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课堂练习 1.看立体图形,把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填在()里。
长方体有() 正方体有() 圆柱体有() 球有()
2、把下面的立体图形补齐,要用哪个立体图形呢?
3. 数一数。 长方体有() 正方体有() 圆柱体有() 球有()
答案: 1.长方体有(3) 2.
正方体有(1) 圆柱体有(7) 球有(8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辩 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球,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 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 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由实物画出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茶叶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 长方体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罐头瓶”“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图形。
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 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 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前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 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 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几何图形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正式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2.新课导入: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模板(精选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模板(精选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模板(精选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知识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情感目标: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认识图形 说课稿

认识图形 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梁才八小李岩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的信息窗一《认识图形》本课素材的选取现实、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它教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能力目标: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用具:背投电视、电脑、各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物体。

五、说教法学法: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一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理解各种物体的特征,同时渗透独立、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1、教法上老师重在应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2、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

六、说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对别人带来得物体一定非常感兴趣,通过相互看看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动手实践,初步感知。

用分小组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a、动手操作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b、汇报反馈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c、小结概念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五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五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五篇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五篇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下面就是本文库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欢。

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

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

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二维图形的形状和名称;2.掌握绘制各种基本图形的方法;3.了解基本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目标:1.观察和分类能力;2.绘图和几何图形组成能力;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1.发现美的感受和表达;2.学生体验和欣赏不同的图形;3.学会尊重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发现绘图规律,知道如何绘制基本图形;2.了解基本图形的名称,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3.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难点:1.较为抽象的图形名称;2.学生绘图技能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堂讲授: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种基本图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及形状,并给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协作绘制各种基本图形,通过互相协助和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作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用手指指出其中的规律,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课堂讲授:教师讲授各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形状,并给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协作绘制各种基本图形。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出图形的纸板模型,再根据模型上线条的位置来画出图形。

让学生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和帮助,建立小组积极向上的氛围。

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知识,回答学生提问,巩固知识点,并强调作业布置。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看其是否能在小组中协作和互相帮助;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及其用途的认识;3.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绘制各种基本图形,以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资源1.黑板、粉笔;2.学生作业;3.教师准备好的纸板模型。

七、教学后记本节课以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提高空间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深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四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3.教学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小学数学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

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方法,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经验,但对于图形的分类和命名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3.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图形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更丰富的图形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地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地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教学难点: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认识圆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圆形,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征,如曲线、无角等。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3)认识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如三条边、三个角等。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拼组等活动,体验图形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例如在生活中能识别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是,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命名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组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命名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并命名这些图形。

3.教学探究: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拼组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淮北路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
我注重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学习,首先是操作体验,然后是综合体验。

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幅印泥画问:画上的花朵是怎样画在纸上的? 2怎样把自己的手掌请到画纸上?自己试一试(我想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要把物体的一个表面请到纸上我们可以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

接着我说今天我们就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再让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探索性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1:摸一摸,画一画。

教师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

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在这里我会通过实物简单介绍,再通过幻灯片认识三棱柱,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
(2)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具,摸一摸它的表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光光的,滑滑的。

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把刚才摸到的这个光光的、滑滑的面请到纸上。

学生会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完成。

紧接着让学生把请到的面在全班展示,并说一说是从那个物体上得到的,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说出名称的同时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四种图形,并告诉学生它们是平面图形。

通过幻灯片再现:从长方体上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体上得到圆,从三棱柱上得到三角形,我想通过这个活动
让学生感知面在体上来突破教学难点。

试一试:
①说出大屏幕上出示的平面图形的名称。

②师生互动: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用手描画出图形的形状。

我想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巩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形状。

为了使学生巩固这些平面图形的形状及基本特征,我设计了活动:摆一摆,说一说。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四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一个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会说能摆一个正方形,三角形。

我问;能再摆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学生会说,不能,因为小棒不够。

我接着问,这个困难该怎么解决呢?学生会想到和同桌合作,通过同桌合作得知用几根或根小棒都能摆出长方形,同时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合作学习。

紧接着我会问:还有什么图形没摆,为什么?学生会说:圆形没摆,因为小棒是直的,圆的边是弧形的。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知识运用。

我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
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说道:门的形状、窗的形状等等。

在必要的时候我会作出引导,比如我们黑板的形状、桌子的形状等等。

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想让学生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

我想通过找图片,让学生知道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为了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身边。

我设计了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

这些交通信息班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作用呢?
我把学生引入实践情景中,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并且我想通过对这些交通标志认识,来增进数学价值和作用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这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几道闯关游戏练习题。

第一关:我说你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的有两个面是圆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正方形的。

第二关:找规律。

首先我会说:为了奖励大家成功闯过第一关,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一起拍手拍肩,老师停下来,你们继续做。

从这个游戏中学生会发现规律:每次多拍一下。

从此引出第二关:找规律。

幻灯片出示,通过这一游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分一分:课件出示。

我想通过这道题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平面图形和
立体图形面。

第四关:考考你的眼力
大屏幕出示平面组合图形,问: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第五关:我会涂
按要求给图形图上相应的颜色。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四个相应的图片,以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连线。

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