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知识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抗生素种类繁多,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对于医学生、医务人员以及普通大众来说,记住这些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常见的抗生素,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记忆口诀。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类“窄谱天然青霉素,溶链葡球最灵敏。
氨苄阿莫是广谱,产酶耐药加棒酸。
”这句口诀中,“窄谱天然青霉素”指的是青霉素 G 等天然青霉素,它们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用较强。
“氨苄阿莫是广谱”则说的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它们的抗菌谱较广。
“产酶耐药加棒酸”意思是如果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耐药,可以加用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二)头孢菌素类“一拉二呋三克肟,四代吡肟五代罗。
”“一拉”指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二呋”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三克肟”代表第三代头孢菌素,像头孢克肟;“四代吡肟”说的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五代罗”指的是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洛林。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红霉素,支衣军团百日咳。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这类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以及军团菌感染、百日咳等有较好的疗效。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链卡庆,耳毒肾毒要记清。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其耳毒性和肾毒性。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治四体,衣支螺立最好记。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老眼昏花,儿女厌养。
”“老眼昏花”指的是氯霉素可能导致的视神经炎等眼部不良反应;“儿女厌养”意思是氯霉素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六、喹诺酮类抗生素“沙星家族喹诺酮,泌尿呼吸和肠道。
抗菌谱广活性强,儿童孕妇莫用它。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常用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肠道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
避免滥用: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
汇报人:XX
目录
01
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02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03
抗生素的合理配比原则
04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5
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1
抗生素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定义: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核酸复制等过程,达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效果。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的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的分类和适应症
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适应症: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有不同的适应症,如青霉素类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头孢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等
肝肾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二重感染: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其他感染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确定,不可随意增减。
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科普知识
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科普知识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科普知识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医疗中。
本文旨在介绍常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相关科普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和青霉素V,应用范围广泛。
青霉素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然而,由于许多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细菌敏感性进行选择。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鞍形菌素的一类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适用于治疗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常见的头孢菌素包括头孢菌素C、头孢菌素M等。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治疗,但也存在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三、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是一类广谱、强效的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广泛用于重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特别是对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然而,庆大霉素类抗生素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风险和毒副作用,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四、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这类抗生素的特点是在体内蓄积时间长,药效持久,对一些耐药菌有很好的疗效。
然而,长期、滥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使用。
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这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病情。
然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等。
六、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磺胺类抗生素对于敏感的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七、其他抗生素除了上述常用的抗生素类别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如利福平、万古霉素等。
药学中的抗生素与微生物学知识
不将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或长期使用 ,以免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产生。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1 2 3
抗生素滥用
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 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和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新药研发困难
由于抗生素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近 年来新抗生素的研发进展缓慢,难以满足临床需 求。
REPORTING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细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形态多样, 繁殖迅速。
病毒
非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 行复制。
真菌
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 等。
放线菌
原核生物,主要分布于土壤和 水中。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物质循环
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
维持生态平衡
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生态平衡 。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抑制细胞壁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屏障作用
,导致细菌破裂死亡。
破坏细胞膜
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 胞内的物质外泄,从而杀死细 菌。
抑制蛋白质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失去生长和繁殖所必需 的物质,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
抑制核酸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阻 断细菌的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 ,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不 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
按时服药,确保药物在体内维 持有效浓度,达到治疗效果。
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缓解 也不应提前停药,以免病情反 复。
抗生素基础知识
20102010-8-24
Dr.HU Bijie
15
大环内脂类 抗菌谱
需氧G 球菌和G 需氧G+球菌和G-球菌 厌氧球菌 军团菌 幽门螺杆菌和弯曲菌 鸟分支杆菌 支原体和衣原体
20102010-8-24
Dr.HU Bijie
16
喹诺酮类
第一代喹诺酮: 第一代喹诺酮:奈啶酸1962 第二代喹诺酮: 第二代喹诺酮:吡哌酸1974 第三代喹诺酮: 第三代喹诺酮: 培氟沙星, 诺氟沙星1979,培氟沙星,依诺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1985 ,环丙沙星,氨氟沙星 新一代(第四代)喹诺酮: 新一代(第四代)喹诺酮: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1993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曲伐沙星,加替沙星, 曲伐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20102010-8-24
Dr.HU Bijie
2
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噻吩,唑啉,拉定, 噻吩,唑啉,拉定,氨苄 2.第二代头孢菌素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克罗,呋肟,丙烯,孟多, 克罗,呋肟,丙烯,孟多,替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3.第三代头孢菌素 a.抗绿脓 哌酮,他啶 a.抗绿脓 哌酮, b.注射用 噻肟,唑肟,甲肟,地嗪,曲松 b.注射用 噻肟,唑肟,甲肟,地嗪, c.口服用 克肟,他美脂,特仑酯,地尼 c.口服用 克肟,他美脂,特仑酯, 4.第四代头孢菌素 4.第四代头孢菌素 吡肟, 吡肟,匹罗
– 敏感: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变杆菌、普鲁菲登菌; 敏感: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变杆菌、普鲁菲登菌; – 部分敏感:普变杆菌、肠杆菌属、沙门菌、枸橼酸菌 部分敏感:普变杆菌、肠杆菌属、沙门菌、 – 耐药:沙雷菌(大多),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完全耐药 耐药:沙雷菌(大多)
抗生素知识点
抗生素知识点
抗生素,即抗菌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它们在医
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以下是关
于抗生素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特
定类型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
2.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服用,不可随意
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
同时,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
菌耐药性的增加。
3. 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疾病时,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皮疹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由于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
有效的抗生素失去了疗效。
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滥用。
5. 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患者的年龄、病情
的轻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确保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总之,了解抗生素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耐药
性问题的发生,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希
望大家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谨慎对待,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生素知识
抗生素知识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治疗感染。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1. 类型:抗生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每种类别的抗生素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对应的细菌覆盖范围。
2. 作用机制:抗生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使细菌在分裂时破裂。
四环素类抗生素则可以阻断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3. 细菌抗药性:细菌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能力。
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细菌抗药性的发展部分归因于不正确或滥用抗生素的使用。
抗药性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如改变细胞壁结构、产生酶以破坏抗生素等。
4.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完成完整的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不要分享或存储过期的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尽量预防感染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5. 副作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胃肠不适、黄疸等。
不同的抗生素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正确使用抗生素以及预防细菌抗药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使用抗生素时,建议遵循医生的指示,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抗生素培训课件
细菌传播:耐 药细菌传播, 导致耐药性扩 散
03
02
基因突变:细 菌基因突变, 产生耐药性
04
环境污染:抗 生素污染环境, 导致细菌产生 耐药性
耐药性的危害
1
增加治疗难度:耐药性导致抗 生素治疗效果下降,需要更高
剂量或更复杂的治疗方案
2
增加医疗费用:耐药性导致治 疗费用增加,给患者和医疗系
统带来经济负担
克林霉素等
抗真菌类:如 氟康唑、伊曲
康唑等
四环素类:如 四环素、土霉
素等
喹诺酮类:如 诺氟沙星、环
丙沙星等
抗病毒类:如 阿昔洛韦、利
巴韦林等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 细胞壁的 合成
干扰细菌 蛋白质的 合成
抑制细菌 核酸的复 制和转录
破坏细菌 的细胞膜 结构
2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如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
药物相互作用
01
抗生素与抗凝 血药物:可能 导致出血风险
增加
04
抗生素与抗糖 尿病药物:可 能导致血糖波
动
02
抗生素与抗癫 痫药物:可能 导致癫痫发作
风险增加
05
抗生素与抗肿 瘤药物:可能 导致药物疗效
降低
03
抗生素与抗高 血压药物:可 能导致血压波
动
06
抗生素与抗过 敏药物:可能 导致过敏反应
加重
抗生素培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抗 生 素 基 础 知 识 03 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性
02 抗 生 素 的 合 理 使 用 04 抗 生 素 的 安 全 性
抗生素名词解释药物化学
抗生素名词解释药物化学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药物。
它们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的天然产物或经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
抗生素的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多样,常见的抗生素包括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多肽类等。
这些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抗生素的药物化学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化学结构包含β-内酰胺环结构,这使得它们能够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则包含β-内酰胺环和青霉素核心结构,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酶来发挥抗菌作用。
抗生素的药物化学还涉及到它们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这些特性会影响抗生素在体内的药效和副作用。
此外,抗生素的药物化学还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
抗生素可能
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它们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
进行合理的用药管理。
总的来说,抗生素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其药物化学结构和作
用机制对其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
重要影响。
了解抗生素的药物化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
制和合理使用。
抗生素知识点
抗生素知识点抗生素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等知识点。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以下几种作用机制发挥其抗菌作用:1. 细胞壁的干扰:某些抗生素能够进入细菌,并与其细胞壁合成相关的酶结合,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导致菌体膜破裂、溶解和死亡。
2.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抗生素可以与细菌中的核糖体结合,阻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阻断病原菌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3. DNA合成的阻断:部分抗生素干扰细菌DNA的合成,使细菌无法合成完整的DNA链,从而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其抗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氧四环素等,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起到抗菌作用。
5. DNA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DNA的合成来杀死细菌。
三、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时,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 依照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属于处方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前要详细告知医生个人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严格按照医嘱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使用。
2. 不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感冒、发热等病症中,如果没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以免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3. 严格按照疗程使用:即使症状缓解,也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疗程使用抗生素,以确保病菌被彻底清除,并预防复发。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抗生素专业知识
HOOC
N
S CH3
N
CH3
R
COOH
青霉二酸
RN
O
H2O
O
HS CH3
N
CH3
COOH
RN
HS CH3
O
HN
O
CH3
COOH
抗生素专业知识
第22页
碱性条件下
HH H
RN
S CH3
O
N
O
CH3
COOH
HH H
RN
S
O O HN
HO
CH3 CH3
COOH
青霉酸
OHβ-lactamase
HH H
RN
S CH3
O
N
O
CH3
COOH
H3CO
OCH3
HH H
N
S
H3CO CH3
O
N
O
CH3
COOH
HH H
N
S CH3
O
N
OCH3 O
COOH
β -lactamase sensitive
OCH3
HH H
N
S CH3
O
N
O COOH
抗生素专业知识
第31页
苯唑西林系列
O R1 N
R2
CH3
HH H
N
S CH3
O
N
O
合成时带入残留量蛋白多肽类杂质;
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 中β-内酰胺环开环本身聚合,生成包含青霉噻唑 蛋白,青霉噻唑多肽,青霉噻唑聚合物高分子聚 合物。
抗生素专业知识
第17页
抗生素专业知识
抗生素知识回顾1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老年人慎用,因为易通过血脑屏障, 出现多动、自言自语、幻视、幻听等。
甲硝唑:共济失调。
SIM、INH、EMB:周围神经病变。 万古霉素:有一定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前庭功能、听力损害。 亚胺培南:每日4g,可出现惊厥。
肝毒性
对肝脏直接毒性刺激
常见品种: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二代头孢特点+抗厌氧菌 耐受ESBL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 亚胺培南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甚强,对G-菌、G+菌、需氧
菌和厌氧菌皆有良好抗菌活性;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对本品耐药; 临床上亚胺配南与等量人类肾去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
更广 G+ < 1、2代 G- > 1、2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G+作用增强 G- >3 代 对绿脓杆菌、 厌氧菌有效
对β-内酰胺 酶稳定性
不稳定(但对金 葡菌所产的酶稳 定)
较稳定
肾毒性
有
较一 代轻
高度稳定
基本无
对多种β-内 酰胺酶稳定
基本无
代表药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Page 49
•急性,非复杂性UTIs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 •院内获得性,复杂性UTIs除大肠杆菌外,绿脓杆菌,沙雷 氏菌属,柠檬酸菌属,肠杆菌属和 不动杆菌属也 不 少见 •复杂性UTIs多由产β-内酰胺酶的菌属引起
Page 50
•前列腺肥大 •神经原性膀胱障碍 •膀胱肿瘤 •尿结石 •留置导尿管
(cilastatin,无抗菌作用)(泰能)合用可阻断本品在肾脏的代谢, 增加尿道原形药物浓度,并消除其单用可能产生的肾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改变靶位结构 (1)改变靶蛋白结构 RFP耐药菌RNA多聚酶的 耐药菌RNA多聚酶的β 如:RFP耐药菌RNA多聚酶的β-亚基结构改 变造成的耐药。 变造成的耐药。 (2)增加靶蛋白数量 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 (3)生成耐药靶蛋白 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 PBP2A, 如: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 。
基本概念
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drugs ) 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属于化疗药。 属于化疗药。 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drugs) 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 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恶 性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药。 性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药。 chemotherapy)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恶性肿瘤细胞 细菌、真菌、病毒、 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基本概念
抗生素后效应( effect,PAE)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 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 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化疗指数( index,CI):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概念: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 概念: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 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 ED50。 CI = LD50 / ED50。 意义: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 意义: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 越大,表明 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 越大, 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 但化疗指数越大并非绝对安全。 但化疗指数越大并非绝对安全。
预防用药的指征
预防风湿热复发: 1、预防风湿热复发:如苄星青霉素清除咽喉 部及其他部位的溶血性链球菌。 部及其他部位的溶血性链球菌。 传染性疾病流行期: SD预防流脑 2、传染性疾病流行期:如SD预防流脑 预防新生儿眼炎:如红霉素、 3、预防新生儿眼炎:如红霉素、四环素预防 球菌、沙眼衣原体眼炎。 新生儿淋 球菌、沙眼衣原体眼炎。 预防外科术后感染: 4、预防外科术后感染:如新霉素用于肠道术 前给药。 前给药。 其他:如青霉素预防战伤气性坏疽。 5、其他:如青霉素预防战伤气性坏疽。
小
1、基本概念 抗菌谱 抗菌活性 化疗指数 耐药性 抗菌机制(四种) 2、抗菌机制(四种)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五种) 3、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五种) 预防用药的指征(五个) 4、预防用药的指征(五个) 5、联合用药的指征(六个) 联合用药的指征(六个) 正确联合用药(四类药物) 6、正确联合用药(四类药物)
抗生素
概要
基本概念 抗菌机制 细菌的耐药性 合理应用 药物分类
概念
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 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 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 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 合物 。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3、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细菌对β 内酰胺类、 如:细菌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的耐药 4、改变代谢途径 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 PABA或直接利用 如: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利用 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5、主动流出作用 喹诺酮类 外排蛋白系统 泵出菌体外 细菌细胞膜上) 大环内酯类等 (细菌细胞膜上)
联合用药
1. 2. 3. 4. 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 扩大抗菌谱
联合用药---指征 联合用药 指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1.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如急性重症感染 。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 2.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 炎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 3.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如腹腔脏器穿孔 4.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4.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如抗结核药 。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减少剂量。 5.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减少剂量。 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 SD预防流 6. 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如青霉素 + SD预防流 脑
分类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临床用途,抗菌药物通常为: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临床用途,抗菌药物通常为: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氨基苷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六)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 resistance)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的概念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 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耐药性的分类: 耐药性的分类: 固有耐药性: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 相传的耐药性,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相传的耐药性,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大多由质粒介导, 获得耐药性: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由染色 体介导的耐药性,如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体介导的耐药性,如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注意: 注意:与耐受性相区别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 ① 水解酶:如 β-内酰胺酶 青霉素型: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合成酶(钝化酶):如乙酰化酶、 ):如乙酰化酶 ② 合成酶(钝化酶):如乙酰化酶、磷酸 化酶、 化酶、核苷化酶等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 药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 药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
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1、胞浆内阶段:合成粘肽的前体物质——乙酰胞壁酸五肽,磷霉素、 胞浆内阶段:合成粘肽的前体物质 乙酰胞壁酸五肽,磷霉素、 乙酰胞壁酸五肽 环丝氨酸作用于该环节,阻碍了N 乙酰胞壁酸五肽的合成。 环丝氨酸作用于该环节,阻碍了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合成。 胞浆膜阶段:合成粘附单体——直链十肽细胞膜合成十肽聚合物。 直链十肽细胞膜合成十肽聚合物。 2、胞浆膜阶段:合成粘附单体 直链十肽细胞膜合成十肽聚合物 万古霉素、杆菌肽作用于该环节。 万古霉素、杆菌肽作用于该环节。 胞浆膜外阶段:在转肽酶的作用下,将粘肽单体交叉联结。 3、胞浆膜外阶段:在转肽酶的作用下,将粘肽单体交叉联结。青霉 素及头孢菌素等β 内酰胺类作用于该环节。 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作用于该环节。 二、增加胞质膜的通透性 多肽类 —— 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如:多粘菌素B、E 多粘菌素B 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 多烯类 —— 增加真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如: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 三、抑制核酸的合成 如磺胺、 1、抑制叶酸的合成 ,如磺胺、甲氧苄啶 抑制DNA RNA的合成 如喹诺酮类、 DNA、 2、抑制DNA、RNA的合成 ,如喹诺酮类、RFP 四、抑制蛋白的合成 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
联合用药---结果 联合用药 结果
1. 2. 3. 4. 协同作用(增强):1 协同作用(增强):1 + 2 > 3 ): 相加作用: 相加作用: 1 + 2 = 3 无关作用: 无关作用: 1 + 2 = 2 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 1 + 2 < 2
如何正确联合用药
药物分类: 药物分类: 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Ⅰ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Ⅱ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快效抑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Ⅲ 快效抑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慢效抑菌药: Ⅳ 慢效抑菌药: 磺胺类 Ⅱ: Ⅰ + Ⅱ: 协同 Ⅲ: Ⅰ + Ⅲ: 拮抗 Ⅳ: Ⅰ + Ⅳ:无关或相加 Ⅲ: Ⅱ + Ⅲ: 相加或协同 Ⅳ: Ⅱ + Ⅳ:无关或相加 Ⅲ + Ⅳ:相加 Ⅳ: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用药原则: 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临床诊断、 1、明确诊断:临床诊断、病原诊断 合理选药: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 2、合理选药: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 和不良反应 调整剂量和疗程:根据肝肾功能、 3、调整剂量和疗程:根据肝肾功能、生理状态 防止滥用: 4、防止滥用: 杜绝不必要用药: (1)杜绝不必要用药:如病毒感染 (2)避免局部用药 (3)控制预防用药 (4)合理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