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引入认知冲突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认知冲突“三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认知冲突“三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认知冲突“三策略”发布时间:2021-09-17T03:24:16.96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总第375期作者:芮桂桂[导读] 能够促使学生展开更积极更主动的思维,进而理解知识、高效地掌握知识。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317200摘要:认知冲突是激活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认知冲突,就能够显著激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上基于悬疑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借助质疑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动手操作,产生认知冲突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此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冲突数学思维所谓认知冲突,指的是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结构与现下的学习情境之间出现了短暂的矛盾,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所需要学习的新知之间呈现出一种差距,由此而导致了特殊的心理失衡状态。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必须要经历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过程。

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冲突之后,就会打破之前的认知平衡,此时,学生需要对当前的认知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新的平衡以及适应。

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紧抓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认知冲突,就能够显著激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能够促使学生展开更积极更主动的思维,进而理解知识、高效地掌握知识。

一、借助悬疑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悬疑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思维,才能够有效引发小学生的认知冲突。

1.借助悬念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可以引入学生比较喜爱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去买布,卖布老板量的是5拃,但是买家量的是4拃,于是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甚至还动起手来。

为什么明明都是一样长度的布两个人测量出来的拃数却完全不同呢?之后鼓励学生继续探讨,此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提出两个人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每个人拃的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之后教师借助视频的方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验证,并提问: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测量物体时都选择自己的标准和方法,一定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矛盾,那么,大家认为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学生回答这一问题之后,可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教学内容。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内部观念、信念或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这种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其重新审视问题,获取新的认知,并引发深刻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定认知冲突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有效地设定认知冲突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发现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或者相互矛盾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解释,让学生自行分析讨论,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

又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虹的形成原理,由此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疑问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解决认知冲突。

一旦学生发现矛盾,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探寻解决的途径。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论证观点,分析问题,逐步解决认知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篇有关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里引发的情感矛盾开始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悟人生、探究情感,从而解决情感认知冲突。

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利用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拓展认知领域。

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一些复杂的生命现象,如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细胞分裂的过程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思考,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材料的绘画作业,让学生通过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打破传统的绘画方式,激发学生对创意和艺术的认知。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

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利用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

浅谈物理课堂中制造“认知冲突”的策略

浅谈物理课堂中制造“认知冲突”的策略

浅谈物理课堂中制造“认知冲突”的策略“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

物理课堂就是在教师持续制造“冲突”和引导学生持续解决“冲突”中向前推动的过程,是学生的心理由平衡——失衡——平衡的持续往复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历练和提升的过程。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采取什么策略来制造“认知冲突”?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想达到怎样的目的?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当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存有某些差别时,就会引起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或冲突。

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原认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需求,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冲突情境,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制造“认知冲突”的策略。

一、借助学生的原认知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认知冲突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观察,对多种物理现象便已有了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原认知。

在物理教学中,假如能够基于这些原认知,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已由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与未知之间的冲突。

通过引发冲突,能够唤醒思维,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

案例1:在“加速度”教学中,作者通过布加迪威龙与EJ200发动机的“台风’战斗机实行比赛的视频,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1(视频):跑车布加迪威龙与EJ200发动机的“台风’战斗机实行比赛,先让学生猜想谁会赢?学生:肯定“战斗机”赢。

2.然后播放视频(只放一开始到跑车胜出)(1)两者做什么运动?学生:加速运动(2)比赛中谁赢了?学生:跑车赢了。

(3)跟你们刚刚的猜想不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因为在短时间内布加迪威龙加速比战斗机快,所以短时间内跑车赢。

巧用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巧用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09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新内容的理解上与已有的知识产生冲突的一种现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差异,借助重整、对比、思辨等方法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

一、借助重整,创设认知冲突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学生仅凭语言文字就可以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

教师依据所教内容的特点进行适当重整,创设认知冲突,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阅读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学生说:“我从‘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中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我们离不开它。

”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感受到的只是科学技术对我们有利的一面,教师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查资料,就“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辩证看待事物的习惯,获得对文本的深层解读。

二、借助对比,创设认知冲突同样的阅读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学生获得的认知感受也不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句式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以后,教师让学生以倭瓜、黄瓜、玉米为对象写上一段话,并与课文中关于倭瓜、黄瓜、玉米的描写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描写与作者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自己大多是围绕景物的美来描写的,而作者笔下的景物主要是围绕着“自由”来描写的。

对此,教师适时进行追问:“为什么同样是描写景物,给人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呢?”借助教师创设的认知冲突,学生明白了要想表达美的心情就需要用上美的语言,要想表达自由的心情就需要用上自由的语言,语言表达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要依据自己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才是最为恰当的表达,这样引导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

认知冲突——精选推荐

认知冲突——精选推荐

发现问题往往是创新的先声,其意义绝不亚于解决问题。

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早、过于直接地把问题(认知冲突)呈送给学生,欠缺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产生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应是使学生遇到问题的“机缘”创造者,而不是问题的呈送者,而学生则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从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认知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人们去寻找协调的途径。

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的根本原因。

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主动完成认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

从而提出设置认知冲突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认知冲突数学教学设置方法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提供真实的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因为在真实的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

如果教师过多地为铺设台阶,使道路过于平缓,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更难形成能力。

一、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1.形成悬念引发思维在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悬念,使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的求知欲,引发的积极思维。

2.强化注意凝聚思维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生注意,促使头脑保持一般警觉和知觉集中。

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帮助明确任务,确定方向,凝聚思维焦点。

认知冲突能够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能迅速的选择和接受相关,并对进行有目的的加工。

3.激发内需发展思维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因为人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衡会导致“紧张感”。

诱发学生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诱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巧秒地设置问题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凝聚思维,引发辩论。

现在我以自己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说一说自已是如何巧设问题,诱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的,与大家共同探讨。

认知冲突一:课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咱班(43人)要集体购买小黄帽,请观察不同商店小黄帽的销售广告,你想去买哪一家的?(1)1顶帽子6元(2)买2送1,只需18元(3)团购价10顶60元(4)批发一箱50顶300元。

问题一出现,学生1:买第四家的,批发便宜;学生2:买第三家的40顶,再买第二家的正好是43顶,这样最合算;学生3:买哪家的都行,都是6元一顶。

答案不统一,同学间产生了第一次认知冲突。

在学生疑惑时我给出这样的提示:“请先拿起笔来算一算,各家的帽子每顶多少元,再来判断谁的回答是正确的吧”。

有了这样一个提示,学生就会进一步的思考,在计算后自己解决了认知冲突。

同时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解决问题需要深入和缜密思考,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认知冲突二:出示学生的算式:6÷1=618÷3=660÷10=6300÷50=6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道算式,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新教学理念倡导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在此我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发现,诱发学生自身的认知冲突,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积极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通过表象发现内在规律”的能力。

认知冲突三: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的规律。

师:既然是规律,它就应该适合所有的除法算式,你能在本子上写出一组算式来验证一吗?此环节就是验证孩子是否真正的理解规律,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认知碰撞及升华,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善用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善用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圈 ■
善 用 认 知 冲 突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钱 之 宇
( 昆山市葛江中学 , 江苏 昆山 2 1 5 3 0 0 ) 摘 要: 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的 重 要 目标 在 于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 能 力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转 变教 学理 念 及 教 学 方 式 。 目前 , 在 推 行 新课 程 改 革 没 有 现 成 模 式 的 前 提 下 ,如 何 充 分 利 用有 限资源 , 落 实新 课 程 改 革 理 念 的要 求 , 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努 力 探 索。 本 文 试 图通 过 分析 认 知 冲 突对 历 史教 学的 意 义 . 解 决 如 何 完善 学 生 知 识 结 构 的 问题 , 继 而 找 到 引 导 学 生 完善 知 识 体 系的 方 法 。 实现 培 养 学 生 自主 能 力 的新 课 程 改 革 目标 。 关键词 : 新 课 程 改 革 认 知 冲 突 知识 构成 自主 能 力
新 课 程 改 革 的重 要 目标 — — 对 学 生 自主 能 力 的 培 养 新课 程 改 革 的推 行 已有 时 E t ,其 强 调 的 新 理 念 与 传 统 教 育 教 学模 式 相 比 , 对 教师 的思 想 可 谓 冲 击 甚 大 。 立 足 学 生 的 长 远发展 , 培 养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 是 这 次 课 程 改 革 突 出 的重 点 。 利用 戴 维 ・ 里斯 曼在 《 孤独的人群》 里 的 一 个 分 析, 可 以恰 如 其 分 地 描 述 传 统 教 育 教 学 的 成 果 : 我 们 培 养 的 是 典型的“ 外部导向的人” 。 这种人不是寻求出人头地 。 而 是 寻 求 “ 适应” , 他 的 生 活好 像 受 到 一 个 雷 达 的 指 挥 , 从 他 人 那 里 得 到 动机和指导 , 能 做 出反 应 但 不 能 选 择 , 没 有 自己 有 效 的 中 心 。 这种“ 外 部 导 向 性 的人 ” 缺乏 内省的能力 . 整 个 世 界 的 面 目在 他那 里 都 变 得 模 糊 不 清 ,他 丧 失 对 自然 的 观察 力 和 欣 赏 自然 美 审美 力 , 丧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的那 种 在 自然 中 看 到 我们 心 境 的能 力 .也 丧 失 将 自然 作 为具 体 的对 象 加 以 体 验 的 能力 [ 1 _ 。 克 服 传 统 教 育 模 式 的弊 端 ,培 养 学 生 能力 的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 但是 由于没有前例可循 . 需要 教育工作者 . 特 别 是 奋 斗 在 线 的教 师 不 断 努 力 探 索 。 所 谓 教 无定 法 . 实 现 新 理 念 的 方式 应 因人 而 异 , 但 最 终 落脚 点是 学 生 的 长 远 发 展 。 因 此 。 发 现并 了解 学 生 的知 识 构 成 和 学 习 中 的认 知 冲突 ,找 到学 生 自主 能 力 培 养 的方 式 方 法 ,对 新 型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的形 成 及 学 生 能力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认知冲突是指当一个人面临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认知要素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教育领域中,巧妙地设立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认知冲突的定义、认知冲突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巧设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思维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冲突的定义认知冲突是指当一个人面对两种或多种相互矛盾的认知元素时,会产生心理不适的状态。

这些认知元素可以是对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理解,也可以是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

一个学生可能在不同的教材或课程中获得对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解释,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在认知冲突的作用下,个体会产生一种认知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促使个体主动去解决这种冲突,以达到认知一致的目的。

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个体会寻求新的认知结构,有效地学习、消化和吸收信息,从而扩展和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认知冲突在教学中的作用认知冲突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拓展认知边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不去深入思考。

而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打破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面临认知冲突时,他们不得不积极主动地去解决这种冲突,从而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生会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开拓自己的认知空间,促进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

认知冲突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当一个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时,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观点,从而促进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如何巧设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认知冲突是一项艺术。

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将认知冲突贯穿于教学始终,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认知冲突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评估方法。

认知冲突是指将学生涉及到一些不同的信息或观点,这些信息或观点相互矛盾,或不协调,存在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认知冲突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呢?首先,需要找到两种或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概念或观点;然后,设计一个问题或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思考和解决矛盾,并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和权衡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

认知冲突教学策略可以用于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主旨、含义、情感和作用等多样的文学元素,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和评估,从而促进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运算方式,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数学规律和思维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认知冲突策略也需要特别的注意。

首先,认知冲突不能太大,否则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比较强烈的焦虑或压力。

其次,认知冲突应具有意义和实用性,否则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或毫无价值,从而对学习课程失去兴趣。

最后,认知冲突策略需要与学生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程度,提供适合的挑战和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总之,认知冲突教学策略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课程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信息和观点,以及培养对学生的情感和关注。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自主学习能力。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认知冲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已有知识、观念、信念、态度与新的信息相冲突,导致个体产生认知不一致的心理状态。

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深度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设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思维。

巧妙设立问题。

问题是激发认知冲突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老师可以提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信息到底应该多少?”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与社交媒体的利弊,会引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冲突。

利用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不同事物的异同之处,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文学课上,老师可以分析并比较不同的诗歌风格,让学生思考每种风格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理解。

引入新的观点或信息。

通过引入新的观点或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历史课上,老师可以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可以运用悖论和矛盾思维。

悖论是一种矛盾的观点或情境,可以迫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数学或逻辑课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悖论,如“我说谎。

”这种悖论会让学生陷入思维上的困惑和矛盾,激发他们对逻辑和推理的思考。

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很少给学生提供质疑和挑战的机会。

质疑和挑战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挑战,提出疑问并寻找解答,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深度学习。

巧设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立问题、对比分析、引入新的观点或信息、运用悖论和矛盾思维,以及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的方式来创造认知冲突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

首先介绍了认知冲突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后阐述了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设置认知冲突的原则。

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通过引入认知冲突,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文章最后给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认知冲突的建议,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认知冲突的引入将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冲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思维发展、应用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在教学中引入认知冲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认知冲突的定义和特点、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性的分析,可以为教师们提供具体的设置原则和实践建议,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为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教学指导。

具体包括:1. 研究认知冲突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其在教学中的作用;2. 探讨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3.总结认知冲突的设置原则,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引入认知冲突;4. 分析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通过研究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

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探讨引言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种认识上的矛盾或疑惑,当学生遇到这样的认知冲突时,他们会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置方法及其效果。

一、认知冲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定义1. 提出引导性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看似矛盾的情境或现象,或者是一些挑战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1等于0.99,那1加1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思考和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充满挑战和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迷宫探险、数学游戏等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不同的观点和策略中感受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认知冲突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认知冲突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认知冲突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知冲突情境中,学生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际案例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数学竞赛情境,让学生在竞赛中产生认知冲突。

促进学生认知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促进学生认知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促进学生认知冲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认知冲突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

其观点是: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一致性的需要,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前后不一致时,也就是出现了所谓认知上的失调,这时人的心理会出现紊乱或不安,就会力求通过重新组织或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达到新的认知上的平衡。

因此,在教学中,认知冲突是学习现象发生的前提条件。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人身心发展的手段。

教师的教直接作用的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学即是心理活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激起学生的智慧活动,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

因此,促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

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

1明确目标,激发认知冲突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目标导向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等形式,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引起学生已有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储备知识的暂时遗忘,造成其内心的不安,即认知冲突,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欲望,并带着问题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在“基因突变”教学中,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该知识点,细分为以下教学目标:①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细分后的目标更清晰、明确、有层次,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2找准基点,诱导认知冲突生物课标指出,教师要挖掘无形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使生物课程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将学生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生发为活跃的状态,使其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而认知冲突的形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

生物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资源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生物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资源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生物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资源建立及其应用研究引言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认知冲突资源建立及其应用则是促进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形成科学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通过认知冲突资源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本文将通过对生物教学中认知冲突资源建立及其应用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认知冲突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认知冲突资源的概念及其涵义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中发现两个相互矛盾的事实、观念或信念时所形成的心理状态。

认知冲突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计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资源,如问题情境、实验案例、图表等。

通过认知冲突资源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通过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来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认知冲突资源的建立及其应用成为了生物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二、认知冲突资源的建立方式1. 设计矛盾问题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矛盾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个生物现象、问题或实例,并引发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矛盾的认知,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通过讨论和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 设计对比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可以引发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认知冲突。

比如设计两组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相互矛盾,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3. 设计图表情境在生物教学中,图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设计含有矛盾信息的图表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产生认知冲突。

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图表中的矛盾信息时,可以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认知冲突资源的应用研究1.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认知冲突资源的引入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探究。

通过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地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冲突资源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并探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巧设认知冲突,通过引发学生对冲突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认知冲突,以及巧设认知冲突的原理和方法。

认知冲突是指来自各种形式的信息输入对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产生不一致、冲突和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知变化。

认知冲突的本质是产生认知不一致性,即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境下形成的认知内容不同,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

这种冲突不仅是认知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促进认知发展和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巧设认知冲突的原理是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体系上,它既要有足够的挑战性,又不能过分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

同时,认知冲突也要有足够的真实性,即要基于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或情境,而不是过于抽象的模型或理论。

巧设认知冲突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方法。

1、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教学中的Debate活动、讨论课或辩论赛等。

通过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异同、优劣和适应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2、制造问题或矛盾。

这种方法常用于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课程等。

通过提出一个有待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或矛盾,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其道而行之。

这种方法常用于教学中的颠覆性教育、教学设计和创新思维训练等。

通过颠覆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挑战和重新认识,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创新。

综上所述,巧设认知冲突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巧设认知冲突的方法,构建有趣、生动、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维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

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巧设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在接触知识时,个体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矛盾、对立或者不一致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状态。

有效地巧设认知冲突,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不断地探索和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设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对立观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或现象提出对立的观点。

比如在一些有争议性较大的话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提出对立的观点,然后让他们进行辩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立的观点判断选出更加合理的观点,使得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主动追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地追问。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并提出疑问,不断追问直至理解为止。

当学生在认知上出现矛盾时,就会激发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比较难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过程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找寻不足。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检验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性,从而寻求突破和提高。

比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也能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面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知识探索和研究。

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知识边界,激发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开放式的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学习、思考或解决问题中,面临一种认识上的矛盾或不一致的状态。

这种矛盾或不一致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其进行认知重组和思维深化,从而推动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设计和引入认知冲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动机和成就。

本文将从认知冲突的意义、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机制以及巧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意义认知冲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认知冲突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认知重组。

在面对认知冲突时,学生会产生认知不一致的心理状态,进而通过比较、分类、概括等认知过程,以解决认知不一致的矛盾,从而对新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

这种认知重组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认知冲突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深化。

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思维的深入反思和分析,以找到更加合理的认知解决方案。

这种深化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

在面对认知矛盾时,学生会感到认知压力,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动机,去探索和解决认知矛盾。

通过解决认知矛盾,学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加强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机制涉及到认知不一致的产生、认知重组的进行和思维深化的发生等方面。

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机制在于认知不一致的产生。

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的认知不一致或认知矛盾。

这种认知不一致可以是来自于外部信息的冲突,也可以是来自于内部认知结构的冲突。

当学生在学习或思考过程中面对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压力和认知困扰,从而激发其思维活动。

巧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和引入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认知重组和思维深化。

以下是一些巧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认知冲突的概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认知冲突的概念认知冲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思维系统出现了矛盾和冲突,需要进行新的认知调节以解决问题的一种心智状态。

认知冲突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二、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1. 引发对立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观点,例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网络是否对人们的交流产生了负面影响”等。

通过引发对立的观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2. 提出矛盾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故意提出一些看似矛盾的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规律”等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解决矛盾信息,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设计冲突情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冲突情境,让学生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团队合作的教学活动中,故意设计一些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让学生通过沟通和协作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1. 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力。

在认知冲突的激发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其思维活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从学生认知冲突入手

从学生认知冲突入手

从学生认知冲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方法与新问题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特征,去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所以抓住这一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孩子带入教学情境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授《比例尺》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尺子任意量出平面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老师很快说出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这么快能说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心理产生疑问,这时老师揭示这里面有一个计算的规律,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新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并且向老师一样很快说出来。

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方法解决不了的新知识这个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取新知识的愿望,整节课就会全力以赴,兴趣十足的学习,接受新知识。

由“奇”引到“趣”,由“趣”生爱。

这是儿童认知的一个心理过程。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去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会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教学受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

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认知冲突解决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认知冲突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认知冲突的情境;2.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和冲突解决能力;3.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4.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幼儿教具:拼图、积木、数字卡片等;2.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3.认知冲突解决故事书。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知冲突的引入(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拼图,把其中一块拼图放错位置,让幼儿观察;2.引导幼儿发现拼图有错误,并与他们讨论这种错误是因为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冲突;3.让幼儿尝试纠正拼图的错误,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认知冲突。

活动二:认知冲突故事分享(2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一起阅读认知冲突解决故事书,例如《小狼学画画》;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认知冲突,以及主人公是如何解决冲突的;3.引导幼儿回忆和总结故事中的解决方法,并与他们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活动三:认知冲突解决游戏(3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认知冲突解决游戏,如“找出不一样的东西”、“数字排序游戏”等;2.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次游戏,观察和识别认知冲突,共同解决问题;3.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认知冲突和解决方法,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四:幼儿角色扮演冲突解决(3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服装、服务员服装、消防员服装等;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并分成小组进行游戏;3.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幼儿模拟认知冲突的情境,让他们尝试解决冲突的方法,并与其他角色互动;4.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认知冲突和解决方法,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五:认知冲突总结与反思(20分钟)1.通过一个简单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认知冲突解决方法;2.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教学活动,讨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认知冲突和解决方法;3.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想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自主引入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碰撞
汨罗四中湛灿云
在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中,刚刚获取若干知识点与整个系统的联系往往只处于松散状态,在这些新知识点(群)之间并未形成有效联通。

这就必然引起学生的某些认知迷惘和混乱,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发现了问题,而只能说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要成功跨越这一认知迷惘阶段,就必须由学生自我准确地诊断出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要实现这一目标,往往需要知识点(群)互相碰撞。

通过知识碰撞,引发出能暴露问题本质的各种信息数据,再由学生自主完成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把问题的本质反映出来,进而实现知识点(群)之间联通。

这就是一个认知冲突的自主引入过程,其主体是学生。

研究发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冲突自主引入的过程中,“数”与“形”、思维方式方法、“点”与“面”的相互碰撞起着关键作用。

一、“数形”碰撞
“数形”碰撞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的知识碰撞的重要教学技巧。

研究表明,基于“形”的具体形象特征,“形”的碰撞往往发生在“数”(隐藏在“形”后的规律)的碰撞之前,而“形”的碰撞往往能诱发出“数”的碰撞。

因此对学生而言,“数形”碰撞是实现知识有效碰撞的一种重要的探究问题的手段。

在实践中,可以分为“形”碰撞和“数”碰撞两个环节。

例如对于以下两个知识点:
A、如果向量a与向量b互相垂直,并且向量a=(x
1,y
1
),b=
(x
2,y
2
),那么a•b=0.
B、如果直线l
1
与直线l
2
互相垂直,并且斜率存在,分别是k
1

k
2,那么k
1
×k
2
=-1.
1、以“线”为纽带诱发“形”碰撞
向量(有向线段)的图形与定义,跟直线有相通之处:都是线,而现在两者均是线与线的垂直关系,那么其中规律是否也相通?
2、以“形”碰撞导出“数”碰撞
学生在向量与直线的图形相通(垂直关系)的启发下,自主地沿着图形的相通去深入思考,在自我思维空间主动地让两个知识点产生碰撞,从而引发出一连串问题:
问题1、这两个知识点均涉及垂直问题,其“形”相通,那么其“数”即内
在规律——“a•b=0”和“k
1×k
2
=-1”又有什么联系?
问题2、向量与直线的图形既然有相通之处,那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知识能否应用于向量?
问题3、除垂直外,向量与直线还有哪些方面(如平行)相通?
这种由“形”及“数”的知识碰撞就形成认知冲突,这些问题就是知识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在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探索出:对于向量a =(x 1,y 1)和
向量b =(x 2,y 2),当x 1,y 1,x 2,y 2均不为0时,其斜率分别为:111x y k =, 2
22x y k =。

根据知识点B:k 1×k 2=-1,得出12
211-=⨯x y x y ,即02121=+y y x x ,也就是说,当向量a 与向量b 互相垂直,其内积为0。

同样道理,对于向量平行,直线的斜率相等规律也能适用。

通过知识碰撞,实现了从“图形相通”向“本质相通”的飞跃。

而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随着知识点之间的不断联通,整个认知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流畅、更严谨和更敏捷。

二、思维方式方法碰撞
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角度、思维方式、深度、广度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极为有利。

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往往就能在积极的思维碰撞中浮现出来。

在教学中,老师应为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创造机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把自己的思考方法、策略、对问题的见解与别人交流,让学生从思维的交流中发现各自的不同(产生碰撞),并自主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把其中的深层次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发现出来。

在实践中,思维碰撞可分为三个环节:1、思维展示;2、思维方法的差异比较(思维碰撞);3、对碰撞所引发的信息回收及分析。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问题:1+2+3+……98+99+100=?的教学,我们进行以下实验:
1、思维展示
在课堂上,学生产生出两种思维方法:
方法1:对于 S=1+2+3+……98+99+100,也可以写成S=100+99+98+……+3+2+1,把这两个式子相加,会发现:1+100,2+99,3+98,4+97……它们的和都是101,
共可以组成100个式子,所以2S=(1+100)×100 故S=50502
100)1001(=⨯+. 方法2:第一项1与倒数第一项100之和、第二项2与倒数第二项99之和、第三项3与倒数第三项98之和……均为101,于是同样得出方法1的结果。

2、思维方法差异比较(思维碰撞)
这两种思维有相通之处,都算出正确结果。

但也有不同,第一种思维必然引伸出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2
)
(1n a a n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作为分母“2”的分子是整个
)(1n a a n +。

第二种思维必然引伸出另一种方法:
2)(1n a a n ⨯+。

这里作为分母“2”的分子是n 。

这种由分母带来的表达式差
异使思维方法差异更清晰地暴露出来。

3、信息回收与分析
思维碰撞,就是要引发碰撞的火花,这种碰撞火花往往预示着,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产生出新信息(新知识),这正是思维碰撞的成果。

应让学生学会回收与分析信息。

在上述问题中,学生的第一种对于n 的奇偶问题,均容易理解;而第二
种在数列项数是奇数的情况下,如何理解有2
n 个)(1n a a +式子相加?通过信息回收,学生认识到,2
)(1n a a n ⨯+能反映等差数列的求和一般规律,也就是说,一个新的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成了。

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深入分析,
2
)(1n a a n ⨯+在思维上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了。

但这种局限只是相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的,当学生在深入探究等差数列:a 1 ,2a , 3a ,……,n a ,就能发现,当n 是奇数时,有中间项,并且等于21n a a +,也就是说,中间项可以理解为21个)(1n a a +,这一理解就可以为2)(1n
a a n ⨯+中的2
n 自圆其说,而其局限性就被打破了。

如果在这一阶段,上述的局限性没有被暴露出来,让这一局限性潜藏在学生的思维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如数学归纳法和二项式定理)就会产生认知模糊。

例如,n
b a )(+展开后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值问题,就往往要讨论n 的奇偶和中间项问题,如果在等差数列的学习阶段不打破这一局限,那么这一局限就会延伸至此。

三、点面碰撞
在探究性学习当中,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外部知识)往往比较复杂抽象,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问题所处的外部知识环境当中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点面碰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所谓点面碰撞,就是学生根据问题和自我内在知识结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若干个知识点,与“面”——问题所处的外部知识环境碰撞,积极回收碰撞所引发的各种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使问题的本质暴露出来。

点面碰撞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一是 “点”的创设;二是以点带面,求索引证。

例如,已知全集U 是全体自然数,子集A={x|x=2n ,n ∈N},子集B={x|x=4n ,n ∈N},那么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 B A U
⋃= (B )B A C U u ⋃= (C )B C A U u ⋃= (D )B C A C U u u ⋃=
这是考察集合关系(子集、补集)问题。

1、设“点”
实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外部问题和内在知识结构特点设计出如下的“点”:设全集U={1,2,3,4},则A={2,4},B={4}。

学生通过自主进行点的创设,就能较好地体验到从特殊迈向一般的认知规律。

2、点面碰撞
让学生以特例对选择项逐一试验:
对于选择项(A ),A ∪B={2,4}∪{4}={2,4},即U ≠A ∪B ;
对于选择项(B ),B A C u ⋃={1,3}∪{4}={1,3,4},即U ≠B A C u ⋃; 对于选择项(C ),
B C A u ⋃={2,4}∪{1,2,3}={1,2,3,4},即U=B C A u ⋃;
对于选择项(D ),B C A C u u ⋃={1,3}∪{1,2,3}={1,2,3},即U ≠B C A C u u ⋃.
因此,根据排除法,答案是C 。

进而以点带面,把思维由“点”向整个“面”延伸——对于集合A={x|x=2n ,n ∈N}和B={x|x=4n ,n ∈N},其内在联系与A={2,4}和B={4}有什么相通之处?这样,就能从“点”的对比(A={2,4}与B={4}的子集关系)当中发现A={x|x=2n ,n ∈N}与B={x|x=4n ,n ∈N}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到全集U 、集合A 、B 与集合B C u 、A C u 的关系,从点及面地得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