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原卷版)

合集下载

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2018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2016·三亚模拟)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 3 000 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于是新疆茶农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单产明显提高,但品质却大大降低,因而价格从曾经的黄金价跌落至白菜价。

读图回答3~4题。

3.与原产地相比,且末引种昆仑雪菊单产高但品质差的原因是( )A.种植规模扩大,雪菊产量多B.土壤肥沃,雪菊生长好C.海拔低,光热条件充足,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D.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雪菊生长周期长4.为了促进新疆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B.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C.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D.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5~6题。

5.由上图可知( )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6.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7.对下图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壤肥沃和先进的保鲜技术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a、b B.b、c C.c、d D.a、d(2016·成都检测)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平原区 发展方向
商品粮、豆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
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 结合退耕 还林、 还草工程的实施,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 牧业
)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 一致的指标是( ) B.日照时数 D.年降水量
A.≥10 ℃积温 C.太阳辐射量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甲地玉米气 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 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故 C 项正确。 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 A 项错误; 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且都是季风区,故 B 项错误; 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 D 项错误。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 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 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 N 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 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 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 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考点二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 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环境污染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所以选择D 项。

第2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所以选择B项。

第3题,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所以选择C项。

答案 1.D 2.B 3.C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5.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解析第4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

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落实练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在102~122天之间。

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

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正确的是()A.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市场广阔B.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平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D.西北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水源丰富4.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延长产业链,以提高马铃薯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B.减少对生态的破坏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东北优势区纬度高,气候凉爽,生长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华北优势区(内蒙古)降水较少;西南优势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但地形崎岖;西北优势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第4题,产业集群可能会增加区域的能源消耗,对区域生态可能有破坏作用,不能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区域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A.自然土壤肥沃B.人均耕地面积大C.商品率高D.水热条件优越6.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改良土壤D.培育良种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该区种植油菜和甘蓝,判断是我国南方地区。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章第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章第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北京东城区联考)下表为我国不一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表。

回答1~2题。

项目资本投入量人力投入量自然资源效率资本效率人力效率化肥量(千克/公顷)劳动力(劳动力/公顷)粮食/耕地(公斤/公顷)粮食/化肥(公斤/公斤)粮食/劳动日(公斤/日)全国平均264.53 199.5 4 377 16.55 21.94西北省份197.25 213.5 2 833 15.75 13.86西南省份186.60 312.3 3 979 21.44 12.69东南省份317.18 169.4 5 665 18.61 36.56东北和新疆235.65 119.4 4 908 21.78 42.25 A.西北省份B.西南省份C.东南省份D.东北和新疆2.东北和新疆旳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应出()A.农业生产落后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C.机械化水平高D.气候条件优越解析:读表中资料可知西南省份每公顷投入旳劳动力(劳动日)最多,因此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

东北和新疆旳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这反应了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1.B 2.C(·浙江绍兴测试)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商品性玉米产地。

下图是乌克兰简图。

读图完毕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旳是()A.①B.②C.③D.④4.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旳自然原因是()A.土壤B.水源C.热量D.光照解析:第3题,图中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受海陆位置及地形旳影响,①地距大西洋近来且处在西风旳迎风坡,降水最多。

第4题,美国中部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很好。

答案:3.A 4.C5.有关图中各地农业发展旳描述,对旳旳是()A.A地区农业发展最大旳限制性原因是光照局限性B.B地区农业发展引河流水浇灌最轻易导致水土流失C.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由于该地热量局限性D.与D地相比,F地发展农业旳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解析:选C。

人教版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7-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7-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A. 山地易排水 C.山地风力大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1. BC 【解析】 读图甲可以看出,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 围是年均温 15~26 ℃、年降水量在 1000~2000 mm 的地区,对 照图乙,可得出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 2. AD 【解析】 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的坡度,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①大米生长期长; ②夏季白昼长, 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气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 病虫害少。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考点三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考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1.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 平原、辽河平原。 2.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3.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农业 可持 续发 展
区域农业生产 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存在的 问题;区域农 业持续发展的 方法与途径
区域工业化和 城市化的推进 过程,产生的 主要问题以及 解决这些问题 的对策措施
区域 工业 化和 城市 化
考纲· 出彩解读
考点· 出彩梳理
考向· 出彩探
考题· 出彩演练
一轮总复习 · 地理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规范训练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规范训练

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读“吉林省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畜牧业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等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使之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看清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由此即可选出答案。

第2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地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水域发展渔业等。

答案:1.D 2.C(2014·高考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3~4题。

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第3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

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

第4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

答案:3.A 4.A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等奖作品)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等奖作品)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 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 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 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 东北的土壤肥沃;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 有利于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地形多样 一、发展条件
• 山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 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 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 需求量大。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 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安徽桐城余双红
• 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水源
温带季风气候
•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 热量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 夏季光照充足 • 降水充足
地形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
劳力
交通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1)东北地区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农业多种经营
(2)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平原地区-→ 种植业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种植业
渔业
农业 因地制宜 制
林业
副业
畜牧业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布局特点 基地建设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 1.C 2.D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4.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3.B 4.B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 多年的种植历史。

据此完成5~6 题。

5.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D.市场需求量大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答案 5.B 6.B下面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

读图,完成7~9题。

7.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洼B.河网密布C.气候湿润D.地狭人稠8.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9.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A.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B.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C.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D.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答案7.A8.B9.D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15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第15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考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考向2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的对比分析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1 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考向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考向3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分析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读图,回答问题。

(1)范围:A 黑龙江、B 吉林、C 辽宁三省和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冬季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读图,回答问题。

(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并不都是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2.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对农业发展并非只是劣势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但冬季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情。

(1)自然条件2.列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

2018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随堂巩固一、选择题中国经济网2018年12月6日讯2018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夺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历史性突破五千万吨大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食价格作出重要贡献。

据此完成1~3题。

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3.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解析:第1题,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小,人均粮食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第2题,黑龙江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

第3题,黑龙江人均耕地较多。

答案:1.A 2.C 3.A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6.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解析:第4题,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达标检测 必修3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达标检测 必修3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下图为2009和2010年四省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依据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内蒙古的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在降低B.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C.辽宁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条件差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荒漠化治理成果显著[解析] 由图可知,内蒙古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但总产量增高,说明单产提高;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辽宁省纬度低,热量较为丰富;黑龙江省大豆单产增幅大,故选B项。

2.受产销收益的影响,东北地区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 D ) A.冬小麦B.棉花C.油菜D.玉米[解析] 比较选项中的四种作物,玉米最适宜在东北地区生长,故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玉米,故选D。

(2017·甘肃嘉峪关期中)东北大米生产中很少用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

据此回答3~4题。

导学号 702923483.与东北大米质优无密切关系的是( D )A.冬季低温B.夏季白昼长C.黑土养分丰富D.年温差大[解析]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冻死害虫,故病虫害少;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再加上黑土养分丰富,大米质量好;年温差的大小对稻米生长影响不大。

4.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我国产粮“大户”。

两区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B )A.水热条件好B.生产规模大C.土壤肥沃D.交通便利[解析]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粮食生产规模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且当地粮食消费量小,故商品率高。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

读图,完成5~6题。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3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师用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3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师用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3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1.地理条件(1)范围:A 黑龙江、B 吉林、C 辽宁三省和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①气候②地形:E 高原、F 平原、G 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思维建模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考向一农业自然条件分析1.(2016·全国文综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基础题组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
1.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山货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 图中三江平原湿地开荒垦殖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种植园农业
D. 乳畜业
2015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与之相关的民谚:河南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河北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南省和河北省两地民谚不同的原因是,两地( )
A. 气候类型不同
B. 地形不同
C. 土壤不同
D. 热量不同
4. 南方是我国商品小麦的重要产区,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B. 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
C. 光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
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5.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通辽市位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冲积平原占70%,这里素有“内蒙古粮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阐述通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根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要求,通辽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扩大优质饲料供应,构建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种养循环的新型农牧业结构。

(注: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
(3)说明通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提升题组
大约3 000年前,秘鲁(图甲)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图乙),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
图乙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示意图
6. 图乙中水渠的作用主要有( )
①灌溉②排水③防霜冻④水运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与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 )
A. 商品率高
B. 生产规模大
C. 专业化水平高
D. 效益高
2011年,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下图
示意具体生产过程,其间农田需保证随时有充足的水。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该农业生态系统中( )
A.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
B. 耕作制度属于一年三熟
C. 养鱼养鸭可增加土壤养分
D. 需要增加农药的使用量
9. 为保护这种农业遗产,当地应该( )
A. 修筑梯田,扩大农田面积
B. 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
C. 增加养鸭数量,提高收入
D. 坡脚种植水源涵养林
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该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A. 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B. 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C. 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D. 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11. 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A. 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 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 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 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12.12.作物在各地的传播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6世纪,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我国,作为一种高产、易种的粮食作物,很快在我国西南山区得到推广。

古文中曾记载其“但得薄土,即可播种”“不和五谷争地,不劳农力”等优点。

说出玉米的引入、推广对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