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记录本年级学科版本学年学期授课教师课前准备教具:钟表学具:无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秒的认识课时第 1 课时学情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时:认识数0教学目标:1. 能准确地读出数字0。
2. 能够辨认出多个物品中有0个的情况。
3. 能够运用数字0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具:数字卡片、小物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引导学生读出数字0,并与学生一起拍手表示欢迎这个数字的到来。
2. 重点呈现(1)让学生数出自己的手指数。
(2)让学生数出自己的头发数。
(3)让学生数出教室中窗户的数量。
(4)让学生数出课本封面上的图形数。
询问学生,他们数出来的是几个?答案都是零。
3. 认知拓展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片,鼓励他们指出图片中有零个物品的情况,如没有树的画面、空的花盆等等。
4. 实际运用(1)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自由安排物品,可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或地上,然后统一数数。
询问学生,有几个物品?答案是零。
(2)老师给出一些物品,然后请学生快速数一数,看有几个物品,做到即使物品在摆放的过程中也能准确数数。
(3)设计小游戏:老师手中拿着一些物品,学生轮流猜猜老师手里有几个物品,猜中的学生能够拿到物品作为奖励。
5.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数字0,并学会了简单地进行数学计算。
第二课时:认识数1教学目标:1. 能准确地读出数字1。
2. 能够辨认出多个物品中有1个的情况。
3. 能够运用数字1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具:数字卡片、小物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引导学生读出数字1,并与学生一起拍手表示欢迎这个数字的到来。
2. 重点呈现(1)让学生数出自己的眼睛数。
(2)让学生数出教室中黑板的数量。
询问学生,他们数出来的是几个?答案都是一。
3. 认知拓展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片,鼓励他们指出图片中有一个物品的情况,如一个小鸟、一个花瓶等等。
4. 实际运用(1)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自由安排物品,然后统一数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识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几何图形。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加减法: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数据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
2. 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统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与法制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理解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的作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数学与公平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公平原则,学会运用公平原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数学与规则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章:数学与逻辑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生活中的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第五章:数学与创新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创新思维,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法制观念。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法制观念的形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的改变情况。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学习任务单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数学与证据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证据意识,学会运用证据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证据,培养正确的证据意识。
第七章:数学与公正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公正原则,学会运用公正原则解决生活中的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公正意识。
第八章:数学与法律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数学知识在法律中的应用。
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
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 21×3= 13×7=70÷14= 63÷3= 91÷7=70÷5= 63÷21= 91÷13=32×4= 12×6= 15×8=128÷4= 72÷6= 120÷8=128÷32= 72÷12= 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 48+29=230+540= 360+240=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
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四、新课教学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1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第二章2.6节。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五、重难点、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提出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分组讨论: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
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的认读与写法。
2.通过游戏形式的练习,增强学生对三位数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认读与写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游戏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数字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三位数数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0-9)。
2.一些三位数的实物(如糖果、书籍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进入课堂后,祝学生上午好,询问学生今天有没有收到或看到什么三位数的号码。
比如电话号码、教室号码等。
2.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回顾和复习两位数数字的认读和写法。
3.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三位数数字的认读和写法。
Step 2:学习三位数数字的认读和写法1.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位数数字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三位数由几个数字组成?最高位和最低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2.准备数字卡片,从中随机抽取三个数字,放在黑板上或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认读这个三位数数字,然后写在纸上。
3.让学生互相交换纸张,检查和订正答案。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纠正错误。
4.让学生再次观察这个三位数数字,然后列举与这个数字相关的实物,比如三位数代表的糖果数量、书籍数量等。
Step 3:游戏巩固1.准备一些三位数的实物,如糖果、书籍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3人。
3.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老师展示一个三位数的数字,其他小组的学生要快速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展示出这个数字。
如果回答正确,该小组获得一个实物奖励。
4.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直到所有的实物奖励发完为止。
Step 4:课堂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位数数字的认读和写法。
2.提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困惑或问题,帮助他们解决。
Step 5:布置作业1.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三位数数字的认读和写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初步具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尺寸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4、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5、法制教育。
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生:画得不漂亮。
)为什么觉得画不漂亮?4、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几何图形中,我们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图形:三、课堂练习1、课本的随堂练习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上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
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情感与价值
1: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人教版三年级法制教育(上)教案(精品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法制教育(上)教案(精品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法制教育(上)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习惯。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
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课时)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2课时)3.认识犯罪(3课时)4.远离不良行为(4课时)5.遵守交通法规(3课时) 三、教学措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每周的班队活动课、安全教育课,采用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演示、社会实践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力争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课做中国公民多自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的概念和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宪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我是名小公民 1.公民的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我的国籍是中国 1.国籍的含义“ 2.法律对国籍的规定教学反思:1、让学生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公民的具体含义。
2、知道国籍的定义,了解法律对国籍的规定。
第二课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我国公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本权利。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学难点:学生接触宪法较少,有些权利的概念不理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公民的基本权利》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宪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 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二十多项自由和权利二、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宪法》规定公民有各种各样的权利。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一、口算题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
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
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
(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58÷5=11 (3)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五、全课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2、课堂作业:补充p2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268÷4224÷4256÷6345÷15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
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
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将两个两位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两位数或三位数。
2. 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将一个两位数从一个两位数中减去,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两位数或一位数。
3.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的兴趣。
2.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3. 讲解两位数的减法运算: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减法的运算过程。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法制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六、教学拓展1.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法制教育上教案精品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法制教育上教案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增强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制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遵纪守法、法律知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法律书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这是法律书籍。
3.老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二)讲解法律的作用1.老师讲解法律的作用,如: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秩序等。
2.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偷不抢等。
(三)案例分析1.老师展示案例:小明在马路上乱扔垃圾,被警察叔叔罚款。
2.学生讨论:为什么小明会被罚款?他违反了什么法律?(四)遵纪守法教育1.老师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如:遵守纪律,才能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遵守法律,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2.学生分享自己遵守纪律和法律的亲身经历,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交通规则等。
(五)法律知识应用1.老师提问:如果你们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应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学会了如何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等。
3.老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牢记法律,遵守纪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法律知识,写一篇关于“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的短文。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作用、案例分析、遵纪守法教育、法律知识应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了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法制观念。
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全册优秀教学案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例如,播放数学故事视频、展示数学游戏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主动提问,引导他们从问题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评价环节,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全册优秀教学案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全册优秀教学案例,主要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主题展开。本案例旨在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与代数”主题中,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的意义,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在“空间与图形”主题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二维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统计与概率”主题中,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4.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5.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解题方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章节的字数已满足要求,总字数为12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们三年级(1)班学生一共有**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通过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部分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散,基础差,上课又不专心听讲,成绩不太理想,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辅导,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闻有城、陈波涛等同学,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经常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采用“结对子”等方式。
二、教材分析苏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与原来相比有大的变动,现在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期末复习。
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间隔排列”,两个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数条”。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数的认识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
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通过练习,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的运算安排了两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表内乘除法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后一些。
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间有0和末尾有0 乘法,并掌握相应的乘法笔算法则,教学有关倍数问题,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本单元首次安排了除法的验算,这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提供了机会。
此外,“千克和克”属于常见的量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编写时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综合与实践”:主要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3次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如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安排的“周长是多少”。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结合解决问题策略安排的“间隔排列”。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锻炼时间能力,如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的“多彩的分数条”。
三、总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掌握笔算乘法法则;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验算除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4.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并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6.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抽对称图形。
(二)数学思考方面1.经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2.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方面1.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2.通过多种学习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笔算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并掌握除法验算。
3.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4.初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二)难点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4.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5.能在方格图中进行图形的平移,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五、方法措施1、认真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及时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
2、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4、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8、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演示教具各种秤尺子方格纸教学挂图彩笔等七、教时安排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17周,三年级数学每周5教时,计85教时。
本册教材共安排81课时的教学内容,结余4教时作为机动时间,详细安排见进度表。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1课时二、千克和克6课时三、长方形和正方形8课时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8课时五、解决问题的策略8课时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5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八、期末复习 4课时期中测评 3课时附: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 单元名称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8.28 ~ 8.31报名注册 二 9.1 ~ 9.7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1 9.1正式上课 机动1课时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 三 9.8~9.14 4 练习一2 中秋节一天假 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 四 9.15~9.21 6.练习二2 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1 8.练习三2 五 9.22~9.28 9.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2 10.练习四1 11.复习2 六 9.29~10.5 第一单元测验2 国庆节三天假 七 10.6~10.12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1 机动1教时 二、千克和克 1.千克的认识1 2.克的认识1 练习五1 八 10.13~10.19 第二单元测评3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 2.认识周长1 九 10.20~10.26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1 4.练习六1 5.周长是多少1 第三单元测验2 十 10.27~11.2 试卷讲评1 机动1教时四、两、三位数除以一 1.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位数2.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3.除法验算 1 十一 11.3~11.94.练习七 2 期中考试 3 十二 11.10~11.165.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 36.练习八 2 十三 11.17~11.23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2 8.练习九 2 9.复习 1 十四 11.24~11.30第四单元测评 3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十五 12.1~12.7 2.练习十 23.间隔排列 1 第五单元测验 2 十六 12.8~12.14 试卷讲评 1 机动1教时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和旋转 12.轴对称图形 1 第六单元测验(1) 1 十七 12.15~12.21第六单元测验与讲评 2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几分之一 12.认识几分之几 1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 十八 12.22~12.284.练习十一 1 多彩的“分数条” 1 3 第七单元测评 十九12.29~1.4 八、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4 元旦一天假 二十到二十二1.5~1.25 全面复习迎接考试 二十三1.26~2.1 期末考试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这一届三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