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③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④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多雨: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方向: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北纬30度赤道 赤道受热,空膨胀 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③ 极地高压9带0°N
②
副热带高压带
①
赤道低压带
低纬上空
北半球三圈环流
60°N 30°N
0°
③ 极地高压9带0°N 极地东风带
②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①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北半球三圈环流
60°N 30°N
0°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知识再现: 高压
低压
太阳辐射
想一想
低压
A热
高压 地面
B冷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地球上的热源和冷源在哪呢?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
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假设1
低压
---单圈环流
极地
冷 高压
高压 热 低压北半球单圈环流模低式压 热
赤道
想一想:
----单圈环流
这种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 存在地转偏向力,迫使运动着的大 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 偏转,这样能否形成单圈环流呢?
假设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第三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单圈环流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在极地 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三圈环流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形成“三 圈环流”如下图。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迫下沉
三圈环流变式图
°
N
气压带 风 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3、气压、带风带分布
4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第三步: “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赤 道 低 压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风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规律: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湿润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带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 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 点应注意“三抓”: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 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4.(2010· 海南地理,1)2010年夏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冰岛位于 ( )。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A.极地高压带 C.西风带 解析
B.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由图可读出冰岛位于60°N~66.5°N之间,该纬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 ,那么①②③ 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60° ° 北极
高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
60° °
东风带
30° °
西风带
30° °
低纬环流圈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
°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赤道
东南信风带
30° °
低纬环流圈
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 °
东风带
60° °
中纬环流圈极地高气压带 Fra bibliotek极 高纬度环流
思 考:
1、各气压带的成因、特征是什么? 、各气压带的成因、特征是什么?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小试牛刀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 A.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个低气压带 B.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 D.全球有三个风带 2、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B ) 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3、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 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 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 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C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 南北纬30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 南北纬60 D.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4、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B ) 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③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③ B.②③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分布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 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 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 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 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 陆地 面积大且海陆相
间分布。 ①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 亚洲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 地___低__气压带。 ②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 亚洲 (印度)低压,其切断了 副热带高 气压带。 (2)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 对___优__势_。
热带季风 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
气候
雨季(夏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典题示例]
(2015·安徽高考·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
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高 _地_低 _转__纬偏__受向__热力__不影均响⇨三圈环流bca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
4、“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绘制全球环流图
5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6、小结三圈环流,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Leabharlann 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 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2、绘制近地面风向示意图
自主学习探究
1、“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师生互动探究、
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
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
课题
2-3大气环境第三课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导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教学 重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复习
下图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1)判定半球,2)1----7代表的气压放带和风带的名称。
7、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在地球的大气系统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全球最主要的低压系统之一。
它通常向北半球和南半球移动,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北半球夏季,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赤道低压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是全球最主要的高压系统之一。
它通常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极地高压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极地高压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2.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压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增强并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极地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低压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副极地低压带减弱并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增强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3.极地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附近,是由极地高压系统和副极地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它通常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极地东风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极地东风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西风带位于副热带地区,是由副热带高压系统和副极地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它通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西风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4.信风带和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压系统和赤道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亚洲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 为 海洋 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小。
2、北半球气压中心:
夏季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冬季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3、全球气压分布特征及原因:
(1)、分布特征 北半球 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 南纬30°以南,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降水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冷干
假设三:1.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G
D
一月 副极地低压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 低压
亚洲 高压
冰岛 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D
G
七月 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
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
合影响的结果。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最新课件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 风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影响实例
极地高气 南北极点 热力原因形
寒冷干燥 极地气候
压带
附近
成的冷高压
气压带、 风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影响实例
极地 高纬
由极地高压吹
寒冷干燥 极地气候
东风带 度地区 向副极地低压
盛行西风和极 副极地低 南、北纬
地东风的动力 气压带 60°附近
抬升
多锋面、 极锋的形成,
气旋,为 多气旋雨
多雨带
中纬
由较低纬度吹
温带海洋性
西风带
温暖湿润
度地区 向较高纬度
气候的形成
气压带、 风带
分布
南、北 副热带高
归回线 气压带
附近
低纬度 信风带
地区
赤道低气 赤道附 压带 近
成因
动力原因形成的 高压
由副热带高压吹 向赤道
终年受热空气上 升
性质 影响实例
炎热干 热带沙漠气
燥
候的形成
热带草原气 一般较 候的干季, 干燥 西亚、北非
• (2)此季节,好望角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________(选择填空)。
• A.a→b
B.b→c
• C.e→f
D.f→e
• (3)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 ________(高空、近地面)凸出。
• (4)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其成因。
• 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是极地高气压带,N是副极地低气压带,M 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中心点为南极 点,故D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北风如②所示。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 深化整合 1.理解热力环流应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①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降 ②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 向所示)
高低压之间存在 种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 及运动状况不同的
产生原因
气压梯度
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 空气层之间产生的
向的力
阻力
垂直于等压线并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 方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大小
水平面单位距离气 压梯度越大,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
赤道地区为零,向两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与
3 命题探究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 如右实验。回答下题。 1.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右图 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白天沙石一侧升温快,水的一侧升温慢;而夜晚沙石一侧降温快,
水一侧降温慢。与海陆风(图③)的原理相同。
123
解析 答案
2.(2017·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4)判断下垫面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 (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5)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等压面上凸地区,多 晴朗天气,日较差大。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地区气温高,等压面上凸地区 气温低。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夏至日
移动规律
23.5ºN
23.5ºS
0º
66.5ºN
夏至日-秋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秋分日
23.5ºN
23.5ºS
0º
66.5ºN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冬至日-春分日
23.5ºN
23.5ºS
0º
66.5ºN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 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闭合环流
小结:
这个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不能,
地球时刻不停的在做自转和公转运动,物体的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考虑地球自转
假设前提: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引起因素:
2、三圈环流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盛
行
西风东南源自信风盛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东 风
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分布规律 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 北半球:3撇 ;箭头指向低压 南半球:3捺; 箭头指向低压 极地东风与信风带方向一致,西风带与它们方向相反。 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和移动
请同学画出热力环流图。
高
低
1 、空气受热上升 ,遇冷下沉 2 、水平方向空气 由高压流向低压
低
高
受热
遇冷
探究主题: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
北极点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 ?
什么地方受热最少?
0°
赤道地区受热多 两极地区受热少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 (hpa) 1000 顺 转 水平气压梯度力 偏 着 向 1002 风 风向 力 向 只 走 1004 改 水平地转偏向力 , 变 高 1006 风 压 向 不 在 1008 改 右 变 手 1010 风 速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1)该图表示北半球 是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 。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量
,原因是什么?
(3)C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与D相遇后向上爬升?
至日呢?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太 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关系?
极
极地高气压带 地 东 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Leabharlann 盛行西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
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 行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极地高气压带 风 风 带
1、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hpa) 摩 (1000 顺 擦 着 力 1002 风 既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向 影 响 走 1004 风 , 向 摩擦力 高 1006 , 水平地转偏向力 压 又 在 1008 影 右 响 后 风 1010 速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图中季风C和季风B,主要由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B ,这类季风在 东亚地区 (地区)最为典型。
(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考虑地球自转,假设地表均一)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启发: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是什么模式?
(三)六风七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2、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1002
风向平行等压线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摩
擦力的影响(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风向
1005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1010 1015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总结:大气的水平运动
理想状况:
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到低压)
高空: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等压线(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小结: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三 圈 环 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冰低大岛压
副热带高压太带
西
赤道低压带 平
洋
副热带高压带
洋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7月份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太 压
大
亚速尔 高压
西
1月份
平
洋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太压 洋
冰岛大
低压
西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平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7月份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高压
被
南风
迫
下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沉
北纬30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全成球气低压带压和风带分布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极地高气怎压样带 解释“马纬度”
地转偏向力
1010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假设: 1、地球表面均匀 2、地球不自转
低
高
低
高 冷却
低 受热
高 冷却
单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高气压带
北极
低气压带
赤道
南极
高气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到北纬30度上空偏
高空北上气流 转成西风,气流无 右偏成西南风 法北上在此堆积 高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D
)
A.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c c
3、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 都是东风。 B、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 成的。 C、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4、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AB)
( B)
6、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
A.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7、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南北纬40°附近 B.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B
)
C.是高纬环流的组成部分之一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8、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到冷重气流之上
C
成因
副极地 低气压带
极地 高气 压带
A
D、暖轻气流爬升
D
少雨 多雨
少雨
多雨
※不同气压带控制下对气候产生怎样的 影响?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原因: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而移动;
23°26´N
0°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 23°26´S 北移,冬季南移;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 风带同时移动。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是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 二、是气流被迫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 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季节性移动 ① ② ③
【练习】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 布正确的是( C )
A.a
B.b
C.c
D. d
【练习】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 移动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90N
60N 30N 0
----单圈环流
(2)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90°N
60°N
中纬环流
30°N
低纬环流
低纬上空
0°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冬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东北信 风带,它是______ 低纬 环流的组成部分。 (2)图中B处是_______
西北 风,气流来自_________ 副热带高 气压带。 (3)C所处的风带,吹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副极地低 气压带,它是______ 动力 因素形成的。 (4)A处是_________ (5)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___ D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大气环境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巩固练习
1.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 大气运动的是( C )
2、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
东北信风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__________ 副热带高压 盛行西风 带、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带 A、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中,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是___ C、E 由动力因素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 东北 方向,在南半球的同纬度地 (3)B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 东南 方向。 区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
在下面图示时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 是 ( C )
A.湘潭某楼房正午的影子长度为一年中较长值 B.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时间晚于6:00 C.长沙的白昼时间比广州长 D.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课堂小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随直射点移动而季节性移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假设条件:① 地球不自转
② 地表均匀、平坦 ③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考虑高低纬冷热不均 低压
北极
---单圈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高 压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
南极
低压
假设条件:① 地球自转
② 地表均匀、平坦
③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冷热不均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热力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动力
中纬西风带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压 带 热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
23.5ºN
0 0º °
30 23.5ºS °
60 °
冬至日-春分日
90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23.5ºN 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分布规律:
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
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低气压控制的 地方降水多。
西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多; 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处于信风的迎风坡); 大陆中部和西岸—降水少(处于信风的背风坡); 极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少。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赤道
赤道地区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纬环流和 极地东风带
极锋
中纬环流和 西风带
低纬环流和 信风带
极地9高0O气N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60ON 30ON 0O
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图
60 °
夏至日-秋分日
夏极至日地-秋高9°分0日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
23.5ºN
0 0º °
30 23.5ºS °
60 °
秋分日-冬至日
极秋分地日-高冬至9°压日0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地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热力因素: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两极地区极地高气压 带。动力因素:与空气运动有关,大气运动引起密度变化, 例如南北纬30°附近的空气下沉运动,形成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高空北上气流右 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秋分日 次年春分
春分日
0º
冬至日
23.5º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
90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
分日-夏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
60 66.5ºN °
30 °
23.5ºN
0 0º °
30 23.5ºS °
----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西洋
副副副副副副副副副 极极极极极极极极极西亚伯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洲利(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亚蒙)气气气气气气气气气古高、压压压压压压压压压压 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 亚欧大陆
阿留申 60N 低压
太平洋
副副副副副副副副副副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 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 气气气气气气气气气气 压压压压压压压压压压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带
5. 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B)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气压带、风 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风带
B.b
气压带
C√.c D.d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极地高压带 90°N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盛行西风
全
副热带高气压带
球 气
东北信风
压
带
和 风
赤道低气压带
带
的 分
东南信风
布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
30°N 0°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 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1、近地面与15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画出 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差hpa d
f
e 300
a b c 水平距离km
2、分别画出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标出风带的风向和气压带的形成因素
3、分别用等温面和等压面表示各气压带的特征
只考虑高低纬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 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C. 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4.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AB)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0 0º ° 23.5ºS 30 °
60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 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相反。
(3)就全球而言:大致是7月北移,1月南移
课堂练习
1. 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考虑大气层的厚度,三圈环流厚度是否一致?
0° 低纬环流 30° 中纬环流 60° 高纬环流 90°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
前提的。实际上,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
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现象。
夏至日
23.5ºN
A
高低纬度间 的热量差异
B
地转偏 向力
C
太阳直射点南北 季节性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分割 南北移动 成气压中心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冰岛低压
此副处分极布的地应低该是气什么压气带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c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附近
C. 南北纬60°附近
D. 极地附近
c 2. 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 A. 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 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 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 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