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也涌现出了很多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稻麦产量丰富。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栽培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的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地理气候特点沿淮-淮北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基地。
稻麦作为当地主要的农作物,其栽培技术需要结合地理气候特点来进行调整。
1.气候特点:冬季气温寒冷,多风,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温高,多雨,高温多风;秋季气候凉爽,较为干燥。
2.土壤特点: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质松软。
以上地理气候特点对稻麦的栽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
二、水稻的栽培技术1. 水稻的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水稻品种。
一般选择早熟和中熟水稻品种,以适应当地的冬季寒冷、夏季高温的气候特点。
2. 土壤准备:在水稻田地秋季收获后,及时进行土地整理,进行深松耕作,加强有机质的施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肥力。
3. 水稻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合理确定水稻种植密度。
一般情况下,畦高可达15-20cm,行距60-70cm。
4. 施肥技术:利用有机肥、复合肥、氮磷钾化肥等,进行合理施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5. 水田管理:水稻的管理包括水稻田地的灌溉、除草、虫害防治、病害防治等。
要做好水稻田地的管理工作,及时测定水稻田地的土壤水分情况,合理增减灌溉水。
6. 水稻收获和后期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水稻的收获时间,并且在水稻收获后,进行农田的整理工作,做好下茬作物的前期准备工作。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技术名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技术概述:稻麦两熟是我国南方及我省基本种植制度,近年来,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等重大病害的流行,以及小苗(机插、抛秧)的普及推广和偏迟熟水稻品种的应用,稻麦迟播迟熟,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紧张,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
该技术核心是在研究稻麦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技术定量化原理基础上,按叶龄进程为主线把稻麦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群体形成规律把群体动态指标定量化,按措施效应规律把栽培技术全程定量化,从而形成了能使稻麦生产全程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定量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
增产增效情况:稻麦周年亩增产5-8%,亩增效150元左右。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苏北、苏中、苏南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
以种植方式、品种、接茬、耕整地优化为重点,构建并应用苏北“中粳机插(抛秧)—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少耕机条(匀撒)播种期”、苏中“迟熟中粳与早熟晚粳机插或抛秧—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苏南“晚粳机插与直播—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播或匀撒播”为主体的稻麦周年高产种植模式。
②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适用稻麦品种。
通过品种生产力比较与筛选,苏北水稻重点应用水稻:连粳7号、宁粳4号、徐麦5号等,小麦:淮麦22、徐麦31、济麦22等品种;苏中水稻:武运粳24、南粳49、镇稻11、扬粳4227等,小麦:扬辐麦4号、宁麦16、扬麦16等;苏南水稻:武运粳23、镇稻13、常农粳5号等,小麦:镇麦168、扬麦16、宁麦17等。
③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以高产高效和及时让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手段,苏北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化控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5cm行距增密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抛(摆)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中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摆(机)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苏南重点应用水稻标准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直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匀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稻麦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稻麦的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我国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积极探索了一系列适应区域特点的栽培技术模式。
一、水稻种植技术模式1.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水稻种植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水稻品种。
同时要结合土壤肥力和水源等因素进行选择。
2. 合理施肥:水稻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对于稻麦的丰产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同时可以结合有机肥或者矿肥和有机肥的混施,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3. 控制水分:稻麦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合理控制水分对于稻麦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对稻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4.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稻麦生产中的一大限制因素,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对于稻麦的丰产至关重要。
在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小麦种植技术模式1. 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根据当地的小麦种植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4. 合理制定田间管理措施:根据小麦的生长规律和特点,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措施。
包括适时翻耕和松土、合理密植和稀植、适时除草和除虫害、加强病害预防等。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控制水分和病虫害、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措施等。
这些技术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稻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麦种植区域,具有优质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土壤管理1. 秋收后的土壤整理秋收后,对土壤进行深翻整理,有利于促进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和植株根系伸展。
深翻整理后,要及时进行平整,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湿性。
2. 秋冬耕土在深翻整理后,进行秋冬耕土,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在耕土的可以进行有机肥的施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和养分水平。
3. 土壤酸碱平衡在栽培稻麦的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平衡。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施肥和改良措施,确保土壤的酸碱平衡,有利于植株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二、水肥管理1. 合理施用氮肥在稻麦的栽培过程中,氮肥是非常关键的养分。
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还可以减少氮肥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2. 水肥一体化在沿淮-淮北地区,可以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稻麦栽培。
通过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少水肥的浪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是一种比较安全、环保的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和改良有很好的效果。
在栽培稻麦的过程中,适量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病虫害防治1. 科学施药在栽培稻麦的过程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农药的使用要遵循科学施药原则,做到合理使用、防治合一,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2. 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也是非常关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态。
3. 提高作物免疫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稻麦的免疫力,如增加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选用抗病虫的品种等,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在沿淮-淮北地区,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些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的稻麦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稻麦种植的重要区域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人们对于稻麦的栽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实现稻麦的优质丰产和高效栽培。
当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民栽培技术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种植方法,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气候变化和土壤质量的不稳定性也给稻麦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为了解决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建立一种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以提高稻麦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通过对现有的稻麦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并验证其实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研究沿淮-淮北地区稻麦栽培技术现状,总结当前应用的方法和技术;3. 探讨沿淮-淮北地区稻麦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栽培模式;4. 设计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栽培技术模式,为实践提供具体指导;5.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验证技术模式的效果和可行性;6. 验证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实用性,并为该地区稻麦生产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7.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稻麦栽培技术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沿淮-淮北地区的稻麦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栽培技术模式,提高稻麦产量和质量,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2. 正文2.1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现状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稻麦种植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稻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采用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来提高稻麦产量和品质,实现高效农业的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麦种植区之一,该区域在优质稻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稻麦的目标,该区域需要采用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1.科学耕作:(1)合理选育品种。
在本地选育和引进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坚决淘汰低产低质品种。
同时,遵循丰产、高效、优质的原则,实施优质高产的选育策略。
(2)设施配套建设。
通过建造适当的设施,如田间排水沟、排水管、渠道等,确保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水分需求。
2.科学施肥:(1)合理配置基肥:合理的基肥配置是增加产量和品质的前提,应采用高效、快速、简便、低耗的肥料投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水稻吸收养分的能力。
(2)合理追肥和叶面喷肥: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案,增加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促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3.科学管理:高效的栽培管理是水稻周年优质丰产的重要保证,它自立创新,成效显著。
(1)合理选建优质育秧田:在不同地形、坡度、土质条件下,根据育秧土壤性状、水源条件、肥力等因素选建合适的育秧田。
(2)调整插秧密度:根据品种性状、生长期、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设计插秧密度,达到高产、优质。
(1)科学配基肥:由于小麦的生长期较短,在花叶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基肥要以快速的方式进行施用。
(2)合理追肥:在生育期和抽穗期,根据作物体积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增加,及时进行合理的追肥,定期调整施肥的方案,以达到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追肥必须与丰产相结合的目的。
耕作深浅要适度,不能过深,以免破坏土层构造,降低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在耕地时要把秸秆深埋,既能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又可提高土壤肥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麦种植也越来越智能化。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华北平原的重要农业区域,以其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大豆、玉米、大葱等农作物的主产区。
在这个优势条件下,稻麦的种植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产量和品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研究和推广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势在必行。
一、前期准备工作1. 地块选择选择平原、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区,以确保水稻和小麦的正常生长。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追肥、腐熟有机物的施用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水源建设建设稻田的引水、排水系统,确保稻田的水源供应和排水畅通。
二、种植技术1. 种子选择选择良种,包括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品质优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稻麦种子。
2. 动态施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需求,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包括种植前的基础施肥和生长期的追肥。
3. 精确播种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和适宜的密度。
4. 水控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情况,采用适当的灌溉技术,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5. 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农田的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包括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
6. 适当修剪对稻麦进行适当的修剪,促进分蘖和穗粒的发育,提高产量。
7. 种植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等管理措施,保持作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三、收获和后期处理1. 适时收获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确保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 合理贮存对收获的作物进行及时和合理的贮藏,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3. 后期加工和销售对稻麦进行适当的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然后进行销售和市场推广。
通过以上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沿淮-淮北地区的稻麦种植将能够实现周年生产和优质丰产。
这将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稻麦的总体供给水平。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产粮区之一,稻麦是该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稻麦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模式。
本文将介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1. 种子选用种子是栽培技术的基础,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稻麦种子尤为重要。
在选择稻谷种子时,要选择籼稻和粳稻的良种,如河南莱芜、陇强、中粳6号等。
在选择小麦种子时,要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冀麦618、郑麦8号等。
2. 土壤改良沿淮-淮北地区的土壤以壤土为主,土壤肥力一般较低。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进行有机肥和矿质肥的施用。
有机肥可以选择畜禽粪肥、农村秸秆等进行施用;矿质肥可以选择氘肥、尿素、磷酸二铵、钾肥等进行施用。
还可以进行土壤翻耕和翻晒,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3. 合理施肥对于稻麦作物来说,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和生育期的不同来合理施肥。
一般可以按照底肥和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
底肥可以在秋季进行施用,主要用于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元素的不足;追肥可以在生育期适时进行,主要用于补充养分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4. 合理密植沿淮-淮北地区的稻麦栽培密度一般较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稻田密植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密植度。
一般稻谷的密植度为50万/亩,粳稻为70万/亩;在小麦田密植方面,可以选择150万/亩的密植度。
5. 病虫害防治稻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的防治措施。
在物理防治方面,可以利用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传播;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天敌和捕食者来控制病虫害;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效果和安全性的农药进行施用。
6. 水田管理沿淮-淮北地区的稻田是水田,水田管理对于稻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9期收稿日期2016-04-07凤台县隶属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淮上明珠,皖北江南”之称,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mm ,无霜期216d ,平均气温15.1℃,非常适宜进行稻麦周年生产。
为进一步促进区内稻、麦周年高产技术的构建及推广,对本区内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1良种选择良种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必须选择优良的品种才能使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发挥最大价值。
良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所选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栽培条件;二是选择的品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即所选品种要与当地的生产水平和市场需求相互适应。
具体实施时农户可参看当地小麦生产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和当地农技站的意见,适合凤台县种植的小麦良种有淮麦22、新麦21号、洛麦23、明麦1号、山农20、淮麦25、轮选22、烟农19、烟农5158、轮选988、山农17等。
1.2播种影响小麦生长的所有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
一旦播种过早,由于气温过高,容易造成麦苗徒长,进入冬季后气温迅速降低则容易发生冻害,在来年春季难以快速返青,影响小麦的生长,继而影响产量。
如果播种过晚,温度较低,造成出苗率下降,出苗速度慢,冬前苗生长量不足而难以形成壮苗,根系稀疏,体内养分积聚不足,对环境的抗逆性较差,甚至造成穗头偏小、成熟期延迟、千粒重降低等问题,最终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一般情况下,春性品种在10月的最后7d 内播种最佳。
此外,小麦的播种还需注意播种量,深浅、均匀等细节,以保证后期能够顺利生长[1]。
1.3田间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如在播种前后及时开沟、查苗、补种补栽、疏除过密幼苗并注重病虫害防治。
同时应尽量避免在拔节前施用苗肥,以免无效分蘖过多,造成养分损耗而影响后期生长。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一直是农民们的主要生计来源,而稻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种植的优质丰产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和农民收入。
一、土壤改良与耕作措施沿淮淮北地区土地肥沃,但潜在土壤肥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在种植前,农民们普遍采取了土壤改良措施。
首先,他们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石灰的追施以提高土壤的酸碱平衡。
其次,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秸秆、绿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
此外,农民们还普遍进行了地面覆盖,采用秸秆覆盖来保持土壤湿度和改善土壤结构。
在耕作措施方面,沿淮淮北地区农民们普遍采用了插秧栽播和保墒保温的技术。
通过插秧栽播,可以节约劳力、节水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在插秧栽播后,农民们还会在田间进行田面覆盖,使用土壤祛湿剂和覆膜等措施,保持水分和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和农药的损失。
二、合理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合理的施肥对于稻麦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沿淮淮北地区,农民们普遍采用了依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的方法,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科学合理配比肥料以保证作物所需营养。
并且,在施肥时,农民们还结合农作物生长时期的需求进行了分蘖限制、抽穗调控等技术措施,以避免肥料过量对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
病虫害是影响稻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农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改变传统的单一施药方式,采用轮作、间套、合理布局等方式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他们加强了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农民们还加强了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了他们对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三、科技创新与新品种推广科技创新在稻麦栽培技术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沿淮淮北地区的农民们积极引进了新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了种植效率和农作物的质量。
试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Z i f u j i n g y a n一、稻麦品种的选择播种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类型,选择不同的品种。
例如苏北地区种植水稻可以选择连粳7号、连粳11号等中熟稳定,综合效益高的品种;小麦选择徐麦33、济麦22等抗逆性好、适宜晚播的春性或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可以减少小麦因晚播积温少、生长周期不够引起的结实率低等问题,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
此外,因稻麦轮作的特殊性,还应考虑水稻和小麦生育期的衔接问题,综合品种的产量、生育期以及抗病性等表现,选用最合适的稻麦品种组合。
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包括适宜的基本苗数、株行距以及每穴苗数三个控制因素。
秧苗密度是影响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合理的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类型、水肥条件、秧苗素质、插秧时间、产量指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例如宽行窄株栽插方式,既可以达到较高的密度水平,解决密植与高产之间的矛盾,同时便于通风透光和管理操作,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极为普遍。
(二)水肥管理灌溉对水稻的生长过程极其重要,应根据其生长规律科学管理。
移栽后,吸水能力因根部的损伤而降低,吸收能力不足,必须寸水返青,一般3-4厘米左右即可,以防缺氧死苗;水稻分蘖期应采用干湿交替,适当保持水层的灌溉方法,有利于分蘖的生长;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缺乏水分,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因此,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证田间有一定的水层,以调节土壤环境,促进植株正常生长;水稻抽穗扬花以后,禾苗需水量减少,进行断水搁田。
搁田后,应采取间隙落干与湿润灌溉相结合的方法。
以湿为主的管水方法,达到以气养根,以根壮实,从而提高结实率的目的。
在施肥方面应采取精确定量施肥的原则,在基肥充足的前提下,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使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储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强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
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较大的元素,单纯依靠土壤供给,无法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
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
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1.引言1.1 概述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稻麦连作是一种将稻谷和小麦作物连续种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等优点。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许多农民普遍存在对稻麦连作技术的认知欠缺,以及对其潜在优势的不了解。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稻麦连作的定义和现状,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稻麦连作技术,可以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栽培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稻麦连作的定义和现状,以及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强调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必要性,并提出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发布,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关稻麦连作技术的全面指导,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专家和研究者们的重视,共同为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多的努力。
最终实现稻谷和小麦的高产高质量种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部分的组织和安排方式。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功能:1. 引言部分: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主要用于引入和概述文章的主题。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概述:在这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的背景和意义,概括说明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 1.2 文章结构:这一部分需要具体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对实现该地区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优质稳定产出、高效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该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阐述。
一、苗情管理1. 稻作苗情管理(1)抢田早插,选用良种优质种子,利用基肥充足的有机肥、复混肥及速效复合肥,后期进行叶面喷施,保证前期生育期的旺盛生长。
(2)严格控制田间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合理增施氮肥、钾肥和磷肥,促进稻株生长,优化苗情。
(3)采用密植、浸种、浆种等育秧方式,加强苗情管理。
及时排除病虫害,保持土壤湿润性和通气性,适度增施底肥,多浇少灌,防止苗期地渍、旱害等。
(1)选择骨干优质麦种,选用无菌基肥、快速肥和添加生物菌肥的方式进行肥料施用,并进行遮阳喷雾降温。
(2)采用干法育秧,注意浇透水、增加湿度和通风,确保麦苗生长快速、顺利。
(3)保护好麦苗生长点,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合理控制灌水、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二、中耕管理(1)在早期,增施适量氮肥,保障水分充足,控制肥料的追施量和次数,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2)中期,合理控制秧田水位和提高株高,增加叶面喷施,注意缩短田间作业时间和降低田间水位,防止稻株地下茎的变稀、细化和扬秧。
(3)稻作后期进行深松土壤、调整田间作业方式,继续加强肥料补给和草本氨基酸的喷施,提高稻株成穗率和稻米质量。
2. 麦作中耕管理(1)麦田中耕前应注意灌水、施肥和除虫,保障土壤养分充足、湿润、通透和适合麦子生长的环境,增强麦株秧力和抗逆性。
(2)在生长期间中耕时,应注意施肥和保护麦苗,从而提高农作物对干旱、风灾、寒潮等自然灾害的抗性,增加产量。
(3)注意种准和种子质量,及时加强病虫害防控,中期注意深耕、修剪和人工扶直,增加麦谷质量和硬度。
三、收割管理(1)在收割前搞好水田地面和稻谷的充分干燥和累积,适当增施肥料和草本氨基酸,追花催实。
(2)可以采用人工收割、机械收割、刈割收割等方式,注意收割时要保护麦田环境,避免田间污染和冻害。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稻麦种植在这一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稻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生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模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希望能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土壤改良与整地播种1.选择适宜的土地。
沿淮-淮北地区土地类型复杂,地势起伏,因此在栽培稻麦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地。
一般来说,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土地适宜于稻麦的种植。
2.土壤改良。
根据土地情况,采取翻耕深松,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为稻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整地播种。
整地播种是指在土壤改良之后,进行整地作业,确保土壤平整、松软,为下一步的播种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选择品种和良种1.科学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沿淮-淮北地区,稻麦的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好的品种,从而确保稻麦的生长和产量。
2.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是指通过选种、育种、田间试验等手段,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稻麦良种,为当地农民提供优质的种子资源。
三、合理施肥管理1.科学施肥。
根据沿淮-淮北地区的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确保稻麦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养分。
2.定期施肥。
在稻麦的不同生长期,及时定期施肥,根据具体生长情况调整施肥量,确保作物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
3.施肥技术。
采用有机-无机结合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稻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四、合理浇水和排水1.科学浇水。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稻麦生长需水情况,科学浇水,确保作物的生长需水得到满足,同时避免过度浇水造成的水分过剩。
2.排水管理。
在雨水过多或土壤排水不畅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水管理,避免积水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五、病虫害防治1.科学防治。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农作物种植以稻麦为主。
为了提高稻麦的产量和质量,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该地区。
该技术模式主要包括选优种子、合理施肥、科学田间管理、精细土壤管理和合理灌溉。
选优种子是保证高产丰产的基础。
在沿淮-淮北地区,科学家研发了适应该地区的稻麦新品种,具有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农户可以选择这些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丰产的关键。
在田间,农户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一般来说,稻麦需肥量较大,需要充分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合理的施肥方式也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科学田间管理是稻麦丰产的重要环节。
在田间,农户需要做好耕作、整地、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科学的田间管理还包括合理间作、轮作、追肥、植保等措施,以保证稻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精细土壤管理是实现高产丰产的必要条件。
沿淮-淮北地区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因此农户需要通过改良土壤、调整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等方式,改变土壤质地和养分状态,为稻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合理灌溉是稻麦丰产的重要保障。
沿淮-淮北地区夏季降雨量较少,农户需要通过灌溉来补充水分。
农户可以根据稻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机,以保证作物的水分需求,并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优种子、合理施肥、科学田间管理、精细土壤管理和合理灌溉等措施。
通过科学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稻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沿淮-淮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沿淮-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稻谷和小麦。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将对这一技术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模式的选择和亩产目标沿淮-淮北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
选择稻麦周年栽培技术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这一区域的气候适宜,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合种植小麦和稻谷。
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稻谷的灌溉需求。
这一区域的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合稻谷和小麦的生长。
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小麦的亩产目标设定为750公斤,对于稻谷的亩产目标设定为600公斤。
这个目标是在稻麦周年栽培技术模式下最佳的产量水平。
二、技术模式的具体应用1.精细灌溉技术在沿淮-淮北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常年水源丰富,适合采用精细灌溉技术。
该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灌溉渠道和灌溉装置,按照作物生长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的特点,精确控制灌溉水分的供给。
在种植稻谷和小麦中,精细灌溉技术可以准确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
2.健康种子和无土栽培技术在沿淮-淮北地区,选择健康种子是确保良种质量的基础。
选择健康种子的方法包括田间种子检查和小麦活力检测等。
无土栽培技术也是沿淮-淮北地区稻麦栽培技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传播的病害,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
3.合理的施肥技术施肥是稻麦周年栽培技术模式中关键的一步。
在沿淮-淮北地区,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作物的需肥量,合理施用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一般而言,小麦和稻谷的追肥是在苗期和孕穗期进行,追肥的量和频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沿淮-淮北地区,根据实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稻麦产量的关键。
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灭菌种子处理、定期病虫害检测和精确喷药等。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在种粮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开展稻麦周年栽培,水稻采取机械化育秧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小麦采取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
实现水稻单产9t/hm 2以上,小麦单产6t/hm 2以上,达到稻麦周年单产超15t/hm 2,从而使传统的粮食生产得到了稳步的发展[1]。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高产的根本保证。
水稻六合区宜选择武运粳23号、南粳5055、南粳44等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质品种。
六合区是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疫区,宜选择镇麦168、宁麦14、扬辐麦4号等优质抗病小麦品种[2]。
2最佳播种期选择水稻采取机械化工厂育秧,播期为5月20日前后,大田用种量为45.0~52.5kg/hm 2,于6月10日前进行机插。
小麦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一般播种量为105~120kg/hm 2,采取秸秆还田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用种量。
3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3.1适时机插袁合理密植机插前精细整地,保持水层1~2cm ,并沉淀24~36h ,以达到上糊下实的要求。
六合区应掌握6月中旬机插,秧龄控制在18d 左右,不得超过25d 。
中等肥力田块适宜行株距配置为30.0cm×(11.7~13.0)cm ,应栽足27万穴/hm 2,每穴3~5本,栽植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 2。
机插深度以秧苗直立,不倒、不漂为宜[3]。
3.2水肥管理3.2.1科学管水。
田间保持1~2cm 水层插秧。
为使秧苗迅速返青,插后以湿润灌溉为主。
在第1片叶期间,晴天上水层,晚上和阴天脱水,第2片新叶长出后,建立浅水层,并维持到整个有效分蘖期。
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应多次轻搁,以促进茎蘖成穗率的提高。
拔节至灌浆结实期间,为了培养壮秆大穗,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降低用水量,采用间隙灌溉,即每次灌3cm 水层,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
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技术
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技术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技术日期:2017-03-13作者:房成鸿董红成董乃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期山阳镇地处里下河地区,常年以生产水稻和小麦两大粮食作物为主,水稻种植面积4400hm2,小麦种植面积3953.33hm2,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山阳镇“三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山阳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稻麦周年高产栽培,进一步加快山阳镇传统粮食生产步伐。
1主推优质品种水稻品种积极应用中稻一号、武运粳24号、南粳9108等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质品种。
小麦品种积极淘汰低产低质低效的品种,主推扬麦16号、扬辐麦4号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2选择最佳播种期秋麦依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最佳播种期,其是稻麦争足穗、争大穗、夺高产的基础条件。
全镇水稻均以机械化插秧为主,5月20日前后为适宜播期,大田用种量为67.5kg/hm2左右,于6月10要21日进行机插。
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
大田用种量为135~195kg/hm2。
3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3.1适时机插,合理密植6月上旬开始机插,机插前做到精细整地,机插深度需确保秧苗直立,不倒不漂。
机插时秧龄不得超过25d。
中等肥力田块适宜行株距为30.0cm(11.7~13.0)cm,栽植密度约为28.5万穴/hm2,每穴3~5株,栽植基本苗135万株/hm2左右。
3.2水肥管理3.2.1科学管水。
机插时田间保持1~2cm浅水层。
栽插后晴天保持田间浅水层,晚上和阴天脱水,第2片新叶长出后,建立浅水层,并维持到整个有效分蘖期。
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及时开沟搁田。
拔节至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
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
3.2.2精确施肥。
遵循控氮增磷钾的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有机肥,重施穗肥。
①基蘖肥。
在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450~600kg/hm2、45%高含量复合肥450~525kg/hm2作基肥。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我将从土壤改良、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是土壤改良。
沿淮-淮北地区土壤主要以黄土为主,气候湿润,但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绿肥覆盖、换土增加有机质等措施。
还可通过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的需要进行科学施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供应。
其次是品种选择。
根据沿淮-淮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性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是保证稻麦高效栽培的关键。
特别是在栽培技术上得到推广的稻麦双季稳产品种,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适应栽培周期紧张的特点。
第三是种植技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秧田育苗、薄壳播种、稻鱼共作等技术,确保稻苗的良好生长。
在肥水管理方面,可以采用精细施肥、分层浇水、稻抽水调控等技术手段,合理供给养分和水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在麦类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半干旱种植、适期灌溉、科学施肥等措施,增加产量和抗逆性。
最后是田间管理。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作物高产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防草剂健草、杂草控制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还要注意病害发生高峰期的预防和田间管理措施的合理运用,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土壤改良、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将为沿淮-淮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麦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根据近几年来海安县稻麦连作周年高产的资料,总结稻麦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稻麦连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水稻;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海安县是江苏省苏中地区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各项支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市场拉动、技术创新,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种粮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创新粮食生产技术及推广方式,面对不利的天气条件及时优化调整技术对策,实行“技术物资服务”三连锁,促进稻麦种植水平的稳步提高,夺取稻、麦周年高产,不断实现粮食单产的新突破,从而使传统的粮食生产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据省统计局最新资料,海安县2012年全年粮食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90万hm2,产量达到8 224.5 kg/hm2,实现粮食单产全省“七连冠”。
为了促进稻、麦周年高产技术的构建及其大面积示范应用,现将海安县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强调“适期早播、精细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通过适当降低基本苗数,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产积累量,提高籽粒充实度,协调小麦个体和群体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同时培育高光效群体,经济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达到高产、稳产、低耗的目的。
1.1 选用良种
良种是获取小麦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要选择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合海安县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一是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水平、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
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海安县选用小麦良种为扬辐麦4号、扬麦15、宁麦13等。
1.2 适时精播
1.2.1 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1]。
若播期过早,麦苗易徒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易受冻害等影响。
播种过晚的缺点是: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
产,影响品质。
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春性品种一般在10月23—30日播种最佳。
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至0 ℃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 ℃,积温600~650 ℃,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1.2.2 精细播种。
小麦精细播种应注意播量适宜、深浅一致、播种均匀等。
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肥力较好的高产田应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要过大,个体粗壮,抗倒、穗大、产量高。
海安县春性品种播量为120 kg/hm2左右。
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而增加播种量。
播深一般以3~4 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
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海安县采用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一次作业完成灭茬、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6道工序,播种量易于控制,且种子入土深浅一致,分布均匀,出苗、分蘖、单株营养、通风透光等条件好,利于高产稳产。
1.3 加强田间管理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
在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播前或播后及时开沟做到沟系配套,及早查苗,补种补栽,疏密补稀,适时化除,注重病虫草害防治、生化制剂调节等管理措施。
按照“施足基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的原则。
严格控制拔节前苗肥施用,防止造成无效分蘖过多、群体过大,不利于壮秆大穗和抗倒伏,为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创建条件。
一般纯氮量225~300 kg/hm2,氮∶磷∶钾为1.0∶0.6∶0.6左右。
氮肥基(苗)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左右,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左右,拔节孕穗肥可分2次施用,其中拔节肥(倒三叶期)占25%~30%左右,剑叶(保花)肥占5%~10%。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塑盘旱育壮秧
根据茬口安排及旱育壮秧需要[2],采取两段培肥,第1次于3月底前,以有机肥为主,秧池施人畜粪45 t/hm2;第2次于播种前15~20 d,以化肥为主,秧池施尿素450 kg/hm2、45%BB肥450 kg/hm2或25%复合肥675 kg/hm2,施后耕翻捣匀。
未来得及培肥的油菜茬秧池要按求施足苗床专用肥。
抛秧于5月10—15日播种,大田用秧盘750张/hm2左右;机插秧于5月20—25日播种,大田用秧盘375张/hm2左右。
大田用种量30~45 kg/hm2,种子经药剂浸种后直接播种。
抛秧每张秧盘用壮秧剂15 g,机插秧每张秧盘用20 g,拌细土均匀撒到盘内,再撒底土、播种。
抛秧播后灌(浇)齐苗水,齐苗水落干后(盘上无积水)覆膜盖草;机插秧播种前先洇水,播后经盖种再覆膜盖草,每50张秧盘盖齐稻草6.5~7.5 kg,保持10%~15%的透光率。
播后等苗都出齐后(第1叶展开、第2叶露尖),揭去地膜和稻草,同时灌揭膜水。
于1~2叶时,每50张秧盘喷矮苗壮8 g或15%多效唑4 g。
秧苗不卷叶不补水,一旦发生卷叶或晴天早晨叶尖上露水少时要及时补水,补水
采取灌跑马水[3]。
2.2 精确定量栽插根据x=y(667 m2适宜成穗数)/ ES(单株可靠成穗数)确定合理基本苗。
抛秧采取点抛或摆栽的办法,点抛:抛27.0~29.7穴/m2,密度27万~30万穴/hm2,基本无水抛栽,根球尽量入土;摆栽:行距30 cm,株距14~16 cm,基本苗75万根/hm2左右。
机插秧耕整耱田后待田面沉实机插,栽插密度为24万~27万穴/hm2、基本苗90万根/hm2左右,栽插深度2 cm左右,避免漂秧、漏插和倒苗。
抛秧适当增加田间走道,畈宽一般不超过3 m。
2.3 精确定量施肥
目标产量为9 750~10 500 kg/hm2时,总施氮量271.5~307.5 kg/hm2,抛秧基肥∶蘖肥∶穗肥=3.5∶2.5∶4.0,机插秧基肥∶蘖肥∶穗肥=2.5∶3.5∶4.0。
基肥:抛秧施25%专用复合肥(11-6-8)523.5~637.5 kg/hm2或高浓度专用BB肥(16-15-14)360~438 kg/hm2+优质有机肥(畜禽人粪)15 t/hm2左右或尿素81 kg/hm2;机插秧施25%专用复合肥(11-6-8)276.0~358.5 kg/hm2或高浓度专用BB肥(16-15-14)190.5~246.0 kg/hm2+优质有机肥(畜禽人粪)15 t/hm2左右或尿素81 kg/hm2。
基肥要在土壤耕翻前施用,尽量深施。
分蘖肥:抛秧于抛后5~7 d,施尿素147.0~166.5 kg/hm2;机插秧在栽后5~7、10~12 d,施尿素207~234 kg/hm2。
穗肥:于倒4叶、倒2叶抽出(倒4叶占2/3,倒2叶占1/3)施尿素235.5~267.0 kg/hm2,或专用穗肥(31-0-10)351.0~397.5 kg/hm2(专用穗肥见效慢,应适当提早施用,同时要保证钾肥含量),或高浓度专用BB肥(16-15-14)225~300 kg/hm2+尿素150.0~187.5 kg/hm2。
以水带氮,在稻田落干后,傍晚撒施,次日早晨上浅水。
2.4 水分定量调控
前期:薄水机插,基本无水抛栽,浅湿交替分蘖。
中期:早搁(80%左右穗数苗开始搁田)、轻搁(脚踩上去不陷脚,田边裂“芝蔴缝”)、分次搁田(分3~4次)。
后期:除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外,其余时间均采取间歇灌溉(始终保持田面硬板湿润),一般情况下每5~7 d灌寸水1次(田面有水2~3 d,田面无水沟中有水2~3 d,沟中无水1~2 d),直到收获前7 d左右断水[4]。
3 参考文献
[1] 张青,章玉琴,梅从友,等.稻麦连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4):81.
[2] 杨其光,黄义德,黄正来,等.淮北地区稻麦连作节本高效配套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6):537-539,542.
[3] 张剑华,赵春花,王震.稻麦双免双套连作对耕地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91-292.
[4] 关浚.稻麦连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J].垦殖与稻作,1997(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