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文物系统初探

合集下载

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技术与规范

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技术与规范

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一、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是应用数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文物的三维数字重建、虚拟展示和保护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它可以大大提高文物的保存和传播效率,扩大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是目前数字化文物保护领域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摄影、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技术手段,将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重建,达到虚拟展示、模拟仿真、数字保护等目的。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具有数据量大、精度高、信息丰富等优点,适用于文物档案、研究、展示等领域。

(二)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像、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本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将文物真实形态数字化呈现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虚拟展示,人们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自由浏览、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

文物虚拟展示技术有利于激发观众的学习热情,提高文物知识的普及率。

(三)文物数字保护技术文物数字保护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存储、数字复制、数字修复等保护手段的一种技术。

文物数字保护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重建文物,在文物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方面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同时,文物数字保护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文物信息管理与共享,保障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规范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规范是指在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标准、规程与规定。

规范是为保证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可持续性和公正性而制定的。

(一)数字化文物保护的规范1、保护文物真实性。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应保证数字化建模的真实性,不进行造假等行为。

2、保护文物完整性。

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尊重文物本体的完整性,尽量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损伤和影响。

文物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文物系统初探——牛振东

文物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文物系统初探——牛振东
SGML:标准通用标识语言 XML:可括充的标识语言 XML工具软件:编译,转换,编辑等 5、从MARC到DC的辅助转换
文物数字化应用系统体
系结构(续)
▪ 数字信息的存储管理
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存储管理,包括标准化 的元数据和数字对象的存储格式、存储协 议、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一致性、分布环 境下数据的查询
虚拟现实:VRML的核心体系
• VRML文件描述的基于时间的三维空间称为 虚拟境界(Virtual World),它由对象构成, 而对象及其属性用节点描述,节点是VRML 的基本单元。每个节点由类型、域、事件、 实现、名字组成,节点按一定规则构成场 景图(Scenegraph)。
虚拟现实:VRML特点
应急管理 知识网络
综合 数字图书馆
(内容规模)
Content Scale
(区域)
Regional 本 地
决策网络
Immense (巨型)
(本地) Local
Local Design Decision Network
Hours/Days Months/Years (数时/数天) (数月/数年)
Moderate (中型)
• 涉及多学科的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图书馆实验室
1.2 文物数字化的背景及意义
• 计算机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 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
• 是文物保护、保存、文化传播的需要
** 文物的唯一性、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性相比; ** 数字化的文物信息是无限的、可共享的、可再生的
• 是NII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大规 模有严密组织的信息资源库
• 图像信息的数字化 非数字化的图像经过光学信号转变成数字 信号再存入计算机;分辩率和色深度是图 像信息化的两个主要技术指标

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以鞍钢博物馆为例

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以鞍钢博物馆为例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2.02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文/于沅芷欧文雨吴志成随着当今城市的迅速发展,鞍山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往数字化方向转型。

现鞍钢集团博物馆作为鞍山为数不多的数字化工业遗产,为保护以及带领更多的鞍山工业遗产数字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本文对鞍钢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鞍钢博物馆的背景、历史传承、技术手段、数字化展厅的展示方式、如何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视觉享受等进行进行数字化保护。

前言:鞍山因为有着及其丰富的铁矿资源,铁矿已经作为鞍山的标志与象征,“钢都”也由此得名。

在早期鞍山就已经与其他发达国家展开友好交流,鞍山的发展和当时密不可分、与民族振兴紧紧相连。

通过工业遗产和多方面历史史料可以得出鞍山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

鞍山工业遗产有这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等。

鞍山工业遗产还与跟工业发展相关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甚至全国都有着重要作用。

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鞍山钢铁博物馆作为一座具有钢铁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展示和收藏具有鞍山工业遗产特色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照片。

在2019年10月16日在“鞍山钢厂厂早期建筑”中鞍钢博物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多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出鞍钢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一、工业遗产数字化概念。

工业遗产是在其工业活动所制造出的建筑以及结构,在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包含的工艺与工具,它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体,是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建筑或科学价值。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工业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将保护和传播有效的融为一体是我们将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测绘的方式进行及有效又准确的图像收集。

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及作用

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及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博物馆藏品蕴含着古人智慧,值得我们欣赏、借鉴和学习。

文化遗产能否保存完好能够展示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历史的态度,人类文明发展历程都可以通过一件文物来体现出来,包含时间、工艺、文明程度、科技水平、演变过程等,文物的价值则无法估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了解历史的方式更为便捷,博物馆文物的吸引力正在慢慢降低。

鉴于此,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与陈列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为文物展示创造更广的平台,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数字化博物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内涵目前学界对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一个数字化的博物馆,即将博物馆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利用科学技术扫描出来进行数字化采集,最后统一进行加工。

关于文字方面的采集可以通过电脑的文字输入,关于图像方面的采集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工具,目前很多关于处理图像的工具;关于信息的存储可以通过硬盘和光盘等工具,对采集过的数据进行有条不紊的整理和分类归档。

最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官方的网站,然后人们可以进行知识的获取和浏览。

博物馆数字化的概念,是指对博物馆的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用计算机的高效率替代部分图书馆人员繁琐的工作,数字化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档案管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

当前数字化的管理高效率、高便捷等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为博物馆人员大大减轻了任务量。

二、数字化博物馆的实现过程和功能传统博物馆开展活动会受到参观时间、运营维护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即时满足参观者不断丰富和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化博物馆则可以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使其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博物馆悠久的文化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减少因天气、时间、旅途等意外情况的影响,更加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数字化博物馆的主要载体是国际互联网,可以达到全球通的效果,通过数字化将博物馆的基础功能和活动展现出来,只要有网络,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浏览。

以新乡市博物馆为例初探优化博物馆数字化资源配置

以新乡市博物馆为例初探优化博物馆数字化资源配置

【博物馆学】Museology以新乡市博物馆为例初探优化博物馆数字化资源配置赵茜 饶胜(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453000)摘 要:在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大趋势下,完善数字化工作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新乡市博物馆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开展办公数字化、藏品数字化、展陈数字化、社教数字化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数字化建设方面已具有良好开端,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配置;合作共享;新乡市博物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事业新的探索方向。

完善博物馆的数字化资源配置,达到合作共享的目标,是当今博物馆行业相对重要的议题之一。

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任务,在当今科学化、信息化的社会形势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信息系统极其必要。

1 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与特点数字化博物馆是将数字技术手段引入到博物馆的收藏、保管、陈列、研究等功能中去,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博物馆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了解内容丰富的数字化藏品。

将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再造和呈现,是信息时代博物馆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数字化博物馆同样具有对藏品的保管、研究和陈列等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存储方式发生了改变数字化博物馆是将藏品的展陈方式和研究成果通过数字设备进行系统地数字化而形成的信息资源,不仅缩小了存储空间,而且方便了观众远程检索、查询,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参观效率,扩大了信息使用范围。

1.2 传递方式的跨越博物馆信息传递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陈列展览,这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对藏品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排列组合,并附以文字说明、图片说明、辅助展品等,还需要专业的讲解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更加清晰地传递出藏品的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互联网博物馆也应运而生,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虚拟网络中。

文物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文物系统初探

文物数字化技术及数字化文物系统初探
值。
提高公众参与度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数字化文物 的认知和参与度,促进文化传承和发
展。
拓展应用场景
探索数字化文物在教育、科研、艺术 等领域的应用,挖掘其更多价值。
完善法规与政策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规范数 字化文物的采集、存储、利用和传播 等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数字化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问题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
未来文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更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将出现更高精 度的数据采集设备,能够更完整、细 致地记录文物信息。
智能化处理与分析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 文物数字化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 高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
创新保护手段
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提高 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促进国际合作
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国际间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与交流。
提升保护意识
数字化文物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全社会 的保护意识。
05
CATALOGUE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前文物数字化所面临的挑战
保存历史记忆
01
数字化技术可以将珍贵文物永久保存,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
历史文化遗产。
传播文化价值
02
数字化文物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传播,促进文化
交流和传承。
提高公众参与度
03
数字化技术可以增强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提高公众对文化
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数字化文物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作用
CAT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UE

初探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初探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初探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关系许多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正在将大量馆藏转换为数字形态,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

目前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管理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图书馆、博物馆紧密联系,两馆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才能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标签:图书馆;博物馆;关系技术与文化联姻的时代是信息时代,许多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正在将大量馆藏转换为数字形态,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

目前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管理还存在两馆主要的文化资源收藏馆所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图书馆、博物馆紧密联系,两馆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服务,才能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一、两馆联系紧密图书馆学与文博学两门学科紧密联系,这两个学科都是依附于实体机构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有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图书馆和博物馆馆两个实体机构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管理上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两馆所保存的知识和文物信息资源同属于广义信息范畴,实体有纸质、电子、磁带、胶卷、实物等,虽各有侧重,两个馆在实际运行中,其中的管理活动可以相互参考;两者同样向社会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信息需求。

(一)信息资源、个体间的关系博物馆作为一座公共文化收藏教育机构,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典藏资源,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包含以实物本身来展现的历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实物型信息资源,博物馆展出的各类实物是‘立体’的信息载体。

图书馆作为一座公共文化收藏教育机构,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主要是纸质型、平面信息载体的记录型信息资源,读者在书海之中得到精神供养。

图书馆和博物馆都具有教育职能,是用户的精神家园;图书馆、博物馆都具有传递信息,同时又不断接受反馈信息,传递与反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很有积极作用,博物馆的丰富展览资源,和全方位的图书资源建设对用户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物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

文物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

发掘信息 、 文物鉴定信息和价值评估信息 、 文物 事业交流信息和文物维修保护信息 。 每项功能又
包括 了多种 内容 和子 系 统 , 生 了包 括 文物 藏 品 衍
管理软件 、 多媒体演示软件 、 多媒体 网页等一系 列数字化产 品。 文 物单 位要 充 分 利 用一 切 有 利 条 件 , 清 文 摸 物家底 , 夯实工作基础 , 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 、 加 工和整合工作 , 重视信 息知识 产权的保 护 , 护 维
中的推广应用 , 降低了其作用 的发挥。 所 以 , 须 切 实 转 变 观念 , 正理 解 文 物 事 必 真
供形式多样 、 内容丰富的文物信息资源服务 。
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 内涵 、 目标和任务 , 清醒地
认 识 “ 物 加 说 明牌 ” 实 的展 示 手 段 难 以充 分 诠 释
只有 文物 领 域 展 示 的 内容 和 扬
知识 , 再现不复 地保护和利用
全 文物档案上 ,很 大程度 上依赖于对资源 的搜
7 丈 界m 2 2 4 物世 o. 13
集、 整理和规范 , 因此 , 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与文
系列 的规范标准和科学可行的方案 , 做好信息 资源建设前 的调研 、 摸底 , 为建立行之有效 的信
展 品的 内涵 ,难
根据文物特点建立 的信息资源系统 , 配备文
物相应 的照片及释文等 内容 ,把有关 的资料与 声、 、 光 图像及多媒体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 多角 度地充分反映文物特性 、 特征 , 提高文物 的展览 、
观 赏 水平 。 信息 资 源建 设 相 当 多 的精 力应 该 在 建 立 、 健

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 真正实现 以信息化 4 文物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是基础设施 .

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

[文物保护WEN QU BAO HU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边巴卓玛【内容摘要】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遗产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功能的再发展、再利用。

同时,珍贵文物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工程,它涵盖了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利用等的工作内容,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建设促进了文化遗产功能的发展。

因此,罗布林卡珍贵文物数字化工作应该进行全面总体的规划,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及规范,实现更标准的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以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的方式采集和管理数字化保护资源。

珍贵文物数字化产生的巨大数据信息,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产,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增值,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素材,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相关行业发展。

【关键词】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中图分类号:G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6860(2020)04-069-005引言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在文博领域内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珍贵文物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平,丰富了珍贵文物的展现形式,促进了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

在可移动文物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于各地区的数字博物馆建设。

目前,以博物馆藏品为主要资源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体系已基本成熟,从藏品管理系统、藏品展示形式到网上博物馆及博物馆移动导览等,为使珍贵文物或数据永久性的保存下来,拟结合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和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得珍贵文物的数据保护达到其理想的高度,包括可移动珍贵文物(一、二、三级)文物数据、多媒体数据、三维数据、文物相关活动照片等多种数字化资源,防止数据丢失,建立文物名称、属性和文物多媒体数据、三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保持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满足公众通过互联网欣赏文物本体细节的需求,为公众提供清晰度更高的立体视觉信息。

一、罗布林卡概况罗布林卡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

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

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

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一、引言文物数字化保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以及研究关键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为主题,深入探讨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

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信息。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因素的侵蚀,许多珍贵的文物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失落的风险。

保护文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数字化保护作为一种新兴的保护手段,具有诸多优势,例如能够对文物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记录和保护,降低了对原物的直接接触,有效减少了对文物的损害。

数字化保护还可以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设备等途径来欣赏这些文物,从而扩大了文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物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有效地延长文物的寿命,还可以方便广大民众观赏和学习。

三、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的必要性为了规范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提高数字化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对于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缺少一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

这不仅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标准缺失等问题,也导致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成果无法有效地沉淀和传承。

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四、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的意义关键标准是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规范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要点和要求。

对于文物数字化保护来说,关键标准的研究与示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关键标准的研究,可以为文物数字化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面向非遗文化传承的数字展示系统设计与开发

面向非遗文化传承的数字展示系统设计与开发

面向非遗文化传承的数字展示系统设计与开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展示系统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展示方面面临着诸多难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非遗文化,我们需要研发一种针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展示系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数字展示系统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必要性,针对非遗文化特点设计数字展示系统的方案以及数字展示系统的开发实现过程。

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具有历史、传统、知识、技能、信仰、价值等方面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非遗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亮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由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传统手工艺人以及传统技艺逐渐失传。

其次,由于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商业化的发展,一些非遗文化被商业化,使得文化变成了商品,注重的是利润而不是传承本质。

再次,一些非遗传承人因为缺乏资源和保障,以及生计的问题,他们被迫放弃了这种传统技艺,这样不仅让非遗文化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且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二、数字展示系统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必要性数字展示系统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数字展示系统可以使非遗文化的展示活动更具有活力和创新性。

其次,数字展示系统可以更好地保障非遗文化作品的安全性,避免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丢失。

最后,数字展示系统便于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对传承非遗文化的人才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三、针对非遗文化特点设计数字展示系统的方案1. 以“人”为核心的展示系统设计非遗文化在其传承过程中,更多的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

因此,在数字展示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核心,围绕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的受众以及非遗文化的展示进行设计。

论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展示运用——古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场景还原

论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展示运用——古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场景还原

论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展示运用——古文化遗址的数字化场景还原陈天星(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那么关于传统文物修复的领域,也开始引入崭新的技术手法。

基于文物修复后的呈现手法,通过虚拟现实和三维建模技术,对文物残缺部分进行还原,同时便于文物的电子存档数据。

这样的实现方式将文物修复的数据信息化,保证数据安全,便于日后查看和研究。

同时,基于文物修复的专业理论,在修复过程中通过虚拟三维建模的影像构建,使残缺的古遗址和古建群落部分得以还原展示。

本文就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展示运用加以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虚拟技术;古文化遗址;文物修复;博物馆;场景展示【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21)04-0072-021 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博物馆开始采用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可移动数字化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它们可对文物进行建模还原、剖析和修复预测。

那么基于大数据时代,关于传统文物修复的领域也开始引入崭新的技术手法。

即通过虚拟现实和三维建模技术对文物还原,此举也更便于对文物的电子存档数据。

本文就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辅助应用加以阐述。

2 博物馆应用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博物馆开始采用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并且不光针对于修复领域,在展示、数据存储等多个方面都有技术支撑,从而作出了巨大的改观[1],例如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在博物馆内针对文物展品的分类,图像三维重建技术针对文物修复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参与地位;其中,可移动数字化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们一方面对文物进行建模还原、剖析和修复预测。

将复杂的结构的简单化,再利用理论从各个部分对其加以研究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叠加,或者可以将损坏严重且不知全貌的文物,例如衣物、陶瓷器等不易保存的文物,通过数据分析和修复软件的辅助,将原来的模样展现出来,重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技术应用概述

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技术应用概述

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技术应用概述发表时间:2018-11-08T09:45:01.0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许玉崇[导读] 使藏品的环境条件处在随时可控的范围,避免以往因为工作疏忽而导致的藏品破坏。

使数字化建设不断适应博物馆的发展需要。

博罗县博物馆 516100摘要:数字博物馆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而产生的。

为人类文化、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各种数字技术手段正逐渐在博物馆这一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人拟结合本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与完善及所面临的问题谈谈个人见解,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藏品;数据库1 文物藏品信息化技术保护与虚拟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而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因而藏品信息化主要为遗产保存、学术研究、传播文化这三个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服务。

藏品信息化就是将博物馆的实物藏品通过键盘录入以及扫描、照相、摄像等设备获取影像资料,将这些数字化资料进行存储,并且纳入系统中供人检索和使用。

它不仅包括藏品本身的数据化,还包括对于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即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的建设。

藏品信息化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和建立虚拟博物馆的基础。

虚拟博物馆运用索引及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博物馆的藏品及信息在网上进行展示,以数字化形式对文物信息进行收藏和管理,达到存储数字化、获取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展示多样化、管理智能化的效果,是一座博物馆信息化的最终成果。

2.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化技术应用2.1 RFID 技术的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文物数字化的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文物数字化的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文物数字化的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文物数字化是对文物进行全息记录和转化的工作,一可抢救性记录保全文物全面信息,实施文物的数字化信息保护,为永续的文物保护研究夯实基础,二可实现文物资源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使其成为数字时代可不断增值永续发掘转化利用的文化资源基础。

文物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资源长久保存并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性工作。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与文物(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在数字时代,系统地建构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和基础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文物(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程,通过文物(文化遗产)数字化实现文物由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化,从而成为数字时代中国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走向公众参与教育和价值观建构、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的基础。

没有实现数字化,“活起来”的基础就不存在。

据了解,国家图书馆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馆藏图书古籍的数字化工程。

对于文博行业来说,文物数字化的根本核心工作就是实施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

目前各地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但理念、标准和认识均有待梳理和提升。

文物数字化是全面夯实升级文物基础档案工作的契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陆续公布了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数量也逐渐增加。

国家也实施了三次文物普查和一次馆藏文物普查,工作成果斐然。

但就本人工作接触的实际看,文物的基础档案依然不够健全。

举例来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文物,至今没有一处有全面翔实的档案,不能保证文物一旦出现不可抗力破坏的时候,这些档案可以全面复原文物信息。

这是严峻但客观的事实。

国家文物局实施的“四有档案”工程非常重要,但标准制定不够细致全面,有必要进行完善升级。

三普完成之后形成的档案,与目前要求的文物全面信息档案建构也有差距。

因此,当前正是一次系统梳理检核自身文物基础工作并提升夯实文物基础工作的机会。

其最终的成果,是一套物理分散、逻辑互联、全国一体的完备的文物资源大数据。

数字化技术在考古文物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考古文物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考古文物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考古文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与人类社会的智慧结晶。

加强对于考古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重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考古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重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化技术的概念与特征,然后阐述数字化技术在考古文物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考古文物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尝试探索数字化技术在考古文物中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时代;数字化技术;考古文物;前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到考古文物研究和保护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大幅增加。

胡军强、谈国新、郭士礼、古锐(2008)在《三峡文物考古数字化展示技术及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通过给考古文物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三维数据信息提供数字化保存、组织存储与查询检索等,通过数字化展示手段和实际遗址内进行参观展示,能够为考古文化的保护研究、宣传与观赏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1]。

刁常宇、李志荣(2018)在《文物数字化技术与应用》一文中指出,数码摄影、二维扫描、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光度立体、CT扫描、地质雷达等信息采集技术手段可以应用到考古文物的研究、展示、教育、传播与利用等方面,满足考古文化的数字化需求[2]。

万华营(2016)在《营房数字化系统文物保护模块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指出,营房文物保护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存在一定的困境,建议建立营房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增强我军保护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的能力,推动军队营区文物保护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进程[3]。

已有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数字化技术的概念与特征数字化技术是指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卫星等设备,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4]。

数字化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

博物馆的数字化及发展

博物馆的数字化及发展

博物馆的数字化及发展学科名称:博物馆学作者:学号:博物馆的数字化及发展摘要:我国的博物馆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的探索。

经过20年的实验阶段,我国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现在正在向更广更深发展。

搞好信息化建设,提高文博事业的管理水平,是今后博物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一般来说,中国的博物馆出现在20世纪初,1905年建立于中国江苏的南通博物苑,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博物馆达到了三千座左右。

在这一时期,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出现了两大现象:一个是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现代化的新建馆的大量涌现;一个是博物馆的数字化实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数字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从藏品数字化开始,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都先后进入了博物馆数字化领域,数字化逐渐全面深入到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局域网的建设则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使博物馆在互联网上的三维立体展示亦成为可能,博物馆的全面数字化成为许多博物馆特别是新建馆的发展目标。

数字化博物馆开始出现,如故宫博物院、新“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

由博物馆数字化到数字化博物馆,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实验又实现了新的飞跃。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浮出水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单体博物馆在基本实现了博物馆数字化之后,也开始了其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在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历程中,博物馆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中的先行者如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这一示范作用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影响。

随着中国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加强行业指导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行业性组织也就适时出现。

2003年和2006年,中国博物馆学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先后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