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合集下载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概念题1.迟发展效果(人大2006年研)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中财2007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1)环境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人口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3)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除了经济制度外,人们特别重视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

社会学概论—13社会变迁

社会学概论—13社会变迁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1)

1、物质环境

“原始自然环境”与“人化自然环境”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 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2)

2、人口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 布及流动。 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关系失调,会给社 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3)

3、技术



一项新技术一旦发明出来,一般来说,人们 就会不顾其在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重大潜在影 响而去利用它。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尤其 深远 文化堕距(cultural lag)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4)

4、文化价值观念



韦伯:价值观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在胜过经济 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努 力成为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文化价值观念 的影响更为明显 文化传播是影响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6. 对抗性 7. 区域化 8. 西方化 9. 治域问题 10. 国家形态 11. 民主治理
四、全球化过程中的矛盾

(一)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 (二)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 (三)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困境 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

1、中国现代化的阶段:



起步阶段(1848-1949) 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阶段(1911-1949) 现代化发展阶段(1949-1978)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新时期(1978- )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三章 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三章 社会现代化

简评
• 首先,在批判现代化理论的错误和缺陷的
同时,又陷入了另一种错误和缺陷。 • 其次,忽略了世界体系中各部分的依存关 系。 • 最后,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世界体系论
• 20世纪70年代兴起 • 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系统,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把每个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都看作是世 界体系的结构要素。各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关系就 是世界体系内部的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过程的结果是经济剩余不断地从边陲国 家和半边陲国家转移到西方中心国家,以致后者 越来越发达,前者越来越不发达,这是世界体系 总体规律的必然结果。
2、社会现代化是一场进步性的社会 变迁
•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社
会进步程度都会高于所经历的阶段。 • 现代化的每个步骤都是对社会系统原有糟 粕因素的抛弃和对精华因素汲取基础上创 造出积极成果。 • 现代化对历史传统的批判与抛弃不是完全 地拒绝与决裂,而是弘扬,是批判地继承。
3、社会现代化是一场异常迅速的社会变迁过程 人类社会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有人称它为加 速度发展。可以说,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 式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 个世纪。 从1640年以来的300多年时间里,科学代替了 蒙味,机器工业代替了自然农业,民主战胜了专 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章基本概念: • 社会现代化 • 趋同论 • 趋异论 • 经济现代化 • 文化现代化 • 政治现代化 • 人的现代化 • 早生内生型现代化 • 晚生外生型现代化 • 依附论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特 定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 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 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变传统社会为现 代社会的过程,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 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社会变迁。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十三章农村社会现代化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十三章农村社会现代化

(一)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第一,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农村工业化
第二,农村社区的城镇化。
中国农村城镇化必须同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协调起来。
第三,农村社会整合机制的现代化。
农村建立民主管理组织、社会经济中介组织,加 强农村社会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整合 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化农民对社会结构变革和 多变的生活过程的适应能力。
生态学派理论
生态学派的理论是在 反思现代“城市病” 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化 而来的,他们突出“以
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试 图将农村与城市结合起来,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 环境的协调,以推进城市 的发展。
(三)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农村工业化推进。
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 等经济要素向乡镇工业社区区域内的转移。人 口和经济要素的快速集中促使了农村城镇的迅 速发展。
城市化是从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 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 口、农村居民点形式向城镇居 民点形式转化的全过程 。
经济学家 历史学家
地理学家
“城市化”概念
人类学家 社会学家
城市化就是人类从区 域文明向世界文明过 渡中的社会经济现象。
城市化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主体从乡村向城市(镇)转化。
四川农村
山东农村
辽宁农村
四、影响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的因素 斯宾塞认为自然环境是 影响社会进化、社会变 迁的最基本因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诱生的 各地发展与变迁模式的 不同。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内生于农村社会的, 但是社会文化一旦产生其又 反过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变 迁。 随着农村社会的开放,城市 文化向农村社会的传播与渗 透也将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 变迁。

社会学概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社会学概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社会学概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重点掌握社会需要的概念,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马克思的社会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学要层次论。

第三章社会交往
重点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及社会交往理论。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重点掌握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重点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家庭的涵义及功能。

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通过教学重点掌握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及科层制的利弊。

第七章社区
重点掌握社区的概念,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第八章阶级与阶层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什么是阶级,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理论。

第九章社会制度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功能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章社会控制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控制中的地位
第^一章社会问题
重点掌握社会问题的涵义极其成因,我国人口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意义。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变迁理论和社会流动。

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
必须掌握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及特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学习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的基本内容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
本章作为一般了解。

社会学原理复习

社会学原理复习

社会学原理复习重点第1章 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提出来的。

2.社会学的(预测)功能是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3.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解释)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是(孔德)和(斯宾塞)。

其中,(孔德)提出了社会发展三阶段论。

2.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是(涂尔干),其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

3.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韦伯)。

4.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

5.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6.创立了中层理论,提出了“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概念的社会学家是(默顿)。

7.主张冲突理论的社会学家有功能冲突论代表(科塞)和辩证冲突论代表(达伦多夫)。

8.行为主义社会交换论的代表是(乔治.霍曼斯),结构主义交换论的代表是(彼特.布劳)。

9.最先提出符号互动概念的社会学家是(赫伯特.布鲁默)。

10.拟剧论的代表是(欧文.戈夫曼)。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2.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采用了(系统抽样)方式。

(详见P44)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公社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

公社社会是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血缘关系:人们的先天联系,如家庭、宗族、氏族。

正功能:它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增强内聚力,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

负功能:使人们处在由于先天联系形成的被动的地位上。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地缘系统:国家、省、市、县(或区)、乡(或街道)、村(或社区)、邻里。

典型特征:工业化以前的封闭型社会和工业化以后的开放型社会正功能: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地缘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

负功能:形成乡土观念,束缚人类的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十六章 社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十六章 社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答: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模式,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既不存在绝对的“传统”与“现代”之分野,更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

正是因为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各国的现代化都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中,因此造成了多种模式的并存。

(2)各国现代化条件存在差异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

因此,如何实现以及什么时候实现社会现代化,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这个国家中各种因素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演化。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来说,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从本国一切特定条件出发的产物,而不应把某一种外国的模式当做是通用模式或唯一正确的模式。

不顾本国的具体条件而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反而会破坏本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需的某种平衡,造成本国社会结构体系的失调,阻碍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际上取消了发展。

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继承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一个绝对拒绝传统的现代化进程。

所有的民族都是重视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的,而所有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的民族,也都是冲破了旧有传统束缚的。

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改造、继承和发扬,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顺利实现。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传统,这是造成现代化多种模式并存的重要原因。

2.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答: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PPT第十三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PPT第十三章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三)依社会变迁的方式划分 从社会变迁的方式这一角度,社会变迁可区分为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 迁。 1.渐进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在这种状况 下,社会发生有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或者由一种模式过渡到另一种模式。 2.激进的社会变迁是指飞跃式的社会变迁,常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是社会结构的相对均 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
【关键概念】
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理性化◇全球化◇迟发展效果 ◇二元结构◇改革开放
第一模划分 从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区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1.整体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它是从社会结构体系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 有机变迁的合力中演化出来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就属于整体变迁。 2.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如家庭模式、经济 体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一)环境与社会变迁 1.这里所讲的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2.分类:“原始自然环境”、“人化自然” 3.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人口状况主 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 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七)全球化 2.全球化的特点(赫尔德等) (5)反思性:世界范围内的精英和大众对全球相互联系的意识不断发展,成为国家精 英和跨国社会力量自觉追求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工程。 (6)对抗:随着国家、公民以及社会运动努力抵制或控制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增强的 全球化意识已经在从文化到军事的所有领域中引起了与全球化的对抗。 (7)区域化:当代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相互 强化的趋势。 (8)西方化:当代全球化的模式依然存在着高度不对称,但与20世纪初相比,它们 已经变得更少欧洲中心化或者大西洋中心化。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第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学概论第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2)目前中国当代化面临旳外部制约原因— —国际环境也非常严峻。
中国当代化进程面临旳几 大问题
2、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当代化进程旳必由之路
(1)只有改革,才干适应历史旳要求。 (2)只有改革,才干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
技术革命旳挑战。 (3)只有改革,才干使我们旳社会构造、社会
制度日益完善。
3、中国当代化旳两种不利原因 (1)两个国内基本矛盾旳制约 基本国情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资源约 束; 基本体制矛盾: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与有关制度 安排——体制约束。
但凡在早发内生型国家旳当代化已经达 到较高水平时才开始当代化发展旳国家都可 以称之为后发外生型国家,如(中国)。与早发内生 代化相比,后发外生型具有明显旳外发性、 采借性和人为旳突进性。
四、发展中国家当代化旳特点
1、发展中国家旳当代化体现为有目旳、有计 划、赶超型旳当代化过程。
2、在发展中国家旳当代化过程中,不可防止 地涉及到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旳引入与接受。 这一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
3、在发展中国家旳当代化过程中,“二元社 会构造”将长久存在。
4、在发展中国家旳当代化过程中,政府发挥 着强有力旳支配和指导作用。
五、我国旳社会主义当代化
1、中国当代化旳历程
(1)初始阶段,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辛亥革命) (2)权威危机阶段,1923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
立 (3)当代化发展阶段,1949年到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中国当代化进程旳历史新时期,1979年至今
现 代 化 过 程 旳 基 本 特 征
第一,社会构造旳日益分化和整合;
第二,整个社会日益理性化;
第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 有越来越主要旳作用;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湖南电大经管部丰云[教学要求]: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2、“五德终始说”3、社会进化论4、社会流动及类型一般掌握:1、社会变迁的原因2、社会均衡论一、社会变迁1、含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从三个方面理解社会变迁的含义:一是指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二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即存在于一个时空之内;三是变迁的原因有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两种。

2、原因(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的变动(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4)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5)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变迁的直接动力(6)意识形态的改变也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7)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8)成就动机或成就需求等心理因素是变迁的重要因素3、类型(1)渐进式和突变式社会变迁渐进式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以逐渐地、缓慢地变化方式进行的变迁。

社会改良和社会改革都是渐进式变迁的方式。

突变式社会变迁:指急剧发生的带有质变性质的社会变迁,如社会革命。

(2)正向的和负向的社会变迁正向的社会变迁: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社会成员日趋平等、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与此相反则是负向社会变迁。

(3)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自发的社会变迁:是人们以盲目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形式。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和控制社会生活的变迁形式。

二、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

(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1、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三、文化与社会运行1、文化的构成2 、文化问题的探索3、文化的功能第二章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过程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四社会角色的失调第四章日常生活与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涵义二、西方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戏剧理论3、本土方法论4、社会交换论三社会互动的情境四社会互动的方式五、集合行为第五章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的主要类型二、群体结构模式第六章婚姻、家庭一、历史上的婚姻形式二、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三、现实中的婚姻家庭1、婚姻家庭的变化状况2、婚姻家庭问题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流派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四、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设置一、家庭设置二、政治设置三、经济设置四、教育设置五、宗教设置第九章社区和城市化一、社区概述二、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人类社会的主要社会形态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四、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五、社会现代化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一、社会问题解决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1、社会整合理论2、文化失调理论3、社会解体理论4、价值冲突理论四、我国当代社会问题1、人口问题2 、环境问题3、两极分化问题4、信任问题五、社会控制及特征、类型1、社会控制的特征2、社会控制的类型六、社会越轨与中国当前犯罪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社会保障及其构成二、世界主要社会保障模式三、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研究程序二、社会学研究主要范式。

社会学概论重点、要点及复习指导

社会学概论重点、要点及复习指导

社会学概论重点、内容要点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即《复习指导》对于教材各章节教学重点考核内容所作的调整,如删去的内容,就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安排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如下:填空题: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名词解释: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涉及范围比较广。

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

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

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

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

在回答联系实际题时,首先要解答问题同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

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填空10%;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论述题20%。

三、复习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重要概念: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学分: 3 总学时:4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它的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有简明的介绍。

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指导各项工作,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学习社会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的功能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理解文化的涵义、分类、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涵义;社会的类型;社会的特点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第三节文化文化的涵义与分类;文化的特性;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第三章人的社会化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理解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什么是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社会化的内容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社会化的实施机构;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个性及其形成;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个性与民族性第四章社会互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社会角色,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

乡土中国第十三章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第十三章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主要探讨了社会变迁中权力与名实之间的关系。

首先,作者指出乡土社会是相对静止的,但并非完全静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变迁不可避免,即使这种变迁是缓慢的。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新的权力形式——“时势权力”。

当旧有的社会结构无法应对新的环境变化时,社会成员会感到惶恐和不安。

此时,“文化英雄”应运而生,他们能够提出应对新环境的策略,并有能力组织和领导大众。

这种“时势权力”不同于传统的长老权力或横暴权力,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变迁而演变。

同时,作者强调了“注释”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在社会变迁中,由于新的伦理和知识产生,而人们又不能公然反抗长老权力,于是通过注释的方式对原有的概念或制度进行解读和歪曲,使得原有的概念或制度与现实情况产生分离。

这种注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行使,它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于新旧权力关系的认知和调整。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欲望”与“需要”在社会变迁中的关系。

他指出,乡土社会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的欲望,而欲望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

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需求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有意识的计划。

因此,从欲望到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综上所述,《乡土中国》第十三章主要论述了社会变迁中权力与名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注释”和“欲望”与“需要”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概念和现象,作者揭示了乡土社会在面对变迁时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四章 社会互动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第八章 社 区第九章 社会制度第十章 社会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

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分层与社会流 动
5 第十四章社会
变迁与社会现 代化
第十五章城市 化
第十六章集体 行为与社会运 动
第十七章社会 问题
第十八章社会 控制
第十九章社会 政策
第二十章社会 建设
2013年复旦大
学社会发展与 公共政策学院
1
社会学概论
(代码884)
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13年中央财
经大学社会发 2
展学院社会学
5 理论(代码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共用)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理论(代码
614)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东北财
3 经大学社会学
专业社会学 (代码613) 考研真题及详 解2 0 1 3 年 北 京 科 技大学社会学
4 理论(代码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2 0共1 3用年)中 山 大
5 学社会学与人
类学学院社会 学理论(代码 648)考研真 题及详解
读书笔记
本书是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 华。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5)最新考研真题和答案,可免费升级获得。
精彩摘录
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 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目录分析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 物质基础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 社会运行
第四章社会运 行与社会文化
第五章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 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 会群体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社会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Socyiolog(三)开课对象:人文社会科学类(思政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历史教育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社会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社会学专业以外的社会科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人文基础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选修课,不少理工农医等专业也将其作为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这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它通过对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同时社会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制订正确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提供社会学的独特视角。

(五)教学目的学习《社会学》旨在面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方法和解决的途径。

(六)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学基本知识包括研究对象、社会及运行、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性别、社会组织、社会设置、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史等。

(七)课程组教师王正文、景天时、隋志坚、刘桂文等(八)教材使用说明本课程从2000年开始,我院政史教育专业、思政教育专业和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以刘豪兴主编的《社会学概论》、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徐经泽主编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为主,同时参考了其它版本的教材。

(九)、参考书目1、刘豪兴主编的《社会学概论》。

2、吴铎主编的《社会学》。

3、吴方桐主编的《社会学教程》。

4、张敦福主编的《现代社会学教程》。

5、邱泽奇主编的《社会学是什么》。

6、李强主编的《应用社会学》。

7、欧阳康主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8、徐经泽主编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9、刘启云主编的《社会学概论》及教学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1-11 18
索罗金(1889—1968) (Pitirim Sorokin)
(3)索罗金的循环理论
文化意识分为三种基本类 型:一是理念文化;二是感觉 文化;三是混合文化。
理念文化:置现实于超越 感觉的或精神的范畴内; 感觉文化:置现实于我们 能通过自己的知觉器官直接感 觉的范围内。
2014-11-11
2014-11-11
38
4.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 迁是针对社会变迁有无目标控制而言的。 自发的社会变迁是人们以盲目的方式参 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形式;有计划的社会 变迁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和控 制社会生活的变迁形式。
2014-11-11 39
(五)社会变迁的内容
2014-11-11 16
2.循环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1)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本格勒 (Oswald Spengler)的“长期循环论”
斯本格勒在他的名著《西方的衰落》中,把 社会看作活的有机体,他认为,世界史是各自独 立的文化形态循环相继的反映。每个社会都有其 出生、迅速成长的童年、“黄金时代”的成熟期、 漫长而又缓慢的衰退期、以及最后快速瓦解、走 向死亡的阶段。斯本格勒研究了八种社会的兴衰 过程,认为循环周期大致为1000年,人们常把他 的理论称为“长期循环论”。
二、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二)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三) 不同国家的现代化类型 (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发达 国家社会变迁的趋势
2014-11-11 8
三、中国现代化的困惑
(一)中国现代化的两种不利因素 (二)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我国可 以复制吗
2014-11-11
9
一、社会变迁概论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2014-11-11 17
(2)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 Arnold Toynbee )的“挑战”和“反应” 论 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 世界几大文明的兴衰史进行了分析,认为 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 “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 生存的常规模式,随后是为了适应各种不 同的社会条件。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 “反应”,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 作出反应的历史,挑战和反应的多次重复 循环就构成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变迁。
2014-11-11 34
2.渐进式和突变式社会变迁 渐进式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以逐渐地、 缓慢地变化方式进行的变迁。社会改良和 社会改革都是渐进式变迁的方式。 突变式社会变迁是指急剧发生的带有 质变性质的社会变迁,社会革命是它的一 种主要形式。
2014-11-11 35
对“社会革命”一词的理解,实际上有 三个层次: 一是特指以暴力革命为典型标志的社会 制度的变革; 二是统指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三是泛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发生的 重大变革。
2014-11-11 15
近年来进化论思想又获得了再生,许多 进化论学者设想,社会变迁是多线的,虽然 总的变迁趋势还是从简单到复杂,但是不同 的变迁方式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社会中。 当代西方社会进化论者提出了三种社会 进化趋势:由于技术发展,社会对周围环境 的控制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及其单位进一步 专门化与分割化;社会单位之间越来越多地 相互依赖。
2014-11-11 5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每年新 增词语平均700个左右,90年代每 年新增词语300-400个。

2014-11-11
6
本章主要内容
一、社会变迁概论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四)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 (五)社会变迁的内容
2014-11-11 7
2014-11-11 46
第一,现代化是一个彻底的转变过程。
现 代 化 过 程 的 特 点
第二,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第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现代化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第五,现代化是一个内在的过程。
第六,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第七,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 第八,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第九,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2014-11-11 44
第一,工业化; 现 代 社 会 的 基 本 特 征 第二,民主化; 第三,城市化; 第四,科层化; 第五,社会结构分化; 第六,人的现代化; 第七,世俗化和理性化。
2014-11-11 45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指标: 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态度; 具有坚持和提供意见的能力; 民主倾向; 计划性; 有信心; 相信世界是可以计算的; 重视个人与人类的尊严; 坚信科学技术的作用; 公平分配。
2014- 1.进化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2.循环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3.功能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4.冲突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2014-11-11 12
1.进化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进化论是社会学最早出现的 一种社会变迁理论,在其发展中 有新老之分。
2014-11-11
13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贡献是:
从广义上讲,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 现象、文化现象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与结 果的范畴。 从狭义上讲,更倾向于将社会变迁的 实体看作是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就是特指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与结果。
2014-11-11 10
社会变迁的层次:
社会结构变迁(阶级阶层结构、产业结构、 职业结构、组织结构); 意识形态变迁(指导思想的变迁和观念的变 革); 生活方式变迁(与一定物质生活相适应的价 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2014-11-11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什么是社会变迁,了解社会变迁的各种理论 模式,认识社会结构生成和变化规律;了解西方 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演变脉络,认识人类选择可 持续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 背景、内容、历史过程和特征;了解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及前进中的困难,从而 明确我们的责任和奋斗方向。 重点内容: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的概念,主要 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演变; 难点: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规律。 讲授学时:6学时
2014-11-11 21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1.自然环境
2.人口变化 3.发明和发现(技术) 4.非物质文化 5.文化传播
6.文化观念与主观努力
2014-11-11 22
1.自然环境
一个地区环境 对社会变迁有重要 影响。地理位置、 气候、自然资源、 环境变化等因素都 会影响社会变迁。
自然环境恶化,一家人喝水靠从远处拉
2014-11-11 2
1967年“穷棒子社”
1983年崂山农民在丈量土 地,准备“包产到户”
2014-11-11 3
羊城新三景之一:广州塔
1997
云南昆明
4
2014-11-11
中国特色 平反 一号文件 万元户 顶替 托福 乡镇企业 小康 股票 倒爷 奖金 打工 爱滋病 炒鱿鱼 一国两制 赞助 甲A甲B 希望工程 下海 第三产业 生猛海鲜 电脑 白领 兼职 快餐 打假 商品房 市场经济 利改税 按揭 资本重组 分流 回归 知识经济 下岗
2014-11-11
36
3.正向的和负向的社会变迁
正向的社会变迁是符合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 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社会成员 日趋平等、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与此相反则是负 向社会变迁。
2014-11-11 37
社会变迁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而 是一种事实陈述,正向与负向的社会变迁 则包含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价值判断。在 现实中,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阶 级和阶层,有不同的价值标准。
42
(二)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1.早期现代化理论
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 代。其核心概念是“传统”与“现代”。
2014-11-11
43
早期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 1 )认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是从传统社 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传统社会与现代社 会的二分法是现代化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 ( 2 )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社会逐渐 消除“传统”社会特征,同时获得现代社会 特征的过程。 (3)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解释。
一是认为社会进化是从较简单的结 构形式成长为较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就 是结构形式多样化的过程;
二是认为社会进化是从无凝聚力的 同质社会变为整合的异质社会的过程; 三是认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量变 必然伴随着质变。
2014-11-11 14
经典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变迁的进化 模式有三个重要缺陷: 一是没有认识到社会冲突的真实意义; 二是把社会变迁视为朝着单一方向直线 进化的连续过程; 三是往往简单地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的过渡来概括社会变迁的过程,缺少细 致的中介环节。
2014-11-11 20
4、 冲突论的社会变迁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Dahrendorf)提 出了关于冲突论的社会变迁理论的基本假设:第 一,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第二,社会冲突是 普遍存在的;第三,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对社会 的瓦解和变迁都发挥着作用;第四,每一个社会 都是以其中一些成员对另一些成员的压制为基础 的。达伦多夫认为,权力分配不均是产生冲突的 主要原因,冲突的结果是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 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
2014-11-11 23
2.人口变化
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是影响社会变迁的一个 重要因素。
2014-11-11
24
2014-11-11
25
3.发明和发现
所谓发明,就是原来没有的事物被创造出来, 其中有物质方面的产品,也有精神方面的产品。 发现是认识到原来已经存在但过去未被认识 的事物及其特征。发现虽不是创造,但是不能说 发现不如发明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