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标准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导则 道客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导则 道客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导则道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导则在现代社会中,电力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生活居住,都需要电力系统的支持。

而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关于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导则。

一、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基本概念无功补偿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采取一些措施,使得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得以补偿和平衡。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是指由于负载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引起的功率,它并不对外界提供有用功率,但却占据了电力系统的传输容量。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合理地补偿无功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无功补偿技术包括了无功电容补偿和无功电抗补偿两种形式。

无功电容补偿是通过连接无功电容器来实现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使得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得以补偿。

而无功电抗补偿则是通过连接无功电抗器来实现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同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减小系统的无功损耗。

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作用1. 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评价电力系统运行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系统中有用功率和无用功率的比值。

当功率因数较低时,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较大,会造成系统发生一系列问题,如电压波动、电流不平衡等。

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从而改善系统的运行性能。

2.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过大时,会导致系统电压不稳定、设备过载等问题。

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补偿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保持系统电压稳定,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减小系统的无功损耗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无功功率的存在,会造成一定的无功损耗。

通过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中的无功损耗,提高系统的能效。

三、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导则1. 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无功补偿设备在进行无功补偿时,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无功补偿设备,包括无功电容器和无功电抗器。

10Kⅴ无功电容补偿标准

10Kⅴ无功电容补偿标准

10Kⅴ无功电容补偿标准有关10kV线路无功补偿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补偿位置确定、无功补偿技术要求,以及10kV线路无功补偿实例等,一起来了解下。

10kV线路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一、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为求出在满足运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无功补偿容量及位置,本文以年支出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潮流方程约束为等式约束,以负荷电压、补偿容量等运行限量为不等式约束。

年支出费用包括补偿设备的年运行维护费、投资的回收、补偿电容的有功损耗和补偿后10kV网线损而支付的能损费用。

总的有功损耗由两部分组成:(1)因有功电流的流动产生,(2)由无功电流的流动产生。

通过在线路上安装补偿电,能够减小无功电流,从而减小无功电流的流动引起的有功损耗。

对网络中除电源节点外的所有节点实施此算法,按照每个节点补偿最佳容量后降低的有功线损,由大到小排列,即可得候选的补偿节点。

此系统利用遗传算法对得到候选的补偿节点来求解补偿节点及补偿容量,补偿点只能选在节点处。

而这些节点有可能不是最佳补偿点,为此系统提出基于非节点的补偿算法,即利用遗传算法并行寻优的特点,在每个补偿节点的上接和下接支路中,按电线杆的位置,增加相应节点(称为非节点),以节点与非节点的电气距离作为控制变量集,再利用遗传算法求出最佳补偿位置及补偿容量。

通过算例分析显示在不增加无功补偿设备费用的前提下,这种“非节点”补偿方式能进一步提高电压水平及降低线损。

二、补偿位置确定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地点的选择应符合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尽可能减少主干线上的无功电流为目标。

不同电组最佳装设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Li=(2i/2n+1)L式中,L为线路长度,n为电组数,Li为第i组电的安装位置,i=1……n通过测算,根据实践中经验,一条线一台无功补偿柜一般安装在线路负荷三分之二处。

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容量,选择电最佳装设地点,能改善电压质量,还能降低线路损耗。

一般来讲,配电线路上电力电安装组数越多,降损效果越明显,但相应地增加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补偿设备的投资成本上升。

无功补偿 电容 标准

无功补偿 电容 标准

无功补偿电容标准
无功补偿是一种针对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处理方法。

电容则是无功补偿中常用的元件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以下是关于电容应用于无功补偿的相关标准:
1. GB/T 14549-1993《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容器》:该标准规定
了无功补偿装置中使用的电容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 GB/T 12747-2004《低压电力电容器组》:该标准适用于额
定电压不超过1000V的低压电力电容器组产品,规定了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3. GB/T 11024-2013《高压电力电容器组》:该标准适用于额
定电压为10000V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电容器组产品,规定了技
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4. DL/T 5047-2005《电力电容器组技术条件》:该标准规定了
电力电容器组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以上是针对电容在无功补偿中的一些相关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标准来进行相关设计、采购和使用。

无功补偿配置标准与安装

无功补偿配置标准与安装
5、在环境正常的车间和建筑物内,低压电容器宜分散设置。
6.0.5无功补偿容量,宜按无功功率曲线或按以下公示确定:
Q c=P (tan φ1-tan φ2) (6.0.5)
式中:Qc─无功补偿容量(kvar);
P─用电设备的计算有功功率(kW);
tanφ1─补偿前用电设备自然功率因数的正切值;
tanφ2─补偿后用电设备自然功率因数的正切值,取cosφ2不小于0.9值。
1、补偿低压基本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
2、常年稳定的无功功率。
3、经常投入运行的变压器或每天投切次数少于三次的高压电动机及高压电容器组。
6.0.8无功补偿ຫໍສະໝຸດ 置的投切方式,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1、避免过补偿,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在经济上合理时。
2、避免在轻载时电压过高,造成某些用电设备损坏,而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在经济上合理时。
c)中低压配电网,变压器配置的电容器容量应根据负荷性质确定,宜按变压器容量的20~40%配置。
4.7.3无功补偿设备的安装位置
10kV~110kV变(配)电站无功补偿装置一般安装在低压侧母线上;当电容器分散安装在低压用电设备处、并满足功率因数要求时,配电变压器处可不再安装电容器。
《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见P7)
4.3.3配电站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能满足中压侧功率因数0.95及以上时,可不装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中压线路上不宜设置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4.3.4低压无功补偿应安装在杆变、箱变及配电站(室)中,补偿容量宜按变压器容量的20~40%配置,
4.3.5补偿方式根据负荷性质,应采用固定投入和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进行分组、分相自动投切控制装置。

无功补偿 标准

无功补偿 标准

无功补偿标准
无功补偿的标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无功功率因数要求:电力系统对用户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时,通常会要求用户达到一定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与总功率之比,反映了电能的有效利用程度。

一般来说,电力系统要求用户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

2. 无功补偿能力要求:无功补偿设备的能力是指设备可以提供的无功功率大小。

电力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负荷情况和无功功率需求,要求用户安装相应能力的无功补偿设备,以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

无功补偿设备的能力一般以千伏安(kVAr)为单位。

无功补偿方案

无功补偿方案
(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适用于动态无功补偿,具有响应速度快、补偿效果好的特点。
(3)无功补偿控制器:用于自动控制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实现无功功率的实时补偿。
3.无功补偿参数设置
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和无功需求,合理设置以下参数:
(1)补偿容量:根据系统无功需求,确定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
(2)补偿方式:根据负荷特性,选择合适的补偿方式。
第2篇
无功补偿方案
一、概述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经济性是电网运行的核心目标。无功补偿作为提升系统稳定性、优化电能质量、降低网络损耗的关键技术手段,其方案制定需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法规等多方面因素。本方案旨在为某电力系统提供一套详细的无功补偿方案,确保其合法合规、高效可行。
二、目标
1.显著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无功负荷对系统的影响。
4.法规遵循
-严格遵循国家电力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
-确保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及运行维护的合法合规性。
四、实施计划
1.前期准备
-完成现场勘查,明确补偿需求。
-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参数配置、施工图纸等。
-提交相关部门审查,获取必要的批准和许可。
2.施工阶段
-按照设计方案,组织设备采购和施工队伍。
(3)有功和无功损耗降低,电网运行效率提高。
(4)合规性审查合格,方案实施过程中无违法违规行为。
五、结论
本方案针对某电力系统,制定了一套合法合规的无功补偿方案。通过采用合理的无功补偿方式、装置选型和参数设置,有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能质量,降低系统损耗。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政策和法规要求,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本方案的实施将对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日渐趋向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沿用着一项技术,那就是无功补偿技术,该技术是我国电力系统最根本,最传统的一项电力技术,现阶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电力系统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本文就针对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方法及其补偿方法展开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补偿方法1、前言在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中,电网的负荷能力以及容量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随着居民用电量以及生产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会导致电容量以及负荷随之提升,这时如果不对电力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电网的运行就会受到很大的安全威胁。

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减少无功损耗的方式来降低负荷以及电容量的增加,而该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所得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要针对无功补偿点的寻找以及所采取的具体补偿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确定[1]。

2、在电力系统中采取无功补偿方法的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各种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中,给很多行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契机,因此,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企业也企图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代替无功补偿的作用,但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很多自动化技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有很多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已经危及到了居民的用电安全,而且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而通过对比发现,只有采取无功补偿技术,才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目前我国居民的人口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电力系统所承担的压力负担是非常大的,因此每做出任何一个决定或要进行一项改革,都要充分考虑到居民以及生产的用电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

谈谈无功补偿的原则是什么(电源电器擂台第一期)

谈谈无功补偿的原则是什么(电源电器擂台第一期)

谈谈无功补偿的原则是什么(电源电器擂台第一期)/d/201008/346178_1.shtml回复20|人气1077|收藏|打印|推荐给版主个人主页给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无功补偿的原则是什么?个人主页给加无功补偿的原则是:提高用电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无功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和动态按需补偿,应该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无功补偿设备的设计原则:要综合考虑变压器容量和设备负载情况,按需合理配置总容量和各路分支容量,若设备存在谐波,还要考虑谐波容量,二者最好一起补偿,可采用无源静态被动补偿或采用有源主动滤波和补偿方式。

目前比较高端的产品有动态消谐无功补偿,用于橡胶、中频炉等设备的无功补偿上;既能补无功又能滤除谐波的有源滤波器,是国内较先进的产品技术,应用于地铁、高铁等领域,代替老的无功补偿产品,实现国产化,取代进口产品。

个人主页给加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

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

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

工厂里一般在配电室设置无功补偿(电容)柜进行补偿,采用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不能欠补偿与过补偿。

个人主页给加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经历了3代:第1代为机械式投切的无源补偿装置,属于慢速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早,目前仍在应用;第2代为晶闸管投切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属无源、快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应用普遍,我国目前有一定应用,主要用于配电系统中,输电网中应用很少;第3代为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亦称SVG,属快速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90年代末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220 kV及以下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与分析

220 kV及以下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与分析

图1 本期系统接线示意图2.3.2 计算条件(1)按照惠州供电局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实施细则,主变最大负荷时,220 kV变电站主变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0.98,110 kV变电站不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主变变高功率因数应不高于0.95。

(2)10 kV负荷功率因数按0.9考虑。

(3)大方式每台主变负载率按90%;小方式考虑规划中夏季典型日负荷特性中的最小负荷率以及投产初期运行中变压器负载,台主变的无功消耗按负载率为21%考虑。

(4)受主变低压侧进线开关柜主要设备参数的限制,主变变低侧开关柜额定电流最大4000A,因此主变低压侧最大负荷容量不超过70 mVA。

主变负载率最高取90%时,10 kV侧最大负荷容量63 mVA考虑。

主变负载率最低取21%时,10 kV侧最小负荷容量按15 mVA考虑。

5)不考虑变压器传输容量的非线性特征。

2.3.3 计算无功负荷(1)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计算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包括变压器绕组漏抗无功损耗和砺磁功损耗。

通常励磁无功损耗所占比例很小,在工程计算中常忽不计。

①对于双绕组变压器,主变绕组漏抗无功损耗为:ΔQ=U k×S2U2e×U2S e在不考虑电压变化的情况下,U ≈ Ue,则主变无功损耗为:ΔQ=U k×S2 S eS、Se分别为变压器总通过容量和额定容量(MVA);U、Ue分别为运行线电压和额定线电压(kV);Uk为变压器阻抗电压(百分数表示)。

② 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应根据每一绕组的。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国家电网公司)

第二章
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 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 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分(电压)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 无功平衡,分(供电)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 110kV 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无功补偿配置应根 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 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降损和调压的需要。 第四条 各级电网应避免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500(330)kV 电压等级系统与下一级 系统之间不应有大量的无功电力交换。500(330)kV 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应按照就 地补偿的原则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基本予以补偿。 第五条 受端系统应有足够的无功备用容量。 当受端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 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考虑在受端系统的枢纽变电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第六条 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结合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 合理配置适当规模、 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 所装设的无功补偿装置应不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并应避免大量的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35kV~ 220kV 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应不 高于 0.95。 第七条 对于大量采用 10kV~220kV 电缆线路的城市电网,在新建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时,应根据电缆进、出线情况在相关变电站分散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 第八条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主变压器高压侧应具备双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或功率 因数)等运行参数的采集、测量功能。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无功补偿及电能质量标准介绍

无功补偿及电能质量标准介绍

• 相移功率因数:仅仅考虑基波因素。
• 视在功率因数:考虑相移及波形畸变两种因素。
二、清洁能源发电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
清洁能源发电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
• 产生谐波:励磁回路或主回路的整流、逆变设备的 引入;
• 功率波动:风速、日光的波动引起; • 电压冲击:风力发电感应电机的启动产生; • 电压偏差。
2、频率偏差的测量方法 测量电网基波频率,每次取1s、3s或10s间隔内计到 的整数周期与整数周期累计时间之比(和1s、3s或 10s时钟重叠的单个周期应丢弃)。测量时间间隔不 能重叠,每1s、3s或10s间隔应在1s、3s或10s时钟 开始时计。 3、合格率的概念
3、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力系统正常运 行方式下由于负序基波分量引起的公共连接点的电压 不平衡及低压系统由于零序基波分量而引起的公共连 接点的电压不平衡。
调速电机 (VSD) 交流接触器
计算机
当电压低于70%,持续时间超过6个周波,VSD被切除;一些精 细加工业的电机,当电压低于90%持续时间超过3个周波,电机 跳闸退出运行 电压低于50%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周波,接触器就会脱扣,有时 电压低于70%接触器就会脱扣
电压低于60%持续12个周波,计算机工作将受到影响,数据可 能丢失
电压暂降造成的影响
造成的影响
制冷电子控制 器 芯片制造业
PLC
精密机械工具
直流电机
当电压低于80%时,控制器切除制冷电机,导致巨大损失
当电压低于85%时,芯片被毁,测试仪停止工作,内部电子电 路主板故障 当电压低于90%持续几个周波,I/O设备切除,低于81%时PLC 停止工作 机器人控制操作的精密加工过程,当电压低于90%持续2~3周 波,其工作过程中断 当电压低于80%时,电机保护跳闸

220kV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无功补偿配置分析

220kV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无功补偿配置分析

220kV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无功补偿配置分析摘要:在对目前内蒙古省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选用220/66/10kV三绕组变压器,利用新增的10kV电压等级装设无功补偿装置。

以蒙东某220kV变电站为例,对比66kV侧装设无功补偿方案的电压波动、功率因数、占地面积和造价投资等指标,从而确定该变电站无功补偿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无功补偿;不同电压等级;优化设计1引言无功电源不足,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电压水平低,会造成如电力系统损耗增加、设备损坏、电力系统稳定度降低等问题。

因此在受电端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可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

实际补偿过程中,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应使电网的无功功率实现分层分区平衡,各电压等级之间要尽量减少无功功率的交换。

目前内蒙古220kV变电站通常为220kV/66kV,无功补偿装置大部分集中在66kV侧。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存在占地面积较大、造价较高等问题,考虑新增10kV电压等级来加装无功补偿装置以满足电网对无功功率的需求。

通过对蒙东某220kV变电站进行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提出两种补偿方案,并对两种补偿方案的电压质量、占地面积和造价投资等指标进行比较,确定该变电站无功补偿的最优方案。

2变电站无功补偿2.1无功补偿标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9]133号)第二十一条要求:“新建变电站和主变压器增容改造时,应合理确定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以保证35~220kV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应不高于0.95,且不低于0.92。

”。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Q/GDW 212—2008)的要求:“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组容量选择,应根据计算确定,最大单组无功补偿装置投切引起所在母线电压变化不宜超过电压额定值的2.5%”。

“220kV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以补偿主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适当补偿部分线路及兼顾负荷侧的无功损耗”。

国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全文)

国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全文)

国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电网公司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管理工作,规范电网无功补偿的配置要求,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在广泛征求公司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电压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信息来源:《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第二条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网企业、并网运行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均应遵守本技术原则。

第二章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第三条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

分(电压)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无功平衡,分(供电)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1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

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降损和调压的需要。

第四条各级电网应避免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

500(330)kV电压等级系统与下一级系统之间不应有大量的无功电力交换。

500(330)kV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应按照就地补偿的原则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基本予以补偿。

第五条受端系统应有足够的无功备用容量。

当受端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在受端系统的枢纽变电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第六条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结合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合理配置适当规模、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

所装设的无功补偿装置应不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并应避免大量的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

35kV~220kV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应不高于0.95。

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办法参考

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办法参考

欢迎共阅一、概述:1、无功补偿的意义1、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2、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cosΦ=0.8增加到cos4=0.95时,装1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V A;反之,增加0.52KV A;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

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

?3、降低线损,由公式△P%=(1-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则?c osΦ>cosΦ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所以功2、谐波治理的意义1、谐波的产生波,整流后是6脉动的,根据谐波理论分析,h=6N±1(N=1,2,3,4,…正整数)。

变频装置在额定运行时,产生的5次谐波对5%,13次低于2%。

在负荷较小时,虽然谐波11次及以上高次谐波虽然与低于7次的其阻抗相对较大,故对谐波电压含有率及低2、谐波的危害变频装置产生的谐波电流,对系统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它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发热损耗,而且会加速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特别是对电缆、变压器运行、电机运行非常不利。

此外,产生谐波严重时,也会对自动控制系统和保护装置产生干扰,使其误动作,影响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

此外,谐波也会对变电站和其它用户的无功补偿电容器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不能投运,若投运可产生谐波放大,严重时将烧坏设备,这在以后运行时特别注意,变电站和用户不要投入无谐波抑制的电容器组。

二、某公司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方案1、某公司,使用变压器1250KW三台,负载是六脉中频炉,产生大量谐波注入电网,其他设备使用3150KV A变压器两台,主要是负载变频器,大功率电动机,同样产生谐波和需要无功功率补偿。

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采取分散、集中治理谐波方法,即在谐波源总负荷前端安装谐波治理设备,这样就治理整个电网的谐波,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效率高,投资少。

2、某公司,1250KV A变压器负载中频炉同时使用两台,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设备也采用两套。

有源动态无功补偿与无源无功补偿的区别

有源动态无功补偿与无源无功补偿的区别

有源动态无功补偿与无源无功补偿的区别一、补偿速度要求动态补偿响应速度很快,国标要求在2秒以内跟上负载的变化,国外标准则更高,要求20mS,就是要在一个周波内跟上负载变化,这样,负载需要无功的时候,马上就补偿。

静态补偿相对来讲速度比较慢,国标修改以后已经比原来的快了很多,但是还是在15秒以上,就是说,负载变化后,至少要等15秒以后,静态补偿才开始动作。

介于动态与静态之间的,是快速补偿,反应速度为2~10秒。

由于速度的要求,它们内部的元件的区别也较大。

二、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的主要区别动态补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是一类先进的补偿装置,静态补偿是相对于动态补偿来说的。

以前我们常见的补偿柜或者补偿箱,大多用接触器做电容的开关。

因为接触器的反应慢,又要考虑电容器的放电时间,所以这类补偿装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投切间隔较长,最快也不过在5秒左右。

这样的速度,对于电焊机、行吊、锯木机,等等机器来说,就不能很好的补偿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用了可控硅来做电容开关,可以将反应速度提高到毫秒,也就是可以跟踪负载的变化,级数先进的产品,几乎达到同步补偿的水平。

这样的快速补偿装置,我们叫它“动态补偿”。

目前,国家对动态补偿的要求还比较低。

国家标准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6•13”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

JB/T 10695-2007《低压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中“6•12•8”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因此,按目前的标准,动态补偿就是:对电网功率因数变化,能在2秒以内反应并投切的补偿装置。

早期动态的补偿装置,因工作时没有接触器动作,没有吸合或释放产生的巨大响声,所以又称静止补偿。

(注意:静止、静态,是不一样的)那么,响应时间长的传统补偿装置,比如5秒以上的,就是静态补偿了。

三、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的各自优点动态补偿的优点:反应快,补偿效果好,特别适用于负载波动剧烈的场合。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宜昌、常州、惠州、三门峡超高压管理处: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电网公司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管理工作,规范电网无功补偿的配置要求,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在广泛征求公司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以下简称《技术原则》,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国家电网公司反映。

国家电网公司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附件: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电压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第二条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网企业、并网运行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均应遵守本技术原则。

第二章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第三条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

分(电压)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无功平衡,分(供电)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11O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

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降损和调压的需要。

第四条各级电网应避免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

500(330)kV电压等级系统与下一级系统之间不应有大量的无功电力交换。

500(330)kV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应按照就地补偿的原则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基本予以补偿。

第五条受端系统应有足够的无功备用容量。

当受端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在受端系统的枢纽变电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CS 32-1991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chm
CECS S33-1991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附条文说明] .chm DL 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pdf
DL 484-1992 静态零序补偿型电抗继电器技术条件.doc
DL 5014-19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
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pdf
DL/T 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pdf
GB 11024-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pdf
GB 15166.5-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pdf
GB 3667-1997 交流电动机电容器.pdf
GB 3983.1-1989 低电压并联电容器.pdf
GB 3983.2-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pdf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pdf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
GB 6565-1987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开合电容器组试验.doc
GB 6915-1986 高原电力电容器.pdf
GB 6916-1986 湿热带电力电容器.doc
GB 7675-1987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开合电容器组试验.pdf
GB/T 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pdf
GB/T 2900.16-1996 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pdf
GB/T 4705-1992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doc
GB/T 4787-1996 断路器电容器.pdf
JB 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pdf
JB 7115-1993 低压无功就地补偿装置.pdf
JB/T 7111-1993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doc
JB/T 7112-2000 集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doc
JB/T 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doc
JB/T 7115-1993 低压就地无功补偿装置.doc
JB/T 7613-1994 电力电容器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doc
JB/T 8168-1999 脉冲电容器及直流电容器.doc
JB/T 8169-1999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doc
JB/T 8596-1997 交流电动机起动用电解电容器.doc
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pdf
JB/T 9663-1999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doc
SD 205-1987 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pdf
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pdf
SDJ 25-198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试行).doc
ZBK 48003-1987 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doc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d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