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就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建堂就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13-01-18 15:50:17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央电视台记者:2012年刚刚过去,我们想知道您对刚才发布的这些数据有什么样的评价?您对今年中国经济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判断?
马建堂:如果用比较简单的话来评价2012年的经济运行,我想是不是可以说这样两句话:第一句话,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第二句话,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具体来讲,可以说是“四个稳”、“四个新”。
四个稳:一是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刚刚过去的2012年,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复杂严峻的,前四个季度,如果再往前推,已经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在逐步回落。
去年四个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8.1%,回落到二季度7.6%,三季度的7.4%。
经过努力工作,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四季度经济比较明显地企稳回升,当季增长7.9%,全年经济增长7.8%。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生活改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就业的稳定。
我刚才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数据,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比上年增加了284万,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了1188万人,无论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上保持稳定。
三是物价总水平总体稳定。
我们还记得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
经过2011年加上2012年的努力,采取了多种措施,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2011年回落了2.8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们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
大家注意到了,去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弹得相
对比较多,环比增长0.8%,同比从2.0%增加到2.5%。
但是去年12月份CPI涨幅的回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雪下得比较多,天气比较冷,南方阴雨寡照,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得比较多,去年12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7.5%,拉动CPI上涨0.46个百分点,贡献了将近60%。
四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
标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农业生产连续九年增产。
2012年,除了粮食九年增产以外,棉花、油料、糖料、肉类、蔬菜都在增产,这就为2013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四个新是结构调整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突破、节能减排有新成效、人民生活有新改善。
我先把这四个题目说一下,主要的再说几句。
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我特别想和朋友们分享三个数据,很简单的三个数据:1.2、1.3、1.4。
1.2,是201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3,是中国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1.4,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
我估计有外国朋友会问,在2012年GDP增长7.8%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贡献了多少?我就来说一下。
最终消费对GDP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2.2%。
二是科技创新有新突破。
我就不说一些具体的数,我就说一些事。
2012年科技创新新突破,比如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等。
三是节能减排的新成效,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初步核算比上年下降3.6%,而前年下降2%,所以节能减排有明显的进展。
我还想告诉朋友们一
个数据,2012年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四种能源方式加在一起,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是14.5%,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四是人民生活有新改善。
主要的数据我刚才说过了,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
另外,基本养老保险在城市和农村都全部覆盖。
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府补助金额也都提到240元,去年保障房基本建成590万套。
总之,民生改善有许多亮点。
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
我个人总的看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从总体上讲依然曲折复杂,当然,美国经济有可能比大家预计的要好;国内经济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持续、不协调的矛盾,有的矛盾甚至非常突出。
但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来看,过去推动中国经济中长期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变。
但同时一些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劳动力供求约束有所加强。
所以,明年经济运行既存在着挑战,也存在着一些有利的条件。
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科学分析、科学调控,2013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去年四季度国民经济比较明显的企稳回升,我想这个势头在2013年会延续下去。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趋势下,我们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金融时报记者:我在您刚才发布的数据中注意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首次出现了下降,您是否认为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另外,中国去年的GDP增长跌落到了1999年以来最低的一个水平,已经低于8%,这是否会代表将来的一个趋势?或者您预期在未来十年的某一个时刻,中国的GDP增长会恢复到10%以上?
马建堂:刚才提醒了各位朋友,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我们确实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人口和劳动力的供给波动变化是非常长期的,中国劳动人口变化的深层原因还是与中国人口出生的变化有关系。
我简单地回答第一个问题。
中国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我想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
劳动人口这样一个客观变化的趋势,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怎么顺应这个变化?很重要的就是提高劳动的生产率。
中国劳动人口的这样一个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多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的消失,应该说有争论。
当然,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尽管在稳步下降,减少了345万,但是总量依然很大,总量依然有9亿多的劳动力,这仍然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资源优势。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的岗位技能,就业方式适当地灵活调整,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
总之,我的意思就是,一方面要看到劳动人口的减少对我们带来的挑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时我们劳动力总量还是比较多,这仍然是我们很大的优势。
另外,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培训、通过灵活的就业方式,也还是可以继续保持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关于第二个问题。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7.8%,较之于过去,确实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速度。
7.8%的速度,有短期的因素影响,包括国际环境比较严峻,我个人认为也有中长期的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过去10%以上两位数增长回落到7-8%的速度,很可能是符合经济阶段变化的客观规律。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客观规律,我刚才也提到过变与不变。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9.9%的增长,内部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工业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内部动力、根本动力。
这个根本的动力、内在深层的动力,现在变了没有?未来变了没有?我认为基本没有变。
这就是我们讲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没有变的根本所在。
但确实有些事情变了,或者有些事情正在变。
第一,劳动力供求格局在变。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资源的供给环境在变,再像过去那样消耗资源是没法支撑的。
第三,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对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
这些变,决定了中国经济不能也不应该再保持那样高速的增长。
这些变与不变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经济会保持一个增长,但不是过去那种高速的增长,而是一种比较持续、平稳、健康的增长,具体而言,我个人意见7-8%可能就是变与不变的客观因素决定的一个速度,也是一个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速度。
香港文汇报记者:去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外界也很关注对于小康社会评价和监测的问题。
不过去年统计局并未像往年一样发布小康监测的报告。
我想请问马建堂局长,未来关于小康社会的监测、评价和发布的计划是怎样的?还有就是基尼系数的发布计划。
(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
马建堂:您的观察非常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一个过程。
统计系统要从数量上监测反映这一个进程,这是我们的神圣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2011年的小康监测报告,按照大致的时间安排,应该是在去年底或者今年初发布的,之所以现在未发布2011年的小康监测报告,主要是因为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新要求,对统计局有关单位做的小康监测进行一些改进和完善。
改进和完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对小康监测的指标体系,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二是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值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这个目标值既要体现对全国一般的要求,也要体现一些差异性的特点,比如中西部的差异性特点。
三是补充和增加一些指标,特别是包括基尼系数在内的一些民生指标。
关于大家关心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去年我曾经说过,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需要城乡住户调查从城乡分开的、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的调查制度,走向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住户调查制度。
也就是说,基尼系数是反映全国居民的收入差异情况,要计算它,就需要全国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
过去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大家也注意到了,只有分城乡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可比的同样指标的城乡居民的收入。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我们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
根据这个新的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2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马建堂展示基尼系数统计图)
我现在把它提供给大家。
我们即将提供给大家2003年到2012年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的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
但是,到底修订不修订,修订多少,我现在还没法说,因为2013年的收入数据要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有。
按新标准、老的历史数据测算的结果,就是这张表。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
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
年0.474。
这张图下面的这条红线是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应该说两者的数据差不多,很接近,我们统计局有关单位测算的数据还略微高一点。
怎么看待这个数据?怎么看待这张表?第一,这些数据、这个曲线说明了我们国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因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不算低。
第二,说明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市场与效率、发展与分配的关系,一手抓科学发展,把我们的蛋糕做得更大,另一手抓收入分配,把我们的蛋糕分得更好,从而使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不只是我们居民人均收入和GDP翻了一番,而且我们的分配要分得更好,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力争要增加得更多一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马局长刚才提到2011年我们首要的调控目标就是通胀,但是2011年每月5%或者6%的数据还是让人觉得非常沉重。
现在2012年12月数据确实有回暖的迹象,2013年会不会出现像2011年那样的通胀压力?另外,这种通胀压力来自哪些方面?第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第三年超过了城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未来这种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马建堂: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国家的物价走势,去年12月份,CPI有所反弹,不叫回暖,经济叫回暖,物价叫反弹。
大家很关心这个反弹是季节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我刚才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2年12月份CPI的反弹还是比较多,它的主要因素,我个人认为应该还是季节性的蔬菜价格上涨。
我为什么说这是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全部的、基本的原因。
2012年9月份以后,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物价,包括CPI,也包括PPI,涨幅确实有所增加,或降幅有所收窄。
所以,物价的变动和经济变动是一致的,经济过热、过旺的时候,物价一定过高,为什么?需求偏大。
经济过冷的时候,物价一定往下掉,甚至出现通货紧缩,为什么?因为需求下来了。
2012年随着经济在企稳回升,从2012年9月份PPI最低下降3.6%,已经回升到了上年12月份的-1.9%。
CPI由于季节性的因素,再加上经济在企稳,从而去年12月涨幅略微有所提高。
2013年物价走势,应该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和控制物价上升的因素并存。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或者物价上涨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一是一些发达经济体都在采取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一来,可能对中国的物价产生波动和影响。
二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总体上讲还是一个上升的趋势。
至于劳动力的价格,我刚才已经讲过。
土地总是稀缺的,大家现在对环境损失的定价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2013年还存在着控制物价上升的有利因素,包括粮食、肉类、棉花、油料、糖料,2012年是丰收、增长的。
CPI上涨里面,食品价格占比较大的比重,2012年农业的丰收为2013年物价的稳定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有利因素,工业领域,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生产能力过剩,产能利用率比较低。
2012年四季度,工业制成品的产能利用率80.1%。
只要产能利用率不是特别高,产能有过剩,就一定不会存在着大的物价上涨的压力。
为什么?因为供给有余力,供给有潜力,需求增加一点,供给很快就能上来,现成的生产产能就可以发挥。
所以,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决定了工业制成品2013年总体上的稳定。
第三方面有利因素,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3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稳定物价的关系。
综合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一方面我们确实对于通货膨胀不要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调控得当,2013年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或者说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您讲过的2011年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是不会出现的。
正如您所讲的,2012年,不只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都快于GDP的增速,而且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速也快于城镇居民。
农民收入为什么增长得快?我们要具体进行一些分析。
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包含这样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售卖农产品的收入,第二部分是打工收入,第三部分是转移性收入,第四部分是财产性收入。
打工收入或者工资性收入,是去年农民收入增量最大的一块,为什么能增加?第一,农民工总量增长了3.9%;第二,农民工月收入四个季度平均比上年增长14%。
再来看一下售卖农产品的收入。
收入等于量的增加,加上价格增加。
2012年,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增长5.4%,粮食产量增长3.2%,种植业产品价格增长4.8%,量增价升。
第三,转移性收入。
去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注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采取了很多措施。
比如医保标准的提高,低保的全覆盖。
去年,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幅高达21.9%。
2013
年或者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是不是能够保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势头,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农业生产能不能持续稳步增长,关键在于农副产品价格能不能在兼顾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利益的同时,有一个稳步的提高,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东方卫视记者:我想请问马局长,您今天特别提醒我们关注人口下降的问题,是不是在表达您对人口下降的忧虑?您觉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数据出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做一些调整?
马建堂:我为什么强调这个数据?我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很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
你说是不是我对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
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转变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几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确实,经过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以后,我们国家的人口和劳动力供应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也是一个初步的。
根据这个变化,我想我们还是要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这个国策的同时,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研究适当的科学的人口政策也是很必要的。
日本朝日电视台记者:第一,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恶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刚刚提到的基尼系数的问题,中国民间调查,2012年基尼系数是0.61,为什么跟统计局掌握的数据有这么大的差距?
马建堂: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经济大国,两国发展正常的对外经贸关系,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对世界也都有好处。
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3294.5亿美元,同比下降3.9%,日本也从我们国家第四大贸易伙伴退居为第五大贸易伙伴。
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个变化?我想,您和我都明白背后的原因。
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去过日本很多次的公民,我想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都希望两国发展正常的经贸往来,但是这需要日本方面以史为鉴,管控好一些重要敏感的分歧。
只有这样,我们两国经贸关系才会逐步、稳步地发展下去。
我们现在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应该是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范的民间调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无论是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我们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统计制度,都需要一个规范的抽样方法,都需要一个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都需要一个严谨的发布态度。
至于中国基尼系数哪个高、哪个低,哪个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不想做具体的评论,我只想举几个国家的例子,大家自己比一比、看一看。
比如和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几个国家的数据,当然数据不一定很全。
2009年,阿根廷0.46、巴西0.55、俄罗斯0.40,墨西哥2008年的基尼系数是0.48、印度2005年的基尼系数是0.33,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0.474。
研究中国的收入差异,有两个基本的事实,我想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是中国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土地占有情况?基本上是一个以承包制基础的
土地占有相对比较平均的农业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的承包地,但不多。
在这种基础上,农村居民的收入一定会和土地制度有关系。
我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农民的土地占有差异不大。
另一个就是,中国城镇就业人口大数是3.7亿,很多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里的收入差距不能说很大。
当然,我强调一下,我不是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突出,不是这个意思。
0.49-0.47的基尼系数应该反映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的城乡差距大概有3倍。
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大概有4倍以上的差距。
按照我提供给大家的数据,大家可以算出来,居民收入五等份的收入差距还是不算小。
但是,我希望要科学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中国的收入差距。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理性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