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摄影的标记规范
X线照片标识放置
面颅骨
胸部 腹部
颈椎胸椎腰椎上肢 Nhomakorabea下肢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18:29
13
使标识(铅字)正面向X线管谓之正放,反之为反放
1.正位片 前后位正放,后前位反放 2.侧位片 左侧近探测器时放
右侧近探测器时放
3.斜位片 以X线穿过方向而定,前斜位反放,后斜位正放 4.轴位片 按体侧方位放置标识
标识与肢体的关系
1.胸部:正位片放两肩上 侧位片放胸前上方
2.四肢片:正位片放外侧 侧位片放后侧
X线照片的标识放置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马章翔
1
放置规则
原则 标识的反正放法 标识与肢体的关系
示例
面颅骨 胸部、腹部 脊柱 上肢 下肢
原则
1.标识:立标指示位置 ;用以标示,便于识别。
2.照片影像的方位,以与阅片者对面站立的解剖学 姿势一致为标准。
3.标识清晰,不与诊断区重叠。
标识的反正放法
解读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部分参数和指标
解读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部分参数和指标解读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部分参数和指标ZZF2008引进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DR)是放射科实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医院都在相继采购中。
在选择DR 时, 往往会听到众多厂家的扬长避短的宣传,会接触到很多的参数和指标。
我们应如何去认识和评定这些参数和指标,从这些参数和指标中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可忽略?这可能对大家买到一台称心如意的X 线摄影设备,提供一点帮助,而不至于被厂家的误导而走进误区:1: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吗?本人接触到全国各地很多DR标书,其中发现一个奇怪问题: 标书中要求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受个别厂家的宣传和误导,认为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
其实大家都知道滤线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活动滤线栅;另一种是固定滤线栅。
在表1中列出几个主要影像厂家栅密度和栅比值,但我们从中看到两个现象,第一各厂家栅密度和栅比值是不一样的,第二活动滤线栅的栅密度值约是固定滤线栅的1/2还要多。
表1厂家PHILIPS GE SIEMENS类别活动固定固定栅密度N N:36 N:78 N:80栅比R R12 R12 R15各厂家在确认各自的栅密度和栅比值的同时,一般遵从如下三点:第一是考虑成本,而确定是采用活动滤线栅还是固定滤线栅。
第二要滤散乱射线理想值近似为零,保证噪声小、达到图像优质,第三在前两点基础上,曝光剂量还要尽可能小。
各厂家的栅密度和栅比值一旦确定,此栅密度和栅比值对该厂家来讲是最佳的。
所以引出一最新的概念:栅密度最佳值和栅比最佳值。
也就是说表1中的栅密度和栅比值对各厂家来说是最佳的。
有些同行认为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滤散乱射线效果越好,但忽略了栅密度值越大同时把有用的射线信号也滤掉了这一事实,导致平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信号少,导致图像差,弥补办法加大曝光剂量。
笔者认为:在栅密度和栅比值最佳值的相互比较中,栅密度和栅比值最佳值应越小越好。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为了确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以规范和指导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的实施和应用。
本文将对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首先,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设备标准是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设备应符合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包括设备的分辨率、灵敏度、成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操作标准是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的操作人员应当遵循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对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和判定的标准,包括缺陷的分类、评定标准等内容。
其次,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分考虑材料特性、缺陷类型、检测要求等因素。
可行性是指标准的制定应当考虑到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具有可操作性。
适用性是指标准的制定应当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确保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
再次,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的实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
同时,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最后,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检测质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求,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需求的出现。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推动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更新,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和提升检测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对于确保检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R、DR影像质量标准
CR、DR影像质量标准
浙江省放射科CR、DR影像质量标准(试行)
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识、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姓名、性
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如用铅号码,铅号码正面与人体正面一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成人胸片不小
于11×14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
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用11×14英寸,放大率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加以屏蔽。
一、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参照浙江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3、摄影体位正确:参照浙江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锥体;
四肢应包括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伪影,无污片、滑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
静电等阴影。
二、良级片标准:优质片中有一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三、差级片标准:优质片中有二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四、废片标准:不能用于诊断。
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
2008年7月。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
放射科常用数字X线甲级片评级标准1.成人胸部后前位甲级片评定标准(1)摄影体位正确:①胸部摄影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②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胸椎位于图像中心,双侧胸锁关节对称显示,双侧锁骨对应位置等高;③肩部软组织影上留 5cm 直接曝光区;④摄影影像无失真变形。
(2)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 D≤0.30。
②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第6、7后肋间肺组织密度D=1.8±0.1,心影内密度D=0.55±0.05。
③直接光区密度值:D>2.4。
④CR、DR胸部后前位曝光剂量参数:130kV,1.0~3.0mAs,SID=180cm,使用AEC,选择两上探测野,体表人射剂量应入0.2mGy。
(3)影像层次分明:①能清晰分肺野、纵隔、胸壁与软组织的层次;②第1~4胸椎清晰可见,第5胸椎以下及心影后肺纹理、肋骨应隐约显示;③心脏、纵隔、隔肌边缘清晰锐利。
(4)无技术操作缺陷:①有关患者检查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②无体外伪影;③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④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2.成人胸部侧位甲级片评定标准(1)摄影体位正确:①图像下方包括前后肋隔角,胸椎呈侧位投影,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②双肺后缘重叠,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
(2)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D≤0.30。
②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 2.0。
③直接曝光区密度值:D>2.4。
④CR、DR胸部侧位曝光剂量参数:130kV,3.0~6.0mAs,SID=180cm,使用AEC,选择中间探测野,体表入射剂量应<0.6mGy。
(3)影像层次分明:①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②心脏、主动脉弓移行部、降主动脉影像明了;③肺野血管影自肺门向肺野外带能连续追踪,并清晰可见直径2mm血管影;一侧隔肌面、肋隔角边缘锐利清晰。
X线摄影检查技术规范
4.17.2.1C1会泽县人民医院X线摄影检查技术规范平片摄影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X线四肢摄影检查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症。
所以,本章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症。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6.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
一、上肢X线摄影手--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0。
2.手掌紧贴暗盒,五指自然分开,第三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第三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为防止手的移动,前臂可考虑用沙袋固定。
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指端。
3.单独检查2-5指的某一指正位时,均采用此体位,用片大小酌情而定。
手--掌下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0。
2.第五掌骨和指骨内侧贴近暗盒,手内旋,使手掌冠状面与暗盒的成450角。
3.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5.中心线经第五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为防止手的移动,前臂可考虑用沙袋固定。
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
3.检查拇指和食指时,采用拇指侧靠片的侧位;检查3-5指侧位采用小指侧靠片。
腕关节--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900。
7解读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部分参数和指标
7解读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部分参数和指标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于获取高分辨率
的X线图像,用于诊断和治疗目的。
以下是该系统的一些参数和指标的解读:
1.像素大小:像素大小是指在X线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物理大小。
较小
的像素大小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即更清晰和详细的图像。
2.分辨率:分辨率指系统能够区分的最小细节大小。
数字化X线摄影
系统的分辨率决定了它能够检测和显示多少细微结构。
较高的分辨率意味
着系统可以显示更小的细节。
3.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是指X射线在病人身上的照射时间。
较短的曝
光时间可以减少病人接受X射线辐射的时间,并降低辐射剂量。
4.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系统能够捕捉的亮度级别范围。
较大的动
态范围意味着系统可以同时显示较暗和较亮的区域,从而提供更丰富的图
像信息。
5.灵敏度:灵敏度是指系统能够检测到的辐射信号强度。
较高的灵敏
度意味着系统可以接收和放大较弱的信号,从而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6.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通常具有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噪声抑制、增强对比度和边缘增强等。
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图像
质量,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了解这些参数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数字化X线摄
影系统,以及根据特定的临床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
数字X线摄影检查原则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嘱受检者做慢而 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 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需要摄影的部位则 可以清楚显示,适用于胸骨斜位摄影。
• 5.平静呼吸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 干等部位。
八、长骨摄影
• 至少包括一个邻近关节,并使正、侧位关 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骨病摄影时, 适当加大照射野,尽量包括病变所累积的 范围。
三、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
•. 通常中心线应垂直于探测器,并对准摄影部 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与探测器成角时,中 心线应垂直肢体和探测器夹角的分角面,利 用斜射线进行摄影。倾斜中心线的摄影体位, 应使倾斜方向平行于滤线栅条,以避免栅条 切割X线。
四、滤线设备的应用
• 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源-像距离选用合适 的遮线器。体厚超过15.0 cm或管电压超过 60 kV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 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九、脊柱摄影
• 九、脊柱摄影 • 利用棉垫等矫正物使受检者脊柱保持正常
的生理曲度,并使X 线与椎间隙平行,减少 影像失真。当被检部位厚度相差悬殊时, 利用X线管阳极效应或在体厚较薄的一侧放 置楔形铝板进行补偿。
十、照射野的校准
• 尽量缩小照射野,照射面积不应超过探测 器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 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可减 少X线辐射剂量。
七、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 一般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四肢) 不需屏气曝光;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 (如胸、腹部)需要屏气曝光。摄影前应 训练受检者。
• 1.平静呼吸下屏气:摄影心脏、上臂、肩、 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 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 静呼数字X线摄影检查原则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采用线阵或面阵扫描影像探测器的DR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乳腺DR)、牙科数字X射线摄影、数字双能摄影和数字体层合成摄影的质量控制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 medical 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采用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技术实现X射线摄影的一种医学成像装置。
它的影像直接从影像探测器读出,通常由X射线发生装置、数字化X射线影像装置和机械辅助装置组成。
简称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
3.2信号传递特性 signal transfer property;STPDR系统的影像探测器入射面影像中心区域测量的平均像素值和影像探测器接受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描述。
对于不同生产厂的影像探测器两者之间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如线性、对数或方根关系。
3.3探测器剂量指数 detector dose index曝光指数exposure index用于表示DR系统剂量性能指标的一个参数量。
3.4探测器剂量指示 detector dose indicator;DDI为建立和显示影像探测器剂量指数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3.5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ROI在影像中划定的像素区域(圆形或矩形)。
利用软件工具提供该区域的平均像素值和标准偏差等。
照片标记及X线防护
一)外照射的防护 X线管是一种可控制的外照射源,当摄影曝光时,医学影 像工作者、被检者和其他人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 接受的剂量与受照时间、照射源距离及屏蔽程度有关。
4.轴位片下上方向者,字排正放;上 下方向者反放。
常把时间、距离、屏蔽三者称之为防止外照射的基本方法。 l.缩短曝光时间 医学影像工作者和被检者所接受的X线剂量与曝光 时间成正比,因此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应尽 量减小X线曝光时间。 工作人员应掌握所使用X线机的性能,熟悉胶片种 类,了解显影液和定影液的使用情况,选用最佳曝 光条件,做到不出或少出废片,避免重复照射。 2.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
方法
首先应对每位来检者进行认真登 记,编排X线片号,然后按片号次 序将片袋排列于片架或片橱内。 为了及时查找照片,方便工作应 设立被检者姓名索引卡片、疾病 分类索引卡片及其他技术卡片。 有的将有价值的X线照片缩小成小 型胶卷以减小存放的空间,还可 将X线片纳入综合资料管理系统, 电子化贮存。
每位患者只占一个X线号,同一患者,所 将透明卡片放置在暗盒内固定的位置,利用X线产生时激发的增感屏 摄位置或日期不同,则用不同的序号标明。 荧光被卡片上字迹遮挡而显示出各项标志。 (二)摄影日期 每张X线照片上均需有摄影时间,一 这种方法优点是字小,占用胶片面积小,可以集中标记较多的内容, 般为年、月、日等。 但手续麻烦,且字迹不够清晰。 (三)被检肢体的方位 用上、下、左、右等标记,表明所摄 (三)辅助法 取组织器官的部位。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无意义的 摄影,避免对已经明确诊断的疾患 频繁复查。检查孕妇及胎儿(尤其是 孕期头3个月)的发育情况时应首选 B型超声检查。
2.严格控制各种常规健康查体,降 低X线对公众及其后代可能造成的 潜在危险。 3.选用快速感光胶片,尽可能使用 高速屏。
吉林省医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规范
吉林省医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规范各医院每台医用数字X线机应具有每年由各管辖市区计量检测部门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
第一部分、医用数字X线影像要求一、体位要求: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照射野适当,画面布局合理。
为了获得准确的影像,应重视测量器具和固定技术在摄影中的使用;二、数字影像: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参数在厂家推荐范围内;三、标记准确、齐全,且有比例尺;四、图像无伪影。
第二部分各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要求一、头部影像标准(一)头颅正侧位1,头颅后前位影像标准:显示头颅正位像,上缘包括顶骨,下缘包括下颌骨体部,左右包括两侧耳廓。
两侧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颗骨岩部顶端投影于眼眶中心。
颅骨内外板结构及额窦、筛窦、颗骨岩部顶端以及内听道清晰显示。
2.头颅侧位影像标准:显示头颅侧位像,应包括额骨、枕骨、顶骨及颅底等头颅诸骨。
双颗颌关节、下颌角及其升支重叠;蝶鞍位于影像正中略偏前,鞍底呈单边显示。
颅骨内、外板,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
(二)柯瓦氏位1.鼻窦瓦氏(Water)位影像标准:通常用于显示双侧上颌窦影像,矢状缝及鼻中隔呈直线,居影像正中,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
颗骨岩部上缘与上颌窦下缘重合,上颌窦三壁(即内侧壁、外侧壁及底壁)显示清晰,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
2.鼻窦柯氏(CaIdweII)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额窦与前组筛窦。
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两眼眶和眶上裂对称显示,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下鼻甲显示清晰。
(三)乳突许氏位影像标准鼓室、鼓窦、乳突蜂房、乙状窦和听骨显示清晰,需摄双侧,以作对比。
(四)下颌骨正侧位1.下颌骨正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下颌骨正位像,用于观察下颌骨是否有骨折及骨质破坏情况,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下颌骨侧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下颌骨侧位像,用于观察下颌骨体部、颂部、支部的骨质改变及是否有骨折情况。
(五)鼻骨侧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鼻骨侧位像,鼻骨影像位于鼻根部眼眶影的前方。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二)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二)常用X线摄影体位一、头颅后前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头部两旁,使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颌内收,听眦线与台面垂直,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照摄野和探测器包含下颌骨的整个头部;(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垂直对准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摄入探测器中心。
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图像包括全部颅骨和下颌骨升支:矢状缝与鼻中隔位于图像正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3)颞骨岩部上缘位于眼眶正中或内听道显示眶正中,内听道显示清晰,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 (4)颅骨骨板与骨质结构清晰。
二、头颅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侧转,被检侧贴近台面;(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听眶线与台边垂直:(3)照摄野和探测器包含下颌骨的整个头部;(4)源-像距离为100.0cm;(5)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侧位整体观影像,图像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图像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3)蝶鞍位于图像正中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4)前颅凹底线重叠为单位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
三、头颅前后半轴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下颌内收,使听眦线垂直于桌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照摄野和探测器包括全部枕骨;(4)源-像距离为100.0cm;(5)向足侧倾斜30°,对准眉间上方约10.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全部枕骨、岩骨、眶骨及下颌骨升支;(2)矢状缝与鼻中隔连线位于图像正中,诸骨以此左右对称显示;(3)两侧内听道位于岩骨正中清晰显示;(4)鞍背于枕骨大孔内1/2处清晰显示。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四节:X线照片标记
总结
X线照片的标记:
一、标记内容 二、标记方法 三、标记原则
第四节:X线照片标记
标记的意义:
X线照片是重要的临床诊断资料,是医疗、教 学、科研以及伤残鉴定的依据,所以摄影时必须 在照片上清晰地做好各种标记。
• 模拟照片:以铅号标记为主 • 数字化照片:以程序设置为主
学习的内容:
一、标记内容 二、标记方法 三、标记原则
X线照片标记
一、标记内容 1、模拟照片:
X线照片标记
1、模拟照片:铅号法 正位片:前后位为正放,后前位为反放 侧位片:胸、腹部、四肢为反放 斜位片:根据X线穿过的方向定,
后前斜反放,前后斜正放。 轴位片:下上方向正放
上下方向反放
X线照片标记
一、标记方法 2、数字化照片:程序设定
X线照片标记
三、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则 :
1、标记内容不能与诊断区域重叠。 2、按观片的方位,铅号标记应为正面、清晰。 3、标记内容应在胶片边缘。 4、铅字牌的长轴与摄影部位长轴平行。
X光号 摄影时间 左右标记 (造影的时间)
X线照片标记
一、标记内容 2、数字化照片:
X光号 摄影时间 左右标记 (造影的时间) 医疗机构 受检者姓名、性别 、年龄 窗口技术、剂量等
X线照片标记
一、标记方法 1、模拟照片:铅号法 铅号:原子序列数号,吸收力强,显示清晰。 铅号标记:“正放”、“反放” 正放:铅号面向X线球管放置。反之为反放。
X线照片标记
举例:
1、胸部照片标记:
铅号位于两肩之上 颈部两侧 胸部侧位铅号位于胸部前上方
X线照片标记
X线摄影技术之X线摄影基本知识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三.摄影体位: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5.左前斜位 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 LAO), 又称第二斜位。探测器置于病人前面,
左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小于90°(60-65°)的角度,X线中心线自 右后射向左前。 6.右后斜位 右后斜位(right posterior oblique, RPO),探测器置于病人后面,右侧靠近探 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小于90°角的角度,X线中心线自左前射向右后。 7.左后斜位 左后斜位(left posterior oblique, LPO),探测器置于病人后面,左侧靠近探测 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小于90°角的角度,X线中心线自右前射向左后。 8.轴位 轴位(axial projection),X线中心线与被检肢体、组织或器官的长轴平行或接近于 平行,并与探测器垂直射入。X线中心线自上方射向下方为上下轴位。反之为下上轴 位。 9.切线位 切线位(tangential view),X线中心线经过被检部位的边缘,并与探测器垂直。
冠状轴
矢状轴
垂直轴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二、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四)解剖学方位
在标准姿势下,描述人体结构之间相对 位置关系的术语称为解剖学方位。
一般方向和位置
1、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后:近身体腹面者为前(或称侧腹侧,近身体
背面者为后(或称背侧)。 3、内侧、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或称内侧), 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或称外侧)。
4、近侧、远侧:近心脏者为近(端),远离心 脏者为远(端)。 5、浅深:距体表近者为浅,距体表远者为深。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二、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四)解剖学方位 四肢的方向和位置
数字X线摄影的标记规范
数字X线摄影的标记规范数字X线摄影的标记规范⼀张能符合X线诊断的影像照⽚,⾸先取决于正确的体位技术操作,其次有赖于正确的标记以显⽰解剖⽅位和结构的序列。
传统摄影⼀旦曝光就⽆法改变⽅位与标记,⽽数字摄影的特点之⼀是可进⾏后处理,可任意添加标记注释,可将图像做顺、逆时针和上下、左右的镜像翻转,导致同⼀幅图可有不同的成像效果。
X线摄影由传统时代进⼊数字时代是放射学的⼀⼤飞跃,由陌⽣到熟悉,由杂乱⽆序到规范统⼀是渐进的过程,在数字摄影中体位的规范投照和标记信息的统⼀放置对减少误诊提⾼诊断质量具有重要作⽤。
本⽂就当前DR摄影中常规体位的⽅位与“左右”标记的放置进⾏探讨。
1 病⼈体位与摄影位置病⼈体位:有站⽴位、坐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斜位。
基本摄影位置:有前后位、后前位、左侧位、右侧位、左前(后)斜位、右前(后)斜位、轴位等。
⽆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和采⽤何种摄影位置,都以解剖学姿势作为定位的依据。
2 标记信息的主要内容X线检查编号、摄影⽇期、被检部位的⽅位(左、右)、医疗机构名称、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
3 数字摄影时的标记和⽅位数字摄影的标记与传统摄影相⽐,基本原则还是⼀致的,相对来说少了⼀些标识内容,⽐如编号、⽇期、姓名、性别、年龄等这些内容在病⼈资料登记的时候就已直接载⼊,这样我们就⽅便很多,⽆需再另外添加此内容的标记。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摄影在后前位时具有镜像关系,我们在添加标识时必须认真对待,不能任意翻转⽽造成左右误诊。
3.1放置标记的原则3.1.1照⽚影像的⽅位,须与阅⽚者对⾯站⽴的解剖学姿势⼀致。
3.1.2⽆论何种摄影⽅法,标记均呈清晰的正⾯字迹,不与诊断区重叠。
3.1.3标记位置:应放在胶⽚的边⾓处,字排位于⽚盒边缘内1.3-3cm处。
3.2数字摄影时的⽅位和标记数字摄影设备都具有丰富的后处理软件和功能,标记的内容、排列顺序、位置分布不尽相同,位置分布⼤致有三种类型:图像的四周、图像的上端、图像的下端。
第二章 第四节X线照片标记
(3)斜位片:根据X线穿过方向而定,后前斜 位时“反放”,前后斜位时 “正放”。 (4)轴位片:下上方向时“正放”,上下方向 时 “反放”。 2、键盘输入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 注:工作中发生遗漏标记,则
第四节 X线照片标记
一、标记内容
1、X线片号:按患者就诊的先后次序所编排的数字号 码。每位患者占一个X线片号,不许两个 或多个患者占一个X线片号。 2、摄影日期:摄影当天的时期 3、侧别:摄影时摄的哪一侧肢体及被摄肢体的哪一 侧(左或右) 4、摄片时间:造影时,对比剂引入人体后的摄片时 间 5、姓名、性别、年龄、医疗机构名称
二、标记方法
1、铅字法:利用铅的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能力强的 特点,用铅制成标记清晰地显示在X线照 片上。 铅字法标记有“正放”和“反放”之 分。 放置方法为: (1)正位片:前后位“正放”,后前位片“反放”。 (2)侧位片:胸腹部侧位摄影,照片标记“反放”。 方位标记以近片端为准。 四肢侧位摄影,片号“反放”。
第3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侧面定位标志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肩胛上角 肩胛下角 肋弓下缘(最低点) 髂嵴 髂嵴下3cm
三、胸部
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 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 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 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脾 结肠脾曲 胰尾 左肾一部分
腹下区
部分胆囊 右肾下部
左髂区
升结肠 部分回肠
结构 胃大弯 横结肠 大网膜 十二指肠小部分
空回肠各一部分
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
双侧输尿管
降结肠 部分空肠 左肾下部四、腹部
盲肠 阑尾 回肠末端
回肠袢 膀胱 子宫 乙状结肠一部分
直肠 乙状结肠大部分
回肠袢
五、头颅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颌角。
第三节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是指在人体的表面可以看到或扪及到的定位点 和线,这些定位标志点和线与体内某些解剖部位或器官位置 相对应。定位点之间的连线称为定位线。定位点与定位线是X 线摄影体位摆放及中心线入射点的依据。掌握了定位标志就 可以准确地确定病人的体位和中心线的入射部位。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医学摄影共享图像标识规范(2019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医学摄影共享图像标识规范(2019版)根据现阶段已经发布和执行的医学图像资料共享指南,为进一步推进医学影像摄影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推动医学影像摄影质量的改善,特制定共享图像标识规范。
本次印发的共享图像标识规范适用于医学X线、CT、MRI。
第一部分X线摄影图像标识规范为保证该规范的通用性,改善X线摄影,尤其是非数字化X线摄影照片的质量,X线摄影图像标识规范适用于所有数字化及非数字化的普通X线医学摄影照片。
一、标识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强制要求)1.受检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图像ID医疗机构名称+图像共享标识(-GX)。
2.X线摄影检查时间。
3.摄影参数,包括管电压(kVp)、毫安秒(mAs)、曝光指数或剂量。
4.显示参数,包括窗宽、窗位和图像缩放率。
5.摄影体位的左右标识。
二、标识统一放置位置的要求(推荐要求)1.位置,四个角均衡放置:左上角——受检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图像ID,标识R。
右上角——医疗机构名称及共享标识;检查时间,标识L。
左下角——kVp、mAs、曝光指数或剂量。
右下角——窗宽、窗位、图像缩放率。
2.字体大小相当于电脑宋体5号字。
第二部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摄影图像标识规范为保证该规范的通用性,CT摄影图像标识规范适用于所有普通及螺旋CT摄影照片。
一、标识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强制要求)1.受检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图像ID。
2.医疗机构名称+图像共享标识(-GX)。
3.CT扫描时间、扫描序列序号、图像序号。
4.成像参数,包括管电压(kVp)、管电流(mA)、扫描时间或mAs、螺距、层厚、扫描野。
5.显示参数,包括窗宽、窗位。
6.扫描部位的左右标识。
7.标尺。
二、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信息1.照片显示(推荐)。
2.归档到PACS(强制要求)。
三、标识统一放置位置的要求(推荐要求)1.位置,四个角均衡放置:左上角——受检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图像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X线摄影的标记规范
一张能符合X线诊断的影像照片,首先取决于正确的体位技术操作,其次有赖于正确的标记以显示解剖方位和结构的序列。
传统摄影一旦曝光就无法改变方位与标记,而数字摄影的特点之一是可进行后处理,可任意添加标记注释,可将图像做顺、逆时针和上下、左右的镜像翻转,导致同一幅图可有不同的成像效果。
X线摄影由传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是放射学的一大飞跃,由陌生到熟悉,由杂乱无序到规范统一是渐进的过程,在数字摄影中体位的规范投照和标记信息的统一放置对减少误诊提高诊断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当前DR摄影中常规体位的方位与“左右”标记的放置进行探讨。
1 病人体位与摄影位置
病人体位:有站立位、坐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斜位。
基本摄影位置:有前后位、后前位、左侧位、右侧位、左前(后)斜位、右前(后)斜位、轴位等。
无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和采用何种摄影位置,都以解剖学姿势作为定位的依据。
2 标记信息的主要内容
X线检查编号、摄影日期、被检部位的方位(左、右)、医疗机构名称、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
3 数字摄影时的标记和方位
数字摄影的标记与传统摄影相比,基本原则还是一致的,相对来说少了一些标识内容,比如编号、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等这些内容在病人资料登记的时候就已直接载入,这样我们就方便很多,无需
再另外添加此内容的标记。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摄影在后前位时具有镜像关系,我们在添加标识时必须认真对待,不能任意翻转而造成左右误诊。
3.1放置标记的原则
3.1.1照片影像的方位,须与阅片者对面站立的解剖学姿势一致。
3.1.2无论何种摄影方法,标记均呈清晰的正面字迹,不与诊断区重叠。
3.1.3标记位置:应放在胶片的边角处,字排位于片盒边缘内
1.3-3cm处。
3.2数字摄影时的方位和标记
数字摄影设备都具有丰富的后处理软件和功能,标记的内容、排列顺序、位置分布不尽相同,位置分布大致有三种类型:图像的四周、图像的上端、图像的下端。
由于各软件的功能、界面等不同,难以做到各种标记信息的内容、排列、分布等相同,但无论怎样,方位标记“左”或“右”是可以统一的。
以下内容主要讨论的就是各部位摄影时显示的方位和“左右”标记的放置。
3.2.1体部正位:包括头、胸、腹、脊柱的正位像,看到的图像须与阅片者对面站立的解剖学姿势一致,无论前后位或后前位,标记为“右”,置于图像左上角。
3.2.2体部侧位和斜位:左侧或斜位时标记为“左”,位于图像右上角,右侧或斜位时标记为“右”,位于图像左上角,其中头、腹、脊柱的侧位或斜位像按常规阅片原则不具镜像,故左侧位或斜位时脊
柱位于图像的左侧,右侧位或斜位时脊柱位于图像的右侧;而胸部图像具有镜像关系,则胸部左侧位或斜位时脊柱位于图像的右侧,胸部右侧位或斜位时脊柱位于图像的左侧。
3.2.3四肢:右侧肢体摄影时图像左上角标“右”,左侧肢体摄影时图像右上角标“左”。
在进行双侧同时摄影时,如双膝、双手、双足等,则右侧肢体位于图像的左侧,标记为“右”置于图像的左上角。
右侧手、足的正斜位时,大拇指(趾)位于图像的右侧,左侧手、足的正斜位时,大拇指(趾)位于图像的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