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CUHK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2)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
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那么,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
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
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
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平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
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1、**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平。
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平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平),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平(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
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12所中学的1800名学生。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出以下调查报告。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
超过8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了来自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以及家长期望等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太过沉重,导致了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此外,部分学生还反映了社交压力带来的困扰,比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人际交往困难等。
其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存在睡眠问题。
超过60%的学生表示睡眠不足,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低于7个小时。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学生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数据还反映出中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只有不到40%的学生表示有积极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运动、寻求帮助等。
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策略,如上网、玩游戏等。
这些不良的应对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
最后,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虽然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学校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只有不到50%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给他们带来了实际效益。
这表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应对策略不当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质量,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家长应积极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当的压力和充分的关爱。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缓解他们的压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问题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问题分析报告引言: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阶段,身心发展的迅猛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我们选择了广泛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十所中学,调查了1000名学生。
调查内容包括心理压力源、情绪状态、自尊自信程度、应对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 心理压力源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源头是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
学业压力包括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等;家庭关系问题包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父母对学业的过高期望。
2. 情绪状态在情绪状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存在情绪低落、焦虑和失眠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学业困扰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情绪调节。
3. 自尊自信程度中学生的自尊自信程度普遍较低。
他们在学习、外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自我负面评价,这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不足的信任感,增加了心理压力。
4. 应对能力大部分中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较差。
他们倾向于逃避问题、自我怀疑,缺乏积极应对的策略。
这种缺乏应对能力的现象使得他们更容易感到压力和焦虑。
三、问题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方面,教育制度的问题使得学生承受了过重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缺乏适当的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问题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四、问题解决1. 教育制度改革学校和政府应当共同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
学校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2. 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并且在家庭中树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家庭成员的交流和沟通。
3. 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应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健康俱乐部和活动,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引言:中学生心理健康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为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分析调查结果,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了10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压力、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尊心等。
问卷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调查结果:1. 学习压力:超过80%的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其中有近3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于沉重,让他们感到无法承受。
这表明学习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 情绪管理:近60%的中学生表示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 人际关系:超过7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存在问题。
其中有近40%的学生感到孤独,缺乏朋友支持。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遭受到同学的欺凌或排挤。
4. 自尊心:约40%的中学生存在自尊心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缺乏自信,经常感到自卑和自责。
讨论与建议:1. 学校关注:学校应当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和管理,防止欺凌事件的发生。
2. 家庭教育: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表达情感。
同时,家长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社会支持: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
的关注。
为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旨
在总结调查结果,为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
1.了解中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源。
2.探究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分析中学生面临心理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4.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包
括心理压力源、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四、调查结果
1.心理压力源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最常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学业压力(45%)、人际关系(27%)、家庭问题(18%)和未来发展压力(10%)。
2.常见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35%)、孤独感(25%)、厌学(20%)和抑郁(15%)等。
3.应对方式
中学生面临心理压力时,他们主要采取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方式。
积极应对方式包括寻求帮助(30%)、思考解决方法(25%)和参加户外活动(20%)等;而消极应对方式则包括逃避问题(15%)和沉溺于网络和游戏(10%)等。
4.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建议:
(1)加强心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应对压力的方法;
(3)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关系;
(4)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减轻学业压力。
五、总结。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十二个小节分析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
一、问题的背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健康问题。
从学业压力到人际关系紧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容忽视。
二、原因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业压力过大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升学竞争激烈,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其次,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期望值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冲击也是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加剧的因素之一。
三、问题表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身体症状。
情绪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问题。
在行为方面,表现为社交障碍、自我封闭、逃避与人沟通等。
四、学校的角色学校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最温暖的港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保持沟通,为他们提供支持和理解。
家庭应以身作则,树立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六、同伴和社交关系同伴和社交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同伴群体和积极的社交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稳定和发展。
学生应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七、个体内部调整中学生也需要从个体层面进行心理健康调整。
他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和抗逆能力。
八、媒体与网络的约束媒体与网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学生应正确使用媒体和网络资源,增强信息的辨析能力,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引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学习与人际压力,使得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展开了一次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报告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压力来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有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和自我压力。
学习压力是最显著的,高考竞争激烈,成绩差距过大的学生会感到压力。
人际关系压力来自于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适应性差的学生常常感到紧张。
家庭压力主要来自父母的期望,以及家庭环境的改变。
自我压力则是对自身要求过高而产生的。
二、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和情绪波动。
在调查中,高达60%的学生表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中主要集中在学业和社交方面。
抑郁情绪占比20%,这可能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有关。
自卑情绪较为普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产生自卑情绪。
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易怒、易激动等。
三、心理健康影响学习方面,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学习效率低下。
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冲突增加。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引发学生逃避家庭、社交活动,甚至影响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建立。
四、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积极的解决途径包括个人调适和社会关怀。
个人调适包括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放松身心。
社会关怀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减少学生的社会压力。
五、心理辅导与疏导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咨询心理辅导师,倾诉内心的烦恼。
此外,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与子女一起分享情感,通过倾听和理解减轻孩子的压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各种挑战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一所城市中学的学生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统计,以下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和问题:1. 学业压力:近90%的中学生表示学业压力过大,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更加明显。
他们担心考试成绩,担负了大量的作业,有时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
这种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2. 情绪障碍:约70%的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
调查显示,情绪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压力密切相关,导致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
3. 人际关系问题:近60%的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扰和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缺乏亲密友谊、交际困难、受欺凌和孤独感等。
与同龄人和老师的关系也受到影响。
4. 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反映集中注意力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容易导致精神疲劳和学习动力下降。
解决方案和建议: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 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2.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合理安排作业和考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3. 家长要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学生要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学校和社会资源应该加大投入,建立更多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本次调查旨在探索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市三所中学的初中和高中部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题目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频率、原因以及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等。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8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等。
其中,焦虑问题最为突出,占比35%,其次是抑郁问题占比30%。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普遍较高。
近半数的中学生(48%)表示有时会遇到心理困扰,23%的中学生表示常常会遇到心理困扰,只有29%的中学生表示很少或没有心理困扰。
这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3.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包括学业压力(45%)、家庭压力(30%)、社交压力(18%)和自我要求过高(7%)等。
学业压力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压力和社交压力也对中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程度有待提高。
高中部的学生普遍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但初中部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较低。
而且,即使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够有效。
四、解决方案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座谈会和集体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识别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增强家庭关注与支持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次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展开。
第一部分:调查的目的和背景这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背景为现代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以及学生心理问题事件的频繁发生。
第二部分:调查样本和方法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500名中学生作为样本,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
问卷内容包括了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学生对压力的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等。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例较高,其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较为明显。
其次,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主要的压力来源。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第四部分: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学业压力过大、家庭关系紧张、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以及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均可能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第五部分: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为了有效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其次,家庭也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与教育,以增加孩子的心理健康指数。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第六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更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第七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堂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剧、心理辅导等都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形式。
第八部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是必要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存在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问题。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关系等。
接着,提出了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如建立健康的学习与生活规律、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中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学习方法。
探讨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综合分析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引起重视的结论,并呼吁未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升、教育、重要性、预防、干预策略、引起重视、加强、未来。
1. 引言1.1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是人们维持生活平衡、积极应对压力、实现个人潜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情感变化等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着深远影响。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对于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改善与发展。
2. 正文2.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业负担的增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中学生中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考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因素成为普遍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的普及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脑等设备,导致中学生缺乏实际交流和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实习过程来看,通过和同学们的接触,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心里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有厌学的思想。
而学生的健康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而我们的中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智育的过程中要更家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概况我于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镇这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成绩特别差,通过观察发现好多学生他们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的目标1、学生的学习心里健康状况2、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特点3、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二)具体的方法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主要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目的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实际有效的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
三、调查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生无法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的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改变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学,16%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干什么,对自己未来没有考虑过。
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学历高的比学历低挣的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显示,64%的学生对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学校和家长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共有100名中学生参与。
问卷包括了一系列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调查结果1. 压力来源:调查显示,中学生最常感受到的压力来源是学业压力(45%),其次是社交压力(30%)和家庭压力(25%)。
压力来源:调查显示,中学生最常感受到的压力来源是学业压力(45%),其次是社交压力(30%)和家庭压力(25%)。
2. 焦虑情绪:62%的受访学生表示在考试期间会感到焦虑,而32%的学生则表示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感到不安。
焦虑情绪:62%的受访学生表示在考试期间会感到焦虑,而32%的学生则表示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感到不安。
3. 抑郁情绪:有25%的学生表示在研究或生活中常常感到抑郁,其中15%的学生表示抑郁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
抑郁情绪:有2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或生活中常常感到抑郁,其中15%的学生表示抑郁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
4. 应对方式:学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寻求支持(45%),其次是参加兴趣班或课外活动(30%),也有部分学生选择通过锻炼身体或听音乐来缓解压力。
应对方式:学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寻求支持(45%),其次是参加兴趣班或课外活动(30%),也有部分学生选择通过锻炼身体或听音乐来缓解压力。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学校应该提供适当的研究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学生的压力。
- 学生在面对考试和社交场合时容易感到焦虑,建议学校和家长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 抑郁情绪在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校和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 学生主要通过寻求支持和参加课外活动来应对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健康的应对方式。
我们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关注和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引言】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学习和社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学业负担的加重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期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600名中学生参与。
问卷涵盖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社交活动、情绪与情感等方面内容。
问卷调查在学校课堂上进行,课堂管理老师协助发放和收回问卷。
【学生学习压力】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原因主要包括高考压力、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家长期望值过高。
其中,高考压力是学生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学生们普遍认为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对于自己的成绩和命运感到极度紧张。
此外,学生们普遍反映课业负担过重,每天长时间的学习导致他们缺乏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90%的学生承认过度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们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得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同时也对人际交往产生了消极影响。
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不实信息、负能量的内容,导致自己情绪低落和自卑感增加。
【家庭背景和情绪问题】约有5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遇到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父母经济困难等。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学生认为家庭问题导致他们与同学的交往不密切,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家庭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根据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自卑和自闭等方面。
近30%的学生表示常常感到焦虑,28%的学生有抑郁情绪,23%的学生有自卑情绪,10%的学生有自闭行为。
这些情绪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还可能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根据我们对一所中学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了该中学的2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压力源、情绪管理等方面。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大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处于一般水平,约占调查样本的60%。
这表明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和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大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处于一般水平,约占调查样本的60%。
这表明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和干预。
2. 学业压力是主要问题:在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源。
超过80%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学业压力是主要问题:在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源。
超过80%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3. 社交压力也需要关注:除了学业压力,社交压力也是一些学生面临的问题。
约有3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与同学和教师交流中存在一定困难和压力。
社交压力也需要关注:除了学业压力,社交压力也是一些学生面临的问题。
约有3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与同学和教师交流中存在一定困难和压力。
4. 情绪管理需要加强:近5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提供相关帮助和指导。
情绪管理需要加强:近5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提供相关帮助和指导。
建议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 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在背景介绍中,阐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调查方法部分介绍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交压力、学习压力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建议措施,如增加心理辅导师数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了调查启示和未来展望,指导未来的心理健康工作。
这一调查对于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影响因素、建议措施、现状、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发育和社会的稳定。
由于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会情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本次调查,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了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为未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还将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相关部门提供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从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本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重要环节,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可以确保获得客观、准确的数据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访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设计了一份涵盖各方面的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和生活压力等问题,以了解中学生的整体情况。
采取个访方式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一些问题进行重点诘问,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来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对策。
1. 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积极自信、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中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2. 调查数据与结果根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在该调查中,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经历过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同时,也有近30%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
3. 原因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括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变故、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等。
这些因素使得中学生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4. 学校的角色学校作为中学生的主要学习和成长场所,有责任关注并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等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5. 家庭的影响家庭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支持和关爱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同时,父母也应该关注自己在教育和引导中的方式,避免施加过度压力或培养过度依赖的心理依靠。
6.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不仅容易导致沉迷,还可能让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社交圈等方面产生不健康的追求,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7.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积极应对压力的技巧。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抵抗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8. 心理健康支持网络的建立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这样的支持网络可以让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以倾诉,获得专业的帮助,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报告:
1. 压力和焦虑: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压力和焦虑。
学生们感到压力来自
于高强度的学业负担、竞争激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等。
这些压力和焦虑可能对学生的
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自信和动力:尽管面临压力和焦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自信和积极的学
习动力。
这些学生经常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
同时,他们也能
够处理挫折和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3. 注意力和集中力:调查显示,中学生在保持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存在较大挑战。
由
于现代社会的许多干扰因素,如手机、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
在学习上。
这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和学习时间的浪费。
4. 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
对某些学科或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主动学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然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可能需要额外的激励措施。
5. 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还发现,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卑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因此,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学习动机、注意力和集中力等。
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引导,
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和情绪上的良好状态,是人的心理和情感充满活力,处于平衡状态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份。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内容。
三、调研结果1.学业压力调研结果显示,95%的中学生表示存在学业压力。
其中,75%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来自学习内容的繁琐和考试压力,20%的学生认为来自高考压力。
只有5%的学生表示没有学业压力。
这说明中学生学业压力普遍存在,并且对高考压力较为敏感。
2.人际关系调研结果显示,80%的中学生表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
其中,60%的学生表示与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的学生表示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一般。
仅有20%的学生存在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此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健康稳定。
3.情绪管理调研结果显示,近70%的中学生表示能够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其中,40%的学生表示能够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30%的学生表示经常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3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经常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
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较强,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情绪困扰。
4.兴趣爱好调研结果显示,70%的中学生表示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其中,40%的学生表示喜欢读书和写作,20%的学生表示喜欢运动和音乐,10%的学生表示喜欢绘画和手工艺。
仅有30%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
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5.家庭环境调研结果显示,60%的中学生表示家庭环境相对和谐和幸福。
其中,30%的学生表示与父母关系亲密,与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融洽;30%的学生表示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和矛盾,但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一、摘要继中期报告后,我们在与13位同学以及其家长较为熟悉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二轮较为全面的问题分析。
我们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当前中学生所遇到的与心理有关的问题上。
在经历了第二轮的采集信息之后,我们根据最多提到的问题而整合出了两个主要方向。
一个主要方向是家长们的低估问题,针对于此,我们正好接着初期报告针对沟通的量表研究,进一步发掘其中的主要矛盾。
另一个主要方向是13位同学在学习中都遇到的问题,大陆出版书籍将其定义为心理学中一个经典的概念“习得性无助”。
而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的发现以及经历的研究在进一步核对文献后提出了另一种更贴合现象的看法“消退与刷新理论”,也根据此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办法。
二、基本方法与过程参与人的情况:十三名同学中有6男7女。
十三名同学中6个初中生,7个高中生,其中初中生中有一位面临初三升高中,高中生中有两位面临高三升大学。
十三名同学其中有4名平均成绩位于班级前一半(该信息由同学提供)。
虽然没有进行刻意的筛选,但我们可以看出男女较为平衡,成绩对比较为平衡,初高中的对比也能有一个较好的分析。
研究过程中,基本资料收集过程以面谈为主,后期资料的整合以及文献查询都是在图书馆与宿舍进行的。
相比于初期到中期报告的每一次都有针对同一目的,沟通的调查,后期的调查总共三次会面。
这三次会面的主题分别是资料采集,理论分享,初步实践。
1、资料采集资料采集的部分完全是建立在前半段会面所建立的信赖关系以及调查基础。
其中不需要多余的时间来熟悉双方对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在气氛一直保持活跃的同时,还能分享很多之前不轻易愿意说出的想法。
一个家庭由两名同学负责记录。
分析是集中的。
前半段对于沟通方面的调查采用的问卷调查方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查观感,同样也对我们的13位同学的家庭内部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对我们进行后半段中低估问题的调查有着极大的帮助。
由于后半段调查力求一个轻松的环境,同时也不希望站在一个“调查”的身份而是“伙伴”的身份与家庭共同探讨问题,我们去除了所有的资料收录手段,没有照片,录音,私密请求表。
相比之下,为了必要的记录,我们完全对照记录表前半段调查的资料制作了一份“对照记录表”,后半段的资料采集完全依靠这个对照记录表。
对于一个处于12到18岁的青少年来说,他的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圈一个是学校,另一个便是家庭。
于是我们分别针对这两个圈子的关系进行了有目的性的提问,针对家庭和学习两个方面,采取S-E-R(刺激,影响,回应)的方式进行提问,在心理学上,这一问法方便抓取行为的运作原理。
(见附录1)根据对照记录表中收集的信息资料我们筛选出了两个覆盖面最广的问题。
“低估”:几乎每一位同学在谈到家庭关系都有提到的一个部分就是“父母认为很多事情我自己做不好”,“父母总是认为我做的仍然不够好”类似相同意思的语句。
我们在参阅一定量的文献后,考虑到研究的理论支持,我们把这个方面主题定位“低估”。
“低估”一次在搜索引擎中得到的最多相关资料是有关于股票的。
被市场低估的股票是作为个体的人应该买入的对象,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正确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有时候人对于自身的评估都无法准确,又如何能正确评估他人呢?于是我们会给予正确评估一个可以允许的“误差范围”,当超出了这个范围的时候,我们便说他正在不正当的评估一件事情。
于是产生了低估或者高估的行为。
在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低估包含了对他人或者对自己的低估两个方面,但是我们得出低估这一主要问题的来源是孩子对于父母的观感,无关孩子的自身的判断,所以该导向很明确,是父母针对孩子的低估。
这里我们也只讨论这一个方向的低估现象。
经过现象分析,由于“低估”的行为本身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等的一种表现(由股市的不透明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所以低估可以归结为家庭关系中的沟通问题。
又因为沟通问题是我们前半段的研究的主题,我们便回头翻看前半段的记录,而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大部分的词汇都与“低估”相关,“不信任”,不给机会。
针对于这一连串的因果,我们便决定对于低估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与调查。
“习得性无助”:当涉及到学校领域,同学们最关心的不是我们一开始认为的“同龄人关系”,而是他们自己的学业表现与成绩,表达最多的便是对于某一科的“无力感”,“怎么学都没用”,“努力没有任何效果”。
类似的话,早有大陆教育学家针对该现象结合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一专业名词来解释同学们对于学业上的重复失败而导致的挫败无力。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有着相当稳固的研究基础,主要属于学习过程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着眼点。
这一理论最早由赛格里曼于1967年提出,当时实验的对象是狗。
到1975年赛格里曼再次在人的身上重复实验主题并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习得性无助便成为了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汇。
为了简便,我们就不在此摘抄打断的实验过程了,我们用同学产生习得性无助的过程来描述可能会更加生动:李同学进入高中后,从第一次数学考试就开始失利,第二次仍然失利,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但是由于无论如何的努力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现象,最后李同学放弃了努力,而虽然末尾的考试对于李同学来说是可能成功的,难度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会放弃尝试,带着一颗没有自信的心再次获得失败,恶性循环。
这就好像梦魇一样侵蚀着太多太多的内地学生。
而这个恶性循环在家长看来就是孩子的不努力,于是更加加剧了循环的进行,到最后,太多的失败降临,太多的教育悲剧诞生。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李希贵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教育的悲剧是老师的功利,孩子的自卑,与家长的愚昧造成的。
我觉得这一句话很贴合我们当前所得到的资料。
当然,孩子的自卑有可能是天生带来的性格使然,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家长老师孩子对于“习得性无助”这一类现象的不理解导致这个可怕的循环一次一次的打击着孩子的自信,就算是自信的孩子到最后只怕也会变成自卑了吧。
于是,我们把“习得性无助”选为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矛盾问题。
小结:“低估”与“习得性无助”,前者关乎家庭圈子,后者关乎学校圈子,前者关乎家长行为,后者关乎孩子行为,把两个对比都很好的包括进去了。
当然,肯定有和这两个因素同等重要的潜在问题存在,只是我们为了研究的精确与专心,选择了这两个相较有代表性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理论分享在进行一番整理之后,我们带上了所得的一些理论和研究结果与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了第二次会面,这一次的主题就是交流理论,同时也要验证这些理论对于家长来说是否贴合与恰当。
“低估”:于是在面对“低估”主题时,我们再次使用了量表测量家长对孩子的评估以及孩子对自己的评估。
而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评估确实显著低于孩子对自己的评估,那么我们可以说低估现象是存在的。
在这个点上,有一个问题是明显的,那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估极有可能是不准确的。
但是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关注的“低估”是在于他的结果,那就是给孩子们带来的“失望”以及家庭关系的恶化。
而失望的产生来源于评估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和孩子同时对孩子进行低估或者高估,那么孩子其实是并不会有太多的“挫败”与失望的。
倘若这个父母对孩子进行的评估远低于孩子自认为的评估,那么,恶化就会产生。
通过相对的比较,我们能够很好的排除掉评估“过程”中不准确的因素。
在选取评估方面的问题上,我们并没有采取纯粹的智商方面的问题。
而是结合了一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些项目作为题目。
总共7题,3个方面,分别是智商2题,人际关系2题,情绪管理2题,自我认识作为一个检验题独算一题。
同时为了放大差距方便比较,我们采取了7分的量表距。
孩子方面的题目由孩子独立完成,父母方面的题目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由父母共同完成,两套题目除人称指代不同其余完全一致。
(详见附录2)最后得出的结果表示13对亲子中有8对有显著的评估差异。
令人惊奇的结果是其中有一对父母甚至表现出了“高估”的现象,即分数明显高于孩子的分数。
而其后我们也会针对这一个家庭进行更深的调查。
对于孩子来说,初中高中年龄段的他们正处在寻求父母认同与自己认同统一的时刻,“想证明自己”(记录表记)这一个阶段,家长对于孩子的主观看法(即主观评估)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大。
一旦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低估,有时甚至会改变自己的对自己的评估“我都不相信自己了”(记录表记),也有的会导致家庭中吵架不断,双方都很郁闷,家尚且不合,如何在外闯荡世界?“习得性无助”:在习得性无助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后,赛格里曼提出重复的失败刺激是习得性无助养成的关键。
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来说,重复的考试分数低下就是这个失败刺激。
在国内许多教育教授都将这一个理论用来解释当前学生学习无力的现象时,我们还是认为这个理论有一定的不恰当性。
这个是源于我们在采访中捕捉到的一个细节。
在13位同学的采访过程中,有3位同学曾经有一科是十分失败,而后产生了一定的“逆转”,“后来就莫名其妙的好了”(采访记录)。
而后在对这三位同学进行进一步的询问时我们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一段经历。
那就是,在他们开始从低谷走向上坡的时候,他们都经历了一次“小成功”,这个成功是相对的,有可能是去参加一个比较低下的补习班,又有可能是一次考试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考出了好成绩。
我们不妨称这个小成功为自信重塑的起点。
在经历了不断重复的失败后,按照“习得性无助”的无助稳定性来说,一次小的成功是无法撼动这个失败与努力的联系的,即努力还是会失败这个想法是不会因为一次例外而被削弱的。
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个结果。
于是根据此,我们在做理论分享的时候意识到了“习得性无助”理论对于解释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始转而寻找其他更适合的理论。
我们经过一番讨论,从另一个角度“消退与刷新”和“自觉可控性”(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来解释这一现象更为贴合。
消退(extinction)是心理学学习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所有学习后的联结失效都可以和消退挂上联系。
重复的失败可以说也是一种消退,然而在消退研究的范畴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刷新”(renewal),即在原先环境中的消退了的联结(努力和成功),会在新的环境立马复原(recovery)。
在这里,有一位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刷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无助感,于是开始开走上了上坡路。
另一个方面,自觉可控性提到的是自己认为对事物的可控制度,通常与客观事实有出入。
在经历重复失败的挫败感后,同学很容易会拥有很低的自觉可控性,他们认为他们控制不了,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比如一次偶然的成功,就足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自觉可控性(自觉可控性的极性特点),相关研究早有心理学家Domjan(1990)提出。
为了沿用我们寻找到的理论,一下部分将会用“连续失败的挫败感”代替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