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发展社会学
2024/3/24
23
二、发展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
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 学科。
狭义上:以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 政治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 展的理论、模式、方针、过程和途径等。 从时间上看,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历程,也就是从传统 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亦即现代化过 程。从空间上看,“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欠发 达国家”、“新兴的民族国家”都是发展社会学研究的具体 对象。
2024/3/24
8
[港]金耀基著:《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 有限公司1977年
[港]金耀基等著:《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 限公司
[台]胡光镳著:《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
[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论文集》,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 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闽浙台地区》(已出5部),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2024/3/24
9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 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章开沅著:《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 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章开沅、朱英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十二章政治现代化
腐败的形式无法一言以蔽之。 在惩治腐败上,很多国家不遗余力。比较而言,制度建设和道德教育应该齐头并进,而根本上 还取决于制度建设。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在某种意义上,政治现代化也就是政治平民化的过程,而平民主义的极端形式就是民粹主义 (populism)。从历史上看,民粹主义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另一方 面它又可能扭曲现代化进程。
(1)革命是一种暴力行为。 (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3)政治革命仅是社会革命的开端。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一、政治革命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政治革命的条件 政治革命根源于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社会阶 层,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当僵硬的政治制度不能为新生的社会阶层进入权力层提供 渠道时,就产生了政治危机,从而导致革命。这是革命的一般的制度背景。如果比较一下资产阶 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还会发现若干不同的与相似的革命条件。 第一,经济条件。 第二,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 第三,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目录/CONTENTS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第三节 现代化的问题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理论
一、政治现代化的概念 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腐败一般指政治腐败。政治腐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简单地说,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 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这一定义通俗地说就是以权谋私。根据这一定义,腐败行为的构成要素有五 个:一是腐败行为的主体,通常是公职人员;二是腐败行为的动机或目的,通常是追逐私人利益 ;三是腐败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四是腐败行为的方式,通常是非规范 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五是腐败行为的后果,通常是公共利益或公民权利受到侵害。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请同学来回答以下问题: 你相信有上帝吗? “太阳是世界的中心吗”? 你相信地球是上帝在六千年前创造的吗? 人是从哪里来的? 人为什么活着?
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经济持续而迅速发展 五、城市化
六、人的现代化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不仅是结构、文化、经济、科学 技术即城市化的发展。在任何社会变迁中,人都是一个基 本的因素,如果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的现代化,现代制度是不可能很好 运行的。 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曾经最早系统研究了人的现 代化。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六个国家 进行了一次有关的人的现代化的大规模调查,对人的现代 化做了系统的阐述。在他看来,人的现代化表现在两个方 面,即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
思考:理性化为什么对于现代社会来说 十分重要?
理性化对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现代科学技 术产生的基础就是理性的精神。所谓科学的精神就是理性 的精神,是指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是一个特定形 式的合理性——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发展,这种合理性 反映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在社会组织形式中,反映 在社会的文化中。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化理论受到了来自各个方 面的批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西方中心论和本位论,认为只有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文 化模式才能产生现代化;非西方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输入 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因素。 (2)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单项线性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认为无论哪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都是相同的,差别只在 于快慢,最终方向都是向西方社会靠拢。
(二)变迁的方向 (1)进步的变迁。进步的变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社 会精神生活的提高,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逐步得到全面发展和 逐步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才能。进步的变迁使一种促进社 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社会进步”、“社会 发展” (2)倒退的变迁。与进步的变迁相反就是倒退的变迁,例 如“文化大革命”就是一种倒退的变迁。 (三)社会变迁的方式 (1)渐进的变迁(改革)。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外 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平衡。在这种状况下,社会发生有秩序的、 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或者有一种模式过渡到另一种模 式。 (2)激进的变迁(革命)。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通 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式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 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 社会变迁。
社会学概论第12章
社会期望与期待:社会期望个人向上层流 动并提高各种流动的机会,就可以影响个 人的社会流动,反之则限制。 家庭背景:、人口变迁:出生率、死亡率 的提高与降低,都足以影响个人的社会流 动机会。 职业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 会,增加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晚婚、子 女数目等。
第十二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十二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一、社会分层与不平等 社会分层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十分重要,分层现象 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 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把社 会成员区分为不同等级或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实质上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因此日本 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对社会分层的定义是:社会分 层是指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状态。
阶层自续:一代的不平等会转移到下一代去,实 际上就是社会阶层的封闭性,即阶层之间缺乏社 会流动。 现代社会阶层自续倾向的原因;财产私有制:上 一代的财富可以合法的由下一代继承,从而保障 了上层子女仍为上层。 教育的非平等性: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成果有差 异。现代社会一般重在个人表现,而个人表现主 要依赖于能力,教育则是它的主要代表。大量的 研究显示:各阶层的教育成就差别很大,阶层越 高,教育成就也越高。
第十二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3、声望 声望是社会大多数人心目中比较崇高的,即得到社会认可 的名望。 一般以这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 人们首先要生活,而且要生活的更好,因此,生活资源是 人们首要追求的,而权力又与生活资源紧密相关,它在很 多的场合中可以替代金钱。 大多数情况下,权力与财富是相联系的,声望高的人,往 往权力大,也能获得较多的财富。 当然,声望与权力、财富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但他至少可 以得到社会认可,这也是一种报酬。
社会学概论第12章
社会学概论第12章————————————————————————————————作者:————————————————————————————————日期:?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在社会构造剖析中十分重要,分层现象是我们剖析社会构造及社会变迁时必定要波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分层是依照必定拥有社会心义的属性,把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或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本质上表现了社会的不相同,因这天本的富永健一给社会分层的定义是:社会分层是指社会资源分派的不相同状态。
社会不相同的种类人类的不相同大概能够分为两类:①体质的或自然的不相同,人与生俱来的,在体力、相貌、心智等方面的差异而致使的不相同。
例:天生丽质,好的歌喉与残疾人。
②社会的人为的不相同:因为制度令人拥有不同的生活资料,权益和时机。
自然不相同是由生理差异决定的,社会不相同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但是二者之间有联系。
例:性别差异在传统社会十分重要,决定人的地位和收入的不相同。
2.社会不相同的内容社会资源的不平平分派,按张德胜先生剖析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人要生活,且要生活的更好,所以,大凡能够解决和改良生活的东西,财产、收入、工作环境都包含在内。
财物的不平平分派是社会不相同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钱币经济社会里,金钱是通货,故金钱的拥有量的多少是社会不相同的一个重要标记。
〈二〉、权益,指某一集体对其余集体统治的能力,或对政治决议的影响力。
权益与生活资源有着亲密的联系,它往常能够与金钱互为变换。
例:在计划经济的社会,有权的人能够获取生活资源及其余生活便利,如个人住所、免费旅游、汽车、专列、专机,在这样的状况下,权益成了无形的钱币。
〈三〉名誉名誉是社会大多半人心目中比较崇敬的,即获取社会认同的名誉。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人们希望获取的东西,人第一要生活,并且要生活的更好,所以,生活资源是人们首要追求的,而权益又与生活资源密切有关,它在好多的场合中能够代替金钱,所以,人们也乐此不彼;人们为何追求名誉?因为大多半状况下,权益与财产是相联系的,名誉高的人,常常权益大,也能获取许多的财产。
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
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1.引言1.1 概述概述:《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著作,由讲谈社出版社出版。
本书采用了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全面回顾了中国过去数千年的历史演变。
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变革的详细叙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这本书共分为十二册,每一册都囊括了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到近现代中国的崛起,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众多重要时刻。
通过深入探究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而全面的中国历史画卷。
每一册都以详实而精确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作者对于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观点和解读。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详细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此外,本书还注重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动因。
通过揭示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是一部权威而全面的中国历史著作,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过去。
无论是专业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内容的安排方式。
本文以介绍《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为主题,下面将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
2.正文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每一册《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的要点。
具体安排如下:2.1 第一册要点在这部分,将详细介绍《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第一册的内容要点,例如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概述、文明起源、各个朝代的兴衰等。
2.2 第二册要点接着,将展开介绍《讲谈社中国历史十二册》第二册的内容要点,比如介绍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政治制度的变迁、重要历史事件等。
第十二讲 参与式预算
• 参与过程: 全市16个区,六大议题(运输和交通、教育、休 闲及文化、健康和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和税收、 城市组织与都市发展)。每个区,每年就每项议 题分别召开两轮讨论会。由所在区的民众讨论确 定预算投资的方向及其优先顺序。在这些各区的 小型讨论会之后,每年召开两次全民大会,一次 讨论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次会议确定下 年度财政支出和投资的基本方向和轻重缓急,并 选举区代表。
• 参与民主理论(20世纪60年代) • 1、参与的主要功能是教育的功能,提高公 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解和技能 (Paterman,2006) 2、降低精英决策失误的风险 3、增进不同个人/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20世纪后期的发展:协商民主 既肯定公民的参与,又尊重国家与社会的界 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来扩大参与。
中国的参与式预算改革 --以浙江为例
温岭市泽国镇
• 人口12万,外来务工人员13万。民营经济相 对发达,是全国民营股份合作企业的发源 地。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4.08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131.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 值14.03亿元;上交税收3.21亿元。在最新 公布的中国两万多个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 排名中列全国第145位、浙江省第30位。
巴西参与式预算的经验
• 1、参与的广泛性, 780(1989)-16000 (1996) • 2、预算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 3、系统地组织,多方参与 • 4、制度化,对公民参与的程序、方式、内 容等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 5、民众、社会团体提供意见和建议,但是 不是最终的决策者。
美国的参与式预算—an opposite perspective • 1、立法规定/非立法规定 • 2、参与形式: 民意调查、街区建议委员会、焦点群体 访谈、听证会、公开论坛 • 3、参与内容:全部预算草案或部分项目预 算进行预算分析、提出建议或进行排序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
教育实习
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
大学 新生 角色 转变 不良 的表 现
过分依赖父母和教师
独立生活能力不足
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缺乏职业准备
学习目的不明确
(3)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是相对初级社会化 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 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 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 是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也被称为继续社会化。
(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一方面,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一出生就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 存,和他人发生社会交往活动,不能不接受周围的生活方式,并且 通过长时间的耳懦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特定的风俗,养成与所处 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由于儿童与其抚养人或监护人之间的这种依赖与被
依赖的关系,使得儿童倾向于把所依赖的人看做是一种权威的形象
其次,个体概念的泛化。人们在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改变个体概念内涵的倾向, 即人们现在对个体概念的使用和理解,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个有社会意义 的群体和社会单元,像一代人、一个文化群落、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文化传统,都 可以认为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单元。
(3)社会化的三种理解角度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2)思维能力
人的大脑及高级神经系统使人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外部世界的特 殊思维活动能力,其中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正是运用了特有的思维能力,才能对所接受的各
种有关外部事物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才能把所学 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记忆存储在大脑中,并根据社会活动的需要,随时提取 这些信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理性思维对周围事物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 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各种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要求,确立起自己的角色观 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军理课简答题整理
军理课简答题整理第⼀讲中国国防1,国防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领⼟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进⾏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化、科技、教育等⽅⾯的活动2 基本职能:维护国家的⽣存和发展(保卫国家主权独⽴,统⼀和领⼟完整,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确保国家安全发展)3 中国的国防类型:⾃卫型4 现代国防特征:综合国⼒的集中体现,多种⽃争形势的综合⾓逐,是国家⾏为也是国际⾏为,聚集综合国⼒捍卫国家核⼼利益5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燕赵秦,秦始皇统⼀连为⼀体,历代修建⾄明朝,万⾥长城,嘉峪关⾄⼭海关,6300公⾥6 中国国防历史启⽰: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统⼀民族团结是国防强⼤的关键,军事技术优劣对成败巨⼤影响。
7 国防领导体制:中共中央,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8 中国现⾏国防政策:维护安全统⼀保卫核⼼利益,全民⾃卫独⽴⾃主巩固国防,积极防御,防御与反击相结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第⼆讲国防法规1.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国防法规基本特性共性:鲜明的阶级性⾼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性相对的稳定性特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3.国防基本法是调整国防和武装⼒量建设领域基本社会关系的⾏为准则,对国防和武装⼒量建设具有全⾯的规范作⽤4.国防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5.国防权利:建议权制⽌权检举权获得补偿权6.国防教育⽇:每年九⽉的第三个星期六中华⼈民共和国实施义务兵与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7.履⾏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服现役预备役学⽣军事训练8.参加⼈民解放军和武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应征⼊伍报考军事院校应召为国防⽣⼤学在校⽣或毕业⽣⼊伍9.学⽣军事训练的意义:公民履⾏兵役义务的⼀种形式加强国防后备⼒量的战略措施提升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段第三讲中国武装⼒量⼀.中国武装⼒量的组成?由中国⼈民解放军,中国⼈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国民兵组成⼆.中国⼈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中国⼈民解放军的性质, 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民军队,是中华⼈民共和国武装⼒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学分: 3 总学时:4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它的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有简明的介绍。
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指导各项工作,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学习社会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的功能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理解文化的涵义、分类、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涵义;社会的类型;社会的特点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第三节文化文化的涵义与分类;文化的特性;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第三章人的社会化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理解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什么是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社会化的内容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社会化的实施机构;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个性及其形成;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个性与民族性第四章社会互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社会角色,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
社会学概论课程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编号:授课对象:本科生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周学时/总学时:4/72 学分:4任课教师:卢云峰开课学期:春季先修课程:无课程目标本课程为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内容涉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是什么以及尝试运用社会学的视角理解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王思斌主编,2010:《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安东尼.吉登斯,2009:《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戴维.波普诺,2007:《社会学》(第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课堂参与10%,中期考试30%,期终考试60%。
课程安排和阅读书目第一讲课程介绍第二讲社会学简史教材章节:安东尼.吉登斯,2009:《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参考书目:科塞,1990:《社会思想名家》。
第三讲社会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教材章节:安东尼.吉登斯,2009:《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章,“社会学问题的设问与解答”。
参考书目:赖特.米尔斯,2001:《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三联书店罗伯特.金.默顿,1990:《论理论社会学》,华夏出版社彭玉生,2010:“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社会学研究》第2期。
第四讲社会与文化教材章节:王思斌主编,2010:《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
戴维.波普诺,2007:《社会学》(第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章、第四章。
参考书目:帕森斯,1988:《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本尼迪克特,1988:《文化模式》,三联书店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梁漱溟,1987:《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辅助材料:电影The Gods Must Be Crazy、电影《刮痧》第五讲社会化教材章节:王思斌主编,2010:《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章。
社会学专业优质课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
社会学专业优质课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社会学专业中的相关内容。
一、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转变和演进过程。
社会变迁源于各种因素,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社会变迁的速度与形式不断发展和演化,它塑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面貌。
例如,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中,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
二、社会问题社会变迁常常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
比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污染的严重、教育不公平等问题都是我们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社会提供解决方案。
三、社会学专业对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专业致力于对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社会学专业还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习到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经验。
四、社会学专业的发展与前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社会学专业的发展也愈发重要。
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媒体等领域从事社会研究、社会工作、文化传媒等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学专业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变迁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学专业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十二、十三、十四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第十二、十三、十四章教学设计继往开来【学习目标】1.梳理乡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探讨乡土社会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
【学习准备】阅读《乡土中国》第十二、十三、十四章,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习进程】一、导入读了《乡土中国》,多数人都会产生一个问题,当今社会还是乡土中国吗?礼治秩序在中国还保留多少?乡土中国会不会消失?当然,生产力在发展,社会形态在变化,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乡土中国的变化过程:继往开来。
二、情境任务萨特有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有人把这句话解释为“存在的都是有理由的”。
你认为乡土社会的一些现象,如差序格局、私德为上、排斥感情、男女有别等现象都是有理由的吗?(一)学习任务一:阅读文本理思路学习活动一:梳理乡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的关系。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
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
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
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
总结:乡土社会中,血缘最重要,地缘是血缘的投射。
学习活动二:乡土社会中,单纯的地缘是怎样的?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
《社会学》教学大纲(修订版)[1]
《社会学原理》教学大纲(修订稿)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学原理程英文名称: Sociology课程类别:核心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职业技术、职业师范学院制定时间: 2005年3月1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性质:《社会学》是社会学科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和研究社会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该课程是我院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社会运行的特点与规律,培养其独立的、综合性的社会观察能力、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时数:48学时(3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社会学原理》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他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社会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前导课程,其目的实在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理论,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刘杰徐祥运主编:《社会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邱泽奇著《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陆学艺主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6、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商务印书馆 1994年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系统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讲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简史;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重点)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社会学的研究特点,了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的功能。
重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特点难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第二讲社会构成要素及文化(4学时)第一节社会 society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重点)第三节文化(重点)教学目的及其要求: 了解社会需要,掌握社会的构成要素及其基本类型,掌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历史教案探索现代化的社会变革
历史教案探索现代化的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3.分析现代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2.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3.现代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1.导入:通过展示现代城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兴趣。
2.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例如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创新等。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与农业社会有何不同?-现代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报告自己组的意见。
第二课时: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1.导入:梳理近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例如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2.呈现: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工业革命是如何带来社会变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变革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记录下组内的思考和结论。
第三课时:现代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呈现: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向学生展示现代化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何影响?-现代化对劳动力需求和分工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小结并分享给全班。
第四课时:现代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2.呈现: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化变迁的展示,向学生展示现代化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改变。
3.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有何影响?-现代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表达有何影响?-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小结并分享给全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人口和工业的集中
城 市 化 的 阶 段
“逆城市化”
以大城市为中心城市群体发展
划分现代化社会和非现代化社会的分解标准:
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70%以上
52.57%
现代化标准
中 国(2000年)
7
以个体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人的现代化
价值观念现代化
人 的 现 代 化
思维方式现代化 心理结构现代化
4)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
自发的社会变迁: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工 具水平较低时,人类在很多方面以盲目的方 式参与社会变迁。这是社会变迁对于人类来 说在很多程度上是一个异己的过程,变现为 一种自发的趋势。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随着人类理性的增长和 知识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设计和参与社会 变迁的能力。
1999.9· 广东广州 大面积拆除城市的临 时建筑。
3)社会变迁有突发的、急剧的或渐进的、缓慢的,也有
暂时的或长久的。
股市低迷,股民在证券营业厅改 练太极拳。2002.10· 重庆
三峡工程
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右岸电站和厂 房坝段全景
江水正通过三峡工程泄洪坝下泄
1992年1月17日,李鹏主持国务院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于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报告》。同年4月3日,七届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
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 造提升制造业,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从农业支持工业, 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 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 动农村。工与农、城和 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 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 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 解“三农”难题的“金 钥匙”。
2
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
民主政治与全面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 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 变传统社会为现代社会的过程, 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涉及到 政治、法律和社会精神生活等各 个方面的整体社会变迁。
英克尔斯关于社会现代化的标准
2.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第一,所谓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 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广泛社会变迁。 第二,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 化与科学技术为后盾。
第三,社会现代化是全球范围的事情, 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2.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第四,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 化。 第五,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 判、又继承的过程。 第六,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 调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包含的内容很广, 如农业、科技应用、生产机械化、 自动化、产业结构合理。但关键 是工业化。
1)社会变迁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 人口、道德、习俗、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人力大车
这些拉车人几乎组 成了一座经典的雕塑作 品:烈日当头,一群艰 辛、艰苦、坚忍不拔的 汉子。这种车前所用的 纤绳多为胶皮绳,所以 旧时俗称这些车夫为 “拉胶皮的”。这是上 世纪30年代英租界内的 一个场景。
情感方式现代化
行为方式现代化
英克尔斯总结现代人的指标
愿意接受 新生活 接受社 会改革
思路 开阔
时间 取向
效能 感 计划 性
尊严
进取 心
专门 技能
知识 信息
信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 一、起步晚,且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发达国
家有很大不同。
时间上:二战后
社会变迁的表现
崂山农民在丈量土地,准备“包产到户”。 1983· 山东青岛
2)社会变迁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既有有益 的,也有有害的;既有有计划的,也有无计划的。
长安街第一次出现了圣诞老人和圣诞小姐。 1987· 北京。
社会变迁的表现
2002.7· 河南洛阳 筒子楼里的共用水房。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经济结构的改变
经 济 现 代 化
现代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
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005年10月青藏铁路全 线铺轨完工 天津港五洲集装箱码头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依托工业带动农业创双惠 , 双汇集团的工人在先进的生 产线上加工肉类产品。
3)社会变迁的方式
渐进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 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社会发生有 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或者由 一种模式过渡到另一模式。 激进的社会变迁是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 常表现为社会革命,是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 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 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既要从静态方面考察社会的组织、结构、 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也要从动态方面考察社会 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我们在考察社会静态结
构的基础上,还要研究社会的动态变化,研究
社会变迁问题。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含义与类型
1.含义
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 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 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民间记忆”展示时代变迁
在上海市档案馆外 滩分馆展出的20世纪50 年代上海市的三轮车票 和60-70年代上海的公 交车票。在这个名为 “百姓档案话发展”的 展览上,账册、票据、 证件、手稿等“民间记 忆”,展示了建国来百 姓衣食住行的种种变迁。
“民间记忆”展示时代变迁
一位参观者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分馆内观看会计世家朱昌晨的家 用账本。在这个名为“百姓档案话发展”的展览上,账册、票据、证 件、手稿等“民间记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衣食住行的 种种变迁。
舆论监督
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
温岭市南鉴村财务监督小组把经过仔 细核查的村里收支帐目向村民公布 石家庄市桥东区法院法官赫晓云展示 《关于人大代表约见“一府两院”组 成人员暂行办法》
3
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现代化。
它是指人类社会运 用一切可能动用的现代 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对 人类社会自身进行有效 管理的过程。
5
生活方式现代化。
阿尔及利亚北部海滩, 一位穿比基尼的姑娘 和身着传统伊斯兰服 装的朋友走在一起。 阿尔及利亚近日持续 高温。人们纷纷跑到 海边避暑。
传统与现代
平均预期寿命
70岁以上
74岁
现代化标准
中 国(2012年)
6
居住区域的城市化(城乡现代化)
一是在城乡结构 上,城镇人口超 过农村人口; 二是指城市生活 方式的深化和扩 大过程。
4.冲突论的观点
每一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变迁过程; 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 每个社会每时每刻都表现出不一致和冲突, 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对社会的分解和变迁 都发挥着作用。 每一个社会都是以其中一些成员对另一些 成员的压制为基础的。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是前进的、向上的。
从荒野到村镇,从小山村到大都城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向上的。 社会发展的纵向表现
蒸汽机
登上月球 核 工 业
电 力
电脑
2.社会变迁的类型
1)社会变迁的规模分为:
整体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
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 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
2.人口与变迁。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 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 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 响。
3.社会制度与变迁。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影响很重 大 。
4.文化、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韦伯对新教价值观和信仰的社会影响的研究
第二类指经过人类改造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 自然环境,即人化自然环境。
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
2005年10月17日,一位母 亲在轻轻的摸着她受伤的 儿子的头.他们住在 Balakot一个废弃的城镇 的帐篷中。
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
在他们的家园被摧毁后,他们被迫住在 医院外的泥地上
一个父亲抱着自己的女儿等待治
4
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社 会 结 构 的 分 化 与 整 合
个人角色分化 社会组织的分化 成员间社会地位分化
4
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农村的贫困状况引发了农村人口 大规模地向城市涌动,限制人口 流动的户籍制度制造了带有时代 标志的词语“民工”。
举着公安部门的备案证明, 张祖伟非常渴望能成为一 名有职称的开锁匠。
社会变迁可能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5.科学技术与变迁。
1)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 2)科技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 3)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递增。 4)科技进步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在消失的职业
电 话 总 机 修 钢 笔
补 锅
剃 头 挑 子
6.经济与变迁。
3.功能主义者的观点
帕森斯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各部分之间相互依 存的体系,其中的每一部分都为体系的维持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认为一个社会体系的 自然条件就是均衡,即体系所有要素之间的 平衡,但是他又认为社会变迁是可以发生的, 这源于两个因素,他可以来源于一个特定体 系的外部,也可以产生于体系内部的张力和 紧张关系。 文化是维持社会紧密结合的胶水,因为它特 别不易发生变化。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的主要著作是宏厚的 《历史研究》,和斯宾格勒一样,他认为社会是循 环发展的,但是他又认为这种循环是可以重复多次 的,并且他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 他认为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 了建立起经济生存的常规模式,随后是为了适应各 种不同的社会条件。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反应, 这一反应是由一个特定文化内的具有创造力的精英 发起的。如果这一反应成功了,该社会就能生存下 来并继续面对下一个挑战,如果不成功,社会将会 崩溃。汤因比把这种挑战和反应的循环看做是通向 更好的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