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上册)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与数学相关的法制知识,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合法和非法的概念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了解法律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机构,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3. 合法和非法的概念:通过数学问题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合法和非法的区别。
4. 法制知识与数学的结合:通过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运算中的法律意识和规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法制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法制知识的必要性。
主体活动:2. 介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来源和执行机构。
3. 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合法和非法的概念,让他们理解法律的约束力和作用。
4. 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和运用法律意识和规则。
巩固活动: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体会,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制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问题。
评估活动:7. 教师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制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数学与法制的综合性文章。
教学资源:1. PPT或教学板书:用于呈现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合法和非法的概念。
3. 数学题目:设计一些与法制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法律意识和规则。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情境教学:通过案例和实例,将法制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等,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与法制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理解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的作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数学与公平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公平原则,学会运用公平原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数学与规则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章:数学与逻辑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生活中的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第五章:数学与创新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创新思维,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法制观念。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法制观念的形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的改变情况。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学习任务单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数学与证据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证据意识,学会运用证据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证据,培养正确的证据意识。
第七章:数学与公正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公正原则,学会运用公正原则解决生活中的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公正意识。
第八章:数学与法律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数学知识在法律中的应用。
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
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 21×3= 13×7=70÷14= 63÷3= 91÷7=70÷5= 63÷21= 91÷13=32×4= 12×6= 15×8=128÷4= 72÷6= 120÷8=128÷32= 72÷12= 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2023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于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以及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合法、合规的思考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作用。
2. 法律与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展示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 法律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法律案例。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和数学问题。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图片和文字,案例的图片和文字,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的图片和文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
3. 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遵守法律。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法律在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守法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268÷4224÷4256÷6345÷15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
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
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将两个两位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两位数或三位数。
2. 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将一个两位数从一个两位数中减去,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两位数或一位数。
3.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的兴趣。
2.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3. 讲解两位数的减法运算: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位数减法的运算过程。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法制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六、教学拓展1.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1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第二章2.6节。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五、重难点、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提出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分组讨论: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学知识:加减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2. 法制教育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 运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法律知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3. 数学知识教学:讲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如加减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4.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题目和法制教育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参与度等。
4.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作业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难点:将数学知识与法律知识有效结合。
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数学知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了解法律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数学教学材料,如教材、练习题等。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4和5,学习加减法运算,了解数字4和5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学习数字6和7,掌握加减法运算,探讨数字6和7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第三课时:认识数字8和9,学习加减法运算,了解数字8和9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学习数字10,掌握加减法运算,探讨数字1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教师讲解数字的读写、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拓展:教师提出与数字相关的法制教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回答问题、与同学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法制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公平公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4. 教学素材:与数字相关的实际生活案例、法制教育故事。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化教案最新文案11、题目:小数的初步相识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3)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相识和理解小数的读写法;(4)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5)合理板书。
4、考核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课题:小数的初步相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结合详细内容相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数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打算了很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
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
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
15元小刀1。
5元谈话:大家细致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情愿来分分?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相识。
(板书:相识小数)二、探究新知(一)读小数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视察得真细致,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根据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如有读错的加以订正)(二)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依次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终写小数部分。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学知识: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2. 法制教育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法律素养。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法律的奥秘。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加减法,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学习几何图形,认识法律的作用。
3. 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数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作用。
3. 学生能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将数学知识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
解决策略: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
2. 难点: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
解决策略: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以故事形式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数学教学材料,如教材、练习题等。
2. 准备法制教育相关材料,如法律故事书籍、视频等。
3. 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入法律话题。
2. 讲解:结合数学知识,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法律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法律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4、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5、法制教育。
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生:画得不漂亮。
)为什么觉得画不漂亮?4、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几何图形中,我们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图形:三、课堂练习1、课本的随堂练习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图意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观察主题图:“十一”黄金周各大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小红一家三口到商场去买东西,选好了商品拿到销售单据来到收银台。
师:我们在购买商品受到侵害时可要求赔偿,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出示销售清单:二、探究新知1、三位数连加精算出示问题:(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解决第一个问题,你需要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收银员你认为该怎么算才恰当?列出算式:558+225+166=你准备怎样计算三个数的连加?其实也可以使用竖式将这三个数同时加起来。
写出竖式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试一试。
5 5 82 2 5+ 1 6 69 4 9大家以后计算连加题也可以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
2、三位数连加估算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精算吗?为什么?只需要知道准备的钱够不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使用估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同位互相说说如何估算,指名说理由。
板书:560+230+170=560+400=960(元)3、总结方法: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呢?三、巩固练习练习九第12题。
理解题意后,想一想这里是用精算还是估算,交流想法后让学生算一算。
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上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
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情感与价值
1: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第一章:认识数字与法制教育的关联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认识到数字与生活、法律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字与法制教育的联系。
1.3 教学活动引入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货币、时间等。
探讨数字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如法律规定中的数字意义。
第二章:几何图形与法制教育的融合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性质。
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几何图形与法律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介绍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举例说明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
探讨几何图形与法律的关系,如土地测绘、建筑设计规范等。
第三章:计量单位与法制教育的结合3.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理解计量单位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常用计量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计量单位与法律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介绍常用计量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举例说明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探讨计量单位与法律的关系,如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
第四章:概率与法制教育的关联4.1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认识到概率在法律领域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概率与法制教育的联系。
4.3 教学活动介绍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概率实验。
举例说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抽奖、赌博等。
探讨概率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如法律对赌博的规定等。
第五章:数据处理与法制教育的结合5.1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理解数据处理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三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班上共有45位学生。
根据上期期末成绩分析我班学生基础还算可以,优生有12人,40分以下的有6人,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年级上数学法制渗透教案范文模板
三年级上数学法制渗透教案范文模板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
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数学法制渗透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上数学法制渗透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听算6÷2 60÷2600÷2 6000÷2 8÷4 80÷4800÷4 8000÷410÷2 2×560÷320×324÷3 240÷3 2400÷3120÷3 70÷7 10×754÷6 48÷8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378÷5435÷7297÷4469÷8 194÷6三、笔算比赛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1800÷3 90÷354÷96×9 81÷97×9 8×97×9 27÷36×75×840÷545÷521÷3四、再现问题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渗透《中华人民国计量法》
让学生观察两把直尺的刻度,刻度对刻度地比较,看刻度是否一致,由此可知,计量器具应当统一标准,不然就会出现混乱的问题,所以国家制定出《中华人民国计量法》。由此对《中华人民国计量法》进行介绍。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
三: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在以后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操作活动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三年级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时间
2011年9月7日
备课人
何晶
第几单元
第一单元:测量
课题
吨的认识
渗透法规
《中华人民国水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情感与价值
1:渗透《中华人民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国计量法》。
2.结合教学具体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国境,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第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教
学
过
程
四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准备
展示台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导入: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二.故事激趣:
1.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三、巩固
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2、在(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 床长2( ) 大米宽2( ) 黄瓜长2( )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学好本节课容的现实意义和《中华人民国计量法》制定的作用和意义。
五、作业说说自己家里的一些东西的长度,并用本子记录下来。
板
书
设
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
后
小
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遇上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或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
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
1.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渗透《中华人民国水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国水法》
重点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年级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时间
2011年9月2日
备课人
何晶
第几单元
第一单元:测量
课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
渗透法规
《中华人民国计量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毫米.分米的含义及一毫米一分米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