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整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答:1)含义:①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特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3)作用:① a.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吸引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c.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 a.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

4)联系:(辩证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方法论:A.坚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

答:(一)主次矛盾1)辩证关系原理: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3)应用:①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说明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

③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二)矛盾的主次关系1)原理内容:①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法律等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是不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进步。

即是说,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概括总结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空想的历史观,而是实证历史研究的精神产物;不是书斋里的思辨,而是全面观察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不靠个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是派大量的社会实际调查询问、编制和综合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和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基本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人的生活第一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生产中,劳动是一切的最终的和永久的根源;劳动是一切的财富创造者。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基本原理1.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根本的,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保证,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佳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1、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A.物质或精神B.物质和精神C.存在D.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D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答案】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案】A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答案】D5、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答案】C6、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答案】D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8、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答案】D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案】A1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答案】B12、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答案】A1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答案】C14、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D.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答案】A15、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答案】A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答案】C1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B18、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答案】B1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答案】B20、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答案】B21、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答案】B2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答案】D2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答案】C2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答案】D25、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二:马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上出发)马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三:对马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一章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辨别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我”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三: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能为人为意识所反映)物质的概念: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四: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一、单选题邓小平说: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A.伟大的B.行动的指南C.科学D.基本理论1.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涵盖社会各个方面领域的科学C.人类的精神财富D.无产阶级的思想宝库2.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4.哪三个国家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A.法国美国英国B.法国德国英国C.美国英国德国D.法国德国美国5.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 )作为客观基础A.现实实践B.实际C.阶级基础D.科学理论6.从19世纪40年代后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 )A.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C.第二国际D.共产阶级7.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 )A.继承与创新B.继承与发展C.发展与创新D.继承与发展8.人类历史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属于( )阶段A.封建主义B.帝国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9.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A.毛泽东思想B.马克思主义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10.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武器”A. 精神B.斗争C.理论D.核心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由( )决定A.阶级性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12.哪种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联系实际C.与时俱进D.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13.哪一项不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A.认识规律B.把握规律C.遵循和运用规律D.发展规律14.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A.实践基础B.理论基础C.根本指导思想D.核心思想15.哪一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B.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C.学习理论, 武装头脑D. 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下功夫16.()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A.掌握规律B.树立马克思的信念C.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与时俱进17.哪项不属于狭义的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观点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方法论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18.广义上的马克思还包括()A.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B.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C毛泽东邓小平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9.()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A.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20.()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马克思主义B.科学主义C.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新学说三、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到那时, 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30年代末,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 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3.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 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5.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D. 笛卡尔6.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马尔萨斯D. 西斯蒙7.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 昂利·圣西门B. 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D. 托马斯·莫尔8.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9.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 李大钊的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 “八荣八耻”的“八荣”是()A.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 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 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 “八荣八耻”的“八耻”是()A.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 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 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 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必须要分清()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 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6.什么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历史唯物主义1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18.在当代中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社会主义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坚持一党专政19.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复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A。

归纳与演绎B。

分析与综合C。

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5、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则,犯了(D)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6、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C)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7、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C)A。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

感觉 B.知觉C。

表象D。

分析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2、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3、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4、材料题:共l题,15分5、论述题:共1题,20分二、考试重点:以绪论和前三章内容为主。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2、(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4.马克思主义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5、(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这表明(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10、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1、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1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

1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0、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21.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2.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

23、“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宿命论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C3、所谓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指()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它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门道路、扫清障碍、提供可能性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正确答案:C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B.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C.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D.矛盾运动的两种形式正确答案:A5、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正确答案:C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D.不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且也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正确答案:D7、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人的意识在历史活动中有能动作用上午11:036月20日周六B.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突出作用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分子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C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有60多年的历史党领导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这说明()A.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B.要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建设社会主义C.要避免和杜绝一切曲折、一切弯路上午11:036月20日周六D.要走出一条独特的路不能遵循马克思的观点建设国家正确答案:A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正确答案:C11、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正确答案:B12、社会阶级消灭的前提是()A.生产高度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C.民主法制的完善D.社会制度的全面完善正确答案:A1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正确答案:C14、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性”。,教材 39 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 35 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答案】D
【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
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教材 158 页。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 6 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教材 134 页。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答案】C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广义: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一)直接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二)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的主要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

也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2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特征1.科学性2.革命性(人民性、发展性、实践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1.概念: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无条件的绝对运动1.含义: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1.含义: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2.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三)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1.含义: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2.特点:一维性(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五)空间1.含义: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2.特点:三维性(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六)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二、意识1.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①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3.能动作用(1)意识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三、联系1.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特点:(1)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个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2)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条件性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②条件是可以改变的③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3.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四、发展1.含义:事物变化中前进的、上升的运动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3.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4.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5.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分标准: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6.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1)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7.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五、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一)矛盾的同一性1.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二)矛盾的斗争性1.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2.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1.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2.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四)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无处不在),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五)矛盾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1.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六、量变质变规律1.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3.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4.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5.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①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②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七、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因素: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2.否定因素: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3.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1.含义: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2.基本特征:(1)客观实在性(主体、对象、手段、结果)(2)自觉能动性(有目的)(3)社会历史性3.基本要素:(1)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2)客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1)实践关系(最根本的关系)(2)认识关系(3)价值关系5.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二、认识1.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反复性和无限性:寻求真知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一)感性认识1.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2.形式:(1)感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感性认识和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2)知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3)表象: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3.特点:直接性、具体性(二)理性认识1.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2.形式:概念、判断、推理3.特点:间接性、抽象性(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1.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和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真理1.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特点:(1)唯物论:客观性①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③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2)辩证法:①绝对性: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②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③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3.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1、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2、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答案】B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答案】D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100%B.75%C.50%D.125%【答案】d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答案】D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答案】D7、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A8、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9、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答案】C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答案】A11、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答案】B12、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答案】A1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答案】C15、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答案】B1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17、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答案】B18、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答案】C19、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3。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

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6.实践的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根源:(1).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2).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b.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c.本质: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P34)单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P43)多选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P34)多选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P35)多选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P39)简答或是多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简or多P2)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2、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4、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它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同时,还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其次,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简or多P14)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简or多P28)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意义: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本派别。

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论述P41)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3.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从我国的现实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第一,联系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特点是: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二,事物的相互联系包括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失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的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变化的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三,联系和发展的思想既是思想方法也是认识工作方法,(材料中的话)从其理论基础上看,就是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43)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P44)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2、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①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是同一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形式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P46)量变及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另一方面,在之便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力量上的扩张。

量变质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这一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9、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P46)判断对错。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意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草去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10、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P54)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根本特点: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P56)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什么?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57)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