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苏维埃文学
俄罗斯苏维埃文学是在1917年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烈火中诞生的,它又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大转变,不能不使文学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使它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学。
60多年来,由于苏联社会现实和苏共文艺政策的变化,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初期联共(布)中央发表《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以及随后召开的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2.从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全苏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包括40年代上半期的卫国战争阶段;3.从50年代中期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到今天,其中又可分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以后两个阶段。这三个时期前后互相联系,其共同的特点是: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强调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的创作方法。但各个时期又有其复杂的内容和不同的特点。
十八世纪上半期
18世纪前期,彼得一世在位。他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前二十五年,俄国社会新旧斗争激烈,文学发展却相对缓慢。除了政论文外,没有突出的文学成就。30年代以后,古典主义兴起。俄国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西欧相似,但因同时到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它又带有启蒙主义的特色。康捷米尔(1708-1744)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形成时期的第一个讽刺作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是俄国第一个著名学者和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古典主义作家还有以剧本创作为主的苏玛罗科夫(1717—1777)。
高尔基听从列宁的敦促,从1921年起到国外养病,这时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和表现俄国剥削阶级必然灭亡的长篇《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他虽远离祖国,却仍和国内文学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仍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参加者。
30年代初,国家工业化不断向前发展,农业集体化全面铺开。联共(布)中央在1931年关于出版工作的决议中号召作家“更深刻更完满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阶级斗争的英雄气概,反映社会关系的改造和新人即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们的成长”。作家们响应了这个号召,写出了一些好作品。反映工业建设的蓬勃景象和工人群众的忘我劳动的小说有列昂诺夫(1899~ )的《索契河》(1930)、卡达耶夫(1897~ )的《时间啊,前进!》(1932)以及马雅可夫斯基歌颂五年计划的长诗的序曲《放开喉咙歌唱》(1930)等。最早多方面地反映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上成长的小说有潘菲罗夫(1896~1960)的《磨刀石农庄》(1928~1937)等。同富农的斗争、农民私有心理的克服、农村中社会主义关系的诞生,在肖洛霍夫(1905~)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第二部,1955~1960)里得到生动的体现。
从20年代中期开始,反映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表现工人阶级解放了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的作品不断出现,革拉特科夫(1883~1958)的《水泥》(1925)是这类题材的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对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作了出色讽刺的,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剧本《臭虫》(1928)和《澡堂》(1929)、左琴科(1895~1958)的短篇、伊里夫(1897~1937)和彼得罗夫(1903~1942)的小说《十二把椅子》(1928)等。革命领袖的作用、革命的社会历史意义、革命年代的社会冲突,在更大的范围和深度上引起作家的思考,如散文方面高尔基的特写《列宁》(1924~1931),诗歌方面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 (1924)和《好!》(1927)、叶赛宁(1895~1925)的《安娜"斯涅金娜》(1925),剧本方面特列尼约夫(1876~1945)的《柳波芙"雅罗瓦娅》(1926)。
莫斯科公国时期
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形成。为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采取严厉措施镇压主张分权的大贵族。这种集权与反集权之间的斗争在16世纪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反映。当代政论文占了重要地位。较著名的有《伊凡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17世纪,沙俄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时,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格局,出现了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阿瓦库姆的《行传》生动地描写了他与大主教尼康的冲突,体现了宗教文学的新的特色。
十九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步走向繁荣。进入50年代,平民阶级开始代替贵族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1855年,俄国在历时二年的俄土战争中失败,导致了农奴制度危机的加剧。1861年2月,沙皇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这种自上而下的法令是不彻底的,但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50—60年代,围绕着对农奴制度的改革问题,革命民主主义者与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当时有影响的进步刊物主要有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杂志,以及《俄国言论》、《北极星》和《钟声》等,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皮萨列夫和赫尔岑等在其中发前活跃,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屠格涅夫(1818—1883)、冈察洛夫(1812—1891)、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奥斯特罗夫斯基(1823—1886)和涅克拉索夫(1821—1878),以及波缅洛夫斯基(1835—1863)、费特 1820—1892)、丘特切夫(1803—1873)和阿·康·托尔斯泰(1817—1875)等。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些优秀作品。
十八世纪下半期
18世纪下半期的俄国主要是在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统治之下。女皇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国内外政策,这时期俄国经济有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也相当尖锐,以致1773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相对活跃,出现了不少讽刺杂志,其中最优秀的是诺维科夫主办的《雄蜂》等刊物。90年代,感伤主义文学在俄国出现,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杰尔查文是俄国文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诗人。冯维辛是18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戏剧家。拉季谢夫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和启蒙作家。
十九世纪后期
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在6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也了较快的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社会矛盾相当尖锐。1874—1875年间曾出现民粹运动高涨的局面。这一运动遭镇压以后,由部分激进分子组成的“民意党”人曾组织暗杀活动。8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处于低潮,“小事情理论”开始流行。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继续繁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上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进行创作,新的优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坛。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主持的杂志《祖国纪事》。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萨尔蒂柯夫—谢德林(1826—1889)和契诃夫(1860—1904),以及柯罗连科(1853—1921)、列斯科夫(1831—1895)、迦尔洵(1855—1888)、乌斯宾斯基(1843—1902)、马明—西比利亚克(1852—1912)、蒲宁(1870—1953)和库普林(1870—1938)等。
俄罗斯文学简史
基辅罗斯时期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公元882年,诺夫戈洛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公元 998 年,当时的弗拉基米尔大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对俄罗斯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是基辅罗斯的极盛时期,就在这时俄罗斯文学开始了它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历史故事、编年史、英雄史诗、传记、旅行记等。最著名的作品是《俄罗斯编年序史》和《伊戈尔远征记》。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初期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作家按其政治倾向可分成三类:有的在革命前就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或支持革命;有的基 (1868~1936)、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别德内(1883~1945)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等属于第一类,是年轻的无产阶级文学的核心。而高尔基又是它的奠基人,他在团结具有民主倾向的作家、帮助他们转向革命的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列米佐夫(1877~1957)、吉皮乌斯(1869~1945)等人属于第二类。许多属于第三类的作家,其中包括曾经一度侨居国外的阿"托尔斯泰(1882~1945) ,后来都逐渐转向革命,并对苏联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九世纪前期
进入19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进步,俄国文学也开始出现新的气象。危机四伏。1801年上台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小改小革,未能触及这一制度的基础。1812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激起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拿破仑兵败后,俄国军队远征西欧。一些青年贵族军官回国后,成立了以推翻专制政体为宗旨的秘密团体。1825年12月,他们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但是它揭开了俄国贵族革命的阶段,唤醒了一代年轻人。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国内采取了高压政策,但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如当时莫斯科大学就出现过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和别林斯基十一号文学社等进步组织的活动。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还发生过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争。19世纪初期,俄国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早期的代表作家是茹可夫斯基(1783—1852)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人,稍后出现的是思想上更为激进的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 ”和成就卓著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家克雷洛夫(1768—1844)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分别以他们的寓言和剧本推动了俄罗斯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30年代前后,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开始形成。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思潮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杰出的批评家别林斯基以自己的理论著作为其推波助澜。当时著名的作家还有赫尔岑(1812—1870)、柯里佐夫(1809—1842)和格利戈洛维奇(1822—1899)等。
文学中首先出现的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充满激情和信心的诗歌:马雅可夫斯基的《向左进行曲》(1918)、勃洛克(1880~1921)的《十二个》(1918)、勃留索夫(1873~1924)的《在这样的日子里》(1921)以及别德内和一些工人诗人的诗歌。稍后,小说和戏剧也开始取得显著的成绩。20年代初期和中期,在以革命为中心题材的小说中,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描写虽然存在过抽象的公式化和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但革命的性质,革命队伍的自觉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却受到愈来愈多的注意,如符.伊凡诺夫(1895~1963)的《铁甲列车14-69》(1922)、马雷什金(1892~1938)的《攻克达伊尔》(1923)。新社会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尖锐的阶级斗争所产生的精神冲突,在李别进斯基(1898~1959)的《一周间》(1922)、费定(1892~1977)的《城与年》(1924)、拉夫列尼约夫(1891~1959)的《第四十一》(1926)中得到了不同的体现。这时,富尔曼诺夫(1891~1926)在《恰巴耶夫》(1923)中塑造了一个被革命唤醒的人民英雄的典型。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1924)描写了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革命熔炉锻炼的人民群众的觉醒。在法捷耶夫(1901~1956)的《毁灭》(1927)中,深刻地表现出在战争中进行着人材的精选,在革命中进行着人的改造。在这几部作品中,领导革命队伍的共产党员形象第一次使人感到在艺术上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这些作品把浪漫主义的激情同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表现现实与塑造人物上作了新的可贵的尝试,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蒙古人统治时期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解体。1237年,由成吉斯汗之孙拔都管辖的金帐汗国征服梁赞等地,后又征服基辅,由此开始了蒙古人统治时期。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逐渐强大,德米特里大公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15世纪末,伊凡三世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这时期,俄罗斯的文化发展受到严重摧残,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值得一提的多为记录著名战役的历史故事,如《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