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音乐
第2课悠扬民歌《小河淌水》教案
-民歌风格的理解:学生对民歌风格可能不够熟悉,难以准确把握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
-合唱中的声部配合:在合唱环节,如何使各声部协调、平衡,达到和谐的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解释:
-针对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4.发展创新能力:在学唱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演唱和表演,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增强团队协作: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旋律与歌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小河淌水》的旋律走向和歌词内容,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பைடு நூலகம்小河淌水》相关的音乐问题,如民歌的特点、情感表达方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掌握音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成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悠扬民歌《小河淌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歌的旋律打动过?”(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民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歌《小河淌水》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音乐基本要素的分析:学生应学会分析歌曲中的节奏、音高、调式等基本音乐要素,以及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歌曲演唱技巧:学生需学会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声音传达情感。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卖报歌》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报: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乐器伴奏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为《卖报歌》伴奏,以及如何保持节奏的协调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卖报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感受歌曲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仿、合作等方法,学会演唱《卖报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习简谱,培养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报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报纸推销员?”(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报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掌握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教学难点
a.八分音符的掌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八分音符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2课演唱卖报歌教案
本节课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如音名、节奏等,对于学习新的乐理知识有着较好的接受能力。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他们的协作能力也逐渐提高,能够较好地进行集体演唱和合作。
①歌曲演唱要点:
②歌曲演唱技巧:
③歌曲演唱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歌曲《卖报歌》的演唱,以巩固他们对歌曲的掌握和演唱技巧。
(2)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歌曲《卖报歌》的主题和背景的思维导图,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3)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乐理知识,为歌曲《卖报歌》编写一段简单的即兴伴奏,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报童的故事,引出歌曲《卖报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卖报歌》的节奏和旋律,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对于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时通常能够保持较好的专注力,他们喜欢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来参与音乐活动。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2课《其多列》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2课《其多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其多列》是一首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收录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以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歌曲的节奏感较强,富有感染力,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为学习《其多列》提供了生活经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其多列》,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其多列》的歌词和旋律,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其多列》的歌词和旋律,能够参与演唱和舞蹈活动。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其多列》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新歌: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教唱新歌。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舞蹈创作,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4.音乐欣赏: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其多列》的旋律、歌词、节奏等内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教学设计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课金铃铛》是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音乐的基本元素。
教材中包含了歌曲《金铃铛》、欣赏《钟》和《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听懂简单的音乐旋律,并能跟着唱。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音符等,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出歌曲《金铃铛》的旋律。
2.使学生能够听懂并分析《钟》和《铃》的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音符等的认知。
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金铃铛》,并理解其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听懂并分析《钟》和《铃》的音乐特点,以及对音乐基本元素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示范。
3.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用于示范和伴奏。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播放歌曲和音乐。
4.练习册: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练习册,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金铃铛》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聆听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歌曲中的特殊音效,如金铃铛的声音。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金铃铛》,并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等基本元素。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演唱基本的音乐音阶。
2. 学生能够准确地鼓掌跟随音乐的节奏。
3. 学生能够观察和模仿老师演奏乐器的动作。
4.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音乐节奏。
教学步骤:一、温馨铃声(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适合温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
二、复习音阶(10分钟)1. 老师和学生一起唱起音阶,以教师演唱为主导,学生跟随唱。
2. 老师用数字音阶图示,复习音阶的高低音。
3. 学生分组小合唱,巩固音阶的记忆。
三、鼓掌跟随音乐节奏(15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鼓掌。
2. 老师逐渐提高音乐的节奏速度,学生尽力跟随。
3. 学生分组进行鼓掌比赛,看哪个小组跟得最准。
四、观察乐器演奏(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基本乐器,如小钢琴、木琴、手鼓等。
2. 老师演奏简单的乐曲,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演奏乐器的动作。
3.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乐器,模仿老师的动作演奏。
五、乐器演奏(20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乐器,如小钢琴、木琴、手鼓等。
2. 老师引导学生用乐器演奏简单的音乐节奏。
3. 学生分组合奏,共同演奏一首简单的曲子。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问答。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演唱基本的音阶,还学会了跟随音乐的节奏鼓掌,并且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师演奏乐器的动作,学生培养了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演能力。
通过乐器演奏的环节,学生还体验了合作和团队合奏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小河淌水》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小河淌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河淌水》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云南民歌,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小河静静流淌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2/4拍,节奏舒展,富有弹性,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小河淌水》,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3.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音调。
2.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唱准。
3.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模仿、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的背景和民族特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唱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音调,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3.歌曲讨论:分析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演唱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改进。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小河淌水》的旋律线条、节奏符号、重点音符等,突出民族特色和歌曲情感。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音准和节奏感。
2.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3.学生分组演唱的团结协作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2课聆听《快乐的一天》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2课聆听《快乐的一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一天》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描绘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一天。
歌曲共四句,结构简单,易于学生记忆和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音乐,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学会《快乐的一天》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2.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3.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快乐的一天》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等。
2.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快乐的一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一天。
2.呈现(5分钟)播放《快乐的一天》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的学唱和演奏。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4.巩固(5分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快乐的一天》编配伴奏。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快乐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快乐的一天》这首歌曲,并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唱支最美的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唱支最美的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课唱支最美的歌》是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一课。
本课通过一首优美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鉴赏和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音准、节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学会演唱《唱支最美的歌》。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2.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和比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及相关音乐知识。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道具:音符、节奏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支最美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同时,教师可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如演奏乐器、合唱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员进行曲》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节奏坚定有力,旋律激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规律,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起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歌唱能力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把握不够准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运动员进行曲》,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表演。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运动员进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第二乐段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观摩、交流、指导。
3.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比赛场景,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2.准备乐器,如鼓、铃等,用于节奏训练。
3.准备比赛场地和道具,如接力棒、红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音频,引导学生跟唱。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重点讲解第二乐段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让学生初步感知。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用鼓、铃等乐器辅助。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演唱情况进行点评,纠正不足之处。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快乐玩耍的情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欲望。
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知识,对简单的歌曲能够进行学唱和表演。
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歌曲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学会歌曲《牧童》,并能进行表演。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牧童》的音高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学生需要学会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进行歌曲演唱,学生进行模仿。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牧童》的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游戏。
3.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向学生介绍歌曲《牧童》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跟唱,体会音乐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歌唱二小放牛郎(共10张PPT)
▪ 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二小喜欢马,常到 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 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孤儿,常常给他讲打 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后来二小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 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的,我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
▪希望
▪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 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 年,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 代的人们,它不仅是怀念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 身的人们,更是表达了我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真诚的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 哥哥叫王石头,父亲王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 母亲王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王二小原名王朴,据说 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 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饿先 后去世了。1940年春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这年5月的一天经过长 途流浪的二小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狼牙口村委会主任搭救。后来,他被安排给一 刘姓大户放牛谋生。
问题:在了解了王二小的生平和事迹之后,
你认为王二小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虽然年龄 小但勇于牺牲,不怕牺牲...
动画片:西北坡 英雄王二小
▪ 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 标清(270P).qlv
问题:通过学习观看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后,你想 对王二小说?
▪ 我想对王二小说:“你真了不起“。 ▪ “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我们都在想念你”。 ▪ 我要向二小学习,学习他的勇敢机智。 ▪ 我长大以后也想当军人,像王二小一样,保卫我们的祖国。 ▪ 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军队和老百姓(二胡与乐队)》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军队和老百姓(二胡与乐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军队和老百姓》是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二胡与乐队的合奏形式,展现了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音乐特点,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二胡作为一种较难掌握的乐器,学生对其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军队和老百姓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流畅地演奏《军队和老百姓》这首曲目。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理解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难点:熟练地演奏《军队和老百姓》,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运用示范法,展示二胡演奏《军队和老百姓》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3.利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学习二胡演奏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二胡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二胡的音乐特点。
2.讲解:讲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如运弓、弓法、指法等。
3.示范:教师演奏《军队和老百姓》,展示二胡的音乐魅力。
4.学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二胡演奏《军队和老百姓》,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5.实践:学生独立演奏《军队和老百姓》,教师点评、指导。
6.情感教育: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军队与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胡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音乐特点以及歌曲《军队和老百姓》的情感内涵。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运动员进行曲-听赏》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运动员进行曲-听赏》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员进行曲-听赏》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选取了一首富有节奏感和力量感的进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歌曲旋律激昂,节奏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概念,并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的美。
此外,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运动员进行曲》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图片、文字等。
2.教学乐器:鼓、铃等打击乐器。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开展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以及歌曲中所表现出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再次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同时,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展示歌曲的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拍桌子、敲击凳子等动作,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操练。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音乐的韵律,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课 (歌表演)凉山之最》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彝族民歌为基础,融合了流行音乐元素,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实践。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民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凉山之最》,提高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会彝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榜样。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彝族文化。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视频,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凉山之最》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彝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凉山之最》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彝族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为学习歌曲营造情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重点讲解彝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彝族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 金铃铛》(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铃铛》是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学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但仍需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金铃铛》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韵律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并进行生动的表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运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金铃铛》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教学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金铃铛等教学道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金铃铛》,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旋律。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金铃铛》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结构。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的练习。
重点关注学生对节奏和音高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足的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五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第二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第二课(歌表演)凉山之最》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凉山之最》这首歌是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湘艺版。
歌曲以四川凉山为背景,歌颂了凉山的美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凉山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同时,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日益增强。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歌曲《凉山之最》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风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表演等环节,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凉山之最》,了解歌曲背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凉山之最》,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凉山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为学习歌曲《凉山之最》营造氛围。
2.聆听:让学生聆听歌曲《凉山之最》,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特点。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帮助学生熟练演唱。
4.表演: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5.拓展:介绍凉山的其他特色,如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歌曲背景2.民族音乐特点3.歌曲结构4.演唱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水平、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音乐第二课音乐教案:发现声音的美妙
六年级音乐第二课音乐教案:发现声音的美妙。
一、情境故事引入
故事的背景是小兔子Tina在森林中玩耍时突然听到了美妙的声音。
Tina本来很害怕,但当她仔细聆听,发现那是小鸟的歌声,她感到十分惊喜和开心,因为她为第一次听到了这么美妙的音乐。
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分享音乐美妙的状态。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歌曲学习
本节课的歌曲为《小幸福》,这是一首轻快欢快的歌曲,旨在通过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老师还会分别教授音高、音调和音色三个音乐元素的概念,并让学生体验这三个元素在歌曲中的表现。
通过歌曲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还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元素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三、游戏互动
在课程的最后部分,老师将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游戏和互动。
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并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以及音乐元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尝试模仿鸟儿的歌声和小狐狸的叫声,试图用声音来表述不同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于声音和音乐的认知,还提高了他们组内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教师强有力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无论是通过故事引入,还是通过歌曲学习和游戏互动,课程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毛驴》的旋律与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小毛驴》。
2.分析歌曲的结构与特点。
3.歌曲演唱与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歌曲《小毛驴》的旋律与歌词。
2.难点: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小毛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与风格。
二、歌曲学习1.教师逐句教唱《小毛驴》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与节奏。
2.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与节奏。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副歌、副歌A、副歌B等。
2.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
四、歌曲演唱与表演1.学生分组演唱《小毛驴》,教师评价。
2.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歌曲表演,如:舞蹈、道具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1.教师播放《小毛驴》歌曲,学生跟唱。
2.学生分享上一节课的学习心得。
二、歌曲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歌词、增加副歌等。
2.学生展示创编成果,教师评价。
四、歌曲表演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
六、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演唱《小毛驴》。
2.家长监督,拍摄学生演唱视频,至班级群。
七、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歌曲《小毛驴》的旋律与歌词,提高了音乐素养。
同时,学生在歌曲创编与表演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歌曲旋律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跟随钢琴弹奏哼唱旋律,教师即时给予反馈,如:“嗯,你的音准很准确,继续保持!”或者“这个音有点偏低,再试一次,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2.歌词的记忆:通过分组接龙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唱出歌词,增强记忆,如:“第一组同学,请接唱‘我有一只小毛驴,从来都不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草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草原上》,听音乐,编舞蹈,编故事,发挥想象力。
能力目标:唱准确3、5、6的音准。
情感目标:继续感受草原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草原上》。
1.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 配上与歌曲相关的VCD,看后说出自己对蒙古族的了解。
教师简介歌曲: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4、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5、由于这是一首上下句的8小节短歌,在几遍范唱的聆听下,学生对歌曲已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让孩子轻轻地跟音乐哼唱。
6.凡是带有色块的小节,要求学生视唱,即首小节“3 5 6 -”这是学生学习了mi、sol、la 三音后在歌曲上运用的实践。
7.做游戏《开火车》:听辩与唱准“3、5、6三个音。
学生按节奏一个紧接着一个,没有听对唱准的学生要重点指导,使其跟上大家的水平,做到大面积质量的合格,打下扎实的听觉基础。
唱音高时还应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学生三五人自由结合,用已掌握的 3、5、6 三音即兴编自已的歌。
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子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积极鼓励表扬学生的创作热情。
8.在中速、悠扬的歌声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及录像带等资料开展联想与想像,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9.边唱边即兴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10.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自行编配,各组评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入情?
11.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表演。
三、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简单介绍民族乐器“笙”的性能。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