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假设法针对训练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假设法doc
六、假设法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先提出一个假设,再利用已知的规律进行分析推理,进而证实或推翻原来的假设,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就是研究和分析物理问题常用的假设推理法。
1.为使图中电流表示数变大,应将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相哪个方向移动?2.如图绳OA下悬挂一重量G<60N的物体,用绳OB将物体慢慢向右拉,在拉动过程中OB始终保持水平。
设O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O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N,欲使拉动过程中OB先断,则G的取值范围如何?OB将断时,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多少?3.求220V50Hz的正弦交流电在半个周期内电压的平均值。
4.存在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将一物体竖直上抛,当它升到离地面高度为h1时,其动能恰与重力势能相等;当它下降到离地面高度为h2时,其动能恰与重力势能相等。
已知抛出后,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A.h1>H/2,h2>H/2B.h1>H/2,h2<H/2C.h1<H/2,h2>H/2D.h1<H/2,h2<H/25.一个物体先后作加速度不等的匀加速运动,依次通过A、B、C三个位置,B是AC的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是a1,在BC段的加速度是a2,已知vb =(va+vc)/2,则a1_________a2。
6.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柱形区域内,充满与圆柱轴线平行的匀强磁场,一长为3r的金属棒MN与磁场方向垂直地放在磁场区域内,棒的端点MN恰在磁场边界的圆周上,已知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tB∆∆=k ,求MN 中产生的电动势为多大?答案和点拨: 1: 左移2: 设OA 、OB 绳拉力恰为60N 、30N ,则由力图可求得G=303N ,α=30o 。
因为α由小变大,当α<300时T A >2T B ,所以,当G>303N 时,增大α,A 先断,故有G ≤303N ,α>30o 。
3: 设该交流电由匀强磁场中的转动线圈产生,则由2220=S B ω和V T BSt 19822==∆∆=εφε得4: 考虑上升阶段:因为有阻力,所以初动能大于末势能,上升至一半高度时,动能仍大于势能,必须到h 1>H/2时,才能动能等于势能。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一、整体法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
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
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例7 有一轻质木板AB 长为L ,A 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用水平轻绳CB 拉住。
板上依次放着A 、B 、C 三个圆柱体,半径均为r ,重均为G ,木板与墙的夹角为θ,如图1—8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求BC 绳上的张力。
二、隔离法隔离法就是从整个系统中将某一部分物体隔离出来,然后单独分析被隔离部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一个个小问题求解。
隔离法在求解物理问题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好隔离法,对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大有益处。
例9 如图2—9所示,四个相等质量的质点由三根不可伸长的绳子依次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三根绳子形成半个正六边形保持静止。
今有一冲量作用在质点A ,并使这个质点速度变为u ,方向沿绳向外,试求此瞬间质点D 的速度.解析 要想求此瞬间质点D 的速度,由已知条件可知得用动量定理,由于A 、B 、C 、D 相关联,所以用隔离法,对B 、C 、D 分别应用动量定理,即可求解.以B 、C 、D 分别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对B 有:I A —I B cos60°=m B u …………①I A cos60°—I B =m B u 1…………②对C 有:I B —I D cos60°=m C u 1……③I B cos60°—I D =m c u 2…………④对D 有:I D =m D u 2……⑤由①~⑤式解得D 的速度u u 1312三、微元法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3)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四、等效法方法简介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赛题精讲例1:如图4—1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的光滑 墙壁A 和B,相距为d,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0从两墙 之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弹性 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将弹性小球在两墙之间的反弹运动,可等效为 一个完整的斜抛运动(见图).所以可用解斜抛运动的 方法求解.由题意得:gv v t v d θθθsin 2cos cos 2000⋅=⋅= 可解得抛射角 202arcsin 21v gd =θ 例2:质点由A 向B 做直线运动,A 、B 间的距离为L,已知质点在A 点的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如果将L 分成相等的n 段,质点每通过L/n 的距离加速度均增加a /n,求质点到达B 时的速度. 解析 从A 到B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加速度均匀增加,故此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但若能将此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代替,则此运动就可以求解.因加速度随通过的距离均匀增加,则此运动中的平均加速度为na n n a an n an a a a a a 2)13(232)1(2-=-=-++=+=末初平 由匀变速运动的导出公式得222v v L a B -=平 解得 naLn v v B )13(20-+=例3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s 成反比,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距离s 1=1m 的A 点时,速度大小为s cm v /201=,问当老鼠到达距老鼠洞中心s 2=2m 的B 点时,其速度大小?2=v 老鼠从A 点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t=? 解析 我们知道当汽车以恒定功率行驶时,其速度v 与牵引力F 成反比,即,v =P/F,由此可把老鼠的运动等效为在外力以恒定的功率牵引下的弹簧的运动.由此分析,可写出kxP F P v == 当11,v v s x ==时 将其代入上式求解,得2211s v Ps v P k ==所以老鼠到达B 点时的速度s cm v s s v /1020211212=⨯==再根据外力做的功等于此等效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21222121ks ks Pt -= 代入有关量可得)(21212211s s s v P Pt -⋅=由此可解得s v s s s t 5.72.012122)(22112122=⨯⨯-=-=此题也可以用图像法、类比法求解.例4 如图4—2所示,半径为r 的铅球内有一半径为2r的 球形空腔,其表面与球面相切,铅球的质量为M.在铅球和空腔的中心连线上,距离铅球中心L 处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可以看成质点),求铅球对小球的引力.解析 因为铅球内部有一空腔,不能把它等效成位于球心的质点. 我们设想在铅球的空腔内填充一个密度与铅球相同的小铅球△M,然后在对于小球m 对称的另一侧位置放另一个相同的小铅球△M,这样加入的两个小铅球对小球m 的引力可以抵消,就这样将空腔铅球变成实心铅球,而结果是等效的.带空腔的铅球对m 的引力等效于实心铅球与另一侧△M 对m 的引力之和. 设空腔铅球对m 的引力为F,实心铅球与△M 对m 的引力分别为F 1、F 2. 则F=F 1-F 2 ①经计算可知:M M 71=∆,所以 22178)(L GmM L M M m G F =∆+= ②图4—2222)2(7)2(r L GmMr L M m GF -=-∆= ③ 将②、③代入①式,解得空腔铅球对小球的引力为])2(7178[2221r L LGmM F F F --=-=例5 如图4-3所示,小球长为L 的光滑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滑到底端时与挡板碰撞并反向弹回,若每次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速度大小的54,求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最终停止于斜面下端时,小球总共通过的路程.解析 小球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小于碰撞前的速度,说明碰撞过程中损失能量,每次反弹距离都不及上次大,小球一步一步接近挡板,最终停在挡板处. 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每次碰撞垢上升的距离L 1、L 2、……、L n ,则小球总共通过的路程为L L L L s n ++++=)(221 ,然后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出结果,但是这种解法很麻烦.我们假设小球与挡板碰撞不损失能量,其原来损失的能量看做小球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而消耗掉,最终结果是相同的,而阻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有,就可以利用摩擦力做功求出路程.设第一次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 、1v ,碰撞后反弹的距离为L 1,则θθsin 21sin 211212mgL mv mgL mv == 其中222111)54(,54===v v L L v v 所以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为)25161(2121212212-=-=∆mv mv mv E k 根据等效性有k E L L f ∆=+)(1 解得等效摩擦力θsin 419mg f = 通过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等效摩擦力与下滑的长度无关,所以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等效摩擦力都相同. 以整个运动为研究过程,有θsin ⋅=⋅mgL s f解出小球总共通过的总路程为.941L s =此题也可以通过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试试.例6 如图4—4所示,用两根等长的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设L 和α已知,当小球垂直于纸面做简谐运动时,其周期为 . 解析 此题是一个双线摆,而我们知道单摆的周期,若将又线摆摆长等效为单摆摆长,则双线摆的周期就可以求出来了.将双线摆摆长等效为单摆摆长αsin L L =',则此双线摆的周期为g l g L T /sin 2/2αππ='='例8 如图4—5所示,由一根长为L 的刚性轻杆和杆端的小球组成的单摆做振幅很小的图4—3图4—4自由振动. 如果杆上的中点固定另一个相同的小球,使单摆变成一个异形复摆,求该复摆的振动周期.解析 复摆这一物理模型属于大学普通物理学的内容,中学阶段限于知识的局限,不能直接求解. 如能进行等效操作,将其转化成中学生熟悉的单摆模型,则求解周期将变得简捷易行.设想有一摆长为L 0的辅助单摆,与原复摆等周期,两摆分别从摆角α处从静止开始摆动,摆动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时,具有相同的角速度ω,对两摆分别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于是得22)2(21)(21)cos (cos 21)cos (cos l m l m mg mgl ωωαβαβ+=-+- 对单摆,得 200)(21)cos (cos l m mgl ωαβ=-联立两式求解,得l l 650=故原复摆的周期为.65220gl g l T ππ== 例9 粗细均匀的U 形管内装有某种液体,开始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4—6所示,已知:L=10cm,当此U 形管以4m/s 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运动时,求两竖直管内液面的高度差.(g=10m/s 2)解析 当U 形管向右加速运动时,可把液体当做放在等效重力场中,g '的方向是等效重力场的竖直方向,这时两边的液面应与等效重力场的水平方向平行,即与g '方向垂直.设g '的方向与g 的方向之间夹角为α,则4.0tan ==gaα 由图4—6可知液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所以,.04.044.010tan m cm L h ==⨯=⋅=∆α例10 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半径为R,在其最低点A 处放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电场,使小球受到电场力的大小为m g 33,方向水平向右,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0v ,使小球沿轨道向上运动,若小球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0v .解析 小球同时受到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这时也可以认为小球处在等效重力场中. 小球受到的等效重力为mg mg mg G 332)33()(22=+=' 等效重力加速度g m G g 332='='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0θ,如图4—7甲所示.所以B 点为等效重力场中轨道的最高点,图4—6图4—7如图4—7,由题意,小球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R g v B '=在等效重力场中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22021)cos (21B mv R R g m mv ++'=θ 将g '、B v 分别代入上式,解得给小球的初速度为gR v )13(20+=例11 空间某一体积为V 的区域内的平均电场强度(E )的定义为∑∑==∆=∆++∆+∆∆++∆+∆=ni ini ii nn n VVE V V V V E V E V E E 11212211如图4—8所示,今有一半径为a 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现 使它处于电量为q 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点电荷位于金属球外, 与球心的距离为R,试计算金属球表面的感应电荷所产生的电 场在此球内的平均电场强度.解析 金属球表面的感应电荷产生的球内电场,由静电平衡知识可知等于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金属球内产生的电场,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求金属球表面的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当于求点电荷q 在金属球内产生的电场.由平均电场强度公式得∑∑∑∑∑=====∆=∆=∆=∆∆=ni ni ii i ni i i i ni ini ii V V r kq V V E V E VVVE E 1121111 设金属球均匀带电,带电量为q,其密度为Vq=ρ,则有 ∑∑==∆=∆=ni ni iii i r q k r V k E 11221ρ ∑=∆ni ii r q k 12为带电球体在q 所在点产生的场强,因而有2R kqE =,方向从O 指向q. 例11 质量为m 的小球带电量为Q,在场强为E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获得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为0v . 若忽略空气阻力和重力加速度g 随高度的变化,求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解析 若把电场力E q 和重力mg 合成一个力,则小球相当于只受一个力的作用,由于小球图4—8运动的初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之间成一钝角,因此可以把小球的运动看成在等效重力G '(即为合外力)作用下的斜抛运动,而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在其速度方向与G '垂直时的速度为最小,也就是斜抛运动的最高点,由此可见用这种等效法可以较快求得结果.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如图4—9所示, 由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Eqm g=θtan 小球从O 点抛出时,在y 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x 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在y 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时,小球只具有x 轴方向上的速度,此时小球的速度为最小值,所以2200min )()(cos Eq mg Eqv v v +==θ此题也可以用矢量三角形求极值的方法求解,读者可自行解决. 例12 如图4—10所示,R 1、R 2、R 3为定值电阻,但阻值未 知,R x 为电阻箱.当R x 为Ω=101x R 时,通过它的电流Ω==18;121x x x R R A I 为当时,通过它的电流.6.02A I x =则当A I x 1.03=时,求电阻.3x R解析 电源电动势ε、内电阻r 、电阻R 1、R 2、R 3均未知, 按题目给的电路模型列式求解,显然方程数少于未知量数,于 是可采取变换电路结构的方法.将图4—10所示的虚线框内电路看成新的电源,则等效电 路如图4—10甲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 '. 根据 电学知识,新电路不改变R x 和I x 的对应关系,有),(11r R I x x '+='ε ① ),(22r R I x x '+=='ε ② )(33r R I x x '+='ε ③由①、②两式,得Ω='='2,12r V ε, 代入③式,可得Ω=1183x R例13 如图4—11所示的甲、乙两个电阻电路具有这样的特性:对于任意阻值的R AB 、R BC 和R CA ,相应的电阻R a 、R b 和R c 可确定. 因此在对应点A 和a ,B 和b 、C 和c 的电位是相同的,并且,流入对应点(例如A 和a )的电流也相同,利用这些条件图4—10图4—10甲证明:CABC ABCAAB a R R R R R R ++=,并证明对R b 和R c 也有类似的结果,利用上面的结果求图4—11甲中P 和Q 两点之间的电阻.解析 图4—11中甲、乙两种电路的接法分别叫三角形接法和星形接法,只有这两种电路任意两对应点之间的总电阻部分都相等,两个电路可以互相等效,对应点A 、a 、B 、b 和C 、c 将具有相同的电势.由R a b =R AB ,R ac =R AC ,R bc =R BC ,对a b 间,有CA BC AB BC AB CAAB BC AC AB b a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1)11(① 同样,a c 间和bc 间,也有CA BC AB CA BC CAAB BC AB CA c a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1)11(② CABC AB CA BC BCAB CA AB BC c 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1)11(③ 将①+②-③得:CABC ABCAAB a R R R R R R ++=再通过①-②+③和③+②-①,并整理,就得到R b 和R C 的表达式.CABC AB ACBC c CABC ABBCAB 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下面利用以上结果求图4—12乙中P 和Q 两点之间的电阻. 用星形接法代替三角形接法,可得图4—12乙所示电路,PRQS 回路是一个平衡的惠斯登电桥,所以在RS 之间无电流,因此它与图4—12丙所示电路是等效的. 因此PQ 之间的总电阻R PQ 可通过这三个并联电阻求和得到.Ω=++=-4)61181361(1PQ R 例14 如图4—13所示,放在磁感应强度B=0.6T 的匀强磁场中的长方形金属线框a bcd,图4—11 4—12甲 4—12乙 4—12丙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其中a b 和bc 各是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R ab =5Ω,R bc =3Ω,线框其余部分电阻忽略不计.现让导体EF 搁置在a b 、cd 边上,其有效长度L=0.5m,且与a b 垂直,阻值R EF =1Ω,并使其从金属框ad 端以恒定的速度V=10m/s 向右滑动,当EF 滑过ab 长的4/5距离时,问流过a E 端的电流多大?解析 EF 向右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ε,当EF 滑过a b 长的54时,电路图可等效为如图4—13甲所示的电路.根据题设可以求出EF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V BLV 3)105.06.0(=⨯⨯==ε Ω=Ω=Ω=3,1,4bc Eb aE R R R此时电源内阻为导体EF 的电阻,Ω==1EF R r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Ω=+++⋅+=3)()(bc Eb aE bc Eb aE R R R R R R r R电路中的总电流为.1A RI ==ε∴通过a E 的电流为A I aE 5.0=例15 有一薄平凹透镜,凹面半径为0.5m,玻璃的折射 率为1.5,且在平面上镀一层反射层,如图4—14所示,在此 系统的左侧主轴上放一物S,S 距系统1.5m,问S 成像于何处?解析 本题可等效为物点S 先经薄平凹透镜成像,其像为 平面镜的物,平面镜对物成像又为薄平凹透镜成像的物,根据 成像规律,逐次求出最终像的位置.根据以上分析,首先考虑物S 经平凹透镜的成像S ', 根据公式11111f P P =+' 其中)(1)15.01)(15.1()11)(1(1121--=∞---=--=m R R n f 故有m P P 6.015.11111-='-=+'成像在左侧,为虚像,该虚像再经平凹透镜成像S ''后,其像距为图4—13图4—13甲图4—14m P P P 6.0122='-=-='成像在右侧,为虚像,该虚像再经平凹透镜成像S ''',有)(11,6.0,11112333--=='=='+m fm P P f P P 其中 故m P P 375.016.01133-='-=+'成虚像于系统右侧0.375m 处此题还可用假设法求解.针对训练1.半径为R 的金属球与大地相连,距球心L 处有一带 电量为+q 的点电荷如图4—15所示. 求(1)球上感应电荷的总电量; (2)q 受到的库仑力.2.如图4—16所示,设Ω=Ω=Ω=Ω=Ω=Ω=99,40,10,5,80,40654321R R R R R RΩ=Ω=20,10187R R ,求AB 之间的电阻.3.电路如图4—17所示,Ω====35431R R R R 时,Ω=12R ,求AB 间的等效电阻. 4.有9个电阻联成如图4—18电路,图中数字的单位是Ω,求PQ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5.如图4—19所示电路,求A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图4—15图4—16图4—17图4—18图4—19图4—206.如图4—20所示,由5个电阻联成的网络,试求A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7.由7个阻值均为r 的电阻组成的网络元如图4—21甲所示.由这种网络元彼此连接形成的无限梯形网络如图4—21乙所示.试求P 、Q 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8.图4—22表示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流有效值是( ) A .A25 B .A 5 C .A 25.3 D .A 5.39.磁流体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4—23所示,横截面为距形的管道长为L,宽为a ,高为b,上下两个侧面是绝缘体,相距为a 的两个侧面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此两导体侧面与负载电阻R L 相连.整个管道放在一个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上下侧面向上. 现有电离气体(正、负带电粒子)持续稳定的流经管道,为了使问题简化,设横截面上各点流速相同. 已知流速与电离气体所受的压力成正比;且无论有无磁场存在时,都维持管道两端电离气体的压强差皆为p. 设无磁场存在时电离气体的流速为0v . 求有磁场存在时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的大小ε. 已知电离气体的平均电阻率为ρ.10.一匀质细导线圆环,总电阻为R,半径为a ,圆环内充满方向垂直于环面的匀强磁场,磁场以速率K 均匀地随时间增强,环上的A 、D 、C 三点位置对称. 电流计G 连接A 、C 两点,如图4—24所示,若电流计内阻为R G ,求通过电流计的电流大小.11.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的正方形导线框a bcd,各边长为L 1, 其中a b 是一端电阻为R 的均匀电阻丝,其余三边均为电阻可忽图4—21甲图4—21乙图4—22图4—23图4—24图4—25略的铜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与a b 段的材料、粗细、长度都相同的电阻丝PQ 架在导线框上,如图4—25所示,以恒定的速度v 从a d 滑向bc,当PQ 滑过1/3L的距离时,通过a P 段电阻丝的电流是多大?方向如何?12.如图4—26所示,一根长的薄导体平板沿x 轴放置,板面位于水平位置,板的宽度为L,电阻可忽略不计,aebcfd 是圆弧形均匀导线,其电阻为3R,圆弧所在的平面与x 轴垂直,圆弧的两端a 和d 与导体板的两个侧面相接解,并可在其上滑动. 圆弧a e=eb=cf=fd=(1/8)圆周长,圆弧bc=(1/4)圆周长,一内阻R g =nR 的体积很小的电压表位于圆弧的圆心O 处,电压表的两端分别用电阻可以忽略的直导线与b 和c 点相连,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 当导体板不动而圆弧导线与电压表一起以恒定的速度v 沿x 轴方向平移运动时(1)求电压表的读数;(2)求e 点与f 点的电势差(U e -R f ).13.如图4—27所示,长为2πa 、电阻为r 的均匀细导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半径为a 的圆.现将电阻为R 的电压表,以及电阻可以忽略的导线,按图a 和图b所示的方式分别与圆的两点相连接. 这两点之间的弧线所对圆心角为θ.若在垂直圆平面的方向上有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已知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k,试问在图a 、b 两种情形中,电压表的读数各为多少?14.一平凸透镜焦距为f,其平面上镀了银,现在其凸面一侧距它2f 处,垂直于主轴主置一高为H 的物,其下端位于透镜的主轴上如图4—28所示.(1)用作图法画出物经镀银透镜所成的像,并标明该像是虚、是实;(2)用计算法求出此像的位置和大小.15.如图4—29所示,折射率n=1.5的全反射棱镜上方6cm 处放置一物体AB,棱镜直角边长为6cm,棱镜右侧10cm 处放置一焦距f 1=10cm 的凸透镜,透镜右侧15cm 处再放置一焦距f 2=10cm 的凹透镜,求该光学系统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图4—26图4—27图28 图29答案:1.2222)(,R L q KRL q L R -- 2.Ω11120 3.Ω37 4.Ω4 5.Ω5.0 6.Ω4.1 7.1.32r 8.C 9.Lb R a BL a Bv p p10++ρ 10.RqR K a G 232+π 11.R v BL 1161 a 向P 12.(1)R nR Bav nR 232+ (2)Bav n n )223122(+++- 13.0,2224)2(sin 2πθπθθπ+-Rr k a 14.(1)图略 (2)距光心H f 31,32 15.凹透镜的右侧10cm 处,放大率为2。
高中物理竞赛 解题 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五、极限法方法简介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
所以速最大时有mg =kx ① 图5—1由机械能守恒有 22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g m m g h E k 2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
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βcos g a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OP at =221 所以βcos 2g OP t = ① 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图5—2)90sin()90sin(βαα-+=- OC OP 所以)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 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显然,当2,1)2cos(αββα==-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2α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2)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七、对称法方法简介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理学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 应用这种对称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赛题精析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2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抛出点的高度为h代入后可解得:hg s y g x v 2320==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间距为d,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求小球的抛射角θ.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图7—1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0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θθ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3=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v v v 2330cos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运动。
解答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二)
解答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二)------假设法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在物理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假设法的要点是,根据题目中所叙述的内容,大胆合理假设,突破常规思维方法的局限性,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答问题。
假设法还可细分为推理假设法、过程假设法和物体假设法。
以下举例说明。
例1 重物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面连着一竖立的轻弹簧,弹簧的长度为L1,劲度系数为k,如图1所示。
所示现将弹簧的上端B缓慢地竖直上提一段距离L2,使重物离开地面,这时重物相对地面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
析与解本题的难点是,有5个长度困扰着思维:弹簧的长度L1,弹簧的伸长x,弹簧伸长后的实际长度L1′,B点上提的高度L2,物体A离开地面的高度L2′。
为克服这个难点,可采用推理假设法。
假设弹簧为铁棒,B端上提L2时,则重物A必定上升L2,即它离开地面的高度是L2;然后将铁棒还原为弹簧,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重物的重力使弹簧向下伸长x=mg/k,则此时重物离地面的高度为L2--mg/k,因而重力势能为mg(L2—mg/k)。
故正确选项为B。
例2 玩具火箭向后喷射气体燃烧物,气体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一定。
将气体在短时间内喷射完火箭获得的速度为v1:,将气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喷射完火箭获得的速度为v2:,则( )。
A.v1=v2B.v1<v2C.v1>v2D.无法比较析与解可将本问题简化为火箭次将气体喷出的速度和分二次将气体喷出的速度谁大的问题。
设火箭的质量为M,气体的总质量为m,假设一次将气体喷完,气体喷出时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v0,火箭的速度为u,则对火箭与气体系统,在气体喷出的前后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u+m(u--V0)=0得u=mv0/(M+m)假设两次将气体喷完,第一次喷出的质量为m/2的气体,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为v0,火箭的速度为u′,,同理有(M+m/2)u1′+m(u1′-v0)/2=0第二次喷出剩余的气体,喷出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仍为2/。
物理解题方法1假设法
二、几种常见假设法的应用
1、 物理过程的假设 [ 例1]有一质量m=10-8kg、电量q=3×10-8c的带电粒子, 将它以V0=1m/s的速度,竖直射入两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 间的匀强电场中,如图所示。已知两板间的距离d=0.02m, AB间的电势差U=400v。问带电粒子能否抵A达板?(取g=10)
[ 例2]长100cm的均匀玻璃管中,有一 段长15cm的水银柱(如图所示)。竖放 时空气柱长为60cm。问缓慢地将玻璃 管倒过来后,空气柱长为多 少?(p0=75cmHg)
分析:倒置后有三种可能:⑴水银一点不溢出 ⑵水银全部溢 出 ⑶水银部分溢出。 极端假设法 ⑴设水银一点不溢出 由玻马得 (P+h)L1S=(P-h)L2S , L2=90cm 因(90+15)〉100 所以水银必然溢出。 ⑵设水银恰好全部溢出,此时L3=100cm,同样由玻马定律解得 P3=54cmHg 因54cm,<75cm 所以水银不可能全部溢出。 上述二假设均不成立,则水银只能是部分溢出了。本题可解了 (解略)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例6]一个质量为1kg的问题,用绳子a、b系在一根直杆上的A、B两点,如图所示。AB=1.6m,a、b长均为1m。求直杆旋转的转速ω=3rad/s时,a、b绳上的张力各是多大?
分析:设临界ω0----b恰好拉直但Tb=0 Tasinα=mω02R Tacosα-mg=o ∴ω0=√(gtgα/R)=3.5rad/s ∵3<3.5 ∴直线b上无张力Tb=o→即可用力的合成分解求Ta。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 假设法 针对训练
例17 如图2—10—16所示,在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区域内,充满与圆柱轴线平行的匀强磁场,一长为3r 的金属棒MN 与磁场方向垂直地放在磁场区域内,棒的端点MN 恰在磁场边界的圆周上,已知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tB ∆∆=k ,求MN 中产生的电动势为多大?解析 由题可知,MN 上有感应电动势,这种感应电动势无法直接计算。
但如果注意MN 的长为3r ,结合题意,可虚构两根与NM 完全相同的金属棒与MN 棒一起刚好构成圆的内接正三角形,如图2—10—16—甲所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3432kr S t B t ⋅∆∆=∆∆=φεMN 上的感应电动势是整个回路中电动势的1/3,所以 24331kr MN ==εε 针对训练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 如图2—10—17所示,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 别为 ( )A .mg, (M -m)gB .mg , MgC .(M -m)g, MgD .(M+m)g, (M -m)g2.如2—10—18所示,A 、B 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A 的左端和B 的右端相接触,两板的质量皆为M=2.0kg ,长度皆为L=1.0m ,C 是质量为m=1.0kg 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个初速度v 0=2.0m/s ,使它从板B 的左端向右滑动,已知地面是光滑的,而C 与板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0.10,求最后A 、B 、C 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 速度g=10m/s 2。
3.质量为m 的物体A 置于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B 上,A 、B 之间光滑接触,B 的底面与水平地面也是光滑接触。
设开始时A 与B 均静止,而后A 以某初速度沿B的斜面向上运动,如图2—10—19所示,试问A 在没有到达斜面顶部前是否会离开斜面?为什么?讨论中不必考虑B 向前倾倒的可能性。
五假设法
五 假设法【方法简介】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1 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2kg, m 2=3kg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因数为μ2=0.5,现用水平拉力F 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中F 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g 取10m/s 2)A .大小为12N ,方向向右B .大小为12N ,方向向左C .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D .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解析 当F 突变为零时,可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运动,则它们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由此可以求出甲所受的摩擦力,若此摩擦力小于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则假设成立。
反之不成立。
如图所示。
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m 1+m 2)a ①f 2=μN 2=μ2(m 1+m 2)g ②由①、②得:a=5m/s 2可得甲受的摩擦力为f 1=m 1a=10N因为f=μ1m 1=12Nf 1<f所以假设成立,甲受的摩擦力为10N ,方向向左。
应选D 。
例2 一个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θ=30°,如图2—10—4所示。
一长为L 的绳(质量不计),一端固定在圆锥体的顶点O 处,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看做质点)。
物体以速度v 绕圆锥体的轴线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1)当61gL v 时,求绳对物体的拉力;(2)gL v 232=,求绳对物体的拉力。
解析 当物体以某一速率绕圆锥体的轴线做水平匀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能存在圆锥体对物体的弹力为零的临界状况,此时物体刚好与圆锥面接触但不发生形变。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假设法汇总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假设法方法简介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1:如图10—1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 。
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
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 、(1 +L L ∆)mg B 、(1 +L L ∆)(m + m 0)g C 、L L ∆mg D 、L L∆(m + m 0)g 解析:此题可以盘内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一个式子,然后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再列一个式子和根据平衡位置的平衡条件联立求解,求解过程较麻烦。
若采用假设法,本题将变得非常简单。
假设题中所给条件ΔL = 0 ,其意义是没有将盘往下拉,则松手放开,弹簧长度不会变化,盘仍静止,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应为mg 。
以ΔL = 0代入四个选项中,只有答案A 能得到mg 。
由上述分析可知,此题答案应为A 。
例2:如图10—2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 =2kg ,m 2 = 3kg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6 ,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因数为μ2 = 0.5 ,现用水平拉力F 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中F 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g 取10m/s 2)A 、大小为12N ,方向向右B 、大小为12N ,方向向左C 、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D 、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解析:当F 突变为零时,可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运动,则它们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一 整体法 针对训练
例14: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1—13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 0 ,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 0 。
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ΔT = 60K 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
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 1 = 1.5H 0 。
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 2 = 1.8H 0 ,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解析: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可分为三个过程:等容变化→等压变化→等温变化;因为气体的初态压强等于大气压p 0 ,最后铁砂全部取走后气体的压强也等于大气压p 0 ,所以从整状态变化来看可相当于一个等压变化,故将这三个过程当作一个研究过程。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01H S T =22H S T ① 再隔离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从活塞开始离开卡环到把温度升到H 1时,气体做等压变化,有:01H S T T +∆=12H S T ② 解①、②两式代入为数据可得:T 2=540K例15:一根对称的“∧”形玻璃管置于竖直平面内,管所有空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带正电的小球在管内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且与管壁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小球在B 端与管作用时无能量损失,管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θ ,AB 长L ,如图1—14所示,求从A 开始,小球运动的总路程是多少?(设小球受的电场力大于重力)解析:小球小球从A 端开始运动后共受四个力作用,电场力为qE 、重力mg 、管壁 支持力N 、摩擦力f ,由于在起始点A 小球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在斜管上任何位置都是不平衡的,小球将做在“∧”管内做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 处。
若以整个运动过程为研究对象,将使问题简化。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14甲所示,由于电场力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设小球运动的总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得:qELsin θ-mgLsinθ-fs = 0 ①又因为f = μN ②N = (qE -mg)cos θ ③ 所以由以上三式联立可解得小球运动的总路程:s =Ltan θμ例16:两根相距d = 0.20m 的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 0.2T ,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为r = 0.25Ω ,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解物理竞赛题的数学技巧
解物理竞赛题的数学技巧在生物理竞赛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类试题:题目描述的物理情境并不陌生,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也并不复杂,若能恰当地运用数学技巧求解,问题就可顺利得到解决.然而,选手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由于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技巧而前功尽弃.辅导教师在对参赛选手进行物理知识传授、物理方法渗透的同时,利用某些典型的物理问题去传授和强化他们的数学技巧,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实例剖析,就解物理竞赛题中的数学技巧作一简要探讨.一、引入参数方程,简解未知量多于方程数的问题例1(第15届全国生物理竞赛试题) 1mol理想气体缓慢的经历了一个循环过程,在p-V图中这一过程是一个椭圆,如图1所示.已知此气体若处在与椭圆中心O′点所对应的状态时,其温度为T0=300K,求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气体的最高温度T1和最低温度T2各是多少.图1分析与解由题给条件,可列出两个相对独立的方程.即气体循环过程的椭圆方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①pV=RT.②①、②两方程中含三个未知量p、V、T,直接对①、②两式进行演算,要求出循环过程中的最高温度T1或最低温度T2,是较为困难的.现根据①式引入含参数定义的方程为②式则转化为T=(1/R)(p0+(p0/2)sinα)(V0+(V0/2)cosα即T=[1+(1/2)(sinα+cosα)+(1/4)sinαcosα]T0,③(上式中T0=p0V0/R,为O′点对应的温度)因为sinα+cosα=sin((π/4)+αsinαcosα=((sinα+cosα)2-1)/2,④而-1≤sin((π/4)+α)≤1,所以-≤sinα+cosα≤,当sinα+cosα≤,取sinα+cosα=时,由④式知sinαcosα=1/2,将上式代入③式得T≤[1+(1/2)×+(1/4)×(1/2)]T0,即最高温度T1=549K.当sinα+cosα≥-,取sinα+cosα=-时,由④式知sinαcosα=1/2,代入③式,得T≥[1+(1/2)(-+(1/4)·(1/2))]T0,即最低温度T2=125K.二、实施近似处理,解决物理规律不明显的问题例2如图2所示,两个带电量均为Q的正点电荷,固定放置在x轴上的A、B两处,点A、B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r,若在原点O放置另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其带电量为q.当限制点电荷q在哪些方向上运动时,它在原点O处才是稳定的?图2分析与解设限制点电荷q在与x轴成θ角的y轴上运动.当它受扰动移动到P点,即沿y轴有微小的位移y(=y)时,A、B两处的点电荷对q的库仑力分别为fA、fB.则q在y轴上的合力为fy=k(Qq/)cosα-k(Qq/)cosβ,由余弦定理知=r2+y2+2rycosθ,=r2+y2-2rycosθ.又由三角形知,cosα=(rcosθ+y)/,cosβ=(rcosθ-y)/,故fy=kQq(rcosθ+y)/(r2+y2-2rycosθ)3/2-(kQq(rcosθ-y)/(r2+y2-2rycosθ)3/2).上式已表示出fy与θ、y间的定量关系.可它们满足的规律并不明显.怎样将合力fy与方向角θ、位移y之间的物理规律显现出来?由于y很小,故y的二次项可略去,得fy=k(Qq/r3即fy=k(Qq/r3)[(rcosθ+y)(1+(2y/r)cosθ)-3/2-(rcosθ-y)(1-(2y/r)cosθ)-3/2],根据二项式展开式(1+t)S=1+St+(S(S-1)/2!)t2+…+((S(S-1)…(S-n+1))/n!)tn+……,(其中S为任意实数)有(1+(2y/r)cosθ)-3/2=1+(-3/2)((2y/r)cosθ)+((-3/2)((-3/2)-1)/2!)((2y/r)cosθ)2+……,(1-(2y/r)cosθ)-3/2=1+(-3/2)((-2y/r)cosθ)+((-3/2)((-3/2)-1)/2!)((-2y/r)cosθ)2+……,又由于y<<r,或(2y/r)cosθ<<1,故((2y/r)cosθ)的二次项及二次项以上高次项可略去,得fy=k(Qq/r3)[(rcosθ+y)(1-(3y/r)cosθ)-(rcosθ-y)(1+(3y/r)cosθ)],=-k(2Qq/r3)(3cos2θ-1)y.由此可见,当(3cos2θ-1)>0时,fy<0,即合力方向指向原点,与位移方向相反,即fy具有回复力的特征.因而点电荷q是稳定的.图3根据3cos2θ-1>0,即cosθ>/3时,得-arccos(/3)<θ<arccos(/3或当cosθ<-/3时,得π-arcos(/3)<θ<π+arccos(/3).故当限制点电荷q在如图3的阴影区域运动时,它在原点O处才是稳定的.三、利用特殊值,求解一般性问题特殊值是指物理量在某一特殊情况下的取值.物理量在一般情况下的量值之间必然与特殊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若能确定某一特殊值,则往往可以借助数学技巧来求出一般情况下该物理量的量值.例3 一个空心的环形圆管沿一条直径截成两部分,一半竖立在铅垂平面内,如图4所示,管口连线在一水平线上.今向管内装入与管壁相切的2m个小滚珠,左、右侧顶部的滚珠都与圆管截面相切.已知单个滚珠重G,并设系统中处处无摩擦.求从左边起第n个和第(n+1)个滚珠之间的相互压力Qn.图4分析与解研究一般性问题——分析第n个滚珠的受力情况,此滚珠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G,管壁对它的弹力Tn,第(n-1)个滚珠对它的压力Qn-1及第(n+1)个滚珠对它的压力Qn.由于Tn的量值未知,且不为本题所求,故选取如图5所示的与Tn方向共线的轴作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5 图6由平衡条件知x轴方向的合力为零,得Qn-1cosα+Gcosβ-Qncosα=0,由几何知识,得α=θ/2(其中θ=π/2mβ=((n-1)π/2m)+α,故Qn-Qn-1=.①根据①式,如何求得Qn?对第1个滚珠进行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得到一特殊值,即Q1=,②故可对①式进行递推,得Q2-Q1=,Q3-Q2=,……Qn-Qn-1=.将上面所列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Qn-Q1=[cos(3π/4m)+cos(5π/4m)+…+cos((2n-1)π/4m)]·G/cos(π/4m把②式代入,得Qn=[cos((2k-1)π/4 m)]·G/cos(π/4m).而cos((2k-1)π/4m)=(1/2sin(π/4m))2cos((kπ/2m)-(π/4m))sin(π/4m)=(1/2sin(π/4m))[sin(kπ/2m)-sin((k-1)π/2m)],又[sin(kπ/2m)-sin((k-1)π/2m)]=[sin(π/2m)-0]+[sin(2π/2m)-sin(π/2m)]+[sin(3π/2m)-sin(2π/2m)]+…+[sin(nπ/2m)-sin((n-1)π/2m)]=sin(nπ/2m故Qn=(sin(nπ/2m)/sin(π/2m))·G。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2
答案:1.F=100N 2.T=5.16N 3.0min max =+=f m M mkx f 4.A 5.B 6.C 7.C 8.3/)2(mg F + 9.(1)θμtan B A A m m M +< (2)F )(tan )(μθ-⋅+<BA B A m g m m m 10.AB AC B A B A C m m m m m m g m m a -+++=))(( 11.αα22132122sin )(cos m m m m m m lm v A +++=方向沿AB 方向 12.P=α2sin 214+mv E=)sin 21(222α+mv 13.(1)22/64.0/5.0s m a s m a ='= (2) 3.78cm14.0.2m 15.8cm 16.000000T Sp f mg S p T T S p f mg S p ++≤≤-+ 17.摩擦力足够大时00)1(2T S p kl T += 摩擦力不是足够大时00)1(2T S p mg T μ+= 18.221,2mv d 19.)4/(B D Q επ= 20.证明略 三、微元法方法简介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赛题精讲例1:如图3—1所示,一个身高为h 的人在灯以悟空速度v 沿水平直线行走。
设灯距地面高为H ,求证人影的顶端C 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该题不能用速度分解求解,考虑采用“微元法”。
妙用“假设”快速破题
“妙用“假设” 快速破题“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利用“假设法”求解问题,通常是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问题方便求解.物理中构思巧妙的练习题或高考压轴题,往往涉及到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物理过程、临界条件等有多种可能,但其中只有一种符合题意.解答这些题目时,首先要根据“题意”做出适当的“假设”,然后再做出“分析判断”,最终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这种方法,具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神奇效果.”现举例说明.例1 如图1所示,传送带的速度是v =3m/s ,两圆心距离 4.5s =m.现将1m =kg 的小物体轻放到左轮正上方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5μ=,电动机带动传送带将物体从左轮运送到右轮正上方时,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提示:解答本题之前首先要对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一直滑动,还是 图1先滑动后静止” 做出分析判断,然后才能深入计算,而要弄清此问题,必须使用“假设法”.解析:小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物体将发生相对滑动.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a g μ==1.5m/s 2.假设传送带足够长,则: 相对滑动时间为31.5v t a ==s=2s. 小物体对地位移为22011 1.5222s at ==⨯⨯m=3m <4.5m. 上式表明:传送带上的物体先相对滑动,后相对静止. 因此,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221111322W mv ==⨯⨯J=4.5J.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为0(323)S vt s -=⨯-相=m=3m.发热部分的能量为20.151103W mgs μ=⨯⨯⨯相=J=4.5J由功能关系得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129E W W =+=J.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4kg 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 =1kg 可视为质点的电动小车, 车与木板的挡板相距L =5m.车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左端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2t =s ,车与挡板相碰,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电动机的电源切断,车与挡板粘合在一起,求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 图2提示:解答本题之前首先要对“电动车运动时木板是否运动”做出分析和判断,然后才能深入计算,而要弄清此问题,必须使用“假设法”.解析:电动车在木板上匀加速运动时,其动力来源于木板对其摩擦力的作用.假设电动车运动时木板相对于地面静止,并设电动车在木板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0a ,由2012L at = 得0 2.5a =m/s 2.此时木板对车向右的摩擦力为0 2.5F ma ==N.车对木板向左的反作用力大小为'F F ==2.5 N ,而木板受地面向右的最大静摩擦力为()0.5f F M m g μ=+=N <'F .所以木板不可能静止,将向左运动.设电动车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1a ,木板向左运动的加速度为2a ,碰前电动车速度为1v ,木板速度为2v ,碰后共同速度为v ,两者一起向右运动s 而停下,则L t a t a =+22212121. 对木板2()F M m g Ma μ-+=,对电动车1F ma =而11v a t =,22v a t =.两者相碰时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有 12()mv Mv m M v -=+两者一起向右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g μ= 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为22'22v v s a gμ==. 代入数据解得0.2s =m.例3 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 =2kg 的长木板B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 的右边固定一竖直挡板.现有一质量为m =1kg 的小物体A (可视为质点),以速度0v =6m/s 从B 的左端水平滑上B ,已知A 和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 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不计),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长木板B 足够长,以至A 不会滑到B 的右端(g 取10m/s 2).若B 的右端距挡板0S =0.5m ,要使A 最终不脱离B ,则木板B 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图3提示:本题全过程动量不守恒,但每次碰后到下次碰前动量守恒.B 与挡板碰撞前的瞬间B 的速度有两种可能:要么和A 速度相同,要么不同;B 的最终状态也有二种可能:一是经过多次碰撞后和A 以共同速度匀速离开挡板,二是经过无穷多次碰撞最终停在挡板旁。
高中物理:运用假设法解决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运用假设法解决物理问题假设法,又叫虚拟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客观事实(如题设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为基础,对物理量、物理条件、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答所用的分析方法和解答其他类型的题目没有什么差别,但需有解题过程中的分析和表达。
也就是说,对于假设法,除了要能够正确进行解答之外,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有,即: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假设法主张把思维的触角尽量向各个方向延伸,大胆的作出多种可能的猜测和假设。
其具体做法是:通常先根据题意从某一假设着手,然后根据物理规律得出结果,再跟原来的条件或原来的物理过程对照比较,从而确定正确的结果。
如:摩擦力的方向难以确定,此时可假设一方向,求出为正值,说明假设正确,求出为负值,说明其方向与假设的方向相反。
例1、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运动了一段时间后,接着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刚好变为0,物体在全部时间内通过位移d,则全部时间等于()A.B.C.D.解析:通过对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知图景的假定,使题还原成原始的最简单状态,或者通过假定将复杂因素割离出来成为简单问题,这种方法称为假设还原法。
为将本题还原至简单情况,故假设,则这两段路程完全对称,有,得。
将代入诸答案后,唯B答案符合。
故应选B。
例2、两个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1)所示。
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
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在运动过程中,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A. 等于零B. 方向沿斜面向上C. 大小等于μ1mgcosθD. 大小等于μ2mgsinθ解析:假设A与B间无摩擦力作用,则B下滑的加速度必须大于A下滑的加速度,二者不可能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下滑,故选项A 是不正确的。
2024-2025高中物理奥赛解题方法:十 假设法含答案
2024-2025高中物理奥赛解题方法:十 假设法含答案十、假设法方法简介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赛题精析例1:如图10—1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 0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 。
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
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 、(1 +L L ∆)mg B 、(1 +L L ∆)(m + m 0)g C 、L L ∆mg D 、L L∆(m + m 0)g 解析:此题可以盘内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一个式子,然后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再列一个式子和根据平衡位置的平衡条件联立求解,求解过程较麻烦。
若采用假设法,本题将变得非常简单。
假设题中所给条件ΔL = 0 ,其意义是没有将盘往下拉,则松手放开,弹簧长度不会变化,盘仍静止,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应为mg 。
以ΔL = 0代入四个选项中,只有答案A 能得到mg 。
由上述分析可知,此题答案应为A 。
例2:如图10—2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 =2kg ,m 2 = 3kg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6 ,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因数为μ2 = 0.5 ,现用水平拉力F 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中F 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g 取10m/s 2)A 、大小为12N ,方向向右B 、大小为12N ,方向向左C 、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D 、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解析:当F 突变为零时,可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运动,则它们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高中物理破题致胜微方法(十一种方法求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下)假设法求解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答案不全)
假设法求解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若所研究的物体或关联物体的状态、受力关系不能确定或题中的物理现象、过程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况时常用假设法求解,即假设其达到某一状态或受某力作用,然后利用平衡条件、正交分解等方法进行判定.一、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体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2.临界状态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3.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破坏、而尚未破坏的状态。
4.解答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时可用假设法5.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A.明确研究对象B.画受力图C.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D.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求解二、相关练习题1.一物块放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F的大小按左图所示规律变化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的变化规律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2. 如右图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分别与一竖直轻弹簧P和一平行斜面的轻弹簧Q 连接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所受力的个数不可能的是( )A.1B.2C.3D.43. 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37°=0.6,cos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可能是( )A. 3B. 5C. 1D. 0.14. (2012全国)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三、相关练习题答案1.【答案】BD.假设开始时F=mgsinθ,静摩擦力为0,之后随着F的减小,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并有F f +F=mgsinθ,则静摩擦力随着F的减小而增大,直到F f=mgsin θ后保持不变,D对.2. 【答案】A .3. 【答案】C .【解析】解析: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1,则F1cosθ+μF N=Gsinθ,F N=F1sinθ+Gcosθ.得:F1/G=(sin37°-0.5×cos37°)/(cos37°+0.5×sin37°)=0.2/1.1=2 11.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F=F2,则F2cosθ=μF N+Gsinθ,F N=F2sinθ+Gcosθ.得:F2/G=(sin37°+0.5×cos37°)/(cos37°-0.5×sin37°)=10.5=2.故2211FG≤≤,故选C.4.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例17 如图2—10—16所示,在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区域内,充满与圆柱轴线平行的匀强磁场,一长为3r 的金属棒MN 与磁场方向垂直地放在磁场区域内,棒的端点MN 恰在磁场边界的圆周上,已知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
t B ∆∆=k ,求MN 中产生的电动势为多大?
解析 由题可知,MN 上有感应电动势,这种感应电动势无法直接计算。
但如果注意MN 的长为3r ,结合题意,可虚构两根与NM 完全相同的金属棒与MN 棒一起刚好构成圆的内接正三角形,如图2—10—16—甲所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34
32kr S t B t ⋅∆∆=∆∆=
φεMN 上的感应电动势是整个回路中电动势的1/3,所以 24
331
kr MN ==εε 针对训练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 如图2—10—17所示,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
别为 ( )
A .mg, (M -m)g
B .mg , Mg
C .(M -m)g, Mg
D .(M+m)g, (M -m)g
2.如2—10—18所示,A 、B 是静止在水平地面
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A 的左端和B 的右端
相接触,两板的质量皆为M=2.0kg ,长度皆为L=1.0m ,
C 是质量为m=1.0kg 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个初速度
v 0=2.0m/s ,使它从板B 的左端向右滑动,已知地面是
光滑的,而C 与板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0.10,
求最后A 、B 、C 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 速度g=10m/s 2。
3.质量为m 的物体A 置于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
B 上,A 、B 之间光滑接触,B 的底面与水平地面也是光滑
接触。
设开始时A 与B 均静止,而后A 以某初速度沿B
的斜面向上运动,如图2—10—19所示,试问A 在没有到
达斜面顶部前是否会离开斜面?为什么?讨论中不必考虑B 向前倾倒的可能性。
4.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三个相同的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两互相接触。
用一个高为1.5r 的圆柱形圆筒(上下均无底)将此三球套在筒内,圆筒的内径取适当值,使得各球间以及球与筒壁之间均保持无形变接触。
现取一质量亦为m 、半径为R 的第四个球,放在三球的上方正中。
设四个球的表面、圆筒的内壁表现均由相同物质构成,其相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μ=3/15(约等于0.775),问R 取何值时,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提起圆筒即能将四个球一起提起来?
5.如图12—10—20所示的一段封闭、水平放置
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中,有水银柱将气体隔成
了体积不同的左右两部分,初温T左>T右,当两
部分气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判断水银柱如何移动。
(提示:假设用一装置将水银柱固定住,两边气体
作等容变化。
)
6.如图2—10—21所示,A、B两容器容积相等,用粗
细均匀的细玻璃管相连,容器内装有不同气体,细管
中央有一段水银且保持平衡,此时A中气体的温度为
0℃,B中气体温度为20℃,若将它们的温度都降低
10℃,则水银柱将()
A.向A移动B.向B移动
C.不动D.不能确定
7.如图2—10—22所示,半径为R的大球O被内切地挖去半径为R/2的小球O′,大球余下的部分均匀带电量为Q,试求距大球球心O点r处(r>R)P点的场强。
已知OP的连线经过小球球心。
8.如图2—10—23所示,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器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值分别为I1、I2、I3和I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I1=I3B.I1<I4 C.I2=2I1 D.I2<I3+I4
9.如图2—10—24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质量为m、电量为+q的微粒在磁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空气阻力不计。
求微粒下落的最大高度和最大速度。
10.两根相距d=0.2m的平行光滑金属长轨道与水平方向成30°角固定,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方向垂直两导轨组成的平面。
两根金属棒ab、cd互相平行且始终与导轨垂直地放在导轨上,它们的质量m1=0.1kg , m2=0.02kg,两棒电阻均为0.02Ω,导轨的电阻不计。
如图2—10—25所示,ab棒在平行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外力作用下,以v=1.5m/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求在此过程中金属棒cd运动的最大速度。
11.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
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2—10—26所示,电压表的示数8V,如果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的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A.小于4V B.等于4V
C.大于4V,小于8V D.等于或大于8V
- - 2
- - 3 12.如图2—10—27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 ,R 1和R 2是两个阻值固定的电阻。
当可变
电阻R 的滑片向a 点移动时,通过R 1的电流I 1和通过R 2的电流I 2将发生如下的变化中,正确的是 ( )
A .I 1变大,I 2变小
B .I 1变大,I 2变大
C .I 1变小,I 2变大
D .I 1变小,I 2变小
十、假设法
1.A 2.s m v s m v s m v C B A /)61(152
,/1064,/)61(152
+=-=+=
3.不会离开斜面,因为A 与B 的相互作用力为]sin /[)cos (2θθm M g mM +,始终为正值。
4.r R r )133332
()1332
(-≤<- 5.水银柱将向左移动
6.A 7.])2(12[7422R r r KQ -- 8.B 、D 9.qB mg
v B q g m d m m 2,2222
==
10.v '=1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11.A 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