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7 散文阅读之二 主题的归纳和理解(含解析)
07:散文(二)-2021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全解析
散文〔二J【湖北省鄂州市】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T9题。
养一朵雪花石兵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
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
试验了屡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
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
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翻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
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
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
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翻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
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
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
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从深层含义看,“阳台上的花〃茁壮成长,暗示了孩子们的成长。
从象征意义上看,母亲呵护着“阳台上的花〃,也疼爱着孩子,关心着家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象征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五母亲退休后又积极拥抱生活,改生活态度;“阳台上的花〃也象征精神深处的一种审美情趣。
【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6 散文阅读之一 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6 散文阅读之一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一、(2015·金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
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
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
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
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
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
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
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
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
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
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
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二:把握文章脉络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二:把握文章脉络常见问法: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技巧点拨:1、找出行文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
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
3、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完成时,或者找表示时间的短语划分层次后概括;找表示地点的短语划分层次后概括;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或者根据已提供的情节理清。
【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福建省莆田市,20分)【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
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
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
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
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
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二(含答案及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二文体知识: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一般可分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类型。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点拨: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
散文考查都有这道题。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
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2019年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7 散文阅读之二 主题的归纳和理解(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课后强化训练 7 散文阅读之二主题的归纳和理解(含解析)一、(2015·山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描花的日子崔国伟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
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
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
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
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
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
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
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
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
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
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
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
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
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
”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
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
我画猫。
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
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
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
【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14 说明文阅读之二 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说明方法(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14 说明文阅读之二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说明方法一、(2015·苏州)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
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
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
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 000倍的力,足以致命。
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强化训练《散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附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强化训练《散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附答案)两种命运墙外有一棵槐树,合抱那么粗。
操场扩建时,施工队把它锯掉了。
第二年,我和邻居家的院子里各拱出一堆槐树的嫩芽,肥肥的、壮壮的,没等盛夏到来,它们就已是一丛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见邻居把灌木砍得还剩一枝。
我也拿了把菜刀来到我家的那丛灌木前,想去掉它们中的一些。
就在要动刀时,我犹豫起来,因为十几根嫩绿的枝条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谁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
我家的小灌木不断地长粗长高,俨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们都长大成材的时候,一棵小槐树在隔壁邻居家的院子里拔地而起,它浓黑的树冠隔墙可见。
没等我家的小灌木高过墙头,它的枝叶就已罩了过来。
一年,两年,三年,随着邻居家的树愈来愈大,我家的这丛小灌木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等邻居家的槐树碗口粗的时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它们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树遮盖。
它们不再长高、长粗、长大,而是今年发芽明年枯萎,后年再发芽接着再枯萎。
直到我们从那儿搬走,它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命运。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见新主人已把它们彻底地铲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石桌和四只小石凳,夏日的阳光烤着大地,桌子和小凳上却是一片浓密的树荫,隔壁的那棵大槐树亭亭如车盖,在微风中摇曳着墨黑的树叶。
回家的路上,我对丈夫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不能再这样下去。
丈夫不明白什么意思。
这也难怪,因为他没住过那个小院,没见过我家的那丛小灌木生长在大树下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张石桌下曾拱出过一堆嫩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斟酌2、“两种命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两种什么命运?3、找出文中着力描写邻居家槐树的词语(3个),说说这样多次描写的目的?4、造成灌木丛“两种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结尾由树木的成材议及莘莘学子的成才,请思考“我”为什么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6、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你有怎样的“成才观”?参考答案:《两种命运》2.一种是邻居家的小槐树的“愈来愈大";一种是我家的灌木丛愈来愈力不从心。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责编:薛燕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巧的抒写见闻感觉的文体,它独到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经过一个十分精髓、和蔼的形式,读到作者关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赏识散文,既要仔细领悟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仔细剖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考试中屡次露脸。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划分写实作品与虚假作品,认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款式。
”“赏识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利启迪。
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能够看出,散文的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散文基本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掌握状况,借此考察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剖析综合能力和鉴赏研究评论的能力。
散文的考点往常有六个:1.掌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领会。
3.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领会。
4.领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尝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6.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获取的感悟、启迪。
知识解说阅读散文的知识贮备一、散文的定义及特点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发掘此中的内涵、真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 表现手法灵巧多样:象征、衬托、对照 3. 表达方式不名一格:常常以抒怀为主,把表达、描绘、谈论、抒怀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亮。
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庸,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极罕有单调、完好、波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琐碎、零碎之事来反应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表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假,因此更为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想之精妙,构造之谨慎,感情之细微,特别回味无穷。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doc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第二轮复习(含答案)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对于这个重考必考点的复习,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一”: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表达技巧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
“二”:指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三”:指三个步骤:确认所用技巧→具体解释→简述好处。
“五”:指五个切入,在“确认所用技巧”中大致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
(一)表达方式1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景物的描写。
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间接抒情: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
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
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2些片断议论,或只是一些议论句。
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45(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其它表现手法一直是放在一起考查的,因而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K12教育文档)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散文知识点汇总表:~形散~表现方法-不拘一格选材—广泛自由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神(主题)线索- 人—事物—感情明确集中开拓深化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联想(丰富)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景语(状物)抒情情语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
XX年中考语文7份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解析【DOC范文整理】
XX年中考语文7份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解析二、概括的中心的中心是一篇的灵魂,在各类考试的考题中都会出现与中心相关的题,有的是直接提问的中心,有的则是通过提问与中心相关的问题。
如在赏析某个句子时我们可以从修辞、句意等去考虑,同时还要看看这个句子和的中心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还得把这个句子与中心相关的内容答出来。
一、基础知识中心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
我们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它的中心意思,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
中心是的灵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了作者对一件事的立场、看法、主张。
的中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和归纳。
概括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分析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的眼睛,有的标题可揭示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的标题,结合的内容,准确概括出中心。
如《变色龙》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主题。
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的主题。
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分析首段,确定中心。
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主题。
如《背影》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的主题。
分析结尾,总结中心。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的中心,可细心品味的结尾,结合的内容,准确概括的中心。
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的中心。
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用四个“难道”引出一组排比句,用议论和抒情的笔调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只要我们把这四句话理解明白就能把握的中心。
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
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强化训练7 散文阅读之二主题的归纳和理解一、(2015·山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描花的日子崔国伟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
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
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
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
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
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
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
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
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
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
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
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
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
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
”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
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
我画猫。
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
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
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
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
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
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
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
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
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
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
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⑪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
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⑫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与下文内容以及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
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示例一:能删除。
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
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
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能删去。
因为第①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的“出不了门,一家人围在一起”作了铺垫。
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段的作用。
解答的时候,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思考。
可以回答“能”或者“不能”,但都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意做的事,描花。
所以他们很高兴。
(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他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父亲看到外祖母和母亲高兴,他就高兴;他能为家人做些事情感到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第(1)题,要解读出“高兴”的人——母亲和外祖母高兴的原因;第(2)题,要解读出父亲“高兴”的原因。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就要紧扣文中对外祖母的描写。
抓住她对“我们”的态度,她如何描花,又是如何把被猫弄脏的纸巧妙地变成一幅好画等细节,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即可。
课时讲解题型4.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睦、幸福的生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分析。
本文的题目是“描花的日子”,分析全文,文章描写的就是大家在一起“描花的日子”。
这样就可以明确,这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再从题目对文章主旨的作用和对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调动等方面去分析。
课时讲解题型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文章主要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
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中生活的细节中。
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和分享。
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分享彼此,痛苦了共同分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拓展探究。
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对幸福的认识。
先要明确文中所表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幸福的认识。
二、(2015·湖州)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庄稼乡村程玉宇①乡村是庄稼和乡村植物的产房。
而一年四季的庄稼们,则是乡村粗野的汉子和柔情如水的小媳妇。
②春天,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如一幅油画一般,将小小的乡村人家也装进了画框。
乡村因此而色彩浓烈艳丽,香气四溢,就连乡村人家门前的那条小溪,那一朵朵蹦起跃下的浪花,也奔流着芬芳的气息。
③难怪,我村门前那条瘦弱的小河,便被村人们亲昵地称为“香溪”。
④我想,我家乡的河流是一位野丫头,她虽然粗服乱头,布衣荆衩,但她绝对不会流淌什么脂粉之气。
她春天从油菜花的原野上流过,夏天从农家的瓜果菜园淌过,秋天又沾了一溪的稻花,一溪的荷香。
亦因此,在有月的晚上,在大片大片玉米林叭叭的拔节声中,那条河,那条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饱含了乡村原野上五谷杂粮的成熟气味和庄稼的芬芳,不但给整个乡村蕴含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
⑤初夏时节,麦子成熟了,整个大地原野一片金黄。
在乳汁一般的月色下,微风吹过,如一片波涛滚滚的大海,把我的小小村子,如一只小船一般,淹没在一片纯粹的麦香之中。
而那淡蓝色的远山里,以及小溪流过的白杨树林里,正有一只鸟,如怨妇一般,声声哽咽:我儿种错——!我儿种错——!⑥就在这种鸟的凄厉呼唤声中,庄稼地边涧畔畔上的南瓜花,便在月色里一大朵一大朵悄然开放了。
乡村土瓦房前的三两树杏子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麦子一般黄亮,第二天一早,那些握着霜刃走向麦田的乡亲们,便在老梁叔的吆喝声中,吃上麦黄杏了。
⑦原野上的麦子才收割不久,整个乡村世界和田野上,又被一片片绿得发黑的包谷林覆盖。
而村前大河边的那几顷稻田里也一片葱绿,一支才出水不久的小荷上,便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扇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似坠欲坠又勉强站立的模样,让人顿生怜悯之情。
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瞬间,那千只万只蛙们便像听到了冲锋号似的,全都亮开嗓门鼓噪起来。
满世界一片震天动地的蛙声,宏大如乐团,使整个乡村大地和庄稼的原野,都弥漫在一种民间的土地的田园的音乐之中。
⑧庄稼,庄稼,无边无沿的庄稼,而庄稼地当中的乡村人家,则如浩瀚的银河系中闪烁的一颗亮星,那么的耀眼,又那么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⑨当一场凉爽的秋风掠过,粮食们便如排着队伍一般,一垛又一垛地从田野上回到村子,且一疙瘩金黄,一疙瘩鲜亮地挂在农家的屋檐下,或架在我门前的核桃树柿子树的树枝上。
最是那些大豆们,如调皮的孩子似的,老是趁着大人们不注意,便在场院里蹦蹦跳跳的,东藏一颗西躲一颗,逗得三两只花喜鹊总是在庄稼院里一边装模作样地报喜,一边在草丛里,在包谷杆上,在土墙的角落里寻寻觅觅。
这时候,乡村大地一片空白,只有涧畔畔上的柿子树们,举起千只万只红灯笼,守望着空荡荡的庄稼大地。
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⑩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⑪而那重复了又重复的春夏秋冬,又总是在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和瓜果蔬菜的轮回中,给乡村换上了一层又一层盛装。
亦因此,庄稼便成了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总是要让乡村的后代繁衍生息,总是要让乡村茁壮地成长。
(选自《到庄稼地里转转》,有改动)1.本文描绘了庄稼乡村的四季图,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
春:花开溪香夏:麦黄蛙鸣秋:粮食丰收冬:雪野孕绿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注意先根据季节找到相应的语段——春②③④段,夏⑤⑥⑦⑧段,秋第⑨段,然后抓住相应的主要景物及特点,加以提炼。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1)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弹出”与前文的“突然”呼应,写出了蛙声打破寂静时的速度与力量,表现作者对蛙声带来的田园音乐的喜爱与赞美。
(2)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一片又一片”,与前面的“窜”字相呼应,写出了麦苗一片接一片迅速长出来的动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和惊喜。
(答出其中的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的赏析能力。
分析时应注意从词义、修辞、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着眼思考,力求作答全面。
课时讲解题型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来写家乡的那条小河?小河是乡村优美自然风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滋润了庄稼,而且养育了庄稼人(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作品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
站在全文中心的角度去思考,对家乡的热爱、赞美是主基调。
课时讲解题型4.第⑩段写道:“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请阅读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本题分层赋分第一层:只关注文章语句表象,思维单一肤浅。
(1分)示例一:在乡村一年四季都有庄稼,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示例二:庄稼是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第二层:思维不全面,但思考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
(2分)示例三:庄稼无时不在,一年四季庄稼都是乡村的主宰和标志,轮回不息的庄稼构成了乡村的不同画卷,没有了庄稼,乡村便不成其为乡村,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