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
(完整word)遥感原理与应用5套考试题

试题六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光谱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3、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6、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7、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8、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9、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10、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
三、问答题(40分)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b)地形起伏的影响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d)大气折射的影响e)地球自转的影响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丰富的信息量b)直观性强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d)现实性强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1)大气状况的影响(2)下垫面的影响(3)其他因素的影响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四、论述题(30分)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小题,共32分)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C.辐射增强
D.几何变换
15.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森林资源监测
B.水质评价
C.大气污染监测
D.噪音监测
16.以下哪些波段适用于地质勘探中的遥感应用?()
A.多光谱波段
B.热红外波段
C.高光谱波段
D.雷达波段
17.以下哪些是遥感图像校正的目的?()
A.提高图像质量
B.非监督分类
C.最大似然分类
D.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8.以下哪种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激光遥感?()
A.立体相机
B.激光雷达
C.多光谱相机
D.热红外传感器
9.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下列哪个软件不是常用软件?()
A. ERDAS IMAGINE
B. ENVI
C. ArcGIS
D. Microsoft Word
10.下列哪种遥感影像主要用于地质勘探?()
C.环境评估
D.战场管理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遥感技术是通过______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2.在遥感影像中,蓝色通常对应的是______波段的反射。
()
3.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______分辨率。
()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的结合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
10.遥感技术不适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遥感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2.描述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并说明每一流程的作用。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22 分)1.L andsat 卫星传感器TM 主题绘图仪有()个波段。
【基础类】A.5B.6C.7D.82.I KONOS-2 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基础类】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3.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基础类】A.反射发射B.干涉衍射C.反射干涉D.反射衍射4.T M6 所采用的10.4~12.6um 属于()波段。
【基础类】A.红外B.紫外C.热红外D.微波5.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基础类】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6.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础类】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C.卫星高度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7.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基础类】.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角8.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基础类ndsat-7ETM+B.SPOT5C.IKONOS-2D.MODIS9.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基础类】ndsat-5B.SPOT5C.神州7 号D.IKONOS-210.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基础类】ndsat-7B.SPOT 5C.IKONOS-2D.MODIS11.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基础类】A.ft体前倾B.高差产生投影差C.比例尺变化D.可构成立体像对12.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基础类】A.沿轨方向B.横轨方向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D.任意方向13.SPOT1-4 卫星上装载的HRV 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基础类】A.面阵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14.()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基础类】A.IHS 变换B.KL 变换C.比值变换D.乘积变换15.下列软件中,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是()。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真题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真题1、名词解释(江南博哥)伪距本题答案:GPS定位采用的是被动式单程测距。
它的信号发射时刻是卫星钟确定的,收到时刻则是由接收机钟确定的,这就在测定的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两台钟不同步的误差影响,所以称其为伪距。
2、名词解释 SAR本题答案: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
3、问答题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本题答案:1.图像文件管理2.图像处理3.图像校正4.多影像处理5.图像信息获取6.图像分类7.遥感专题图的制作8.与GIS系统的接口4、名词解释特征选择本题答案:在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特征影像进行分类5、名词解释推扫式成像仪本题答案: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以推扫描的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6、名词解释 TM本题答案: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段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
7、名词解释轨道摄动本题答案:卫星的真实轨道与正常轨道之间的差异,称为轨道摄动。
8、名词解释 GPS全球定位系统本题答案: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空基全天候导航系统,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以满足军方在地面或近地空间获取一个通用参照系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要求。
9、名词解释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本题答案: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10、名词解释模式识别本题答案: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对识别的模式作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比较。
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吻合或比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
11、问答题如何实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间的相互转换?本题答案:采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维恩定律表明( )。
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其峰值辐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距离分辨率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灰度量化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 )A.宏观性好 B.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 C.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光谱反射率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7、填空题电磁波的内在本性是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传播过程中它主要表现(),当辐射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
本题答案:8、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光谱分辨率本题答案:10、问答题遥感影像上岩层产状参数(包括倾向和倾角)的估计方法主要有哪些?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静态定位本题答案:12、问答题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低通滤波本题答案:15、问答题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本题答案:16、问答题试简要阐述ISODATA对比K-MEANS的不同点。
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SAR本题答案:18、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多项式纠正法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多项式纠正法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GCPlD.坐标ascii文本文件方式E.其他图像文件范围方式F.矢量界线裁切方式本题答案:26、填空题大气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对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致使电磁辐射强度减弱,其光谱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试题

遥感技术应用考试试题0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图像显示和数据处理的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可以提供关于地表特征、地貌、植被覆盖、水体分布、土地利用等信息。
02. 请简述主动与被动遥感技术的区别与应用。
主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发射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利用接收装置接受反射、散射或返回的信号来进行探测和测量。
主要应用于雷达遥感、激光雷达等。
被动遥感技术则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发出的电磁辐射能量,并进行测量和分析。
主要应用于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
03.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常见的遥感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
①光学传感器:通过接收地表反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线等电磁波进行探测,常用于地形测量、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
②热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地表发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探测,用于测量地表温度、火灾监测等。
③微波雷达传感器:利用接收的微波辐射信号进行探测,广泛应用于海洋观测、地形测量等。
④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返回的反射光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形状,主要应用于数字地形模型生成、精确测距等。
04. 请简述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并说明各阶段的目的。
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解译、后处理等阶段。
数据获取: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预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根据研究的目标,提取图像中感兴趣的地物特征,如植被指数、水体分布等。
分类与解译:将图像中的像元进行分类,并解译出地物类型和空间分布信息。
后处理: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定、验证和修正,提高遥感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遥感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请列举三个具体的领域并简要介绍。
①土地利用与规划: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变化等信息,辅助土地规划、农业生产等。
遥感应用与原理试题

遥感应用与原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1.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
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查处一它两之和。
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3.辐照度.辐射出射度与辐射亮度辐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加色法与减色法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减色法:从白光中间去一种或几种光,形成彩色。
5.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6.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7.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8.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9.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10.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1.航空相片比例尺12.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3.多光谱空间1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15.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6.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遥感原理与应用-模拟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几何校正控制点数目的确定,对于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A.(n+1)(n+2)B.(n+1)(n+2)/2C.(n+2)(n+3)D.(n+2)(n+3)/2[答案]:B2.SPOT卫星获取邻轨立体影像时,HRV中的平面镜最大可侧旋多少?A.10°B.16°C.27°D.35°[答案]:C3.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答案]:B4.元直径d和辐射波长λ符合A.d<<λ时B.d=λ时C.d=1.5×λ时D.d≥2×λ时[答案]:A5.NDVI=(Ch2-Ch1)/(Ch2+Ch1)指的是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答案]:D6.绝对黑体的反射率A.等于1B.等于0C.大于0D.等于0.5[答案]:B7.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是A.电磁辐射B.电磁场C.电磁传播D.电磁波谱[答案]:D8.真正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A.对流层和平流层B.平流层和电流层C.电离层和外大气层D.对流层和电离层[答案]:A9.以下哪种传感器属于主动式传感器A.航空摄影机B.多光谱扫描仪C.微波辐射计D.微波高度计[答案]:D10.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A.近紫外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答案]:C11.以下哪个波段既有地物自身热辐射,又有地物反射太阳辐射A.0.38----0.76umB.0.76----2.5umC.2.5---6umD.大于6um[答案]:C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C.1986年法国发射SPOT-1,它的各波段图像的分辨率是10米D.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号,它是我国独立研发的陆地资源卫星[答案]:D13.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必须有A.3个控制点B.4个控制点C.5个控制点D.6个控制点[答案]:D14.下列属于气象卫星系列的是A.NOB.SPOTC.BERSD.QuickBird[答案]:A15.航空像片属于哪种投影A.垂直投影B.中心投影C.多中心投影D.UTM[答案]:B16.在遥感的分类中,下面哪种不属于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A.地面遥感B.航空遥感C.主动遥感D.航天遥感[答案]:C17.大气对遥感图像对比度的影响是A.对比度减少B.对比度增加C.没有影响D.不确定[答案]:A18.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答案]:D19.裸露黑褐土的表面比较接近于A.黑体B.朗伯源C.选择性辐射体[答案]:D20.下面哪种反射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A.镜面反射B.漫反射C.混合反射D.异向反射[答案]:A21.对于SPOT产品,没作任何改正的图像,被称作A.0级产品B.1A级产品C.2A级产品D.3A级产品[答案]:A22.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多少度,取得的像片称倾斜像片A.1度B.3度C.5度D.7度[答案]:B23.TM专题制图仪有A.4个波段B.6个波段C.7个波段D.9个波段[答案]:C24.在标准假彩色图像上,植被显示A.白色B.红色C.绿色D.蓝色[答案]:B2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哪种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26.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光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一致的卫星,属于什么类型的卫星A.地球同步卫星B.月亮同步卫星C.太阳同步卫星D.太阳异步卫星[答案]:C27.静止卫星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外层大气[答案]:D2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的是A.辐射传输模型法B.回归分析法C.直方图校正法D.线性校正法[答案]:D29.三基色指下面哪种色彩组合?此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可产生任一颜色,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颜色合成A.红,绿,蓝B.红,黄,蓝C.红,蓝,紫D.绿,蓝,紫[答案]:A30.大气窗口不包括A.可见光B.X射线C.部分近红外D.微波[答案]:B二,判断题1.电磁辐射的本质是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各个波段同时存在,表现一样明显.[答案]:F2.减色法合成颜色时,等量三原色合成的颜色是灰色,随着三原色浓度的增加,混合色的明度增大,逐渐变为白色.[答案]:F3.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TM3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深,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浅.[答案]:T4.电磁辐射的本质是具有波粒二象性,在电磁辐射的短波部分,粒子性明显;在电磁辐射的长波部分,波动性明显.[答案]:T5.在倾斜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像主点一侧时一定小,位于像底点一侧时必然大.[答案]:T6.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SPOT卫星HRV3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深,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浅.[答案]:F7.进行像对的立体观察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对应像点的连线相垂直.[答案]:F8.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于美国.[答案]:F9.热红外遥感不能在夜晚进行.[答案]:F10.辐射能量与波长成正比,即辐射的波长越长,其辐射能量越多.[答案]:F11.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峰值波长则与绝对温度成反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最大辐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答案]:T12.航空像片比例尺的特点是不固定,即不同部位和海拔髙度的地物比例尺不相等,因而地面上大小相同的地物,在航片上大小一定不同.[答案]:F13.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温度愈高电磁辐射能力愈强,在发射热红外影像上,亮色调的物体温度髙,暗色调的物体温度就低.[答案]:F14.由于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固定不变的.[答案]:F15.具有相同地物影像(区域),且比例尺大小相等的两张像片,就可以组成一个立体像对,用于立体观察.[答案]:F16.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答案]:T17.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而范围的大小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答案]:T18.GIS数据输入设备主要包括扫描仪,绘图仪,数字化仪和键盘等.[答案]:F19.在军亊遥感中,利用可见光波段可以识别绿色植物伪装.[答案]:F20.辐射纠正是消除辐射量失真的处理过程,大气纠正是消除大气影响的处理过程.[答案]:T21.虽然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但是,物体的颜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光源的颜色不同而变化.[答案]:T22.在水平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高海拔时影像大,位于低海拔时影像小. [答案]:T23.扫描影像上像元对应的地面线度随扫描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位于中心轴线时大,位于两边时小.[答案]:T24.减色法合成颜色时,等量三原色合成的颜色是灰色,且随着原色浓度的增加,混合色的明度下降,逐渐变为黑色.[答案]:T25.雷达影像上的方位分辨率随着远离航线而逐渐降低.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距离航线越近图像越大,越远离航线图像越小.[答案]:T26.因为微波波长比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其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米氏敗射.因而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答案]:F27.山区河流的热红外像片在白天呈现浅白色调,夜晚呈现暗灰色调.[答案]:F28.新一代集成化的GIS,要求能够统一管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称为四库合一.[答案]:T29.微波辐射计是主动传感器,微波高度计是被动传感器.[答案]:F30.专题制图仪TM是NOAA气象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答案]:F三,问答题1.什么是辐射温度?[答案]: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2.什么是遥感技术系统?[答案]: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3.什么是维恩位移定律?[答案]: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4.什么是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答案]:前者指像元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5.什么是图像融合?[答案]:指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图像数据,经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自信道中的有利信息,最终综合成高质量的图像,以提高图像信息利用率,改善计算机解译精度和可靠性,提升原始图空间利用率和光谱利用率,利于监测.6.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案]:关键问题:(1)如何在几何上将多幅不同的图像连接起来;(2)如何保证拼接后的反差一致,色调相近,没有明显的连接.解决的基本方法:进行图像几何纠正后(1)再进行镶嵌边的搜索,(2)亮度和反差值的调整,(3)最后还要平滑边界线.7.什么是基尔霍夫辐射定律?[答案]:基尔霍夫在研究密闭的真空容器内,物体间只能通过辐射形式交换能量的实验中发现:在同一温度下,各个不同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辐(发)射出的能量W与吸收率之比值,对于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该比值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只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能量W.8.什么是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答案]: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9.什么是瑞利散射?[答案]: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10.什么是平滑与锐化?[答案]:平滑指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11.对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0.4-2.5um),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答案]:(1)在卫星上传感器入瞳孔处的光谱辐射亮度是大气层外太阳光谱辐射照度,大气及大气与地面相互作用的之和;(2)在辐射传输过程中,到达地面的总辐射能量主要是太阳直射辐照和天空散射辐照之和;(3)由于地表目标反射是各向异性的,从遥感器观测方向的地物目标反射出来的辐射能量,经大气散射和吸收后,进入遥感器市场中含有目标信息;(4)从太阳发射出的能量,有一部分未到地面之前就被大气散射和吸收,其中一部分散射能量也进入到遥感器视场.但这一部分能量中却不含任何目标信息;(5)此外,由于周围环境的存在,入射到环境表面的辐射波被反射后,有一部分经大气散射进入遥感器视场内;(6)还有一部分又被大气反射到目标表面,在被目标表面反射,透过大气进入遥感器视场.12.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含义及引起几何畸变的几个主要因素?[答案]: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景物中目标物相对位置的坐标关系在图像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几何畸变.引起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主要因素有:(1)传感器本身成像几何形态发生变形,如全景投影变形;(2)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畸变;(3)地球自转的影响;(4)地球曲率的影响.13.什么是遥感?[答案]: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14.什么是监督分类?[答案]: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15.什么是米氏散射?[答案]: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16.什么是像平面坐标系?[答案]: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x,y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17.TM,ETM+影像各有何特点?[答案]:(1)TM专题制图仪:Landsat4,5上的TM专题制图仪是一个高级的多光谱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扫描仪器,与多光谱扫描仪MSS性能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好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和分辨率;(2)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常用于Landsat6,7,它比TM灵敏度更高,与之相比,它做了三个方面的改进:(a)增加了PAN(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M,因而是数据速率增加;(b)采取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6分辨率提高到60M,也增加了数据率;(c)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5%,其精度提高,辐射校正有了很大改进.18.什么是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答案]: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证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利用遥感图像专家系统,可以实现遥感图像的智能化解译和信息获取,逐步实现遥感图像的理解.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2)遥感解译和特征获取子系统;(3)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1.广义遥感是指所有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遥感是一种综合性探测技术,在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波辐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3.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主动遥感是指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如雷达;被动遥感是指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
多波段遥感是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间,再细分成若干窄波段,以此来探测目标。
6.遥感可以按照工作平台分类,包括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包括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包括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分类,包括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如雷达辐射计等);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包括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7.遥感的特点包括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但也有局限性。
1.电磁波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2.电磁辐射是指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
3.电磁波谱是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包括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球自身热辐射可忽略不计)、中红外波段(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身热辐射均为被动RS辐射源)、热红外波段(以地球自身热辐射为主,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可忽略不计)。
这些特性的意义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RS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性,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信息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信息,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本身的辐射特性。
050141-2《遥感原理与应用》清考试卷答案

填东华理工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遥感原理与应用》 清考考试试题 一、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颜色立体中的中间圆盘表示颜色的( 色调 )。
2.图像增强中的K-L 变换,变换后的多光谱空间坐标系旋转一个角度,新坐标系的坐标轴一定指向( 数据信息量较大 )的方向。
3.颜色加色法原理中,三原色是( 红 )、( 绿 )和( 蓝 )。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直接解译标志包括( 形状 )、( 大小 )、( 颜色 )、( 阴影 )、( 纹理 )和( 图型也可以答位置 )。
5.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反映出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 温度 )有关,而维恩位移定律反映出绝对黑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曲线的顶峰向( 短波 )方向移动。
6.地物反射类型包括( 镜面反射 )、( 漫反射 )和( 方向反射也可以答实际物体反射 )。
7.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与( 脉冲宽度 )有关,方位分辨力与( 波长 )、( 天线孔径大小 )和( 与地物之间距离 )有关。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辐射出射度:温度为T 的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M= d φ/ds 。
单位是W/m2,s 为面积。
2.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成为彩色图像。
(1)根据工作需要和地物光谱特征,绘出密度阈值A1、A2——An ; (2)将像元值或像元对数与上述阈值进行比较, 判别像元的阈值范围;(3)对每一阈值范围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即编彩色编码表。
(4)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后,实现对原始数字图像线性的或对数的密度分割,即可显示彩色等密度分割图像。
3.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是在图像上找到辐射亮度或反射亮度应该为零的地区,则亮度最小值必定是这一地区大气影响的程辐射度增值。
校正时,将每一波段中每一个像元的亮度值都减去本波段的最小值,使图像的亮度动态范围得到改善,提高图像质量的一种方法。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模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遥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6分)(A) GIS(B) RS(C) GPS(D) GNSS参考答案:B2.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_______。
(6分)(A) 粒子性(B) 周期性(C) 稳定性(D) 趋势性参考答案:A3. 若波长为300nm的波,频率为_______(1/s)。
(6分)(A) 1010(B) 1012(C) 1015(D) 1018参考答案:C4. 可见光波谱波段范围位于_______。
(6分)(A) 100~400nm(B) 400~700nm(C) 700~1000nm(D) 1000~1200nm参考答案:B多选题5. 小卫星主要特点有:_______(7分)(A) 体积大(B) 重量轻(C) 研制周期短(D) 成本高(E) 功能单一参考答案:B,C,E6. 以下哪些是吸收性气体:_______(7分)(A) 水汽(B) 臭氧(C) 氢气(D) 二氧化碳(E) 氦气参考答案:A,B,D7. 以下哪些属于遥感影像的“测量维”分辨力:_______(7分)(A) 空间分辨力(B) 波谱分辨力(C) 角度分辨力(D) 辐射分辨力(E) 极化分辨力参考答案:A,B,C,D,E8. 构成“地物识别的十项基本特征”,即:_______、形状、阴影、_______、纹理、图案、高程/深度、地形/地势、位置、相关布局。
(7分)(A) 尺寸(B) 角度(C) 色调/颜色(D) 背景(E) 分辨率参考答案:A,C判断题9. 陆地卫星进一步向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发展。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大气散射中对大气分子产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分子散射随波长的增加快速减少。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电磁波是纵波。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如果一个闭合的轮廓内灰度相对均一,或者只有简单的梯度,或者有相对均匀的纹理或图案,并且此外不包含明显的轮廓线,我们称这一闭合轮廓包围的区域成称为线状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6、绝对白体7、灰体8、绝对温度9、辐射温度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13、热惯量14、光谱反射率15、光谱反射特性曲线16、遥感平台17、遥感传感器18、卫星轨道参数19、升交点赤经20、轨道倾角21、近地点角距22、地心直角坐标系23、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24、卫星姿态角25、开普勒第三定理26、重复周期27、近圆形轨道28、与太阳同步轨道29、近极地轨道30、偏移系数31、小卫星32、遥感传感器33、探测器34、红外扫描仪35、多光谱扫描仪36、推扫式成像仪37、成像光谱仪38、瞬时视场39、真实孔径侧视雷达40、合成孔径侧视雷达41、全景畸变42、动态全景畸变43、静态全景畸变44、距离分辨率45、方位分辨率46、雷达盲区47、基尔霍夫定律48、多中心投影49、多中心斜距投影50、几何校正51、多项式纠正52、间接法纠正53、直接法纠正54、灰度重采样55、最邻近像元重采样56、双线性内插57、双三次卷积58、图像配准59、数字镶嵌60、数字地面模型61、正射影像62、地理编码图象63、辐射误差64、辐射定标65、大气校正66、密度分割67、真彩色合成68、假彩色合成69、伪彩色图像70、图像平滑71、图像锐化72、边缘检测73、低通滤波74、高通滤波75、图像融合76、直方图正态化77、梯度算子78、线性拉伸79、拉氏算子80、直方图均衡81、邻域法处理82、模式识别8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84、统计模式识别85、结构模式识别86、光谱特征向量87、特征空间88、特征变换89、特征选择90、主分量变换91、哈达玛变换92、穗帽变换93、标准化距离94、类间离散度95、类内离散度96、判别函数97、判别边界98、监督法分类99、非监督法分类100、条件概率101、先验概率102、后验概率103、贝叶斯判别规则104、马氏距离105、欧氏距离106、计程距离107、错分概率108、训练样区109、最大似然法分类110、最小距离法分类111、ISODATA法分类112、混淆矩阵二、英文释义GPSERTS_ LANDSAT_ SPOTIRS CBERS Space Shuttle MODISIKONOSQuick BirdRadarsatERSMSSTMHRVSARINSARCCDBSQBILBMPTIFFERDASPCIDEM三、填空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等组成。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目视解译的解译原则。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间接法纠正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 )、( )和(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卫星轨道参数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绝对温度本题答案:9、填空题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本题答案:10、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多光谱扫描仪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BIL本题答案:1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主组分分析变换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换前后方差总和不变,而是把原来的(不)方差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组分图像中。
B.各个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或近于0,假彩色合成效果更好。
C.第一组分取得方差的绝大部分(一般占80%以上),即信息量最大,其余各组分方差值依次减少,包含的信息也剧减,但可能没有重要信息。
D.是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即把原来的多变量数据在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变换为尽可能少的新的变量,以减少数据的维数。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遥感原理与应用练习一:A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侧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专业: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光的衍射;灰体;大气窗口;瞬时视场;静止轨道;
近地点;辐射分辨率;训练样区;异轨立体;光谱响应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面哪种传感器的成像几何属于斜距投影?
①画幅式相机②成像光谱仪③侧视雷达④推扫式传感器
2) 大气散射主要是在什么波段?
①紫外线②可见光③红外线④微波
3)同一时期的多光谱图像之间的运算可以消除地形对影像灰度影响的算法是?
①加法②减法③除法④乘法
4)在影像融合过程中,下列哪个处理是必须的?
①影像匹配②影像增强③影像滤波④影像分类
5)监督分类包括?
①最大似然法②ISODATA法③K-均值法④平行管道法
6)下面几种变化中,哪个变换可以提取土壤信息?
①K-L变换②K-T变换③哈达玛变换④NDVI变换
7)ISODATA分类方法中,哪个是类别合并的条件?
①类别数太多②类别中元素太多③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小
④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大
8)太阳辐射与黑体辐射相似是在下面哪个位置?
①大气下界②大气上界③海平面上空④海洋表面
9)下面哪个卫星传感器影像可以用来进行干涉测量生成DEM?
①LANDSAT 7 ②SPOT4 ③RADARSAT ④MODIS
10)对同一幅图像进行目视判读,判读的准确度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①图像的色彩②图像的光谱分辨率③判读者的经验
④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黑体辐射的三大特性是什么?简述三大特性给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简述地球资源卫星轨道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作用是什么?
3、简述扫描成像方式的TM图像与推扫式成像方式的HRV图像的主要成像
特点。
4、简述提高监督法分类精度的措施有哪些?
5、举二例说明遥感在你的身边得到了怎么的应用。
四、综合题(20分)
我们知道,卫星影像是传感器在卫星平台上获取地面信息而形成的。
例如:在SPOT4卫星的全色影像上,我们可以发现武汉大学信息学部的运动场的图像。
请你用所学的遥感知识,问答以下问题:
1、阐述真实运动场到影像运动场的全过程,并给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详细给出用运动场影像计算运动场真实面积的步骤,并说明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