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_山东郯城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无答案)_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本学期的第六个教学单元,主要讲述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西晋的建立、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西晋的衰落。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西晋的衰落,认识西晋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学案: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备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时间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西晋的建立和短暂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2、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十六国时期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情况3、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祖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学习重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难点: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一、西晋1、背景: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________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建立:_______年,_______(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八王之乱:_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二、北方游牧民族内迁1、时间:_______、魏、晋时期2、概况:西北的_______和______东迁入陕西关中;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和______南迁至山西一带;_______族一部分迁到了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________、________内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三、十六国时期1、形成:西晋灭亡后,从3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出现了许多民族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总称为“十六国”2、前秦的强盛:4世纪后期,_______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________。
皇帝苻坚任用_______为丞相进行改革,如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3、影响:①各国之间彼此攻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②促进了各族间的交往与交融环节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阅读教材,写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结合课本80页《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找出这些少数民族内迁后的地理位置。
环节三:精讲点拨,疑难突破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C民族矛盾激化D阶级矛盾尖锐环节四:当堂训练1.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2.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3.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A.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 B.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来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4.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5.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目标】1.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前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3.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自主学习】认真看书,完成以下填空,在课本中做好标记: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________年,魏灭________。
________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都,史称________。
他就是________帝。
2.统一:_____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3.概况: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
4.影响: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5.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6.“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__,总称为“________”。
7.前秦统一黄河流域:________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____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难点:理解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 historical thinking ability.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4.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无答案)【学习目标】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了解西晋的统治状况;掌握八王之乱的起因及影响;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十六国的混乱及前秦的强大与改革【重点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难点:本课头绪多,知识点密集【学习导航】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实力的变化及三国各自的结局(1)实力增强的是:;日益衰落的是、。
(2)三国各自的结局:蜀国:。
魏国:。
吴国:。
2.西晋的建立及统一(1)西晋建立于何时?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2)西晋何时怎样完成了全国统一?3.西晋的统治状况如何?二、八王之乱1.八王之乱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2.什么是八王之乱?叛乱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3.简述八王之乱的概况?4.八王之乱有什么影响?5.西晋何时怎样灭亡的?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情况如何?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概况3.什么是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社会状况如何?4.前秦的强盛与改革(1)前秦何时由谁统一了黄河流域?(2)前秦皇帝苻坚改革的背景及措施是什么?(3)前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知识总结】【知识巩固】一.填空1.三国时期魏蜀吴灭亡的顺序是:。
2.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的朝代是:。
3.西晋的建立时间是:。
4.西晋的开国皇帝是:。
5.西晋的都城是:。
6.导致西晋衰落的内乱是:。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在:。
8.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民族有:。
9.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
10.四世纪后期,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11.前秦强盛时期任用汉人王猛实行改革的皇帝是:。
二、选择题()1.中国历史的主流是国家统一。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西晋B.魏C.秦D.西汉()2.西晋初年发生的八王之乱导致衰落,八王之乱的根源是什么?A.晋惠帝昏庸无能B.各族人民强烈反抗C.分封同姓为诸侯王D.前秦的强盛()3.四世纪后期,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前赵B.前凉C.前秦D.西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无答案)第 2 页第 3 页【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西晋的建立1.建立:266年,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
2.统一: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3.统治:皇室及贵族在治国方略上缺乏_______,处处维护家族利益。
八王之乱1.背景:_______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势力日第 4 页益强大。
2.概况: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_______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地点:八王混战主要在_______一带展开。
4.影晌: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_______浪潮。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时间:_______、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1)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由西向东迁人陕西关中。
(2)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_______的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第 5 页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
4.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______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_______。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西晋的建立”的内容,包括材料研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西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问题2.西晋统治阶层腐化的原因及表现?第 6 页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八王之乱”的内容,包括问题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西晋初年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弊端及最终酿成了什么祸端?问题2.八王之乱的影响?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内容,包括相关史事、知识拓展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至316年灭亡的过程。
本课重点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内容紧凑,结构清晰,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西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2.北方各族的内迁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晋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晋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重点讲解晋朝的兴衰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晋会如此迅速地灭亡?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关系?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西晋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建立,认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2.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西晋的建立1.背景(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
(2)曹魏中期,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其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年,建立西晋,定都。
3.统一:,西晋灭,统一全国。
4.腐朽统治:大贵族、大地主在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豪华奢侈。
二、八王之乱1.原因:西晋初年,大封,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昏庸无能。
2.概况: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3.影响(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
(2)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时期:时期。
2.路线:西北的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蒙古草原上的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时期(1)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称为“十六国”。
(2)前秦的统治①背景: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
②措施:任用为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负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
③结果:前秦境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当堂达标】1.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2.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大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
2023-2024学年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一、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历史学科五大学科素养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养教学。
历史学科汇聚了不同学科知识,可以运用不同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历史教学服务。
在落实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情境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 课内容,上承三国鼎立,下启江南开发、民族融合,是本单元中的过渡性篇章,充分体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两大单元主题。
本课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西晋短暂统一的过程,同时也介绍了与西晋衰落同时发生的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事实以及西晋灭亡后十六国的发展脉络。
主要内容包括西晋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十六国更替以及前秦的变革。
内容主线是西晋统一和少数民族内迁,两者的内部逻辑关系不强,存在两个中心并立的情况,内容多,背景复杂,历史概念比较专业,线索较散,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需要挖掘西晋统一和少数民族内迁的内在联系,结合相关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史料分析的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阅读文言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过语言关,适当渗透阅读史料的方法,然后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自控力较差,容易开小差。
教师应利用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图片,史料等,通过层层设计,制造浓厚的历史探究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了解三国鼎立的形势图、八王之乱形势图以及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学生学习读图、从地图中寻找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研读多则史料,重点理解西晋统一的短暂以及少数民族内迁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学生从中培养寻找有效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素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的第17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取代魏国,建立起晋朝,并由晋武帝司马炎领导,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皇族内乱,西晋迅速衰落。
同时,北方的各族内迁也对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对于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西晋的兴衰,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于西晋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2.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3.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国鼎立局面,激发学生对于西晋统一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
让学生了解西晋在266年取代魏国,建立起晋朝,并由晋武帝司马炎领导,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后,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西晋的衰落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于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从西晋的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北方各族的内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其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
然后提问:“西晋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部编_山东郯城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无答案)_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练习提升
交流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你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过程
活动与探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相关资料且提出问题,由小组整理后班级讨论和解决问题。
(3)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历史年级:七执教人:
时间
2017年11月日第周第1课时
课题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教学重点西晋的统、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难点
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B.②③④
结合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内容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现象,请学生谈谈有关人口大迁徙的话题。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西晋的建立r
(1)西晋的统一J
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你们听过吗?请同学们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②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你能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吗?e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重难点与方法指导】
重点:西晋的建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八王之乱。
方法指导:学习时借助课本中相关史实、图片等教材辅助系统来分析教材,梳理基本史实,便于记忆。
【自学导航】(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并做读书标记。笔记要求:1、简要勾书;2、写标题;3、标关键词;4、分层标序。)
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
4.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三十多年,似秦朝般短命而亡。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B.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
C.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耗尽国力D.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符坚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
(4)4世纪后期,_______族符氏建立的__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学习目标,提出相应问题并争取解决问题或者展示自学环节组无法解决的问
材料一: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1)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王?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羌
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
6.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
A.北朝B.十六国C.五代十国D.南朝
7.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学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自主预习1. 年,魏灭蜀。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
三、合作探究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四、随堂演练导学案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A. 曹魏 B.东晋 C. 西晋 D.前秦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 B.鲜卑 C. 羯 D.氐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 魏蜀吴 B.蜀魏吴C. 吴蜀魏 D.蜀吴魏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 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C. 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阶级矛盾的尖锐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A. 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C.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勒勒歌》的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勒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
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A.陕西关中B.山东西南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D.山西一带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263 266 2802.第一次3. 4 黄河流域三、合作探究1.(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设计(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无答案)【学习目标】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了解西晋的统治状况;掌握八王之乱的起因及影响;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十六国的混乱及前秦的强大与改革【重点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难点:本课头绪多,知识点密集【学习导航】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实力的变化及三国各自的结局(1)实力增强的是:;日益衰落的是、。
(2)三国各自的结局:蜀国:。
魏国:。
吴国:。
2.西晋的建立及统一(1)西晋建立于何时?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里?(2)西晋何时怎样完成了全国统一?3.西晋的统治状况如何?二、八王之乱1.八王之乱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2.什么是八王之乱?叛乱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3.简述八王之乱的概况?4.八王之乱有什么影响?5.西晋何时怎样灭亡的?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情况如何?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概况3.什么是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社会状况如何?4.前秦的强盛与改革(1)前秦何时由谁统一了黄河流域?(2)前秦皇帝苻坚改革的背景及措施是什么?(3)前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知识总结】【知识巩固】一.填空1.三国时期魏蜀吴灭亡的顺序是:。
2.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的朝代是:。
3.西晋的建立时间是:。
4.西晋的开国皇帝是:。
5.西晋的都城是:。
6.导致西晋衰落的内乱是:。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在:。
8.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民族有:。
9.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
10.四世纪后期,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11.前秦强盛时期任用汉人王猛实行改革的皇帝是:。
二、选择题()1.中国历史的主流是国家统一。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西晋B.魏C.秦D.西汉()2.西晋初年发生的八王之乱导致衰落,八王之乱的根源是什么?A.晋惠帝昏庸无能B.各族人民强烈反抗C.分封同姓为诸侯王D.前秦的强盛()3.四世纪后期,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前赵B.前凉C.前秦D.西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周第课时班组姓名:执笔人:审核人: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型:新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
二、自主导航: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最强, 最弱,曹丕死后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266年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280年灭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原因、目的、后果等)
(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
(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1) 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
(3) 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氏、羌
影响:促进;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合作交流:
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四、尝试应用
1、三国时期各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①吴国②蜀国③魏国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2、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伐魏
D、少数民族的内迁
3、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迁 C、司马炎 D、司马睿
A、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 、东汉
4、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A、西晋后期
B、三国时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5、四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十六国
B、前秦
C、成汉
D、匈奴
五、拓展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
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