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区域经济学(3)[必胜版]

合集下载

电大《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册8

电大《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册8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按国内价格计算的单位产量的增值价值与按国际价值计算的单位产量的单位产量的增值价值的差别,以二者的差值与后者的百分比表示。

2.是外向型企业经营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和预期总成果,它反映了外向型企业一定时期在已确定的经营战略方向下总体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

3.是反映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差别,以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百分比来表示。

4.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经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5.代理是指福建省对外贸易中习惯采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它是指代理人按照本人的授权代表本人订立合同或作其他法律行为,而由本人直接负责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6.是指其经营范围不限于某个行业的产品,而是尽其所能涵盖各行业产品的外贸公司。

7.又称独家经销,是指进口商(包销商)与国外出口商(供货商)之间达成协议,承担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独家经销指定商品的义务。

8.投资环境就是指影响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个外部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状况等客观环境。

9.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财政和金融法规以及有关经济政策对外向型企业进行协调和管理。

10.指由专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竞购的方法,最后由拍卖人把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

11.是指一国派出技术人员、工人或其他人员,前往另一国为需要劳务的业主提供各种不同的技术服务,工程建设服务或其他专业服务,并由此创汇的交易活动。

12.是指世界各国商品交换的领域,也是世界各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国际间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简答题:1.按文化特征区域可以将福建划分为哪几个区域?答:按习俗、语言等文化特征,将福建分为六个经济区,即:(一)福州经济区;(二)莆田经济区;(三)闽南经济区,包括泉州、漳州、厦门等市;(四)闽东经济区,专指宁德市;(五)闽北经济区,包括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建宁县、泰宁县、将乐县、尤溪县;(六)闽西经济区,包括龙岩市和三明市(除尤溪县、将乐县、建宁县、泰宁县)。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福建)形成性考核3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福建)形成性考核3参考答案

·题目、
简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方法。

【答案】
(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

(2)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

从供给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创新能力、积累能力和供给弹性。

从需求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

(3)发展经验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地区,其内部推动产业结构适时调整和顺利升级的能力也比较强,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优势。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差异
【答案】
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由于区位因素的不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不同,因此对工业产业的吸引力也不同,这就是区域差异。

·题目、
名词解释:地域分工
【答案】
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题目、
名词解释:比较优势
【答案】
比较优势: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如果较低,则本国就具有比较优势。

·题目、
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发展。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
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30年代,霍伊特建立了解释城市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输出
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
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
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经过成熟阶段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
结论
➢ 开放经济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
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区域经济特征是由净输入资源刻画,净输入剩余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如果不同区域的初始增长率不同,那么区域间差距会随时间逐渐扩大。
能保证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当能够从区外输入资本和生产资料时,
这种区外输入是决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相对于那些实行闭关自
守的地区,区外输入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更宽松,更容易实现长期的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输出基础模型的不同点:
➢ 前者强调区外投资,后者强调区外需求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储蓄不再是有效需求的扣除项,而是生产性投资的
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生产活动或不同专业化部门的区别;忽略了为本地区
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2010/12/28区域经济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选择题(15分)判断是非(15分)简答(15分)4小题综合分析(40分)共4大题,要求运用区域经济有关原理,解释经济现象。

☆为理解并记忆,其它主要是理解。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学区域:1地球表层的一个部分;人类活动的空间形式;2、一种空间集合体。

按某些性质由人为确定。

经济区域:为便于管理经济活动,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空间范围。

常由一个以上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

2、区域经济学:研究资源(包括要素、市场)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问题。

3、核心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格局、调控)重要知识点:区域经济学的三块基石:1.资源禀赋;2.集中经济;3.运输和通讯成本区域经济学渊源:区位论第二章区位论☆基本概念:区位区位论区位三角形布局指向性中心地区位:人类活动的空间。

区位论:研究经济活动最优空间的理论。

包括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和空间经济活动的组合。

区位三角形:工业生产成本最小的区位,即运费最小地点应是原料产地、燃料产地、销售市场的重力中心布局指向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所反映出某种特点的倾向。

中心地:区域的中心点,为区域居民提供有中心功能的商品和服务。

重要知识点: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要求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现实农业区位现象。

理论前提:“孤立国”假定、匀质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周围农业以中心城市为市场、农业企业化经营、马车运输,运费受农产品重量和市场距离的影响。

利润导向,运费为主要成本因子:农业生产的利润V=P-(C+T),其中P为农产品价格,C为生产成本,T为运费。

市场距离↗,运费↗,利润↘,直至为02.☆工业区位论的三个区位因子:运输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集聚指向型三种布局指向的企业类型运输指向型产业:主要由运费高低决定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分原料地和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劳动力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最大时,产业区位选择首选劳动力因素集聚指向型产业:如果集聚所节约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形考任务3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美国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的结合。

正确答案是:健康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是:创新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程度。

正确答案是:丰裕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日本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是:熊彼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正确答案是:三个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是:大于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力资本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创新理论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要素。

正确答案是: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 知识的流动, 中介机构, 政府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是: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正确答案是:科技研发合作, 技术援助, 技术贸易, 技术转让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

正确答案是:劳务贸易, 信息咨询, 旅游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有()正确答案是: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贸易()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是:弗里曼, 纳尔逊, 佩特尔, 伦德瓦尔, 波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是:工业贸易合作, 农业贸易合作, 资金合作, 劳务合作, 技术合作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是:关联性, 整体性, 层次性城市化具有的内含有:()。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国际区域经济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1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形成区域化组织 消
间竞争加剧



形成对外壁垒, 导致国际竞争加 剧。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2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一,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深化:如卫生、环境 标准。 第二,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扩展 。 第三,订立新的区域贸易协定。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33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对拉美国家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促 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 协定的谈判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34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概亚 况太
1994年
欧洲提出欧洲经济区 计划的倡议
1995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吸 收越南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国际区域经济
15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 济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 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 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 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
对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 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 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
题重 点 问
国际区域经济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与政策框架 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国际区域经济

2023年电大区域经济学试题

2023年电大区域经济学试题

XXX电视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发育程度旳标志是。

2.区域条件重要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旳方式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和两类。

4.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或中心——边缘理论。

5. 区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种区域范围内旳与,是区域经济发展旳规划旳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旳重要内容。

6.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一定旳空间范围内,不同样地区旳为了各自旳经济利益或共同旳经济利益,根据一定旳协议、章程或者协议,将商品和在地区之间组合、配置旳过程。

7.区域空间构造从广义上讲是指区域内多种构成要素空间关系旳总称,详细包括区域中旳多种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在地区上旳分布及组合,可以详细分为区域自然空间构造和。

8. 区域规划旳特点重要包括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层次性和。

9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可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旳一切企业旳总和。

10.地区形象旳特点包括地区性、继承性和。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恰当答案,多选、少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1.现代世界面临旳重大区域问题( )A.人口问题B.地缘政治C.经济安全D.都市问题E.可持续发展问题12.人口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旳影响重要有()A.劳动者旳身体素质B.劳动者旳科学文化素质C.地方经济发展水平D.地方区域经济构造旳分布E.劳动者旳思想素质13. 区域产业构造演变旳动因()A.国民经济发展状况B.技术变动C.区域政策D.供应原因E.能源短缺14. 中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旳挑战( )A.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B.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环境压力大D.市场体系不完善E.应急能力有待加强15. 区域经济规划旳内容包括( )A.区域经济发展目旳B.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C.主导产业选择D.产业构造配置E.区域空间布局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6. 区域经济学17. 地区布局18. 区域经济重心19.区域经济规划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0.试述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21.我国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旳措施是什么?22.简述区域经济规划旳原则。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电大【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区域经济学】电大期末考试最新小抄(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一、判断题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度。

(×)二、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20世纪5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市场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科林·克拉)首先提出来的。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D资源缺乏型)区域。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建筑)三、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CD)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C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B)。

8377+8525+电大 简答题区域经济学

8377+8525+电大  简答题区域经济学

1.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答:经济辐射理论比梯度推进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在制定发展战略中有更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一,梯度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梯度理论只反映了四类地区之间的线辐射和面辐射,而辐射理论补充了每类地区之间、地区内部的点、线、面辐射的互动作用等内容。

第二,辐射理论形成的广泛而复杂的多元化辐射网络,以及这些网络的结点,是梯度理论无法解释的。

第三,依据辐射理论,可以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从全国范围到具体的每一个行政区,都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动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第四,按照辐射理论,可以把若干地区的交界处形成的地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第五,辐射理论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就业问题,进一步研究解决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布局问题,研究制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配置问题以及制定正确的扶贫战略。

2.论述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答:(1)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这些区域所以能攀登上经济发展的高峰,主要就是因为它们占有了技术与经济上的优势,建立了一个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商贸发达的银行、信息、科研等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但问题是,无论任何一个产业,都会经历一个由创新到衰退,由技术密集型到简单劳动密集型的自然发展过程。

所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原有的优势,普遍采用的一个重要战略是集中全国的精英,建立起一批新产业开发中心,把科研、开发与生产结合成整体,以加速创新的进程。

比如,美国建立硅谷就是这个战略的典型实例。

(2)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

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由于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致陷入了危机之中的新地区,惟一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比如美国对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

(3)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

在这种类型的国家与地区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初级产业与一些衰退部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
(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开发
2、区域经济发展
3、区域经济规划
4、自然资源
5、人力资本
6、区域经济增长
7、均衡增长理论
8、非均衡增长理论
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10、增长极
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
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
13、区域空间结构
二、简单题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
4、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5、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区域经济学》是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

区域经济学以“经济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

它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各类区域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

以区域生产发展和产业布局为核心,对区域的生产要素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进行空间调度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最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多层次的城镇系统为节点,由运输网、信息网和服务网等网络组成的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区域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学科渊源是经济学、生产布局学和经济地理学。

早期对区域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古典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经济学科的理论,如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区域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绪论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包括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等不同类型。

区域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区域,即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特定功能的经济活动空间。

2.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区域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论。

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方面。

3.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并没有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地理专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学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在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行动和地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着重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等。

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借鉴了地理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体系。

三、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2.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空间差异性、集聚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2023年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0001

2023年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0001

2023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试卷总分: 100 测试总分: 80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 共 20 分。

每题只有一种对旳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美国B.英.C.法国D.日本2. 区域空间构造是指一种顾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A.高下B.水平C.程.D.速度3. “十一五”期间, 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亿元。

A..B.一百C.一千D.一万4.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告诉铁路——东海新干线。

A.美国B.英国C.法.D.日本5.世界能源构造随社会()技术旳发展而不停变化。

A.政.B.经济C.科学D.生活6.()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初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美国B.德国C.英.D.法国7.()是我国交通运送旳第二主体。

A.铁路B.公路C.高速公路D.航空8.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旳中心地模式。

A.杜能B.韦伯C.廖什D.艾萨德9.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旳交通运送方式。

A.铁路B.公路C.高速公.D.航.10.()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旳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水力B.石油D.煤炭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 共 40 分。

每题有2--4个对旳答案, 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安全B.迅.C.节.D.节省土.E.平稳2.我国()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人口重心B.经济重心C.工业重心D.农业重心E. .文化重心3.区域交通系统包括()。

A.铁路B.公.C.水.D.管道运.E.航空运送4.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三个部分构成旳。

A.区域交通系统B.区域公用事业系.C.区域安全系统D.公共工.E.区域社会基础设施5.城镇体系具有旳特性有: ()。

A.多样性B.关联.C.整体性D.层次.E.单一性6. 城镇体系旳规模构造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即()。

温岭电大《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

温岭电大《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

(×)2.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之一就是该产业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3.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

(√)4. 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呈现综合与分化两大趋势。

(√)5. 地区形象是指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C )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进口替代B.出口替代C.工业赶超D.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2.( A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3.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被称为( C)。

A生产 B消费C投资D出口4.( A)不属于地区形象的特点。

A.相似性B.地域性C.继承性D.动态性5. 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 B)A和平与发展B综合与分化C平等与进步D公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A B C D )。

A.区域性B.预见性C.综合性D.可操作性2.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B C D )。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3.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 D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4.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B C D )。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5.地区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包括( A B C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所以,区域开发理论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最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
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处理区域性事务的工具和手段,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也是区域经济学应用性的具体体现。
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包括1、内部公众对本区域合评价的认同。
名词解释
区域: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空间,区域经济也因此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主体普遍关注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曲艺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然资源的特点:1、稀缺性,是自然资源的最根本的特点,2、区域性,除此之外还有竞争性、选择性、分散性、传布性和增值性。
人力资源的特点: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3、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4、人力资源具有智力型,5、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6、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为什么谁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因为:1、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是知识、经济动作的核心与目的,是知识经济化的中介。2、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才与文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资源,3、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与其他地区相比,那些具有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较低,利用这些要素来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低,利润较高;相反,禀赋较差的生产要素由于稀缺,具有较高的价格,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得商品成本也相对较高。
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1、根据区域经济合作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和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2、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水平合作与垂直合作,3、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合作、资金合作、劳务、技术合作、信息合作等
区域投资环境研究的内容:总体来看,投资环境的评价要从定性分析入手过渡到定量分析,区域投资环境的定性分析可以围绕如下三大要素十个子要素展开:一、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投资环境中最根本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水平、经济增长状况,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以及财务环境等七个子要素,1、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2、经济增长,3、产业结构,4、技术条件,5、市场环境,6、基础设施,二、政治法律环境,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是评价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该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政治环境,2、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3、法律制度与行政制度,三、社会文化环境,地区投资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安定状况、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自律精神和积极进步的社会风气,以及各项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健全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1、区域性,2、预见性,3、综合性,4、可靠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和类型: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2、进口替代战略,3、出口替代战略,4、工业赶超战略,5、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1总目标包括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目标、以社会公平为主的目标;2、具体目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3、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发展目标,
区域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使国民经济总量调节的重要手段,也是配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和区域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填空、讨论、简答等综合:
古典区位理论有那些: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区位理论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形成期,由德国学者杜能、韦伯创立的有三种;1、农业区位论,是由杜能提出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2工业区位论,是由韦伯提出的3、运输区位论,是美国学者胡佛于1931年与1948年分别写了《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两本书中提出的。
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去昂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分配公平化三种。即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资源的空间配置最优,区域间收入、福利、增长等方面的差别缩小。
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2、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3、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4、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5、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基础设施是: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建立起来,城市化也就走上了稳定的发展轨道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狭义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可以表述为,工业化是城市哈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从经济角度看,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使工业化具备如下条件:1、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3、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工业化过程中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是实现城市化的前提条件。4、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二、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与推动,1、城市化将通过拉动市场扩张促进工业化进程,2、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1、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2、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
目标:1、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2、区际公平目标,3、区域发展的稳定性目标,
地方政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一、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1、制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当中,总量目标和速度目标,是地方政府最关心的两个方面。2、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二、开发自然资源,1、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客观配置,公共的自然资源归龟甲所有2、政府对自然资源配置的分级管理。三、完善经济运行机制。1。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管理,2、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流通,四、调节各种经济活动。五、做好扶贫工作。
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1、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的增长,2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3、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品种繁多、资源类型丰富,其绝对数量在世界各项资源中名列前茅,然而困扰在世界的人口与资源的问题,在中国也未能例外,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最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2、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4、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费。
城市化规律包括那些内容: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包括的内容:1、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互促进,并随着社会经济发
产业布局指向:给出了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较优越,资源集中,环境容量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较好,这样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1、工业贸易合作,又叫工贸合作,它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加工贸易合作两个方面;2、资金合作,有两种形式一、直接投资合作,有分为独资和合资两种类型,合资企业包括股权合资和契约合资。二、间接投资合作:有信贷和证券投资形式;3、劳务合作,主要有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及旅游三大类。4、科学技术合作内容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要素密集度:是指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