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保温的思考与解释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叶小琴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八课题活动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的。
每课的探究内容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
设计保温杯的活动一方面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意识到科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服务生活。
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热传递的速度,使得保温杯符合我们生活的需要。
2.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4.说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二.说学情五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本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提出见解,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并操作实践,产生更多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2019年)最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做个保温杯》课件
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水温相同 温度计的初始温度相同 测量水温的时间相同 放入温度计的时间相同
新知讲解
实验演示
新知讲解
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
杯子状况
开始温度(℃)10分钟后温度(℃)降温多少(℃)
无盖的杯子
杯子加盖
杯子外包毛巾
杯子外包毛巾并 加盖 杯子嵌入泡沫塑 料中并加盖 结论
60
48
12
60
衣服可以保温,减少人 体热量向外传递。
新知讲解
为什么冰棍的箱子要用棉被盖着,怕它冻坏吗?
棉被不容易传热,外面的 热量被棉被阻隔,不易进 去,所以冰淇淋融化得就 慢了。
新知讲解
四、制作保温杯
制作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 ·杯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
新知讲解
设计保温杯 按照下面的样例设计自己的保温杯。
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 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
陶瓷、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 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新知讲解
二、让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 ·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 ·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新知讲解
你认为哪种保温方法最好?
新知讲解
实验材料
五个一样杯子,一个敞口,一个盖着盖子,一个敞口用毛巾包着,一个盖 着盖子用毛巾包着,一个盖着盖子镶嵌在塑料泡沫里。
减缓杯内水 温度下降
减缓杯内水 温度升高
新知导入
保温杯的保温作用,与它的内部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新知导入
暖水壶里的水,过了几天变凉了,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保温杯的作用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传递 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做个保温杯》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做个保温杯》是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的第7课。 本课旨在探究保温杯和保温瓶内胆的原理,揭示其中关于热的物理规律。 保温杯一般是陶瓷或不锈钢的,设计有真空层,顶部带盖,密封严实,是 从热传递的多个方面去研究设计的,做到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达到 保温的效果。
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 用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保温、散热等技术的应用。设计制作 一个保温杯可以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嵌入式的评价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 任何设计都不是完美的。一个设计在某一方面是最好的,在其他方面可能 就有缺陷。在设计时,如成本、安全性、外观、环境影响以及方案失败等 其他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10.课件出示实验注意问题,实验记录表。 11.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 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师生交流实验结果。 (1)不同材料的杯子保温效果研讨(组内不同材料的比较)。 ①展示实验记录表,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 ②思考: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 ③生活中有哪些实际运用?
(一)活动一:测试比较各种保温效果的方法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的热 水会凉得慢一些?
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1)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 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2)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 散热也快;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最慢,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 慢,散热也慢。3.学生做出猜测,并说出理由。
3.学生做出猜测,并说出理由。 4.学生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 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 做个保温杯教案与反思
第7课做个保温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材P73~7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比较哪杯水凉得慢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不锈钢杯、陶瓷杯和塑料杯。
)大家观察一下这三只杯子,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预设:不锈钢、陶瓷、塑料。
)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慢一些?为什么?(预设:陶瓷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因为陶的导热性能很差。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3.讲解:保温就是要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它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因此陶瓷杯中水的温度降得慢。
探索二:交流、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1.过渡:怎样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更慢一些呢?(教学提示:出示各种方法保温效果记录表。
)表中列举了五种保温方法,你们认为哪种的保温效果最好?(预设:将杯子嵌入泡沫塑料中。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提问:实验中哪些因素必须保持相同?(预设:杯、倒入杯中的水量、水的初温、放置的时间。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实验?(预设:先向各杯中倒入等量、相同温度的水,测量出水的开始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测量出各杯中水的温度,计算降温多少。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预设:倒入热水时小心,不要被烫伤;正确使用温度计。
)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小结:盖盖子比不盖盖子的保温效果好,利用热的不良导体——泡沫塑料包裹的方保温效果最好。
探索三:制作一个保温杯1.过渡:大家对保温的方法已经有所认识,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来制作一保温杯。
2.活动:引导各小组讨论保温杯的制作方法,要求杯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
制作完成后,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比较各组自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分析自制保温杯的优缺点,并讨论需改进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五下《热》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下《热》单元教案课后反思一、课前准备在进行本次教育教学活动之前,我首先进行了充足的课前准备。
我仔细研读了本单元的教科书,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对所需要的教具、试剂和实验设备进行了核对,并做好了备课笔记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调整。
此外,我也事先与学生进行了沟通联系,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以便于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二、授课过程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热的概念进行介绍和讲解,并通过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热和温度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取了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首先,在讲授环节中,我采用课件和白板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热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演示的方式呈现了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定律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太阳、火炉等都是热量的来源,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到了热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随后,在实验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热和温度的定义、特性和变化规律。
并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在总结评价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学习心得,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表扬。
三、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准备不足:虽然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授课中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例如,在讲解有关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定律的内容时,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尚不够清晰明了,没有很好地将复杂知识点简化并具体化,这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实验环节的不足:在实验环节中,虽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但有的学生可能在实验中缺乏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尽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并引导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版知识点(含问答题和导图)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附思维导图问答题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单元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独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f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
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 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血生。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
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
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
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
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 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差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1.1 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1.2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3 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茎呈暗红色,呈叶片呈绿色;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茎呈白色,叶片是黄色的。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土壤(肥料)等。
5.绿豆苗的根部吸水,根会朝着有水的一侧生长。
6.香蕉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所以叶片巨大,蒸腾旺盛,可消耗大量水分。
松树生长在阳光充足、水量适中的地区,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过多水分。
仙人掌原产于荒漠地区,叶退化成刺,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形态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7.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如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
此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难点: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生物图片等。
2.素材:相关视频、文章等。
3.课前调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你们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同时,呈现一些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让学生分析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如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26分)1.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将绿豆种子放入低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绿豆种子没有发芽,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
2.绿豆种子发芽阳光,但是绿豆苗的生长阳光。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3.科学课上,老师布置我们每人捉几条蚯蚓,我会选择到的地方去捉,那里比较容易找到。
4.地球上,不同环境里生长着的动植物,各种各样的生物与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每种生物都与和有着密切的联系。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相互的。
6.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7.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一粒完整的种子就是一个。
二、火眼金睛判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20分)1.我们给不同组种子编号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区分不同组种子的情况。
( )2.在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的数量可以不一样。
( )3.实验后的蚯蚓应该放回大自然。
( )4.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的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 )5.在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放得越多越好。
( )6.必须把种子种在土壤里种子才会发芽。
( )7.在地球上生存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 )8.有些绿豆种子不发芽可能是由于外界条件不具备,也可能是绿豆种子自身的原因( )9.在探究蚯蚓喜欢的环境的实验中,为了节约,每次用一条蚯蚓。
( )10.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三、正确答案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1.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少阳光B.缺少空气C. 水温太低2.利用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一定水分”,合理的方式是( )。
A. 任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B.综合分析四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说明问题C.选择甲组的有水组的数据和乙组的无水组的数据对比说明问题3.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课为例
[摘要]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当下科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采用以问引学、以探促学、以辩思学、以用迁学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究—研讨—应用”,参与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真正达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思维;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4)09-0078-0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
”科学学习提倡学生进行与科学家研究类似的科学探究,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科学工作者态度。
如果说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外显形式,那么科学思维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内核目标。
如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当下科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3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冷水在热水中的温度变化,了解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对热传递形成初步认知。
笔者分析教材后认为,本节课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达成“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这一浅显的概念目标,还应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与传递过程所具有的特点。
基于此,笔者采用以问引学、以探促学、以辩思学、以用迁学的教学策略,对本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实践,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并为后续学习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以问引学,自主式驱动思维科学学习通常从一个好的探究问题开始。
一个好的科学探究问题一定是真实、有意义且与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
这样的探究问题既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思维的高度参与。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背背默默知识点一、综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与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程的核心就在于探索这种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以及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本单元是五年级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将从生物的生存需求入手,探索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也会深入探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简要介绍《生物与环境》单元的重要性及其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地位。
《生物与环境》单元是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们揭示了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这个单元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也为他们后续的生物学和环境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入门单元,它不仅引领学生踏入科学世界的大门,更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科学奥秘的桥梁。
在此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互动来达到生存与生态平衡的知识。
通过对这个单元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后续环保工作做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单元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2. 强调背诵与默写在科学学习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帮助巩固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2.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既和《体积大小》有关还和《重量》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3.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16;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17;《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7做个保温杯
1.水 杯 用 金属做外壳要比木头保温效果好些(×) 。 2 . 质 量 好 的 保 温 杯 能 让 热 水 的 温 度 一 直 保 持 原 来 的 温 度 ( ×) 。 3.保温瓶只能保存热的食物,不能保存冰块(×) 。 4 . 热 传 性 能 好 的 材 料 , 保 温 性 能 也 一 定 好 ( ×) 。 5.保温杯之所以保温,它的设计尽量避开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
C.是热的不良导体,减缓了杯子内外的热传递
D.是热的不良导体,不会产生任何热传递
3.在设计制作一个产品的过程中,你认为以下哪个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B )。
A.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分工明确
B.设计一次到位,不用做任何改进
C.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兼顾成本和外观
D.设计过程中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79°
降温多少 14° 4° 10° 2°
1°
我的发现:嵌入泡沫塑料中的杯子保温效果最好。
探索四 制作一个保温杯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要求杯外的
1 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
活 动
2 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比较各组自制保温杯
的保温效果。
观察比较各组保温杯的制作方法,分析自制 保温的优缺点。
设计图
反思
自制保温杯的优缺点
自制的保温杯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材料来自制作 工艺保温
...
方法
...
拓展
保温瓶内胆原理图
练一练
选择题
1.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D
A.钢
B.铜
C.纸巾
)。 D.泡沫塑料
2.保温杯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是因为保温杯( C )。
A.能产生热或产生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雪兆丰年”是什么原因
• 其一是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新 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空气的传热性能 很差,这样就好像是给庄稼盖了一层棉被。大雪可以防止 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对 农作物可以起到防冻保暖的作用。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 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 ,雪慢慢融化,这样,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 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 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保温的思考与解释
•
夏天气温高,有时停电了,商店的工作人 员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慢冰融化 速度。 • 棉被不容易传热,外面的热量被棉被阻隔 不易进去,所以棒冰融化得就慢了。 • 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衣服就不冷了。 • 冬天衣服穿多了,能够有效地阻隔身体产 生的热量往外传递,所以身体失去的热量少, 就感觉到热了。
为什么保温瓶水不要装得太满
• 开水不能灌太满,瓶塞会导热的,这样水 冷的快,应该在塞子下留点空气,这样由 于空气的导热性能差,水就冷得慢。而且 因为留有空气,刚开始瓶内会因热膨胀排 出大量的空气,随后瓶内气温降低使瓶内 大气压强比瓶外低,瓶塞就会更紧,更利 于保温。
为什么保温玻璃窗一般都是双层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是为土壤增添肥料。 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含1.5毫克 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雪 融化时,这些氮化物被融化的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 的肥料。而且,融化后的雪水中重水的含量比普通水少 25%。重水是一种有放射性的物质,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 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雪中重水含量少,显然有利于促进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