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买矿泉水》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买矿泉水(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买矿泉水(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买矿泉水(1)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数学学习;2.能够通过购买矿泉水的游戏活动,理解货币单位间的转换;3.能够通过游戏实践,认识季节的变化与气温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通过游戏活动,理解货币单位间的转换;2.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数学学习。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季节的变化与气温的影响;2.让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货币单位转换。

四、教学过程1. 角色扮演(1)让学生角色扮演商家和顾客,模拟购买矿泉水的场景,体验货币单位间的转换过程。

•商家身份:准备好若干瓶矿泉水,每瓶水定价2元,并随机选择若干个季节场景(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并对应物料(如花节数、冰块、落叶等);•顾客身份:准备好若干张2元、5元、10元、20元和50元的货币,并随机选择一个季节场景进行消费。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商家身份的学生应如何设定商品定价和季节场景;•顾客身份的学生应如何使用不同的货币购买商品,如何找零。

2. 游戏实践(1)让学生带上刚扮演的商家和顾客的身份,进一步进行游戏实践。

•商家身份:向对应季节场景的顾客出售矿泉水,考验学生货币单位转换的能力;•顾客身份:使用不同的货币购买矿泉水,并计算找零,考验学生货币单位转换能力的同时巩固季节与气温的关系。

(2)游戏结束后,由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各自的经验。

3. 总结归纳通过游戏实践,让学生对货币单位转换、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做一道相关练习题;2.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货币单位转换问题,并写下思路。

六、教学反思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感受到了货币单位转换的作用,并且做到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实践和体验,避免因表现好坏而缺少参与的学生受到影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

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

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思维”第三课《买矿泉水》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前两节课“量的认识”和“数量的比较”已经学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进一步明确购买和支付过程中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及分组和排队等运算。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本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1.以情境为主线,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以实物为材料,使学习内容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以合作和互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协作中进行思维启发和知识共建。

二、教学目标1.知道用数学加法和减法来计算购买和支付过程中的数值。

2.掌握通过分组和排队等方式简单地组合和比较小于5的数。

3.学会以合作和互动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班级共同商量并确定要购买的物品,制定购买计划。

2.模拟购买和支付过程,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3.通过分组排队等简单方式组合小于5的数。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手持物件等方式呈现一组物品,如苹果、饼干等,并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比较”内容,让学生互相比较并讲解其中的数学含义。

2. 呈现任务(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共同商量决定购买的物品,并制定购物计划。

教师辅导学生制定计划,让每个组别购买的数量再加总,并把总数公布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3. 模拟购物和支付过程(35分钟)学生按着自己的购物计划到小店购买物品,在购买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记录自己要购买的物品和数量,以及对应的价格。

当学生购买完物品后,需要进行自己支付的计算,并把自己的账单公布在黑板上,以便其他学生核对。

学生还需对比自己和其他学生的消费总额,并进行小组排名。

4. 总结和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换账单并核对差异。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和计算过程,并通过讨论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对数学运算方法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六节,主题是“买矿泉水”。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

2. 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购买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购买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矿泉水的价格、人民币的图片等。

2. 矿泉水的实物,用于展示和举例。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两瓶矿泉水,一瓶价格为3元,一瓶价格为4元,问学生如果要买这两瓶水,需要支付多少钱?2. 讲解人民币: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包括元、角、分,并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举例讲解:我拿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能买多少瓶3元的矿泉水?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将10元的人民币换成3元的矿泉水瓶数。

4. 加减法运算:接着,我让学生思考,如果要买3瓶3元的矿泉水和2瓶4元的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5. 练习:我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矿泉水的价格:3元/瓶,4元/瓶2. 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元=100分3. 购买矿泉水的计算公式:单价×数量=总价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一瓶3元的矿泉水和一瓶4元的矿泉水,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明剩下2元钱。

2. 题目:小红有8元钱,她想买一瓶3元的矿泉水和一瓶7元的矿泉水,请问她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红剩下4元钱。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估算》中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估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简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比较大小等运算已经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估算的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买矿泉水,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点,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估算方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矿泉水瓶、计算器、白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矿泉水瓶、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估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展示矿泉水瓶,提问:“你们知道矿泉水的价格吗?如果要买一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矿泉水的价格是5元一瓶,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2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的比较好,但估算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

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2、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3、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买矿泉水)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1)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1)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1)24×3=72(元)72×2=144(元)(2)24×3×2=72×2=144(元)(3)24×2=48(元)48×3=144(元)(4)24×2×3=48×3=144(元)4、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精选11篇)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精选11篇)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温习铺垫1、口算20×3=0×6=8×0=24×3=12×8=12×4=22×4=300×4=2、竖式计算48×4=320×5=602×5=540×3=二、创设情境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

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

(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需要准备多少钱呢?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

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2、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解法,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并对其方法进行研讨。

组长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算法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算法?生1:我是估算的。

要比120元多。

算式是20×3×2=120(元)生2:150元就够了。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doc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doc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最后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买矿泉水”的数学情境,运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首先安排估算“150元够买两箱矿泉水吗?”,让学生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然后,实际计算“一共要花多少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数量关系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最后设计生活中的“连乘”问题,加强学生对连乘含义的理解。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连乘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但是对于解释连乘每一步表达的意义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利用数量关系来理解连乘运算顺序时一定要强调解释每一步的意思。

三、教学目标第 1页共12页1.在“买矿泉水”的情境中,学生能解释估算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理解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与连乘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估算、小组交流、计算、全班分享等活动,学生能明确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与连乘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连乘的数量关系,结合情境图解释连乘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策略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六、教学准备PPT、教材、课堂题单、积木教具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观察图片、情境分析师:同学们要去露营,张老师需要购买一些矿泉水,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第 2页共12页生:张老师要买两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有24 瓶,每瓶3元。

师:你找得真完整。

教学环节(二):独立探究、交流分享师:那结合情境图里的数学信息,请孩子们“估一估,用150元买两箱矿泉水够吗?”,注意这里是要用估算的方法,一定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排列、组合》中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学生买矿泉水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排列、组合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排列、组合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排列、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矿泉水的图片、排列、组合的实例。

2.准备计时器、记录表格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排列、组合现象,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矿泉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矿泉水?如果要买这种矿泉水,你们会怎样选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排列、组合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简单的排列、组合实例,如:买1瓶矿泉水、买2瓶矿泉水、买3瓶矿泉水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排列、组合的概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6单元第6课时 买矿泉水(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6单元第6课时 买矿泉水(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6单元第6课时买矿泉水(1)一、教材基本情况本说课对象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第六课时,买矿泉水(1)。

该课是数学思维技能的拓展,主要涉及到金钱的认识与运用,商店购物的情境体验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1元和0.5元的货币面值。

•学生能够对货币面值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运用。

•学生能够正确选择1元和0.5元的面值购买商品。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模拟购物等情境体验,提高对商店购物过程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在实际购物前,认识货币面值和计算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面值1元和0.5元的认识和运用。

•模拟商店购物情境的操作和体验。

2.教学难点•面值1元和0.5元的运用和转换。

•模拟购物的实际情境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课件等方式展示矿泉水的图片,描述其特点和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是否在生活中有过矿泉水的经历。

引导学生对商品进行认知感性的体验。

2.活动设计(1)任务1:货币面值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课件等方式展示货币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面值一元和五毛的货币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建立认知桥梁。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识别和分类的活动,将不同面值的钱币进行分类并比较面值的大小。

(2)任务2:购物体验在商店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设置的商场背景和小卖部标志等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面值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购买商品过程中。

设置多组购买商品的场景,在每组场景中随机设置商品价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模拟购物体验,让学生体验在购买商品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巧。

可通过难度逐渐增加的形式,让学生在买单的过程中能够正确选择面值和进行加减计算。

(3)任务3:总结评价在购物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所进行的最后一组购物过程进行全班同步展示和讲解,针对不同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数学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教学设计6 买矿泉水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根据铺垫内容类推,独立探究。

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相互启发。

在寻求不同方法时,根据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带动全组成员,齐心协力,攻克难关,让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使独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的力量下迎刃而解,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积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粉笔。

师: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生: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生: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所以一共有4×6=24(支)。

师:那么5盒这样的粉笔有多少支?生:24×5=120(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目?生: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5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师: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4×6=24(支),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5=120(支),求出5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眼前的实物先数后算,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们从情境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

生2:一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间交流)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出你得到的数学信息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预设生: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2.估一估,150元够吗?师:请同学们估一估,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6页,主题为“买矿泉水”。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货币进行交易,重点掌握“元”、“角”和“分”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即“元”、“角”和“分”。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货币的换算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元”、“角”和“分”的换算关系,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在不同货币单位之间进行换算的方法,以及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如何计算所需支付的金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矿泉水瓶、货币模型、计算器学具:练习本、笔、矿泉水瓶、货币模型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矿泉水购买情境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购买矿泉水时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2. 新课讲解:(1)介绍货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和“分”,并以实际矿泉水价格为例子,讲解如何换算。

(2)通过PPT展示各种货币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货币,并讲解其换算关系。

3. 实例分析:以购买矿泉水为例,让学生现场进行货币换算和计算。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购买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货币换算和计算。

六、板书设计货币单位换算关系:1元 = 10角1角 = 10分购买矿泉水实例:矿泉水价格:3元5角支付金额:5元找零:5元 3元5角 = 1元5角七、作业设计(1)购买2瓶矿泉水,每瓶3元,需支付多少元?答案:2瓶矿泉水共需支付6元。

(2)购买1个面包,价格为2元5角,支付5元,需找零多少元?答案:支付5元,找回2元5角。

(1)支付10元,购买商品价格为7元3角,找回多少元?答案:找回2元7角。

(2)支付6元5角,购买商品价格为4元2角,找回多少元?答案:找回2元3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货币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6单元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6单元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6单元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选购物品时实物比较和价格比较方法。

学会使用“便宜”和“贵”的数量词描述物品的价格大小。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便宜”和“贵”的数量词描述物品的价格大小。

能实物比较和价格比较选购物品。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价格意识和选购物品时的实用能力。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物品的价格大小,学会实物比较和价格比较选购物品。

•教学难点:掌握“便宜”和“贵”的数量词。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4. 教学过程设计4.1 自然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课学习的知识:“水果比大小”、“称重器的使用”等内容。

学生将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理性评价和选择矿泉水。

4.2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以实际行动来体验和学习选购商品的过程。

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超市或周围零售店选购矿泉水,体验实物比较和价格比较选购商品的过程,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便宜”和“贵”的概念。

4.3 归纳总结回到教室,老师带领学生集体讨论购物的过程和策略,并总结实物比较、价格比较和“便宜”和“贵”的数量词的用法。

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将矿泉水的价格和大小进行比较和选择。

4.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将通过日常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估。

教师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6. 教学资源本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黑板、白板、矿泉水等实物。

7. 个性化课程•教学中家长可以陪同孩子来到超市,在教师带领下,一步一步教会孩子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和理解程度进行分组教学,更好地满足个性化课程的需求。

8. 教学后期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对选购商品的价格大小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有效利用家庭经济,合理购买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从而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生活消费情况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货币及其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际生活消费情况的分析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进行实际生活消费情况的分析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
1.黑板、白板、彩色粉笔。

2.数字卡片。

3.小型矿泉水瓶或拼图,以示意购买矿泉水的实际过程。

4.一些小零钱(不建议使用真钞)。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两个,之后让他们用这些数字卡片表示出他们认为一瓶矿泉水的价格。

2.教学展示
老师给学生展示一瓶真实的矿泉水,并列出几个不同价格的矿泉水,让学生比较,认识价格的不同之处。

3.课堂练习
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一:如果你有10元钱,你可以买几瓶矿泉水?
问题二:如果你只有5元钱,你能够买几瓶矿泉水呢?
4.教学总结
老师总结学过的知识点,解释货币的基本概念及其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再次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自行统计自己一周内购买矿泉水的数量以及总价,并让他们将数据带到下一堂课上进行讨论和比较。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涉及到了钱的概念和加减乘除的运算。

老师可以考虑将讲解贯穿于现实生活案例中,以此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

同时,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货币》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模拟购买矿泉水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实际购物经验有限,对购物过程中的计算和交流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购物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复杂的购物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矿泉水等商品,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3.准备购物计算器或纸笔,用于学生进行购物计算。

4.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他们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和进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矿泉水图片、计算器、投影仪等。

2.学具:学生计算器、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矿泉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买5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进位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

然后,教师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上台演示,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教案教学内容: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的:1、运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处置生活中复杂的实践效果;2、能结合详细情境停止预算,并了解预算的进程,培育先生的预算看法和才干;3、经过协作、交流,体验预算方法的多样化,开展先生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停止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详细情境停止预算,解释预算的进程。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进程:一、稳固旧知1、口算203= 06= 80= 128=124= 223= 243= 1004=2、竖式计算223= 3205= 6025=3、口答〔1〕四年级每班有先生30人,3个班共有先生多少人?〔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二、情境导入、探求新知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效果:运动会上,张教员给同窗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1、了解题意提问:图中通知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效果?2、引导计算〔1〕独立思索,小组讨论让先生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预算的方法,教员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现预算方法的多样化指名回答预算进程及结果,停止全班交流。

先生交流的进程中能够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④一箱矿泉水超越60元,两箱矿泉水超越100元,但不到200元。

先生能够还有其它预算的方法,只需合理,教员都要给予一定。

交流时,留意引导先生解释各自预算的进程。

3、引导精算把情境中的效果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先生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停止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员继续引导先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先生交流的进程中能够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矿泉水》
教材以“买矿泉水”过程中发生的连乘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连乘的实际含义,掌握运算顺序,逐步理解连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以三个问题为导引,
启发学生思考:一是估一估,150元够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魏适当的估算单位,进行估算,
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是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三是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计算。

引导学生寻找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化理解连乘的含义。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建立连乘的模型,深化理解连乘的含义。

相应课件。

【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张老师需要购买一些矿泉水,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

3、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探索新知】
1、师:估一估,张老师带了150元买两箱矿泉水够吗?
2、学生估算、同桌交流。

集体汇报,教师引导分析可能方法:
(1)、把每箱24瓶估成20瓶,先用20×2算出两箱大约40瓶,再用40×3=120(元),就算出买两箱矿泉水大约需要120元,因为120比150少,所以够买。

(2)、一箱24瓶,每瓶3元,那么24×3=72(元),把72看成70,一箱矿泉水大约需要70元,再用70×2=140(元)两箱就大约140元,140比150少,所以够买。

(3)、把每箱24瓶估成25瓶,先用25×2算出两箱大约50瓶,再用50×3=150(元),就算出买两箱矿泉水大约需要150元,所以够买。

(4)、把每瓶3元估成每瓶5元,那么24×5=120(元),也就是一箱大约120元,买两箱就是120×2=240(元),240比150大,所以不够。

(5)、把一箱24瓶估成30瓶,那么两箱就大约有30×2=60(瓶),每瓶3元,两箱就大约需要60×3=180(元),180比150大,所以不够。

(6)、师:比较这几种估计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比较。

3、师:刚才有的同学估算的结果是150元够买两箱矿泉水,有的同学又估出来不够,那到底哪种估算结果更接近我们的实际结果呢?大家抓紧时间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元”。

4、学生独立做题,组内交流,集体汇报时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思路:
(1)、先用24×2=48(瓶),算出两箱一共有48瓶,每瓶3元,再用48×3=144(元),算出两箱要花144元。

(2)、先用3×24=72(元),算出一箱需要72元,买两箱就是2×72=144(元)。

(3)、列成综合算式:24×2×3或者24×3×2。

(4)、师: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像这样连续乘的运算称为连乘,在书写的时候跟我们之前的脱式计算要求是一样的,等号要写在第一个数下面靠前面一点的位置。

(5)、师:连乘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24×2×3先算24×2求出两箱一共48瓶。

再乘3算出两箱一共要花144元。

24×3×2,先算24×3求出一箱72元,再乘2,求出两箱144元。

(7)、师:比较这两种脱式计算的方法,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8)、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想法。

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所以三个数相乘的顺序不同,但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计算结果相同。

5、(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认真观察这三幅图,你能分别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吗?
6、学生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
(1)、图1中有两个书柜,每个书柜有三层,每层能放35本书,问题是一共能放多少本书?可以先算2×3求出两个书柜一共有6层,因为每层有35本书,再用6×35,算出一共能放210本书,列成综合算式是2×3×35。

也可以先算3×35求出一个书柜可以放105本书,因为有两个书柜,再用105×2,就算出两个书柜一共能放210本书,列成综合算式是3×35×2。

(2)、图二中积木有4层,每层有2行,每行12个,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上下观察:可以先算一层有多少个,2×12=24(个),再算4层有多少个,24×4=96
(个)列成综合算式是:2×12×4。

前后观察:可以把这堆积木可以拆成前后2组,每组有4行,每行有12个。

先求每组有多少个,4×12=48(个),再求前后两组共有多少个,48×2=96(个)。

左右观察:可以分成这样的12组积木,每组积木有4层,每层有2个。

先求每组有多少个,4×2=8(个),再求12组一共有多少个,8×12=96(个)。

(3)、图3,从直观图中可以看出,鸡有45只,鸭是鸡的5倍,鹅是鸭的2倍,问题是鹅有多少只?可以先求鸭的只数,用45×5=225(只),再求鹅的只数,用225×2=450(只),列成综合算式是45×5×2。

也可以先算鹅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用2×5=10,再求鹅的只数,45×10=450(只),列成综合算式是45×(5×2)。

7、师:比较这些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具体的事情不同,但都可以用连乘方法进行计算。

(2)、连乘时,数字相乘的顺序虽然不同,但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3)、你还能提出一个用连乘计算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连乘的数量关系,建立连乘的数学结构模型,感受连乘时乘的顺序变了,但乘积不变的规律,从而为后续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打好基础。

]
【巩固应用】
1、练一红第1题:独立做题,先估一估、再算一算,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数量关系和列式方法。

2、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解答,组内交流。

(2)、集体订正,教师引导明确计算方法。

3、练一练第3题:全班齐练,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

4、练一练第4题:(1)、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算一算。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数量关系及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连乘的学习,不能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训练,必需要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连乘问题的数学结构和模型,教师教学新课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点,练习时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关注点。

]
【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全课。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