左右对称,而脏团螺旋形不对称(三)掘足纲大多为化石种类(四)瓣鳃纲足两侧各有一个瓣状鳃闭管式循环(special)和具有可搏动鳃心直接发育(special)八、节肢动物门原口动物进化发展的顶点,异律分节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2、附肢分节3、三层坚硬的体壁(几丁质的外壳)、外骨骼(外胚层)、蜕皮4、横纹肌,形成肌束5、混合体腔6、开管式循环7、呼吸器官:水生种类鳃和书鳃、陆生种类书肺和气管8、马氏管(排泄系统-管状结构-昆虫)9、神经系统:链状结构;脑部已有明显的分区(一)昆虫1、翅不是附肢,是背板两侧的体壁皱褶延伸扩展而成2、围食膜(中肠)3、马氏管4、肌肉纤维直接着生育表皮或表皮突上5、信息素(外激素)6、变态九、棘皮动物门主要特征:1、后口动物: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2、次生性辐射对称(五辐对称)3、骨骼(中胚层):棘皮动物整个体表覆盖着纤毛上皮,其下是微细的骨骼。
骨骼常形成棘,突出体表,因此得名棘皮动物。
4、发达的次生体腔(一)海星纲1、筛板(反口面)2、步带板3、胃(喷门胃、幽门胃)4、水管系5、神经系统退化6、羽腕幼虫(二)蛇尾纲蛇尾幼虫1、五腕翻向反口面,相互愈合,呈球形2、亚氏提灯(咀嚼器)3、海胆幼虫(四)海参纲1、呼吸树2、2种幼虫期:短腕幼虫或耳状幼虫&桶状幼虫或樽形幼虫(五)海百合纲【最古老】樽形幼虫十、半索动物门包含种类:柱头虫主要特征隐索动物1、背神经索(背神经管雏形)2、鳃裂3、口索(更可能是一种分泌器官)4、腹神经索5、开管式循环6、肛门位于身体末端7、与棘皮动物亲缘关系更近十一、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1、脊索低等终生有,高等至胚胎期间长大为分节的脊柱(脊椎)2、背神经管3、咽鳃裂4、心脏如存在,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背面5、尾部如存在,总是位于肛门后方(肛后尾)6、骨骼(一)尾索动物亚门(海鞘)被囊动物1、脊索仅局限于尾部2、逆行变态:除留下一个神经节外,神经管和脊索完全消失无遗;幼体发育为成体,躯体为被囊包裹。
(二)头索动物亚门(鱼).活化石1、脊索纵贯全身,达到最前端2、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三)脊椎动物亚门1、高度的多样化并不能掩盖它们的共同特征,既胚胎发育早起存在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2、优势:(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2)脊柱(3)上下颌(4)呼吸系统专门化(5)循环系统完善化(6)排泄系统完善化(7)成对的附肢:no more than 2pairs【圆口纲】包含种类:七鳃鳗、盲鳗主要特征:(低等)1、没有上下颌2、脊索终生留存,没有脊椎3、只有奇鳍,没有偶鳍4、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5、只有一个鼻孔6、耳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1、侧线(感觉小窝排列成行)2、沙隐虫(幼鳗)的原始构造及其生活习性与鱼相似3、甲胄鱼化石与圆口纲动物由许多共同特点【鱼纲】鱼类是以鳃呼吸、用鳍游泳、以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主要特征:1、鱼类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的主要特征:(1)体形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2)终生生活于水中,以鳃呼吸(3)以鳍运动,且具有偶鳍(胸、腹鳍)2、高于圆口纲而接近于其他脊椎动物的进步特点是:(1)具有上下颌(2)成对的附肢(3)一对鼻孔和耳中的三个半规管3、鱼类的体形: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特殊体形4、鱼类的尾型:原尾型、歪尾型、正尾型5、头部/躯干部/尾部6、侧线:由许多单独侧线器官组成的一条管状结构7、鳃耙:附生在鳃弓缘的滤食器官8、鳍式:P:胸鳍D:背鳍V:腹鳍A:臀鳍C:尾鳍罗马数字代表鳍棘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数目,之间用- 连接,围用—表示。
9、皮肤具有黏液腺,能分泌大量黏液:(1)使体表润滑,以减少水的摩擦(2)形成一层隔离层,减少水分渗透,维持体渗透压平衡(3)保护体表不受细菌等外来物的侵袭9、鳞片: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1)盾鳞(软骨鱼)(2)硬鳞(3)骨鳞:圆鳞/栉鳞10、骨骼:中轴骨(脊柱+头骨)和附肢骨鱼类的脊椎骨没有和附肢骨发生联系,这是鱼类骨骼系统的特点之一。
11、鱼类的消化器官对水环境和食性的适应:(1)不具唾液腺(2)上下颌,口的位置与食性关系密切(3)牙齿形状多样,着生的位置也不相同长在第五对鳃弓上的称为咽喉齿(4)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肠和肛门(肉食: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5)消化腺:软骨鱼为定性胰脏,硬骨鱼多为弥散胰脏,部分甚至全部埋入肝中为脏胰脏12、呼吸:终生用鳃呼吸,软骨鱼9个半鳃;硬骨鱼8个半鳃且鳃隔退化、有鳃盖保护13、鱼鳔:主要功能不是呼吸,而是调节比重,使鱼上下游动,适应压力变化鲤科的鱼鳔和耳之间有韦伯氏器相连,能感受鳔气压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14、循环:一心房一心室,代水平较低的单循环15、排泄:鱼类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为氨和尿素淡水鱼:渗透压>水排水海水鱼(硬骨):渗透压<水泌盐(泌盐细胞)海水鱼(软骨):渗透压>水(尿素)排水16、神经系统:(1)五部脑:端脑(大脑和嗅叶)、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但大脑所占比例很小,而且硬骨鱼的大脑背面只是上皮组织,没有神经细胞(2)鱼类晶体圆球型,不能改变曲度,依靠镰状突起调节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所以是近视眼(3)大多数鱼(除弹涂鱼)无眼睑(4)只有耳,耳中有听斑(感受声响)、有耳石(调节平衡)(5)侧线器官可以感觉低频震动,判断水波动态17、生殖和发育鱼类多位雌雄异体,有些鱼类表现出两性异形;雌雄同体的鱼类有性逆转现象(产卵后卵巢变精巢)18、鱼类受精和发育之间: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两栖纲】具有肺的总鳍鱼类中的骨鳞鱼尝试登陆并获得成功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1、湿度2、含氧量3、密度(支持躯体并运动)4、水温的恒定性5、陆地环境的多样性(陆地环境使得卵和幼体更容易受到保护,同时面临发育方面的困难)二、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1、在陆地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3、防止体水分的蒸发4、在陆地繁殖5、维持体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6、适用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三、五趾型附肢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陆地动物由于空气密度比较低,不仅需要强大的四肢支撑身体,抵御重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强有力的附肢和关节(多支点杠杆运动)以推动动物躯体在地面上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