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计算1

合集下载

《分数简便计算(一)》教案

《分数简便计算(一)》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分数简便计算(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部分掌握得相对较好,但是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简便计算方法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采用了直观的图示法进行讲解,学生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接受。这说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寻找最小公倍数,进行分数转换。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分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分数简便计算(一)》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分数计算的基本方法,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增强数学抽象和建模素养。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思考、交流。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今后,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成长。
5.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了帮助学生跳出思维定势,我将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指分母相同的两个或多个分数相加或相减。它是分数计算的基础,能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1-5的加减法

一年级1-5的加减法

一年级1-5的加减法数学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掌握了1-5的加减法,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1-5的加减法。

一、1-5的加法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加法时,教师应该从最简单的1-5的加法开始教授。

以下是几个例子:1+1=22+1=31+4=53+2=54+1=5通过反复练习这些简单的加法,学生可以熟练掌握1-5的加法规则,进而实现快速计算的能力。

二、1-5的减法在学习了1-5的加法之后,学生们应该开始学习1-5的减法。

同样地,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3-1=25-4=15-2=34-2=25-1=4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1-5的减法规则,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三、练习与巩固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1-5的加减法技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练习活动。

以下是几个例子:1. 给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尽快计算出结果,有助于培养他们快速反应的能力。

2. 口算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加减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3. 加减法练习册:在课后,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加减法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注意事项1. 温故知新:在学习新的加减法知识之前,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2.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1-5的加减法。

3. 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实践,一年级学生可以掌握1-5的加减法。

这不仅仅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加减法,快速计算。

通过练习和巩固,一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口算方法课堂教案

一年级数学口算方法课堂教案

一年级数学口算方法课堂教案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始,学生们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以及基本的数学知识。

其中口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口算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算术能力,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年级数学口算方法课堂教案,帮助一年级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年级数学口算方法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能够熟练掌握1-10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熟记1-10以内的加减法公式。

3.能够快速计算1-1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4.掌握数学口算的方法,培养快速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学习加减法公式。

3.快速计算1-10以内的加减法。

三、教学步骤1.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1-1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对应的数量。

(2)教师向学生展示1+1,2+1,3+1等加法卡片,让学生大声念出计算结果。

(3)教师向学生展示4-1,5-2,6-3等减法卡片,让学生大声念出计算结果。

2.讲解(1)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1-10数字的数量对应关系。

(2)教师向学生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例如加法有加0律,减法有减0律等。

(3)教师向学生讲解数学口算的方法,例如加减交替法、进退交替法等。

3.练习(1)教师为学生配发口算练习册,让学生自主练习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出题,让学生上台解答。

(3)教师进行口算游戏,例如快速点数游戏,能够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口算方法。

4.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口算。

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进步。

4.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口算训练和课堂表现,可以评价学生在口算方面的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依据课堂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口算方法。

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例子(一)

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例子(一)

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例子(一)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菌落总数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通常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来表示菌落总数。

以下是一些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的例子:1. 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是利用该菌落的预期数量,通过稀释法计算得到的菌液浓度来推算菌落总数。

具体步骤如下:1.从样品中取一定容量的菌液,通常在10-100微升之间。

2.将菌液分别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并在每个稀释液上培养菌落。

3.等待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是24-48小时。

4.在培养平板上,选择合适的稀释液,使得菌落数量在30-300之间。

5.计算选择稀释液的菌落数量,并乘以相应的稀释比例,得到菌落总数CFU。

2. 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将样品中的菌落直接数出,用于菌落数量较少或者时间有限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片固体培养基,并将样品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

2.等待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是24-48小时。

3.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通过目测或者计数器进行计数。

4.将计数结果作为菌落总数CFU。

3. 浓度计算法浓度计算法是通过计算一定体积的菌液中的菌落总数CFU来推算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具体步骤如下:1.从样品中取一定体积的菌液,通常在1-10毫升之间。

2.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并在每个稀释液上培养菌落。

3.等待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是24-48小时。

4.在培养平板上,选择合适的稀释液,使得菌落数量在30-300之间。

5.计算选择稀释液的菌落数量,并乘以相应的稀释比例和体积,得到菌落总数CFU。

以上是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的一些例子,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

在进行菌落总数测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当然,接下来我将继续介绍更多关于菌落总数CFU计算方法的例子:4. 颜色变化计算法某些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密度与菌落数量之间的关系来推算菌落总数CFU。

1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1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1的乘法口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 1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1 的乘法口诀。

2、会用1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 1 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理解 1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 + 2 + 2 = 6,可以写成 2×3 = 6 或 3×2 = 6。

2、复习 5 以内的加法。

1 + 1 = 21 + 1 + 1 = 31 + 1 + 1 + 1 = 41 + 1 + 1 + 1 + 1 = 5(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 1 个气球,一共有 3 个小朋友。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1 + 1 + 1 = 3(个)因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1×3 = 3 或 3×1 = 3。

2、编制 1 的乘法口诀(1)1×1 = 1 口诀:一一得一(2)1×2 = 2 口诀:一二得二(3)1×3 = 3 口诀:一三得三(4)1×4 = 4 口诀:一四得四(5)1×5 = 5 口诀:一五得五(6)1×6 = 6 口诀:一六得六(7)1×7 = 7 口诀:一七得七(8)1×8 = 8 口诀:一八得八(9)1×9 = 9 口诀:一九得九3、理解 1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以“一三得三”为例,1×3 表示 3 个 1 相加,1 + 1 + 1 = 3,所以1×3 = 3,口诀是一三得三。

(三)巩固练习1、对口诀老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或者老师说后半句,学生说前半句。

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

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

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1. 理解算理:算理是计算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可以通过实物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看图等方法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通过口算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在每天的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口算练习,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技巧和方法。

3. 重视笔算:笔算是计算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正确的笔算方法和书写习惯。

在练习时,应该要求他们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计算,并且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4. 培养估算能力:估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判断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通过估算来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

5.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的重复练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厌倦。

因此,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如游戏、竞赛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与家长合作: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伙伴,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在家里也提供相应的计算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的来说,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耐心和恒心。

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练习,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或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为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时培养这些重要技能。

1. 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创造出一个有趣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玩具,如拼图、磁带、积木等,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场景,将数学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2. 引入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是培养孩子计算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问题解决活动来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锻炼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提供适当的挑战为了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

通过逐步增加难度的数学问题和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思考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数学思想。

4.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孩子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与同学一起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孩子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解决方法。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会交往也大有裨益。

5.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同时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

此外,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教学软件、互动白板等,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我们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引入问题解决活动,提供适当的挑战,鼓励合作学习,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ppt课件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ppt课件

不够透彻,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还能
看出学生在数感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对计算结
果是否合理缺乏基本的分析、估计。教师缺少
方LOG法O 的指导和有效记忆的训练。
Page 31
作答分析
2.具体情况分析——卷面得分情况
学生修改 不符合要 求,等号 分不清哪 两横是一 组的。
等号对齐 的位置不 符合要求
最常见的问题是等号距离横式太近,数字书写过于
LOGO
Page 21
LOGO
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 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 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 并进行正确计算。
上述3例均以思维为主线、 以算理为先导、以创造为契 机,学生不但理解了算理, 而且创造出了简便的计算方 法,归纳出计算的法则,实 现了算理与算法的和谐统一。
Page 22
(一)计算的知识和技能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而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同时存在的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干扰智力因素的原因logopage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自主选择算法反馈交流算法独立思考算法logopage12一计算的知识和技能方面二计算的心理和习惯方面二采取的策略logopage13一计算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1口算比赛
拥挤,以至于难以分辨准确数字。 LOGO
Page 32
个人体会
算理与算法的融合, 实践与结论的融合, 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做好这三点 就能事半功倍!
LOGO
Page 33
◆“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
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
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郑毓信教授
LOGO
Page 34
LOGO

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计算菌落数的方法在微生物学中,计算菌落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评估食品、水源等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判断药物的抗菌效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1. 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如10毫升。

(2)将样品适当稀释,使其菌落数在30~300之间。

(3)将适当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在培养基上。

(4)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2. 漏斗法漏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菌落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漏斗过滤,将微生物附着在过滤膜上,然后将过滤膜培养,最后计算菌落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如100毫升。

(2)将样品通过漏斗过滤,过滤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即为待测菌落。

(3)将过滤膜放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菌落数。

3. 筛选法筛选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微生物菌落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筛网过滤,将微生物附着在筛网上,然后将筛网培养,最后计算菌落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如100毫升。

(2)将样品通过筛网过滤,筛网上附着的微生物即为待测菌落。

(3)将筛网放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菌落数。

计算菌落数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实验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幼儿园口算训练方案

幼儿园口算训练方案

幼儿园口算训练方案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口算是幼儿园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算术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孩子们口算的能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口算训练方案至关重要。

二、训练目标•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感知能力,提高数字的认知水平。

•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掌握简单的口算技巧。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训练内容1. 数字的认知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包括: - 数字的认读:通过点数和数数进行数字的认读。

- 数字的大小比较:让孩子比较数字的大小,如大、小、相等等。

- 数字的排列:让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字,如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2. 口算基本技能•加法口算:通过游戏和练习,培养孩子的加法口算能力,从小到大逐步增加难度。

•减法口算:同样通过游戏和练习,培养孩子的减法口算能力,从小到大逐步增加难度。

•加减混合口算:将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让孩子灵活运用口算技巧解决问题。

3. 口算练习方法•外教口算歌曲:通过口算歌曲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口算练习。

•口算卡片游戏:制作口算卡片,让孩子根据口算卡片上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数字拼图游戏:将数字拼图切割成不同的块,让孩子通过组合和拼接,完成相应的口算题目。

4. 口算比赛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可以定期组织口算比赛。

比赛可以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设置相应的口算题目,加强孩子们的口算训练。

四、训练方法和策略1. 游戏化教学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如卡片游戏、数字拼图游戏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口算,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分层次、个性化教学因为幼儿之间的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制定相应的口算训练内容,对孩子进行分层次、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提高。

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

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

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一、概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计算思维不仅涉及计算机程序设计,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强调抽象、模型化、逻辑推理和系统思维等技能。

将计算思维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对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阐述计算思维的定义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分析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思维的现状,包括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体系中的应用情况。

接着,我们将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融入计算思维,包括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估体系的改进。

本文将总结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本文期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计算思维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1. 阐述计算思维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健康危机和资源短缺等。

计算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以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式来分析问题,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计算思维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在科技行业,计算思维是推动新产品和新服务发展的关键。

许多成功的科技公司,如谷歌和苹果,都强调计算思维在他们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再者,计算思维对于非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商业、艺术、医疗还是教育领域,计算思维都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计算思维对于培养未来的公民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计算思维,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世界,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公民。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1.基础数学技巧的教学:首先,要确保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基本数学技能,例如数字的识别、数的序列、加法和减法等。

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游戏或者幼儿歌谣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练习这些技能。

2.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在教学中结合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力。

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字密码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应用数学知识,并在竞赛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容易累和焦虑,因此老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图形、图像、贴画等形象化的教学媒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反馈和强化,让学生在错误和正确中学习和成长。

5.阶梯式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难度。

如果学生无法理解一些概念,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和巩固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6.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如逻辑的思维方式、秩序思维、细致入微和耐心的态度等。

这些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创设数学学习的积极环境,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高中数学高一数学第三章(第12课时)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教案

高中数学高一数学第三章(第12课时)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1教案

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在购物付款方式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用科学的、辨证的眼光观察事物,建立科学的世界观;4、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也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例题中的分期付款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教学难点:独立解决方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在购物方式上的一个应用.此前学生已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并学习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单利计息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其次,《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将研究性课题列为必修内容,是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项开创性工作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本研究性课题,是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又由于它在本小节中首次出现,学生对如何学习研究性课题比较模糊,所以能否将研究性课题中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体的特点突现出来,也影响着今后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效果.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很有必要在研究课题之前让学生了解课题的产生背景.所以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既自然地创建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过程:一、引入:1..幽默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与一位美国老太太在黄泉路上相遇.美国老太太说,她住了一辈子的宽敞房子,也辛苦了一辈子,昨天刚还清了银行的住房贷款.而中国老太太却叹息地说,她三代同堂一辈子,昨天刚把买房的钱攒足.指出:我国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贷款购物,分期付款已深入我们生活.但是面对商家和银行提供的各种分期付款服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好呢?2.基本公式: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 2)1(1d n n na S n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1≠q 时,qq a S n n --=1)1(1 ① 或q q a a S n n --=11 ② 当q=1时,1na S n =特殊数列求和--常用数列的前n 项和:2)1(321+=++++n n n 2)12(531n n =-++++6)12)(1(3212222++=++++n n n n 23333]2)1([321+=++++n n n 3.求和的常用方法:特殊数列求和公式法、拆项法、裂项法、错位法 二、问题:某学生的父母欲为其买一台电脑售价为1万元,除一次性付款方式外,商家还提供在1年内将款全部还清的前提下三种分期付款方案(月利率为1%):⑴购买后2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 ⑵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 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 ⑶购买后4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2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3次付款你能帮他们参谋选择一下吗?”三解决问题的过程:1.启迪思维,留有余地:问题1: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少?每次付款额是10000的平均数吗?(显然不是,而会偏高)那么分期付款总额就高于电脑售价,什么引起的呢?(利息)问题2:按各种方案付款最终付款总额分别是多少?(事实上,它等于各次付款额之和,于是可以归结为上一问题)于是,本课题的关键在于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少? ——设为x2.搜集、整理信息:(1)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2)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即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例如,由于月利率为1%,款额a 元过一个月就增值为a(1+1%)=1.01a(元);再过一个月又增值为1.01a(1+1%)=1.012a(元)3.独立探究方案1可将问题进一步分解为:1. 商品售价增值到多少?2. 各期所付款额的增值状况如何?3.当贷款全部付清时,电脑售价与各期付款额有什么关系?4.提出解答,并给答辩:由商品价格=付款额,得10000×(1+1%)12=x+(1+1%)2x+(1+1%)4x+(1+1%)6x+(1+1%)8x+(1+1%)10x , 解得101.1)101.1(01.11000012212--⨯⨯=x =1785.86 5.创建数学模型:比较方案1结果,经过猜想得:分期付款购买售价为a 元的商品,分n 次经过m个月还清贷款,每月还款x 元,月利率为p,则1)1(1)1()1(-+⎥⎦⎤⎢⎣⎡-++=m n m mp p p a x 6.验证并使用模型:方案2中,101.1)101.1(01.1100001212--⨯⨯=x =888.49 方案3中,101.1)101.1(01.11000012412--⨯⨯=x =3607.627.结论分析:方案1中,x=1785.86元,付款总额6x=10721.16元;方案2中,x=888.49元,付款总额12x=10661.85元;方案3中,x=3607.62元,付款总额3x=10822.85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本节课以经常碰到的银行储蓄和分期付款为背景,复习了等比数列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从实际出发来表述问题,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更加接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数学的育人功效四、小结1.分期付款中的计算涉及的数学知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数学思想:列方程解未知数2.“方案2、3→模型→方案3”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过程: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存在的可行方案→启迪思维留有余地→搜集整理信息→独立探究个案→提出解答并给答辩→创建数学模型→验证并使用模型→结论分析3.问题来源于现实,问题处处存在,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本质;而探究问题时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要勇于战胜困难,磨砺自己意志.4.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分期贷款及以复利增长型问题可类似解决五、课后作业:提出一个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并探究解决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神墨珠心算1-6直加直减教案

神墨珠心算1-6直加直减教案

神墨珠心算1-6直加直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神墨珠计算的方法,学会1-6的直加和直减运算。

2. 培养学生的头脑反应能力和心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教学准备:1. 神墨珠心算教具和卡片。

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3. PPT或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PPT或教学素材展示一些简单的直加和直减题目,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这些题目,鼓励他们使用心算的方法。

活动一:直加运算1. 使用神墨珠心算教具和卡片,展示1+1、2+2、3+3等直加题目。

2.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珠子数量,并快速用神墨珠进行运算。

3. 提示学生将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进行讨论。

活动二:直减运算1. 使用神墨珠心算教具和卡片,展示1-1、2-2、3-3等直减题目。

2.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珠子数量,并快速用神墨珠进行运算。

3. 提示学生将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综合练习1. 使用神墨珠心算教具和卡片,展示一些综合的直加和直减题目。

2. 让学生用神墨珠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告诉老师。

3. 老师鼓励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快完成计算。

小结:1. 总结学生在神墨珠心算中掌握的1-6的直加和直减运算方法。

2. 提醒学生经常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算能力。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要求他们用神墨珠完成一些直加和直减运算。

2. 鼓励学生编写自己的直加和直减题目,交给同学互相挑战。

数学技巧的培养简化计算与估算练习

数学技巧的培养简化计算与估算练习

数学技巧的培养简化计算与估算练习数学技巧的培养:简化计算与估算练习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学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和成年人来说,数学计算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将探讨一些简化数学计算与估算的技巧,以培养数学技巧并提升计算能力。

一、整数计算的简化整数计算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计算之一。

为了简化整数计算,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技巧:1. 利用近似法:当两个整数相差很小且近似时,我们可以用其中一个整数来代替另一个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99 × 103,我们可以近似为100 × 100 = 10000。

2. 利用特殊性质:对于特殊的整数,我们可以利用其性质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99 × 25,我们可以将99看作100-1,进而转化为100 × 25 - 25 = 2500 - 25 = 2475。

3. 利用进位规则:在加法和减法中,我们可以利用进位规则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68 + 47,我们可以将68 + 40 = 108,再加上7即可得到115。

二、分数计算的简化分数计算在数学中也是常见的。

为了简化分数计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求最小公倍数(LCM):在分数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将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形式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1/4 + 2/3,最小公倍数为12,将分数转化为3/12 + 8/12 =11/12。

2. 约分:对于分数乘法和除法,我们可以对分子和分母进行约分,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2/3 × 4/5,我们可以将2/3 × 4/5 = 8/15。

若需要进行除法运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三、估算技巧的应用估算在数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得近似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估算技巧:1. 快速近似法:当我们需要快速估算一个数字时,可以采用最高位的数字进行近似。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数量“单位1”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数量“单位1”的理解和应用

39学习版好像从古代高尚的代表尊贵身份的宫廷音乐演变成了供人们消遣休闲娱乐的流行音乐,人们对这种音乐的价值取向是严重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和今后的人生价值观。

2.音乐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完成素质教育并非是只有音乐教育这一个途径,还有思想教育,阅读教育,活动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式。

但是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是最好的一种方式,音乐教育是包括听、唱、想、肢体语言等全方面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情感人,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单位:拉萨市柳梧初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数量“单位1”的理解和应用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教学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在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对数量“单位1”的理解和应用中,常常对这部分的知识感到难以接受,也就是对“数”的理解感到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学会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学会对此内容产生“数感”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新知识,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倍数问题”与“单位1”的联系,学会阅读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常常令我们数学教师感到头痛的是学生不会找“单位1”的量和不喜欢画线段图,而是囫囵吞枣似的,数据搬来就做,没有真正达到“理解”后再解决的过程。

这几年毕业班的教学,让我感悟很深的是如果教会学生学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旧知识去悟出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例如:在教学数量“单位1”的练习中,我先出示以前所学的知识:“鸡有60只,鸭是鸡的3倍,鸭有多少只?”提出问题:谁是1倍数,要求的是什么量?学生很容易答出鸡是1倍数,要求的是几倍数,从而从列式中得出公式:1倍数×相对应的倍数=几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如果把原题改为:“鸡有60只,鸭是鸡的13,鸭有多少只?”提出问题:谁是“单位1”的量,要求的是什么量?教师引导得出:鸡是“单位1”的量,求鸭的只数,在这里我们把以前求的几倍数,换个名称叫“比较量”,公式为:“单位1”的量×相对应的分率=比较量,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是用乘法计算,在这里只是名称改变了,但方法没改,“1倍数”改名为“单位1”的量,“相对应的倍数”改名为“相对应的分率”,“几倍数”改名为“比较量”,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不会感到找“单位1”的量很抽象,无从下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人才培养成本核算(1)

人才培养成本核算(1)

人才培养成本核算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大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因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

论文百事通为此,研究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有的问题,探究其改进对策,以促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进展,是当前会计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现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有的问题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纳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定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峻背离。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准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定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因为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所以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实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

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相关。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

二年级1-6加法口算

二年级1-6加法口算

二年级1-6加法口算1. 引言本文档介绍了二年级学生在口算练中所需掌握的1-6加法题目。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适当的口算练,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为日后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掌握1-6加法口算技巧,使他们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出1-6之间的加法问题的答案。

3. 研究内容以下是学生需要研究的1-6加法口算内容:3.1 加法表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1-6的加法表,即从1+1到6+6的所有可能的加法算式和对应的答案。

3.2 递增加法练学生可以通过递增的方式进行口算练,例如:- 1+1=?- 1+2=?- 1+3=?- ...- 1+6=?3.3 递减加法练学生还可以通过递减的方式进行口算练,例如:- 6+1=?- 6+2=?- 6+3=?- ...- 6+6=?4. 练方法以下是二年级学生可以采用的口算练方法:4.1 记忆法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默写加法表来记忆和熟悉加法口算的答案。

通过不断的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2 组合法学生可以通过将两个数的组合进行口算练,例如:- 1+2=3,可以通过将1和2进行组合得到答案3。

- 4+5=9,可以通过将4和5进行组合得到答案9。

4.3 口算游戏老师和家长可以设计一些口算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加法口算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口算比赛、口算接龙等方式进行口算练,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5. 总结通过适当的口算练习,二年级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1-6加法口算技巧,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老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加法口算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计算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数学是一门演绎的科学,计算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观察到实验再到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必须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并初步养成演绎推理的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遇到各种实例,便会自己去尝试思考分析、主动去寻求答案,他们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会享受到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样便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所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计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从口算能力、估算能力及笔算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力争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的过程。

综合同分析相反,它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组合为整体的过程。

通过分析可以使我们在事物或问题认识得更深刻,通过综合可以了解事物的整体和联系。

任何思维活动都是脑的分
析综合活动,任何思维过程都是阶段、多层次的分析综合过程。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推理是由已知推断出未知结论的过程,它是一种形式逻辑,通过推理,我们可以从已知的知识中获得未知的知识,特别是那些通过感觉和经验得不到的未知知识。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和数学运算得出特殊事项的规律;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许多个别事件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

推理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人们在探索新知识的时候离不开推理这种思维方式。

在学习中,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把已知和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沟通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桥梁。

已知知识是推理的前提,人们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未知的结论。

经常开展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有利于人们科学系统的理解知识和开发
智力。

分析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它深刻地反映着人的思考力和思考水平。

思考总是在分析中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

重视并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所谓分析,一般是指把思考的材料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组成部分,认识各部分的特点、规律、相互关系及本质属性,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可以把分析分为三种类型或三级水平,即元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分析。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也称因素分析或构成分析,是最基本
的分析,是其他分析的基础。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认识数学材料的构成和各部分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其功能,从而为关系分析、组织分析奠定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必须从元素分析人手。

元素分析的关键是让学生抓住被分析概念的主要构成元素。

关系分析:关系是解决问题的依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表征把数量关系显示出来。

关系分析首先要揭示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同时还要提示各部分之间有哪些隐含的联系。

在引导学生进行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境深化学生对函数关系的感受和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们这样埋怨学生们:“不动脑筋,乱写一通。

”甚至连孩子们自己也会说:“我太粗心了,我以为是…”实际上,孩子们不全是粗心,更多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少了分析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是把整体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研究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因此,需要全面感知问题的有关信息,才能对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既要知道怎样算,更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

如果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简单地模仿,就很容易出错。

加强思维训练:①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②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操作和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教师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④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计算方法,逐步达到计算熟练,方法灵活、合理的要求,还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口算、笔算和一些计算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能力形成和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

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审题习惯。

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②简算意识。

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
算的质量。

③验算习惯。

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

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可以从容面对各种困难,通过逻辑分析准确判断从而解决这些难题。

作为老师来说,教给学生学会推理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之后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将减轻。

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常常经历了复杂的思维活动。

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将内在的思维活动用语言外化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将内在的思维活动表达清楚,需要对思维过程进行梳理,这有助于将并不明确的思考过程清晰化,培养表达能力;第二,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可以判断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是否准确、到位,相机进行引导;第三,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析过程,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实现思维成果共享。

表述分析问题的过程,着重要说清条件和问题有哪些,有条理地表达相关条件的联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
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有轻视的态度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计算培养和训练、问题分析与综合、关系推理,还要学生自己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数学注重活学活用,要达到根据一个概念或理论就能举一反三的效果。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

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分析与综合、推理习惯,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