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2)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1节农业1导学案电子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1节农业
1导学案
【当堂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
A工业 B农业C商业 D高新技术产业
2、关于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就是种植业 B饲养奶牛不属于农业
C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无关 D农业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3、中国下列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
A谷物、甘蔗、油菜籽 B甘蔗、甜菜、棉花
C 大豆、谷物、甜菜 D肉类、谷物、水果
4、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A林业 B渔业 C畜牧业 D种植业
5、“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中的“熟”字,是就哪一种农作物的收成而言?()
A 水稻 B高粱 C小麦 D玉米
6、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作物熟制和农
作物种类不同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 B气候的差异 C土
壤的不同 D灌溉方式的不同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7-8题。
7、图中A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
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
熟
B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
C冬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
熟
D谷子、油菜、甜菜——一年一熟
8、B所在的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
9、因为气候原因,长城以北的农作物耕作制度为( )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C一年一熟 D一年三熟【课堂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1)学案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知道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地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4、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难点】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南方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自主学习】预习第83至88页内容完成下列练习: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是指直接利用___所从事的____,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参考83页活动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___、___、___、副业五个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被称为“第一产业”。
2.(阅读84页“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粟的国家,也是最早种植___、___,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___的国家,__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3.我国是哪些农作物的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国农业的发展(课本83—84页内容)1.农业生产成就:__、肉类、__、油菜籽、__、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__的产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____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地区分布:趋于____。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_______也蓬勃发展进来。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阅读85页“新型农业”)、、、等地,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农作物包括和。
1.种类及分布: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
2、南北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3、根据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如我国最大的平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货,如平原。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四章中国的产业第一节农业学案设计(2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产业第一节农业(1)【学习目标】1.根据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识记我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3.运用地图,熟记我国小麦、水稻的主要产区及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学习过程】预习导航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含义:一种直接利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2.农业部门: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副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农业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
2.巨大成就:(1)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目前,我国的、肉类、、、、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产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超过世界水平的是。
(2)我国农业生产的趋于合理。
(3)我国农业不断改善。
3. 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超级杂交水稻之父”指。
课内活动活动一:自主阅读教材P85 “新型农业”新型农业创汇农业: 、、、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观光农业:将和相结合。
绿色农业:侧重生产、和。
活动二:小组讨论P86 “活动”1、2活动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读P87图4—7,回答:1)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2)根据不同的,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
东北平原主要种植__小麦;华北平原主要种植___小麦。
2.小组合作:完成P87“活动”1、2、3。
【尝试分析】主要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当堂测评1.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十分明显。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低山、丘陵地区C.高山、高原地区 D.盆地内部2.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B.棉花C.甘蔗D.水稻3.下列商品基地,主要生产春小麦的是()A.成都平原B.松嫩平原C.江汉平原D.江淮平原4.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A.林业 B.渔业 C.畜牧业 D.种植业5.不属于创汇农业基地的是()A.山东半岛B.长江三角洲 C.闽南 D.江汉平原6.说出数字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⑨课后反思:修订人:第四章中国的产业第一节农业(2)【学习目标】运用地图,熟记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畜牧业的分布。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之《第一节农业》同课异构(三)《农业》教学设计杨雪峰/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一、写作说明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开心农场与欢乐牧场PK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
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地理现象的理解.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课标解读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解读:”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
通过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学案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学案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一、复习检测(合上课本,提取记忆库)读“中国地形图”,指图说出中国主要地形区名称:二、讲授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思考1:什么事狭义的农业?什么是广义的农业?2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在课本上划线)二、农产品出口基地1.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主要有、、、等地,主要产品有、、、、等2.什么是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答案在课本上划出)承转:1同学们家里最常吃的主要粮食是什么?它们生长在田间的时候又叫什么名字?(回答:大米、面食类。
水稻、小麦)2.学生活动:到黑板前面来指出自己喜欢的粮食的主要产地,适当标注,并至少说明这里适合该种农作物生长的一条有利条件。
学生到前面适当标注,并说出该地的优越条件。
三、种植业1.粮食作物结合P87活动及图4-7填表:地区主食相应粮食作物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与之分学生活动.学生在图4—7上标注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这7个商品粮基地,做好编号。
(1)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地区最适合种植什么粮食作物呢?六、课堂检测.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对应目标(1)图例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A_ ____ B__ _____C____ _____D____ _______(2)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
农业第1课时农业的含义及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自主学习+读图”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农业的广义定义,并能说出不同部门的主要产品;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农业的发展;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3.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能够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民以食为天”一句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来源于哪个部门呢?学生:种地。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激发教师:我们平时说的种地,其实是种植业,是农业的狭义概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1.农业的定义教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读图4-1,说说什么是农业,有什么产品。
学生1:第一幅图是种庄稼,主要产品是粮食。
学生2:第二幅图是种果树,主要产品是水果。
学生3:第三幅图是放牧,主要产品是肉、奶。
学生4:第四幅图是捕鱼,主要产品是鱼。
教师总结:这四幅图解释了农业的广义定义。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如作为主食的小麦和水稻等,大家喜欢的各种水果、肉、蛋、奶及各种水产品和海产品。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导学案 湘教版
中国的主要产业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以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方法之一:细读“景观”和“柱状”图,巧破学习重难点《农业》一节的第1课时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即什么是农业?或农业的概念);二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如果注重“景观图”和“柱状图”的阅读,就会巧妙地突破学习重难点。
1.注重“景观图”的阅读。
第1课时教材一共安排了四组(7幅)景观图片。
其中图4-1是为突出教材第一框:“让‘土地奉献’的产业”的直观性,而呈现的一组四幅图片。
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不妨先仔细观察四幅图片中的各类信息,然后结合教材文字,我们就会轻松的理解“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就是种植农作物;“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渔等产业。
我们通过景观图的阅读,既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又对这些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关注“柱状图”的直观性。
第1课时教材安排了图4-2“中国稻谷、小麦产量”柱状图,其目的就是直观的表示我国不同时期(1978年、1990年、2000年和2011年),主要的两类粮食作物的产量,通过“柱子”和“数字”的比较,巧妙地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统一。
通过“柱状图”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的结论。
方法之二:列表比较法学习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我国的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很大,既有东西差异,也有东部地区南北差异,如何理解我国农业在区域上的差异,我们在学习《农业》一节时,可采用列表比较法来了解这一知识难点。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配套教案
第一节农业【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及解读: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农业知识有调整,将2011年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两节的内容调整为“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1]。
根据以上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对农业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将重点放在了家乡典型的气候、地形、湖泊、农业的生产条件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上。
通过问题为情境,设计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思考区域农业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脱贫为目标导向,达到增强家国情怀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家乡所在地区的大量图文资料,对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建立起初步的区域认知。
2.构建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气候与农业、农业与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与国家政策、农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思维。
3.通过问卷调查的图文资料,了解家乡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行程的能力、现场问卷调查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充分挖掘图文信息,归纳出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提出脱贫方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图文资料判断香山村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类型,根据图片判断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包括哪些农业部门?材料二:香山村地处娄底市双峰县沙塘乡,经度约东经112.28°,纬度北纬27.4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学案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学习目标】1.能说出农业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分布。
重点:1.农业的概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我国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分布。
难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分布。
【自主学习】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及发展原则(1)概念: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发展原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中国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较快。
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2)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二、主要农作物分布1.粮食作物(1)种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
(2)地域分布: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3)重要的粮食产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
(4)主要商品粮基地:位于东北地区的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位于长江流域的有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等。
三、畜牧业分布1.牧区畜牧业(1)发展条件: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2)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2.农耕区畜牧业(1)发展条件:中国东部、南部农耕区饲料丰富。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 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022版课标中删除了“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介绍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这部分内容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体现了国家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与总结,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本章分为3节的内容,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不同部门、发展成就、农作物的分布及畜牧业分布;第二节工业,主要介绍了工业的地位、影响因素、成就、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高新技术产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三、本章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时间的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地理学科基础,中国的主要产业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农业和工业的产品,也不能脱离交通。
学生对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了解只是身边的具体产品,但作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对象,学生不清楚的是怎么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和工业、交通网的分布特点和正确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或工具,要全面、详细地对学习提出更加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地理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
地理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
地理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之《第一节农业》同课异构(二)
"农业"教学设计
朱文娟/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三。
主题结构
四。
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整章教案(共9页)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
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湘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2、通过读图、析图、记图和用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习重点】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难点】在图上填出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方法资料完整分析法【学习过程】粮食作物的分布【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1、你家乡位于我国的什么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2、填写下表,比较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主食主要粮食作物3、我国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商品粮基地。
读图填写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A___ _、B____ _ 、C____ _ 、D____ _ 、E__ _ _ 、F 、G 、H 、I 。
4、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
你知道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吗?【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完成书上87页活动4经济作物的分布【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1、我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请列举几种。
2、生长在热带的经济作物称为_____。
经济作物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油料作物中,油菜的最大产区是_____ __ ,花生在_____、为主要产区。
4、糖料作物中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_及_____,_____为最大产区。
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等地。
5、饮料作物中,茶叶分布在_________ __的丘陵山地,主要产茶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等。
6、棉花集中分布在_____ 、_____地区。
_____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7、_____ 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完成书上89页活动1、2【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1、我国北方居民的主食是()A、面食B、大米C、奶酪D、肉类2、下列商品粮基地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A、洞庭湖平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华北平原3、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太湖平原C、珠江三角洲D、鄱阳湖平原4、位于第二阶(段)梯的商品粮基地是()A、成都平原B、江汉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5、连线题三江平原四川省湿润地区松嫩平原江西省洞庭湖平原湖南省鄱阳湖平原黑龙江省半湿润地区成都平原6、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是()A、东北平原B、江汉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7、下列地区适合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是()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成都平原8、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的最大产区是()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地区D、长江流域9、下列关于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B、我国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子C、以出口外汇为主体的农业称为“外向型农业”D、甜菜的主要产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10、下列不属于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是()A、太湖平原B、闽南地区C、珠江三角洲D、成都平原11、我国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是()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北区D、华南地区12、我国的长绒棉主要产地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C、新疆D、淮河地区13、近年来,我国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为重要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耕地面积广,人口稀少B、涉临海港,便于出口C、化肥、农药设施多D、机械化程度高14、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你认为他考虑的下列地区中,较适宜的是()① 夷山区②长白山区③皖南山区④太行山区⑤黄土高原⑥浙南山区A、①③⑥B、①②③C、②③④D、④⑤⑥15、下列经济作物的分布,组合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甜菜B、东北平原棉花C、四川盆地甘蔗D、辽东半岛花生二、读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
最新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第四章 第一节 农 业导学案-word文档
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学生姓名:
课题
农业
总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农业部门及其农产品;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提高读析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以及农作物地区分布的特点的方法。
3.全员参与,激情展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识。
⑵当前,我国的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⑶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⑷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在课本上划线)
二、种植业
1.粮食作物结合P87活动及图4-7填表:
地区
主食
相应粮食作物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与之分
2.经济作物
⑴我国经济作物种类有:、、、、等,它们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D________E_____________
⑵除以上商品粮基地外,还有哪些地方建立了商品粮基地?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字母标注出来。
⑶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①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②人均占有粮食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③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局生产;④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
C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D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
作业
课后练习
反思
重点难点
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2.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2)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的牲畜品种。
3、知道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的农产品。
【重点难点】
1、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我国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的牲畜品种。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88,“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内容,说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1、经济作物特点:价值高、要求高、率高。
2、种类分布:(1)纤维作物;棉花主要分布在、地区,
(省区)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4)饮料作物:茶叶分布在以南的丘陵、山地。
主要产茶省有浙江、福建等。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89-90,。
“畜牧业分布”内容,了解我国的畜牧业类型与分布。
1、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和两类。
2、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1)新疆牧区:代表畜种、。
(2)内蒙古牧区:代表畜种、。
(3)青海牧区:代表畜种。
(4)西藏牧区:代表畜种、。
3、农耕区畜牧业
分布: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展示交流: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讲解。
知识架构、系统理学:试着对本课做一简单小结,形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拓展延伸:1、在我国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各个省区的经销商带来了他们的特色农产品,请判断他们所在的省区。
(小组讨论完成)
1、我省是全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地。
2、我省区降水少,光热充足,盛产优质长绒棉。
3、我省区海拔最高,气候以高寒为主,有耐寒、耐缺氧的牦牛。
4、我省位于岛上,有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5、我省纬度最高,冬季寒冷,生产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
2、右图反映的是“我市某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示意图”,
读后请回答
(1)、该地区的耕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 __.
(2)、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请将下列农业部
门合理安排在①-④四个地区.
A种植业B蔬菜、畜禽业 C果树栽培业 D用材林业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
⑶写出当地可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有: ________加工
______加工_______加工(至少三种)
⑷该地区河水的洪水期应在______季节.
诊断评价:
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指()
A、陕西、甘肃、宁夏、新疆B、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
C、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D、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
2、西藏牧区的优良牲畜品种是()
A、三河牛、三河马B、伊犁马、细毛羊C、牦牛、藏绵羊D、哈萨克羊、滩羊
3、既是花生的主要产区,又是商品猪的主要产区的是()A、云南B、湖南C、海南D、河南
4、与我国畜牧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较大
B.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萤偏小,难以适应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
C.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偏大,能够满足人民生活所需
D.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所以我国还不是畜牧业大国
5、四川、湖南、河南是下列哪种畜产品的主要产区 ( ) A.牛 B.羊 C.鸡 D.生猪.
6、下列生产活动,属于因地制宜,对自然因素合理利用的行为的是()
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B、在内蒙古高原有计划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
C、在华北平原地区引水灌溉发展水稻生产
D、在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7、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经济作物,填入下列横线上:
A. B.
C. D.
(2)经济作物A分布地区纬度较,温度带属于带
和带,降水量年均一般在 mm以上.
(3)经济作物C
在我国分布范围
很广,主要产区
是流域.
(4)由图中作物分布可知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特点
是.
8、读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牧区名称:
A、 B、 C、 D、
我国牧区和农耕区分界线大致和 mm等降水量线
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