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利用外资和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83一、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1、现代农业及其特点。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新型农业发展形态。

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由于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技术进步缓慢。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确保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运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的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1)效益高,功能全。

现代农业突破了初级农产品供给和原料生产的局限,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

(2)高度依赖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力的贡献度超过了资源依存度。

现代农业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引领,以常规技术升级的效率革命为支撑,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

(3)需要高投入。

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强化组织管理,改变农业的粗放经营状况,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4)强调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

现代农业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

(5)市场化、国际化。

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此外,世界农业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各国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经济循环。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基本国策。 利用外资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增长30%以上
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 融机构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国际债券、 出口信贷等。
外资配置体制转变:外资与国内投资分开管理、 分别核算;制订各种法律和法规等。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二)利用外商直接资的方式: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
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 中外合作开发企业(自然资源领域)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基础设施或
公共工程,如高速公路建成-收费)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中国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
3、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
外资的大量流入将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并可能 引发通货膨胀。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中国长期表现 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2005年,中国经 常性项目顺差达160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达630亿 美元。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巨额顺差导致国家外汇 储备大量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并引起广 义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因此,外资的大量流入将引起 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由此将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运 行。
超国民待遇引起的不公平竞争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很 大冲击,对外资进入也起到了不合理的引导作用。首先, 内资企业的竞争地位被削弱。这进一步强化了外资的挤 出效应,促使一部分内资外逃,以“外资”的身份重新流 回国内,享受税收优惠。其次,外资企业由于优惠政策 而获得较高的报酬,扭曲了中国对外资的实际需求,在 当前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还进一步诱致外资大规模 进入。第三,即使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支 撑,外资企业仍能够获得市场竞争力,这就削弱了外资 采用先进技术的动力,也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

第12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第12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从自主、单边的对外开放变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 基础的相互、多边的对外开放;从政策导向型的开放逐步 转变为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与协定为基础的开放;由被动 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 则的开放。 • 事实证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 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更深程度上 参与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也由此进入了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
二、经济特区建立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 (一)建立经济特区
• 1980年8月,国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 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惠待遇、经济运行和管 理体制以及特殊政策,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 事实证明,设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具有历史远见的政策,为 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打 下了基础。
(二)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 市。1985年2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 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将辽东 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 特区。1990年4月,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实行经济 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1991年,开放满洲里、 丹东等4个北部口岸,并相继批准上海外高桥、深圳福田、 天津港等沿海重要港口设立保税区,发展保税仓储、保税 加工和转口贸易。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 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和中国 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中国广泛深入参与世界 经济
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财政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财政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项目一测试1.市场失灵是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A:可行性B:高效率C:不分割性D:缺乏效率答案:D2.下列产品那项是准公共产品()A:法律B:医院C:制度D:国防答案:B3.下列哪种产品原则上应完全由政府提供()。

A:衣服和皮鞋B:苹果和香蕉C:电影院和足球场D:法律和制度答案:D4.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是指()。

A:外部效应B:非竞争性C:非排他性D:私人产品答案:B5.()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

A:资源配置职能B:经济稳定职能C:收入分配职能D:社会补偿职能答案:A6.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是()。

A:纯公共产品B:非竞争性产品C:排他性产品D:私人产品答案:A7.公共产品按性质划分为()A:准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纯公共产品D:混合产品答案:CD8.下列物品中哪些是属于纯公共物品()A:高等教育B:高速公路C:治安D:国防答案:CD9.政府失败是指依据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性()A:对B:错答案:B10.从公平和效率准则实现上看,政府主要致力于效率()A:对B:错答案:A项目二测试1.公共支出项目以()最大化为目标。

A:私人净收益B:外部效益C:内部效益D:社会福利答案:D2.()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和服务。

A:转移性支出B:中央政府支出C:购买性支出D:地方政府支出答案:A3.下列支出不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A:补助支出B:债务利息支出C:国防支出D:捐赠支出答案:C4.如果财政支出弹性大于1,则说明()A:无法确定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与GDP的增长幅度的关系B: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大于GDP的增长幅度C:财政支出与GDP处于同步增长状态D: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小于GDP的增长幅度答案:B5.下列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A:财政补贴支出B:社会救济支出C:社会保险支出D:教育支出答案:ABC6.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有:()A:国际政治经济形势B:经济发展水平C: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D: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答案:ABCD7.按财政支出能否得到补偿,也就是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

199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99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99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华社北京1995年12月7日电(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敏、新华社记者焦然)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和部署1996年的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胡锦涛出席了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题为《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讲求实效,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

国务院总理李鹏作了题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九五”创造良好开端》的重要讲话。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了题为《再接再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结讲话。

今年是我国“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会议认为,“八五”期间,在邓小平同志1992年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会议认为,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抑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农业获得较好收成,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

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重点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财政金融形势保持平稳。

国内市场持续繁荣活跃。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

所有这一切,都为明年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会议在充分肯定今年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经济生活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经济总量平衡不稳固。

经济结构还不合理。

物价总水平仍然较高。

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财经纪律松弛。

对这些问题决不可低估,不能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会议确定,199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各项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题目

货币银行学题目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7.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

8.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第二章信用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4.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模型。

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6.在我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7.为什么把股份公司与信用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于股份公司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给予极高的评价?8.1997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其意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大学生助学贷款算不算一种消费信用?第三章金融1.如果你是国内某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你是否能够在美国高校找到“对口”的专业? 2.中文的“金融”与英文的finance有何异同?为什么对一些学术概念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3.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第四章利息和利率1.为什么利息成为收益的最一般的形式?举一个例子,说明收益的资本化。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10号令)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10号令)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商务部令2009年第6号2009年6月22日为保证《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与《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相一致,对《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作如下修改:一、删除第五章“反垄断审查”,在“附则”中新增一条作为第五十一条,表述为:“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应当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不得实施交易。

”此后条文、章节顺序依次调整。

二、对以下条款作文字修改:(一)将第十六条第四款中“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企业注册资本25%的,投资者以现金出资的,”修改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企业注册资本25%,投资者以现金出资的”。

(二)将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如果境内外公司没有完成其股权变更手续,则加注的批准证书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批准证书自动失效,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境内公司预先提交的股权变更登记申请文件核准变更登记,使境内公司股权结构恢复到股权并购之前的状态”,修改为“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如果境内外公司没有完成其股权变更手续,则加注的批准证书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批准证书自动失效。

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境内公司预先提交的股权变更登记申请文件核准变更登记,使境内公司股权结构恢复到股权并购之前的状态。

”(三)将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中的“最终控制人”修改为“实际控制人”。

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部长:陈德铭附件: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制度第三章审批与登记第四章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第一节以股权并购的条件第二节申报文件与程序第三节对于特殊目的公司的特别规定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就业、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2.了解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3.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重点与难点】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前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1895年2月)1.背景: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⑵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1)丰岛海面之战(2)平壤战役(3)黄海大战(4)旅顺、大连战役(5)威海卫战役3.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开放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的狂潮。

⑵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⑴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⑵过程: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廊坊阻击战→被迫退回天津→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设司令部于北京→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定(1)内容: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题(七、九、十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题(七、九、十章)

练习题(七)(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D)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D)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5.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D)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D)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B.公平.公正.公开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A.一项长期的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0.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C)A.党的H^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1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C)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2.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A)A.全面深化改革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问题C.政治体制改革问题D.文化体制改革问题1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C)A.基础性作用B.保障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关键性作用1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B)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A.提高生产力水平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公有资产占优势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C)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17.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特区的“特”强调的是(A)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B.实行特殊的政治体制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D.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18.一个国家或地区兴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D)A.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B.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对外贸易C.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示范作用D.在这些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19.对外开放的开端是(A)A.设立经济特区B.建设上海宝钢C.吸收外资D.设立深圳特区20.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A)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二)多项选择题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BCD)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3.实行对外开放是(ABC)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4.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B.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C.必须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D.必须同国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有(ABCD)A.扩大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6.我国引进外资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A.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B.按照产业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C.利用外资必须规模适度,要同偿还,消化能力相适应D.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7.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ABCD)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D.在国外发行债券8.改革是(ABC)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9.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CD)A.多层次B.多渠道C.全方位D.宽领域10.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ABC)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C.贸易摩擦增多D.经济风险减小1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D)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C.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D.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12.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三)判断题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智慧树答案国际金融(吉林大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国际金融(吉林大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判断题:国际金融即研究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跨国界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的一门学科。

答案:对第一章1.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制度属于?答案:固定汇率制度2.以下不是金币本位制的特点的是()。

答案:代用货币有限制的兑换金币3.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由()决定。

答案:铸币平价4.以下不属于牙买加协议体系内容的有()。

答案:美元是唯一的国际货币5.在铸币平价理论中“黄金输出点”是指()。

答案:汇率偏离铸币平价的最高点6.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答案:美元7.美国于()年放弃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答案:19718.以下不属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的是()答案:汇率采取何种标价方法9.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二战后由美国提出的国际货币体系,以下对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国际储备多元化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答案: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一国货币若实现()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则该国货币就是可兑换货币答案:经常12.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货币合作为宗旨的国际金融机构是( ) 答案:IMF13.世界银行集团包括()答案:IBRD+IDA+IFC14.欧洲货币体系于()年3月13日生效答案:197915.趋同标准规定,参加欧元的成员国年度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答案:3%16.特别提款权从创设至今共进行过()轮分配答案:三17.IMF贷款对象是会员国的()答案:中央银行第二章1.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公司购买一家企业的股票超过()便属直接投资答案:10%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根据()日期来记录有关的经济交易.答案:所有权变更3.本国居民因购买和持有国外资产而获得的利润、股息及利息应记入( )答案:经常账户4.()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往来项目答案:贸易收支项目5.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发生在()之间的交易。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某区利用外资现状与对策分析-调研报告

某区利用外资现状与对策分析-调研报告

某区利用外资现状与对策分析-调研报告一、国际资本动向和利用外资的趋势(一)全球直接投资的动向。

1、全球投资大幅增长。

XX年达到9000多亿美元,增长29%。

全球经济增长,跨国投资盈利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加速。

2、不仅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地区吸收外资持续增长,发达国家也止跌回升,去年发达国家吸收外资达5700多亿,增幅达38%。

英国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我国吸收外资达720亿美元,排第三名。

3、自然资源导向型外资继服务业之后成为外资新的增长点。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世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上升。

尽管我国连续15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但是由于要素制约和宏观调控的原因,近几年这一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去年实际使用外资出现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6.89和0.47个百分点。

同时,实际使用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平均为12.1%,逐步下降到XX年的6.7%。

近年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也引起了较多的争论,但国家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改变。

在今年9月8日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吴仪副总理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成功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仍需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

FDI仍然是我们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这意味着我国利用外资从注重数量金额将向注重质量和结构优化转变。

根据外商投资的趋势和我国实际情况,将会更加注重吸收外资质量,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

(二) 外商投资中国的新趋势:1、外商投资研发活动开始向我国扩散。

高达61.8%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XX-XX年海外研发地点的首选。

以靠近其制造平台、贴近中国市场,充分利用中国低廉的研发人力资源,并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国际贸易(吉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国际贸易(吉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按照交易内容,对外贸易可以划分为()A:商品贸易B:服务贸易C:制成品贸易D:初级产品贸易E:过境贸易答案:AB2.按照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种供应模式。

A:五B:四C:三D:六答案:B3.总贸易体系是以()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A:航空线B:关境C:国境D:海岸线答案:C4.贸易条件是指()A: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B:是指出口与进口时的检验条件。

C: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之间的比率。

D:是指出口与进口时的结关条件。

答案:A5.如果一个国家某一年的出口额为2000亿美元,进口额为2500亿美元,GDP总量为1万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5%B:20%C:45%D:25%答案:C第二章测试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包括()A:社会分工的深化B:国家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E:商人的出现答案:ABCDE2.奴隶社会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包括()A:奴隶B:奢侈品C:食品D:大宗商品答案:D3.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主要的出口品A:粮食B:初级产品C:石油D:工业制成品答案:D4.对外贸易虽然可以降低利润率,但有助于利用外资,是利用外资的基础。

A:错B:对答案:A5.对外贸易可以扩大国外市场,可以使实物形态得到补偿。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18世纪60、7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是国际分工的()。

A:形成期B:萌芽期C:深化期D:发展期答案:A2.国际分工的形成期,()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答案:A3.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A:对答案:B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属于()A:选择型分工B:垂直型分工C:混合型分工D:水平型分工答案:B5.经济贸易政策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14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吕家麟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

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

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授课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2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 3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4 4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 √ 4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3 3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3 √ 3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3 3 第十章农村发展 4 4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化 4 √ 4第十二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3 3第十三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4 4 第十四章增长与分配战略 3 3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3 3 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 3 √ 3 合计56 56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主要参考书目: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4.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5.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杰拉尔德·迈耶、达德利·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7.〔美〕M·托达罗.第3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美〕威廉·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10.〔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11.〔瑞〕马茨·伦达尔等著. 发展经济学新方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2.〔智〕亚历克斯.E.费尔南德斯希尔贝尔托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13.〔巴〕阿赫塔尔霍赛恩等著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4.〔荷〕尼尔斯·赫米斯等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5.〔美〕W.W.罗斯托著经济增长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6.考核方式:必修课,考试方式为闭卷;选修课,考试方式为开卷。

新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_细则_

新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_细则_

新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的设立程序、注册资本、出资形式的内容,是规范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活动的重要法规。

下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外资企业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条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国家鼓励外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从事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并鼓励举办产品出口的外资企业。

第四条禁止或者限制设立外资企业的行业,按照国家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执行。

第五条申请设立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一)有损中国主权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三)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四)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

第六条外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管理,不受干涉。

第二章设立程序第七条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查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属于下列情形的,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一)投资总额在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审批权限以内的;(二)不需要国家调拨原材料,不影响能源、交通运输、外贸出口配额等全国综合平衡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在国务院授权范围内批准设立外资企业,应当在批准后15天内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以下统称审批机关)。

第八条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其产品涉及出口许可证、出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或者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应当依照有关管理权限事先征得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同意。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383A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 48学分:3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先修课程:财经类公共基础课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国对外贸易》是经济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在经济学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把国际经贸专业知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到一起。

因此,本门课程掌握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运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发展战略等;同时突出实践操作环节的知识讲解,注重时效性、论述简明扼要。

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方针;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与经营管理体制以及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国别、地区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ppt)(三)考核方式:论文(本课程平时成绩占40%;期末论文成绩占60%)(四)学习要求:学生已修财经类公共基础课,自学指定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成就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2学时/3学时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理解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掌握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2章.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教学重点、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2学时/3学时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理解对外开放的内涵,掌握对外开放格局。

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教学重点、难点:科技兴贸战略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2学时/3学时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个发展战略的含义,理解各个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掌握科技兴贸战略。

国际经济合作习题库含答案

国际经济合作习题库含答案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合作》试题库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一、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合作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2.生产要素指使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通常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经济信息和经济管理等六种。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有时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4.生产要素的非同一性每种生产要素都不是同一的,它包含着许多小类或亚种,这些小类或亚种的组合也是千差万别。

因此,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仅有数量供应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

5.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经济管理和经济信息等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

二、复习思考题1.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方式?答: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具有以下五方面含义:(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

(2)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

(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主要是生产领域。

(4)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5)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其方式主要包括:(1)国际工程承包。

(2)国际劳务合作。

思想概论笔记

思想概论笔记

思想概论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两次飞跃及其成果:(P6)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P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31)第二章1.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41)2.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原因(P51)第三章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P56)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国有资产管理知识点

国有资产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一.国有资产的分类(一)按国有资产占使用主体分类(1)企业国有资产(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二)按国有资产性质分类(1)经营性国有资产(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3)资源性国有资产(三)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1)有形资产(2)无形资产(四)按国有资产所处地域分类(1)境内国有资产(2)国外国有资产(五)按国有资产形成方式(1)自然界固有的国有资产(2)人工创造的国有资产(六)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类(1)中央政府管理国有资产(2)地方政府管理国有资产二.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1)公营经济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

(2)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取得的国有资产(3)赎买民族资本形成的国有资产(4)国家投入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5)接受捐赠,援助,转让形成的国有资产三.国有资产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1)弥补以前年度不足(2)提取公积金(3)公益金(4)任意公积金(5)股东分配四.财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五.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广义:是指国有财产。

狭义:仅仅指企业国有资产。

六.国家拥有资产的理论依据(1)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拥有资源性资产理论依据。

(2)国家政治主权是国家拥有非经营性资产理论依据。

(3)国家生产资料使用权是国家拥有经营性资产的理论依据。

七.权能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产权结构形式。

权能分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

八.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本产权关系包括(1)产权主体划分(2)财产权利分解(3)收益形式的确定第二章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国有资产管理主体构成:四层次三元主体。

四层:(1)国务院(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地级市,区,自治州人民政府(4)县及县级市人民政府三元:(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2)国有资产运营机构(3)国家出资企业二.国有资产管理主体的特点(1)履行所有者职能。

(2)全面管理(3)所有权管理(4)占有使用权管理(5)分工管理三.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特点(1)国家依法独资设立(2)授权行使所有者和占有者的权利(3)以国有资本运营作为主要业务四.国家出资企业特点(1)企业法人(2)依法设立(3)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4)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5)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经国家授权履行国有资产使用者与占有使用者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利用外资和经济增长外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围绕其的争论也非常大。

本章主要尝试给出一些经验性数据,并在结尾处给出一个模型,探讨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究竟是正或负。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1.提供资本外资提供资本的作用在早期尤为明显,如图:1990-2003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率。

在邓小平南巡之后,1992年此增长率明显提高,1994年增长速度放缓,1994-1996年基本维持比较稳定的增长率。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的外资减少导致1997年增长率为负。

可以看到1997年之后,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减缓。

此处增长率变化是流量的概念,即今年比去年增长多少,而并非累计。

因此接下来考察更为直接的累计值:图:1985-2003实际利用外资,The Ratio of FDI to total fixed investment图中蓝色的是外商直接投资,棕色的是总固定资产,总固定资产形成从1995年开始增长,尤其是2000年后增长非常快,但是外资构成的资本形成只是略有增长,到了2003、2004年后就稳定了。

从量上说,外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其与国内固定资产形成的比值在下降。

从图上看出,比值下降的速度非常快。

这说明外资提供资本的作用不是很大,外资所占总资产形成的比重在1995年时最高,达到16%,现在下降到6%。

单纯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来看,外资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2.提供就业FDI对减缓我国的就业压力作用很大。

虽然没有统计显示我国在国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里的就业人口数量,但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这在广东珠三角一带非常明显,那里许多村子建立了工厂,村庄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小镇,随之服务业也跟着建立起来。

而且有些就业和FDI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服务业也许并不是外资投资的,而是由外资引致的,这都是外资的间接作用。

中国目前有1.4亿农民在城市打工,很大程度上和FDI是有关系的。

3.增加出口据估计,加工贸易占总出口的60%。

外资又占加工贸易的一半,所以至少30%的出口由外资贡献。

加工贸易指的是“两头在外”的贸易,即只利用中国的土地和中国的劳动力在中国生产,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的贸易。

外资指的是“三资”的概念: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联营企业笼统的称为外资企业。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只从事加工贸易,亦有外资利用我国的原材料,生产出口产品。

比如广州本田制造的小汽车专门出口,但国产化率很高,已经不算是加工贸易了。

所以说外资贡献的比例应该大于30%。

外资在出口上有两个优势:(1)市场优势。

国内的许多企业没有发达国家的营销网络,而外资拥有丰富的营销网络。

笔者曾到珠三角访问当地的民营企业,它们的产值平均每年只有三四千万,由于自身没有销售渠道,出口要通过香港转口贸易。

(2)资金优势。

外资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在国外市场上竞争,资本雄厚的外资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可以承担早期的暂时亏损,但是众多的国内小企业,例如刚刚提到的珠三角的小民营企业,可能亏损两个月就因为流动资金不足而倒闭。

4.技术转移外溢效应:如果FDI进入后,对本国企业的技术提升有所帮助,就称为外溢效应。

外溢效应也是一种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体现在:1)对合资伙伴的直接技术转移。

2)通过竞争提高国内企业效率。

外资进入后,因为国外企业的技术比较高,国内企业要想和外资企业竞争市场,就必须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

后文再来检验实际的影响大小!3)示范效应。

如果FDI比较多,国内企业会通过观察,学习他们的管理和产品。

举例来说,以前我国的企业只有“人事处”,负责工资管理和考勤记录。

但是后来看到外国企业中有“人力资源部”,分管招聘员工,指定培训计划等等,于是就去模仿它们,这样就提高了效率。

4)人员流动。

最初人员流动是单向的,所有人都愿意到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去工作。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些人就从合资企业走出来,重新进入国企或者自己开公司,这样也会把技术带出来。

这种人员流动也就产生了示范效应。

yx下面看一下是以上哪种因素在起主要作用。

这里使用的是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

数据:Table19 Determination of Firm-level Efficiency 37769 cases。

图中的生产函数是前沿生产函数。

投入x,产出y,上方的曲线是最优生产技术,实际中的企业可能达不到而是与最优生产技术间有一个差距,差距越小说明生产效率越高。

这里因变量是生产技术差距,解释变量有企业大小和企业性质。

企业大小的参照组是大企业,其他两个是中企业和小企业;企业性质分为六类,集体企业、国内私人、港澳台外资、非港澳台外资、国营企业和其他,国营企业是参照组。

第一个回归用的是在一个省内各类企业个数在同行业里占的比重,这个回归主要看在同一个行业中是否存在外溢效应。

可以看到中型企业小企业都比大企业的系数都低。

系数:大企业0.822,中企业0.1739,小企业0.4351,集体0.1506,私人企业0.4550,非港澳台外资0.1140,港澳台外资0.0082,其他0.0131。

系数的解释是:中企业比大企业效率低17%,小型企业低的更多,低43%,集体企业高15%,私营企业高45%,也就是说控制了大小后私人企业的效率要高得多。

港澳台企业比国营企业稍低一些,但是低得不是很多,非港澳台外资高11%,这个结果比较符合我们的直觉。

为什么国内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效率比较高?可能因为短期的缘故。

行业内是否有外溢效应?如果有的话,只是负的作用。

第二个回归用的是资本占的比例,系数是正的,意味着外资反倒降低其他企业的生产效率,这意味着在同行业中可能更多存在的是一种竞争关系而不是外溢效应,回归三和四看的是同省的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占的比重,如果看个数,存在外溢效应,看资本的话,系数比较小,但还是显著的说明外资存在促进作用。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外溢效应可能更多的是在示范效应和人员流动上,而不是竞争和直接技术转移。

竞争带来的可能更多是负面而非正面的影响,在地区内部更多地表现的是示范效应。

这里没有控制外生性问题,外资可能更愿意投资在本来就比较发达的省份,回归结果上来看似乎这些省份的发达是由外资带来的,也就是说这里没有检验因果关系,现在江苏、广东、山东外资都很多,其实这些省份在没有外资以前就是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因为本来就发达所以吸引外资变得更好,还是因为外资的进入使它变好,这在计量上不是那么容易检验的,但是可以作为示意性的结果。

怎样处理外资内生性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外资技术转移的因素我们引进外资的一个目标是为了引进先进的技术。

影响外资技术转移的因素有:1.出口导向和本土市场导向的差别如果企业在中国设厂是为了谋求中国的市场,那么它的规划周期(planning horizon)比较长远,也就愿意把技术从母公司转移到子公司,进一步可能从子公司转移到合作伙伴。

世界上的大企业,尤其是在计算机行业和通讯行业,愿意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因为它们认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

比如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很早就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现在因特尔公司(Intel)也要把部分研发转到大连。

而一个出口导向的企业很可能只是想利用中国廉价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也就不太在乎技术的提升,因为它并没有想在中国生根,竞争压力不在中国而在国外。

笔者曾经有一次给台湾企业家讲中国经济,他们自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水草”指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哪里生产便宜就跑到哪里去。

所以出口导向的企业一般处于低技术的行业。

国内的港澳台资本基本上都是在低技术行业里,完全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但是另一方面,应该看到,这些企业和中国当前的比较优势比较契合,涉及到“适宜技术”。

后面广东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广东从出口导向的“三来一补”做起,没有掉入永远出口低技术产品的陷阱,而是逐渐开始出口高技术产品。

2.当地市场容量汽车行业是最明显的例子。

直到90年代中后期大众才对中国转让技术,将稍微高档次的车拿到中国生产。

因为以前在中国汽车是很大的奢侈品,市场容量很小。

2002、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每年的增长达到30%-40%,包括最顶尖的宝马和奔驰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世界汽车制造厂都来到中国设厂,并引进了最先进的车型。

3.当地人力资源存量高技术的引进需要当地有恰当的人力资源,否则引进技术也是无用。

4.跨国公司的总体目标此点与前面几点、尤其是第一点是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跨国公司的目标是长期的,那么它就更愿意把母公司的技术转移至接受国,如果其目标比较短期,那么它就不愿投入那么多,不愿进行技术转移。

(关于日本出口汽车的问题:我们恨日本人,因为日本出口到北美的汽车要比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好,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民族主义的,那就是缺乏常识。

在美国高配置的车在中国可能就没有人买,而且美国汽车要求的高配置和它的高环保要求和高安全要求是有关的。

这个市场的需求是有关系的。

这几年再也没有这个话题了,因为所有好的厂家都到中国来了。

)三、FDI与国内企业的关系1.挤入效应FDI的进入促进国内企业的投资和研发。

2.挤出效应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有:1)竞争。

国外企业可能挤占了国内市场,这就是一种挤出效应。

2)外资抑制国内企业研发。

这是麻省理工的黄亚生提出的,在他的书Selling China中,他认为引进外资实际是将中国“卖掉”。

他认为中国外资发达的原因是因为内资不行,内资不行是政府的政策所致,小的私营企业拿不到贷款;国内制度环境差,所以企业运营成本非常高。

而外资资本雄厚,可以利用资金的优势进行研发,导致最后国内的企业由于竞争不过外资,就只生产低端的产品,走向边缘化。

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觉得黄亚生对中国并不很了解。

现在大量外资从广东转移到江苏,而浙江主要靠本土企业发展起来,外资很少,由此黄亚生认为浙江模式好,江苏模式不好。

笔者觉得这种结论下的过早。

首先江苏企业的运营环境并不比浙江差,深入的了解浙江就会发现,浙江表面上看来很好的制度环境其实完全为关系网所包围。

浙江大学的史晋川提出温州几乎没有外资,几乎没有大企业,几乎没有国内其他地方的资本的投资,整个温州就是一个非常封闭的个人关系网。

温州模式完全借助于“私人交易”,会有增长的瓶颈。

在温州和政府有关系就能批到项目,拿到土地,甚至还存在“一家两制”,一个人在政府工作,一个人出来做企业,这样会非常方便。

所以浙江模式未必是好的,江苏反倒更规范一些。

3.国民待遇问题外资的“三免两减”政策指的是从盈利那一年开始,免掉三年的所得税,三年过后再享受两年的15%所得税率,而本国企业的所得税率是33%。

而且跨国公司做帐时把账面做亏损是很容易的,比如把在中国的盈利记到国外,或者把国外的支出挪到中国做帐,所以它可能永远不盈利,也就可能永远不交所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