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01知识管理
1.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方法:__________法。
验满:将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口,若________,表明已满。
放置: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________在桌面上。
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若__________,表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注意:检验瓶中气体是否为CO2时,不能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熄灭”的方法,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有CO2,还有N2等。
2.二氧化碳的性质(见实验报告)
02实验报告
【明确任务】
1.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做好准备】
1.实验仪器:
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塑料矿泉水瓶(550 mL 3个)、玻璃片、托盘天平、烧杯(250 mL 2个,500 mL 1个)、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2.实验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两支长短不同的
蜡烛、蒸馏水、火柴。
【动手实验】
1.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
(1)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较好。
(2)装药品: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向分液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3)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分别收集1集气瓶和3塑料瓶(分别标记为A、B、C)二氧化碳气体。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250 mL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慢慢倾倒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A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向上述盛有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塑料瓶A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B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准备好的两支蜡烛放入500 mL的烧杯中,分别点燃。
然后慢慢倒入塑料瓶C 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是优良的灭火剂?
03实验突破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D.碳酸分解
2.(桂林中考)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
3.某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做了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选用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C.验满方法可能相同
D.检验方法一定不同
4.用下列四套实验装置制取CO2气体,由于装置错误导致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5.(南宁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6.(陕西中考)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气
C.收集D.验满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
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8.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置A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纠正错误后,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
③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与装置C中的导管连接顺序是a→__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参考答案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管理
1.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正放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报告
【动手实验】1.(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1)①倒入二氧化碳的一边向下倾斜了C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塑料瓶变瘪了CO2能溶于水(2)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③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蜡烛后灭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反思交流】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该性质可用来灭火。
实验突破
1.C 2.B 3.C 4.C 5.B 6.B7.(1)集气瓶(2)B D E(3)石蕊试液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8.(1)①药品使用稀硫酸②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液体中
(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气密性③d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
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