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建设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广角】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现代高端技术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和生活数字化推进是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要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成果合理应用于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当中,其意义和作用相当重要。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现状

博物馆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智慧的汇聚,体现出人类历史发展中伟大的创造力,涵盖科技、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对现在的诸多学科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人类考古发掘和保存过程中,部分文物因不可抗力遭到损坏,导致其信息的严重丢失,给文化遗产的继承发扬带来阻碍,给人类文明造成了损失和遗憾。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过去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人力的保护,很少有科技的加入,有些文物因保管环境不当或因自然老化,信息和价值在逐渐丢失。我国有些博物馆因理念与经费等种种原因,并没有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有些甚至是因安保、消防不到位而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这会对文物带来毁灭性的影响。针对以上现状,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认真探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

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其过程中产生了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以物质的形式传承下来。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多,馆藏文物量大,对于文物保护的强度和力度要求高。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提升博物馆的宏观保护能力,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监控文物保存和陈列状态,通过平台的监控达到对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目的。数字化保护达到的效果是人力所不能及的,运用高科技的数据分析、监控、管理,形成全面多重防范和保险。

三、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特点

数字化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体现在它的科技含量上,数字化保护是全方位全时态智能化的。时间上不会产生空档漏洞,在文物收藏、展览、运输的任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监控。小到一件文物的保护,大到整个博物馆的监控、人员控制都可以做到无死角、精确有效。

四、具体保护措施

(一)利用先进工具,通过相关技术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到文物的各种数据信息

将文物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在案,如文字介绍,包括文物来源、发现过程、现在的历史寿命、现在的组成形态等等,还要包括必要的图片和视频数据。将所有信息完整结合进行数字化存储,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文物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使文物信息更便于储存、传输,也更利于学者进行研究、参考和学习。在传统的文物研究中,学者往往要费力地查找零散、分散的资料,或者一次次地提取文物,进行观察与测量,这很容易反复对文物造成损害。数据库建立与开放,可使学者专家快速、直接地得到准确、全面的信息,简化了研究过程,同时避免了对文物的二次伤害。现代科技的精确度非人力能及,而且能最大化减少对文物的损坏。对于个别重要文物来说,在保管与展览过程中,精确细致的数据观测非常重要,数字化监测可以实现对文物温湿度数据的实时把控,可帮助工作人员对文物保存环境及时调整。有些因自身强度不够或环境温湿度不达标不适宜展览展示的文物,可以通过数字化建模来代替文物原件进行展览。

(二)通过技术支持,提高博物馆科技展览保护质量和参观者的观赏体验

博物馆在获得文物保护的相关数据后,通过数据分析、环境模拟进行文物展出平台的建设,利用传感技术对文物展览环境进行控制。如针对不同文物特性模拟出最有利于该文物保护的环境,进行保护库的真密封处理、展览空间的真空处理,控制温湿度,调整采光度,延缓文物的自然老化,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还有通过数据处理,利用VR 技术等,将观众带入历史环境氛围当中,进一步满足观众的参观体验。

(三)对博物馆进行宏观上的保护

利用红外技术、传感技术等控制博物馆重要环节的防火防水防震处理,建立隐患发现报警机制,防范火灾、水灾、地震灾害等对博物馆文物的破坏,防范因为参观人流增多造成对展出文物的冲击伤害,通过智能防护机制的建立,及时准确发现隐患,及时作出反应,减小文物受损风险。

数字化建设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探析殷张芯语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对国家遗产继承和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博物馆馆藏文物是进行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方面传承的具体物质载体,它完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博物馆是依赖于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而存在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社会展览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也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如何加强文物的保护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文章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在新时代高科技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保护工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数字化;文物保护;博物馆

110

2019·04

(四)博物馆门票的电子化

利用大数据平台计算,建立电子门票系统,通过电子门票监督博物馆参观人员的信息、参观行为和参观流程,参观人员进馆后,能够实时监控其位置,对于可能对馆藏文物出现的伤害行为,及时作出应对处理。同样,通过电子门票处理可以实现博物馆实时参观人数的数量控制和引导,防止因为参观人数超过负荷,给文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五)建立网上数字化博物馆

网上数字化博物馆可对馆藏文物信息进行梳理总结,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到博物馆的馆藏信息与展览信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不可能全部同时展出,有些需要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会限制展出次数与时间,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信息汇总,在博物馆网站进行虚拟展览,既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又能满足群众参观的愿望。

(六)实现对文物的全流程保护

通过相关技术运用可以进行文物展览、运输过程的监控,通过数据模拟测算,了解到文物展览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进行有效规避。在运输过程中,严密细致地对文物移动数据进行监控,可实时了解文物的状态,防止出现意外的损坏。如对文物进行定位控制,及时掌握文物的位置信息,建立文物报警系统,对和文物距离较近的人和物进行检测与安全反馈,可以有效预防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保护文物的安全。

(七)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大数据平台,把博物馆各工作环节进行技术联结、统一管理,对文物监控、人员管理监控、环境监控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将形成针对文物全方位、全天候的控制管理,结合博物馆工作制度与人员分工情况,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博物馆数字化系统,方便对馆藏文物进行智能化全能化管理保护。

五、智慧保护的要求

(一)保护服务于人

所有的保护措施从长远来看都是为了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从当下来看都是为了实现文物更好地展示、保护与研究,进行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和馆藏文物智慧保护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博物馆要建立在尊重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不能因为侧重保护导致展示性的缺乏。博物馆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通过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推进不同形式的参观模式,如入馆参观、网上参观、VR展示等等。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也可以为社会群众参与文物保护提供渠道和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收集群众的要求,改进管理,把文物保护中少部分人的责任变成整个社会群体的责任,提高社会对文化继承和传播的责任观念,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突出社会和个人的作用体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注重人和物、人和人之间矛盾关系的协调

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是系统的工程建设,要注重建设过程中人和文物、人和人之间矛盾关系的协调。完善人才利用制度,优化智能系统结构,促进人和博物馆,人和文物保护管理机制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建设好博物馆、建设好数字化管理平台,也要建设好人员调配利用机制,将数字化博物馆和人员利用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馆藏文物智慧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系统工程考验的是管理者或负责人的工作能力,需要控制力、协调力和正确工作方向的指引。

(三)对科技管理平台进行保护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对科技投入、人员才能、资金实力都有很强的要求,所以要保护好文物,就必须先保证整个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稳定和安全。传统博物馆管理保护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而在新科技支持下的数字化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依赖于整个平台的安全运行,所以要加大技术、设备以及资金的投入,打造效率高、可靠性强的保护系统。对于新科技要敢于利用,善于利用;对于采取的科技手段要进行验证、确保可靠;对于整个系统严密性协调性要结合现实及时优化调整,保证系统不受侵犯、不被破坏、不出现漏洞。

(四)对人才有要求

随着科技发展,馆藏文物保护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相关文物保护人才严重缺乏,为适应当代的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在专业人才的教育上加大投入。过去传统工作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大多科技行业工作者在文物保护方面又是门外汉,所以各个博物馆应专注培养自己的人才,进行专业的融合,以适应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六、结语

数字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数字化建设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是新事物,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必须要有清醒认识,要有专业才干,要立足实际,要认真负责,要带着崇高理想,使我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赵智慧.智慧文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新理念[J].艺术科技, 2014(2).

[2]韩宏斌.浅析数字化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必要性:以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为例[J].文物世界,2012(5).

[3]崔维新.探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J].人文天下,2017(22).

[4]骆荣荣.浅谈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7(2).

[5]王裕昌.浅谈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甘肃科技,2010(10).

[6]陈禹.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以黑龙江省博物馆数字化保护为视角[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

作者单位:

辽宁省博物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