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浙江“森林人家”建设

合集下载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8期今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出台10条林业系统助力稳经济措施,充分发挥林业在要素保障、扩大投资、发展产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布第1号省总林长令,完善林长制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提前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从61.17%提升到61.24%,排名上升至全国第3位,实现争先进位;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进入第二批国家公园设立候选序列;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病死木数量、疫点数量实现“三下降”;大力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打造竹产业分解加工三级体系和竹制品产业链,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林业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

林地、湿地、林业碳汇、森防、装备园建设等一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下一步,全省林业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瞄准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总目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把“山居图”越绘越美。

党代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发利用林业碳汇。

2022年以来,浙江省在林业碳汇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省市共建林业碳账户,大幅缩减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实现碳汇项目经营主体效益最大化。

安吉着力推进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创新“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碳汇交易模式,不仅拓宽了共富实现路径,而且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省森林质量仍然偏低,林业碳汇潜力有待激发,碳汇开发交易机制仍需完善。

全体务林人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和“一村万树”建设,不断夯实美丽浙江生态底色。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必由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各地都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乡村振兴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多地方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浙江省嘉兴市的乡村振兴案例。

嘉兴市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推
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嘉兴市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安徽省黄山市的乡村振兴案例也非常值得关注。

黄山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发挥农业优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黄山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黄山市还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最后,我们来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乡村振兴案例。

恩施州在乡村
振兴中,注重发挥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

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恩施州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恩施州还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希望通过对这些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更多地方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探讨——基于浙江的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探讨——基于浙江的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探讨——基于浙江的调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探讨——基于浙江的调查研究引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中,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在浙江地区的调查研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农村生态宜居的变化1.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浙江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政府大力推行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政策,农村环境质量逐渐提升。

农田的有机耕作和生态农业的兴起,为农村提供了更加安全和绿色的农产品。

2.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和改善。

道路、供水设施、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农村人民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生活条件。

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感。

二、农村生态宜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尽管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了,但一些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较低。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乱倒垃圾、乱排污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环境的宜居性。

因此,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乡村建设规划与生态平衡不协调在推进农村振兴的过程中,一些乡村建设规划与生态平衡不协调。

有的地方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导致大量的农田和自然生态被破坏。

乡村振兴应该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持农村乡土特色,不断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发挥农村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强农村环境教育的普及,让农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宜居建设的重要性。

2.促进农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

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是指在浙江省范围内,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制定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该方案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素质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浙江乡村振兴事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在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中,首要任务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这包括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优质的农业品种、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还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目标。

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

因此,可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营销等手段,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为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

这包括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还强调了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性。

这包括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村民自治能力建设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最后,浙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任务。

这包括普及农民法律常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民职业技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浙江余村生态富民与环境治理之道

浙江余村生态富民与环境治理之道

浙江余村生态富民与环境治理之道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8年第4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两山”理念诞生地已实现从飞沙走石到竹影婆娑、翠绿深浓的绿色转型。

一、求变的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地处浙北天目山区。

20世纪90年代,被重山环抱的余村迫切渴望富裕,住楼房、看电视一时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美好生活。

沿着靠山吃山的思路,余村人开始了挖掘山里“金疙瘩”的致富工程。

几年间,开山炸山石、建窑烧石灰、建厂做水泥的生意在余村遍地开花。

慢慢的,余村人有了钱,村集体年收入常年稳定在300多万元,一次次被评为全镇乃至全县的“首富村”。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另一番景象:竹林上空飞沙走石、河道流淌白色泥浆。

山不美了、水不清了,接二连三的矿山伤亡事故,频频刺痛余村人的心。

199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生态环境部”)会同监察部和浙江省政府督办安吉县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了74家水污染企业,关停了33家严重污染的企业。

安吉因此一度“返贫”,余村也未能“幸免”。

余村的内生需求与外在压力在此时交汇:余村人认识到开山挖矿不是长久之计,关矿停厂已经势在必行。

2005年以来,余村陆续关闭了一家又一家矿山和水泥厂,把工业企业集体纳入园区,要还原绿水青山本来的样貌。

关矿关厂,一下子让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度减至几十万元。

从年收入几百万元的全县“首富村”到几十万元的“返贫村”,这样的落差,不免会催生失落与困惑:村民的生计如何解决?“不求发展”的责任谁来承担?以后的发展之路在何方?关矿这条路方向到底对不对?二、坚定走生态富民道路在要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的思变与迷茫中,余村从犹豫到坚定,从困惑到清醒,促成这场发展观变革的,正是2005年夏末来此调研的习近平。

绿满乡村乐在人家r——浙江森林人家创建工作典型经验节选

绿满乡村乐在人家r——浙江森林人家创建工作典型经验节选

绿满乡村乐在人家r——浙江森林人家创建工作典型经验节选佚名【期刊名称】《浙江林业》【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6页(P6-11)【正文语种】中文在全省森林人家创建工作推进现场培训班上,安吉县林业局等10家森林人家创建单位作典型经验交流。

这些创建单位的工作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值得推广和借鉴。

安吉一村一品打造区域品牌安吉县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2015年被省林业厅列入“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

试点以来,安吉把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创建作为山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美丽乡村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态禀赋,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经营活力,重构乡村产业结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林业智慧。

高位推进,推动全域化布局。

省森林人家创建符合安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中国最美县域的发展目标,契合全县全域大景区和健康大产业发展需求,创建工作已写入安吉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安吉县休闲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和建设中国最美县域行动计划实施内容。

同时,依托全县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的优势,把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全域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A级景区村庄、民宿村落等创建活动作为省级森林人家创建结合点,建立了省级森林人家创建村县级培育库,全力推进森林人家全域化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入库培育村达到26个。

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化发展。

创建启动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4个山区村列入创建试点村。

在试点引领下,全县森林人家村落呈现出“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4种:森林养生型,指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绿色林产品等优势,满足各类人群度假养生需求,如刘家塘村富硒食材养生;森林体验型,指通过引导都市人群进入森林、认识森林、感受森林,满足体验需求,如大溪村森林观景、古道登山;森林文化型,指以森林文化旅游为主题,满足不同年龄段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如余村的“两山”文化、古树文化;农林游憩型,指以农业和林业观光、采摘等为特色,满足都市亲子游人群需求,如鲁家村田园小火车、竹林观光。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乡村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乡村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中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国际人士走访发现,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翠竹绿林连绵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

2019年6月,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J11秀树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观,被那里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深深打动。

南川秀树从安吉带回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写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竹简。

他常常随身携带着这支竹简,向人们介绍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与生动实践。

安吉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城市,村民们通过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浙江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许多农村地区和安吉一样实现了美丽蜕变。

2018 年,联合国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授予"地球卫士奖"时评价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清可见底。

这一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位于云南大理的〃高原明珠〃洱海曾因污染而黯然失色,如今这里满目青翠、碧波荡漾。

在洱海畔的喜洲古镇,美国人布莱恩•林登经营民宿已有10多年,他对其中的变化深有感触。

"从前,生活污水不时沿着街边流淌,有些垃圾直接露天焚烧,洱海也被蓝藻暴发困扰。

〃林登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为修复洱海生态,政府采取湿地恢复、退耕还林等措施,用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原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

洱海水质有了显著改善,湖边还修建了漂亮的生态廊道。

森林康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

森林康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

森林康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引言:近年来,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森林康养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养方式备受瞩目。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将森林康养服务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森林康养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模式。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发展。

然而,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而森林康养服务作为一种结合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需求的新兴服务业,正好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二、森林康养服务的特点与优势1. 自然环境:森林康养服务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环境,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喧嚣和压力。

2. 健康效益:森林康养服务通过森林浴、森林散步、森林冥想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升免疫力等,对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文化传承:传统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康养服务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服务相结合,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森林康养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模式1. 产业融合:将森林康养服务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融合,打造多元化的乡村产业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 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森林康养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并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促进人才的进一步成长和创新。

3. 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森林康养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该行业。

4. 文化推广:通过举办森林文化节、农民艺术展等活动,推广森林康养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参与乡村振兴。

5.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森林康养服务项目,提升其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结语:森林康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乡村地区也受到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许多浙江的乡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改善浙江的乡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浙江省政府在乡村规划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土地利用政策的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浙江省成功地推动了乡村环境的改善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浙江省注重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起到了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划定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保护区、森林保护区等,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同时,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进行了限制,以确保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其次,浙江省调整土地利用政策,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注重土地的耕种和生态功能的兼顾,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种植。

此外,浙江省政府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等手段,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效益。

最后,浙江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

浙江省注重解决农民的用水问题,加强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改善农地的水分供给。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乡村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系统对于乡村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乡村规划的关键。

乡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最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乡村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规划也具有参考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实现乡村地区的美丽和繁荣。

坚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坚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坚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作者:胡侠来源:《浙江林业》 2020年第8期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20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本期特别策划将围绕高水平国土绿化,湿地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产业融合发展,公益林建设等主题,总结展示15年来浙江省林业系统坚定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和成效经验。

撰文/胡侠距离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至今已整整过去15年。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省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战略蓝图,一以贯之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率先探索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森林、湿地、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5年来,浙江林业深入践行这一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生活空间、发展高效产业、提供生态产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了很多生动案例,摸索出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的“浙江经验”,成为全国林业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地。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我们回望过去、系统总结、展望未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这一理念的精髓,进一步坚定信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5 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经在《中国绿色时报》上发表省委书记论林业的署名文章。

他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山区和平原、城市与乡村的林业建设,通过发展生态林业来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富民林业来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发展人文林业来弘扬绿色生态文化,促进浙江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个中国最美乡村振兴项目美到极致

20个中国最美乡村振兴项目美到极致

20个中国最美乡村振兴项目美到极致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同时也有许多美丽的乡村。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还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来提升乡村魅力。

以下是中国的20个最美乡村振兴项目。

第一、千岛湖千岛湖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个项目通过改善当地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第二、长白山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中国最美丽的山脉之一。

该项目通过发展红松林旅游和滑雪产业,将长白山打造成了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

第三、桂林阳朔桂林阳朔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壮美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乡村振兴项目在该地区改善了基础设施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第四、张家界张家界是湖南省的一个美丽城市,以其奇特的砂岩峰林而闻名。

该项目通过改善当地旅游设施和推广旅游产品,使张家界成为了一个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五、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

乡村振兴项目在乌镇进行了文化保护和基础设施改善,吸引了许多游客。

第六、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而著名。

该项目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和发展旅游产业,使黄山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目的地。

第七、稻香村稻香村位于杭州市区附近,是一个传统农村村落。

乡村振兴项目在稻香村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和旅游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第八、西塘古镇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水乡文化村落。

该项目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和开展文化活动,使西塘古镇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第九、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镇。

乡村振兴项目在凤凰古城进行了文化保护和旅游设施改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喀纳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美丽的高山湖泊之一。

该项目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和保护环境,使喀纳斯成为了一个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20XX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浙江省在城市发展的也一直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成为了当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

本文将从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发展背景、创建实施情况和成效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展背景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

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过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从2017年开始启动了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旨在通过优化乡村环境、振兴乡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创建实施情况1.政策支持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文件,包括《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奖励办法》等,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扶持。

2.项目规划在美丽乡村的创建上,浙江省坚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确立了“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格局,即突出发展产业、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文化传承、治理体系五大建设内容。

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了一系列的村庄规划,包括村庄整治、产业布局、乡村旅游等。

3.实施措施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创建,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科技支撑、开展人才培训等。

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型,加强对村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成效展望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大批乡村焕发了勃勃生机,甚至有不少地方成为了长三角“上海辐射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在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深化和贯彻落实,相信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程。

金华念好“三字经”奏响乡村振兴梦想曲

金华念好“三字经”奏响乡村振兴梦想曲

金华念好“三字经”奏响乡村振兴梦想曲作者:董良钜胡元斌来源:《浙江林业》 2019年第1期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金华市准确把握新时代城乡互促共进、共生共存关系,依山就势、以林挖潜,精雕细琢“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生态招牌,深入挖掘八婺文化底蕴,大力弘扬婺州民俗风情,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念好“产业经”“生态经”“治理经”“富裕经”“文明经”,进一步盘活农村优质资源,持续推进森林人家特色村建设,助推向美丽村庄、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蝶变,奏响了乡村振兴梦想曲。

自2014年以来,金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3亿元,建成省级森林人家特色村38家,扩增民宿、农家乐750余家,新增接待床位近1.2万张、接待餐位约2.2万个,吸纳2.3万人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经营,带动社会就业7万余人,辐射带动50万农民增收致富。

念好“产业经”打造“森林人家”美丽经济区金华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林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工作目标,积极引导村集体和工商业主通过出租、出让、转包和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汇集散落在村民手中的闲置土地、房屋和山林等资源资产的使用权,并融合高山台地、峡谷风光、古树群落等自然资源,深挖森林古道、森林古树等人文资源,厚植民俗风情,规范发展以特色乡村风景网为主体,以生态化休闲民宿(农家乐)、乡村特色商业街等为配套的,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于一体的“森林人家”乡村生态旅游新业态。

金华积极向上争取并制订出台森林人家产业扶持政策,如金东区钟头村、浦江县善庆村和磐安县东川村等地共向上争取建设资金达600万元,婺城区对成功创建省、市级森林村庄和“一村万树”示范村的行政村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

同时,各级政府搭台办好各类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森林人家,如婺城区茶花节、磐安县杜鹃花节、金东区苗木交易会和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其中义乌森博会已成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林业展会。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日期:2013-06-14 09:07 来源:河北日报字号[ 大中小] [ 背景颜色] [ 打印文章] [ 关闭本页]编者按:自2003年起,浙江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整治农村环境,丰富建设内容,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绝大多数村庄设施健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呈现出绿绕村庄、人在画中的独特江南田园风光。

目前,我省正在全面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浙江的乡村建设实践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近日,河北日报记者赴浙江进行实地采访,从多个方面探寻路径和做法,以期给我省各地以启示。

启示一:让现代村落不舍田园风光10年前,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清垃圾、治污水、改厕所、整河道,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观。

3年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帷,推动村庄由单点整治到沿线连片整治,由局部改善到整体改观。

目前,该省规划保留的村庄基本完成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2.5%。

山水浙江,因这项历时10年的村庄整治行动而平添了更多景致。

2万多个村落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洒落在大自然中,形成了一幅幅雅致、清新的画面。

坚持一个理念——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因三面环溪而得名。

村内香樟林立、溪流淙淙,一栋栋徽派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恬静自然。

让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自豪的是,不仅村民自己住着惬意,环溪村还成为许多城里人感受田园风光的首选地之一,每到周末,游客盈门。

“我们这里没有城里那样的大广场、宽马路,可是有小桥流水、石径竹篱,正是这些吸引了他们。

”周忠莲介绍,为了凸显田园情趣,他们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的指导下,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农村”。

在增添农村现代生产生活设施的同时,营造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理念。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振波认为,能否保持好田园风光,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山水乡愁人村来——记永康市园周村和大陈村森林人家创建

山水乡愁人村来——记永康市园周村和大陈村森林人家创建

山水乡愁人村来——记永康市园周村和大陈村森林人家创建作者:逢君来源:《浙江林业》 2018年第6期江创建森林人家的系列工作,为建设森林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近日,在全省森林人家创建工作推进现场培训班期间,记者随着学员们走访了永康市园周村和大陈村,亲身感受浙江森林人家美丽的山水画卷、淳朴的乡俗民风。

江南街道园周村位于永康市区南面,村子不大,金名片却不少,先后被评为全国宜居示范村庄、全国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省级特色旅游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目前,园周村正在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前仓镇大陈村位于永康历山脚下,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南靠国家3A级景区虎踞峡、盘龙谷风景区,北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吴古村落。

先后获得省级森林村庄、省生态文化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展开山水画卷扮靓绿色村庄保护原有生态,释放生态红利。

十多年前,园周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村里房屋杂乱破旧,道路泥泞不堪,外面的人鲜少来访。

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清楚地认识到,园周村要发展,只能规避缺少发展工业经济条件的短板,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

“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这个位于城郊的小村,奔着“整合山水资源,挖掘民俗遗风,创特色旅游村”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加强古树名木、森林植被保护,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新增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美丽的森林生态景观,日平均游客量超过1000人次,是永康最火爆的短线旅游景点之一。

大陈村位于青山脚下,乡村依山傍水、古朴优美,世代的村民对自然生态有着天然的亲近,环境保护意识较强。

近年来,大陈村致力于发展“美丽经济”,充分整合周边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大陈美丽生态旅游经济圈”。

2017年,该村吸引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摘要: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种植、饲养、采集及加工各种农产品,是一种与森林、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生产方式。

林下经济对于乡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保护森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减轻森林防火压力等。

因此,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文首先将阐述林下经济的概念及特征,说明乡村振兴中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生态型经济模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它既有助于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压迫和破坏。

因此,林下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林下经济产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部门配合、多措并举,才能保障林下经济产业良好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林下经济概念及特征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除了林木本身的价值外,还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代谢产物,开发从事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产业形态[1]。

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资源利用,如野生菌类、中草药、野果等的采摘加工,中草药制药等。

2、果业,在森林里发展果树,如李子、樱桃、柿子等,还包括野生果实的收获和加工。

3、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如野猪、鹿、野鸡等的饲养和捕捉,其产品包括野生动物肉、皮毛、骨头等。

4、生态旅游,利用森林和生态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观光等活动。

5、森林生态保护,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活力进行保护和修复。

林下经济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林下经济模式中,森林生态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不仅提供了栖息地、水源、保持土壤的功能,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种类繁多的野菜、水果和树脂等,这些林产品是支持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

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森林康养资源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准确掌握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产业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和地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森林氧吧等森林康养资源为对象,采用ArcGIS、SPSS等工具进行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探讨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杭州市现有9类227处森林康养资源,去除重复入选地,共计179处;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整体呈聚集式分布(R<1),表现为“一群、多核、两带”的分布特征;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其中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针叶林面积等自然因素和公路里程数与森林康养资源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公路密度与森林康养资源分布呈负相关关系(P<0.05)。

森林康养是指以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优越的森林环境及安全的绿色产品为依托,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康体保健功能,开展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所有服务和活动的总称[1-5]。

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下,“+健康”融合发展正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森林康养与大众健康、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完美契合,形成以山水为基础、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媒介,健康为目的的服务新业态,深度融合林业、医学、旅游、食品、体育等行业[1-6],满足了民众休闲康养、健康度假的需求[7]。

森林康养不仅释放林业生态福利,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还延长了“绿水青山”转化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也拓展、激活了许多传统产业增效空间。

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

2019年,国家林草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通知》等文件,大力推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林业与乡村振兴战略

林业与乡村振兴战略

林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森林人家模式:利用森林资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
森林体验模式:开展森林探险、野外拓展、户外运动等活动,让游客亲近自然
森林科普模式:通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森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森林养生模式:利用森林环境,为游客提供健康养生、康复疗养等服务
林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PART 04
林业与乡村旅游 业的融合发展
林业资源在乡村旅游业中的价值
提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旅游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 会和农民收入。
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游客 对乡村历史和民俗的了解和认同。
林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林业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林业产业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产业收入。
林业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提高农民 的旅游收入和服务业收入。
PA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2
林业在乡村振兴 战略中的地位
林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林业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 构优化
林业生态建设提升乡村环 境质量
林业资源丰富,为乡村经 济发展提供支撑
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 会,提高农民收入
林业对乡村经济的贡献
提供就业机会:林业产业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看浙江“森林人家”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林业》 2017年第12期
本刊记者/丁梅琴
近日,浙江省林业厅组织新闻媒体记者,赴长兴、安吉、临安、桐庐和开化等地乡村,开
展“走进森林人家”记者专题采访活动,使记者亲身感受到浙江围绕乡村全面发展、开展森林
人家建设取得的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近年来,浙江林业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森林人家建设品牌,全
方位带动山区、乡村的全面发展,正是很好地体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浙江省自2016年起启动开展森林人家特色村评选和命名工作,目前已评选2批,共命名森林人家特色村93个,另有18个列入培育名单。

目前已有11个森林人家特色村列入省财政项目建设补助,每个项目补助200万元,共计投入2200万元。

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当地森林生态环境、完善了旅游休闲功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山区村民收入,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铸绿成金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根本,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9个、湿地公园36个、自然保护区27个,绿水青山是大自然
对浙江的珍贵赐予,也是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更是发展美丽经济的基
础保障。

目前浙江省共有60多个县(市、区)、500多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村、超15万人
直接从事森林休闲养生经营活动,带动社会就业人数70多万人,每年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

2016年,全省森林休闲养生产值达1356亿元,比2010年翻了6倍多,形成了生态受保护、林
农获效益、市民得健康的良性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产业链和价
值链。

在长兴县渚山村,杨梅树已经变成山里人家的摇钱树。

自2004年举办首届杨梅采摘节以来,至今渚山村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杨梅节,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为宣传渚山、推介渚山、再造渚山,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杨梅不再是渚山村单项的经济来源体,还拉动了其他经济体的
形成,如农家乐、乡村酒吧、户外运动场等,不仅提高了杨梅的附加值,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创
造了新途径。

开化的龙门村则以森林人家项目为带动,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发
掘为亮点,以休闲养生为主线,打造集休闲农家体验、森林氧吧、森林穿越徒步等为一体的生
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全村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营业收入600余万元,村
民人均纯收入达1.85万元,是5年前的4倍多。

作为浙江省农家乐发源地和安吉县生态旅游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集散地,安吉大溪村通过森林人家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在保护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着森林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开发了“江南天池”“藏龙百瀑”“九龙峡”等一系列景区,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吃、住、游等为一体的生态友
好型观光休闲森林旅游集聚区,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6年,全村旅游业收入达1.57亿元,第三产业经济总收入达2.06亿元。

自然和谐打造生态宜居之福地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新要求,强调的是农村生态建设要由表及里、由
物及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村,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生态美好的向往。

浙江的森林人家建设通过森林古道、健康森林群落等休闲养生场所的打造和游憩、体育、娱乐
等休闲设施的建设,让村民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利,打造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生活
幸福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乐园。

浙江森林人家建设最根本的就是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扎实的林业特色产业基础,引
导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旅游产业,走“生态、养生、健康”之路,致力于打造一个能为居
民和游客提供身心双养的森林养生地。

长兴的渚山绿道是渚山村创建森林人家的一个重要项目,全长8公里,占龙山绿道的三分之一。

绿道分为栈道和车道,实现人车分流,连接了渚山村众
多景观点,沿途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绿道在改造过程中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尽量在不破坏
现有树木和环境的基础上,突出绿道特色。

绿道上还设置了2个驿站,具有卫生间、休息室以
及补给站等多项功能,是工程中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也为游客营造了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

除了打造休闲娱乐场所,渚山村也致力于居家养老之地的建设。

在渚山村,老人不用出村就可
以享受到常规医疗保健康复、棋牌娱乐、健康讲座以及戏曲演出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浙江森林人家建设不只是停留在绿化上,还十分注重综合治理,实现了“美丽村庄——美
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转化。

杭州临安区的指南村是典型的高山古村落,住房集聚密度高,曾经,村民以织布、砍树为生,不仅山林植被遭到破坏,全村也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
名词。

自打造森林人家以来,全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整治,以治理天池、保护古树古民居、庭院洁化美化等为内容,以拆三房、围墙革命、绿化美化为重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化龙门村在保持原有山区村落自然布局基础上,对全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形成了一个具有
明清徽派建筑风格和浓郁山区特色的优美村落。

文化传承焕发美丽乡村新j舌力
农村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
共存共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大批具有乡土情怀和充满文化自信的新村民,建设
一个精神焕发的新乡村。

保护传统村落、传承特色文化等是浙江建设森林人家的重要内容,也
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各地在做大山水文章的同时,不断挖掘与丰富、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
实现乡风文明。

在乡村大舞台上,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样的水果采摘游、主题民宿、乡间民谣、民俗传承等活动,为“众创”活动提供广阔的创作创新空间,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为
支撑的文化呈现形式与文化业态。

例如,桐庐新丰民族村在建设森林人家过程中,充分挖掘畲
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服饰(凤凰装)、习俗(婚嫁)、美食(乌米饭、红曲酒)等畲族文化,并予丰富和传承。

引进的“先锋书店”等相关旅游配套项目则融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让日渐衰落的村庄保留或复兴,让传统民居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为当地畲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发
展生机。

临安指南村则利用“指南七古”(千年以上的古姓、古塘、古树、古祠、古庙、古宅、古墓),赋予本村丰富的文化底蕴,2015年建设“指南红叶”小镇期间,对“七古”进行重点
保护,其间还深入挖掘了“太平灯”等传统民俗文化,每逢重大节日都会进行表演。

建设森林人家不仅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消费水平,也让村民在乡村文化的自
信和精神方面有了很大改变。

近年来,开化龙门村高度重视村民素质的提升,始终秉承山美水
美人更美的观念,加强人文生态和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家家有家训、户户有家规,同时在
每年举办的亲水节上,宣教乡风文明规范,让客人来村旅游既能看到乡风原貌,又能回味乡情
乡愁,还能感受到山里人的热情和好客。

走进新时代,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新要求,浙江省将以森林人家建设为载体,不断
从“五位一体”的新高度,统一建设规范,完善政策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培育综合体,全面
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