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高一地理湘教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湘教知识点汇总湖南省地理教材(湘教版)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湖南省高一地理(湘教版)中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以下是关于湘教版高一地理的一些重点内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椭球体形状,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 km,极半径约为6357 km。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自转一周为一日;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圈约365.25天。
3. 地图的分类与制图:地图可分为政治地图、物质生产地图、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地图等多种类型。
4. 地图的投影方法:地球表面的曲面在制图时需要投影到平面上,常用的投影方法有等角、等积、等距、等面积等。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是由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星系。
2. 行星的特征:行星主要特征包括:绕太阳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轨迹、大小不等、自转和公转等。
3.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层,厚度约为5-70 km。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地壳主要由硅和氧化物组成;地幔以含有镁和铁的硅酸盐为主;地核主要含有铁和镍等金属元素。
2. 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与特征:地壳和上地层岩石处于固态,而地幔和地核则处于半固态和液态状态。
3. 地球内部的运动特征:地球内部存在地壳运动和岩石圈运动,地壳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地面隆起等。
第四章: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全球水资源呈现分布不均的特点,其中65%为海水,只有少部分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3. 湖泊和地下水资源:湖泊是地表积水的自然形成水体,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分。
4.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高一地理复习(湘教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判断(如:已发射的人造卫星、流星、流星体等)2.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天体系统级别的判断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原因;八大行星的位置、分类、公转的共同特点。
注:彗星、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且恒星日长于太阳日)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波长范围及分布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地形、天气)4.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分布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一定分清楚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常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极光只出现在高纬地区第三节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的周期(太阳日、恒星日),太阳日、恒星日差异的根本原因2.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分布规律)3.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异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左右手定则,注“向左向右偏”是指向运动方向的左右)地方时的计算时区的计算日界线的问题4.黄赤交角的大小黄赤交角变化五代的变化状况(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极圈的大小,回归线之间的部分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的部分为温带,极圈到极点的范围为寒带。
故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包括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6.地球公转的轨道近、远日点的日期、速度变化7..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的长度)注:回归年是指以太阳直射点为参考,如:春分日再到春分日的时间间隔为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近日点再到近日点的时间间隔为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8.公转的意义:四季的更替五代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9.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变化规律昼长的计算10.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分布规律、应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横波、纵波的特点及差异2.地球内部结的划分依据、界线(地壳部分:海洋的地壳厚度与陆地的地壳厚度的差异及原因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地幔部分: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岩石圈的范围;地核部分:内核、外核的状态)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那些(生物圈的范围)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的关系2.三大类岩石及其特点、常见的代表(注:沉积岩的特点变质岩中变质前后的岩石)3.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键在于岩浆,岩浆是三个箭头指向,一个箭头指出。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
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
(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
(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
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2)(很重要)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 e+能量 (重要)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
(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目录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2)1.1 人口增长模式 (2)1.2人口的合理容量 (3)1.3人口迁移 (3)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4)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4)2.1 城市空间结构 (4)2.2城市化 (5)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6)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6)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6)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8)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9)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0)4.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0)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1)4.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11)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注:出生率等于人口死亡率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某个地区人口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5、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亚、非、拉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古巴等)6、中国由高低高向低低低模式过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因素。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和知识要点
三一文库()/高一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和知
识要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和知识要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1页共4页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
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
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
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
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
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
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
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2)会区别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4。
高一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复习
高一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复习地理是一门以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我们了解地球,认识自然环境,探索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下面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1. 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状对地理学习非常重要。
在此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和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使用地图及其表示方法。
2.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更好地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 世界地理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各大洲、各国家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培养全球意识。
4. 中国地理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及其自然资源分布对我们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水文地理特点以及农业资源与能源资源的分布等。
5.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在高一地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中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等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6. 农业与工业地理农业与工业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农业和工业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农产品的种植与分布、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等。
通过对农业和工业地理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各个地区的经济特征以及农工业发展的差异性。
7. 人口与城市地理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是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与规模等方面的知识。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期末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是我们初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契机。
本文将围绕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
地理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等。
其中,实地调查法是我们了解具体地理现象的主要途径。
通过走出教室,亲身参与地理观察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同时,统计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则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地理数据,从而帮助我们得出准确的结论。
第二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形状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椭球体的。
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地球的自转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物活动。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第三部分:赤道与地球的倾斜赤道与地球的倾斜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
赤道是地球表面上的一条线,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而地球的倾斜则是指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夹角。
地球的倾斜带来了四季的变化,对气候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赤道与地球的倾斜对地理现象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和生态环境。
第四部分:经线与纬线经线和纬线是地球坐标系统中的重要元素。
经线指的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线,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东西方向。
纬线指的是与地球赤道平行的线,也称为纬度线,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南北方向。
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可以精确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
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我们需要了解经线和纬线的作用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地理分区地理分区是对地球表层进行系统划分和分类的过程。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地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构造、气候、水文、岩石、土壤等自然现象;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包括人口、经济、交通、文化等人文现象。
2.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层的最外围,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运动指地球表层受到内部力量引起的地壳变动,分为构造性地壳运动和地球表层的洪积作用。
3.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淡水和地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淡水主要储存在冰川、湖泊、河流和地下。
人类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重要问题。
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气象要素、气象要素的观测、气象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内容。
5.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陆地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山地、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保护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6.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处理、分析和表达的系统。
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层的物理量进行接收和记录,获得关于地球表层特征和地物信息的技术。
7. 城市化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天体: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存在形式。
主要类型: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划分如下图: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的理解):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
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
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比较项自转公转目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相等,为150/h。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和知识要点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湘教版⾼⼀地理必修⼀复习提纲和知识要点》,供⼤家学习参考!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第⼀章⾏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2)太阳系⼋⼤⾏星的三⼤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命●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的哪⼀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交⾓⽰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意图(2)主要知识点:地球⾃传和公转⽅向、周期;地球表⾯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速度的⽐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较;主要节⽓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圈层(2)会区别⼤⽓圈、⽔圈、⽣物圈和岩⽯圈第⼆章地球上的⼤⽓⾃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运⽤图表说明⼤⽓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对地球的作⽤(2)热⼒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风、城市风等)●绘制全球⽓压带、风带分布⽰意图,说出⽓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压带中⼼纬度位置(2)能根据⽓温曲线和降⽔柱状来读出⽓候类型,并判断⽓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候类型:热带⾬林⽓候、热带草原⽓候、热带沙漠⽓候、地中海⽓候、温带海洋性⽓候、热带季风⽓候等)●运⽤简易天⽓图,简要分析锋⾯、低压、⾼压等天⽓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特征(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向,会判断风⼒的⼤⼩(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特征⾃然环境对⼈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候变化对⼈类活动的影响。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湘教版
【地球】一、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与其他七大行星具有相似的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公转运动特征涵义方向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轨道形状近圆性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小,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轨道面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与黄道面的夹角小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物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太阳辐射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太阳能和化石能源)2.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2)海拔(3)天气状况3.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4.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特征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周期为11年与地球气候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强烈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磁暴;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三、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的特征1.方向? 自西向东时间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周期3.速度? 线速度与纬度和地势高低有关;角速度两极除外均15°/时——地球公转特征1、基本特征(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2.黄赤交角(1)概念和大小(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形成四个节气、某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3)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的范围加大,寒带的范围增大,温带的范围减小。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汇总表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汇总表1.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 - 中国地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约亩-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约1.8万千米- 中国海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2.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地理气候带划分:北温带、寒温带、暖温带、热带- 北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昼夜温差大- 寒温带气候:寒冷冬季长,夏季短暂- 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季风影响,降水丰富3. 中国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中国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脉- 中国主要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主要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 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4. 中国地震活动特点- 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周边地带、沿海地区- 中国地震剧烈程度:以西部地区为主,地震灾害较严重- 影响地震活动的因素:板块构造运动、地壳运动、人类活动5. 中国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自然灾害种类:台风、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 自然灾害防治:-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完善灾害监测和预测技术-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抗灾能力-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灾害6.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总量:约14.5亿人-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地理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 - 人口政策调控:二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调整7.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区域发展战略:沿海带动内陆,东西部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总结:以上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的知识点汇总表,涵盖了中国地理概况、气候区划、地形地貌特点、地震活动、自然灾害防治、人口问题和区域经济差异等内容。
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湘教版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地理学的基础,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图则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将地球表面的事物以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是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技能。
接着,我们探讨气候和天气。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而天气则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
全球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对于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我们学习水循环和水资源。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此外,我们研究地貌和地质。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地质则涉及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接下来,我们关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由一定区域内相互依赖的生物种群组成的。
生态系统则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学习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再者,我们探讨人口和城市化。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它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了解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城市化的特点,对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我们讨论文化景观和人类活动。
文化景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总和。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
地理高一湘教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它包括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等内容。在高一地理湘教版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理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地球的基本概念
1.地球的形状与地轴倾角
地球的形状大致上是一个略扁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稍大于两极半径。地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法线之间的夹角,目前大致为23.5°。
2.等经纬线与地球表面的划分
等经纬线是指在地球上等距离的经线和纬线。通过等经纬线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如赤道、北极圈、南极洲等。
3.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曲面状地球影像映射成二维平面地图的过程。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角、等面积和等距离等。
四、自然地理
1.气候与气象
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及其现象的学科,气候是某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组合。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变化和了解气候规律。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对高一地理湘教版教材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地理知识不仅为我们认识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提供了基础,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气候区划
气候区划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成不同区域的方法。常见的气候区划有经纬度气候带划分、季风气候区划等。
3.地形与地貌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形和地貌的形成与构造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人文地理
1.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的总数。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密度、人口流动等,是研究人类地理分布的重要内容。
【推荐下载】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键入文字]
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仔细阅读哦。
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1。
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区联系一、农业区位要素1、自然要素 (天气、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要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3、技术要素 (育种、机械、化肥、农药)二、主要农业地区种类1、商品谷物农业(1)散布:主要散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展,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4)特色: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栽种业:散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典型地区:亚洲区位条件天气:季民风候,雨热同期,合适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展,土层深沉,利于耕种劳动力: (属劳动密集型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栽种历史悠长,传统经验丰富形成原由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乡村人多,自给为主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水利工程量大季民风候,水旱灾祸屡次发生科技水平低历史悠长,传统经验丰富3、混淆农业(1)主假如牲口和谷物的混淆农业。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假如渔业与林业的混淆农业。
(2)散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色 (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 5—6 月、收割11—12 月 )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巧的生产选择:依据市场确立是多栽种小麦仍是多牧羊。
4、其余农业地区种类地区种类散布地区形成原由主要特色迁徙农业某些原始部落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影响生物多样化;天气恶化乳畜业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四周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散布的影响大;集约化程度高等。
高一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整理高一地理湘教版学问点1、x09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2、x09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3、x09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改变②正午太阳高度改变③四季更替和五带.4、x09太阳直射点运动:①黄赤交角:23°26′②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23°26′S----0°----23°26′N(即南北回来线之间)③周期: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久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逝.5、x09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全都.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时,为〔夏至〕日、〔冬至〕日.6、x09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消失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4分钟.地方时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最终转化成小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原则:东加西减7、x09时区: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时区跨15°经度,相邻两时区相差一小时.时区=经度/15°余数7.5为商+1;余数高一地理湘教版学问点梳理1.讨论手段: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典型地域:亚洲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形成原因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科技水平低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3、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主要特点迁移农业某些原始部落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乳畜业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集约化程度高等。
1、对生物的影响: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种;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①风向②水源③离城城市距离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区位选择原则主要工业部门(举例)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接近原料产地: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动力指向型:需消耗大量能源,接近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厂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技术指向型: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六、传统工业区1、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鞍钢发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我国宝钢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2、存在的问题:①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②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③环境污染严重等。
3、解决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发展科技:发展科技,促进旅游,繁荣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3)优化环境:消除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
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
5、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重工业基地,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资源缺乏京津唐地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便利的交通,靠近山西能源基地,统一的电网,水资源缺乏沪宁杭地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资源,常规能源资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港澳,侨乡,易吸引外资;经济特区开发早,有技术和管理优势;劳动力丰富,常规能源资源缺乏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2、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机场)、环境优美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2)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
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3)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
(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治理思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①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③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寻找替代品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3、固体废弃物污染1、重要性:沟通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动。
①政治意义——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②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2、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3、通信: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
4、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①稳定的商品区,②稳定的销售区,③交通发达。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4、机场建设: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③要避开低湿地点;④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公路建设:①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①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