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课堂实录及评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芝、獐、猕、禽、瞑、窍”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猴王无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三组的第五篇课文,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课文叙述了石猴的一段经历。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你们知道,在最初时,他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花果山美猴王的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学习《西游记》第一回中的一个片段──《猴王出世》。
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放课文录,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1、组织交流。
2、小组内交流:猴王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可充分的说,相互补充。
(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互相启发,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和老师听。
先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读后师生评议。
5、学生读时,引导学生读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读出猴子的顽劣和石猴的胆大,敢做敢说。
6、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7、抄写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三、课外拓展美猴王如何学得一身本领、怎么会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西游记》,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
比一比谁读得认真,谁读后收获大。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2、搜集有关孙悟空的资料。
【板书设计】猴王出世猴王出世:生活情况山涧源头:发现水帘洞〖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读12个字。
2、通过默读能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个故事,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3、能够从课文中摘抄自已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猴王出世听课记录及点评
猴王出世听课记录及点评近日,一场关于猴王出世的精彩讲座在我们学校举行。
本次讲座由著名动物学家李教授主讲,他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猴王出世的独特见解和精彩故事。
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下本次讲座的听课记录和个人点评。
李教授介绍了猴王出世的背景。
他告诉我们,猴王是指猴群中的领袖,通常是一只最强壮、智慧和威严的猴子。
猴群中的其他猴子会听从猴王的指挥,猴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权力。
猴王的出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猴群的新篇章的开始。
接着,李教授详细讲解了猴王出世的过程。
他说,猴群中的猴王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竞争和斗争来确定的。
在猴群中,年轻的公猴会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猴王地位的战斗。
这场战斗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最终只有最强壮和最有智慧的猴子才能成为猴王。
李教授还介绍了猴王出世的意义。
他说,猴王的出世对整个猴群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猴王不仅拥有统治权力,还要保护猴群的安全和利益。
猴王在猴群中起到了稳定和秩序的作用。
猴王的出世也象征着猴群的进化和发展,是猴群中最优秀基因的传承。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我深受启发,对猴王出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猴王出世的过程和标志对于人类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在人类社会中,领导者的产生往往也经历了一番竞争和斗争。
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和智慧的人才能胜出,成为领导者。
领导者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猴王出世的故事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猴群中的猴子一样勇敢和坚韧,不断努力,争取成为最优秀的人。
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和努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猴王。
本次讲座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听课,我对猴王出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奋斗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猴群中的猴王,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两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史记》和《三国演义》改写的现代文,而两篇略读课文分别是根据《水浒传》选编的《景阳冈》和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古代白话文,《猴王出世》是最后一篇课文。
作为略读课文的这篇古代白话文,在内容上,理解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方法上,课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因此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要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多作要求。
借用精读课文的迁移式设计和问题式设计,我在教学前进行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的教学,为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能应用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预习,为的是课上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导读中还指出: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由于我们用的不是自己的学生,所以我在该结束之际,设计了引入原著中描写石猴称王以后的生活状况的语句,师生共读,目的是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现在用的是五年级上半年的学生,他们对古代白话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重、难点的设定:这既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又是神话小说,因此教学时还要体现出神话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猴王出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石猴出世及其成为猴王的过程。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丰富,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文还蕴含了勇敢、聪明、团结等品质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善于想象和创造。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文中一些文言文式的表达和生僻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聪明、团结的品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对文中一些文言文式的表达和生僻词汇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启发思维、提高认知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课堂练习题。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猴王出世》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对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学实录课程概述《猴王出世》是中国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精彩故事之一。
该故事通过描写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一个凡人通过不断努力,成长为英雄的奋斗历程。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并感受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及其特点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重要性2. 能力目标1.学会文本阅读与理解的方法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文本的分析与理解,增强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3.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增强学生的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3.提高学生的对正义和美好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分析与讲解2.短文阅读与理解3.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4.写作练习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了解孙悟空的形象与特点1.导入:请同学们看一下教室的模型,问其觉得这个模型有什么特点(壮硕、灵活、有力等),引导学生联想到孙悟空的形象,开启话题2.讲解:讲解孙悟空的形象与特点,反复读一遍故事情节,让学生对这个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3.操作:请同学们小组内合作讨论孙悟空的形象,并汇总讨论结果4.反思:请同学们总结讨论结果第二课时:分析短文与情节1.导入:请同学们先自报一下自己的学号,然后分组朗读短篇阅读文本2.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短篇阅读文章,并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理解:对文章中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解释,重点讲解文章中重要的段落,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4.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理解故事情节,并以小组名义汇报情节讲解5.总结:老师进行细致讲解,重点总结讲解过的内容第三课时: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1.导入:请学生小组之间自由搭档,同桌之间组成3-4人小组2.合作: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并为讨论成果做记录3.汇报:请每个小组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汇报4.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汇报内容进行评价第四课时:写作练习1.导入: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自由搭档2.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文本写作练习3.汇报:请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并以小组名义进行汇报4.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汇报内容进行评价3. 教学方法1.导入兴趣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情境教学法,将故事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3.合作学习法,利用同桌之间和小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合作能力4.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触,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说《西游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孙悟空的形象与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
《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猴王勇敢、聪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领悟故事道理。
2. 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领悟故事道理。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写作练习:根据故事情节,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7. 总结反思: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在课堂讲解环节,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讨论不够积极,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一、引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名著《西游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猴王孙悟空是该小说中极富魅力和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通过学习《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故事,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阅读广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记录了一堂关于《猴王出世》的课堂教学实录。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西游记》中的猴王孙悟空这一角色;2.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三、教学准备1.书籍:《西游记》;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同学们,上次我们学习了《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组,你们对孙悟空这一角色有什么印象?学生:他是个非常厉害的猴子,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老师:太棒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经历,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这一段故事。
2. 教学内容展开老师:大家首先看一下教材中的《猴王出世》这一段文字。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猴王出世》段落)老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段故事很有趣呢?学生:是的,猴子从石头中出生,然后变成了猴王孙悟空,非常神奇!老师:是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神奇。
那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猴子从石头中出生后会变成孙悟空呢?学生:是因为那块石头吸收了日精月华,然后猴子从中产生出来。
老师:非常好!那么猴王孙悟空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他非常聪明、机智,而且特别厉害,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老师:说得很对!孙悟空是个非常聪明而强大的猴子,他的特点使他成为了《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3. 创作环节老师:同学们,你们对孙悟空这一角色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学生:我觉得孙悟空非常勇敢,而且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老师:非常好!每个人对于孙悟空这一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现在我要求同学们以《猴王出世》为题,用自己的想象力编写一个新的故事:猴王孙悟空出生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可以想象他和其他角色的相遇,或者他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等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品味石猴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本篇课文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点,理解相关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同学们,我们心目中这位神通广大、疾恶如仇、英勇无畏的孙悟空究竟从哪儿来是怎样成为叱咤风云的美猴王的呢相信这个问题同学们都很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这篇文章吧。
设计意图:本文主要讲的是猴王出世,所以一开始播放《西游记》开头的主题曲,让学生很快就想到石猴从石头崩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课下注释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总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及1个多音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呵[hē]①怒责:呵禁。
②呼气:呵冻|呵气。
[呵呵]笑声:笑呵呵。
[呵护]爱护、保护。
③同“嗬”。
呵[ɑ]同“啊”。
3、同学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4、交流自学情况。
三、品味语言,研读“石猴出世”。
1、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2、重点语句:“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猴王出世》,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学会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猴王出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了解《西游记》的内容。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西游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不愿主动思考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古典名著,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猴王出世》的理解程度。
2. 深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例句、游戏等方式巩固记忆。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猴王出世》这篇经典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解析2.1.1 讲述《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主题。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1.3 解读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如道教、佛教等元素。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1.2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1.3 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成语的理解。
5.1.2 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内涵的把握。
5.1.3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2.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创意写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表现积极,但对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古文词汇的培训,引导他们查阅字典,自主学习。
同时,针对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可以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应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鼓励他们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创意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1.1 教学PPT1.1.1 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知识点等元素的PPT,用于辅助教学。
猴王出世课堂实录_《猴王出世》课堂实录及评析
《猴王出世课堂实录_《猴王出世》课堂实录及评析》摘要:生(生句子)师你们和她样吗,生(齐)师(跳跃地)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生(由)师你有什么新发现吗()师生问上课开始师看老师写课题(师板课题)齐课题【徐】看老师写课题引导学生规写增强题目识但是从视频看教师写课题完全挡住了学生视线而且当堂写课题如教师硬笔法不是话很可能使示效适得其反所以不如课前就写课题【】课前就可以把课题板了师声音能不能不这么软啊?再次(生再)【X】俗师很课题面有①表示有释这很多地方有释助我们懂它昨天你们预习了吗?谁说说你是怎么预习?【X】既然学生课前已了几遍课何不让谈谈收获、体会、疑问什么呢?教案有课前学生要根据提示熟课并能课做做预习记录预设何不了学生记录了些什么呢?不是说要顺学而导吗?【】赛不是要不能布置预习吗?这里怎么突然冒出了预习?【徐】谁说说你是怎么预习?这问题目教师了学生学习起是非常必要赛规定不准预习指恐怕是参赛教师不准事先接触学生不准事先做铺垫生我把词句都画下了另外我了五六遍师了五六遍等会儿你要展示你朗吗?还有吗?【徐】等会儿你要展示你朗这是对学生期待和鼓励也是延检预习效方法但如等会儿不检话那就变成了噱头和花拳秀脚生我先画出词句又把己不认识标上拼音还到了些不懂句子、不懂句子它们思和断句师厉害真不愧是师附学真了不起其他学都进行了预习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这课前面有提示有吗?【徐】真不愧是师附学这句话从教师角听像是说师附不其他学生要其实从学生角看引导和培养学生以己学校荣识值得提倡生有师提示当有这样两问题(视频出示)你思考吗?提示石猴是从哪儿?他是怎样成猴王?请学们快速地浏览课关键语句下面画画等会儿我们交流开始【X】啊就让学生说说呀然而没有教师打出了提示【】这两问题是围绕写什么提而且问题学生就明白了由可见写什么课也是要(生浏览学教师巡视指导)【X】这里花了些让学生看面交流打基础()师学们我们交流下石猴是从哪儿?谁能用话告诉?生(生句子)师你们和她样吗?简单说这猴子是从石头里蹦出(教师肢体动作)了了石猴出生你想用什么词语形容?生神奇生奇妙生3非样【徐】三位学生回答教师没有作出恰当评价应该选择相对优化答案作出合理评价师它是怎样成猴王?谁能用己话说说生石猴是因己有领助众猴到了水和安身处履行了己诺言就拜他王可以说他是凭己事成猴王师这事(这里)说具体就是什么?生这里指他能够进到瀑布里又出他给寻了安身处师回答得非常完整石猴敢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成就了他当上猴王到这里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生给我留下了勇敢印象师勇敢你呢?生勇敢无畏心公【】心公像不对师多了心你呢?【徐】学生回答心公教师也许感觉到不是妥当有识纠正心既没有打击学生学习信心又巧妙地做了引导尝不可生3给我印象是他非常勇敢并且有信师请坐学们蹦蹦出只石猴跳跳出猴王这猴王形象已活灵活现留了我们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语言把它写出呢?请学们由放声先然段感受感受(生由)【000】【】难得公开课听到老师说是怎样写【徐】确如曾几何谈写色变整节课都容感悟上做足结是课上感动、课下不动学完课走出这情感场学生写能力也没有提高上述环节教师从两问题入手立足容层面上梳理属整体常规操作蹦蹦出只石猴跳跳出猴王这结论是教师归纳出学生回答两问题教师并没有要归纳而是要用课话或己话回答位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其非常完整似乎揣摩不出教师用完整还是概括(3)师学们姿势特别声音也非常听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谁说说旁边这位女学【X】怎样组织交流呢?这里采用问题问题地交流交流问题目像是要学生出句话准备围绕这句话做些生那猴山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与狼虫伴虎豹群獐鹿友猕猿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师有感学请举手那我们起看屏幕吧(视频出示)【徐】没有感学如要发表见怎么办呢?所以看似尊重学生其实是牵着学生接下教学非这句话莫属别无商量余地生(齐)那猴山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与狼虫伴虎豹群獐鹿友猕猿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师着这样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干什么?【徐】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表象促进理进步朗打基础生山活蹦乱跳师活蹦乱跳还有吗?你呢?我看到你举手了生他山采子师你看到了采子场面生3他正山嬉戏玩耍师你呢?生他山由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采朵山花饮涧泉师哈哈这花山哪就是石猴什么呀?生(齐)师快乐老由天堂谁再这句话出他快乐出他由生那猴山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与狼虫伴虎豹群獐鹿友猕猿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师谢谢请坐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语言上从怎么写角你发现了什么密?(生思考)【徐】从容到形式这是节课两上课教师没有忘记得言重要性生我觉得这段用了种排比修辞手法师你能把这排比句给听吗?师学们刚才这位学发现了三多年前排比句啊两排比句真厉害你叫什么名?【徐】发现了什么密呢?学生回答教师并没有明确地肯定而是说这排比句还说是三年前排比句排比句与几年无关生我叫袁成露师非常请坐那么我们就看看作者吴承恩写石猴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里边有很多密你发现了我们就按照你密先走进看看(视频出示)学们你们你还能发现什么?开始吧【】可以先让学生己发现遣词造句密啊急着出示那还叫密?生(情不禁地齐)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由己己生(由)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有发现吗?生我发现了每句话都是三前边两是动词边两是名词师是不是发现?眼睛看上边三三三全都是写石猴动作想想看如把句子出应该是什么样节奏呢?己试试看【】先让学生啊干吗急着说节奏呢?生(尝试)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谁试试谁试试?你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因猴子他山快乐地行走着非常活跃要得有激情师要有激情很活跃那你什么像打太极拳样出很活跃怎么请你再试试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有进步谁能使石猴你声音里跳起、动起?可以己试试看准备下生(己尝试)师你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声音很听啊可是我怎么没有听到只石猴山上行走跳跃我看到群学生非常遵守纪律地坐教室里我也想不?【徐】两位学生朗虽然不甚理想但也得没有教师评价那么打太极和非常遵守纪律这样先抑目恐怕扬教师要推出己跳跃式因问学生老师也想没有学生会说不生(齐)师(跳跃地)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你们也这样试试?生(由)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这位男学候还有动作还有感情你起给听听?生(跳跃地)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石猴跳起了没有?生(齐)跳起了师我们起试试?食草木饮涧泉预备起生(齐)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师学们三三短句子他会有种短促、跳跃节奏让我们石猴里行跳起、动起、提起往下你还会有发现己试试看你还会有发现(视频出示)【X】教师是要学生得跳起()(视频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与狼虫伴虎豹群獐鹿友猕猿亲【】学生还没交流教师就把句子出示了担心学生发现不了?生(由)师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位学非常厉害又有二发现了【X】教师是要学生到排比句并感受排比句妙处生我觉得这是四排比句师四四但是这四是那么随便排列吗?请你说【徐】应该说这是有四分句排比句并非四四生我还发现了前两都是动物面是人与人关系师这些动物是猴子生亲戚朋友师是哪些动物学们说说?生(齐)狼虫、虎豹、獐鹿、猕猿师有没有发现其有虫这虫可不是咱们玩毛毛虫知道是什么吗?是昆虫啊?是长蛇(肢体动作)知道是什么吗?蛇谁是石猴亲戚朋友?【】这里虫是蛇吗?《景阳冈》有虫词那里虫指老虎那么《猴王出世》狼虫也许指是狼和虎并非蛇生(师生交叉)狼虫、虎豹、獐鹿、猕猿师这是只怎样石猴呀?请你把它出?谁试试?请你对这话筒生与狼虫伴虎豹群獐鹿友猕猿亲师真谁还要?这位女学生与狼虫伴虎豹群獐鹿友猕猿亲师请坐学们往下更有思了(视频出示)己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位女学【】学生还没老师就出示了排比句(出示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生他们就像诗样对得非常整齐师他们就像对对子是吧你们朗诵古诗定有感觉我们起对对行吗?【】什么不让学生己发现其对子?学生几乎没有发现和思考教师就马上给学生铺路了生(齐)行师夜对生朝师宿对生游师石崖下对生峰洞。
《猴王出世》课堂实录及评析
写作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 习,如写读后感、缩写课 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 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测验
教师进行课堂测验,检查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
03
课堂总结
内容总结
课堂内容
《猴王出世》是一篇描写孙悟空 出世的课文,通过讲述孙悟空的 出生和成长经历,展现了其勇敢
《猴王出世》课堂实录及评析
授课教师:
2024-01-04
目
CONTENCT
录
• 课堂导入 • 课堂实施 • 课堂总结 • 评析与建议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简要介绍了《西游记》的背 景和猴王出世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和 情境。
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和展示相关的图片 ,营造了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互动性强
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提 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多媒体运用恰当
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 、视频等,辅助教学,使课堂 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 导学生理解猴王的品质和特点 。
不足之处
时间安排不紧凑
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时间安排过长,导致课堂 节奏有些拖沓。
语言表达能力需提高
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会影响到学 生的理解。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仍有部分 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课堂纪律需加强
2024《猴王出世》教学实录及点评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及点评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过程实录•教师角色与表现分析•学生反馈与收获总结•专家点评与建议•总结与展望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西游记》第一回,讲述了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故事来源故事情节故事内涵包括石猴出世、发现水帘洞、被拥立为王等关键事件。
体现了石猴勇敢、聪明、敢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作者对自由、平等、反抗压迫的追求。
030201《猴王出世》故事简介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阅读方法。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石猴勇敢、聪明、敢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学生年龄本课程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认知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学生对《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02教学过程实录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好奇心。
通过讲述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猴王是如何成为众猴之王的?”导入环节与激发兴趣讲解重点内容及方法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
通过分析猴王出世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猴王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对比猴王出世前后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体验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
学生互动与参与情况010204课堂氛围与效果评估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课后,学生对猴王出世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0303教师角色与表现分析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负责引导学生进入《猴王出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猴王出世》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2)学会通过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感受故事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述,发挥想象,感受故事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猴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猴王出世》的故事背景,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故事,教师点评。
5.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画出猴王出世的情景。
四、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对新学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在合作探讨环节,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新学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尝试运用猜读的方式阅读不明白的语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体会文字的凝练和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资料、音乐等,并制件课件。
学生准备:阅读《西游记》,绘制人物名片。
【教学过程】板块一猜测人物,激趣导入1、出示对话,学生猜人物。
2、引入《西游记》,简单介绍。
3、引入课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板书课文题目。
生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猴王出世)4、回顾学法,助力课堂。
板块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2、回顾学法,理解难懂的词句。
①理解难懂的词语。
盖自:自从。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天造地设:天然形成又合乎情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排班:同在一起的人按照年纪长幼来排次序。
②理解较难懂的句子。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我们今天闲着没事,顺着这溪涧向上寻找溪流的源头,去玩了!)板块三初读课文,简要复述1、出示阅读提示,破解提示中的秘密:交待了写作内容,写作顺序。
2、学生默读课文,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提示:回忆复述课文的方法,建议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复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与小组合作交流,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结合有关语句自读自悟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理清课文的前因后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2、你们都异口同声说是孙悟空,那么谈谈你们对孙悟空都有什么了解。
3、谈到孙悟空你们真是滔滔不绝,那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小组合作讨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石猴又是怎样变成美猴王的?3、全班交流,了解主要内容,弄清事情前因后果。
4、板书:石猴出世---探洞---美猴王三、精读课文,解读人物。
1、看来大家已经了解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那么石猴变成美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细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句说明理由。
2、抓住文中相关词句交流感悟石猴性格特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石猴---美猴王是因为石猴---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只是阅读了它的第一回,这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精彩之处,你们还知道《西游记》的其他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典小说语言的魅力,也深入认识了一个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孙悟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化身,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猴王出世》,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认识孙悟空这一角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的魅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来概括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悟空勇敢、机智、忠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西游记》背景知识,认识孙悟空这一角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运用关键词句概括故事情节。
(3)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故事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猴王出世》,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字典,自主学习生字词,巩固阅读能力。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孙悟空的品质。
4. 课堂练习:(1)运用关键词句概括故事情节。
(2)试着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意写作。
5.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等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交流阅读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猴王出世》,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创意写作。
3. 预习下节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
课文《猴王出世》教案附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游记》的作者、人物及故事情节,对名著产生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猴王形象,理解课文寓意。
(2)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西游记》相关知识。
(2)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猴王形象,探讨课文寓意。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后练习,深入思考课文寓意。
2. 拓展作业:(1)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其他章节,了解故事发展。
(2)邀请家长参与阅读,共同探讨名著中的道德观念。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猴王形象。
(2)是否激发了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培养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2. 教学改进:(1)在合作探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在课后作业环节,是否合理布置了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如何更好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长。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 比较教学:引导学生将《猴王出世》与其他故事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王出世》课堂实录及评析(1)师生问好,上课开始。
师: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徐】“看老师写课题”的本意在于引导学生规范写字,增强题目意识,但是从视频看,教师写课题时完全挡住了学生的视线,而且当堂写课题,如果教师的硬笔书法不是最好的话,很可能使示范的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不如在课前就写好课题。
【Y】课前就可以把课题板书好了。
师:声音能不能不这么软啊?再来一次(生再读)【X】俗!师:很好!课题后面有个①,表示有注释。
这篇文章很多地方有注释,帮助我们读懂它。
昨天你们预习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X】既然学生课前已读了几遍课文,为何不让谈谈收获、体会、疑问什么的呢?教案中有“课前,学生要根据&squo;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的预设,为何不了解学生记录了些什么呢?不是说要“顺学而导”吗?【Y】大赛不是要求不能布置预习的吗?这里怎么突然冒出了预习?【徐】“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非常必要的。
大赛规定不准预习,指的恐怕是参赛教师不准事先接触学生,不准事先“做好铺垫”。
生1:我把好词好句都画下来了,另外我读了五六遍。
师:读了五六遍,等会儿你要好好展示你的朗读,好吗?还有吗?【徐】“等会儿你要好好展示你的朗读”,这是对学生的期待和鼓励,也是延时检查预习效果的好方法。
但如果“等会儿”不检查的话,那就变成了“噱头”和花拳秀脚。
生2:我先画出好词好句,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还找到了一些读不懂的句子、读不懂的句子,查找它们的意思和断句。
师:厉害的,真不愧是师大附小的同学,真了不起!其他同学都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前面有一个“阅读提示”,有吗?【徐】“真不愧是师大附小的同学”这句话从教师角度听好像是说“师大附小不其他学生要好”,其实从学生角度看,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以自己学校为荣” 的意识,值得提倡!生:有!师:阅读提示当中有这样两个问题一一(视频出示),你去思考过吗?阅读提示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关键的语句下面画一画,等会儿我们交流,开始。
【X】好啊,就让学生说说呀,然而没有,教师打出了“阅读提示”。
【Y】这两个问题是围绕“写什么”来提的,而且,第一个问题,学生一读就明白了。
由此可见,“写什么”在阅读课中也是需要的。
(生浏览自学,教师巡视指导)【X 】这里花了些时间让学生看书,为后面的交流打基础。
(2)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生读文中句子)师:你们和她一样吗?简单的说,这个猴子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教师肢体动作)。
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生1:生2:生3:【徐】 出合理的评价。
师: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1:石猴是因为自己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履行了自己的 诺言,大家就拜他为王,可以说他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师:这个本事(在这里)说具体一点就是什么?生:在这里指他能够进到瀑布里,又出来,他给大家寻找了一个安身之处。
师:回答得非常完整。
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 了他当上猴王。
读到这里,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给我留下了一个勇敢的印象。
师:勇敢。
你呢?生2:勇敢无畏,一心为公。
【Y 】“一心为公”好像不对。
师:多了一个“一心为大家”。
你呢?【徐】学生回答“一心为公”,教师也许感觉到不是最妥当,有意识第纠正为“一 心为大家”,既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巧妙地做了引导,未尝不可。
生3:给我的印象是,他非常勇敢,并且有自信。
师:请坐。
同学们,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这猴王的形象已经 活灵活现第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的先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10:00】【Y 】难得在公开课中听到老师说“是怎样写的”。
【徐】的确如此。
曾几何时,大家谈“写”色变,整节课都在“内容感悟”上做 足文章,结果是“课上感动、课下不动”,学完课文走出这个“情感场”,学生 的读写能力一点也没有提高。
上述环节,教师从“两个问题”入手,立足于内容层面上的梳理,属于“整体阅 读”的常规操作。
“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这个结论是教师归 纳出来的。
学生在回答“两个问题”时,教师并没有要求“归纳”,而是要求用 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回答。
一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肯定其“非常完整”, 似乎 揣摩不出教师的用意在于“完整”还是“概括”。
(3) 神奇。
奇妙。
非同一样。
三位学生回答,教师均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应该选择相对优化的答案作师:同学们读书姿势特别好,读书的声音也非常好听。
哪一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谁来说说,旁边这位女同学。
【X】怎样组织交流呢?这里采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交流。
交流第一个问题的目的,好像是要学生找出一句话,准备围绕这句话做些文章。
生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 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有同感的同学请举手。
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屏幕读吧! (视频出示) 【徐】没有同感的同学如果要发表意见,怎么办呢?所以,看似尊重学生,其实 是“牵”着学生。
接下来的教学,非这句话莫属,别无商量的余地。
生(齐):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 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徐】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想象,丰富表象,促进理解,为进一步朗读打好基础。
生1:在山中活蹦乱跳的。
师:活蹦乱跳的。
还有吗?你呢?我看到你举手了。
生2:他在山中采果子。
师:你看到了采果子的场面。
生3:他正在山中嬉戏玩耍。
师:你呢? 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
采一朵山花,涧泉。
师:哈哈,这花果山哪,就是石猴的什么呀? 生(齐):家。
师:快乐老家,自由天堂。
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快乐来,读出他的自由来。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 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谢谢,请坐!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思考)【徐】从内容到形式,这是本节课的两点之一。
上课的教师时时没有忘记“得言” 的重要性。
生1:我觉得这段文字用了一种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排比句读给大家听吗? 师:同学们,冈財这位同学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啊! 两个排比句,真厉害! 你叫什么名字? 【徐】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学生回答之后, 教师并没有明确地肯定,而是说“这 个排比句”,还说是“三百年前的排比句”,排比句与“几百年”无关。
生1:我叫袁成露。
师:非常好,请坐!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吴承恩在写石猴,在遣词造句上非 常讲究,里边有很多秘密。
你发现了一个,我们就按照你的秘密先走进去看 (视频出示)同学们,你们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开始吧。
【Y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遣词造句的 密”? 生(情不自禁地齐读):食草木,饮涧泉,师:自由读,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 师:有发现吗?饮一点 看。
“秘密”啊,急着出示,那还叫“秘 采山花,觅树果。
觅树果。
生:我发现了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边的两个字是动词,后边的两个字是名词。
师:是不是一个大发现?眼睛看上边,三个字,三个字,三个字,全都是写石猴的动作。
想想看,如果把句子读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自己试试看。
【Y】先让学生读一读啊,干吗急着说“节奏”呢?生(尝试):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谁来试试。
谁第一个试试?你来。
生1:“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因为猴子,他在山中快乐地行走着,非常活跃,要读得有激情。
师:要有激情,很活跃,那你为什么像打太极拳一样读出来。
很活跃,怎么读,请你再试试。
生1: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进步。
谁能使石猴在你的声音里跳起来、动起来?可以自己试试看,准备一下。
生:(自己尝试)师:你来。
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声音很好听啊!可是我怎么没有听到一只石猴在山上行走跳跃,我看到一群小学生非常遵守纪律地坐在教室里。
一一我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徐】两位学生的朗读虽然不甚理想,但也过得去,没有教师评价的那么“打太极”和“非常遵守纪律”。
这样“先抑”的目的恐怕在于“后扬”,教师要推出自己的“跳跃式范读”。
因为问学生“老师也想读一读”,没有一个学生会说“不好”。
生(齐):好!师(跳跃地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一一你们也这样读读,试试?生(自由):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位男同学读的时候还有动作,还有感情。
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生(跳跃地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石猴跳起来了没有?生(齐):跳起来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食草木,饮涧泉”,预备起——生(齐):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同学们,三个字三个字的短句子,他会有一种短促、跳跃的节奏。
让我们的石猴在字里行间跳起来、动起来、提起来!一一往下读,你还会有发现,自己试试看,你还会有发现。
(视频出示)【X】教师是要学生读得“跳起来”。
(4)(视频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Y】学生还没交流,教师就把句子出示了,担心学生发现不了?生:(自由读)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一一这位同学非常厉害,又有第二个发现了。
【X】教师是要学生找到排比句,并感受排比句的妙处。
生:我觉得这是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四个字四个字的,但是这四个字是那么随便排列的吗?请你说。
【徐】应该说这是有四个分句的排比句,并非“四个字四个字的”。
生1:我还发现了前两个字都是动物,后面一个字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这些动物是猴子的一一生:亲戚朋友。
师:是哪些动物,同学们说说?生(齐):狼虫、虎豹、獐鹿、猕猿。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个“虫”字。
这个虫可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
知道是什么吗?,是昆虫啊?是长蛇(肢体动作)。
知道是什么吗?一一蛇。
谁是石猴的亲戚朋友?【Y】这里的“虫”是蛇吗?《景阳冈》中有“大虫”一词,那里的“大虫”指老虎,那么《猴王出世》中的“狼虫”也许指的是狼和虎,并非蛇。
生(师生交叉):狼虫、虎豹、獐鹿、猕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