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范文:慎提“用工荒”
用工荒与就业难之中国式并存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中国式并存申论在低端制造业用工荒的背后,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
问题其实很明了,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路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缺工”、“抢人”,成了节后企业老板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
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如安徽、河南同样出现用工荒,有报道说有省份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
用工荒似乎是近几年节前节后的例牌菜,每到春节前后,老板们都要使出各种招数,到处抢工人。
而且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外贸订单的恢复性增长,缺工更为严重。
如此大范围的普遍缺工,是否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拐点”的到来,眼下还不好说。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却不容忽视,那就是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难的事实也客观存在。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两相并存,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
单纯地以传统的就业观念落后等来解释,已经过时,当大学毕业生起薪和农民工之间基本可以划上等号时,再苛求“天之骄子”的眼高手低,显然不太现实。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用工荒同时遇上了就业难?又该用什么来破解这对看上去相互冲突的矛盾?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既然有用工荒,就不该有就业难。
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即可发现两者之间又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实际上这也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阵痛,表现在企业方面就是用工荒,表现在社会方面就是就业难。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需要,如让农民工就业集中于那些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让大学生就业集中于相对中高端的创意设计、销售、服务环节等;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内需增加了,就业岗位的数量必然会相应地增加,可供大学生选择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招工难用工两难并存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招工难用工两难并存资料来源:人社部公布的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课题报告制图:张芳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日公布的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课题报告《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是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全国不断加剧并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表现。
从总量上看,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居多,就业的总量压力并未减轻,但其表现形式也会更多地融于就业结构性矛盾之中。
青年失业率高于整体失业率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产生的不匹配。
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
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将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
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从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间,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已从0.71∶1逐年上升,2004—2009年年均为0.95∶1,2010—2012年连续三年年均为1.04∶1。
这表明市场供求总量是基本相当的。
但进一步的观察表明,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却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过2∶1的水平。
其二,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近3年更进一步加剧。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16—24岁青年失业率近三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全口径的失业率,并且从2011年1月以来呈逐月升高趋势,到2013年10月已达到9%以上,比2011年1月高3个多百分点。
其三,2001—2012年的12年间,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持续上升,至2012年达到41.2%,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持续下降,至2012年达到57.1%,下降了15.4个百分点。
申论高分范文(五十六)——发挥政府职能 破解用工难题
发挥政府职能破解用工难题前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阿迪达斯,耐克等一批外国企业纷纷到中国建厂投资,看中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而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人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逐步提高,我国正走出人口红利的光环,大多数企业正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很多生产线急需产业工人,但却招不到人、招不满人,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进行,经济的复苏马力开不足、卯不上劲,亟需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帮助企业走出“用工荒”困境。
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是破解用工难题的前提。
农民工子女享受不到就地受教育的权利,享受不到城镇医疗保险,因为户籍等问题造成的困境影响着农民工的衣食住行。
迫切需要政府出头,深化户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为打破用工难题创造环境。
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破解用工难题的根本途径。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应注意所提措施的具体性。
就这一内容而言,其后面的具体阐述更多的是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进行阐述,还需要就如何保障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这一措施的落实进行具体论述,以强化行文的论证力度。
)随着企业发展需要,对有技术的工人越来越重视,但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逐渐被淘汰。
通过政策扶植,鼓励社会创办职业技术学校,让农民工获得二次深造的机会,完善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从根本上破解用工难题。
加强对企业监督,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破解用工难题的保证。
农民工属于社火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犯,而维权意识不强,助涨了不法企业的气焰,形成了不好的风气。
政府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拓宽维权通道,促进企业合理合法用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形成社会准备农民工的良好风气,使农民工呆的住,也愿意呆,为破解用工难题打好基础。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分析问题方面的内容阐述不够全面。
申论热点
春以来,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却不得不引人深思:贵阳开往温州每天一趟的K942次火车,往往到丽水站时车厢乘客还是满满的,上个厕所都挤得很;一到青田站,大批务工者就往外涌;最后,列车抵达温州站,下车者已寥寥无几。
这些客流中的绝大部分,本应是来温务工者。
然而今年,他们为啥不来了?据温州火车站和各大汽车站日前发布的综合客流信息表明,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来温的客流量比去年大约减少了20%至30%。
上周,记者蹲点多家企业和劳务市场时也发现,今年开春,困扰企业多年的“用工荒”难题可谓雪上加霜,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工缺口都在50%以上。
而实际上,为了尽快招到员工,我市不少大型中型乃至小微企业都拿出了诚意纷纷上调工资,并在员工食宿等方面开出更优越的条件。
可是,“涨薪潮”之下,实际效果又如何呢?【原因分析】首先是城镇化的变迁。
自新中国建立,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根据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直到1990年,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4%,而城镇人口只占26%。
而中国的沿海经济带此时己经逐渐形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沿海城市,并且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90年代后,中国的城镇化开始逐渐加速,只用了10年时间,中国的城镇人口猛增了近10%,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6%。
而这种增长在之后的10年并没有丝毫减弱,到了2 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终于历史性地超过了农村人口。
根据2012年1月的最新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为69079万,而农村人口为65656万。
而正是这种城镇化的变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农村剩余劳力远离家乡去沿海打工,这30年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农村的空巢问题和留守子女问题等等。
人们当初远离故乡去打工,为的是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子女的未来。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了城镇,而且用工待遇也与原来的沿海城市企业相差不太大时,为何还要舍近求远跑出去打工?更何况每年过春节往返也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民工荒
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之“民工荒及农民工权益”近两年来,从珠三角开始的民工荒问题渐趋延伸,引起各界关注.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其考查点可能包括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民工荒及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对策方案,最有可能出的题是要求考生针对民工荒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进行评析,各位注意,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如果要进一步作深层的发挥,我们可以在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上做文章.我们先看看原因.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传统体制所造成的种种身份歧视,其具体原因包括:一、由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而趋向于世界人力资源一体化,作为中国,很大程度上的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承担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世界对于中国的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长而劳动力的生产速度远远慢于投资热潮所带来的用工发展速度的变化。
二、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发展。
这是“民工荒”出现的必然。
三、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 愿意做一线工人的人员比例必然减少。
新生代的民工有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无论是对工资还是对权利的要求,无论是以离职还是谈判的方式,都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而非仅仅是生产线上的一环。
五、政府部门在政策与管理上的短视与限制。
管理部门在民工潮期间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了便于管理民工,时有歧视性条款出现,令民工缺乏归宿感,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怨恨。
长期下来,必然使外地民工望而却步,甚至掉头而返。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观念十分淡薄,从政府部门到用人单位只注意到高层人才的吸引,却忽视了一线与基层工人的重要作用,这样,势必会影响民工的流向。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用工荒与农民工就业专题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用工荒与农民工就业专题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材料1】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
自1989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年7月20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
当年5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
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难与用工荒[推荐五篇]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难与用工荒[推荐五篇]第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难与用工荒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难”与“用工荒”一、前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大潮,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现。
时至今日,农民工的总体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且平均年龄正趋于年轻化,尤其是“90"后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群体。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市民化、城市化倾向明显,具有更高的生活期望与更强的权利意识。
也正是这些特征,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和第一代农民工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处境时,许多人不免会产生更大的心理不适,进而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他们在面对就业问题,也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倾向,然而在自身技能和条件的限制下,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定程度的造成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局面。
二、新生代农民工概况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年龄在16岁——28岁,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人口。
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进入城市务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大多未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农村社会生活日渐脱离,而对城市生活则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第一,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民工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许多人都已初中毕业,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高中学业,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
所以,与上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另外,新生代民工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报刊、广播和影视的影响,接受了多元化的开放价值观,他们的行为、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现代化了。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农民工问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您提供更多帮助!这里可以>>> 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随之而来的暴露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其中就包含了一种大问题,叫做变迁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主要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伴生物,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
它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即农民工问题。
[背景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适龄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更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分流农村人口,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都有巨大作用。
但现阶段,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
[问题分析]农村地区空心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分布不合理。
导致了耕地荒废,宅基地空置,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形成了村庄空间在形态上的一种空心化。
农村文化失根:大量人员涌入城市,让原本丰富的农村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传承,而返乡之后又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对农村传统文化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进城务工,导致对子女教育的缺失,基本上要么由祖父一辈行使教育义务,要么根本上就没有教育,导致子女性格心理产生变化,产生厌学、过早进入社会沾染恶习和陋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
农村养老:老年人要从事大量的农业生产工作,身体会产生影响,同时除了物质生活的缺乏之外,更明显的是精神生活的匮乏。
城市人口激增:大量人员涌入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非常高,给城市公共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
城乡差距大:基础设施的差距、地区产业的贫乏、人才外流各种问题集中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看完全文还是迷茫?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不妨把“用工荒”作为城市复兴的契机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不妨把“用工荒”作为城市复兴的契机导语:浙江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不妨把“用工荒”作为城市复兴的契机。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春节假期结束,返乡的人们重又回到工作岗位,对于流动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究竟该留在家乡就业,还是到远方寻找机会?眼下,多地再现“用工荒”,各地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人才,“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2月5日央广网)当“用工荒”与返城大军形成鲜明对比时,当不少务工者选择返乡创业时,当跳槽成为一种就业节奏时,“用工荒”背后不仅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供需的简单变化,而可以读出整体经济脉络下人和用人单位及大环境相互选择和融合的一次契机。
很显然,尽管“用工荒”有愈演愈烈的势头,但企业等用人单位和中小城市仍然还在寻找破解“用工荒”的道路上。
劳动者也会根据就业单位的发展态势,并根据自身的就业综合素质来评定是否留下还是跳槽,抑或是返乡创业、就业。
这其实是诸多因素博弈的综合结果。
从求职者方面看,一些求职者将住宿及企业文化甚至看企业有无免费WIFI作为求职的一个参考因素,这确实是对用人单位有了新的要求。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留下人才,通过许以高薪,或者暂扣部分薪水等办法,但未必就是破解“用工荒”的根本方法。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也存在“用工荒”现象,有的还非常严重。
如东北地区和东莞等沿海地区,中小城市,也存在着“用工荒”的事实。
不管是传统资源型的东北地区,还是加工、制造业仍为主流的东莞地区,抑或是正在布局推进城市化的中小城市,终究还是需要靠产业留人。
倘若能够配套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服务措施,对缓解用工荒城市因产业而兴盛,产业因服务到位而温暖,则成为化解“用工荒”的一剂良药。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对于求职者如此,对于用人单位和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用工荒”背后其实是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
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问题解析:沿海“用工慌”
转眼,⼗三省(市、⾃治区)公务员联考即将迎来⾯试的热潮,要在公务员⾯试中胜出,近⼏个⽉的社会热点是考⽣不得不关注的内容。
那么公务员⾯试中社会热点应该看什么、怎么看?下⾯以“春节后沿海‘⽤⼯荒’”为例为考⽣予以指引。
【事件回放】 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各地企业普遍遭遇招⼯难问题。
节后“民⼯荒”确已严重影响到某些产业和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标签】农民⼯ 【观点概览】这⼀事件是围绕今年春节以来我国沿海招⼯出现⼈才紧缺的问题的讨论展开的,对此各⼤主流媒体进⾏了全⽅位、多⾓度的评论,华图摘取代表性的精华之见,对事件作原因、利弊、影响分析,最后进⾏对策表态,以助考⽣全⾯吸收各种观点,从根本上解决考⽣⽆观点或者“⽴场”站错的情况。
评论⼀: 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各地企业普遍遭遇招⼯难问题。
福州⼀些为“民⼯荒”所困的企业呼吁,由第三⽅部门介⼊,成⽴⼀个“诚信联盟”,吸引⼀些愿意诚信招⼯的企业参加,订⽴书,所开出的福利待遇不缩⽔,不拖⽋农民⼯⼯资等,并在联盟中受第三⽅部门的监督,随时可为务⼯者维权,解决劳动争议,让就业者能安⼼⼯作。
【企业的反响】 且不论所谓“诚信联盟”的实际可操作性,企业主动呼吁诚信⽤⼯环境,主动要求加强监督,深切反映出资本意志对不良⽤⼯环境所造成后果的⾃省与反思。
【观点⼀】当⼀些产业和企业屡屡受到“民⼯荒”的冲击之后,应该悟出这样的“常识”:靠⼀时⼀地的“忽悠”、虚假来满⾜⽤⼯需求已经难以为继,只有下狠⼼、费⼒⽓营造良好的⽤⼯环境才是好办法。
【提出对策】 节后“民⼯荒”确已严重影响到某些产业和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政府与企业想⽅设法积极应对⾃然没错。
但所有招⼯⽤⼯⽅式都要遵守诚信底线,切忌⼤包⼤揽、虚假宣传、空头等短期⾏为。
记者在往年采访中就发现,每到节后“民⼯荒”严峻时,⼀些⽤⼯企业为招到⼯⼈,随意修改招聘宣传单,打肿脸充胖⼦,把⼯资福利吹得天花乱坠,等到缺⼯缓解之后,却⼜翻脸不认账。
⽽在“资强劳弱”的传统格局下,许多农民⼯⾯对此种遭遇⽆⼒承担⾼昂的维权成本,徒唤奈何!【反⾯教材】 这种“此⼀时彼⼀时”的“忽悠”伎俩最终只能凉了农民⼯的⼼,⾃毁企业形象,甚⾄殃及某⼀地区某⼀产业的⽤⼯环境。
2016重庆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破解“用工荒”,先解“权利荒”
更多重庆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2016重庆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破解“用工荒”,先解“权利荒”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申论频道为您提供更多帮助!点击这里可以进行 >>>重庆地区在线咨询。
大年初七,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日后第一天工作。
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却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
(2月16日新华社)节后一上班,很多人便开始抱怨与吐槽,不是发泄对工作的不满,而是诉说生活的不便:早起出门买个早点,却发现找不到地方买;在家看电视不想出门叫个外卖,却发现送外卖的店家寥寥无几;嫌家里脏兮兮想找个钟点工打理一下,似乎也成了难事……以前是“一部手机在手,吃喝玩乐全有”,节后这日子,则近乎回归原始状态,那些早已对“城市便利生活”形成依赖的人们,一下子的确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而是一种常态。
每年春节前后,外来务工人员“空岗”的事情便会发生,这个时候的“用工荒”,不过是每年都在重复的剧本罢了。
似乎也只有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才会想起那些不起眼但又不可或缺的职业,因为他们的空岗,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烦恼。
但这样短期的关注,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带给公众生活的不便,也会循环往复。
发生这样的现象,其实在情理之中。
毕竟,权利与责任是对应的,享有多大的权利便承担多大的责任。
对于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他们的权利是逼仄的,那么谈他们的责任则是奢侈的,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白领、公务员等群体一样,假期一结束就回来上班,因为他们并不像白领、公务员等群体一样,享受到足够多的权利。
这就是说,“用工荒”的本质问题,说到底还是“权利荒”的问题。
申论范文文档
杜绝“黑砖窑事件”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首先,标题很重要,最好能点出论点,这是标准的加分项,如果写成XX有感,XX漫谈,纯粹是浪费考官时间,所以标题调出论点一定要记住)6月8日,《新京报》报道,32名被砖场老板从郑州和西安火车站诱来的民工被困山西砖场成“劳奴”。
由此,山西黑砖窑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这句话陈述事实,就是大家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近年来。
”套路,不宜太长,把问题表现、现状说清即可)这类极端事件折射了当前大部分农民工权利无保障、尊严被辱没、人身受控制、利益遭损害的境遇。
当前,有效杜绝黑砖窑事件的关键在于通过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何在呢?(这里点出事件的原因,很重要,有原因随后有对策,成为整体,至于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一般都会告诉大家,可以适当归纳总结)抛开部分黑心企业主良心的泯灭等主观偶然性因素不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性障碍。
当前我国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权利、尊严和利益缺失的根本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遇到了体制性壁垒,致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到和城市职工一样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从而游离在政府监管视野的边缘。
二是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
当前,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义务的一些条款因缺乏制度刚性和执行力度,往往弱化了农民工们获取合法权益的诉求。
三是监管缺位或监管不力。
政府对企业,尤其是小城镇的私营企业的用工状况的监管处于一种松散状态。
工商、税务、质监、建设、劳动、土地、环保等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属准入性或生产性监督和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合力,对企业违法行为的监管比较滞后。
况且,这些机构并不监管工人的生存状况,出了问题也只能依靠公安等执法人员,并且多停留在“民不告,官不究”的状态,农民工的人身权益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招聘考试申论热点新闻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慎用“用工荒”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需求量快速增长,关于“用工荒”的报道铺天盖地。
但近日不少就业专家呼吁,应慎提“用工荒”。
用工荒,顾名思义就是什么行业都缺工,什么岗位都难以招到工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近两年我省缺工的情况来看,市场上主要缺两种人:一是电子操作工、缝纫工、纺纱工等技术含量低的普工。
我省就业主管部门对5000多家用工企业用工需求的跟踪监测显示,近三年来超过95%的缺工岗位都是操作工。
二是数控车工、焊工等需要有一定技能的工种。
目前江苏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都在2以上,一些高级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了3,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挑选3个及以上岗位。
但与此同时,一些人找工作并不容易。
最突出的是高校毕业生。
虽然大学生初次就业薪资多年未涨,与农民工基本持平,但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并不多。
每年7月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以后,各地年轻人的登记失业率便明显上升。
另一个就业困难群体是35岁以上的求职者。
很多企业一面高喊“招工难”,一面自设门槛,将大批35岁以上的求职者排除在招工计划之外。
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是南京地区农民工求职的聚集区,现在每天的求职人数稳定在2000人左右,其中超过95%的人都是35岁以上的求职者,每天成功介绍出去的不足200人。
来自省就管中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35岁以上、特别是45岁以上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0.8-0.9之间,也就是说一直供大于求。
为何只招年轻人?一位知名食品生产企业招聘经理的话一语道破天机:我们这些企业经常要加班,平时每天工作12小时,怕年纪大的受不了。
而这些“每天12小时”的岗位,恰恰是眼下招工难的“重灾区”。
省就管中心副主任王东平也说,我省凡是八小时工作制、给员工签合同缴保险的企业,都不存在缺工现象。
缺工的主要是那些用工环境较差的企业,比如每天工作12小时、不签合同不缴保险的企业。
淮安就管中心副书记葛芃认为,目前农村劳动力远没有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浅析“用工荒”现象
浅析“用工荒”现象浅析“用工荒”现象【摘要】“用工荒”现象持续发生,并由局部地区向全国蔓延。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用工荒”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而农村人力资本和劳动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解决“用工荒”要防止产业转型过度,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和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力转移工资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从17.92%提高到52.57%。
目前,我国已步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而劳动力资源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5.60亿增长到9.18亿,形成优势的“人口红利”。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必须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2.5亿人。
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中心”,主要是因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劳动力一直是无限供给。
然而,自2003年以来持续发生用工短缺造成的“用工荒”现象,并且蔓延到中西部各大劳务输出大省。
“用工荒”现象的产生对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过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
一、“用工荒”现象现状2003年末,以东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出现“用工荒”现象,此后不断向东南海经济发达地区蔓延。
2004年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先后出现民工短缺和招工难现象,下半年,在江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
有关调研报告显示,2005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缺工50万人,占到总需求的35%。
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经济进入回暖阶段,“用工荒”现象再次爆发,2009年8月温州用工缺口比率已超过73%,与6月份相比提高了21%,2010年劳动力市场甚至出现了企业“抢人”的局面。
1、“用工荒”不断加剧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劳动市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
就业难用工荒漫画作文
就业难用工荒漫画作文“打工难,用工荒”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我们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农民、下岗职工和低技能人员失业率高;在就业岗位中服务行业比重小而且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科学规范管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党和政府多措并举地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缓解了这种矛盾,但总体效果还很有限,因为就业仍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之一。
同时也表明: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依旧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慢,传统产业萎缩过快,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特别是今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企业倒闭破产增加,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市场空间收窄,企业招工减少等原因,直接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我认为就业压力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容量提升。
目前,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消耗和低污染产业过渡。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业不仅利润率较高,而且通常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
像玩具、纺织、五金电器、装饰材料、食品饮料等轻工业产品及交通运输、仓储、商业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和餐饮业已逐渐被信息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所替代。
它们对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进入门槛大幅提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类跨国公司将会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因此,一方面由于国内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局限,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减少,使得中国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上升。
据有关资料预测,未来10年中国至少需要1000万个技术熟练工人,其中包括2000万名普通蓝领工人,200万名高级白领工人,100万名技师,50万名高级技师,以满足中国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造成的。
因此,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用工荒倒逼产业升级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用工荒倒逼产业升级【背景信息】“原来我们计划今年扩充产能,招工4000人左右,但现在连2000人都没招到,还不如以前的工人多,只能无奈减少今年的生产量。
”山东青岛哈达石墨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总说,公司普工的工资已涨到2300元以上,即便如此,今年工厂仍招不满工,这大大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各地迎来今年最大的节后返工潮。
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山东、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了解到,返工潮并未解决当地大量企业结构性缺工的矛盾。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企业生产复苏和通胀预期背景下,劳动力短缺现象短期难以解决。
用工荒倒逼企业尝试以“机器代替人”的模式破解困局。
【原因分析】第一、从表面看,这与外贸需求复苏、一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增加有关。
目前全球电子产品正进入一个更新换代期,对通讯电子产品需求量很大。
新增订单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日本的市场份额也会有一定增加。
第二、用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抢劳力”。
从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到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再到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直至江西、河南、湖南这样的劳动力流出区域,“用工荒”和“技工荒”开始蔓延。
第三、受困于目前严格的户籍制度、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以及农民工在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待遇问题的考虑,相关企业仅仅靠加工资很难挽留农民工。
近两年物价的不断上涨,让在外务工人员也承受很大的压力。
另外,内地不少省市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使农民工纷纷回流返乡。
第四、农产品价格快速上升让一些农民切实获得实惠,二产三产之间的收入水平渐渐缩小,也令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减少。
【对策分析】”核心对策:产业升级遭遇了严重的用工荒和成本上升,不少企业开始想方设法进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技术改造,尝试以“机器代替人”的模式破解企业的“用工荒”困局。
靠临时性涨工资是不够的,改善“用工荒”的核心在企业。
中小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强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升级。
2012辽宁公务员考试网:面试热点之用工荒
2012辽宁公务员考试网:面试热点之用工荒的焦点。
企业更是陷入了“年年难招年年招”的困境之中。
从2011年春季用工调研结果看出,31.3%的企业认为“今年的缺口更大”,同时还有43.7%的企业认为“每年都有”用工荒现象产生。
随着中央及各地惠农政策效应不断显现,2011年的“用工荒”已经有了全新的内涵,招工难企业的行业和岗位特征非常明显:一是东部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通操作工招工不足;二是机械电子制造型企业技能工人招工不足;三是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招工不足;四是有的中西部地区因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较快的行业在短时期内也一度出现了招工难。
材料二:在2011年2月16日招聘会上,三亚市某五大酒店展柜前人头攒动。
这个五大酒店要招聘254名员工,其中普工150多名,但当天收到的简历只有70来份,这70来份简历应聘的岗位是前台、行政文员、销售人员等职位,而大量需求的服务员、水电工、清洁工等普工类岗位,应聘的求职者只有六七个,与招聘目标相差甚远。
在浙江平湖市一人才市场近期举办的招聘会上,某大型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李先生感叹到:“来应聘的倒是不少,可一般都是初级钳工,中级工都很少,更别说高级钳工了。
现在技术院校里学钳工的人那么多,可我们想招个高级工比登天还难。
在这个人才市场,只要是跟我们一样招聘高级蓝领的,基本上都会受到‘冷落’。
”。
浙江淳安县是传统的农民工输出大县,每年有10万人在外打工,如今也打算把工人留在家门口。
县里劳动部门特地在春节期间,趁着许多农民工还没出门,召开了一场劳务供需洽谈会,当地企业一下子就提供了2.5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背景材料,回答下面问题:问题一:结合材料,你对当前的用工荒有何看法?【中公教育参考答案】“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的现象。
用工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尤其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期间,用工荒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山西省申论-3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山西省申论-38(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注意事项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三、申论要求1.给定资料4~7反映了诸多就业问题,谈谈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存在的就业问题。
要求:准确、简洁、全面、有深度。
字数不超过200字。
SSS_TEXT_QUSTI分值: 25答案: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就业歧视、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等就业问题,对此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第一,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长期存在。
第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第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一个加速期。
因此,要密切关注经济宏观运行情况对就业的影响,并及时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不断加强就业的政策扶持,才能使我国就业情况保持总体稳定。
2.给定资料5提到了“用工荒”现象,假设你是一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请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要求:原因分析全面、准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
字数不超过300字。
SSS_TEXT_QUSTI分值: 25答案:“用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大幅收窄,当地工资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大量劳动者不愿意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二是随着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企业订单数量增加,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三是经过多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确实在逐步减少;四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
解决措施:首先,要畅通招工的信息渠道,将大量的缺工信息及时传送到全省各个劳动力集中的市、县;其次,要出头带领用人紧缺的企业直接去外地招聘,把招聘会开到农民工家门口,获得更多用工资源;最后,要大力提高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保障和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防止劳动力的外流。
3.假定你是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为领导拟一份关于我国就业形势的发言提纲。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一定高度。
字数不超过500字。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形势政策考核论文)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班级:03110802姓名:XXXXX学号:XXXXXXXX摘要:一边是年复一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一边却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就业难”和“用工荒”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本文首先从经济、企业、劳动者各方面分析了这一矛盾现象的直接成因,继而进一步分析,根据根本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从理论上对这一难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就业难”对于大家,尤其是大学生,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而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教育;每年输送到职业市场的毕业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与此同时,新春伊始,“用工荒”问题也开始凸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
以珠三角为例,近段时间媒体报导,广东、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劳动缺口达200万之巨。
那么,究竟什么是产生这一“两难”问题的成因?一、“两难”直接成因(一)就业市场供需的不平衡这一点是造成两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又体现在多个方面:首要的一点,是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
简而言之,就是就业并不缺少人,缺的是合适的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40个城市抽样调查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是14%以上,供求之间差距明显。
其次,地域性失衡。
虽然国家已经大兴西部开发,但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沿海地区发达城市比广大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孔雀东南飞”现象并未得到缓解。
最后,劳动力供求数量不均。
每年达1200万的供求缺口是造成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二)劳动者自身素质不够一方面,劳动者水平偏低,这可能表现在职业技能上;另一方面,对于自身德期望过高。
尤其在高校毕业生中尤为普遍。
对于高校毕业生,仍然存在着不正确的就业观,认为自己读完大学,理应拥有好的薪酬待遇、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范文:慎提“用工荒”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需求量快速增长,关于“用工荒”的报道铺天盖地。
但近日不少就业专家呼吁,应慎提“用工荒”。
用工荒,顾名思义就是什么行业都缺工,什么岗位都难以招到工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近两年我省缺工的情况来看,市场上主要缺两种人:一是电子操作工、缝纫工、纺纱工等技术含量低的普工。
我省就业主管部门对5000多家用工企业用工需求的跟踪监测显示,近三年来超过95%的缺工岗位都是操作工。
二是数控车工、焊工等需要有一定技能的工种。
目前江苏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都在2
以上,一些高级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了3,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挑选3个及以上岗位。
但与此同时,一些人找工作并不容易。
最突出的是高校毕业生。
虽然大学生初次就业薪资多年未涨,与农民工基本持平,但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并不多。
每年7月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以后,各地年轻人的登记失业率便明显上升。
另一个就业困难群体是35岁以上的求职者。
很多企业一面高喊“招工难”,一面自设门槛,将大批35岁以上的求职者排除在招工计划之外。
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是南京地区农民工求职的聚集区,现在每天的求职人数稳定在2000人左右,其中超过95%的人都是35岁以上的求职者,每天成功介绍出去的不足200人。
来自省就管中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35岁以上、特别是45岁以上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0.8-0.9之间,也就是说一直供大于求。
为何只招年轻人?一位知名食品生产企业招聘经理的话一语道破天机:我们这些企业经常要加班,平时每天工作12小时,怕年纪大的受不了。
而这些“每天12小时”的岗位,恰恰是眼下招工难的“重灾区”。
省就管中心副主任王东平也说,我省凡是八小时工作制、给员工签合同缴保险的企业,都不存在缺工现象。
缺工的主要是那些用工环境较差的企业,比如每天工作12小时、不签合同不缴保险的企业。
淮安就管中心副书记葛芃认为,目前农村劳动力远没有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但由于如今80后、90后年轻求职者已经成为就业主力军,他们没有了父辈那样的养家糊口压力,其择业时考虑更多的是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以及职业的体面和稳定性,有的甚至宁愿不工作也不愿意勉强到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班。
说白了,目前部分企业的招工难,根子还在于产业结构,在于用工环境造成的结构性矛盾。
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对简单的普工需求多,而产业升级不到位、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带来与高校大规模扩招后众多毕业生相对应的岗位数量。
同时,用工环境也远未能满足劳动者不断提升的改善需求。
因此,王东平认为,用工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是好事,一方面可以倒逼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逼着企业改善用工环境,更加关爱员工,不断提高员工薪资待遇。
但这种结构性用工矛盾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用工荒”。
不少专家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各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增就业岗位正在减少。
以我省为例,虽然节后新增岗位依然比去年有所增加,但增幅比去年同
期下降了6个百分点。
加上去年以来的银根紧缩、欧债危机,作为吸纳就业大头的中小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用工量。
跟踪的数据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到2月中旬省内传统用工大户的用工量已经完成了90%,而去年同期的招工量才过半。
业内人士还担心,一味高喊“用工荒”,无疑会吊高求职者的“胃口”——反正不愁找工作,求职更加挑剔,如果未来岗位数量减少,很容易造成新的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