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
冠心病中医养生指南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中医养生指南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中医养生指南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1.精神调摄冠心病患者大多与痰湿、水肿、气郁的体质存有密切关系。
常有烦躁、胆怯、易怒、迷茫、多疑等症状,三种体质可以同时发生,或其中两种兼而有之,极易引致寂寞或不安的不当心态。
情志调节方面,应当培育惬意的情绪,刻画开朗悲观的性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事和蔼可亲,消除自恋,不恭维他人,精神开心则气血母龚氏,营卫流通,有助于体质的提升。
冠心病患者必须防止过度劳累、紧绷及情绪兴奋。
2.要远离心脏,避免血脂异常就是第一条要务,而合理的饮食和规律运动则就是避免的显然手段与基础。
(1)合理的膳食,防止开怀,防止营养不良:采用低脂、高胆固醇饮食,宜采用新鲜的蔬菜例如香菇、洋葱、茄子、油菜、胡萝卜、莲藕等;水果例如芒果、山楂、番木瓜、柑橘、橙子等;低膳食纤维食物例如各种粗粮、魔芋、红薯、脱脂牛奶、豆类等;补足适度的肉类、蛋类、鱼类等;采用的油类例如豆油、菜籽油、茶油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素食可以减少胆固醇10%左右。
醋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可以适量食用。
此外,生姜、大豆、蘑菇、大蒜、洋葱、牛奶、深海鱼油等都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的作用。
(2)饮食不洁:太少食盐,不甲壳类川楝子厚味之品如黄油、猪油、牛油;不甲壳类动物内脏,例如脑子、肝脏、肾脏、鱼子等,喝蛋黄每周不少于个两个;太少食过分辛辣的食品,例如奶油蛋糕、甜点心、辣饮料等;太少食辛辣、极淡的咖啡、浓茶等。
(3)禁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冠心病患者必须戒除烟酒,同时有高血压者要控制血压,伴高血压者宜低盐饮食。
3.起居饮食调护冠心病患者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少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是十分必要的。
居室环境要温暖,避免寒冷的刺激。
注意动静结合,防止气滞血瘀。
春、秋加强室外活动,夏季不可贪凉求爽、饮冷过度,损伤脾胃,冬季谨避风寒,注意保暖。
4.运动锻炼身体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如步行、慢跑游泳、扭秧歌、健身舞、爬山、骑自行车、打门球等活动,有利于改善血脂状况。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我国冠心病防治任务艰巨
1990-2014年中国农村、城市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1990-2014年中国农村、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近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慢性病死
亡原因首位
• 冠心病发病率呈“井喷式”趋势,死亡率逐年攀升
陈伟伟,高润霖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5》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6):521-8.
I
B
IIa
C
IIb
B
I
A
抗凝治疗
所有患者PCI术中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
I
A
综合考虑缺血和出血风险及有效性和安全性,选择性地使用抗凝药物
I
C
常规静注普通肝素70~100 U/kg;若计划合用GPI时,一次性静注普通肝素50~70 U/kg I
C
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一次性静注0.75 mg/kg,随后1.75 mg/kg/h维持至术后3~4 h) I
A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NSTE-ACS患者的标准强化治疗
• NSTE-ACS的标准强化治疗包括:抗缺血、抗血小板和 抗凝治疗
• 部分患者经强化的内科治疗,病情即趋于稳定;另一部 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早期介入治疗
I
B
• 需要早期行PCI治疗时,首选替格瑞洛,次选氯吡格雷
IIa B
对于缺血风险高、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考虑在阿司匹林基础上 加用P2Y12拮抗剂治疗>1年
IIb
A
紧急情况或发生血栓并发症时考虑使用GPI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冠心病概述2.1 定义2.2 流行病学2.3 病因与发病机制3、诊断标准3.1 临床症状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4 影像学检查4、分类与分期4.1 稳定型心绞痛4.2 不稳定性心绞痛4.3 心肌梗塞4.4 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4.5 无症状性冠心病5、治疗原则5.1 药物治疗5.2 支持治疗5.3 指征与禁忌证5.4 外科手术治疗6、一线药物治疗6.1 阿司匹林6.2 β受体阻滞剂6.3 他汀类药物6.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6.5 钙通道阻滞剂6.6 硝酸酯类药物7、次级药物治疗7.1 抗凝治疗7.2 抗血小板治疗7.3 拮抗剂治疗7.4 心血管活性药物8、辅助治疗8.1 心肌营养支持8.2 心脏康复9、并发症的处理9.1 心律失常9.2 心力衰竭9.3 心肌梗死9.4 猝死10、转运与转诊标准11、随访与复诊指导12、附件:冠心病用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法律名词及注释:- 药品:指定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草药及传统药物等。
-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 支持治疗:提供支持性护理及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 临床症状:指患者在生理、心理及行为上表现出的异常情况。
- 禁忌证:某一特定疾病或情况下不宜使用某种药物的条件。
- 指征:某一特定疾病或情况下应使用某种药物的条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1、简介1.1 冠心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情况1.2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目标2、诊断和鉴别诊断2.1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2.2 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脏造影的诊断价值2.3 冠状动脉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鉴别诊断3、冠心病治疗原则3.1 控制危险因素3.1.1 控制高血压3.1.2 控制血脂异常3.1.3 控制糖尿病3.1.4 控制肥胖3.1.5 戒烟限酒3.2 药物治疗3.2.1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使用3.2.2 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和使用3.2.3 钙通道阻滞剂的选择和使用3.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和使用3.2.5 利尿剂的选择和使用3.2.6 心血管疗法的选择和使用3.3 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4、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和护理4.1 定期随访和监测4.2 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4.3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5、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5.1 心绞痛的处理5.2 心肌梗死的处理5.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处理5.4 心力衰竭的处理5.5 心律失常的处理6、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应对策略6.1 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2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3 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6.5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7、附录7.1 相关附件7.2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冠心病患者用药清单附件2:冠心病康复训练指导手册附件3:冠心病食谱推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血小板药物:一类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凝集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形成。
2、β受体阻滞剂:一类干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控制心率和减少心力消耗。
3、钙通道阻滞剂:一类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药物,常用于扩张冠状动脉和减少心肌耗氧。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预防心肌梗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是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推荐给冠心病患者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首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推荐了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会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它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对于一些高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如有心绞痛或糖尿病等,还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普拉格雷。
冠心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坚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要注意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其次,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强调了降脂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的重要性。
高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会导致血管内膜炎症和斑块形成。
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常见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可可博伐他汀等)和贝特类药物(如依普替尼),它们具有卓越的降脂效果。
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定期检查血脂水平。
此外,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还推荐了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氧,减少心肌损伤。
它们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并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β受体阻滞剂,并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此外,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还指出了其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
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降压、减轻心脏的过度负荷,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
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脏功能。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_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章节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1.3 参考资料章节二:冠心病概述2.1 定义2.2 流行病学特征2.3 病因与发病机制章节三:诊断与评估3.1 临床表现3.2 心电图检查3.3 血液生化检查3.4 影像学检查3.5 冠状动脉造影3.6 评估与分级章节四:治疗原则4.1 非药物治疗4.1.1 生活方式干预4.1.2 收缩压控制4.1.3 控制血脂4.1.4 控制血糖4.1.5 戒烟控制饮酒4.1.6 体力活动建议4.2 药物治疗4.2.1 抗血栓治疗4.2.2 β受体阻滞剂4.2.3 硝酸酯类药物4.2.4 钙通道阻滞剂4.2.5 ACE抑制剂和ARB 4.2.6 利尿剂4.2.7 阿司匹林4.2.8 辅助治疗章节五: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5.1 年龄相关问题5.2 性别相关问题5.3 合并疾病的处理5.4 妊娠期冠心病5.5 儿童和青少年冠心病章节六:用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6.1 药物相互作用6.2 不良反应和副作用6.3 药物的合理使用章节七:随访与评估7.1 随访频率7.2 随访内容7.3 评估指标章节八:附件附件1:冠心病治疗方案表格附件2: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用于管理药品相关事宜。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法规,用于管理医疗器械相关事宜。
附件:附件1:冠心病治疗方案表格附件2: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用于管理药品相关事宜。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法规,用于管理医疗器械相关事宜。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案中,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
一、抗血栓治疗抗血栓疗法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基础,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防止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和华法林等。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的稳定患者来说,口服阿司匹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剂量为75-150毫克/天,可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
2.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可以延缓血液的凝结,减少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的急性期患者来说,静脉滴注肝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剂量和滴注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长期预防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口服华法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心脏的作用。
剂量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一般维持在2-3之间。
二、降脂治疗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脂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管功能,并减少冠脉的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一般剂量为晚上口服,具体剂量需要根据血脂水平和病情进行调整。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是一类能够通过阻断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药物,从而降低血脂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贝特妥和非诺贝特等,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阿司匹林:除了作为抗血栓药物外,阿司匹林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脂作用。
对于冠心病的稳定患者来说,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01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
《201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临床最常见类型。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用药物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发布的《冠心病用药指南》中将所用药物根据药理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类。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证,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由较小剂量开始。
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将心率降至50次/分。
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作用于1受体。
非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1和2受体,目前已较少应用。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可同时作用于和1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
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
周围动脉病(PAD)及严重抑郁是使用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
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CAS)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受体阻滞剂,此时CCB(钙离子拮抗剂)应为首选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治疗。
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适宜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宜心绞痛的慢性长期治疗。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通常每日应有6~8小时的间歇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用药指南
冠心病患者用药指南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能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
风险。
3.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它们可以扩张
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4.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等,它们可以降低心率、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
5.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硝苯地平等,它们可以扩张冠状
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它们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
7. Statins: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它们可以降低血脂,
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8. 其他药物:如抗抑郁药、降糖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
1. 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
3. 观察药物反应:密切注意身体变化,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请立即停药并就诊。
4. 联合用药:部分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请在医生指导下
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5.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正常 - 随访
不正常 :新诊断糖尿 病或 IGT ± 代谢综 合征 :咨询糖尿病 医生
注 :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IGT :糖耐量减低
11
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2013年《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病诊疗指 南》作出了一些推荐,现就部分推荐作一总结。 (1)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指南具体推荐意见 如下:
9
图 4 显示了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及心血管病诊疗指南》提出
的以糖尿病或心血管疾 病为主同时有 / 无合并心
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的 管理流程。
10
图4
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为主或二者合并的疾病管理流程图 冠心病和糖尿病
主要诊断 糖尿病±冠心病
主要诊断 冠心病±糖尿病
未知冠心病 心电 图、心脏超声、 运动试验
效应。 另一方面,AMI、心力 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下降,而 低三碘甲腺原氨酸综合征则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的强烈预 测因素。
因此, 心血管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相互影响,治疗甲状腺疾病可能带来心血管系统 获益。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
已知冠心病 心电图、 心脏超声、运 动试 验,阳性发现,咨 询心脏病医生
未知糖尿病 OGTT; 血脂和血糖;HbAlc, 如果心肌梗死或 ACS, 目标:血糖 正常
已知糖尿病 筛查肾 脏病;如果血糖 控 制差(HbAlc>7%) 咨询糖尿病医生
正常 - 随访
已知冠心病 心电图、 心脏超声、运 动试验, 阳性发现,咨 询心脏 病医生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AHA/ACC Guideline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 南
• β受体阻滞剂:前壁AMI伴剧烈胸痛,心律 失常的患者,急性期一般以短效的倍他乐 克为主,因为好调节剂量 • 注意心率和血压 • 如果合并心律失常,最好使用倍他乐克或 者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他汀
• 尽早使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 南
5min
0.4mg
5min
0.4mg
AHA/ACC Guidelines
AHA/ACC的ACS 治疗指南
急性期硝酸酯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 连续静脉给药24小时,即产生耐药性;
- 若缺血症状或体征消失,持续静脉使用NTG是不正确的;
- 若在连续使用静脉NTG过程中出现缺血复发,增加给药剂量,可 恢复药物反应; - 对稳定的患者,持续静脉NTG24小时内,即过渡为非耐药制剂的 口服药
1、β受体阻滞剂
• 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 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 哮喘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 • 周围动脉病及严重抑郁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的相对禁忌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 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பைடு நூலகம்
1、β受体阻滞剂
• 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缺血, 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此时CCB应为首选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 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 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患者心绞 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用药后要求静息 心率降至55~60次/分
• 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 疗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心绞 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心律失常) 。 • 给予足够剂量。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合理的用药方案和严格的药物管理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冠心病合理用药的指南,帮助大家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用药原则1.充分知情,遵医嘱用药在开始药物治疗前,患者应充分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目的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控制用药剂量和种类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规定剂量,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成分相似的药物,以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3.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患者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便合理配伍使用。
例如,β受体拮抗剂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合用可能导致心脏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应避免使用。
4.定期随访,调整用药方案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随访医生,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方案。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和调整。
5.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冠心病患者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冠心病用药示例1.单硝酸异山梨脂片(佳乐定)单硝酸异山梨脂片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和减轻心脏负担来缓解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规定剂量。
2.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药制剂,适用于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
它主要由麝香、人参、牛黄、肉桂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强心、芳香开窍等作用。
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葛敏
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葛敏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葛敏1. 前言冠心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合理的药物治疗在冠心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方案,帮助控制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
2. 冠心病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病症。
2.2 分类:冠心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非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三种类型。
3. 药物治疗原则3.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3.2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
3.3 治疗目标: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发生等。
4. 药物治疗方案4.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4.2 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
4.3 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于控制心率和降低血压。
4.4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用于扩张冠状动脉。
4.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用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功能。
4.6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山莨菪碱等,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
5.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和使用:- 冠心病药物治疗记录表- 冠心病生活方式改变指南6. 法律名词及注释- 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 心绞痛:由冠心病引起的胸痛,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
- 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坏死,通常伴有严重胸痛和心电图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1 冠心病概述1.1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
左冠状动脉主干长1~3 cm,左主干下缘分出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供血给左心室前壁中下部、室间隔前2/3以及二尖瓣前乳头肌和左心房,回旋支供血给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上部、左心室外侧壁及心脏隔面的全部或左半部和二尖瓣后内乳头肌。
右冠状动脉供血给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隔面的右侧或全部。
在相邻的各主要冠状动脉之间可能存在交通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同时或分别累及各主要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部位决定了缺血症状和预后。
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管腔狭窄50%~70%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而在运动、心动过速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引起心肌暂时性供血不足,引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hronic stable angina,CSA);当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在心肌缺血中的地位受到重视。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将其列为稳定性冠心病的基本机制之一。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被认为是潜在的心肌缺血治疗靶点。
1.3 临床分型 1979年WHO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将冠心病分为5型:(1)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在静息、动态或负荷心电图下显示心肌缺血改变,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提示心肌灌注不足,无组织形态改变。
(2)心绞痛: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由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缺血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4)缺血性心肌病:长期慢性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突发心搏骤停引起的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1.4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已成为欧美国家最多见的病种,近10余年该病发病率在我国也呈明显升高趋势。
冠心病发病率一般以心肌梗死发病率为代表,有明显的地区和性别差异。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据Chambless等报道,WHO MONICA 1985-1990年29个监测点在5 725 762名35~64岁人群中共登记79 669件AMI 或可能的冠状动脉事件及各监测点年龄调整的冠状动脉事件率,结果显示,29个MONICA监测点在不同国家人群间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国家(如法通讯作者:韩雅玲E-mail:hanyl@ 周玉杰E-mail:azzyj12@霍勇E-mail:huoyong@国和英国)不同人群的死亡率也存在差异。
29个监测点人群中均显示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女性3~5倍,男性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仍为芬兰北加里勒亚(395/10万)和英国格拉斯科(385/10万),最低为中国北京(45/10万);女性除英国格拉斯科为最高(127/10万)外,其他多数为(30~60)/10万,中国女性为26/10万,西班牙加泰隆尼亚最低,为15/10万。
在美国因心血管疾病致死者72%多发生于65岁以上,其中主要为冠心病。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增加。
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无论城市或农村、男性或女性,AMI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开始显著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
《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031.59万人患缺血性心脏病。
2002-2013年冠心病死亡率调查发现我国冠心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显示,2013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约为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分别为93.17/10万,68.62/10万)相比明显提高。
城市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农村,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男性高于女性。
AMI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China PEACE 研究对2001-2011年13 81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数据显示:AMI住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显著增加,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使用不断增多,但由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降低,因而总的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比例并未提高。
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应用不足,院内病死率无显著降低。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自幼年开始,在不同的年龄组,各种危险因素对机体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同。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美国Framingham研究为代表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认了一系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TC)增高等,此后称之为“传统危险因素”。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又有了新的认识,除解释了一些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的冠心病发病机制问题外,还被用于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心理因素等被称为“新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1)高血压: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均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冠心病发病率显著相关,而且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即使血压处于正常高值(120~139/80~89 mmHg),其危险性也高于完全正常的人群(<80 mmHg)。
胡大一教授主持的一项中国人群的研究证实,在>60岁人群中,收缩压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死亡率具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2)血脂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均存在关联。
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组成物质,已经被大量的人群研究及动物实验所证实。
Framingham研究证实血胆固醇水平为5.20~5.72 mmol/L时,冠心病发生风险相对稳定,超过此限度,冠心病发生风险将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血胆固醇分为不同组分,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呈负相关。
PROCAM研究证实了TC与HDL-C的比值在预测冠心病发生风险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有学者提出高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tockholm等研究发现冠心病和TG的线性关系。
但2014年英国学会联合会(JBS)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指出,当将TC、HDL-C两种因素纳入综合分析时,高TG 血症并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易发冠心病。
Fram-ingham研究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则增加4倍。
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水平的高低也与冠心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1997年芝加哥开展的大规模临床调查显示,糖负荷1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和冠心病、脑卒中及全因死亡呈显著正相关。
(4)肥胖和超重:肥胖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作用是被逐步发现的。
Framingham研究发现肥胖的OR仅为1.01,基本可以认定为无直接关联。
但后续的多项前瞻性研究证明,超重可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向心性肥胖更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实际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不仅限于与重度肥胖有关,在“正常体重”范围上限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开始增加,随着体重的增加,危险逐步增大。
(5)吸烟:吸烟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达成基本共识。
冠心病发生风险与每天吸烟量以及烟龄长短有关。
Framingham研究发现每天吸烟大于、等于、小于20支的人群,其冠心病发生风险分别提高7.25倍、2.67倍、1.43倍,此外,吸烟者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高出1.5~2.0倍。
(6)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过量的热量摄入导致的超重和肥胖,过多的胆固醇摄入引起血脂紊乱,过多的盐摄入导致血压不稳等。
(7)性别:冠心病发病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美国白人和非白人的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Framingham研究发现绝经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为非绝经女性的2倍。
(8)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环境应激源和个性特征模式两方面。
暴露于应激源可以指急性的一次应激,也可以指高度紧张工作条件下的长期慢性紧张。
个人应对环境紧张的行为反应包括了抑郁等心理因素,还包括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研究认为沮丧和敌意等情绪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之外。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当我们面对患者个体时,需从整体观点出发进行评价,如其危险因素可能包括了社会环境、工作状况、个人情绪反应以及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全面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9)遗传因素:瑞典的一项针对2万对双生子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以年龄计算的冠心病死亡相对危险度在单卵双生子中为双卵双生子的2倍,表明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有较强的影响。
如家族性高脂血症中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反应过程等,均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产生影响。
2 冠心病用药分类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具两方面作用。
目前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CCB)。
2.1.1 β受体阻滞剂 根据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特性不同将其分为3类:①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忻)、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等;②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作用于β1和β2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目前已较少应用;③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同时作用于β和α1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常用药物为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