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审定】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天窗 (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女孩儿时在家中天窗前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以及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此外,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较强,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自主探究课文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插图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片段,通过描述天窗带给作者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充满了童趣,易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表达方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窗的特点。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窗是什么吗?天窗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味。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把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小小的”“亮亮的”“静悄悄的”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介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天窗》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掌握“天窗”的含义,初步理解喻意;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4.能够简单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分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天窗》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掌握“天窗”的含义,初步领会喻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含义;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天窗》的课文材料和课件;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4.学生课桌椅、讲台等教学场所设备。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动画片段或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天窗》,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词语解释并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或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第二课时1. 复习内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复述或短文填空,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创设情境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加深对“天窗”含义的理解。
3.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小结。
4.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天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优质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 天窗》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儿在乡下的祖母家度夏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天窗,通过这个天窗,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妙。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课文中的插图也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和生活的课文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对于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的大自然的美,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体会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掌握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海滩、闪烁”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3.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观察,对比以前南方农村的窗与现在的窗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形状、位置、亮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篇优美散文——《天窗》,(板书)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要开天窗?(设计意图:出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对题目进行质疑,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
)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2. 简介作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先借助拼音读一读,指读、正音(或教师范读)。
师生参评价,重点强调“慰藉jiè”--狼藉jí(了解,本课不要求掌握);多音字“卜”。
“卜”①bǔ-卜落(拟声词,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组词:未卜先知(占卜)、卜算子(词牌名)②bo-萝卜3.指导书写:“慰”“藉”“霸”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藉、霸”又都是上合下分的字型,这种字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下面两个部件。
比如“藉”这个字,在写之前,我们要先观察整体,“藉”是由草字头+左下“耒”(古代的一种农具)+昔组成,它的形近字大家想到了吗?“籍”——书籍,两个字部首不同,义也就千差万别。
所以,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和默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隐含信息;–运用适当的语感和语气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准备的教案和课件。
2.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通风;–学生桌椅整齐排列,保持安静。
3.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天窗》,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预习导入:让学生念一遍课文标题,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呈现:逐段呈现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让学生跟读。
3.课文理解: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讨论互动(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语文练习(15分钟)1.默写重点词语和句子;2.朗读课文,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朗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天窗》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最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3《天窗》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3《天窗》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听懂、读懂《天窗》这篇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能够初步领会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身边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窗》故事情节,领会文章主旨,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体会文章的寓意,通过文字描述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物品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天窗》的好奇心。
2. 学习(25分钟)•听读课文《天窗》,让学生读几遍,教师解释生词和难句。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
•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文章主旨。
3. 拓展(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天窗》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寓意理解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下次课堂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的环节,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内涵。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本节课《天窗》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天窗》教案
天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天窗》的背景故事及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寓意。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行为动机。
3.探讨课文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暗示与寓意。
2.分析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故事背景介绍和相关问题。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并做好相关笔记。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课文《天窗》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2.分组或个别阅读,讨论理解课文情节。
第三步:课文分析(15分钟)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2.探讨课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冲突及解决办法展开思考。
2.演绎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引导学生发表对《天窗》的看法和感想。
六、作业布置1.搜集类似主题的故事,做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准备下节课的参与讨论问题。
七、板书设计•课文名称:《天窗》•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人物性格分析•注意:情感态度培养八、教学反思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以上为本次教案内容,希望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3《天窗》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3 天窗【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乡下老屋的独特设计——天窗,感受乡村文化。
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感受文章的生动流畅以及丰富奇妙的想象。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
审美创造:借助朗读,想象画面,体会乡下老屋上的天窗带给孩子的无尽遐想。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关注想象力:丰富奇妙的想象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
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作者抓住孩子爱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绘得活灵活现,表达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关注情感:课文感情真挚,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
体现出了一方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生字,重点理解“慰藉、锐利、闪烁”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雨天和晚上睡觉时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多种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慰、藉”2个生字和多音字“卜”,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威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教室的窗户,说一说教室的窗户与课本插图的窗户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3)预设生1:教室的窗户在墙侧,插图中的窗户在屋顶。
预设生2:教室的窗户看不见天空,插图中的窗户看得见天空。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扇特别的天窗。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走进作品(出示课件4)教师:《天窗》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20世纪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天窗》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女孩晓伶在大雨中帮助邻居修理房顶天窗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懂得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开场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词汇解析: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练习阅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准确度。
5.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快速回顾前一节课文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2.对话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感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助人为乐的精神。
4.课文赏析:分析课文结构、描写手法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天窗》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体验和讨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团结合作意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将其中积极价值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以上是关于《天窗》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3 天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的情感。
3.能够自主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4.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表现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3 天窗》内容。
2.能够理解课文中文字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情感投入。
难点1.一些生僻字的理解与解释。
2.对于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3 天窗》。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听力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播放与天窗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于窗户的好奇心,引入课文话题。
学习内容: 1. 学生听读课文。
2. 教师解释生词及句子。
练习: 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分组进行情景表演。
作业: 1. 课后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评价。
学习内容: 1. 学生朗读课文。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发展故事情节。
练习: 1. 学生分角色展开小组合作,对课文情节进行再现。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作业: 1.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理解的《3 天窗》中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在朗读和理解课文方面有了一定进步。
但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需要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情感投入的引导和培养。
也要关注学生对生僻字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联想和比喻来理解生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天窗》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天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天窗》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并能够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美。
•能力目标: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对《天窗》的感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体味课文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意义。
•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包含《天窗》课文内容的PPT•教具: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天窗》(15分钟)•听录音,跟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2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意图,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 情感交流(1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天窗》的理解与感悟,鼓励学生言之有物、畅所欲言。
5. 课文赏析(20分钟)•老师解读课文的哲理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隐藏的美。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天窗》这篇文章展开,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留足空间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理解课文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批判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第3课《天窗》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第3课《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天窗》,理解故事情节与主题;2.学习词语:探航、飞翔、动容、眷恋等的意思和用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高尚品德的认识,体会风凉心正的道理;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习尊重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习词语的意思和用法;3.运用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道理;2.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抽象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天窗》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故事情节。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课文中生词和生字的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并展开探讨。
3. 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表演课文中的片段,体验角色情感;2.反思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4. 词语学习(10分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5. 课文赏析(15分钟)1.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2.学生分组完成课文赏析任务。
6.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中的主题与教育意义。
7. 课堂作业(5分钟)学生撰写课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积极参与、发言和表演的情况;2.课后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备课和教学改进做好准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个教案主要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故事《天窗》所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作品。
这是一篇描写孩子童年生活的文章,通过描述孩子玩耍、幻想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童真的天性。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情感的把握和想象力的发挥有一定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他们对童年生活有深刻的记忆,能够共鸣课文中孩子的想象力和童真。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对于课文中的幻想场景会有强烈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孩子的想象力和童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场景。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素材,用于教学辅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天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幻想?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讲。
之后,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和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 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 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生字词“天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朗读教材中的课文。
3.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教材中的场景和情节。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天窗”的拼音和含义。
2.理解并感受教材中描述的“天窗”场景。
3.学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天窗”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素材:与“天窗”相关的图片或素材。
四、教学流程1. 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窗户,引导学生思考窗户的作用和构造。
2.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向学生引入“天窗”的概念。
2. 学习新词语1.准备与“天窗”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
2.教师解释“天窗”的含义,并让学生重复跟读。
3. 朗读课文1.教师朗读教材中关于“天窗”的段落,要求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培养流畅的朗读能力。
4. 情境模拟1.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天窗”场景的对话表演。
2.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5. 提高思维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一个天窗,你会怎么利用它?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示对“天窗”主题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天窗”的词语和情景,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
六、课后作业1.复习并默写生字词“天窗”。
2.思考并写下自己对“天窗”主题的想法和感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对“天窗”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3《天窗》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3《天窗》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天窗》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和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四季的特点和景色变化,理解文章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饰语,帮助学生拓展语言认知。
•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教材: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素材:图片、多媒体设备等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保持教室清洁整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设备:确保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季景色,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提问: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4.2 学习新课•朗读课文: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
•分析课文:解释生词,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比喻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饰语,丰富语言表达。
4.3 深化学习•分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展示不同的理解角度。
•反复朗读:鼓励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流畅度。
•课文操练:设计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
4.4 总结•总结课文要点: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记忆。
•完成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学生对四季变化和大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热爱自然,珍惜身边的一切。
以上就是本节《天窗》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的内容,希朊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述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展开想象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和透过天窗看到的美景,表达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对这篇课文应该会有较高的兴趣。
然而,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音频,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天窗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窗的美景。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小小的”、“亮晶晶的”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套教学卡片。
卡片上分别写有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对应的图片。
学生需要将关键词语和图片进行匹配,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用黑板和粉笔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图片进行展示。
2020年春最新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3 天窗 教案
3 天窗前鼻音“滩、蝙”,后鼻音“鹰”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5.指导书写【出示课件5】“蝙”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户”的下面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6.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出示课件8】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出示课件10】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身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会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
2020年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3.天窗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
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
“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
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学会正确书写本课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段意合并法(或抓中心句法)来整体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乡下有一种房子很特别,它只有前边的一排木板窗,可是它使用起来太不方便了,关起来的时候,屋里太黑,怎么办呢?2、板书课题,齐读,播放天窗课件。
3、指读教学目标,强调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预习检测1、教师总结课前预习检查情况;2、生字检测(指名听写词语);3、对子同学相互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4,组长组织交流,逐组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即点评。
三、读书训练导语:这扇天窗不仅可以使屋里亮堂许多,还能让孩子们变得开心无比呢!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听范读正音;2、个性化读书——顶天立地读(注意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读通句子);3、小组合作读书(选择喜欢的方式),教师强调纠正字音、减少相互干扰等,师生及时评价。
四、尝试探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不动唇,不指读,要求2分钟读完。
)思考:课文“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内容是什么?(在自然段中勾画出关键词语就可以)3、摘抄中心句,理清文章脉络。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写了什么?五、合作交流:1、给小组学生8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记录员在白板或学案上及时记录本组讨论的最佳答案。
2、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六、汇报展示:1、至少展示两个小组。
2、然后让其他小组评选出哪个小组答案更完美。
3、再让学生补充4、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疏漏的观点。
七、盘点提升:1、教师强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默读了解大概,再读知晓自然段意思,分析合并意义段,最后提炼出主要内容。
2、教师试着提供给学生另外一个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题目扩展法。
(因为比较简单,而且本文也比较适合,教师根据情况决定自己是否还介绍第二种方法。
)①从题目知道本文写的是有关天窗的事情。
②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有关天窗的段落。
③把题目天窗扩展。
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和八、当堂练习(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我会有感情地,读出作者对童真的赞美之情;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背诵喜3——5自然段。
2、我会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慰藉、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我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和一些修饰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我要试着学习作者抓住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一、检测预习:在()和()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的(),这方小小的空白是()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
二、引入任务:1、回顾铺垫: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快乐,那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就是(要求学生回答)2、任务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精读2-5自然段,独立完成探究问题:三、尝试探究:(一)出示尝试探究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 题。
1、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在文中做出标识就可以)具体场景眼中看到心中想到我的感受作者选取的具体场景雨天夜晚我选取的场景2、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重点内容的?(二)交流展示1题1、展示正确答案2、展示时要让学生体会修饰词语和比喻、排比修辞的作用。
(可采用去词比较法)例句展示:比较两句话,看看哪个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①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的可爱的星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②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星星,云彩。
3、感情朗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4、试着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在此体会童真童趣。
四、合作探究分组合作探究2 题,教师巡视指点。
五、展示汇报:1、指定小组进行汇报(猜拳),其他同学补充、质疑、纠错,教师随机评价。
预测学生会说出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2、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指导。
3、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①为什么偏偏选取雨天和晚上?②作者是如何写“雨天”“晚上”,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六、点拨提升:教师在此必须进行点拨提升:1、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
2、先写什么情况下孩子们看到天窗,再写天窗是慰藉,最后具体写天窗带来的慰藉。
3、具体写天窗带来的慰藉时,先写看到什么,再写想到了什么。
4、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和一些修饰词语。
七、盘点收获1、导语:通过一方小小的天窗,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天窗真的很神奇!(板书:无穷乐趣)2、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不明白的疑惑吗?八、当堂训练1、课上练习:(略)2、读写练笔:完成尝试探究3、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九、课后作业:(可以作为课下作业,可以另外拿出30分钟单独训练)1、请把本课中好词好句积累在你的摘记本上,并熟读成诵。
2、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作者在无奈的时候,把天窗作为慰藉。
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让大家共同体味你的童年,把它作为你的一份美好回忆。
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作者在无奈的时候,把天窗作为慰藉。
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让大家共同体味你的童年,把它作为你的一份美好回忆。
《天窗》第一课时尝试学案教学目标:1、我能学会正确书写本课10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会用段意合并法(或抓中心句法)来整体感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单: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温馨小贴士:请大家按下面步骤认真预习,这为做后面的题做好铺垫)①标出自然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2、词语解释,(方法提示:不要忘记“字典”这个好朋友呀!)慰藉:;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想和小伙伴一起解决)3、资料链接,走进作者。
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
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等职。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1958年已出版《茅盾文集》十卷。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学习单: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不动唇,不指读,要求2分钟读完。
)思考:课文“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内容是什么?3、摘句法,理清文章脉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总结一下刚才学到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巩固拓展:(放在悦读课)槐乡五月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
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
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仔细阅读上面短文,回答问题:(这个短文力争让学独立完成)2、试着写一写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文中有合适的句子用原句,没有的可以找出关键词,自己组织成完整的句子。
)3、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用摘句法或题目扩展法)4、用“﹏”勾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细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具体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6、试着比较下面两句话,哪个效果好?为什么?A、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B、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天窗》第二课时尝试学案教学目标:1、我会有感情地读出作者对童真的赞美之情。
2、我会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慰藉、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我会体会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一些修饰语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4、我要试着学习作者抓住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预习单:1、我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并读出感情。
2、摘录课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学习单:1、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在文中做出标识就可以)具体场景眼中看到心中想到我的感受作者选取的具体场景雨天夜晚我选取的场景2、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重点内容的?巩固拓展:(放在悦读课)槐乡八月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八月,土槐打了花苞。
那花苞米粒儿般大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小槐米嵌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晃动着。
他们不惹眼,不显山露水,大人们是不会注意的,只有槐乡的孩子把它们当做宝贝。
槐米,可以入药,能做染料,还对外出口。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讨学费的,他们的学费是用槐米换来的。
八月,天多热!鸡儿热得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得吐出舌头,躲在树阴下直喘粗气;蝉儿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小小子儿往往是趴在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一下地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小妞儿们有的弯腰捡着,有的往篮里塞着。
那是一幅很美的劳动画面。
淡淡的暮霭笼罩着田野,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