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合集下载

(解析版)湖南省株洲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

(解析版)湖南省株洲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3分,共60分)1.得Tc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13 B.43 C.56 D.99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也可能含有离子键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金属只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3.实验室制备Al(OH)3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A.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C.NaAlO2溶液中加入浓盐酸D.Al2O3溶于足量的热水中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B.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硅胶常用作食品、药品干燥剂D.生石灰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5.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CCl4分子数为N AB.4.0gNaOH固体溶于100 mL水中,得到1 mol/L的NaOH溶液C.常温常压,5.6gFe在足量Cl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D.分子总数为N 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 A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正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a>c>d>b B.a>b>c>d C.c>a>b>d D.b>d>c>a7.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H2B.HCl C.NH3D.CH4A.A B.B C.C D.D9.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Fe2+、NO3﹣、SO42﹣B.Al3+、NO3﹣、SO42﹣、AlO2﹣C.OH﹣、HCO3﹣、Cl﹣、K+D.Fe3+、K+、SCN﹣、Cl﹣10.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浓度为0.4mol/L,SO的浓度为0.7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 B.0.15mol/L C.0.2mol/L D.0.3mol/L11.为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CO2气体(HCl气体),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D.SiO2(H2SiO3),加热1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富集镁元素可用Ca(OH)2沉淀法B.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C.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过程中用氯气做还原剂D.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用蒸发结晶法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Ca2++2ClO﹣+H2O+SO2═CaSO3↓+2HClO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CaCO3↓+H2O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3Fe3++2H2O+NO↑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改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O2完全转化为SO3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C.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SO2、O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15.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甲、乙、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甲>乙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丙>乙D.金属性:丙<乙16.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浓度在5s时为1.0mol/L,在10s时为1.5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0.15 mol/(L•s)B.0.2 mol/(L•s)C.0.1 mol/(L•s)D.0.05mol/(L.s)17.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 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为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经外电路流向Zn极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1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0与NH4CI的反应C.甲烷在02中的燃烧反应D.灼热的炭与C02反应19.有机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0.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有剩余气体.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21.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CO(g)+H2O(g)═CO2(g)+H2(g)的△H=kJ•mol﹣1.(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出一种获得NaClO2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1)I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填化学式).(2)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3)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补充完整.2ClO2+H2O2+2=2ClO2﹣++2H2O.23.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1=mL,2=mL.(2)从你的理解看最先出现蓝色的一组实验是(填序号)25.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从下列选出)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6.电子工业中用过量的FeCl3溶液溶解电路板中的铜箔时,会产生大量废液.由该废液回收铜并得到净水剂(FeCl3•6H2O)的步骤如下:Ⅰ.在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Ⅱ.向I的滤渣中加入过量试剂A,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铜;Ⅲ.合并I和II中的滤液,通入足量氯气;Ⅳ.…,得到FeCl3•6H2O晶体.(1)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的离子方程式是.(2)试剂A是.(3)取少量步骤III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能够证明通入氯气足量的是.a.检验Cl2的存在b.检验Fe3+的存在c.检验Fe2+的不存在(4)完成步骤IV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是(填字母).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3分,共60分)1.得Tc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13 B.43 C.56 D.99【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判断.【解答】解:Tc中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99﹣43=56,电子数=质子数=43,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56﹣43=13,故选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也可能含有离子键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金属只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考点】化学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分析】A.铵盐为离子化合物,不含金属元素;B.阴离子可能具有氧化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可能为单质;D.金属在非水溶液中也可发生置换反应.【解答】解:A.铵盐为离子化合物,不含金属元素,则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也可能含有离子键,如氯化铵,故A正确;B.阴离子可能具有氧化性,如亚硫酸根离子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可能为单质,如Al,故C错误;D.金属在非水溶液中也可发生置换反应,如Na+KCl NaCl+K(g),故D错误;故选A.3.实验室制备Al(OH)3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A.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C.NaAlO2溶液中加入浓盐酸D.Al2O3溶于足量的热水中【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但不能溶于弱碱,所以实验室用弱碱和可溶性铝盐制取氢氧化铝.【解答】解:A.NaOH溶液为强碱溶液,能将氢氧化铝溶解,所以不适宜,故A错误;B.氨水属于弱碱,能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且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所以氨水最适宜,故B正确;C.盐酸能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但是氢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故C错误;D.Al2O3难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B.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硅胶常用作食品、药品干燥剂D.生石灰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析】A、常温下可用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B、氧化铁俗称铁红,是红棕色的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根据硅胶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的性质判断;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与氧化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常温下可用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故A正确;B、氧化铁俗称铁红,是红棕色的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B正确;C、硅胶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常用作实验室和食品、药品等的干燥剂,也可作催化剂载体,故C正确;D、维生素C是食品的抗氧化剂,而不是生石灰,故D错误;故选D.5.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CCl4分子数为N AB.4.0gNaOH固体溶于100 mL水中,得到1 mol/L的NaOH溶液C.常温常压,5.6gFe在足量Cl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D.分子总数为N 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B、将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则溶于体积大于100mL;C、求出铁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后铁变为+3价来分析;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均含2个氧原子.【解答】解: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A错误;B、将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则溶于体积大于100mL,则溶于的浓度小于1mol/L,故B错误;C、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反应后铁变为+3价,故0.1mol铁失去0.3mol电子即0.3N A 个,故C正确;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均含2个氧原子,故NA个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分子中含2N A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C.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正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a>c>d>b B.a>b>c>d C.c>a>b>d D.b>d>c>a【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正负极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泼性;根据电流方向判断金属活泼性.【解答】解:由a、b相连时a为负极得,a的活泼性大于b;由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得,a的活泼性大于c;由b、d相连时b为正极得,d的活泼性大于b;由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得,c的活泼性大于d.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c>d>b故选A.7.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H2B.HCl C.NH3D.CH4【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解答】解:由n==可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等质量时含有的分子数越少,因M(HCl)>M(NH3)>M(CH4)>M(H2),则等质量时HCl的分子数最少.故选B.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只有温度一个变量;B.铝和铁为不同金属,且铝粉接触面积大;C.蒸馏水中不含氯离子,则加硝酸银不生成沉淀;D.钠与煤油不反应,Na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解答】解:A.只有温度一个变量,则图装置可完成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B.铝和铁为不同金属,且铝粉接触面积大,该实验中多个变量,不能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故B错误;C.蒸馏水中不含氯离子,则加硝酸银不生成沉淀,则图装置可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海水中Cl﹣能否蒸馏除去,故C正确;D.钠与煤油不反应,Na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则图中装置可用Na块检验乙醇分子存在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故D正确;故选B.9.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Fe2+、NO3﹣、SO42﹣B.Al3+、NO3﹣、SO42﹣、AlO2﹣C.OH﹣、HCO3﹣、Cl﹣、K+D.Fe3+、K+、SCN﹣、Cl﹣【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亚铁离子;B.铝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氰化铁,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H+、Fe2+、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 正确;B.Al3+、AlO2﹣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C.OH﹣、HCO3﹣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Fe3+、SCN﹣之间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10.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浓度为0.4mol/L,SO的浓度为0.7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 B.0.15mol/L C.0.2mol/L D.0.3mol/L【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c(K+)+3c(Al3+)=2c(SO42﹣),据此计算.【解答】解: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 ﹣1,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c(K+)+3c(Al3+)=2c(SO42﹣),所以c(K+)+3×0.4mol•L ﹣1=2×0.7mol•L﹣1,解得c(K+)=0.2mol•L﹣1.故选:C.11.为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CO2气体(HCl气体),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D.SiO2(H2SiO3),加热【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NaOH可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B.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C.二者都与饱和的Na2CO3溶液反应;D.H2SiO3分解可生成SiO2.【解答】解:A.NaOH可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加入适量NaOH,可除去杂质,故A正确;B.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可用于除杂,故B正确;C.二者都与饱和的Na2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C错误;D.H2SiO3分解可生成SiO2,可用加热的方法除杂,故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富集镁元素可用Ca(OH)2沉淀法B.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C.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过程中用氯气做还原剂D.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用蒸发结晶法【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海水中镁离子的浓度较低,需要富集;B、根据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分析;C、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是将海水暴晒得到,利用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解答】解:A、海水中镁离子的浓度较低,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可得氢氧化镁沉淀,实现了镁的富集,故A正确;B、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故B正确;C、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所以氯气做氧化剂,故C错误;D、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是将海水暴晒得到,利用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用蒸发结晶法,故D正确;故选C.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Ca2++2ClO﹣+H2O+SO2═CaSO3↓+2HClO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CaCO3↓+H2O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3Fe3++2H2O+N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钙;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二氧化硫被次氯酸钙氧化为硫酸盐;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亚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解答】解:A、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2═HCO3﹣+HClO,故A错误;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硫酸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SO42﹣+Cl﹣+2H+如果溶液不是很稀,需要用CaSO4沉淀代替SO42﹣,同时前面加Ca2+,故B错误;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4OH ﹣+Mg2++2HCO3﹣=Mg(OH)2↓+2CaCO3↓+2H2O,故C错误;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3Fe3++2H2O+NO↑,故D正确;故选D.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改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O2完全转化为SO3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C.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SO2、O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是动态平衡,故B错误;C、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SO、O2和SO3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SO、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1:1,也可能不是1:1:1,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C.15.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甲、乙、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原子半径:甲<乙B.最外层电子数:甲>乙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丙>乙D.金属性:丙<乙【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由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甲、乙、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甲为Be、乙为Na、丙为Mg.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越大;B.甲、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1;C.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金属性减弱.【解答】解:由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甲、乙、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甲为Be、乙为Na、丙为Mg.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甲<乙,故A正确;B.甲、乙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1,最外层电子数:甲>乙,故B正确;C.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Na>M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NaOH>Mg(OH)2,故C错误;D.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丙<乙,故D正确,故选:C.16.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浓度在5s时为1.0mol/L,在10s时为1.5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0.15 mol/(L•s)B.0.2 mol/(L•s)C.0.1 mol/(L•s)D.0.05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根据v=进行计算.【解答】解: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浓度在5s时为1.0mol/L,在10s时为1.5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0.1mol/L•L,故选C.17.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 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为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经外电路流向Zn极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分析】A.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知,Zn失电子而作负极,负极上OH﹣参加反应导致其浓度减小;B.该原电池中,Zn是负极、Ag2O是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C.电池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Ag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Zn 是负极、Ag2O是正极;D.失电子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知,Zn失电子而作负极,负极上OH﹣参加反应导致其浓度减小,溶液的碱性降低,pH减小,故A错误;B.该原电池中,Zn是负极、Ag2O是正极,电子从负极Zn沿导线流向正极Ag2O,故B错误;C.电池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Ag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Zn 是负极、Ag2O是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2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1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0与NH4CI的反应C.甲烷在02中的燃烧反应D.灼热的炭与C02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 与NH4Cl反应、高温下C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铝片与稀H2SO4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选;B.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C 不选;D.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吸热反应,故D选;故选:D.19.有机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有机物中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酯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和加聚反应,则①②④正确;含有羧基和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则⑤正确;该有机物为烃的衍生物,C的化合价不是最高价,可燃烧,则③正确,故选D.20.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有剩余气体.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分析】盐酸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可以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氧气不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是固体质量增加的反应.【解答】解: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即正确的是①④.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21.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1)反应CO(g)+H2O(g)═CO2(g)+H2(g)的△H=﹣41.2kJ•mol﹣1.(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小于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蒸汽重整的两个反应CH4(g)+2H2O(g)=CO2(g)+4H2(g)减CH4(g)+H2O(g)=CO(g)+3H2(g),可得反应:CO(g)+H2O(g)=CO2(g)+H2(g),据此计算反应热;(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烷氧化的活化能低于蒸气重整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1)根据盖斯定律,由蒸汽重整的两个反应CH4(g)+2H2O(g)=CO2(g)+4H2(g)减CH4(g)+H2O(g)=CO(g)+3H2(g),可得反应:CO(g)+H2O(g)=CO2(g)+H2(g),故△H=165.0kJ/mol﹣206.2kJ/mol=﹣41.2kJ/mol,故答案为:﹣41.2;(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烷氧化的活化能低于蒸气重整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故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小于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小于.2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出一种获得NaClO2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株洲市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株洲市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株洲市二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S—32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2. 2HI(g) H2(g)+I2(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升高温度,不影响活化分子百分数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 逆反应的活化能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3.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Cu(s)+2H+(aq)=Cu2+(aq)+H2(g) ΔH=+64.39kJ/mol2H2O2(l)=2H2O(l)+O2(g) ΔH=-196.46kJ/molH22(g)=H2O(l) ΔH=-285.84kJ/mol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aq)和H2O(l)的反应热ΔH等于()A.-417.91kJ·mol-1B.-319.68 kJ·mol-1 C.+546.69 kJ·mol-1D.-448.46 kJ·mol-14.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 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浓度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1·mi 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 )A.1 B.2 C.3 D.45.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A.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Cu与浓硫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6.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m,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2011秋•黑龙江校级期末)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A.CH4(g)+O2(g)=2H2O(l)+CO(g)△H1B.S(s)+O2(g)=SO3(s)△H2C. C6H12O6(s)+6O2(g)=6CO2(g)+6H2O(l)△H3D. 2CO(g)+O2(g)=2CO2(g)△H4考点:燃烧热.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生成产物中一氧化碳是不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A不选;B、硫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不选;C、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选;D、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2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概念中量的分析,氧化物稳定性的判断,题目较简单.2.(3分)(2014秋•高台县校级期末)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3.(3分)(2012•南京模拟)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在反应中,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压强会引起平衡的移动;D、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解答:解:A、在反应中,加入一种故体反应物,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是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故B正确;C、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是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注意每个因素的使用情况是解答的关键.4.(3分)(2008•佛山二模)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2n mol AB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B、无法判断气体的浓度是否变化,无法判断平衡状态;C、A和AB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D、体积分数不变,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答: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2n mol AB,都是正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A错误;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无法判断浓度是否变化,故B错误;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二者化学计量数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B,注意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关系.5.(3分)(2013秋•和平区期末)反应:L(s)+a G(g)⇌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 a>b D. a+1<b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象曲线的变化特点可知,升高温度,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方向为吸热反应,增大压强,G的体积分数增大,则平衡向生成G的方向移动,说明a<b.解答:解:A、升高温度,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方向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升高温度,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方向为吸热反应,故B正确;C、增大压强,G的体积分数增大,则平衡向生成G的方向移动,说明a<b,故C错误;D、L为固体,压强对固体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压强改变平衡发生移动时只取决于气体的计量数关系大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曲线变化特点,从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的趋势判断反应的特征.6.(3分)(2012秋•哈尔滨期末)已知450℃时,反应H2(g)+I2(g)⇌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A. 50 B. 0.02 C. 100 D.无法确定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指,一定温度下,可逆达到平衡,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故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相同温度下,正、逆两个方向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解答:解: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相同温度下,正、逆两个方向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已知450℃时,反应H2(g)+I2(g)⇌2HI(g)的K=50,所以在450℃时,反应2HI(g)⇌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0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衡常数的书写、计算等,比较基础,掌握平衡常数的书写与意义即可解答.7.(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已知Ksp(AgX)=1.8×10﹣10,Ksp(AgY)=5.0×10﹣13,Ksp(AgZ)=8.3×10﹣17.某溶液中含有X﹣、Y﹣、Z﹣三种离子,其浓度均为0.01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最后出现沉淀的是()A. AgX B. AgY C. AgZ D.无法确定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版权所有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判断各沉淀生成时所需银离子的浓度,从而判断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解答:解:AgX、AgY、AgZ的浓度积(mol2/L2)分别为:1.8×10﹣10、5.0×10﹣13、8.3×10﹣17;当生成AgX沉淀时,所需银离子的浓度c(Ag+ )==1.8×10﹣8mol/l;当生成AgY沉淀时,所需银离子的浓度c(Ag+ )==5.0×10﹣11mol/l;当生成AgZ沉淀时,所需银离子的浓度c(Ag+ )==8.3×10﹣15mol/l;所以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Z、AgY、AgX,所以最后沉淀的是AgX;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越小,溶解度越小,越易形成沉淀.8.(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Cl(aq)+NaOH(aq)═NaCl(aq)+H2O(l)△H<0B.2CH3OH(l)+3O2(g)═2CO2(g)+4H2O(l)△H<0C.Zn(s)+CuSO4(aq)═ZnSO4(aq)+Cu(s)△H<0D.2H2(g)+O2(g)═2H2O(l)△H<0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版权所有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HCl与NaOH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A选;B、甲醇的燃烧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不选;C、置换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不选;D、氢气的燃烧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具备的条件,明确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9.(3分)(2012春•鲤城区校级期末)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该电池在放电时的反应如下:PbO2(s)+Pb(s)+2H2SO4(aq)═2PbSO4(s)+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PbO2是电池的负极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SO42﹣(aq)﹣2e﹣═PbSO4(s)C.铅蓄电池属于一次性电池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版权所有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蓄电池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正负极;B、根据电池反应式确定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C、根据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概念分析;D、根据电池反应式判断溶液的变化来确定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解答:解:A、蓄电池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装置中Pb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Pb是负极,故A错误;B、负极上Pb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即Pb(s)+SO42﹣(aq)﹣2e﹣=PbSO4(s),故B正确;C、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的电池为二次电池,所以铅蓄电池为二次电池,故C错误;D、电池放电时,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水,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酸性减弱,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电解池和原电池.10.(3分)(2013秋•延吉市校级期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难溶于水B.溶液中存在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C.水溶液的导电性差D.熔融状态时不导电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版权所有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特点是不完全电离,据此即可解答.A.物质的溶解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B.弱电解质的特点是不完全电离;C.水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D.熔融状态时导电与否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解答:解:A.不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判断是否为弱电解质,即溶解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A错误;B.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既有电解质的分子又有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如水就是,水是弱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既有水分子,又有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在水中难溶,水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所以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故C错误;D.熔融状态时不导电,说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不是弱电解质的特征,如蔗糖是非电解质,熔化时不导电,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部分电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2S溶液的水解:S2﹣+2H2O⇌H2S+2OH﹣B.碳酸溶液的电离:H2CO3⇌CO32﹣+2H+C. 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D. NaHSO4溶液的电离:NaHSO4═Na++HSO4﹣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版权所有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离子方程式主要写出第一步即可;B.碳酸为二元弱酸,其大量共存分步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C.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D.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应该拆开.解答:解:A.Na2S溶液的水解分别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硫离子正确的水解方程式为:S2﹣+H2O⇌HS﹣+OH﹣,故A错误;B.碳酸为弱酸,碳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其电离方程式只写出第一步即可,碳酸的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HCO3﹣+H+,故B错误;C.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故C正确;D.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原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盐的水解原理、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电离方程式只写出第一步即可.12.(3分)(2012秋•清远期末)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 v(NH3)=0.2mol•L﹣1•s﹣1 B.v(O2 )=0.24 mol•L﹣1•s﹣1C. v(H2O)=0.25 mol•L﹣1•s﹣1 D. v(NO)=0.15 mol•L﹣1•s﹣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据此进行比较.解答:解:都表示为H2O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A、v(NH3)=0.2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O)=v(NH3)=×0.2mol•L﹣1•s﹣1=0.3mol•L﹣1•s﹣1,B、v(O2 )=0.24 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O)=v(O2)=×0.24mol•L﹣1•s﹣1=0.288mol•L﹣1•s﹣1,C、v(H2O)=0.25 mol•L﹣1•s﹣1;D、v(NO)=0.15 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O)=v(NO)=×0.15mol•L﹣1•s﹣1=0.225mol•L﹣1•s﹣1;故氨气表示的速率最快,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表示,难度不大,注意速率常用比较方法,1、归一法:按化学计量之比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进行比较,2、比值法,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表示速率越快.13.(3分)(2014春•濮阳期末)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SO2和O2起始时分别为20mol和10mol;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为()A. 10 mol和10% B. 20 mol和20% C. 20 mol和40% D. 20 mol和8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在相同的温度下,使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说明两平衡是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转化到一边,对应成分的物质的量相同,据此计算从SO3开始进行反应,达相同的平衡状态,需要SO3的物质的量;根据从SO2和O2起始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SO2,据此计算平衡时n(SO3),从SO3开始进行反应,达相同的平衡状态,SO3的物质的量相同,SO3的起始物质的量减去平衡时物质的量为转化的SO3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转化率.解答:解:在相同的温度下,使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说明两平衡是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转化到一边,对应成分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方程式2SO2(g)+O2(g)⇌2SO3(g)可知,20molSO2和10molO2完全转化,可得n(SO3)=n(SO2)=20mol,故从SO3开始进行反应,达相同的平衡状态,需要SO3的物质的量为20mol;从SO2和O2起始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SO2,转化的n(SO2)=20mol×80%=16mol,由硫元素守恒可知据平衡时n(SO3)=n(SO2)=16mol,所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达相同的平衡状态,SO3的物质的量相同为16mol,转化的SO3的物质的量为20mol﹣16mol=4mol,SO3转化率为×100%=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等效平衡等,难度中等,清楚等效平衡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4.(3分)(2013秋•黑龙江校级期末)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B.C.D.考点: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减小,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A、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B、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C、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图象中压强大小.15.(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2﹣B. pH值为1的溶液:Cu2+、K+、Mg2+、NO3﹣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Na+、HCO3﹣、Br﹣、Ba2+D.所含溶质为Na2CO3的溶液:K+、SO42﹣、NO3﹣、Al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版权所有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硫离子能够与氢离、铁离子反应;B.pH值为1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Cu2+、K+、Mg2+、NO3﹣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既能够与酸溶液反应,也能够与碱溶液反应;D.溶质为Na2CO3的溶液,铝离子能够与碳酸钠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解: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S2﹣离子能够与Fe3+、H+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该溶液为酸性溶液,Cu2+、K+、Mg2+、NO3﹣离子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CO3﹣能够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溶质为Na2CO3的溶液,Al3+离子能够与碳酸钠电离的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等.16.(3分)(2014春•大观区校级期中)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溶质为NaA、HA,则一定存在:c(A﹣)>c(Na+)>c(H+)>c(OH﹣)B.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c(A﹣)>c(OH﹣)>c(H+)C.若c(OH﹣)>c(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c(OH﹣)>c(A﹣)>c(H+)D.若溶液中c(A﹣)=c(Na+),则溶液一定呈中性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版权所有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NaA或NaA、HA或NaA、NaOH,利用电离和水解来分析离子浓度的关系.A、溶质为NaA、HA,酸的电离和盐的水解来分析;B、由溶质可能为NaA来分析;C、若c(OH﹣)>c(H+),利用溶质可能为NaA、NaOH来分析;D、由电荷守恒来分析c(OH﹣)、c(H+)的关系,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解答:解:A、若溶质为NaA、HA,二者等物质的量时且酸电离大于盐的水解存在c(A﹣)>c(Na+)>c(H+)>c(OH﹣),若二者等物质的量且盐的水解大于酸的电离,则存在c(Na+)>c(A﹣)>c(OH﹣)>c(H+),故A错误;B、溶质若为NaA,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则存在c(Na+)>c(A﹣)>c(OH﹣)>c(H+),故B错误;C、若c(OH﹣)>c(H+),溶质可能为NaA、NaOH,且NaOH的物质的量较大时存在c(Na+)>c(OH﹣)>c(A﹣)>c(H+),故C错误;D、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A﹣),溶液中c(A﹣)=c(Na+),则c(OH﹣)=c(H+),溶液为中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电离、水解的程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学会利用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17.(17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1)在一定条件下,xA+yB⇌zC,达到平衡,试填写下列空白:①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大于z(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已知C是气体,且x+y=z,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A、B的状态中至少有一种是非气体.③若B、C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用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为非气体.④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2)已知:①2CO(g)+O2(g)═2CO2(g)△H1=﹣566KJ/mol,②C(s)+O2(g)═CO2(g)△H2=﹣394KJ/mol,则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g)△H=﹣110.5 KJ/mol.(3)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A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A(g)+2B(s)⇌2C(g).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的平均反应速率v(C)=0.05mol/(L•min).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①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据此判断;②C是气体,且x+y=z,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可发生移动,说明X、Y至少有1种不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③B、C是气体,增加A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固体或纯液体;④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2)利用盖斯定律,将②﹣①×,可得C(s)+O2(g)═CO(g),反应热随之相减,可求得反应热;(3)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化学计量数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化学计量数幂之积,可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根据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可判断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根据v=可计算速率.解答:解:(1)①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x+y>z,故答案为:大于;②C是气体,且x+y=z,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可发生移动,说明X、Y至少有1种不是气体,逆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非气体;③B、C是气体,增加A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固体或纯液体,即A为非气态,故答案为:非气体;④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已知:①2CO(g)+O2(g)═2CO2(g)△H1=﹣566.0kJ/mol②C(s)+O2(g)═CO2(g)△H2=﹣393.5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①×,可得C(s)+O2(g)═CO(g),则:△H=﹣393.5kJ•mol﹣1+566.0kJ/mol×=﹣110.5 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g)△H=﹣110.5 KJ/mol,故答案为:C(s)+O2(g)═CO(g)△H=﹣110.5 KJ/mol(3)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化学计量数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化学计量数幂之积,可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的物质的量越少,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v=可知v(C)==0.05mol/(L•min),故答案为:;放热;0.05mol/(L•mi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热的计算、平衡常数、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盖斯定律的运用,难度不大.18.(17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1)25°C时,NaOH和Na2CO3两溶液的pH均为11.①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依次为:1×10﹣11mol/L、0.001mol/L.②Na2CO3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 HCO3﹣+OH﹣.(2)如图是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的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①仪器A的名称是酸式滴定管;②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为0.80mL mL,所用盐酸的实际体积为22.00mL mL.(3)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032﹣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4)在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C.A.+=++2B.=++C.=2{++}D.=+.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的应用;中和滴定.版权所有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1)①氢氧化钠为强碱溶液,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为水电离的,据此进行计算;②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示碱性;(2)根据仪器的结构来分析;根据滴定管的结构与精确度为0.01mL进行解答;(3)设计实验使溶液中的CO32﹣由有到无,再根据酚酞的颜色变化起作用的是否是碳酸根离子;(4)A.碳酸钠溶液中一定满足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判断;B.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一定相等,根据质子守恒进行判断,碳酸分子中结合了2个H离子;C.根据碳酸钠溶液中物料守恒进行判断;D.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只是部分水解,碳酸根离子浓度远远大于+.解答:解:(1)①25℃时,pH值都等于11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水电离的氢离子为:1×10﹣11mol/L;pH=11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故答案为:1×10﹣11mol/L;0.001mol/L;②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溶液显示碱性,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2)该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活塞,所以仪器的名称为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为0.80mL,滴定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为22.80mL,实际上所用的盐酸体积为:22.80mL﹣0.80mL=22.00mL,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0.80mL;22.00mL;(3)为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就设计一个使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由有到无的实验,根据溶液中酚酞颜色的变化判断,方法为: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无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Zn(s)+1/2O2(g) = ZnO(s) ΔH=-351.5 kJ·mol-1;Hg(l)+1/2O2(g) = HgO(s) ΔH=-90.84 kJ·mol-1,则锌汞电池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HgO(s) = ZnO(s)+Hg(l)的ΔH 为()A.ΔH= + 260.66 kJ·mol-1 B.ΔH= - 260.66 kJ·mol-1C.ΔH=- 442.34 kJ·mol-1 D.ΔH= + 442.34 kJ·mol-13. 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 + Q(g) R(g) + S(g)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4. 在系统命名法中下列碳原子主链名称是丁烷的是()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 (CH3)2D.(CH3)3CCH2CH2CH35. 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0.03 mol/(L·s) B.v(NO2)=0.7 mol/(L·min)C.v(N2)=0.4 mol/(L·min) D.v(CO2)=1.1 mol/(L·min)6.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 OH-。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w增大,pH不变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7.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①④⑤⑧B.②④⑤⑦⑧C.④⑤⑧D.③④⑤⑦⑧8.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酸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未干燥,带有水珠9.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烯烃的名称是()A.2,2-二甲基-3-丁烯B.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D.3,3-二甲基-1-丁烯10.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 NH3•H2OB. NaOHC. Na2CO3D. MgCO3 11.已知2-丁烯有顺、反两种同分异构体,在某条件下两种气体处于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B.顺-2-丁烯的燃烧热比反-2-丁烯大C.降温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顺-2-丁烯反应方向移动D.反-2-丁烯和顺-2-丁烯具有相同的熔沸点12.下列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使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度加快D.恒容容器中,在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发生改变1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A.①和②B.④和⑥C.①和③D.④和⑧14.铅蓄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其中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s) + Pb(s) + 2H2SO4(aq) = 2PbSO4(s)+ 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2e-= Pb2+ C.Pb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充电时,溶液酸性增强15.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生成的盐发生水解C.反应后溶液中c(A-) = c(M+) D.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16. 同一温度下,甲溶液的pH是3,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OH-)之比为( )A.3:5 B.5:3 C.100:1 D.1:10017.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乙烷和氧气,电极反应为2C2H6 + 36OH--28e-→4CO32-+24H2O ;14H2O + 7O2 + 28e-→28OH-,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B.在电解质溶液中CO32-向正极移动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D.参加反应的氧气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18.在0. 1mol/L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加入NaOH溶液D.加入稀HCl 19. 在pH=x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x,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K2SO4B.H2SO4C.Ba(OH)2D.AgNO320.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8分)22.(10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 2017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化学(理科)试题时量:90 分 分值: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N :14 O :16 S :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1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 OH —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 9N AB .25℃,1.01×105Pa ,64g S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3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 2 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 A2.下列有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吸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加热,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容易发生B .若某反应正向进行时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逆向进行时必为吸热反应C .由“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 .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 B .常温下,任何酸、碱之间发生反应,每生成 1mol 水时的反应热都相同 C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都能自发进行 D .升高温度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4.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 ,当它氧化生成 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 .26.0 kJB .51.9 kJC .155.8 kJD .467.3 kJ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C . C 2 H 4 (g) + 3O 2 (g) ══2CO 2(g)+2H 2O(l)∆H = -1411.0kJ / mol D . H + (aq) + OH - (aq) ══ H O(l) ∆H = -57.3kJ / mol6.反应 A (g )+3B (g )2C (g )+ 2D (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 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v (C )= 0.04 mol /(L ·s )B .v (B )= 0.06 mol /(L ·min )C .v (A )= 0.15 mol / (L ·min )D .v (D )= 0.01 mol /(L ·s )7.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 z C(g)。

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为正确值)()A.2NO2═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B.S(s)+O2(g)═SO2(g)△H=﹣296.8 kJ/mol(反应热)C.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热)D.C2H5OH(l)+2O2(g)═2CO (g)+3H2O(g)△H=﹣801 kJ/mol(燃烧热)3.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A.﹣332 B.+130 C.+350 D.﹣130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5.250℃和1.01×105Pa时,反应 2N2O5(g)=4NO2(g)+O2(g);△H=+56.76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变效应6.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7.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了催化剂.A.①②⑤B.④⑥ C.②⑤ D.③④⑤8.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用Hln表示)或弱碱,其分子形式与电离出的ln﹣形式颜色不同,在pH值不同的溶液中之所以能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于水后发生如下电离:Hln⇌H++ln﹣,已知在pH <3.1的溶液中呈红色,在pH>4.4的溶液中呈黄色,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Hln呈红色B.ln﹣呈黄色C.遇pH值介于3.1~4.4的溶液可能呈橙色D.Hln呈黄色9.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NaHCO3的电离:NaHCO3═H++CO32﹣+Na+B.Na2S的水解:S2﹣+2H2O⇌H2S+2OH﹣C.CH3COONH4的电离:CH3COONH4═NH4++CH3COO﹣D.FeCl3的水解:Fe3++3H2O⇌Fe(OH)3↓+3H+10.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c(OH﹣)<c(H+)的溶液C.PH<7的溶液D.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11.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可能pH=5 B.该溶液的pH一定是9C.该溶液的pH可能是7 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12.用水稀释0.1molL﹣1的醋酸溶液,其中随水的增加而增大的有()①H+的物质的量,②C(H+),③C(OH﹣),④,⑤.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 D.③④13.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15.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A.甲醇燃料电池B.镍镉电池C.锌锰电池D.铅蓄电池A.A B.B C.C D.D16.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17.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D(S),向家中通入6molA和2molB,向乙中通入1.5molA、0.5molB、3molC 和2molD,反应一段时间后都达到平衡,此时测的甲、乙两个容器中的C的体积分数都是0.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平衡时甲中的A的体积分数为0.4B.平衡时甲、乙两个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相等C.若平衡时两容器中的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8:5D.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的A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418.常温下,向20mL0.2mol/L H2C2O4溶液中滴加0.2mol/L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CaC2O4难溶于水].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Ⅱ代表的粒子是HC2O4﹣B.当V(NaOH)=2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HC2O4﹣)>c(C2O42﹣)>c(H+)>c(OH﹣)C.NaH C2O4溶液中:c(OH﹣)+c(C2O42﹣)=c(H+)+c(H2C2O4)D.向NaHC2O4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粉末并充分搅拌,溶液PH可能逐渐减小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请认真观察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热反应,(填“吸”或“放”)该反应的△H=(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241.8kJ/mol,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ol,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3)(Ⅱ)相对(Ⅰ)改变的外界条件是.20.25℃时,用0.1000mol/LHCl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酸碱滴定曲线;根据曲线可查出pH=7时,所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为19.50mL.回答下列问题:(1)NaOH溶液用滴定管量取.(填“酸式”或“碱式”)(2)滴定的指示剂可选择溶液.(填序号)①石蕊②酚酞(3)实验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为mol/L.(4)滴定后仰视读数,会使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1.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回答:(1)电池正极是.(填字母)(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填“是”或“否”),原因是.22.依据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25℃时,若体积为V 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 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 a<V b和a=0.5b,则 a的取值范围是.(2)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3)室温下,0.1mol/L NaClO溶液的pH 0.1mol/L Na2SO3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浓度均为0.1mol/L 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已知:H2SO3;K i1=1.54×10﹣2;K i2=1.02×10﹣7;HClO;K i1=2.95×10﹣8;H2CO3;K i1=4.3×10﹣7;K i2=5.6×10﹣11)23.有难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样品,可能含Al、Fe2O3、Cu2O、SiO2、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研究小组通过实验确定样品的成分.查阅资料知:①Cu2O+2H+═Cu+Cu2++H2O;②部分氢氧化物在溶液中沉淀的pH见表:物质Fe(OH)3Fe(OH)2Cu(OH)2开始沉淀的pH 1.8 6.3 5.2完全沉淀的pH 3.0 8.3 6.7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实验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NaOH溶液,有气体产生,过滤得固体A和无色溶液B;Ⅱ.向B中加入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白色沉淀完全溶解;Ⅲ.向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微热,固体完全溶解,得溶液C;Ⅳ.向C中加入NaClO,调节溶液的pH至4~5,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得到蓝绿色溶液D;Ⅴ.向D中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pH到7~8,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Ⅰ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2)由Ⅰ、Ⅱ知,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3)溶液C中除H+、Cu2+外一定还含有的阳离子是;为验证溶液C中存在该阳离子,可选用的试剂及对应的现象是.(4)Ⅳ中加NaClO的目的是.(5)由上述实验可以获得结论:原样品所有可能的成分组合为组合1:;组合2:;…(用化学式表示,空不够可以补充.)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除有新物质生成外,能量的变化也必然发生,从外观检测往往为温度的变化,即常以热量的变化体现;B.放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发生;D.反应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不等,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 正确;B.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故C正确;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在于相对能量的大小.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为正确值)()A.2NO2═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B.S(s)+O2(g)═SO2(g)△H=﹣296.8 kJ/mol(反应热)C.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热)D.C2H5OH(l)+2O2(g)═2CO (g)+3H2O(g)△H=﹣801 kJ/mol(燃烧热)【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方程式中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注;B、硫燃烧放热,焓变为负值,物质聚集状态,反应焓变符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C、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解答】A、物质聚集状态不同年龄不同,方程式中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注,故A错误;B、硫燃烧放热,焓变为负值,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反应焓变符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故B正确;C、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故C错误;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选项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稳定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主要是反应焓变和物质聚集状态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3.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A.﹣332 B.+130 C.+350 D.﹣130【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水分解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再结合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的关系来回答.【解答】解:已知①C(s)+H2O(g)═CO(g)+H2(g)△H=akJ•mol﹣1,②2C(s)+O2(g)═2CO(g)△H=﹣220kJ•mol﹣1①×2﹣②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和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在反应中,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压强会引起平衡的移动;D、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解答】解:A、在反应中,加入一种故体反应物,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是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故B正确;C、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是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注意每个因素的使用情况是解答的关键.5.250℃和1.01×105Pa时,反应 2N2O5(g)=4NO2(g)+O2(g);△H=+56.76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变效应【考点】焓变和熵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据此解答.【解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说明△H﹣T△S<0,所以△S一定大于0,是熵值增大的反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熵变与焓变对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影响,明确△H﹣T△S<0是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6.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逆反应速率不变;D.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解答】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A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B正确;C.减小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反应特点分析,注意: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7.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了催化剂.A.①②⑤B.④⑥ C.②⑤ D.③④⑤【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①生成物质量增大小于混合物总质量增大,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可能降低;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③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解答】解:①总质量不变,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若生成物质量增大小于混合物总质量增大,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可能降低,故①错误;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故②正确;③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但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故③错误;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故④错误;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故⑤正确;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故⑥错误;综上所述②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解答时注意从勒沙特列原理的角度分析.8.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用Hln表示)或弱碱,其分子形式与电离出的ln﹣形式颜色不同,在pH值不同的溶液中之所以能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于水后发生如下电离:Hln⇌H++ln﹣,已知在pH <3.1的溶液中呈红色,在pH>4.4的溶液中呈黄色,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Hln呈红色B.ln﹣呈黄色C.遇pH值介于3.1~4.4的溶液可能呈橙色D.Hln呈黄色【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甲基橙溶于水后发生如下电离:Hln⇌H++ln﹣,当溶液酸性较强时,抑制甲基橙电离,当溶液酸性减弱时,促进甲基橙电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当pH<3.1时抑制甲基橙电离,导致甲基橙溶液呈红色,说明Hln呈红色,故A正确;B.当pH>4.4时促进甲基橙电离,导致甲基橙溶液呈黄色,说明ln﹣呈黄色,故B正确;C.当pH值介于3.1~4.4时,溶液的颜色处于红色和黄色之间,可能呈橙色,故C正确;D.根据A知Hln呈红色,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方向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9.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NaHCO3的电离:NaHCO3═H++CO32﹣+Na+B.Na2S的水解:S2﹣+2H2O⇌H2S+2OH﹣C.CH3COONH4的电离:CH3COONH4═NH4++CH3COO﹣D.FeCl3的水解:Fe3++3H2O⇌Fe(OH)3↓+3H+【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B.硫离子为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C.醋酸铵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D.盐类水解为微弱的,电离生成氢氧化铁少量不能标注沉淀,应用可逆符号.【解答】解:A.NaHCO3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NaHCO3═HCO3﹣+Na+,故A错误;B.Na2S的水解,离子方程式:S2﹣+H2O⇌HS﹣+OH﹣,故B错误;C.CH3COONH4的电离,离子方程式:CH3COONH4═NH4++CH3COO﹣,故C正确;D.FeCl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3H+,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电解质强弱及电离方式,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c(OH﹣)<c(H+)的溶液C.PH<7的溶液D.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考点】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酸、碱、盐溶液中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B.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C.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D、.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解:A.酸、碱、盐溶液中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B.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如果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该溶液一定呈酸性,故B正确;C.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且温度未知,如100℃pH=6为中性,故C错误;D.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C为易错点,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11.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可能pH=5 B.该溶液的pH一定是9C.该溶液的pH可能是7 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考点】pH的简单计算;水的电离.【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25℃时,纯水中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4,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8<1×10﹣14,说明该溶液中的溶质抑制水电离,则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溶液.【解答】解: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25℃时,纯水中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4,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8<1×10﹣14,说明该溶液中的溶质抑制水电离,则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溶液,该溶液可能pH=5,不可能是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水电离的因素,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是酸碱性无关,酸或碱能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电离.12.用水稀释0.1molL﹣1的醋酸溶液,其中随水的增加而增大的有()①H+的物质的量,②C(H+),③C(OH﹣),④,⑤.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 D.③④【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用水稀释0.1mol/L醋酸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由CH3COOH⇌CH3COO﹣+H+可知,n(CH3COO﹣)、n(H+)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多,则C(CH3COO﹣)、c(H+)减小,则c (OH﹣)增大,加水促进电离,则c(CH3COOH)减少.【解答】解:①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H+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正确;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程度远远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c(H+)减小,故错误;③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程度远远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c(H+)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c(OH﹣)增大,故正确;④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氢离子浓度减小,醋酸浓度也减小,但氢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小于醋酸浓度减小的程度,所以氢离子和醋酸浓度比值增大,故正确;⑤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醋酸浓度也减小,但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小于醋酸浓度减小的程度,所以醋酸和醋酸根离子浓度比值减小,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难度较大,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程度远远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c(H+)减小,很多学生认为氢离子浓度增大,为易错点.13.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真题集萃.【分析】氢氧化钠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与浓度的氢氧化钠与一水合氨其中和能力是相同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NaOH完全电离,NH3•H2O部分电离,因此c(OH﹣)>c(Na+)>c ﹣)>0.1mol/L,c(Na+)=0.1mol/L,c(NH3•H2O)<0.1mol/L,故c(OH(NH3•H2O),故A错误;B、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c(Na+)=c(Cl﹣),即c(NH4+)+c(H+)=c(OH﹣),故B正确;C、加入盐酸至pH=7时,溶液呈中性,即c(H+)=c(OH﹣),那么c(NH4+)+c(Na+)=c(Cl ﹣),即c(Cl﹣)>c(Na+),故C错误;D、加入20mL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c(H+)>c(OH﹣),那么c(NH4+)+c(Na+)<c(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易错点为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考点】真题集萃;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B.=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解答】解: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3+,故A错误;B.=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中Fe2+(或Al)、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故C错误;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O2﹣、CO3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2015年高考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一定共存”的信息,题目难度不大.15.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A.甲醇燃料电池B.镍镉电池C.锌锰电池D.铅蓄电池A.A B.B C.C D.D【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分析】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则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O2+4H++4e﹣=2H2O或O2+2H2O+4e﹣=4OH﹣,以此来解答.。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O 16 I 127 S 32 K 39 Ba 137 Cu 64 Al 27 Cr 52 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A B C D物质小苏打漂白液单晶硅铁红有效成分NaHCO3 NaClO Si Fe2O3用途灭火器原料做消毒剂做光导纤维做涂料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B.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3.某酸性溶液中含有NO3-、SO42-离子,该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是()A.NH4+ B.Ba2+ C.HCO3- D.I-4.在2009年10月1日,新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正式实施,其中“溴酸盐(BrO3-)”这一潜在致癌物质被做了严格限制。

有关专家解释,矿泉水在开采过程中会含有少量溴化物(Br-),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经臭氧(O3)处理逐渐转化成溴酸盐。

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溴化物(Br-)得到电子B.该过程中臭氧(O3)是氧化剂,溴酸盐(BrO3-)是还原剂C.该过程中溴元素被还原,氧元素被氧化D.该过程中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 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6.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KNO3④H2O2铜粉能溶解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上述任一一种7.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 + 4H+ + NO3-Fe3+ + NO↑+ 2H2OB.实验室盛碱液的瓶子不用玻璃塞:SiO2 + 2OH-SiO32-+ H2OC.碳酸氢镁和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2++OH-+HCO3-=Ca CO3↓+H2O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ClO- + H2O + CO2 2HClO + CO32-8.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湖南株洲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湖南株洲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不需用该标准溶液润洗C.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D.蒸馏时若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可能会导致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3.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D.室温下,l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lN A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乙烯、HD③电解质:明矾、绿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5.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A,有果香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其中C能被催化氧化成醛,则A可能的结构共有()A.1种B.6种C.18种D.28种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锥形瓶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 ﹣═2 Al(OH)3↓+3BaSO4↓C.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2Cl﹣═SO2↑+Cl2↑+H2OD.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8.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B的第一电离能比Be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氧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6C.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D.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7.2的溶液一定显碱性9.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41.4gPbD.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10.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前,可先用稀硫酸酸化B.工业生产中常选用KOH作为沉淀剂C.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D.富集溴可用热空气吹出单质溴,原因是溴单质沸点低,易挥发11.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32﹣浓度的2倍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12.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已知AlN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6mol电子C.AlN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Al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13.在25℃101kPa下,①2Na(s)+O2(g)═Na2O(s)△H1=﹣414kJ/mol,②2Na(s)+O2(g)═Na2O2(s)△H2=﹣51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0,随温度升高生成Na20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下,Na202(s)+2Na(s)═2Na20(s)△H=﹣317kJ/mol1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 (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表中t2>t1):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mol0 1.20 0.60t10.80t2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30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5.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④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请回答:(1)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化合物WY的电子式为.(2)实验室用WX2与饱和食盐水来制某种气态有机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2Z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6.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生成的氧化锌可以防止酸性腐蚀.用该方法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FeTiO3+C+Cl2TiCl4+FeCl3+CO②TiCl4+O2TiO2+2Cl2(4)某新型“纸电池”以碳纳米管和金属锂为两极,造纸用的纤维素在一种离子液体M中溶解作隔离膜,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式为xLi+C(碳纳米管)Li x C,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Li+由正极向负极移动B.充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Li x C﹣xe﹣═xLi++CC.M可能为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17.(10分)(2015秋•株洲校级期中)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含氮物质的问题:(1)如图是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NO)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2)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H>0,已知该反应在2404℃时,平衡常数K=64×10﹣4.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4.0×10﹣2mol/L和3.0×10﹣3mol/L,此时反应(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总电池反应为N2H4+O2=N2+2H2O.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8.(10分)(2015秋•株洲校级期中)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2)通气后,应先点燃处的酒精灯,再点燃处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装置F的作用为.(3)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4)已知Mg3N2是离子化合物,证明Mg3N2是离子化合物实验依据是.19.(10分)(2013•屯溪区校级模拟)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其制备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SnCl2用盐酸而不用水直接溶解的原因是,加入Sn粉的作用是.(2)反应I生成的沉淀为Sn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检验沉淀已经“漂洗”干净的方法:.(4)反应Ⅱ硫酸的作用之一是控制溶液的pH,若溶液中c(Sn2+)=1.0mol•L﹣1,则应控制溶液pH.已知:K sp[Sn(OH)2]=1.0×10﹣26.(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0.(12分)(2015秋•株洲校级期中)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框图,回答问题:(1)①的反应类型是,③的反应类型是;(2)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则C的系统命名为:;A的结构简式为;(3)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⑨的化学方程式为;(4)H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结构的链状化合物共有种;写出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Ⅰ)能发生水解反应(Ⅱ)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Ⅲ)能发生银镜反应(Ⅳ)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3:2:1.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乙烯的化学性质.【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B、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次氯酸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C、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果蔬菜具有催熟的作用,易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D、草木灰中碳酸钾溶液中水解显碱性,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解答】解:A、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钠溶液反应是水解生成氢氧化钠显碱性,Na2CO3不可直接与油污反应,故A错误;B、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次氯酸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次氯酸见光分解,漂白粉失效,故B错误;C、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果蔬菜具有催熟的作用,乙烯含有不饱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C错误;D、当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则二者的水解作用相互促进,使N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因而肥效会降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的水解、漂白粉、高锰酸钾溶液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过程中实质的理解应用.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不需用该标准溶液润洗C.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D.蒸馏时若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可能会导致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考点】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试剂.【分析】A.带刻度仪器不能烘干;B.滴定管在量取或者盛装溶液时必须润洗,否则会导致原溶液被蒸馏水稀释;C.锥形瓶可以加热,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D.若在下方位置,将收集到低沸点馏分.【解答】解:A.不能用烘箱烘干带刻度仪器,会造成误差,故A错误;B.酸式滴定管在盛放标准液之前,为了避免滴定管中的少量蒸馏水将标准液稀释,应该先用标准液润洗,再盛放标准液,故B错误;C.可以给锥形瓶中液体进行加热,不过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D.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若在下方位置,将收集到低沸点馏分,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计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仪器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明确容量瓶、锥形瓶、滴定管的使用方法.3.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D.室温下,l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l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B、HCO3﹣既能水解又能电离;C、此反应转移转移15mol电子,生成4mol氮气;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几乎全部来自于氢氧化钠的电离,氢离子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解答】解:A、重水的摩尔质量为20g/mol,故18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含9mol 质子即9N A个,故A错误;B、HCO3﹣既能水解为H2CO3又能电离为CO32﹣,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故B错误;C、此反应转移转移15mol电子,生成4mol氮气,故当生成28g氮气即1mol氮气时转移3.75mol电子即3.75N A个,故C正确;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n=CV=0.1mol/L×1L=0.1mol几乎全部来自于氢氧化钠的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n=CV=10﹣13mol/L×1L=10﹣13mol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相等,故由水电离出的额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也为10﹣13mol,即10﹣13NA个,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乙烯、HD③电解质:明矾、绿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同素异形体;混合物和纯净物;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③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④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解答】解:①铝热剂是铝粉与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与,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二者是混合物,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①正确;②氯化钙、烧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但聚乙烯是混合物,HD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故②错误;③明矾、绿矾、硫酸钡均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故为电解质;冰醋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也为电解质,故③正确;④CH202,C2H402,C3H602,C4H802,结构不一定相似,可能是羧酸也可能是酯,不是同系物,故④错误;⑤C60、C70、金刚石、石墨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化合物、电解质、同系物、有机物的定义,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概念的区别.5.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A,有果香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其中C能被催化氧化成醛,则A可能的结构共有()A.1种B.6种C.18种D.28种【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分析】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为饱和一元酯,形成酯的羧酸与醇的碳原子总数为5,讨论羧酸与醇含有的碳原子,C能被催化氧化成醛,则C属于醇类并且结构中含有﹣CH2OH结构,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A,有果香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不属于羧酸类,属于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和丁醇酯化,丁醇有4种,其中能氧化为醛的醇有:1﹣丁醇,2﹣甲基﹣1﹣丙醇,甲酸只有一种,这样的酯有2种;若为乙酸和丙醇酯化,丙醇有2种,其中能氧化为醛的醇有:1﹣丙醇,乙酸只有一种,这样的酯有1种;若为丙酸和乙醇酯化,乙醇只有1种能氧化互为乙醛,丙酸有1种,这样的酯有1种;若为丁酸和甲醇酯化,甲醇只有1种,能氧化为甲醛,丁酸有2种,这样的酯有2种;故A可能的结构共有6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难度中等,关键是形成酯的羧酸与醇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利用数学法进行计算.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锥形瓶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考点】实验装置综合;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气体的制备与性质检验类实验.【分析】A.浓盐酸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B.浓硝酸在常温下与Fe发生钝化;C.开始NaOH过量不生成沉淀;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解答】解:A.浓盐酸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则有黄绿色气体产生,现象合理,故A正确;B.常温下,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不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现象不合理,故B错误;C.NaOH过量,开始不生成沉淀,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开始无现象,故C错误;D.草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但不能生成黑色沉淀,现象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 ﹣═2 Al(OH)3↓+3BaSO4↓C.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2Cl﹣═SO2↑+Cl2↑+H2OD.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亚铁离子硫离子氧化;B.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时,明矾与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铝离子完全转化成偏铝酸根离子;C.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硫酸钠;D.硫化银比氯化银更难溶,则氯化银悬浊液中滴加硫化钠会生成硫化银黑色沉淀.【解答】解:A.硫化亚铁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O3﹣+FeS+4H+=Fe3++S+NO↑+2H2O,故A错误;B.明矾[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硫酸铝钾与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故B错误;C.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H2SO4(浓)═Na2SO4+2HCl↑,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2Cl﹣+H2SO4(浓)═SO42﹣+2HCl↑,故C错误;D.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则实现了沉淀转化,会会观察到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l+S2﹣═Ag2S↓+2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8.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B的第一电离能比Be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氧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6C.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D.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7.2的溶液一定显碱性【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溶液pH的定义.【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Be原子2s能级为全满稳定状态,能量降低;B、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C、反应进行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D、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c(OH﹣)相对大小.【解答】解:A、Be原子2s能级为全满稳定状态,能量降低,Be的第一电离能比B大,故A错误;B、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氧族元素除氧元素外,其它元素最高正价是+6,故B错误;C、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故C正确;D、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c(OH﹣)相对大小,温度低于25℃,水的离子积降低,中性时c(H+)<10﹣7mol/L,PH>7,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离能、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溶液酸碱性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D选项要注意溶液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c(OH﹣)相对大小.9.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41.4gPbD.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Ca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生成反应H2(g)+Cl2(g)=2HCl (g),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a+2Cl﹣﹣2e﹣=CaCl2,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PbSO4+2e﹣+2Li+=Li2SO4+P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结合电解方程式计算.【解答】解:A.常温下,电解质不是熔融态,离子不能移动,不能产生电流,因此连接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故A正确;B.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根据电极方程式PbSO4+2e﹣+2Li+=Li2SO4+Pb,可知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05molPb,质量为10.35g,故C错误;D.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PbSO4+2e﹣+2Li+=Li2SO4+Pb,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注意根据总反应式结合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易错点为D,注意把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题目难度中等.10.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前,可先用稀硫酸酸化B.工业生产中常选用KOH作为沉淀剂C.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D.富集溴可用热空气吹出单质溴,原因是溴单质沸点低,易挥发【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卤族元素;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海水开发利用:空气吹出法是用于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中一种工艺是在预先经过酸化的浓缩海水中,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继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汽和吸收剂二氧化硫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也就是得到富集溴.然后,再用氯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应加入试剂进行除杂,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镁形成氢氧化镁沉淀.A.在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氯气和溴单质与水之间发生反应,向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B.选用KOH作为沉淀剂不经济,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C.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应加入试剂进行除杂,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D.溴单质沸点低,易挥发,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的目的.。

湖南省株洲市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1

湖南省株洲市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1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5年下学期期终考试试卷高二年级化学(理科)命题人:宾群英审题人:史启友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1..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A.仅有②B.仅有②④C.仅有②③④D.全部符合要求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3.有A、B、C、D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②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③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DB.C>D>A>BC.D>A>B>CD.A>B>D>C 4.已知反应4CO+2NO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CO)=1.5 mol·L-1·min-1B.v(NO2)=0.7 mol·L-1·min-1C.v(N2)=0.4 mol·L-1·min-1D.v(CO2)=1.1 mol·L-1·min-15.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6.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 NH+4+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A.①②③⑤B.③⑥C.③D.③⑤7.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Al3+、HCO-3、NO-3B.AlO-2、Cl-、Al3+、K+C.NH+4、Na+、CH3COO-、NO-3D.Na+、NO-3、ClO-、I-8.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32O2(g)===SO2(g)+H2O(g)ΔH12H2S(g)+SO2(g)===32S2(g)+2H2O(g)ΔH2H2S(g)+12O2(g)===S(g)+H2O(g)ΔH32S(g)===S2(g)ΔH4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A.ΔH4=23(ΔH1+ΔH2-3ΔH3) B.ΔH4=23(3ΔH3-ΔH1-ΔH2)C.ΔH4=32(ΔH1+ΔH2-3ΔH3) D.ΔH4=32(ΔH1-ΔH2-3ΔH3)9.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10.根据右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烧杯a中的溶液pH降低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11.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 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 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 kJ·mol-112.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A.pH<7的溶液B.c(H+)=c(OH-)的溶液C.c(H+)=1×10-7 mol·L-1D.c(H+)>c(OH-)的溶液13.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S-32 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前,我国许多地区酸雨现象十分严重。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和民用上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B.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C.汽车排出大量含碳氧化物的尾气D.人口膨胀,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答案】A考点:酸雨的形成2.根据气象台天气预报,出现大雾天气将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悬浊液B.胶体C.乳浊液D.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雾属于胶体,选B。

考点:胶体的判断【名师点睛】生活中的烟、云、雾,豆浆、牛奶等都属于胶体,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3.下列试剂可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保存的是()A.硫酸B.氢氟酸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和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不反应,所以能用带磨口的玻璃塞的玻璃瓶保存,选A;B、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所以不能使用玻璃瓶保存,错误,不选B;C、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粘性,能将塞子和瓶口粘连,所以不能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错误,不选C;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具有粘性,发生粘连,不能使用玻璃塞,不选D。

考点:二氧化硅的性质,试剂的保存方法4.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OH-、HCO3-、Na+B.Cu2+、NH4+、OH-C.Ba2+、K+、NO3-D.Ag+、Cl-、SO42-【答案】C考点:离子共存【名师点睛】离子共存是考试必考的题目,需要注意离子之间发生复分解或氧化还原反应都不能共存,尤其注意题干有要求的习题,例如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或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等,考虑在原离子组的基础上还有大量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存在。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B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Zn(s)+1/2O2(g) = ZnO(s) ΔH=-351.5 kJ·mol-1;Hg(l)+1/2O2(g) =HgO(s) ΔH=-90.84 kJ·mol-1,则锌汞电池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HgO(s) = ZnO(s)+Hg(l)的ΔH为 ( ) A.ΔH= + 260.66 kJ·mol-1 B.ΔH= - 260.66 kJ·mol-1C.ΔH=- 442.34 kJ·mol-1 D.ΔH= + 442.34 kJ·mol-1(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最快的是( )A.v(CO)=0.03 mol/(L·s) B.v(NO2)=0.7 mol/(L·min)C.(N2)=0.4 mol/(L·min) D.(CO2)=1.1 mol/(L·min)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①④⑤⑧ B.②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8.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酸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未干燥,带有水珠9.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烯烃的名称是( )A.2,2-二甲基-3-丁烯 B.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10.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 NH3•H2OB. NaOHC. Na2CO3D. MgCO311.已知2-丁烯有顺、反两种同分异构体,在某条件下两种气体处于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B.顺-2-丁烯的燃烧热比反-2-丁烯大C.降温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顺-2-丁烯反应方向移动D.反-2-丁烯和顺-2-丁烯具有相同的熔沸点12.下列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使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度加快D.恒容容器中,在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发生改变1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①和② B.④和⑥ C.①和③ D.④和⑧14.铅蓄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其中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s) + Pb(s) + 2H2SO4(aq) = 2PbSO4(s)+ 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2e- = Pb2+ C.Pb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充电时,溶液酸性增强15.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碱过量B.生成的盐发生水解C.反应后溶液中c(A-) = c(M+) D.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16. 同一温度下,甲溶液的pH是3,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OH-)之比为( )A.3:5 B.5:3 C.100:1 D.1:10017.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乙烷和氧气,电极反应为2C2H6+ 36OH--28e-→4CO32-+24H2O ;14H2O + 7O2+ 28e-→28OH-,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B.在电解质溶液中CO32-向正极移动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D.参加反应的氧气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18.在0. 1mol/L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 B.降温 C.加入NaOH溶液 D.加入稀HCl19. 在pH=x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x,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K2SO4B.H2SO4C.Ba(OH)2D.AgNO320.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8分)22.(10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株洲十八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湖南省株洲十八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十八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氯酸钾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C.物质燃烧反应D.实验室制H2的反应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D.CH4(g)+O2(g)═CO2(g)+H2O(l)△H═﹣890 kJ•mol﹣1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A.2H2(g)+O2(g)═2H2O(g)△H=﹣Q12H2(g)+O2(g)═2H2O(l)△H=﹣Q2 B.S(g)+O2(g)═SO2(g)△H=﹣Q1S(s)+O2(g)═SO2(g)△H=﹣Q2C.C(s)+O2(g)═CO2(g)△H=﹣Q1C(s)+O2(g)═CO(g)△H=﹣Q2 D.H2(g)+Cl2(g)═2HCl(g)△H=﹣Q1 H2(g)+Cl2(g)═HCl(g)△H=﹣Q2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O(g)+O2(g)═CO2(g);△H=﹣283.0 kJ/molB.C(s)+O2(g)═CO(g);△H=﹣110.5 kJ/molC.H2(g)+O2(g)═H2O(g);△H=﹣241.8 kJ/mol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 kJ/mol5.分析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S(s,单斜)+O2(g)=SO2(g)△H=+297.16 kJ•mol﹣1B.S(s,单斜)+O2(g)=SO2(g)△H=﹣296.83 kJ•mol﹣1C.S(s,正交)+O2(g)=SO2(g)△H=﹣296.83 kJ•mol﹣1D.单斜硫比正交硫更稳定6.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发利用可燃冰是缓解能源紧缺的唯一途径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防治SO2污染D.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属不可再生资源7.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8.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l;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 (l)的△H为()A.+519.4 kJ•mol﹣1B.+259.7 kJ•mol﹣1C.﹣259.7 kJ•mol﹣1D.﹣519.4 kJ•mol﹣l9.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缩小容器的体积;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通入CO.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10.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NH3)=0.010mol/(L•s)B.(O2)=0.001mol/(L•s)C.(NO)=0.001mol/(L•s)D.(H2O)=0.045mol/(L•s)11.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 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 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A.(2)(5) B.(1)(3) C.(2)(7) D.(5)(6)12.2A(g)+B(g)⇌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A.V(A)=0.7mol.L﹣1.min﹣1B.V(B)=0.3mol.L﹣1.min﹣1C.V(C)=0.9mol.L﹣1.min﹣1D.V(D)=1.1mol.L﹣1.min﹣11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14.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H=﹣393.5kJ/mol;2H2(g)+O2(g)═2H2O(g)△H=﹣483.6kJ/mol.现有0.2mol炭粉和H2组成悬浮气,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 C.2:3 D.3:215.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多充O216.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时,容器内n(SO2)为()A.小于1.2mol B.大于1.2mol C.大于0.8mol D.小于0.8mol17.在合成氨反应中:N2+3H2⇌2NH3经过一段时间,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段时间内用V(H2)表示反应速率为V(H2)=0.45mol/(L•S),则这段时间为()A.0.44S B.1S C.1.33S D.2S18.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气)+Y (气)=nZ(气)+2W(气).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A.1 B.2 C.3 D.419.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是正值,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1B.N2(g)+3H2(g)═2NH3(g);△H=2(b﹣a)kJ•mol﹣1C.N2(g)+H2(g)═NH3(l);△H=(b+c﹣a)kJ•mol﹣1D.N2(g)+H2(g)═NH3(g);△H=(a+b)kJ•mol﹣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1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4kJ,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283.0kJ/mol和﹣726.5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kJ;②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22.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如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5)除(1)以外,上述图片的错误为.23.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H的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等于.(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P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为:.42242424422(1)实验记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记时,至时记时结束.(2)实验Ⅰ和Ⅱ研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Ⅲ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合理的实验数据.(3)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Ⅰ和Ⅳ研究对反应的影响.(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E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反应速率,活化能,反应热.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十八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氯酸钾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C.物质燃烧反应D.实验室制H2的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氯酸钾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物质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实验室制H2的反应可以是锌与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D.CH4(g)+O2(g)═CO2(g)+H2O(l)△H═﹣890 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解答】解: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45KJ热量,则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H为负值,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故选C.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A.2H2(g)+O2(g)═2H2O(g)△H=﹣Q12H2(g)+O2(g)═2H2O(l)△H=﹣Q2 B.S(g)+O2(g)═SO2(g)△H=﹣Q1S(s)+O2(g)═SO2(g)△H=﹣Q2C.C(s)+O2(g)═CO2(g)△H=﹣Q1C(s)+O2(g)═CO(g)△H=﹣Q2D.H2(g)+Cl2(g)═2HCl(g)△H=﹣Q1 H2(g)+Cl2(g)═HCl(g)△H=﹣Q2【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A、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要吸收能量;B、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C、一氧化碳是碳单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完全燃烧放热更多;D、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越多,伴随的能量变化越大.【解答】解:A、两个反应时都是氢气和氧气生成水,但第一个式子是生成气体,第二个是液态,从气态变为液态还要放出一定的热量,所以Q2>Q1,故A正确;B、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固体反应生气气体产生热量多,Q2<Q1,故B错误;C、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第一个是完全燃烧反应,第二个是不完全燃烧反应,那么放出的热量很明显是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多,所以Q2<Q1,故C错误;D、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成正比,故Q2=Q1,Q2<Q1,故D错误.故选A.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O(g)+O2(g)═CO2(g);△H=﹣283.0 kJ/molB.C(s)+O2(g)═CO(g);△H=﹣110.5 kJ/molC.H2(g)+O2(g)═H2O(g);△H=﹣241.8 kJ/mol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 kJ/mol【考点】燃烧热.【分析】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解答】解:A、CO的化学计量数为1,产物为稳定氧化物,△H代表燃烧热,故A正确;B、C的化学计量数为1,但产物不是稳定氧化物,△H不代表燃烧热,故B错误;C、H2的化学计量数为1,但产物不是稳定氧化物,△H不代表燃烧热,故C错误;D、C8H18的化学计量数为2,产物是稳定氧化物,△H不代表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A.5.分析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S(s,单斜)+O2(g)=SO2(g)△H=+297.16 kJ•mol﹣1B.S(s,单斜)+O2(g)=SO2(g)△H=﹣296.83 kJ•mol﹣1C.S(s,正交)+O2(g)=SO2(g)△H=﹣296.83 kJ•mol﹣1D.单斜硫比正交硫更稳定【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A、依据图象分析单斜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放热反应,反应焓变是297.16KJ/mol;B、依据图象分析单斜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放热反应,反应焓变是297.16KJ/mol;C、依据图象分析正交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放热反应,反应焓变是296.83 KJ/mol;D、图象可知单斜硫能量高于正交硫,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解答】解:A、依据图象分析单斜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放热反应,反应焓变是﹣297.16KJ/mol,故A错误;B、依据图象分析单斜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放热反应,反应焓变是297.16KJ/mol,S(s,单斜)+O2(g)=SO2(g)△H=﹣297.16 kJ•mol﹣1故B错误;C、依据图象分析正交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放热反应,反应焓变是296.83 KJ/mol,S(s,正交)+O2(g)=SO2(g)△H=﹣296.83 kJ•mol﹣1,故C正确;D、图象可知单斜硫能量高于正交硫,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稳定性单斜硫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C.6.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发利用可燃冰是缓解能源紧缺的唯一途径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防治SO2污染D.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属不可再生资源【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开发利用可燃冰是缓解能源紧缺的一种途径;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潮汐发电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C.脱硫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D.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解答】解:A.开发利用可燃冰是缓解能源紧缺的一种途径,还可开发潮汐能、太阳能,故A错误;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潮汐发电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防治SO2污染,防止酸雨形成,故C正确;D.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属可再生资源,故D错误.故选C.7.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2H2+O22H2O,1molH2O含有2molH﹣O键,1molH2中1mol H﹣H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依此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4﹣(2x+496kJ),解得x=436KJ,故选C.8.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l;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 (l)的△H为()A.+519.4 kJ•mol﹣1B.+259.7 kJ•mol﹣1C.﹣259.7 kJ•mol﹣1D.﹣519.4 kJ•mol﹣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已知方程式进行叠加,构造出目标反应式,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注意:(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2)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解答】解:已知: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1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H=﹣519.4kJ•mol ﹣1.即Zn(s)+HgO(s)=ZnO(s)+Hg(l),△H=﹣259.7kJ•mol﹣1.故选:C.9.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缩小容器的体积;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通入CO.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增大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措施,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还可以增大压强,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①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①正确;②C是固体,增加C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故②错误;③通入CO2,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④恒压下充入N2,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④错误;⑤恒容下充入N2,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⑥通入CO,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⑥正确.故选C.10.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NH3)=0.010mol/(L•s)B.(O2)=0.001mol/(L•s)C.(NO)=0.001mol/(L•s)D.(H2O)=0.045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根据ν=计算v(H2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其它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解答】解: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v(H2O)==0.001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NH3)=v(H2O)=×0.0015mol/(L•s)=0.001mol/(L•s),(O2)=v(H2O)=×0.0015mol/(L•s)=0.00125mol/(L•s),(NO)=v(H2O)=×0.0015mol/(L•s)=0.001mol/(L•s),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 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 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A.(2)(5) B.(1)(3) C.(2)(7) D.(5)(6)【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可逆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且只有两个:1.v正=v逆2.各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其它一切判据都是由这两个判据衍生出来的.【解答】解:(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即C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2)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a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故选;(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浓度也不变,所以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4)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该变的反应,当体积不变时,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5)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的化学反应,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消耗3amol B,也同时生成3amol B,即B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7)达平衡时,A、B、C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可能是1:3:2,也可能不是1:3:2,要根据反应开始时加入的A、B、C三种物质是否按1:3:2比例而定,所以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故选C12.2A(g)+B(g)⇌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A.V(A)=0.7mol.L﹣1.min﹣1B.V(B)=0.3mol.L﹣1.min﹣1C.V(C)=0.9mol.L﹣1.min﹣1D.V(D)=1.1mol.L﹣1.min﹣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将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进行比较,可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解答】解:将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为B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A.V(B)=V(A)=0.35mol.L﹣1.min﹣1;B.V(B)=0.3mol.L﹣1.min﹣1;C.V(B)=V(C)=0.3mol.L﹣1.min﹣1;D.V(B)=V(D)=0.275mol.L﹣1.min﹣1;比较各组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为A,故选A.1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A、根据③来判断反应的焓变大小;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根据反应的焓变来确定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D、根据反应③当温度低于13.2℃的环境时Sn的转化来判断.【解答】解:A、根据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则②﹣①=③,所以△H2﹣△H1=△H3>0,所以△H1<△H2,故A错误;B、根据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则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C、根据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焓变大于0,所以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根据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当温度低于13.2℃的环境时,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故选D.14.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H=﹣393.5kJ/mol;2H2(g)+O2(g)═2H2O(g)△H=﹣483.6kJ/mol.现有0.2mol炭粉和H2组成悬浮气,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 C.2:3 D.3:2【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C、H2燃烧放出的热量,以此来计算.【解答】解:设碳粉xmol,则氢气为(0.2﹣x)mol,则C(s)+O2(g)═CO2(g)△H=﹣393.5kJ/mol1 393.5kJx 393.5xkJ2H2(g)+O2(g)═2H2O(g)△H=﹣483.6kJ/mol2 483.6kJ(0.2﹣x)mol 241.8(0.2﹣x)kJ所以393.5xkJ+241.8(0.2﹣x)kJ=63.53kJ,解得x=0.1mol,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1mol=1:1,故选A.15.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多充O2【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可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如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应改变温度,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16.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时,容器内n(SO2)为()A.小于1.2mol B.大于1.2mol C.大于0.8mol D.小于0.8mol【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先根据反应进行到6min时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平均反应速率,然后根据此速率计算出3min时消耗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和剩余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时间越小,反应速率越大判断反应进行到3min时,密闭容器中SO2物质的量.【解答】解:当反应进行到6min时,二氧化硫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0.09mol/(L•min),按照此反应速率,3min时消耗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n(SO2)=3min×3L×0.09mol/(L•min)=0.81mol,由于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min内二氧化硫的浓度大于6min内的浓度,所以3min时消耗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大于0.81mol,反应进行到3min时,密闭容器中SO2物质的量小于(2mol﹣0.81mol)=1.19mol,故选A.17.在合成氨反应中:N2+3H2⇌2NH3经过一段时间,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段时间内用V(H2)表示反应速率为V(H2)=0.45mol/(L•S),则这段时间为()A.0.44S B.1S C.1.33S D.2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根据v=计算反应时间即可.【解答】解: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所以v(NH3)=v(H2)=0.3mol/(L•s)=,解得△t=2s.故选:D.18.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气)+Y (气)=nZ(气)+2W(气).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A.1 B.2 C.3 D.4【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先根据v=计算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解答】解: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v(Z):v(W)=0.01mol/L.min:0.02mol/L.min=n:2,解得n=1,故选:A.19.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是正值,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1B.N2(g)+3H2(g)═2NH3(g);△H=2(b﹣a)kJ•mol﹣1C.N2(g)+H2(g)═NH3(l);△H=(b+c﹣a)kJ•mol﹣1D.N2(g)+H2(g)═NH3(g);△H=(a+b)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新键形成所放出总能量计算反应热,然后根据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E为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活化能减生成物的活化能,所以N2(g)+H2(g)═NH3(g)△H=(a﹣b)kJ/mol,即N2(g)+3H2(g)═2NH3(g);△H=﹣2(b﹣a)kJ•mol﹣1,故BD错误;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根据盖斯定律有:N2(g)+H2(g)═NH3(l)△H=(a﹣b﹣c)kJ/mol,即:N2(g)+3H2(g)═2NH3(l)△H=2(a﹣b﹣c)kJ•mol﹣1;故A正确,C错误;故选:A.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B、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H的正负;D、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解答】解:A、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如碳酸氢铵的分解,故A错误;B、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如碳的燃烧,故B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H的正负,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D、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容易发生,碳与氧气的反应,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1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4kJ,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4H10(g)+13/2O2()2()2O(l)△H=﹣2900KJ/mol.(2)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283.0kJ/mol和﹣726.5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 2 858kJ;②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1)+O2()═()+2H2O(1)△H=﹣443.5 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1)依据燃烧热的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焓变的计算;(2)①由氢气的燃烧热可知水分解吸收的能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关系来计算;②根据CO和CH3OH的燃烧热先书写热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分析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1kg丁烷的物质的量为:=mol,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4kJ,则1mol丁烷完全反应放热×5×104kJ=2900KJ,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依据反应物和产物状态标注聚集状态和对应量下的反应热,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故答案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2)①由H2(g)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1知,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 (l)放出热量285.8kJ,即分解1mol H2O(l)为1mol H2(g)消耗的能量为285.8kJ,则分解10mol H2O(l)消耗的能量为285.8kJ×10=2858kJ,故答案为:2858;②由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②CH3OH(l)+3/2O2(g)=CO2(g)+2 H2O(l)△H=﹣726.5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②﹣①得反应CH3OH(l)+O2(g)=CO(g)+2 H2O(l),该反应的反应热△H=﹣726.5kJ•mol﹣1﹣(﹣283.0kJ•mol﹣1)=﹣443.5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 H2O(l)△H=﹣443.5kJ•mol﹣1;22.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如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器.(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5)除(1)以外,上述图片的错误为内外烧杯不一样高,热量散失大.【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5)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内外烧杯为一样高,否则,热量散失大.【解答】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50mol•L﹣1盐酸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60mL0.50mol•L﹣1盐酸代替上述溶液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相等;(5)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内外烧杯为一样高,否则,热量散失大,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内外烧杯不一样高,热量散失大.23.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H的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s)+Cl2(g)═PCl3(g)△H=﹣306kJ•mol﹣1.(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PCl3(g)+Cl2(g)△H=+93kJ•mol ﹣1.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等于25%.。

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B.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但并不能说明“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C.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银器能抑菌、杀菌,纳米银粒子填入内衣织物中,有抑菌、杀菌效果2.(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2016年巴西又将举办31届奥运会.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①②③④A NaCl K2SO4KCl (NH4)2SO4B Na2SO4K2SO4KCl NH4ClC NaCl K2SO4KCl NH4ClD Na2SO4K2SO4KCl (NH4)2SO4A.A、B.B、C.C、D.D、3.(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B.不慎将汞滴落到桌面上,应立即用抹布抹掉,再用较多的水冲洗C.甲烷易燃烧,点燃前要验纯,乙烯可以直接点燃D.镁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扑灭4.(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9N A②常温常压下,6.4g Cu与40mL 10mol•L﹣1浓HNO3作用,产生NO2分子的数目为0.2N A③水的摩尔质量就是N A个水分子的质量之和④某温度时,1L pH=6的纯水中含有1.0×10﹣6N A个H+⑤7.8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3N A⑥25℃时,7g 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 A个C﹣H键⑦25℃时,pH=12的NaHCO3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01N A⑧含N A个阴离子的Na2O2溶于水形成1L溶液,其浓度为1mol•L﹣1.A.①②⑦B.③⑤⑧C.④⑥ D.②③⑤⑥5.(3分)(2015•株洲一模)下列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离子组加入试剂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 Fe2+,NO3﹣,K+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B Fe3+,I﹣,ClO﹣氢氧化钠溶液3Fe3++3OH﹣=Fe(OH)3↓C Ba2+,HCO3﹣,Cl﹣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D Ag+,F﹣,NO3﹣过量浓氨水Ag++OH﹣=AgOH↓A.A B.B C.C D.D6.(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十”搭载的长二F改进型火箭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其中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B.废弃的金属、纸制品、塑料袋、玻璃都是可回收资源C.2013年1月2日,印度金矿附近村庄出现砷中毒病例,砷中毒与环境污染有关D.从2012年3月15日起,国家规定食用碘盐中碘含量为20~30 mg•kg﹣1,加碘盐中的碘以碘化钾形式存在7.(3分)(2015秋•莆田校级月考)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X 收集气体YA 碱石灰氯化氢水B 碱石灰氨气水C 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D 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溶液A.A B.B C.C D.D8.(3分)(2015•四川模拟)含氮废水中的N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发生以下反应:①NH4+(aq)+O2(g)=NO2﹣(aq)+2H+(aq)+H2O(l)△H=﹣273kL/mol②NO2﹣(aq)+O2(g)=NO3﹣(aq)△H=﹣73kL/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①②反应速率均加快B.室温下时0.1 mol/L HNO2(aq) pH>1,则NaNO2溶液显碱性C.NH4+(aq)+2O2(g)═NO3﹣(aq)+2H+(aq)+H2O(l)△H=﹣346kJ/molD.1 mol NH4+在①反应中与1 mol NO2﹣在②反应中失电子数之比为1:39.(3分)(2015•武清区模拟)综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Ⅱ的反应原理均是Zn+Cu2+=Zn2++CuB.Ⅰ、Ⅱ中均有电子转移,均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利用C.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SO4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D.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10.(3分)(2015•武清区模拟)在100℃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2NO2(g)⇌N2O4(g)△H<0]容器物质起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ⅠN2O40.100 0.040NO20 0.120ⅡN2O40 0.014NO20.100 0.0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B.平衡时,Ⅰ、Ⅱ中上述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2K(Ⅱ)C.平衡后,升高相同温度,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ν(Ⅰ)<ν(Ⅱ)D.平衡后,升高温度,Ⅰ、Ⅱ中气体颜色都将变深11.(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①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7g氯化钠晶体;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mL溴水;⑤用试管高温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⑥用250mL容量瓶配制250mL 0.2mol•L﹣1的NaOH溶液;⑦用浓盐酸清洗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⑧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A.①②④B.②③④⑤ C.③⑥⑦D.②⑤⑥⑧12.( 3分)(2013秋•包河区校级期中)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①KNO3溶液KOH 滴入稀HNO3同时用pH试纸测定至溶液呈中性②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并过滤③H2CO2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④BaSO4BaCO3加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3分)(2015春•辽宁校级期末)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B.Na与O2反应的产物:C.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后铝的存在形式:D.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后铝的存在形式:14.(3分)(2014•西昌市模拟)某10mL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AlO2﹣、SiO32﹣、SO42﹣、K+、Na+、Fe3+、Mg2+、Al3+等离子,向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生成沉淀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溶液肯定含有OH﹣,CO32﹣,AlO2﹣,SiO32﹣,Na+B.若原溶液中只含有某一种阳离子(不考虑水电离出引厂来的氢离子)且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那么该离子在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C.n(CO32﹣):n(AlO2﹣)=3:4D.a值肯定等于4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8分.)15.(8分)(2014春•杭州期中)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填物质的化学式).(2)“三酸”与“两碱”之间的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A.Au B Cu C.Al D.Fe(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当含0.1mol 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填化学式):①,②Na2CO3,③,④NaHCO3.16.(6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将一定量的Fe粉、Cu粉、FeCl3溶液、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判断下列情况下容器中金属离子与金属单质的存在情况:(用金属单质或离子符号表示)①若Fe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②若FeCl3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③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17.(4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可能含NH4+、K+、Na +、Mg2+、Ba2+、Al3+、Fe3+、SO42﹣、CO32﹣、Cl﹣、I﹣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酸性;②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③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④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⑤将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要确定是否存在的阴离子的实验方法是.18.(10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角.请回答下列问题:I.水是一种电解质,发生电离会产生电子总数相同的两种微粒,其电离方程式为.Ⅱ.在许多反应中H2O扮演不同的“角色”.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H2O参与置换反应,符合X+W→Y+V.其中X和Y分别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W、V是化合物.①W是水,作还原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②V是水,化学方程式为.(2)水在氧化还原反应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B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两种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有色气体,它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写出A、B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H2O ;②B+H2O ;(3)某物质化学式为NH5,常温下是固态,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两种气体.在NH5中的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则下列对NH5与水的反应描述正确的是(填选项).A.NH5与水反应时,NH5是氧化剂B.NH5与水反应时,NH5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NH5与水反应时,NH5是还原剂D.NH5与NH3溶于水后溶液均呈碱性.19.(8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完美的交会对接,并开展了相关空间科学试验.神舟十号飞船是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发射升空,火箭推进器是成功发射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推进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20世纪前,黑火药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箭推进剂,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3C+2KNO3=K2S+N2↑+3CO2↑.①K2S的电子式为,CO2的结构式为.②已知S和氯水反应会生成两种强酸,其离子方程式为.(2)20世纪60年代,火箭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常用的氧化剂有四氧化二氮、液氧等,可燃物有肼(N2H4)、液氢等.肼(N2H4)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与氨相似,但其碱性不如氨强,写出其溶于水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3)以上的火箭推进剂一般含有氮元素,含氮化合物种类丰富.有一含氮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爆炸性,86g该化合物爆炸分解会生成标况下N267.2L和另一种气体单质H2.写出其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0.(10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铝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工业上可以将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KAl(SO4)2•12H2O],再将明矾焙烧后制得Al2O3等物质,进一步处理后还可以得到Al.已知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KAl(SO4)2•12H2O+ S K2SO4+ Al2O3+ SO2↑+ H2O请回答:(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生成物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填化学式)(2)配平焙烧明矾的化学反应方程式KAl(SO4)2•12H2O+ SK2SO4+ Al2O3+ SO2↑+ H2O(3)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是.(4)焙烧明矾时产生的SO2可综合利用来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2SO2(g)+O2(g)⇌2SO3(g)△H1=﹣197kJ/mol2H2O (g)=2H2O(1)△H2=﹣44kJ/mol2SO2(g)+O2(g)+2H2O(g)=2H2SO4(l)△H3=﹣545kJ/molSO3(g)与H2O(l)反应生成H2SO4(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5)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可以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21.(12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3+、Fe2+和Mn2+等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如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而且生产成本较低,根据以下资料,填写空白:已知:(1)25°C,Ksp[Fe(OH)3]=4.0×10﹣38,Ksp[Fe(OH)2]=8.0×10﹣16,Ksp[Mg(OH)2]=1.8×10﹣11,Ksp[Mn(OH)2]=4.0×10﹣14,(2)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3)原料价格表物质价格/元・吨﹣1漂液(含25.2%NaClO)450双氧水(含30%H2O2)2400烧碱(含98%NaOH)2100纯碱(含99.5%Na2CO3)600(1)请设计实验证明卤块中含有Fe3+(2)在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X,最佳的选择是(3)在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Y应是,步骤⑤中发生的反应是(4)步骤⑥如在实验室进行,应选用在(填仪器名称)中灼烧.(5)25℃,往卤块对应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4.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Fe3+)=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B.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但并不能说明“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C.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银器能抑菌、杀菌,纳米银粒子填入内衣织物中,有抑菌、杀菌效果【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B.得失电子是由元素原子的结构决定的;C.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D.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解答】解:A.纳米材料在以液体为分散剂所形成的溶胶分散系为液溶胶,故A正确;B.得失电子是由元素原子的结构决定的,纳米铜没有改变原子结构,故B正确;C.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是对平衡无影响,所以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抑菌、杀菌效果,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2016年巴西又将举办31届奥运会.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①②③④A NaCl K2SO4KCl (NH4)2SO4B Na2SO4K2SO4KCl NH4ClC NaCl K2SO4KCl NH4ClD Na2SO4K2SO4KCl (NH4)2SO4A.A、B.B、C.C、D.D、【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根据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种类分类即可,例如阳离子为钠离子的盐统称为钠盐,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的盐统称为硫酸盐.【解答】解:A.①NaCl属于盐酸盐,不是硫酸盐,④(NH4)2SO4属于硫酸盐,不是盐酸盐,故A错误;B.Na2SO4属于钠盐和硫酸盐,K2SO4属于钾盐和硫酸盐,KCl属于盐酸盐和钾盐,NH4Cl属于铵盐和盐酸盐,各项均符合,故B正确;C.①NaCl属于盐酸盐,不是硫酸盐,故C错误;D.④(NH4)2SO4属于硫酸盐,不是盐酸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的分类,把握分类依据分析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3.(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B.不慎将汞滴落到桌面上,应立即用抹布抹掉,再用较多的水冲洗C.甲烷易燃烧,点燃前要验纯,乙烯可以直接点燃D.镁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扑灭【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专题】实验事故处理.【分析】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据此判断正确的稀释方法;B.应撒上硫粉覆盖;C.不纯甲烷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D.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解答】解:A.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释会放出大量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故A正确;B.应撒上硫粉覆盖,硫与汞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硫化汞,故B错误;C.若是不验纯,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故C错误;D.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法、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浓硫酸的酸性、强氧化性的判断方法.4.(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9N A②常温常压下,6.4g Cu与40mL 10mol•L﹣1浓HNO3作用,产生NO2分子的数目为0.2N A③水的摩尔质量就是N A个水分子的质量之和④某温度时,1L pH=6的纯水中含有1.0×10﹣6N A个H+⑤7.8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3N A⑥25℃时,7g 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 A个C﹣H键⑦25℃时,pH=12的NaHCO3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01N A⑧含N A个阴离子的Na2O2溶于水形成1L溶液,其浓度为1mol•L﹣1.A.①②⑦B.③⑤⑧C.④⑥ D.②③⑤⑥【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①该甲基中含有8个中子,17g该甲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8mol中子;②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③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④水的电离程度与温度有关;⑤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⑥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⑦溶液体积不明确;⑧Na2O2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解答】解:①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该甲基中含有8mol中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N A,故①错误;②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 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故②错误;③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而质量的单位为g,故水的摩尔质量与N A个水分子的质量之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故③错误;④水的电离程度与温度有关,可能在某温度时,1L pH=6的纯水中含有1.0×10﹣6N A个H+,故④正确;⑤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苯中无碳碳双键,故⑤错误;⑥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故7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n==0.5mol,则含1molC﹣H键即N A条,故⑥正确;⑦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⑦错误;⑧Na2O2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含N A个阴离子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溶于水生成2mol氢氧化钠,故当形成1L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为2mol/L,故⑧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5.(3分)(2015•株洲一模)下列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离子组加入试剂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 Fe2+,NO3﹣,K+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B Fe3+,I﹣,ClO﹣氢氧化钠溶液3Fe3++3OH﹣=Fe(OH)3↓C Ba2+,HCO3﹣,Cl﹣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D Ag+,F﹣,NO3﹣过量浓氨水Ag++OH﹣=AgOH↓A.A B.B C.C D.D【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该组离子能共存,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B.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与Cl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该组离子能共存,但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D.该组离子能共存,浓氨水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应写化学式,加入过量浓氨水AgOH↓会溶解.【解答】解:A.Fe2+,NO3﹣,K+,均不反应能共存,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故A正确;B.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则不能大量共存;I﹣与Cl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2I﹣+2H2O=Cl﹣+I2+2OH﹣,则不能大量共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故B错误;C.Ba2+,HCO3﹣,Cl﹣,均不反应能共存,但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HCO3﹣+OH﹣=BaCO3↓+H2O,故C错误;D.Ag+,F﹣,NO3﹣,均不反应能共存,但加入过量浓氨水,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总离子反应为Ag++3NH3•H2O=Ag(NH3)2++OH﹣+NH4++2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反应方程式问题,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解答该题时注意各选项中的条件,题目难度中等.6.(3分)(2015秋•株洲校级月考)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十”搭载的长二F改进型火箭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其中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B.废弃的金属、纸制品、塑料袋、玻璃都是可回收资源C.2013年1月2日,印度金矿附近村庄出现砷中毒病例,砷中毒与环境污染有关D.从2012年3月15日起,国家规定食用碘盐中碘含量为20~30 mg•kg﹣1,加碘盐中的碘以碘化钾形式存在【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氧化还原反应;"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分析】A.四氧化二氮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根据物质在回收后是否具有利用价值进行分析;C.As的许多化合物有毒;D.KI不稳定,易被氧化.【解答】解:A.发生C2H8N2+2N2O42CO2+4H2O+3N2,四氧化二氮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故A正确;B.废弃的金属、纸制品、塑料袋、玻璃等都是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都属于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故B正确;C.As的许多化合物有毒,印度金矿附近村庄出现的砷中毒是由于水源和土地受到污染造成的,故C正确;D.KI不稳定,易被氧化,目前我国加碘盐中的碘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源的回收、大气污染和食品添加剂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7.(3分)(2015秋•莆田校级月考)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X 收集气体YA 碱石灰氯化氢水B 碱石灰氨气水C 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D 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溶液A.A B.B C.C D.D【考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气体的收集.【分析】该装置中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该气体和空气中成分不反应,用固体干燥剂干燥,则该气体和干燥剂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该装置中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该气体和空气中成分不反应,用固体干燥剂干燥,则该气体和干燥剂不反应,A.碱石灰呈碱性,能和HCl反应,所以HCl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中成分不反应,氯化钙和二氧化硫不反应,所以能用氯化钙干燥,故C正确;D.常温下NO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所以得不到NO,NO采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干燥剂、尾气处理试剂,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及密度确定收集方法,注意氨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8.(3分)(2015•四川模拟)含氮废水中的N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发生以下反应:①NH4+(aq)+O2(g)=NO2﹣(aq)+2H+(aq)+H2O(l)△H=﹣273kL/mol②NO2﹣(aq)+O2(g)=NO3﹣(aq)△H=﹣73kL/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①②反应速率均加快B.室温下时0.1 mol/L HNO2(aq) pH>1,则NaNO2溶液显碱性C.NH4+(aq)+2O2(g)═NO3﹣(aq)+2H+(aq)+H2O(l)△H=﹣346kJ/molD.1 mol NH4+在①反应中与1 mol NO2﹣在②反应中失电子数之比为1:3【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B、弱酸强碱盐中阴离子水解会导致溶液显示碱性;C、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D、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判断电子的转移情况.【解答】解:A、升高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故A正确;B、室温下时0.1 mol/L HNO2(aq) pH>1,证明亚硝酸是弱酸,所以NaNO2溶液因为亚硝酸根离子水解会导致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C、根据盖斯定律,反应NH4+(aq)+2O2(g)═NO3﹣(aq)+2H+(aq)+H2O(l)是已知两个反应相加即可得到,所以该反应的焓变△H=﹣346kJ/mol,故C正确;D、1molNH4+在①反应中失去电子是6mol,1molNO2﹣在②反应中失电子数是2mol,所以失电子数之比为3:1,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知识的考查题,涉及电子的转移、盐的水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9.(3分)(2015•武清区模拟)综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Ⅱ的反应原理均是Zn+Cu2+=Zn2++CuB.Ⅰ、Ⅱ中均有电子转移,均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利用C.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SO4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D.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Ⅰ、Ⅱ的反应均为Zn与铜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B、Ⅰ中不满足原电池的条件;C、铜离子被消耗,铜离子浓度减小;D、盐桥中氯离子向负极移动.【解答】解:A、Ⅰ、Ⅱ的反应均为Zn与铜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Zn+Cu2+=Zn2++Cu,故A正确;B、Ⅰ中只有一个电极,不满足原电池的条件,不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铜离子被消耗,铜离子浓度减小,所以,Ⅰ、Ⅱ中CuSO4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故C正确;D、盐桥中氯离子向负极移动,即氯离子向a中移动,所以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Zn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等,注意把握原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题目难度中等.10.(3分)(2015•武清区模拟)在100℃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2NO2(g)⇌N2O4(g)△H<0]容器物质起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ⅠN2O40.100 0.040NO20 0.120ⅡN2O40 0.014NO20.100 0.0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15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15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时量: 90分钟分值: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u-64 Br-80 Ag-108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化学与STSE(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寻找合适催化剂提高合成氨工业中原料的转化率②氟氯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因能降低臭氧分解的活化能而加速臭氧的分解反应③氟化物防止龋齿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其实就是沉淀的转化④煤气中毒或救治与氧气、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过程中的化学平衡移动有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③④2.下图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3.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4. 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B.该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该分子对称性好,所以没有顺反异构D.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可能有18个碳原子共平面5. 请根据下列反应:C(s)+O2(g) = CO2(g)ΔH1CO2(g)+C(s) = 2CO(g)ΔH22CO(g)+O2(g) = 2CO2(g)ΔH34Fe(s)+3O2(g) = 2Fe2O3(s)ΔH43CO(g)+Fe2O3(s) = 3CO2(g)+2Fe(s)ΔH5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ΔH1>0,ΔH3<0 B.ΔH2>0,ΔH4>0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6. 有机物的名称为A.2,2,3-三甲基-1-戊炔B.3,4,4-三甲基-l-戊炔C.3,4,4-三甲基辛炔D.2,2,3-三甲基-4-戊炔7. 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Ag+2HCl = 2AgCl↓+H2↑,设计了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8.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④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⑤盐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A. B. C D10. 下列式子属于水解反应,且溶液呈酸性是A. 碳酸氢钠溶于水:HCO3﹣+H2OH3O++CO32﹣B. 氯化铁溶于水Fe3++3H2OFe(OH)3+3H+C.硫氢化钠溶于水:HS﹣+H2OH2S+OH﹣D. 甲酸溶于水:HCOOH+H2OHCOO﹣+H3O+11. 由乙炔为原料制取CHClBr-CH2Br,下列方法中,最可行的是A.先与HBr加成后,再与HCl加成B.先与H2完全加成后,再与Cl2、Br2取代C.先与HCl加成后,再与Br2加成D.先与Cl2加成后,再与HBr加成12. 用一种试剂鉴别1-己烯、碘化钾溶液、苯、四氯化碳四种液体,应选用A.盐酸B.FeCl3溶液C.水D.溴水13. 25℃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mol/L 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B.加入10 mL盐酸时:c(NH4+) +c(H+) =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D.加入20 mL盐酸时:c(Cl-) =c(NH4+) +c(Na+)14. 实验室用溴和苯在FeBr3催化下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提纯: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用10%的NaOH溶液洗涤。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Al:27 S:32 Fe:56 Cu:64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2013年1月我国大局部地区被雾霾笼罩,1月12日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 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如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答案是A.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一定的关系B.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PM2.5外表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2.如下食品加工方法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是①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防止变质②牛奶配料表中都有食品添加剂延长保质期③用“牛肉膏〞将猪肉加工成牛肉④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喂养生猪⑤用小苏打做发酵粉制面包⑥向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含氮量A.②⑤B.①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⑥3.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9.2 g NO2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为0.2NA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0.3NAC.2 g D162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数目均为NA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通入足量水中或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目均为0.1NA4. 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5.常温下,如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K+、MnO-4、AlO-2B.0.1 mol·L-1 FeCl3溶液:K+、NH+4、I-、SCN-C.c(OH-)/c(H+)=1012的溶液中:SO2-3、NH+4、ClO-、K+3D.能溶解Al2O3的溶液:Na+、K+、Cl-、CO2-6.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响:Cu+Cu+Cu2+(未配平)。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3分)(2013秋•锦州期末)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潮汐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①⑤⑥⑦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新能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2012•江苏)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反应热和焓变.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图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大小比较判断;B、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D、图象中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B错误;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催化剂的作用实质,图象识别和理解含义是解题关键.3.(3分)(2013•绵阳模拟)用H202和H2S0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H2(g)+O2(g)═H2O(l))△H⇌﹣285.84KJ•mol﹣1在H2S04溶液中,Cu与H202反应生成Cu2+(aq)和H20(l)的反应热△H等于()A.﹣417.91kJ•mol﹣1 B.﹣319.68 kJ•mol﹣1C.+546.69 kJ•mol﹣1 D.﹣448.46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已知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盖斯定律来分析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由①Cu(s)+2H+(aq)═Cu2+(aq)+H2(g)H1=64.39KJ•mol﹣1;②2H2O2(l)═2H2O(l)+O2(g)H2=﹣196.46KJ•mol﹣1;③H2(g)+O2(g)═H2O(l)H3=﹣285.84KJ•mol﹣1;则反应Cu(s)+H2O2 (l)+2H+(aq)=Cu2+(aq)+2H2O(l)可由反应①+②×+③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H=H1+H2×+H3=64.39KJ•mol﹣1+(﹣196.46KJ•mol﹣1)×+(﹣285.84KJ•mol﹣1)=﹣319.68KJ.mol﹣1,即Cu(s)+H2O2 (l)+2H+(aq)=Cu2+(aq)+2H2O(l)△H=﹣319.68KJ.mol﹣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应用和实质理解,题目较简单.4.(3分)(2011•大连模拟)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气)+Y(气)=nZ(气)+2W(气).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 的值是()A. 1 B. 2 C. 3 D. 4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先根据v=计算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解答:解: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v(Z):v(W)=0.01mol/L.min:0.02mol/L.min=n:2,解得n=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难度不大,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5.(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A. 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B. 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 Cu与浓硫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为决定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温度、浓度、放电等均为外因,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与硝酸、盐酸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故A选;B.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浓度为外因,故B不选;C.常温、常压下及放电均为反应条件,为外因,故C不选;D.浓硫酸与稀硫酸浓度不同,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6.(3分)(2014春•温州校级期中)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m,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C.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还原性强D.“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化学反应时接触面大,所以反应速率快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纳米铜”的表面积较大,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速率较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解答:解:“纳米铜”和铜片都由铜元素组成,化学性质一样,但是“纳米铜”的表面积较大,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速率较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铜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纳米铜”和铜片都由铜元素组成,化学性质一样.7.(3分)(2014秋•小店区校级期中)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A.②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可采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百分数不变,故不选;②升高温度,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故选;③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百分数不变,故不选;④移去生成物,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数目减小,故不选;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故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把握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3分)(2012秋•朝阳区校级期末)100g C不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中,CO所占体积为,CO2为,且:C(s)+O2(g)═CO(g)△H=﹣110.35kJ•mol﹣1;CO(g)+O2(g)═CO2(g)△H=﹣282.57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为()A. 39.292kJ B. 3274.3kJ C. 784.92kJ D. 2489.44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碳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为生成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出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解:100g碳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CO的物质的量为mol×=mol,由于CO(g)+O2(g)=CO2(g)△H=﹣282.57kJ/mol,所以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2.57kJ/mol×mol=784.92kJ,即100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molCO损失的热量为784.92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难度中等,关键在于清楚碳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为生成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9.(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实验室测得在密闭容器中放入4mol SO2和足量O2发生上述化学反应时放出314.3kJ热量,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40% B. 50% C. 80% D. 9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消耗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反应焓变是2m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结合转化率=×100%;解答:解:2SO2(g)+O2(g)═2SO3(g);△H=﹣196.6kJ/mol2mol 196.6KJn 314.3KJn==3.20mol,SO2的转化率=×10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注意反应焓变的含义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0.(3分)(2007秋•鞍山期末)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kJ•mol﹣1,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H=﹣Q2 kJ•mol﹣1HNO3(aq)+KOH(aq)═KNO3(aq)+H2O(l);△H=﹣Q3 kJ•mol﹣1,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A. Q1=Q2=Q3 B. Q2>Q1>Q3 C. Q2>Q3>Q1 D. Q2=Q3>Q1考点:中和热.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来解答.解答:解: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H=一57.3kJ/mol,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kJ•mol﹣1,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H=﹣Q2 kJ•mol﹣1HNO3(aq)+KOH(aq)═KNO3(aq)+H2O(l)△H=﹣Q3kJ•mol﹣1,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放出的热量为Q2>Q3>Q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明确中和热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11.(3分)(2014秋•烟台校级月考)反应A+B→C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 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当c(A)=c(B)=1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增大c(A)时,v也增大B.只增大c(A)时,v值不变C.只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D.只升高温度时,k值变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v与c(A)、c(B)成正比,无论只增大c(A)、只增大c(B)或同时增大c(A)、c (B),v均增大.若只升高温度,v增大,c(A)、c(B)不变,所以k值变大.解答:解:A.v与c(A)、c(B)成正比,只增大c(A),v增大,故A正确;B.v与c(A)、c(B)成正比,只增大c(A),v增大,故B错误;C.若只升高温度,v增大,c(A)、c(B)不变,所以k值变大,故C错误;D.若只升高温度,v增大,c(A)、c(B)不变,所以k值变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难度不大,以信息题的形成考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有较好的考查.12.(3分)(2011春•邯郸期末)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 ol ﹣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能放出52kJ的热量B. 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的热量C. 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kJ的热量D.molH2(g)与molI2(g)完全反应放出26kJ的热量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焓变值是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不能表示微粒的数目;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来回答;D、焓变值是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ol﹣1中,焓变值是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不能表示分子的数目,故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ol﹣1表示的意义: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kJ的热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52kJ•mol﹣1中,焓变值是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不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13.(3分)(2013秋•元宝山区期末)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2 kJ•mol﹣1则Q1、Q2的关系为()A. Q1<Q2 B. Q1>Q2 C. Q1=Q2 D.无法确定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溶解降温说明水合放热小于扩散吸热,Q1是二者的差值;而胆矾(五水合硫酸铜)分解要克服水合能Q2,所以Q2>Q1;溶解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水吸收.实际放出的热量偏小;解答:解:根据题的叙述可把胆矾溶于水看成二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CuSO4•5H2O CuSO4(s)+5H2O;△H=+Q2KJ/mol这一过程是吸出热量的,一摩尔CuSO4 •5H2O分解吸收的热量为Q2KJ;第二过程是: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的过程,此过程是放出热量的,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但整个过程要使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所以Q2>Q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溶解恒容物质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3分)(2012春•漯河期末)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mol/L)分别为0.2,0.2,0.2,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A. SO2,O2分别为0.4,0.3mol/L B. SO2为0.25mol/LC. SO2,SO3均为0.15mol/L D. SO3为0.4mol/L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分别为0.4mol/L、0.3mol/L,三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B、SO2为0.25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为0.4mol/L,实际浓度为0.25mol/L小于0.4mol/L,故B正确;C、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只能一个减小,另一个增大,故C错误;D、SO3为0.4mol/L,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建立,难度不大,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假设法是解化学习题的常用方法,试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能力.15.(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②2C2H6(g)+7O2(g)=4CO2(g)+6H2O(l)△H=﹣3116.7kJ•mol﹣1③C2H4(g)+3O2(g)=2CO2(g)+2H2O(l)△H=﹣1409.6kJ•mol﹣1④2C2H2(g)+5O2(g)=4CO2(g)+2H2O(l)△H=﹣2596.7kJ•mol﹣1⑤C3H8(g)+5O2(g)=3CO2(g)+4H2O(l)△H=﹣2217.8kJ•mol﹣1现有由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气体2mol,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6kJ热量,则下列哪些组合是不可能的()A. C2H4和C2H6 B. C2H2和C3H8 C. C2H6和C3H8 D. C2H6和CH4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这道题用平均值特点,结合极限假设法来解答.要产生要求中需要的热量,又限制气体体积,就是要两气体中,其中一种的燃烧值高于3037.6kJ,一种低于3037.6kJ.A.2molC2H4放热2819.2KJ,2molC2H6燃烧放热3116.7KJ;B.2molC2H2放热2596.7kJ,2molC3H8燃烧放热4435.6KJ;C.2molC2H6燃烧放热3116.7KJ;2molC3H8燃烧放热4435.6KJ;D.2molC2H6燃烧放热3116.7KJ;2molCH4燃烧放热1779KJ.解答:解:A.2molC2H4完全燃烧放出2819.2KJ,而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6.7KJ,而2819.2KJ<3037.6kJ<3116.7kJ所以A也是有可能的,故A不符合;B.2molC2H2完全燃烧放出2596.7kJ,而2molC3H8完全燃烧放出4435.6KJ,而2596.7kJ <3037.6kJ<4435.6KJ,所以B也是有可能的,故B不符合;C.2 mol 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6.7kJ,而2 mol C3H8完全燃烧放出4435.6kJ,如果全部是C2H6(最小极限),都最少能产生3116.7kJ热量都大于3037.6kJ,所以C也不可能,故C符合;D.2molC2H6完全燃烧放出3116.7kJ,而2molCH4完全燃烧放出889.5×2=1779kJ,而1779kJ<3037.6kJ<3116.7kJ,所以D也是有可能的,故D不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燃烧放热的定量计算比较,主要是混合气体燃烧放热的分析判断,极值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6.(3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1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A.再加入30 mL 3 mol•L﹣1盐酸B.改用30 mL 6 mol•L﹣1盐酸C.改用3 g粉末状大理石D.适当升高温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增大反应速率,则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此解答.解答:解:A.再加入30 mL 3 mol•L﹣1盐酸,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选;B.改用30 mL 6 mol•L﹣1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选;C.改用3 g粉末状大理石,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D.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7.(3分)(2013秋•湖北期末)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 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131.3kJ•mol﹣1 B.﹣131.3kJ•mol﹣1C.﹣352.3kJ•mol﹣1 D.+262.6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焓变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过程无关.解答:解:①2C(s)+O2(g)═2CO(g);△H=﹣221.0KJ/mol②2H2(g)+O2(g)═2H2O;△H=﹣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得到C(s)+H2O(g)═CO(g)+H2(g)△H=+131.3KJ/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8.(3分)(2012秋•耀州区校级期中)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A.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错误;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正确;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错误;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B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一些基本量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学习时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此点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判断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6分)19.(8分)(2013秋•天元区校级月考)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大小关系.(1)S(s)+O2(g)═SO2(g)△H1 S(g)+O2(g)═SO2(g)△H2△H1>△H2(用“>”“<”“=”填空)(2)CH4(g)+2O2(g)═CO2(g)+2H2O(l)△H1 CH4(g)+2O2(g)═CO2(g)+2H2O(g)△H2△H1<△H2(用“>”“<”“=”填空)(3)4Al(s)+3O2(g)═2Al2O3(s)△H1 4Fe(s)+3O2(g)═2Fe2O3(s)△H2 △H1<△H2(用“>”“<”“=”填空)(4)煤作为燃料有2种途径:途径1﹣﹣直接燃烧:C(s)+O2(g)═CO2(g)△H1<0途径2﹣﹣先制水煤气:C(s)+H2O(g)═CO(g)+H2(g)△H2>0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H3<0 2H2(g)+O2(g)═2H2O(g)△H4<0△H1、△H2、△H3、△H4的关系式是△H1=△H2+(△H3+△H4).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2)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3)根据铝热反应放热以及盖斯定律来比较;(4)由盖斯定律,将途径Ⅱ的三个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构造出途径I的热化学方程式,据此判断△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解答:解:(1)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产生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H1>△H2;故答案为:>;(2)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H1<△H2;故答案为:<;(3)①4Al(s)+3O2(g)═2Al2O3(s)△H1②4Fe(s)+3O2(g)═2Fe2O3(s)△H2由盖斯定律①﹣②:4Al(s)+2Fe2O3(s)=2Al2O3(s)+4Fe(s)△H1﹣△H2,铝热反应放热,所以△H1﹣△H2<0,即△H1<△H2.故答案为:<;(4)途径Ⅱ:C(s)+H2O(g)═CO(g)+H2(g)△H2>0 ②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H3<0 ③2H2(g)+O2 (g)═2H2O(g)△H4<0 ④由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④得2C(s)+2O2 (g)═2CO2(g)△H=2△H2+△H3+△H4.所以△H1=△H=(2△H2+△H3+△H4)=△H2+(△H3+△H4),故答案为:△H2+(△H3+△H4).点评:本题考查反应中热量大小比较,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的利用,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20.(8分)(2013秋•辉县市校级月考)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考点:中和热的测定.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4)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解答: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相等;(3)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答案为:偏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21.(8分)(2013春•蚌埠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a中加入10mL6mol/L的稀HNO3和1g Cu片,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请写出在试管a中有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2)实验过程中常常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随后逐渐加快,这是由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又逐渐减慢,原因是反应一段时间后HNO3浓度降低,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3)欲较快地制得NO,可采取的措施是AB.A.加热B.使用铜粉C.稀释HNO3 D.改用浓HNO3.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1)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NO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小,其反应速率越小;(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1)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NO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故答案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小,其反应速率越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所以反应速率加快,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降低,其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该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一段时间后HNO3浓度降低,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3)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故A正确;B.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使用铜粉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C.稀释硝酸,硝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C错误;D.使用浓硝酸,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而不是NO,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以铜和硝酸的反应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温度、浓度、接触面积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决定物质反应速率的是物质本身的性质.22.(8分)(2012春•和平区校级期中)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P2O3、P2O5,其相应质量(g)为 2.75、3.55.(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20X﹣Y)kJ/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时量 90分钟总分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a 23 Al 27 N 14 Cl 35.5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中。

每小题3分,共60分)1.锝(9943Tc)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A.13 B.43 C.56 D.99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也可能含有离子键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金属只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3.实验室制备Al(OH)3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A.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NaAlO2溶液中加入浓盐酸D.Al2O3溶于足量的热水中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B.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硅胶常用作食品、药品干燥剂D.生石灰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5.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CCl4分子数为N AB.4.0 g NaOH固体溶于100 mL水中,得到1 mol/L的NaOH溶液C.常温常压,5.6 g Fe在足量Cl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D.分子总数为N 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 A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正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a>c>d>b B.a>b>c>d C.c>a>b>d D.b>d>c>a7.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H2B.HCl C.NH3D.CH48.下列①②对应的试剂(或条件)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9.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Fe2+、NO3-、SO42-B.Al3+、NO-3、SO-24、AlO2-C.OH-、HCO3-、Cl-、K+D.Fe3+、K+、SCN-、Cl-10.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浓度为0.4 mol/L,-24SO的浓度为0.7 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 mo/L B.0.15 mol/L C.0.2 mol/L D.0.3 mol/L 11.为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CO2气体(HCl气体),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D.SiO2(H2SiO3),加热1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富集镁元素可用Ca(OH)2沉淀法B.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C.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过程中用氯气做还原剂D.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用蒸发结晶法13.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有()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 + O2(g) 2SO3(g)。

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改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O2完全转化为SO3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C.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SO2、O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15.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甲、乙、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甲<乙B.最外层电子数:甲>乙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丙>乙D.金属性:丙<乙16.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浓度在5s时为1.0 mol/L,在10s时为1.5 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 0.15 mol/(L·s)B. 0.2 mol/(L·s)C. 0.1 mol/(L·s)D. 0.05mol/(L. s)17.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为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经外电路流向Zn极C.Z 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1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D.灼热的炭与CO2反应19.有机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0.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有剩余气体。

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21.(4分)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

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化学方程式焓变△H/(kJ·mol-1) 活化能Ea/ (kJ·mol-1)甲烷氧化CH4(g)+2O2(g)CO2(g)+2H2O(g)-802.6 125.6CH4(g)+O2(g)CO2(g)+2H2(g) -322.0 172.5 蒸汽重整CH4(g)+H2O(g)CO(g)+3H2(g) +206.2 240.1CH4(g)+2H2O(g)CO2(g)+4H2(g) +165.0 243.9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CO(g)+H2O(g)CO2(g)+H2(g)的△H = kJ·mol-1。

(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8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

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出一种获得NaClO2的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1)I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3)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补充完整。

2ClO2+H2O2+2________=2ClO2-+_______+2H2O23.(8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l mol 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 和CI 2反应生成PC1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PC15分解成 PC1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P 和C1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15的△H 3== ,一步反应生成1 molPC15的△H 4________△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 (6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 KIO 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 3-+5SO 32-+2H +=I 2+5SO 42-+H 2O ,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12(2)从你的理解看最先出现蓝色的一组实验是______ (填序号)25.(6分)50 mL 0.50 mol/L 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从下列选出)。

A .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 .分三次少量倒入 C .一次迅速倒入(3)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6.(8分)电子工业中用过量的FeCl 3溶液溶解电路板中的铜箔时,会产生大量废液。

由该废液回收铜并得到净水剂(FeCl 3•6H 2O )的步骤如下:I.在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II.向I的滤渣中加入过量试剂A,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铜;III.合并I和II中的滤液,通入足量氯气;IV.……,得到FeCl3•6H2O晶体。

(1)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试剂A是。

(3)取少量步骤III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能够证明通入氯气足量的是。

a. 检验Cl2的存在b. 检验Fe3+的存在c. 检验Fe2+的不存在(4)完成步骤IV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是(填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