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关于陈赓的经典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陈赓的经典历史故事有哪些陈赓,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
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陈赓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陈赓在太行抗日的经典传奇故事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全旅约5700人。
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师的编成内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18日挺进到山西打击西进的日军,先后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战斗的胜利。
接着,派出小分队和工作组深入太行山区的广大地区,创建根据地。
1938年3月5日,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亲自来到三八六旅,与陈赓商议,准备在邯(郸)长(治)公路的黎城、东阳关、涉县之间寻找敌人的弱点,伺机予以伏击。
陈赓与刘邓首长商议后,制定了袭击黎城,吸引潞城的敌人来援,在潞河村地区埋伏歼灭援敌的作战方案。
作战方案确定后,全旅就开始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
刘邓首长走后,整整一天陈赓都在思考着,注视着地图,心里反复斟酌,究竟把伏击战场设在哪里比较有利。
第二天上午,陈赓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战前准备会。
陈赓传达了师首长批准的作战方案,又介绍了战场的形势和敌我双方的情况,最后他说:“现在的中心问题是要选择一个最佳的伏击场地。
”大家听后都很兴奋,不约而同地围到地图前,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最后,目光都集中到了神头岭。
从地图上看,神头岭确实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
地图标示出那里有一条深沟,公路从沟底通过,公路两旁山势陡险,既便于隐蔽,也便于出击。
整个邯长线上,这里是理想的设伏地。
大家都同意把伏击地点设在神头岭,然后目光都集中在陈赓身上,等待他决定。
不料,陈赓并没有说出大家期待的话,却反问道:“神头岭的地形谁实地看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说不出一句话,因为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
陈赓笑了。
他说:“我们这不是纸上谈兵吗?刘师长(刘伯承)常讲:‘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陈赓个人简历
陈赓个人简历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
他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陈赓早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思潮和行动。
1916年,他投笔从戎,参加湘军。
在军队中,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深刻认识到旧军队的腐败和黑暗。
1922年,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决定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
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
在黄埔军校期间,陈赓表现出色,深受师生们的赞赏。
在北伐战争中,陈赓历任营长、团长等职,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为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南昌起义后,他在贺龙部队任营长。
在战斗中,他多次负伤,但始终坚守革命信念,顽强地与敌人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
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他前往鄂豫皖苏区,历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斗争。
在战斗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
他率领部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其中,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战役,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例。
他所领导的三八六旅,被誉为“抗日劲旅”,令敌人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等职。
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上党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教育事业。
他参与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
在这个岗位上,他为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
甘肃感人的红色故事6分钟
甘肃感人的红色故事引言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曾经经历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故事。
这些感人的故事,展示了甘肃人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本文将以多个故事为例,深入探讨甘肃感人的红色故事。
一、陈赓:忠诚的红色将军1. 早年经历陈赓,甘肃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
他在民国时期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秋收起义等革命活动。
他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使他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之一。
2. 战争年代陈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重要指挥职务。
他带领部队与日军顽强作战,在国家危难时刻展现出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他的军事才能和坚定信念,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3. 对甘肃的贡献陈赓在解放战争胜利后,被任命为甘肃省军区司令员。
他致力于军队建设和民生改善,并在甘肃省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领导和贡献,使甘肃得以从战争中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
二、清风村的红色传统1. 清风村简介清风村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郊区,是一个以红色传统为特色的村庄。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清风村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清风村的红色故事许多清风村的村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一些村民不顾个人安危,与日军进行顽强抗争。
他们的英勇事迹被传颂至今,成为村庄的骄傲。
3. 红色传统的传承清风村的红色传统一直得到传承和弘扬。
村民们举办各种活动,宣传革命历史,教育年轻一代珍惜和传承红色遗产。
他们通过纪念活动和讲座,使红色精神在村庄中代代相传。
三、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1. 红军长征背景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甘肃感人的红色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中,红军艰苦奋斗,克服了各种困难,在艰险的山区和草地上开辟出一条生命之路。
2. 黄河岸边的故事红军长征时,许多红军战士因战斗受伤或疲惫不堪,放弃了继续前行。
然而,当他们到达黄河岸边时,看到身后卷土重来的敌军,他们选择跳入黄河,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敌人追上红军主力。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一个斜仰角镜头推上去:手枪指向角落里的叛徒,陈赓身穿黑西装,拉低帽檐,侧面表情冷酷。
电视剧里的场景并不完全出于虚构。
1929年11月11日晚上23点,陈赓亲自指挥中央特科红队击毙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子弹由前额洞穿后脑,脑浆迸裂而亡”。
尽管没有资料显示陈赓是否亲手杀死了白鑫,但这场被上海各大报纸写成“霞飞路暗杀案”的行动,显然是陈赓情报生涯中最震动人心的一幕。
历史比戏剧还要精彩。
1928年到1931年,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各租界巡捕房、甚至青帮小头目都熟悉的名字“王庸”,从来没有出现在陈赓自己的文字中,更没有留下任何照片。
作为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和他的同志们保守了秘密。
中央特科没有留下大量详实材料的原因也许正在于此:能掌握全局的周恩来、陈赓、潘汉年、康生没有公开任何信息,而普通情报人员当时根本不知道“中央特科”这个名字——他们直属于某位领导,执行某一项任务,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老记者穆欣作为这段历史的最初研究者,早年曾多次采访过陈赓和一些特科工作者,他提供的材料由此成为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
早期特科1926年9月,陈赓秘密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中共中央报到。
陈独秀派遣他和顾顺章一起前往苏联“契卡”受训。
半年里,他们先在伯力学习侦探、审讯;又到海参崴学习暴动、劫狱及爆破、射击、秘密通讯等专门技术。
1927年秋,周恩来向党中央提议成立中央特务科,直接归党中央领导,并借鉴苏联经验,规定“三项任务——打进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筹款,制裁叛徒;一条原则——侦查手段绝不许在党内进行”。
初创的中央特科并没有陈赓领导的情报科(二科),它只有两部分:红队,专门负责镇压叛徒;总务科,为党中央办理杂务,比如采买、布置会场、安置同志。
由顾顺章领导的“打狗队”当时在上海已经有了名气,国民党特务、警宪和租界的包探、巡捕都以为,红队只有4条枪,威力却很大。
它的前身是五卅时期的“上海工人纠察队”。
美国记者罗伯特·帕克曾写道:“红队由一批熟练的枪手组成,为上海全党的高级干部提供警卫,并负责各类会议的安全;紧盯反共的国民党特务;但最主要目标是实施惩罚,处置那些叛变投敌的共产党员——这为它争得了‘打狗队’的名称。
陈赓生平简介
陈赓生平简介陈赓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要“杀身成仁”,幸亏陈赓眼明手快下了校长的武器,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之后,陈赓又不眠不休,长途跋涉找到何应钦和周恩来的第一师,搬来援兵。
因为这次救命之恩,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后,蒋介石最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凭中共将陈赓营救了去。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
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
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
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
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
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
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
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
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
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
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长征的故事
长征的故事1、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395|评论(6)2、七根火柴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九一八事变中的抗日英雄陈赓的军事才能
九一八事变中的抗日英雄陈赓的军事才能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起始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这场危机中,许多抗日英雄涌现出来,其中一位备受赞誉的英雄是陈赓。
陈赓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陈赓的军事才能进行深入探讨。
陈赓,字明贞,1907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农民家庭。
早年因为对军事的兴趣,他决定投身军队,并于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革命军。
陈赓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逐渐展现出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被派往东北前线参与抗日战斗。
陈赓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他的指挥能力和战术布局方面。
他善于分析敌情,准确判断敌人的意图和行动。
在战场上,陈赓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指导部队通过灵活的战术来应对敌人的进攻。
他的军事智慧使得他能够在敌军的围困中找到突破口,并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陈赓被派往沈阳,负责指挥中国抗日义勇军。
面对敌人的侵略,陈赓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华。
他调集了各个抗日武装力量,建立起有效的指挥系统,并与其他抗日英雄合作,共同抵抗日军的入侵。
除了在指挥战斗方面的才能,陈赓还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策略才智。
他能够灵活运用资源,布置有利的阵地,有效地利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他对于战争的战略态势和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这使得他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战略计划,并在实战中取得胜利。
陈赓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指挥战斗和制定战略方面,他还注重士兵的训练和精神鼓舞。
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怕艰难险阻,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他用自己的勇气和胆识鼓励士兵们,使他们在战斗中充满信心和毅力。
陈赓激发了士兵们的爱国情感和战斗意志,使他们为国家抗击侵略者而奋斗到底。
陈赓的军事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和赞誉。
他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总结起来,陈赓以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战斗精神在九一八事变中成为了一位抗日英雄。
陈赓的故事:传奇战将陈赓
陈赓的故事:传奇战将陈赓陈赓的故事:传奇战将陈赓陈赓(__—_61),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
出生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
他_岁时只身投奔湘军,4年后脱离旧军队,到长沙粤汉铁路湘局当铁路工人,并在此结识了正在办自修大学的______,加入了共产党。
_23年_月,陈赓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次年3月,随校并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
在校期间,他曾当过孙中山的侍卫,颇得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赏识。
_24年_月毕业后,留校任第二期入伍生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
_25年2月,陈赓随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任宣传队长。
10月,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第一师第四团任连长,后调任蒋介石护卫连连长。
华阳战役中,蒋介石兵败被围,绝望地拔出佩带的短剑,欲“杀身成仁”。
陈赓夺下蒋的短剑,冒着枪林弹雨把他背出了险境。
东征胜利后,他被蒋介石特调到身边任侍从参谋。
一天,陈赓从蒋介石的桌上看到一本黄埔军校学生和各级负责人的花名册,其中自己的名字下有一行批注:“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
”陈赓感到问题严重,于是向蒋辞行。
蒋竭力挽留,但却坚决要他脱离共产党。
然而,陈赓去意已定,蒋介石大失所望,恼怒地说:“你走吧!你只能当你的连长!你辜负了我一片苦心!” _26年9月,陈赓被派往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
_27年2月回国,加入武汉国民政府旗下的唐生智部,任特务营营长,并指挥武汉工人纠察队,负责中共中央的保卫工作。
7月,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决裂,陈赓随周恩来前往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贺龙的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第一营任营长。
会昌激战中,陈赓左腿三处中弹,与部队失散。
后来,福建汀州福音医院的傅连樟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把他腿上的烂肉挂掉,才得以把腿保留下来。
之后,陈赓经香港到达上海,驻进牛惠霖骨科医院。
在宋庆龄的表兄弟牛惠霖兄弟的悉心治疗下,他多处负伤的腿骨被重新接好。
_28年初,陈赓伤未痊愈,就被周恩来调到中共中央特科,任情报科长。
2 倔强的小红军
(1)陈赓同志为什么说“我受骗了”?
因为陈赓同志意识到小红军有疲劳饥饿而死亡的危 险。
背诵课文第4至10自然段
2 倔强(jiàng)的小红军
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自己革命 经历的时候,曾(cénɡ)经深情地谈 起这样一件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 于长时间在荒(huānɡ)无人烟的草 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 到十分疲劳。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 匹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 见前边有一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 队了。
宁愿牺牲自己, 也决不拖累别人。
陈赓同志的优秀品质: 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热爱阶级兄弟。
思考
·练习
(1)陈赓同志遇见的那个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2)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 马先走的?
①体力比陈赓强多了 ②可以和陈赓的马比赛 ③要等他的同伴 ④干粮比陈赓同志还多
可以看出陈赓同 志非常的悔恨, 怪自己没有识破 小红军的虚弱。
15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 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 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15自然段:写陈赓同志因为没能帮助到小 红军而非常的自责和悔恨。
课文一共可以划分为三段, 想一想怎么划分?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2自然段:写了深秋的一天,陈赓同 志因为饥饿、疲劳掉队了,他遇到的小 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 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 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 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 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3
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小红军的外表 特征,陈赓同志看到小红军后想帮助他。
陈赓传奇人生的“平凡”
陈赓传奇人生的“平凡”历史并不留给人太多的机会,战争逻辑比起这种机会显得更为简单,无非是胜与败、生与死,在这种简单逻辑中,道路的选择才显得艰难。
而光荣与耻辱、得与失以及所有的情感与义气、品格与意志都在那简单的逻辑中被诠释,形成了不同质地的传奇。
陈赓的传奇人生来自于他“平凡”的个人品格及信仰。
1.先天下之忧而忧陈赓,黄埔第一期学员,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华阳战役失败后,力谏蒋介石突围,夜行一百六十里,背着蒋介石冲出敌人封锁。
蒋介石在退居台湾时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还是蒋经国问的好,为何陈赓如此和您具有渊源的学生,却没有跟从您呢?老蒋也不禁自问,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许蒋介石从来没有想通过,或许他知道为什么却不愿意承认是为什么。
陈赓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
他胸怀天下人,这就是为什么。
2.杰出军事家陈赓的经历与许多将领有所不同。
他念过师范、英文,受过正规的初级军事教育。
在黄埔军校一边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一边参加战争实践,这都使他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经历和素质是令人羡慕的完美”。
抗美援朝时期,陈赓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上甘岭战役打得天下闻名。
“我爸在这方面有历史的经验教训。
解放战争时,他的一个营在山西被打掉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工兵作业,指挥员选择地形有点问题。
”后来,陈赓所属部队除了背枪背干粮背弹药等之外,每人腰上都别—把锹或一个镐。
“在朝鲜战场他用这个经验打坑道战,别人不理解,说这叫自掘坟墓,我爸反驳说敌人火力这么强,不打坑道战就站不住脚。
”“坑道那里面有吃饭的,有睡觉的,有养伤员的,有厕所,还有囤积弹药囤积粮食的地方,简直是另一个小天地,比民兵地道战要高级多了。
敌人用小部队来封锁我们的坑道口,可我们坑道口很多,从另一边出来架上枪一通打,就把敌人打跑了。
什么扔毒气啊,炸药炸啊,招儿都使遍了,战士们都有办法来对付。
很短时间内美国人就没办法了,打不动了,这才把上甘岭守住”。
陈赓简介
陈赓简介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
湖南省湘乡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性格诙谐,两次结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
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
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
1927年5月5日在汉口与上海代表王根英结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11月至1932年5月,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3次反围剿作战。
6月,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4次反围剿作战。
在任干部团团长期间的土城战役,陈赓率领干部团打出了赫赫神威,毛泽东由衷地说:“陈赓能当军长!”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
此期间,他指挥神头岭战斗,利用日军的废弃工事巧妙伪装,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在长乐村战斗,他率部展开运动战,追击日军,一举杀敌2200多日军,自身伤亡800多人。
香城固战斗又歼灭日军200多人,俘获日军8人。
因为他率领的386旅作战勇敢,他本人又指挥灵活,所以他一直是日军的心腹大患。
在香城固战斗,日军装甲兵在坦克上破天荒地写上“专打三八六旅”的字样。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此间陈(赓)谢(富)兵团一直是一个战略区方面军,1948年,陈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南坪集之战故意撤退,诱使黄维兵团钻入解放军布好的口袋阵。
1949年他暂归四野指挥,在与白崇禧集团作战期间,他贯彻了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连续率部参加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同时他又和林彪在作战期间的错误进行了争论,每次毛泽东主席均听取了陈赓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参与了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与创办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赓的故事:陈赓的三个小故事
陈赓的故事:陈赓的三个小故事陈赓的故事:陈赓的三个小故事为了加强建立新的对敌人侦探机关进攻的工作,中央特科在1928年4月设立了情报科(二科)。
在它成立之初,就任命陈赓为科长。
这个科的工作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在这期间,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充分显示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机智与勇敢。
“家属”也能智斗敌当时陈赓需要依托家庭作掩护,他在环龙路(今南昌路)上租了一间房子,王根英便搬来和他住在一起。
房东是英国巡捕房的探长陆连奎。
陈赓对王根英说:“租这种人的房子可以减少敌人的怀疑,让陆连奎也做一做‘保镖’。
”第二年,他们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知非。
为了避免敌探特务的追踪,他们经常搬家,从1929年至1931年的两年当中,他们就搬过5次家。
在此期间,根英尽心竭力地能安全地进行工作。
小知非逐渐长大了的时候,自个能说会跑,她不让孩子知道自己家的街道门牌号码,在孩子面前从不谈起陈赓的真实姓名和在外面工作的事情。
陈赓有时把枪带到家里,睡觉时便压在枕头下面。
在知非三岁的时候,有天独自悄悄地跑到街上去玩,看到“红头阿三”(就是英租界的印度巡捕)身上挎的枪,忽然想起前几天他爸爸藏在床头的枪,天真地说:“红头阿三的枪,没有阿爸的枪好。
”巡捕一听,马上盯住小知非,紧跟知非到家门口,正好遇到根英出来找孩子。
巡捕问她:“你家有枪吗?”她便想到可能是知非泄露了机密,马上机警地回答:“有,有支枪,是他阿爸在永安公司给他买的玩具枪。
”因她讲话的神情从容、自然,就把印度巡捕支走了。
公开与敌探特务周旋陈赓置身龙潭虎穴,在错综复杂而极其尖锐、残酷的隐蔽斗争中,公开与敌探特务周旋。
由于他沉着、机敏,敌人对他不但没有怀疑,而且认定他是自己人,见面时全都亲切地叫他“王先生”或“老王”。
有一次在法租界一家戏院里开会,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租界巡捕和国民党特务突然包围了现场,情况异常紧急。
陈赓也正在那里。
为了掩护同志安全转移,他灵机一动,站了出来,立即同那些前来围捕的警探“合作”。
倔强的小兵儿金珠主要内容
倔强的小兵儿金珠主要内容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一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类文)
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深情”,表明陈赓同志讲这件事时很动感情,对讲到的这个人十分怀念。
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
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事情发生在深秋的一天,陈赓因饥饿、疲惫掉队了。
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
“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惫。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
陈赓同志首先想到这个小鬼一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
接着,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
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就是陈赓同志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没有办法和小红军一块走。
在这种情况下,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
在长征路上,每人随身带的干粮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粮,他就可以少挨一点饿。
但小红军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之后出现的情况。
陈赓同志原来认为小红军走不动了,没干粮了,想方设法要帮助他,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陈赓同志之所以终于被说服,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足: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说不能同陈赓同志一起走;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赓同志的青稞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作者:李新市来源:《党史纵览》2016年第04期中央特科的一名战士1927年,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中共中央在上海虽也有保卫组织,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力量不足,导致蒋介石突然发动政变时,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之后,中共中央决心加强党的保卫工作,11月,中央在上海成立政治保卫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主要任务是打击敌人,保卫自己。
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设总务、情报、保卫3个科,总务科(一科)负责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和营救、安抚等工作,科长洪扬生;情报科(二科)负责收集情报,建立情报网,科长陈赓;保卫科(三科,也称红队、打狗队)负责保卫机关,镇压叛徒、特务等,科长顾顺章(兼)。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中共中央对特科进行了调整,由陈云负总责。
中共中央在特科下设第二科,把搜集情报的重任交给了陈赓,他一方面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深感缺乏这方面经验。
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开始时,陈赓心里没底。
虽然党派他去苏联学习过,但在那里只停留了4个月时间,还是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营长,要在党的情报工作这张白纸上写好画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陈赓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他认为,要在敌人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开展情报工作,依托家庭做掩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冒险和家人住在一起,让外人觉得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
即使如此,在敌人白色恐怖下做情报工作,还是险象丛生,陈赓在两年之内搬了5次家。
由于工作需要,陈赓经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外表,有时穿一身青缎子褂裤,裤腿上紧扎黑色缎带,俨然上海“小开”(源于上海方言,即指富家子弟)打扮;有时歪戴便帽,很多头发露在外面,张飞式的络腮胡子从下巴延伸到耳边,与头发连接在一起,酷似红帮成员。
在中央特科二科任上,陈赓又给自己取了个名字:“王庸”,他经常和警察、特务、巡捕、包探等混在一起,热情地与他们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与上海三教九流甚至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建立了“关系”,见了面,这些人都称呼他“王先生”。
1928年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内的一家戏院里举行,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特务和巡捕突然包围了这里,与会人员混在看戏的观众中出不去,情况很危急。
敌人正准备分头行动,陈赓急中生智,立即站出来表示要和巡捕警探们合作,只见他神情自若地走上来,热情地同特务、巡捕们打招呼:“你们忙啥呢?”一个特务在他耳边悄悄地说:“王先生,瞧我们抓共产党吧。
”陈赓顿时露出好奇的表情:“抓共产党,那太好了,弟兄们,算我一个,信不信得过我?”“好啊!”特务们一听,纷纷嚷道,“王先生,走,同去,同去。
”分头行动时,陈赓主动地提出:“这个出口我来把守吧。
”特务们均跷起大拇指说:“王先生,有胆量,那我们不奉陪了啊。
”有个特务还叮嘱了他一句:“王先生,当心些,共产党很厉害的啊。
不行了,就喊我们帮忙。
”陈赓回答说:“放心吧,抓住共产党,兄弟们请我的客。
”“没问题。
”可是,当国民党特务和巡警们冲进戏院里的时候,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早已从容地经陈赓把守的出口离去了。
后来,陈赓与上海国民党特务头子拉上了关系,和青帮首领杜月笙及其下面的小头目也拉上了关系,还经常与英国、法国巡捕房的上层人物打交道。
有几次,中共机关眼看就要遭到破坏,中共高级领导人处境危险,因为事先得到了陈赓提供的情报,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了灾难。
有人不幸被捕了,陈赓也利用他在上海的各种关系,想方设法进行营救。
后来,国民党特务首领戴笠发觉了陈赓的革命活动,就下令通缉他。
英国巡捕房接到通缉令后,急忙通知“王先生”,让他协助抓陈赓,于是,在上海就发生了陈赓抓陈赓的有趣故事。
“封”许世友为“大刀团长”在中共高级指挥员中,陈赓是最早既在红四方面军又在红一方面军战斗过的高级将领。
1931年9月底,他受中共中央委派,离开上海,经河南省南部,进入大别山,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开展军事斗争,先任红四军三十八团团长。
一个月后,红四方面军成立,他担任红十二师师长,下辖红三十四团、三十五团和三十六团3个团。
红三十四团团长是许世友;三十五团团长是高绍先,1932年在红安作战中牺牲;三十六团团长是徐海东。
在红十二师的3个团长当中,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是员猛将。
他少林寺出身,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并且对大刀特别钟爱。
三国时候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用的是一把青龙偃月刀,许世友特别推崇关羽用刀与敌人拼杀的神功,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咱们红军弹药不足,大刀是冷兵器中最为便当、最能让敌人胆寒的武器,我们用大刀与敌人拼杀,可以弥补武器和弹药不足的缺陷。
许世友平时的生活就是打仗、喝酒、睡觉,再有空闲时间就是练武,带领干部战士舞大刀。
陈赓认为,许世友是十二师中一员难得的虎将,一有硬仗恶仗,总会想到许世友。
湖北黄安县城的守军是国民党赵冠英的第六十九师,经过红军长时间的围困袭扰,士气很低落。
1931年11月10日夜,陈赓指挥十二师击退敌增援部队后,开始进攻黄安城外的东王家据点。
11日,赵冠英派两个团出城增援,被陈赓早已安排好的高绍先的第三十五团和徐海东的第三十六团击溃,退回城内。
14日凌晨,陈赓命令第三十五团攻击城外另一据点下徐家,而把许世友的第三十四团摆在黄安城南三里店一带。
许世友指挥部队占领大路两侧有利地形,抢修工事,以防敌人南逃。
14日上午,城内敌人两个团果然出城南逃,许世友率领红三十四团英勇阻击,双方展开激战。
敌人的炮弹把无数碎石、泥块掀到空中,轻重机枪吐着猩红的火舌。
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仗着人多势众,嚎叫着向许世友率领的红三十四团阵地猛扑过来,突破了部分前沿阵地。
正在指挥全师攻城的陈赓,手拿望远镜看到敌人突破了三十四团阵地,十分焦急。
正在这危急时刻,只见许世友从背上抽出雪亮的大刀,率领干部战士冲入敌群,同敌人展开肉搏。
由于许世友经常教部下一些武功,在三十四团,人人会打拳劈刀,论单兵拼杀能力,敌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许世友率领干部战士左一刀,右一刀,前挑后戮,刀刀见红,砍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胆裂,只得狼狈逃窜。
就这样,许世友率领三十四团一鼓作气又把阵地夺了回来。
陈赓见此情景,高兴极了,立即命令所属各部队更加猛烈地攻城。
眼看十二师马上就要占领黄安县城了,就在这时,垂死挣扎的敌人再次拥向西南门,企图从这里逃脱。
当敌人接近时,许世友率领干部战士跃出战壕,冲入敌群,又和敌人展开肉搏。
逃敌就像泛滥的洪水碰到坚不可摧的堤坝一样,立即改变方向逃窜。
许世友挥舞大刀,率领干部战士一路追赶,不仅把敌人赶了回去,还尾追敌人突入黄安城内。
陈赓命令第三十五团和黄安独立团正面阻敌,自己率领三十四团一部和第三十六团,绕到敌人侧后猛攻,战至12月27日,陈赓率领十二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城内的敌人全部消灭,敌师长赵冠英被活捉。
红军占领黄安县城后,陈赓对许世友半开玩笑地说,许和尚,你的大刀杀敌威力这么大,干脆改名叫“大刀团长”算了。
从此,许世友的大刀团长威名远扬。
多年后,许世友谈及他的这个“大刀团长”绰号十分得意,他说,这是陈赓大将封的,那时候,在敌群中耍大刀最过瘾!治伤途中成功脱险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铁路西进。
受伤的陈赓坐在担架上,日夜颠簸,伤势越来越重。
他不愿意再拖累部队,加之对张国焘路线不满,拒绝了张国焘让他当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的意见,要求离开部队去上海治疗腿伤,获得组织批准。
10月下旬,部队行进到河南省南阳与新野县之间,陈赓便化装成商人模样,独自一人,肩上扛着个褡裢,拄着根棍子,一瘸一拐地离开部队,向北走去。
本来,陈赓去上海治腿伤,走武汉最近,坐上船沿着长江一路顺水就到了。
可是,红四方面军越过平汉路时派出一支部队佯攻武汉,蒋介石非常惊慌,急忙调集重兵防守武汉,这样陈赓就很难进入武汉了,只好从陆路绕道去上海。
这时,红军刚刚过境,国民党军防范很严,陈赓刚走出一段路,就被国民党民团的几个团丁给拦住了。
他给了他们一些钱,才闯过了第一关。
随后,他雇了一个小推车夫,推着他继续往前走。
夜晚住在一家客店里,国民党民团的人来查店,盘问陈赓:“你从哪里来?”有着丰富白区斗争经验的陈赓从容地回答:“我是从湖北省樊城来买桐油的。
”团丁又问:“你怎么是湖南口音?”陈赓答道:“湖南湖北是邻省嘛,我在樊城亲戚家当学徒。
”一个团丁突然问:“你住在樊城哪条街?”这下可把陈赓问住了,他没去过樊城,不知道那里的街道名称。
他急中生智,想到樊城濒临汉水,就回答说:“我住在河街上。
”说来也巧,樊城正有一条沿河走向的街,而且确实是桐油商贩的聚集地,团丁们没有问出破绽,但还是对他有些怀疑,打算第二天把他带到南阳城里去。
这天晚上,4个团丁在店铺住下,并且要求陈赓睡在他们中间。
陈赓见势不妙,拿出20元钱交给店铺的老板,对他说:“8元钱存在店铺的柜子里,以后我回来再取。
”老板知道这是行话,实际上是陈赓送给他的。
陈赓又说:“剩下的12元,你去买些酒菜和鸦片烟,供这4个团丁吃和吸。
”在陈赓的殷勤劝诱下,4个团丁喝得酩酊大醉。
就在这天深夜,在店老板的帮助下,陈赓骑上一头毛驴逃走了。
第二天,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交通员老李,带着化了装的陈赓,来到新野县城以北15公里处的樊集第二高等小学,找到了以教导主任身份为掩护的中共新野县委宣传部长王慈如。
老李向王慈如交代说,这是一位红军干部,要尽早护送他到南阳去。
王慈如赶忙在学校里找了个地方把陈赓隐蔽起来,并安排人照顾他的生活,随后找了一位熟悉情况的人护送陈赓去南阳。
陈赓化装成商人,护送他的人化装成他的伙计,雇了一辆小推车推着陈赓走。
当走到离南阳城还有16公里的关爷庙时,又遇到了设卡盘查行人的民团。
团丁们在盘查他们3人时,一方面感到这位客商有派头,不敢进行细查;另一方面又对这位客商的外地口音和他不下小推车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两个团丁嘀咕了几句,命他们3人暂时在路边休息片刻,留下的团丁继续盘查其他行人,另一个团丁若无其事地往北走了。
有着丰富白区斗争经验的陈赓马上意识到,那个团丁是报告他的上司去了,如果他的上级来了,那就更危险了。
于是,陈赓示意护送他的人,让他大声说:“咱们到南边那个饭铺吃饭去吧!”3人迅速离开了哨卡,绕路返回了樊集第二高级小学。
随后,王慈如把陈赓安顿到一名中共党员家里,然后和南阳中心县委联系,约定了接头暗号、时间和地点,派人于黎明前护送陈赓经新集乘船渡白河,在河东岸与南阳秘密交通员接上头,然后领着陈赓到了南阳。
陈赓从南阳辗转几日,到了郑州,住进了一家旅馆,准备转乘陇海路火车到徐州,再去上海。
他怕暴露身份,就换了件像样的衣服,但还是被一个胡宗南的部属认出来了。
那个国民党军官说:“你也是黄埔毕业的吧?”陈赓默不作答。
对方又向陈赓打招呼:“喂,你不是陈赓吗?多年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