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结构实验四:编译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搭建计算机硬件设备,将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组装连接好。

2.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3.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4.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CPU的使用情况。

5.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

6.运行一些应用程序,观察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7.尝试使用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工作情况。

通过任务管理器,我们可以查看到CPU的使用情况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在运行应用程序时,我们可以观察到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的变化。

通过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

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通过数据传输和计算来完成各种操作。

而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通过读写操作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操作系统则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通过调度CPU和内存的使用来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分配。

结论: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系统通过CPU 的运算和数据传输来实现各种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情况,并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中,我们搭建了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了操作系统,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操作输入输出设备,我们还实践了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的过程。

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3篇)

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专业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1)机械设计: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实现特定功能。

(2)电子电路设计:设计并搭建一个电子电路,实现信号处理或控制功能。

(3)计算机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特定功能,如数据采集、处理等。

(4)综合应用: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2. 实验方案(1)机械设计部分:首先,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利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绘制详细图纸。

最后,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2)电子电路设计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

其次,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优化电路性能。

最后,根据设计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3)计算机编程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程序功能和实现方式。

其次,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编写程序代码。

最后,进行程序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功能完善。

(4)综合应用部分: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实现项目整体功能。

首先,编写程序控制机械装置和电子电路,实现项目预期功能。

其次,对项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项目稳定运行。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机械设计(1)确定机械装置结构: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机械装置,如简易机器人。

(2)绘制图纸:利用CAD软件绘制机械装置的详细图纸,包括零件尺寸、装配关系等。

(3)加工制作: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包括切割、焊接、组装等。

(4)测试与调试:对机械装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2. 电子电路设计(1)电路设计: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

智能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智能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智能系统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智能系统,来展示学生对于智能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此实验,学生将了解智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掌握智能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二、实验内容1. 确定智能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2. 设计系统结构和模块3. 实现系统功能并进行测试验证4. 分析系统性能并优化改进三、实验步骤1. 确定智能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实验开始前,首先需要明确智能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这包括系统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各种指标要求。

2. 设计系统结构和模块根据系统要求,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以及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式。

3. 实现系统功能并进行测试验证根据系统设计,编写代码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的测试验证,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符合要求。

4. 分析系统性能并优化改进完成系统功能实现后,需要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开发了一个智能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要求。

系统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指定任务,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智能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了智能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智能系统的理解,也提升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能够在智能系统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兰州大学 计算机专业(本科) 计算机体系结构 教学标准

兰州大学 计算机专业(本科) 计算机体系结构 教学标准

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标准目录一. 课程基本信息二.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 计划学时与学时分配五. 课程内容与要求第 1 章计算机设计基础第 2 章指令集的设计第 3 章CPU 的设计第 4 章流水线技术第 5 章存储器层次结构第 6 章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第7 章网络并行计算系统第8 章多处理器计算机结构六. 教学环节七. 实验环节八. 考试要求九. 其它相关说明一.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43061课程名称: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性质:指定选修课先修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概率论与统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学时:72(54)学分:4(3)二.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也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设计、分析和评价计算机的主干课程。

许多著名的院校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讲授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而不是完整介绍各种系统结构,即不是以具体的机器为实例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引进定量原理,让学生学会如何测试实际机器,分析实际机器,分析计算机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限制因素,培养正确选择各种折衷方案的能力。

强调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操作系统和编译系统的相互关系,充分反映出计算机系统结构不是单纯的硬件课程,而是硬件和系统软件的结合点,因此本课程不仅适用于培养系统结构和芯片设计工程师和计算机系统工程师,而且也适用于培养编译系统和操作系统工程师。

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计算机体系结构》石教英等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1版].2.参考书:①《计算机系统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三版)(美)J ohn L.H e nn e ss y D av i dA.P a tt e r s on著郑伟明、汤志忠、汪东升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版].②《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美)K a i H w a ng著ADVANC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版].③《计算机系统结构》郑伟民、汤志忠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 版].④《计算机系统结构》李学干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 版].⑤《计算机体系结构》张晟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版].[21 世纪教材]四.计划学时与学时分配1.教学建议《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分经典教案面授和电子教案面授两种。

分析比较KWIC系统实现四种不同体系结构风格

分析比较KWIC系统实现四种不同体系结构风格

分析比较KWIC系统实现四种不同体系结构风格:班级:学号:院系: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容 (3)三、实验要求与实验环境 (3)四、实验操作 (3)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3)2采用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4)3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5)4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事件系统 (5)五实验总结 (6)一、实验目的通过KWIC 实例分析,理解和掌握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容多种软件风格设计与实现KWIC 实例:1.采用主/子程序体系结构风格实现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2.采用面向对象体系架构风格实现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3.采用管道过滤体系架构风格实现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4.采用事件过程调用体系架构风格实现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三、实验要求与实验环境熟练掌握基于主/子程序体系结构风格的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面向对象体系架构风格的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设计与实现。

选做基于管道过滤体系架构风格的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选做基于事件过程调用体系架构风格的KWIC 关键词索引系统。

四、实验操作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管道-过滤器风格将系统的功能逻辑建立为部件集合。

每个部件实例完成一个对数据流的独立功能处理,它接收数据流输入,进行转换和增量后进行数据流输出。

连接件是管道机制,它将前一个过滤器的数据流输出传递给后一个过滤器作为数据流输入。

连接件也可能会进行数据流的功能处理,进行转换或增量,但连接件进行功能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适配前一个过滤器的输出和后一个过滤器的输入,而不是为了直接承载软件系统的需求。

各个过滤器可以并发执行。

每个过滤器都可以在数据输入不完备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处理,每次接到一部分数据流输入就处理和产生一部分输出。

这样,整个的过滤器网络就形成了一条流水线。

设计词汇表:Pipe, Filter构件和连接件类型构件:Filter连接件:Pipe例子:传统编译器优缺点:优点:易于理解并支持变换的复用。

进程的调度实验报告(3篇)

进程的调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操作系统进程调度原理的理解,掌握先来先服务(FCFS)、时间片轮转(RR)和动态优先级(DP)三种常见调度算法的实现,并能够分析这些算法的优缺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实验环境- 编程语言:C语言- 操作系统:Linux- 编译器:GCC三、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实现以下内容:1. 定义进程控制块(PCB)结构体,包含进程名、到达时间、服务时间、优先级、状态等信息。

2. 实现三种调度算法:FCFS、RR和DP。

3. 创建一个进程队列,用于存储所有进程。

4. 实现调度函数,根据所选算法选择下一个执行的进程。

5. 模拟进程执行过程,打印进程执行状态和就绪队列。

四、实验步骤1. 定义PCB结构体:```ctypedef struct PCB {char processName[10];int arrivalTime;int serviceTime;int priority;int usedTime;int state; // 0: 等待,1: 运行,2: 完成} PCB;```2. 创建进程队列:```cPCB processes[MAX_PROCESSES]; // 假设最多有MAX_PROCESSES个进程int processCount = 0; // 实际进程数量```3. 实现三种调度算法:(1)FCFS调度算法:```cvoid fcfsScheduling() {int i, j;for (i = 0; i < processCount; i++) {processes[i].state = 1; // 设置为运行状态printf("正在运行进程:%s\n", processes[i].processName); processes[i].usedTime++;if (processes[i].usedTime == processes[i].serviceTime) { processes[i].state = 2; // 设置为完成状态printf("进程:%s 完成\n", processes[i].processName); }for (j = i + 1; j < processCount; j++) {processes[j].arrivalTime--;}}}```(2)RR调度算法:```cvoid rrScheduling() {int i, j, quantum = 1; // 时间片for (i = 0; i < processCount; i++) {processes[i].state = 1; // 设置为运行状态printf("正在运行进程:%s\n", processes[i].processName); processes[i].usedTime++;processes[i].serviceTime--;if (processes[i].serviceTime <= 0) {processes[i].state = 2; // 设置为完成状态printf("进程:%s 完成\n", processes[i].processName); } else {processes[i].arrivalTime++;}for (j = i + 1; j < processCount; j++) {processes[j].arrivalTime--;}}}```(3)DP调度算法:```cvoid dpScheduling() {int i, j, minPriority = MAX_PRIORITY;int minIndex = -1;for (i = 0; i < processCount; i++) {if (processes[i].arrivalTime <= 0 && processes[i].priority < minPriority) {minPriority = processes[i].priority;minIndex = i;}}if (minIndex != -1) {processes[minIndex].state = 1; // 设置为运行状态printf("正在运行进程:%s\n", processes[minIndex].processName);processes[minIndex].usedTime++;processes[minIndex].priority--;processes[minIndex].serviceTime--;if (processes[minIndex].serviceTime <= 0) {processes[minIndex].state = 2; // 设置为完成状态printf("进程:%s 完成\n", processes[minIndex].processName); }}}```4. 模拟进程执行过程:```cvoid simulateProcess() {printf("请选择调度算法(1:FCFS,2:RR,3:DP):");int choice;scanf("%d", &choice);switch (choice) {case 1:fcfsScheduling();break;case 2:rrScheduling();break;case 3:dpScheduling();break;default:printf("无效的调度算法选择。

电子科大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_系统性能评价

电子科大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_系统性能评价

例1: 假设指令集中条件分支指令有两种不同设计方法:
(1) CPUA: 通过比较指令设置条件码, 然后测试条件码 进行分支;
(2) CPUB: 在分支指令中包括比较过程。
在两种CPU中, 条件分支指令都占用2个时钟周期, 所有其它指令占用1个时钟周期。
对于CPUA, 假设执行的指令中分支指令占20%; 由 于每个分支指令之前都需要有比较指令, 因此比较 指令也占20%。由于CPUA在分支时不需要比较, 因此假设它的时钟周期时间比CPUB快1.25倍。
程序控制: 15%、其他15% 假设: 程序控制类指令和其它指令与定点加法指
令的速度相同。
高级计算机结构
MIPS=
I/O的性能
(如I/O总线数目和带宽、磁盘通道的数目和带宽、 磁盘的性能(转速、寻道时间、扇区缓存容量等)
网络的性能
操作系统的性能
(系统调用/中断/进程切换/线程调度开销、存储映射/ 文件系统的缓冲区性能和吞吐量等。
编译器的性能 等
CPU按流水线方式工作, 编译器对CPU性能影响很大
高级计算机结构
高级计算机结构
第七章 系统性能评价
例2: DJS-130小型机, 产品说明书参数每秒50万次,即
MISP=0.5, 该参数为执行定点加法指令的速度。
定点加法指令速度为乘法和除法运算指令执行速
度的1/100。
— 计算等效指令速度: 应用统计, 各类指令出现的频率为: 加/减法: 50%、乘法: 15%、除法: 5%
较常采用排队论、随机过程、均值分析等方法
进行近似求解,比如流水线性能、多处理器系统 性能分析、软件可靠性静态评估等。
特点是理论严密, 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要求较高。 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 可应用于设计中的系统。

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2023年10月自考26题详解

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2023年10月自考26题详解

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2023年10月自考26题详解题目分析与理解2023年10月的自考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第26题是一个涉及到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的问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某个具体情境下的处理器性能问题,并且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估。

题目背景和情境描述题目给出的背景情境通常会描述一个特定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类型、主频、指令集架构以及可能的内存配置和输入输出设备。

考生需要从这些描述中获取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计算与推导过程在解答该题时,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知识,例如指令周期、时钟周期、流水线技术、缓存结构等,来进行计算和推导。

可能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处理器的时钟周期和指令周期。

评估流水线中的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钟周期数。

计算某段程序在给定处理器上的执行时间或性能。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上述的计算和推导,考生需要得出具体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这可能涉及到处理器性能的瓶颈识别、优化建议或者是对不同参数配置的比较评估。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2023年10月自考第26题的详细解析,考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关于处理器性能分析和优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种题目类型旨在考察考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结构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未来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和优化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际案例分析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引用某款处理器的具体规格和性能数据,结合题目所给的计算需求,展示如何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和评估。

技术细节和深入探讨针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考生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些技术细节,如超标量处理器、多核处理器、虚拟化技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

这些深入的技术讨论可以展示考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实验验证和结果确认在实际工作中,性能分析往往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验证理论推导的结果。

HPC系统能源效率提升

HPC系统能源效率提升

HPC系统能源效率提升第一部分引言 (2)第二部分HPC 系统能耗现状分析 (4)第三部分提高HPC 系统能效的关键因素 (6)第四部分系统架构优化策略 (9)第五部分芯片技术发展对能效的影响 (12)第六部分数据中心设施改进措施 (14)第七部分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需求与能效平衡 (18)第八部分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21)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性能计算(HPC)系统在科学、工程、医疗、金融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 HPC 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加,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运行和维护 HPC 系统的成本大幅度上升。

因此,提高 HPC 系统的能源效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 HPC 系统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到了全球总电力消耗的 0.2%。

而且,随着 HPC 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因此,提高 HPC 系统的能源效率不仅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助于降低运行和维护 HPC 系统的成本。

目前,提高 HPC 系统的能源效率主要通过优化硬件设计、改进软件算法、采用绿色能源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通过优化硬件设计,可以减少系统的能耗;通过改进软件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计算效率,从而降低能耗;通过采用绿色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然而,提高 HPC 系统的能源效率并非易事。

首先,HPC 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非常复杂,需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

其次,提高能源效率需要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进行,这需要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最后,提高能源效率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多个方面。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深入理解 HPC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以提高 HPC 系统的能源效率。

同时,也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采用综合性的方法来提高能源效率。

存储器管理实验报告

存储器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原理。

3. 熟悉存储器分配策略和页面置换算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存储器管理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编程语言:C/C++3. 开发环境:GCC编译器三、实验内容1. 虚拟存储器实现原理(1)分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也划分为相应的页。

内存与外存之间通过页表进行映射,实现虚拟存储器。

(2)页表管理:包括页表建立、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3)页面置换算法:包括FIFO、LRU、LRU时钟等算法。

2. 存储器分配策略(1)固定分区分配: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

(2)可变分区分配:根据进程需求动态分配内存,分为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策略。

(3)分页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也划分为相应的页,通过页表进行映射。

3. 页面置换算法(1)FIFO算法:根据进程进入内存的顺序进行页面置换,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将被淘汰。

(2)LRU算法: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页面。

(3)LRU时钟算法:结合LRU算法和FIFO算法的优点,通过一个时钟指针实现页面置换。

四、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实现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分页式存储管理、页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等。

2. 编写测试程序,模拟进程在虚拟存储器中的运行过程,观察不同页面置换算法的效果。

3.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页面置换算法的性能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分页式存储管理、页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等。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页面置换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

2. 实验分析(1)FIFO算法:实现简单,但可能导致频繁的页面置换,影响系统性能。

(2)LRU算法:性能较好,但实现复杂,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

(3)LRU时钟算法:结合LRU算法和FIFO算法的优点,在性能和实现复杂度之间取得平衡。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

同时,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2004 LTS),实验所使用的编程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Code、gcc 编译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编写程序,通过调用系统 API函数创建新的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C 语言编写程序,通过 fork()系统调用创建子进程,并通过 wait()函数等待子进程的终止。

2、进程调度观察Windows 和Linux 系统中进程的调度策略,包括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进程的执行,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和执行时间,观察系统的调度效果。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和释放,并观察内存使用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C 语言的 malloc()和 free()函数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通过查看系统的内存使用信息来验证内存管理的效果。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的虚拟内存机制,包括页表、地址转换等。

通过编写程序访问虚拟内存地址,观察系统的处理方式和内存映射情况。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在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使用编程语言对文件进行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操作。

观察文件的属性、权限设置以及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2、目录操作实现对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操作。

研究目录结构和文件路径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类别: 专业课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学分: 3.5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顶向下、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把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This course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 abstract thinking, and top-down, System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goal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computer system structur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structure, basic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and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can in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y the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knowledge combined organic, Computer syste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cep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目的是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技术和最新动态,着重介绍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软、硬件功能分配。

PCM编码实验报告

PCM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四脉冲编码调制(pcm)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过程. 2,验证pcm编译码原理. 3,初步了解pcm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了解语音信号数字化技术的主要指标,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可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观察测量pcm调制解调的各种时隙信号 ? 观察编译码波形? 测试动态范围、信噪比和系统频率特性 ? 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 系统输出信噪比特性测量? 编码动态范围和系统动态范围测量 ? 系统幅频特性测量 ? 空载噪声测量三、基本原理脉冲编码(pc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十多年来,由于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pcm通信设备在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功耗,简化调试以及方便维护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目前,数字电话终端机的关键部件,如编译码器(codec)和话路滤波器等都实现了集成化.本实验是以这些产品编排的 pcm 编译码系统实验,以期让实验者了解通信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新技术. pcm 数字电话终端机的构成原理如图 4.1 所示.实验只包括虚线框内的部分,故名 pcm编译码实验.发滤波器voice编码器合路发混合装置收滤波器译码器分路收图4.1 pcm数字电话终端机的结构示意图1、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pcm编译码系统由定时部分和pcm编译码器构成,电路原理图附于本章后. ? pcm编译码原理为适应语音信号的动态范围,实用的pcm编译码必须是非线性的.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均是折线近似的对数压扩特性.itu-t 的建议规定以 13 段折线近似的 a 律(a=87.56)和 15段折线近似的μ律(μ=255)作为国际标准.a 律和μ律的量化特性初始段如图 4.2 和图 4.3所示.a律和μ律的编译码表分别列于表1和表2.(附本章后) 这种折线近似压扩特性的特点是:各段落间量阶关系都是 2 的幂次,在段落内为均匀分层量化,即等间隔16个分层,这些对于用数字电路实现非线性编码与译码是极为方便的. ? pcm编译码器简介鉴于我国国内采用的是a律量化特性,因此本实验采用tp3067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它是cmos工艺制造的单片pcma律编译器,并且片内带输入输出话路滤波器. tp3067的管脚如图4.4所示,内部组成框图如图4.5所示. tp3067的管脚定义简述如下:(1)vpo+ 收端功率放大器的同相输出端.(2)gnda 模拟地.所有信号都以此管脚为参考. (3)vpo- 收端功放的反相输出端.(4)vpi 收端功放的反相输入端.(5)vfro 接收部分滤波器模拟输出端. (6)vcc +5v电压输入.(7)fsr接收部分帧同步时隙信号,是一个8khz脉冲序列. (8)dr接收部分pcm码流解码输入端.(9)bclkr/clksel位时钟(bitclock),它使pcm码流随着fsr上升沿逐位移入dr端,位时钟可以为从 64khz 到 2048mhz 的任意频率.或者作为一个逻辑输入选择 1536mhz,1544mhz或2048mhz,用作同步模式的主时钟.(10)mclkr/pdn接收部分主时钟,它的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可以和mcklx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当 mclkx 接低电平,mclkr被选择为内部时钟,当 mclkx接高电平,该芯片进入低功耗状态.(11)mclkx发送部分主时钟,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可以和mclkr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12)bclkx发送部分时钟,使pcm码流逐位移入dr端.可以为从64khz到2048mhz的任意频率,但必须和mclkx同步.(13)dx发送部分pcm码流编码输出端.(14)fsx发送部分帧同步时隙信号,为一个8khz的脉冲序列. (15)tsx漏极开路输出端,它在编码时隙输出低电平.(16)anlb 模拟反馈输入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必须置成逻辑0.当置成逻辑1时,发送部分滤波器的输入端并不与发送部分的前置滤波器相连,而是和接收部分功放的vpo+相连.(17)gsx发送部分输入放大器的模拟基础,用于在外部同轴增益. (18)vfxi发送部分输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计算机系统架构与性能优化

计算机系统架构与性能优化

计算机系统架构与性能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系统架构和性能优化变得愈发重要。

计算机系统架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而性能优化则是通过改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来提高系统性能。

本文将讨论计算机系统架构和性能优化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计算机系统架构概述计算机系统架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系统架构的设计和实现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功耗等方面。

好的系统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计算效率等。

1.1 处理器架构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处理器架构又分为精确(Precise)和模糊(Speculative)两种架构。

精确架构按照程序的指令顺序执行,保证每条指令的结果是正确的。

而模糊架构则根据程序的执行流程进行优化,通过预测指令的执行顺序来提高系统性能。

处理器架构的选择和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应用领域、性能需求和功耗等因素。

1.2 内存架构内存是存储和传输数据的重要组件,决定了系统的存储容量和访问速度。

常见的内存架构包括层次式存储结构,即将内存划分为多个层次,按照访问速度逐层递减。

处理器通过缓存技术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较快的缓存层次中,以提高系统的访问效率。

1.3 输入输出架构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接口,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磁盘等。

输入输出架构的设计和实现直接影响着系统对外部设备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

优化输入输出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交互性能和用户体验。

二、性能优化方法和技术性能优化旨在提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发处理能力和功耗等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性能优化方法和技术。

2.1 并行计算与多核技术并行计算是指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通过将大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并行处理,提高系统的计算效率。

编译系统评测标准

编译系统评测标准

编译系统评测标准编译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高级语言代码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

在选择和使用编译系统时,评测其性能和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编译系统评测的标准。

1.编译速度:编译速度是评价编译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编译速度主要取决于编译器的算法和实现。

评测编译速度时需要使用一系列不同大小和复杂度的代码进行测试,并统计编译完成所需的时间。

理想情况下,编译速度应该在保证编译正确性的同时尽可能高。

2.生成代码质量:生成的机器代码质量直接影响程序的执行性能和效果。

评测生成代码质量的标准包括代码大小(更小的代码更节省存储空间)、代码运行效率(更快的执行速度)、代码可读性(更易于维护和调试)等。

可以通过对生成的机器代码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来评测代码质量。

3.代码优化能力:编译系统的优化能力决定了生成的机器代码在执行效率上的改善程度。

评测代码优化能力时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优化技术,如循环展开、函数内联、常量传播等,测试不同编译器对这些优化技术的支持程度和优化效果。

4.平台兼容性:编译系统应能够适应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评测平台兼容性时需要在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测试编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确保其可以正常运行并生成正确的机器代码。

5.用户友好性:编译系统的使用应该尽可能简单和友好。

评测用户友好性时可以考察编译系统的界面设计、文档和教程的质量等。

此外,还可以采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体验,以了解用户对编译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6.标准支持:编译系统应该能够支持一些常见的编程语言标准,如C、C++、Java等。

评测标准支持时可以编写一些符合标准的测试代码,并测试编译系统对这些代码的编译能力和正确性。

7.资源占用情况:编译系统使用的资源包括内存、磁盘空间、处理器等。

评测资源占用情况可以统计编译系统在编译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量,以便评估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

以上是编译系统评测的一些基本标准。

半导体生产中常用的薄膜试题答案

半导体生产中常用的薄膜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在半导体生产中常用的薄膜可以分为、、三大类。

2、集成电路金属互连工艺中AlCu合金常用作解决铝互连中的问题。

3、集成电路传统的铝互连线结构中常采用TiN / Ti作为金属阻挡层,这种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4、在半导体生产中,绝缘介质薄膜常见的主要有等材料。

5、在半导体生产中,半导体薄膜常见的主要有等材料。

6、在半导体生产中,金属导电薄膜常见的主要有等材料。

7、绝缘介质材料的特性中,介电常数主要用来表征绝缘材料的性能,介电强度用来表示绝缘材料的性能。

8、二氧化硅作为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蔽层,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二、简答题1、简述二氧化硅薄膜在半导体生产中的主要作用?2、金属导电膜在半导体生产中的主要作用?3、什么是铝的电迁移?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4、什么是铝尖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一、课程性质《编译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所含内容涉及学科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形态。

在学习编译原理所涉及的知识的同时,掌握问题求解的典型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从系统层面重新认识程序和算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形式语言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符号表管理、存储组织和分配及代码优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学习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和技术,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正确使用程序设计语言。

除此以外,编译原理课程介绍的一些原理、方法和算法并不局限于编译器的构造,也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具有思想素质、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培养三个层面的通用课程目标:(一)思想、素质教育目标目标1.1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豪感与爱国情怀,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回馈社会。

目标1.2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真正做到“传道、授业和解惑”。

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尾数下溢处理方法中,平均误差最大的是()A.截断法B.舍入法C.恒置"1"法D.ROM查表法2、下列关于虚拟存贮器的说法,比较正确的应当是( )A.访主存命中率随页面大小增大而提高B.访主存命中率随主存容量增加而提高C.更换替换算法能提高命中率D.在主存命中率低时,改用堆栈型替换算法,并增大主存容量,可提高命中率3、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是用()来()机器指令。

A.硬件,翻译B.编译程序,翻译C.微指令程序,解释D.微指令程序,翻译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软硬件功能是等效的,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会A.提高解题速度B.提高硬件利用率C.提高硬件成本D.减少所需存储器用量5、对机器语言程序员透明的是()A.中断字B.主存地址寄存器C.通用寄存器D.条件码6、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机器被定义为()的集合体A.能存储和执行相应语言程序的算法和数据结构B.硬件和微程序(固件)C.软件和固件D.软件和硬件7、程序员编写程序时使用的地址是( )。

A.有效地址B.逻辑地址C.辅存实地址D.主存地址8、Cache存贮器常用的地址映象方式是( )。

A.全相联映象B.页表法映象C.组相联映象D.段页表映象9、不同系列的机器之间,实现软件移植的途径不包括()。

A.用统一的高级语言B.用统一的汇编语言C.模拟D.仿真10、推出系列机的新机器,不能更改的是()。

A.原有指令的寻址方式和操作码B.系统总线的组成C.数据通路宽度D.存储芯片的集成度二、填空题11、单体多字并行存储器的访问冲突包括取指令冲突,________,写数据冲突,________12、根据多台外围设备共享通道的不同情况,可将通道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和________13、操作码的表示方法通常有3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扩展编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编译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一、背景知识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就是“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是指用户想让计算机完成的任何任务都要事先写成程序存储在计算机中,而程序控制则是说计算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CPU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时,必须首先以写程序的方式告诉计算机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计算机才能按我们的要求完成交给它的任务。

一般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不写程序就可以轻松使用计算机,是因为很多程序别人都已经写好了,我们只是无偿(几乎是)利用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已。

可见写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用CPU直接能识别的语言(机器语言)编写程序非常困难,因此大部分程序都是人们用能够帮助记忆的符号(汇编语言)或接近自然语言的编程语言(高级语言)来完成的,这种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经编译器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让CPU执行。

由此可以认为,机器语言(指令集结构)就是编译器的目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编译器的影响。

假设你要在Intel 486机器上用C语言开发一个软件,你首先需要编写一个基于Intel 486指令系统的C语言编译器,该编译器知道Intel 486 CPU执行指令的特点及全部的486机器指令,因此该编译器能将你的C语言源程序高效、最优的翻译成最适合Intel 486 CPU执行的目标代码。

当Intel 586上市后,因了兼容性你的基于486的C语言编译器也可以在586上用,但效率却不高,因为该编译器并不知道586新增的功能和指令,它仍然把C语言源程序翻译成基于486的目标代码,相当于你把586当作486来用一样。

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Windows 下的Turbo C,其编译器可能是基于386的,相当于我们把P4当作386用一样!当然这仅指指令系统,毕竟P4的主频和386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还有主存容量呢。

好在目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现状是CPU时钟足够多,内存容量也足够大,问题在彼此的速度匹配上。

一方面,目前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方向是更多的考虑软件设计的易用性(可视化界面)、复用性(面向对象)、安全性(有待商榷)和正确性,从而使程序设计语言离底层硬件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硬件设计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采取各种加快执行指令的措施来提高速度。

编译器处在中间,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软件编译优化越来越困难,面对层出不穷的硬件架构,越来越难适应,其位置更显重要。

从某种角度讲,我们使用计算机是最浪费的,使用很少的CPU时钟(10%左右),没有利用硬件提供的很多优秀技术等等,只是速度掩盖了一切。

因此,编译器对系统结构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要充分了解现代编译技术,因为系统结构设计的新技术要靠编译器去应用,而不是用户,比如:一般而言,CPU中寄存器个数越多越好(它比内存单元速度快嘛),但如果编译技术利用不上,也是白搭。

用户不会在程序中说要用那些寄存器,甚至用户不知寄存器为何物也能写出很好的程序(是不是有些滑稽?);另一方面,编译器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的改进编译优化技术来全面利用系统结构提供的新功能。

本实验通过两个比较典型的C语言编译器对同一个C语言源程序的不同编译结果,使大家对编译器影响系统性能的程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尽管速度可以掩盖一切,但是我们应该更加专业的使用计算机。

二、gcc简介Linux系统下的gcc(GNU C 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多平台编译器,是GNU的代表作品之一。

gcc是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上编译出可执行程序的超级编译器,其执行效率与一般的编译器相比要高20%~30%。

gcc编译器既能将C、C++语言源程序直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也可以只编译成目标代码,还可以将多个目标代码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

gcc的编译过程需要经历四个相互关联的步骤:预处理(也称预编译,Preprocessing)、编译(Compilation)、汇编(Assembly)和连接(Linking)。

gcc首先调用cpp 进行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对源代码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预编译语句(如宏定义define等)进行分析。

接着调用cc1进行编译,这个阶段根据输入文件生成以.o为后缀的目标代码。

汇编过程是针对汇编语言的步骤,调用as进行工作,一般来讲,以.S为后缀的经过预编译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和以.s为后缀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经过预编译和汇编之后都生成以.o为后缀的目标代码。

当所有的目标代码都生成之后,gcc就调用ld来完成最后的关键性工作,这个阶段就是连接。

在连接阶段,所有的目标代码被安排在可执行文件中的恰当的位置,同时可执行文件中所调用到的库函数也从各自所在的包中连到合适的地方。

在使用gcc编译器时,我们必须给出一系列必要的调用参数和文件名称。

gcc编译器的调用参数大约有100多个,其中多数参数我们可能根本就用不到,这里只介绍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参数。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其中options就是编译器所需要的参数,filenames给出待编译的文件名称。

-c,只编译成目标代码,不连接成为可执行文件,通常用于编译不包含主程序的子程序文件。

-o output_filename,给出可执行名称为output_filename。

如果不给出这个选项,gcc就生成缺省的可执行文件名a.out。

-g,产生符号调试工具(GNU的gdb)所必要的符号资讯,要想对源代码进行调试,我们就必须加入这个选项。

-O,对程序进行优化编译、连接,采用这个选项,整个源代码会在编译、连接过程中进行优化处理,这样产生的可执行文件的执行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编译、连接的速度就相应地要慢一些。

-O2,比-O更好的优化编译、连接,当然整个编译、连接过程会更慢。

-I dirname,将dirname所指出的目录加入到程序头文件目录列表中,是在预编译过程中使用的参数。

C程序中的头文件包含两种情况:A) #include <myinc.h> B) #include “myinc.h”其中,A类使用尖括号(< >),B类使用双引号(“ ”)。

对于A类,预处理程序cpp在系统预设包含文件目录(如/usr/include)中搜寻相应的文件,而对于B类,cpp在当前目录中搜寻头文件,这个选项的作用是告诉cpp,如果在当前目录中没有找到需要的文件,就到指定的dirname 目录中去寻找。

在编译程序时,如果我们需要的这种包含文件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目录中,就需要逐个使用-I选项给出搜索路径。

-L dirname,将dirname所指出的目录加入到程序函数库文件的目录列表中,是在连接过程中使用的参数。

在预设状态下,连接程序ld在系统的预设路径中(如/usr/lib)寻找所需要的函数库文件。

这个选项告诉连接程序,首先到-L指定的目录中去寻找,然后到系统预设路径中寻找,如果函数库存放在多个目录下,就需要依次使用这个选项,给出相应的存放目录。

上面我们简要介绍了gcc编译器最常用的功能和主要参数选项,更为详尽的资料可以参看Linux系统的联机帮助,即用man gcc命令。

gcc编译器如果发现源程序中有错误,就无法继续进行,也无法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为了便于修改,gcc给出错误资讯,我们必须对这些错误资讯逐个进行分析、处理,并修改相应的语言,才能保证源代码的正确编译连接。

gcc给出的错误资讯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C语法错误。

这种类型的错误,一般都是C语言的语法错误,应该仔细检查源代码文件中提示给出的第n行及该行之前的程序,有时也需要对该文件所包含的头文件进行检查。

有些情况下,一个很简单的语法错误,gcc会给出一大堆错误,我们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其吓倒,必要的时候再参考一下C语言的基本教材。

第二类:头文件错误。

这类错误是源代码文件中的包含头文件有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头文件名错误、指定的头文件所在目录名错误等,也可能是错误地使用了双引号和尖括号。

第三类:库文件错误。

这类错误是与目标文件相连接的函数库有错误,可能的原因是函数库名错误、指定的函数库所在目录名称错误等,检查的方法是使用find命令在可能的目录中寻找相应的函数库名,确定库文件及目录的名称并修改程序中及编译选项中的名称。

第四类:未定义符号。

这类错误是在连接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使用者自己定义的函数或者全局变量所在源代码文件,没有被编译、连接,或者干脆还没有定义,这需要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源程序,给出全局变量或者函数的定义体;二是未定义的符号是一个标准的库函数,在源程序中使用了该库函数,而连接过程中还没有给定相应的函数库的名称,或者是该库文件的目录名称有问题,这时需要使用库文件维护命令ar检查我们需要的库函数到底位于哪一个函数库中,确定之后,修改gcc连接选项中的-L项。

三、icc简介正如前所述,gcc是非常著名、功能强大且能够跨越多平台的基于Linux的C语言编译器,但这种大而全的做法势必造成gcc在针对某个具体的平台时,其性能不是最好的,尽管gcc可用不同级别的参数进行优化,但这是以时间为代价的。

而icc则是Intel专门为其CPU 打造的C语言编译器,显然,在Intel平台上,icc应该最好(不是更好)。

gcc由Linux系统本身自带,而icc则需要单独下载安装。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免费Linux版本的icc,且没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用法,但这对我们的实验已经足够。

可以从以下地址下载icc:/share,在“软件”/“编程”/“Intel的C 编译器”下。

首先建立子目录/usr/icc,将icc(文件名为l_cc_pc-8.1.028.tar.gz)下载至该子目录。

下面说明该软件的安装过程:扩展名为.gz的文件是一个压缩包,需要用命令gzip解压,具体命令格式为:gzip -d l_cc_pc-8.1.028.tar.gz解压后的文件名为l_cc_pc-8.1.028.tar,该文件是一个备份包,需要用命令tar解开备份包,具体命令格式为:tar -xvf l_cc_pc-8.1.028.tar该命令建立子目录l_cc_pc-8.1.028并将解包后的文件存放在该子目录下,进入到该子目录下执行安装命令./install.sh即可,该安装命令将icc安装到/opt/intel_cc_80子目录下面,其中编译命令icc的执行代码在/opt/intel_cc_80/bin下面,为了将/opt/intel_cc_80/bin设置成缺省子目录以方便使用icc,需要在文件/etc/profile的最后添加以下语句:export PATH=$PATH:/opt/intel_cc_80/b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