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中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瓶颈。
正因如此,教师更应重视作文教学,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将其摸索的一些作文教学具体方法作出如下讨论。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
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
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
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这就是一种写作。
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
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
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
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改善教学,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
“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
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
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三、仿写篇章。
摸出门道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尤其是讲读课文。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把分析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的几点收获:撷趣 乐教 智评 创新
提到作文,令很多家长和教师头痛,总感觉孩子们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而农村孩子的认识水平和语言的运用能力都很有限,他们的作文水平更令教师们苦恼。
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一。
选真撷趣,习作内容儿童化。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产生了内在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习惯,才能培养各种能力。
儿童有儿童的特点,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的纯真,他们追求快乐,喜欢梦幻……所以作文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心性,教师提供的写作素材要有意思,要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觉得有意思,就有很多话要说。
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保证。
例如,在教学童话《小木偶的故事》后,我让学生续编童话,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他们在编故事中,发挥了超常的想象能力,续编的故事非常有趣。
在习作教学中,还要注意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发现儿童感兴趣的,发现儿童能模仿出来的,发现和儿童生活联系紧密的,就及时指导儿童动笔去写,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乐教善喻,教学方法趣味化。
小学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以词语为零件、以思维为主轴、以兴趣和情感为动力的过程。
因此,作文教学要把激发儿童的兴趣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是一种生活,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上课。
从启发选材到打开思路,从快速行文到修改作文,都离不开“兴趣”。
当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激发起来以后,他们便“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了。
记得一次很成功的经历,想让学生写一次有趣的劳动,于是趁同学下课的功夫,便布置了一项任务:所有同学都去后操场捡树叶。
孩子们一听,都高兴地一溜烟跑到后操场捡起树叶来。
十分钟过后,孩子们都回到教室等待上课。
而我却和他们闲聊起来。
我问他们:“刚才干什么去了?”孩子说:“捡树叶去了。
”“树叶什么样的?”就这样和他们快乐地交谈着,从每个人的动作到每个人的感受,最后谈到了没有干活的老师,冻得溜回班级偷懒……谈完了,我话锋一转,愿意写出今天捡树叶的经历吗?孩子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纷纷动笔写起来,而他们那次写出的作文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真实,真情,有趣。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笔者针对初中生写作的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一些建议,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探索“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写照。
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不断地求索,并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盼能起到引玉之效。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有的人写作文,信手拈来,佳词妙句、名人轶事犹如潺潺流水用之不竭,究其原因正是材料储备十分丰沛,而与之相反的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正是积累匮乏造成的。
1.1 勤于摘录记忆,增加知识储备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些极为精彩的句子、段落,或是触动了情思,或是产生了共鸣,若能将其摘录下来,无疑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种摘记,可允许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如读书笔记、剪报、妙语连珠、成长印记等。
对于这些摘录,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或成果展示,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1.2 博览群书,吸收养分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往往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这就是说,读书既可丰富思想,也可汲取素材,拓展视野。
教学实践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推荐的课外书目,而且凡是对学生身心有益的小说、报刊、杂志等,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们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启一扇扇阅读的窗口,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书中的思想、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高人文素养,逐步丰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漫谈作文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的高低,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可以说就是要让学生们写出美文。
但是,事实情况是,很多中学生惧怕写作文,他们要么是面对作文题目发呆,要么就是写出来的作文语句不通,言不达意,毫无新意,根本就算不上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们的作文畏难情绪?如何让他们爱上作文,并且写出一篇篇美文呢?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下面就谈谈我个人想法。
一、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作文的重要性首先,日常生活离不开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离不开作文,比如我们经常涉及到的书信、申请书、日记、宣传板,等等,几乎都与作文息息相关,如果你文笔不通,这些基本生活本领就丧失殆尽。
写好作文,会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使说之成理,言之有物,条理清晰。
其次,有助于各门功课成绩的提高。
没有好的文笔,文科试卷答不好。
文科要求概况性、条理性,答案言简意赅、直指主题。
这与写好作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阅卷者那里,好的文笔就是作答者的脸面,使你的表达有艺术性,让阅卷者感到判你的卷本身就是欣赏,能给人带来美感,分数自然就会高。
再者,学好作文是升学考试的需要首先,学会作文是升学考试的需要。
有一个公式:作文=1/2语文。
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比重最高。
小学阶段作文占30%左右,中学占40%左右,高中占到一半。
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科目界定中,语文中、高考的作文分值的比例越来越大。
凭一篇作文上大学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例:2003年中考,北京、济南、武汉、福州、上海等地,语文120分,作文占60分;大连地区120分,作文占70分。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作文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文尖子生升入高年级,学习成绩大多优秀,约占2/3。
《教育文摘》上讲,90%初中高中的尖子生们,都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最后,学好作文,有过硬的文笔,是未来就业的基础和法宝从专业角度讲,有过硬的文笔,会大大便利就业,为自己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助推成就事业。
作文教学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真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常常有事倍功半之感。
学生也常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想法,导致学生对作文方面的付出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改变这种现象,我有如下想法:再多的写作技巧用处并不大。
而作文教学主要应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素材,二是思维。
只有把这两项解决好了,才会达到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讲再多的写作技巧,其实用处并不大,效果也不明显。
比如传统教学中讲作文技巧,讲立意的要求,如:立意要正确,立意要集中,立意要新颖,立意要深刻。
你就是给学生讲这些立意的要求了,学生也只能是知道了立意的要求了,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用学生的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或者说根本就不好操作,自然也起不到效果。
就像人家讲的那样,站着说话不腰痛。
这些立意的写作技巧也只是空谈而已,起不到真正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
学生就算是知道要新颖,可怎么做到新颖呀?学生就算知道要深刻,可又怎么做到深刻呀?无从下手。
真真正正在空谈技巧罢了,无法落实到实处。
又谈何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呢?所以说,单纯写作技巧的训练、讲解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我认为作文教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素材的积累,二是思维训练。
首先老师与其花大力气讲作文技巧,不如花时间帮助、督促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把作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素材的积累主要采用以下做法: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的延伸。
高中语言教材的编写,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专题,老师完全可以根据这个专题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
让他们对这个专题有所思索。
比如: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专题是“生命体验”,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意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激情澎湃的生命宣言,《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居里夫人矢志不渝的生命追求,《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告诉我们生命是不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的。
读了本单元的文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人生生命的理解。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考试中占有相当的分值,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以至于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也十分关注作文教学,在身体力行、口传心授地教育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理想,不会写、东拼乱凑、提起作文就头疼等诸多现状让作文教学处在一个尴尬境地,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面对现有的作文教学局面,中学语文教师要迎头而上,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切实有效地进行作为改革,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这也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渴盼。
一、作文要做好开头和结尾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在最短的时间给人以好感,抓住读者的眼球,就一定要把握好开头和结尾。
有成语如“凤头豹尾”“虎头蛇尾”都能形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要写得精彩,像凤凰的头那样优美,像老虎头那样有气势。
虎头蛇尾意在说明人们做事不能从一而终,用在作文上就是结尾处写得不理想,与整体作文不协调,一篇好的作文会因为结尾写得有欠缺而大打折扣。
而所谓豹尾比喻了文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干净利落,一锤定音似的让读者回味无穷。
所以说,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同等重要,抓好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力度会让作文锦上添花。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作文开头要力求达到“字字珠玑”,语言简洁、精炼,直达正题、生动形象。
这样才能一目了然,使读者第一时间知道作者要写的中心内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领和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开头切忌语言的拖沓,用词含糊,语言表达不明晰,让人读起来提不起精神,不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一头雾水。
尤其是阅卷老师,对作文会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影响接下来的正文评价。
另外,作文的开头也可以用一些点缀,会增色不少。
例如,设置悬念式。
在文章开头,为了吸引读者兴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可以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抒情式。
通过抒情开头,前者可用于写人记事的作文,充满抒情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189-01摘要: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常出现立意浅、缺乏个性、语言乏味等不良问题,所以在此提出了一些写作教学方法,以利于同仁们一起探讨,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写作教学一、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缺乏写作素材,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到头来写出的文章也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形式。
为此,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1、教材中的素材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其中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样,而在这些丰富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篇章中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为我们所用。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浪费教材中的这些宝贵资源,而要把这些资源都积累起来,以便为我们的写作服务。
2、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生活处处皆语文。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文章里处处都能看出虚伪、造作的痕迹,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由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不懂得观察生活所造成的。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活气息。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这样,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可用。
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
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
三、把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入写作中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作文写出来也没有实际的看点。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为了真情能渗透在学生的字里行间,教师应该用日记和周记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河,教会孩子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创设多种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真情;生活;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遭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针对性或有序性。
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为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如何去除学生作文真情失落这个痼疾?怎样让学生的真情荡漾在作文的字里行间?笔者以自己的点滴写作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共探真情作文教学之法。
一、用日记和周记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河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
日记和周记,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自由、安全的气氛,能拉近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
不少初中学生写日记和周记只是为了应付,内容苍白且缺乏积极性。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爱上日记和周记。
如我为学生的日记和周记开辟了“心灵驿站”“文学沙龙”“梦想剧场”“体育在线”等一些专栏。
其中,“心灵驿站”是专为留守孩子开设的。
生活的烦恼,学习的压力,孤独的心情学生都可以在此倾诉。
学生正处在爱做梦的年龄,“梦想剧场”正好能让他们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
大胆的想象,让学生的作文有了活力。
而“文学沙龙”“体育在线”则让爱好文学和体育的学生有了写话的空间。
除了专栏的方式,我还每学期组织两次优秀日记周记汇编,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在日记和周记中表达出来的独特感受和真情体验,教师要注意鼓励和保护。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浅谈摘要:初中语文是同学们感觉枯燥的课程之一,而作文又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灵魂。
怎样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增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士所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本文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产生实际效果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他的语文水平。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晚于听说读写的教学,其教学量也少于前两者。
目前,初中语文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作文教材,但是由于老师的经验有限,往往很难驾驭教材,作文的实际教学效率也不尽人意。
因此,注重语文教学,增加学生作文锻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从“仿”教起模仿可使得同学们有法可循,有矩可依,是写作初期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模仿写作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提高了写作效率,增强了学生写作积极性,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句子做起,逐渐过渡到模仿片段,让学生领会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仿”不是机械的模仿,也不是照着原文生搬硬套,模仿的精髓是掌握写作技巧于方法。
例如,在对人物描写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大大的眼睛,一双玩玩的眉毛,红红的脸蛋,小巧的嘴唇”等等,这样往往使得“仿”变成了“抄”。
所以教师在教同学们仿写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同学们仿写的意义在于模仿到作者写作的技巧,要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例如,学习了《春》一文后,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模仿春的写法而写《夏》,让学生通过体会文章是怎样用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并告诉他们先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实际走入田野体验大自然,然后完成作文《夏》。
这样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自然景物的写作方式,领悟到大自然的写作特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种模仿技巧应用到其他类型题目的写作当中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端与对策
内容提要:在考试指挥棒下老师急功近利,导致作文教学要么轻于指导,要么错误指导。
要改变作文面临的尴尬处境,就必须走出应试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注入新的理念,保持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13年,颇有感触:语文难教,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作文在语文中“半壁江山”的地位早已得到公认,尽管大家都有良好的愿望:希望学生能尽快提高作文水平,写出一流的文章,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作文成绩始终难以提高,特别在近几年,作文越来越为众多的学生所畏惧,作文教学走入了一个无法超脱的畸形低效的怪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
是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了?总有一些水平高的吧。
是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了?总有一些悟性好的吧。
为什么作文会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是在考试指挥棒下,我们急功近利思想导致作文教学中指导思想出了偏差,才产生了如此后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校一次语文赛课活动中一位老师的作文课,课题是《突破定势找素材,大胆组合巧构思》。
环节一:快乐猜猜猜1、老师口述:一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站在屋子里,眼角挂着泪痕。
请猜测:他为什么流泪?(学生七嘴八舌,非常活跃)2、老师出示一组画面:两个老人相拥而泣、一位妇人嚎啕大哭……请猜测:他们为什么流泪?(学生非常活跃,众说纷纭)环节二:素材归纳悲伤之泪——遭受挫折、亲友离别、被人打骂……喜悦之泪——金榜题名、重逢亲友、获得喜讯……环节三、组合构思在给出的素材中任选两个,联想,猜测,进行作文构思。
示例:A痛失亲人 B彩票中奖 C 朋友相逢 D破屋滴雨组合:AB 主题:乐极可能生悲情节:某彩民中了大奖,大宴宾客,喝得大醉,兴尽开车回家,却撞在大树上……(学生感觉有意思,进行尝试)环节四:布置练习以“流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整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堂气氛很好,老师们的评价也不错。
然而下来之后,笔者去调查学生,却有好多人这样回答:当时感觉挺好写的,可下来还是不知怎么写。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探析摘要:初中作文是学生开始培养自身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就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展开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作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师作文教学作文是人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一种文体。
它在语文的学习中和人们的生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的学习中,作文是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综合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具体和重要的表现。
笔者认为,能够写好作文,就能学好语文。
在人的生活上,作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方便高效的途径。
同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文可以让学生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会写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更是从阅读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从写作文中培养和不断地发展了自身的想象能力,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作文是学生开始培养自身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去探究和改进,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好的帮助和指导。
一,取精用宏。
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方法种类繁多,也层出不穷。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还是新颖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学会对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例如在传统方面,应该继续严格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语法的标准,标点的使用等等的语文的基础知识,决不能马虎随意;而在作文的写作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和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新颖的作文教学方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地选择一些有实效,切实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生所在的环境条件的教学方法,不可盲目地跟从和尝试。
比如,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这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教师可以尝试感情引导,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察生活,思考人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心里话,并且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一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以日志,或者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应该去丰富学生的生活和世界,也可以鼓励学生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有效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中学有效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一、有效作文教学探索的背景:新的教育背景下,减负提质增效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有效教学、差异教学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作文教学是个古老又热门的话题,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重的份额,作文如何才能跟上脚步,笔者在有效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点尝试。
我以为在“多读书、勤练笔、爱观察、会借鉴、懂技巧、善思考”十八字上做足文章,学生才能形成良好习惯,这种习惯对其一生作文的有益影响定然是深远的。
二、有效作文教学的特点:所谓“多读书”,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多读书、多看书,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读书的方法。
“勤练笔”是指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通通的用文字来表达,也许开始的表述不尽人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爱观察”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会借鉴”则是化腐朽为神奇,触类旁通,灵活借鉴运用。
“懂技巧”指的是传授给学生好的文法,在相对完整的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
“善思考”是让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将作文与社会联系起来,将作文与做人联系起来。
三、有效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第一大类:多读书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者、文豪都是饱读经书的人。
现在是快餐文化的时代,学生写作手上有作文选,身边有电脑,作文材料来得容易,但是去得更快。
不读书、不思考,文章中的材料生搬硬套,感染不了自己,打动不了别人。
具体做法:第一,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读书内容。
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读的书、能够从中有所受益的书。
首先是读好苏教版教材推荐的名著,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朝花夕拾》等,然后再适度拓展。
第二,留给学生课外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少讲精练,严格控制课后作业,这样就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布置读书的任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感悟与思考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感悟与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学的也是作文。
作文已成为摆在广大师生面前一道不得不面对而又棘手的难题。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1.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人们学习的力量。
指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的一事一物、一点一滴。
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不断地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对自己周围的生活越感兴趣,就越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语言,叙生活之美好,抒心中之感情。
因此,激起观察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教室窗外枝头盎然的春意引诱学生跃跃欲试。
平时,他们总是在背诵“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却从未对春天有过切切实实的感受。
由千古名句谈到诗人当年对春天的感受,再怂动学生走进春天,走进春天诗一般的感觉。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活了,年年春天景相似,然而今年的春景却特别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2,倡导“两记”,做好“量”的积蓄“两记”指日记和读书笔记。
写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素材积累,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兴趣和培养表达能力。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习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有所感的人、事、物、理,只要是自己觉得新鲜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
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素材,越写越熟。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会从写日记中享受到无限乐趣。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是精彩的片断,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启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佳作欣赏中享受生活,并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来规范之、引导之,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
3.以教材内容为蓝本,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选题难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校园生活单调,加之学生社会视野狭窄等,往往成为学生作文选材难的一大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学科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之有效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习作教学之有效策略【内容摘要】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对习作课不感兴趣,觉得没内容可写,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习作教学得到优化与创新,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氛围爱习作二、设置情境促需要三、关注生活促积累四、想象创新展个性五、评改创新促提高【关键词】情境想象生活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情。
”这是新课程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
而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他们在作文中东拼西凑,人云亦云,无中生有,缺乏真情,缺乏个性,这些都困扰着习作教学。
要实现课标的这一要求,必须采用有效的策略,使习作教学得到优化与创新,从而让习作教学课堂充盈活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一、创设氛围爱习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完美实现,需要一个自由开放、充满个性的时空,需要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环境。
对小学生习作而言,就是要有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活泼的习作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就要以朋友的身份置身于学生之中,多替学生着想,多帮学生出谋划策。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否则限制过多,以至于学生不敢迈步,何谈个性化作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引导学生进行童话作文时,一开始就以非常亲切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童话世界中,告诉学生通过想象任何人都会写童话,接着让学生听写几个富有情趣的词语,之后把几个词语通过想象连成一个故事。
这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习作环境,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消除了习作畏惧感,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设置情境促需要“只有让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上进、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初中生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摘要;从当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惧怕作文,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以致于造成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尴尬”状态,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材料激发兴趣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
进入初中阶段,写作求相对小学阶段又提高了一步,大批学生,望而却步,甚至谈写色变。
故消除学生作文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就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解放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积累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
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
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
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
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
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
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写作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力求改变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给学生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找出自我和自我话语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不是“仿”,而是“抄”。
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
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
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
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
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我在实际作文教学中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激发作文兴趣。
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
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
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
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
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
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
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
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
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
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
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使胸中有故事。
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同时,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1、师评。
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
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
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面批。
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
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
可安排早读
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
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等。
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3、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
4、因材施评。
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
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我手写我心”,激发兴趣,广泛阅读,作文不难。
(发表于《当代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