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教材内容
思修课本目录图片
思修课本目录图片思修课程是现代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修课本作为教材,起到了传递知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思修课本的目录,并简要概述每个章节的内容。
目录1.导论– 1.1 思修课程的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1.3 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2.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历程– 2.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3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3.第二章:世界观与方法论– 3.1 世界观的概念与种类– 3.2 常见的方法论体系介绍– 3.3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点和应用4.第三章: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类社会– 4.1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概念– 4.2 社会发展的主要形态– 4.3 人类社会的特征与发展动力5.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5.1 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5.2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要求– 5.3 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与路径6.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7.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和必要性–7.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阶段–7.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8.结语–8.1 思修课程的总结和展望–8.2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作用各章简介•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思修课程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以及思修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主要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历程、基本原理和指导意义。
•第三章着重讨论了世界观的概念与种类,介绍了常见的方法论体系,并深入解析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点和应用。
•第四章研究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概念,探讨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形态,并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特征与发展动力。
•第五章探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要求,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思修教材目录
思修教材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及其历史地位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意义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安排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3.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和重大意义3.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和实施路径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实践成果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显著优势的基本特征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路径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6.1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基本途径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成就第七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7.1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7.2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科学意义7.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路径7.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世界意义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标和任务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制度成果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和历史地位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9.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9.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基本经验9.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9.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发展10.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和基本原则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1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
《思修》课本整理[教材]
绪论1.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P4自主全面创新终身2.大学生的优良学风?P5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历史使命与挑战P7~9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4.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10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11(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13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主题)(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精髓)(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2.信念的涵义?P2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P24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思修 第一章(一)
本节课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讲如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思想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以及科学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正确看待和处理人生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视频:广告《梦骑士》
结合视频和自身体验,请思考这两个问题: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才能不虚度大学三年或者一生
学习或生活中大多数人所面临的压力与疲意,其实都要来源于选无可选或生无可恋或不得不做,正常逻辑应是先选而后择。努力,就是要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让在有需要的时候有更多选择,要不想虚度大学三年或虚度一生,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就必须要学会主动出击,做个主动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1)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从社会关系出发去把握变化着的人的本质,关注的是现实和具体的人。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视频: 奇迹男孩
结合案例和自身体验,请思考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吗?为什么?
案例:《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有人认为,鲁滨逊在孤岛上脱离社会也能生活下来,因为社会性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鲁滨逊在孤岛上正是凭借在社会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记录时间、制造工具、种植粮食、求得生存,直至最后逃离孤岛。这恰恰是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体现。
思修课包括哪些内容
思修课包括哪些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
思修课内容广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修课首先会介绍思想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学生将学习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和区别,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渊源。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修课程还会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等。
学生将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原理的内涵,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指导作用。
3. 公民道德与法律法规思修课程还将涉及公民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学生将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宪法、法律、道德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4. 社会伦理与职业道德思修课程还包括对社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学习。
学生将了解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学习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5. 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思修课程还涉及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生将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科学的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思修课还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态。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思修课程内容广泛而丰富,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修教材第二章
思修教材第二章思修教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的。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具有矛盾性和动力,强调事物的质变是通过量变积累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思考框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要对待事物的矛盾性、多样性和辩证关系。
实证主义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强调要以实际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19世纪中叶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随后,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和改造现实生活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了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工具,使我们能够辨别真理和谬误,深刻理解社会规律。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宗教信仰的复兴、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多元等。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延伸,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思修课教材内容
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
2、执法为民合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
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三是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和足以的内在要求。
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过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又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和文化资源。
大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不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直接延续,而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
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精华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封建人治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一些有益思想和观点,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讲,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至之上,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在于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因此,在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某些合理因素的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与法治理念的根本区别,认清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实质,有力抵御其中的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蚀。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大一思修各章节知识点
大一思修各章节知识点大一思修课程主要涉及的章节有:人生的境界、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智慧、人生的美好、人生的时空、人生的未来和人生的境界。
第一章:人生的境界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了人生的境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评价的总体表现。
人生的境界受到外在环境、个人经验、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学习者将学到如何提高自我境界,如何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境界,并探讨人生的本质问题。
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这一章主要介绍人生的价值是人类对于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评价和判断,涉及到人的内在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生的终极价值等方面。
学习者将学习到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章:人生的智慧这一章主要讨论人生智慧的概念、特点以及获取智慧的途径和方法。
智慧是指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问题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思考能力和处事能力。
学习者将学习到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智慧,如何学会正确的思考和决策,并了解到智慧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四章:人生的美好这一章主要探讨人生的美好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的幸福、快乐、美丽和美好的追求和体验。
学习者将了解到不同的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解,学习到如何在生活中追求和创造美好,以及如何对美好进行感受和评价。
第五章:人生的时空这一章主要介绍人生时空的概念和特点,涉及到时间的概念、人生的阶段、人生的周期以及人生的意义等方面。
学习者将了解到时间对于人生的影响和作用,明确自己在人生时空中的位置和责任,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章:人生的未来这一章主要讨论人生的未来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和追求,以及对未来发展和变化的预期和设想。
学习者将学习到如何进行人生规划和目标设定,并了解到个人的努力和选择对于人生未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第七章:人生的境界这一章主要是对全书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人生境界的重要性和提出对人生境界的要求。
大学思修课本的全名
大学思修课本的全名在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一本重要的教材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本教材是我国教育部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编写的。
它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向学生介绍了思想修养、道德规范、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1. 教材内容概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1.1. 思修部分思修部分是该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观、方法论等。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道德修养部分道德修养部分重点介绍了道德的基本概念、道德的内涵和外延、道德与人的行为规范等内容。
该部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1.3. 法律基础部分法律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法律的基本概念、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权益,履行公民责任。
1.4. 理论与实践结合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能力。
1.5. 学习方法与效果部分学习方法与效果部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该部分介绍了学习的基本规律、学习策略和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2. 教材编写的理念《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编写秉承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法治素养。
该教材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思修课本目录电子版
思修课本目录电子版第一章思修的基本问题•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针对性目的• 1.2 思修的概念和地位• 1.3 思修内容的组成部分• 1.4 思修对人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价值观的概念和特征•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内涵•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重要作用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1 经济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3.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 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第四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4.1 政治制度及其基本特征• 4.2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4.3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 4.4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第五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1 文化及其作用和特点• 5.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5.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5.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困难与挑战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 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内涵•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和时代特征•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特点•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战略安排•8.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战略安排的科学依据•8.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战略安排的内涵和基本要求•8.3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战略布局和关键环节•8.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重点领域第九章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9.1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依据和历史使命•9.2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9.3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路线和发展路径•9.4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重大举措以上为《思修课本》的目录电子版,该目录共涵盖了思修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战略安排,以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
大学思修课第五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导言:道德与道德建设。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4.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言:通过讲解道德的定义、功能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道德建设的关注。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1)讲解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主义是一种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价值观。
(2)阐述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是调整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
(3)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讲解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2)职业道德:讲解职业道德的含义、要求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3)家庭美德:讲解家庭美德的含义、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家庭美德。
4.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1)讲解道德评价的含义、方式和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道德评价。
(2)讲解道德选择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建设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道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道德选择。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思修课本目录大全
思修课本目录大全第一章世界观与方法论• 1.1 世界观的意义与作用• 1.2 世界观的形成因素• 1.3 方法论的概念和意义• 1.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2.3 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第三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初步探讨• 3.1 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3.3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 3.4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教训第四章党的理论基本知识• 4.1 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基本路线• 4.2 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4.3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原则• 4.4 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原则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5.1 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5.2 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5.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 5.4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基本经验•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活力第七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7.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7.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意义和要求•7.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第八章中共党建理论与实践•8.1 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南•8.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的相互关系•8.3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根本任务•8.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的建设的有力保障以上是思修课本的详细目录,对于学习和理解思修课程内容十分重要。
每一章节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理论,从哲学基本原理到党的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解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
思修课内容
思修课内容思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文将介绍思修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大学生思维培养和人生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课程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修课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实践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原理,学生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思修课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有更深入的认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修课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重点介绍,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4.科学发展观:思修课还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
二、思修课的重要意义1.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思修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可以摆脱盲目的经验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高思维的科学性和深度。
2.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思修课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3.启迪创新思维:思修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思修教材2023版
思修教材2023版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思修,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思修教材作为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工具,每一版都力图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
本文为思修教材2023版的详细介绍,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内容概述;二、教材结构与编排;三、教材特色与创新。
一、教材内容概述思修教材2023版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
具体而言,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思想道德修养本模块主要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通过引导学生从人生的角度思考,深化对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的认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法律基础本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守法自律、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材将介绍我国法律体系、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通过案例剖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材将详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案例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二、教材结构与编排思修教材2023版的结构清晰,编排合理。
教材分为引言、正文、结语和附录四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对教材的编写目的、适用对象和教学要求进行了简要说明,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教材的背景和特点。
2. 正文正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按照模块划分,依次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模块的内容。
每个模块内部按照主题划分小节,并通过案例、论述和练习题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结语结语部分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和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附录附录部分为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分析和知识点补充等内容,供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
大学思修课本有哪些
大学思修课本有哪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这门课程的教材通常是教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伦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思修课本: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是教育部委托编写的大学思修教材,由清华大学教授团队主编。
该教材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部分。
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介绍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的相关内容,包括典型哲学思想家和思想流派的介绍,如儒家、道家、唯物主义等。
在法律基础部分,教材涉及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律知识,并介绍了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是大学思修课程中一本重要的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教材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
教材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本教材是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写的。
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核心要点。
教材以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以及实践经验。
教材还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教材是大学思修课程中的一本重要史学教材。
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教材还着重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思潮和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等人的思想和贡献。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等教育出版社思修知识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思修知识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教材,作为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涵盖了人类思想史、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本文将对高等教育出版社思修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阐述与分析。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出版社思修教材首先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和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理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二个方面的价值追求。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还能够体会到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第二章:伦理学基本原理伦理学是思修教材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和规范。
伦理学主要包括伦理学的起源、伦理学基本概念、伦理学基本原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伦理学基本原理,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本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从而从思想上理解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自己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
第四章: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思修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发展。
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政治经济学也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1.1 道德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人生、道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介绍了道德基本原则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道德基本原则,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2 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公民道德的内涵与要求,包括守法、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方面。
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个体和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 人际关系与交往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交往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与他人正常交往所需的基本技巧,如沟通技巧、合作技巧等,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二、法律基础课程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2.1 宪法基本原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及其职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宪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国家的根本任务、人民的民主权利等。
2.2 刑法基本知识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学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罪名和刑罚。
通过学习刑法基本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犯罪的法律后果,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3 民法基本知识民法是调整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学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重点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等。
学生通过学习民法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2.4 行政法基本知识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的法律学科,其目的是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思修课本目录
大学生思修课本目录第一章:价值与人生• 1.1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2 人生观与价值观• 1.3 人生规划与目标设定第二章:道德伦理• 2.1 伦理道德概述• 2.2 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价值• 2.3 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第三章:人与社会• 3.1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 3.2 社会规则与公德心• 3.3 社会责任与公益行为第四章: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 4.1 科学与人类文明进步• 4.2 科学精神培养与表达能力• 4.3 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第五章:思想政治素养• 5.1 党史、国史与世界史• 5.2 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 5.3 法治社会与公民权益第六章:知识、文化与艺术• 6.1 知识的获取与应用• 6.2 文化传承与创新• 6.3 艺术欣赏与审美情趣第七章:思辨与批判性思维•7.1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7.2 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7.3 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发展第八章:人生的困惑与应对•8.1 人生的挫折与困惑•8.2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8.3 增强生活幸福感的建议第九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9.2 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第十章:全球视野与国际交往•10.1 全球化与国际交往•10.2 国际交往中的文化差异与沟通•10.3 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附录•附录一:课程参考书目•附录二:参考链接•附录三:学习资源推荐以上是《大学生思修课本》的目录,该课本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伦理水平,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球视野的认识。
希望通过该课本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修教材目录电子版
思修教材目录电子版第一章思想修养的重要性1.1 思维方式的作用• 1.1.1 影响行为的思维方式• 1.1.2 思维方式与情绪管理的关系1.2 思考的力量• 1.2.1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1.2.2 思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1.3 价值观的塑造• 1.3.1 价值观的来源和作用• 1.3.2 深入思考个人的价值观第二章思维模式与创新思维2.1 影响思维模式的因素• 2.1.1 文化背景对思维模式的影响• 2.1.2 个人经历与思维模式的关联2.2 创新思维的培养• 2.2.1 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2.2.2 创新思维方法的介绍2.3 创新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1 创新思维对解决问题的帮助• 2.3.2 创新思维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章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3.1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3.1.1 逻辑思维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1.2 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2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3.2.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作用• 3.2.2 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3.3 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3.1 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共性和区别• 3.3.2 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第四章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 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 4.1.1 伦理道德的定义和来源• 4.1.2 伦理道德对社会的作用4.2 社会责任的理念与实践• 4.2.1 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价值• 4.2.2 企业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4.3 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3.1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区别• 4.3.2 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第五章理性思考与情绪管理5.1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5.1.1 理性思考的定义和特点• 5.1.2 理性思考对决策的影响5.2 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5.2.1 情绪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5.2.2 情绪管理的实践策略5.3 理性思考与情绪管理的关系• 5.3.1 理性思考对情绪管理的促进作用• 5.3.2 情绪管理对理性思考的支持注:本目录为思修教材的电子版目录,用于方便查阅和定位相关知识点。
思修课程概述
思修课程概述一、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从而为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本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生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判断和表述,以及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 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部分主要围绕道德理论和道德修养展开,涵盖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性、人的自由与责任、人的个性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学生可以加深对自己行为和价值观的思考,提高道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3.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是思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可以加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4. 现代科技与社会伦理这部分内容探讨了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互联网隐私等话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伦理价值观,避免滥用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课程目标思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健全的思想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思辨能力;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现代科技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使其具备科技伦理意识。
四、教学方法思修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讲等方式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展问题探讨;•案例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实践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制观念,是指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大学生应该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之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实践。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在这我法律知识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确立法治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
(二)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一个国家数量众多的法律之所以弄懂构成一个内部协调的法律体系,就在于这些法律遵循或体现着共同点法律理念、精神。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精确深刻的诠释。
因此,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把握法律的内在精神。
(三)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改造内心世界,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新的行为模式。
首先,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具有很强的行为指导功能,有助于大学生依法参加社会公共生活、实施法律行为。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已发送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
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当领导国家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
2、执法为民合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
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三是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和足以的内在要求。
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过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土壤,又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和文化资源。
大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不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直接延续,而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
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精华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封建人治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一些有益思想和观点,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讲,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至之上,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在于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因此,在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某些合理因素的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与法治理念的根本区别,认清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实质,有力抵御其中的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蚀。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执政基本方式。
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二)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1、法律至上。
法治思维方式不仅表现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更要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该准则,治国理政必须奉法律为至上原则。
法律的至上性表象为法律普遍适应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2、权力制约。
国家权力人民赋予的,应为人民而行使因此权利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人权保障。
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
法律的重要作用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权。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4、正当程序。
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程度问题与实体问题同样重要。
人们应该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
只有按照正当程序处理问题,处理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征,同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范畴。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质检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限制和内容。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孩子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二)权利与权力的关系1、权力来源于权利。
2、权力服务于权利。
3、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4、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第二、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第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四)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
但是自由和平等之间既存在相容和一致的方面,也存在对立和冲突的方面。
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念,协调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是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
(五)实体与程序的关系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
使头发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一)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前提。
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只有了解国家在某个问题上的法律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和规范,才能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二)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
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
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
(三)参与法律实践。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岑宇法律实践。
一是参与立法讨论,二是进行法律监督,三是旁听司法审判。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导。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治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学法、知法、用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执行法令、法规和各项行政规章。
自觉地遵纪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起码条件。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法制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氛围。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因此,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内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时就爱你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人个人身上。
随着领导人的更迭,国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与法律也会频繁变动。
但是,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尽管领导者会不断流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神圣使命。
(一)推进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
中国共产党不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二)提高立法质量树立法律权威,不仅要靠保障法律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更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合理性。
(三)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法律的权威不仅取决于法律的内容是否科学、公正、合理,也取决于法律能否得到严格、规范公正的实施。
(四)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是保证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
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权威。
(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法律基石所有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行为规范,也是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
因此,维护法律权威,既是党和国家机关的神圣使命,也是公民个人的崇高使命。
对于公民个人来说,既要增强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规行事,又要自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对于大学生来说,杨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伸出真正认同、信任法律的争议性和权威性,才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进而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真正认同、信任我国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从而树立起对我国法律的坚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